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樂公益/茶人培訓

樂公益/茶人培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茶內含抗氧化劑,常喝可抗衰老,並使葡萄糖代謝正常,有益糖尿病患。茶可分為固態和氣態、液態,其中液態茶湯擁有茶多酚,其是多元酚類,在茶葉中佔10%~30%不等。茶多酚中最有名的是兒茶素,有減脂、防癌、降低膽固醇等功能。並可有效克制脂合酶,藉此降低或避免肥胖、癌症,心血管疾病。喝清茶是最健康(不加糖、奶等),並可利用中醫養生,適個人體質季節時辰搭配茶種飲食。此外,學習茶藝也可修身養性,培養專注力與穩定情緒,增進個人氣質與文化。現在,法鼓基金會金山區教育園區活動室特舉辦「初心奉茶」新春茶人志工培訓活動,學習茶藝、茶會茶席空間藝術及應用藝術,以及如何與茶席客人應對。參與茶人培訓的學員,須於2014年新春期間至新北金山區教育園區當茶人志工服務2天,有供應正餐及點心,可選擇住宿。培訓期間敬請共同配合相關規範及課程內容之進行。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新春茶人義工培訓時間:102年10月7日(一)起每週一A班 下午15:00~17:30或B班 下午19:00~21:30(可任選其1)地點:德貴大樓(台北延平南路77號;入口在武昌街;捷運西門站4號出口;中山堂門口斜對面)4樓R412室報名:http://www.ddm.org.tw/DDMACTK/Z30ActPage/Z0DataPage.aspx?stype=1&ddlType=Type01&AVTNR=A201301081

爸!別再抽了 七成二手煙出自於爸爸

爸!別再抽了 七成二手煙出自於爸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了鼓勵民眾戒菸,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在大墩文化中心舉辦「我家不吸菸成果發表及菸害小記者結業典禮」,由副市長蔡炳坤、衛生局專門委員洪秀勳與多位小朋友共同在無菸健康樹貼上戒菸成果,象徵衛生局(所)、學校及家庭等單位合作,讓中市無菸環境能開花結果。爸爸較會吸菸 八成孩童會抗議根據衛生局對幼兒園及國小學童訪問調查發現:有17.3%小孩在家中面臨二手菸害威脅,其中以父親為製造者的比例佔73.2%;另外有82.9%的小孩會主動要求對方不要吸菸,顯示孩童在家中面臨菸害的荼毒及對菸害的厭惡感。像小五的張雁婷表示,爸爸雖然沒抽菸,在家裡不會聞到菸味,但是到外婆家就會聞到舅舅身上的濃濃菸味,如果又點起菸來,菸味飄在外婆家瀰漫,還會想跟媽媽說,「我想回家」,直到自己今年參加「菸害小記者」活動,就會跟藉舅舅說吸菸的壞處。沒想到舅舅在前陣子開始試著戒菸,把原本一天一包菸,慢慢減到一天半包菸,最近兩個月已經減為三天才吸一支菸,相信再過不久,舅舅可以成功將菸戒掉,讓她每次去外婆家都是開開心心的。      對此,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專門委員洪秀勳表示,為落實吸菸及家庭二手菸危害健康的具體行動,今年有29,213個幼兒園及國小家庭完成「我家不吸菸」簽署,高達97.1%的學校支持,還有235名學生加入拒菸小尖兵行列,將拒菸的觀念推廣至家人、親友、學校及社區,營造「愛家人就從戒菸做起」的無菸清新好家庭。

做什麼事最傷心?答:抽菸 罹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六倍!

做什麼事最傷心?答:抽菸 罹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六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跟情人分手會傷心,與朋友吵架會傷心,經濟好不起來物價又猛漲真的好傷心!但你知道做什麼事情最傷心嗎?答案是抽菸!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長期抽菸的人,比不抽菸的一般人,因為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風險暴增到六倍以上,因此,有抽菸習慣的你,還要繼續抽菸嗎?抽菸 易罹患心血管疾病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但也很有可能早一點歸天,真的成仙!我國100年因心臟疾病而死亡的人數為16,513人,為十大死因第2位,而根據國民健康署100年「癌症及心血管疾病與吸菸、二手菸、飲酒、嚼檳榔之關係調查計畫」,針對國內9家醫院、共1797名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病人進行健康行為調查,結果顯示,男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有79.5%為吸菸者,男性中風患者有65%為吸菸者。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雖然吸菸率9.1%遠低於男性,但二手菸暴露率高達51.5%,顯示女性患者雖大部分不吸菸,但二手菸造成的危害嚴重;另外,根據101年「成人吸菸行為調查」統計顯示,男性吸菸率32.7%、女性吸菸率僅4.3%;但女性的家庭二手菸暴露率卻有22.1%,估算暴露人數約210萬人,顯示二手菸危害女性嚴重。長期抽菸者 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激增六倍!而臨床研究顯示,菸品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一旦引發阻塞會造成缺血性中風,若是血管破裂,則會造成出血性中風,菸品對心血管造成的惡劣影響,也容易引發心肌梗塞;美國疾病管制局出版的菸害報告亦指出,男女性吸菸者則比非吸菸者有高達2到6倍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另,男女性暴露於二手菸,也會提升20~60%心血管疾病死亡之危險性。對此,國民健康署為使國人遠離菸害威脅,辦理「二代戒菸治療試辦計畫」,透過戒菸專線、社區藥局、戒菸門診等戒菸服務資源,可獲得專業的諮詢、戒菸藥物治療。戒菸藥物由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比照一般健保用藥繳交20%、最高200元的藥品部分負擔,大幅降低戒菸治療的經濟負擔,為了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請趕快戒菸。 

欲前往麥加朝覲民眾 務必留意自身健康

欲前往麥加朝覲民眾 務必留意自身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今年伊斯蘭教朝覲將於10月13日展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已累積130名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患者,其中大多數集中在沙烏地阿拉伯(108例,83.1%)。疾管署提醒赴中東朝覲信徒及旅客,注意個人手部清潔及呼吸道防護等措施,並避免與有呼吸道症狀者接觸,如出現疑似症狀請配戴口罩儘速就醫,並於返國時主動通報機場檢疫人員,以保障個人健康。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請民眾多加留意疾管署指出,朝覲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宗教聚會,每年吸引300萬名以上信徒到麥加朝覲,因大量人潮聚集,除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外,朝覲者也可能暴露於其他傳染病風險之下。疾管署建議欲前往之民眾,行前提早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最後,疾管署呼籲,醫師對於「臨床出現肺炎且發病前14日內具中東地區旅遊史」、「不明原因嚴重肺炎個案」、「不明原因肺炎群聚事件」及「醫護人員發生不明原因肺炎」病患,懷疑感染MERS-CoV,應採取適當之感染管制措施,並儘速通報衛生單位,同時採集咽喉拭子、痰液或下呼吸道抽取液、血液及血清檢體送驗。若初次採集之檢體,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但患者症狀持續或病情惡化時,醫師可視病情變化,再次採檢下呼吸道檢體送驗。收治疑似病人時,除採取標準防護措施外,應配合空氣、接觸及飛沫傳播等適當防護措施。

醫訊/現代父母如何協助孩子成長

醫訊/現代父母如何協助孩子成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面對世界變動快速,該如何幫助孩子迎向這多元價值與智能的時代?增加他們的學習力與成長力。因此,員林鎮公所特規劃2013豐富人生系列講座,主題為「現代父母如何協助孩子成長」,由莊聰正老師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現代父母如何協助孩子成長時間:102年10月12日(六)下午14:00~16:30(16:30~17:00提問與對談)地點:員林講堂(彰化縣員林鎮永裕街2號)洽詢:04-832 0648

陳怡蓉現身街頭 呼籲用愛幫助慢飛兒

陳怡蓉現身街頭 呼籲用愛幫助慢飛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平均每15個孩子中,就有1個是發展遲緩兒「慢飛天使」!原先連咀嚼、吞嚥都有困難的慢飛兒YOYO,在接受伊甸早期療育服務後,現在已能自動自發吃飯,更從一個多重障礙的孩子,進步到能到一般幼托園所上課,為了幫助更多的慢飛兒,伊甸基金會邀請陳怡蓉擔任愛心大使,昨(27)日現身台北車站街頭號召粉絲一起響應「消費零錢捐」,為慢飛天使募集早期療育經費。消費零錢捐 捐款愛心無壓力陳怡蓉和慢飛天使YOYO一起走上街頭,呼喊「消費零錢捐,用愛幫助慢飛兒」的口號,邀請來往的人潮共襄盛舉,除此之外,幸福人妻小嫻也接下活動主持棒邀請大家自10月2日至12月31日,只要透過便利超商的伊甸零錢箱,「一塊捐伊甸,一塊幫助慢飛兒」,就能幫助需要支持的慢飛兒、讓她們健康成長。陳怡蓉表示,她曾在今年4月到伊甸基隆服務中心去看慢飛天使們,透過餵飯及協助,讓她了解到照顧慢飛兒要比正常孩子,花上更多精神和體力,因此希望能邀請大家一起隨手做公益;「作公益真的很簡單!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很快樂,只要在消費時,將原本放在口袋的零錢隨手捐至零錢箱中,就能讓慢飛天使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每個孩子都重要!!一塊也是希望!幫助慢飛天使健康成長伊甸基金會處長林文賓也表示,身上小小的一塊錢,都是慢飛兒成長的希望!希望透過消費零錢捐的方式,讓捐款零壓力!高失業率伴隨而來的經濟狀況不穩定,更是讓這些家庭陷入困境,想讓發展遲緩的兒童接受早期療育,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希望能透過便利超商全省的通路力量,號召更多民眾做愛心,募集到足夠的早期療育經費,讓她們能在0-6歲的黃金療育期中趕上成長的路。

928世界狂犬病日 做好預防最重要

928世界狂犬病日 做好預防最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今日是世界狂犬病日,根據資料顯示,全球平均每10分鐘就有1人死於狂犬病,台灣於今年7月中旬發布動物狂犬病疫情,世界衛生組織(OIE)將我國列為狂犬病疫區,因此防治措施更顯重要。積極進行防疫作為 恪守三原則目前防疫策略調整為狂犬病防治三道防線,包括「落實家犬家貓之動物疫苗接種」、「第一線動物防疫人員獲得暴露前預防接種之保障」及「民眾遭動物抓咬傷後均能即時接受暴露後處置」,準確落實這三項原則,使國內的狂犬病風險侷限在中、南部和東部山區的野生動物,疫情未擴大,且感染動物以鼬獾為主,也尚未有人類狂犬病病例發生。預防措施若確實 感染人類發病率、致死率低「做好預防,不要發病」是人類狂犬病防治的目標,目前全球絕大多數先進國家是狂犬病疫區,僅少數為非狂犬病疫區,依美國等疫區國家的資料顯示,只要做好正確的預防措施,包括動物疫苗的施打、避免與野生動物接觸、遭抓咬傷立即進行疫苗注射等必要的醫療處置,產生人類發病致死率極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醒民眾,應小心防範被貓、狗、鼬獾、蝙蝠等動物抓咬傷,若不幸發生前述情形,請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水清洗傷口15分鐘,再用優碘或70%酒精消毒,儘速就醫接受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潤傷口以中和病毒,並遵守時程接種5劑疫苗以誘發保護抗體(分別在咬傷後第0、3、7、14、28天施打),降低發病的風險。第一線人員實施暴露前預防接種 遭咬民眾也可接種疫苗治療 台灣醫療和公共衛生條件已達先進國家水準,且疾管署已購足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目前供應無虞,國人無須過度驚慌,若不慎遭動物抓咬傷,可至全國60家人用狂犬病疫苗儲備醫院,評估接種公費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且為了確保第一線動物防疫人員執行業務的安全,疾管署將協助陸續完成狂犬病暴露前預防接種,保護眾人健康。

慘!捷運醉漢狂吐 嘔吐物淋女乘客頭上臭翻車廂

慘!捷運醉漢狂吐 嘔吐物淋女乘客頭上臭翻車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捷運慘劇!昨(27)日,晚間大約十點左右,一名醉漢搭乘捷運新蘆線,疑似喝了酒又吃薑母鴨,於車廂與車廂之間突然劇烈嘔吐,而嘔吐物就這麼淋在坐在旁邊的女性乘客的頭上,目擊者表示,當時這名女乘客,頭上還留有被吃下的金針菇,連名牌包都一起遭殃,更可惡的是,這名醉漢最後竟默默走下車,沒有任何賠償動作,所幸周圍乘客都很有愛心,紛紛遞出濕紙巾與衛生紙給予擦拭。連兩次嘔吐 連周圍乘客都中招目擊者表示,昨日他坐捷運回家時,後方距離他三個座位的某位男子,猛然嘔吐,他的嘔吐物就直接噴射在女乘客的頭上,接著又再度吐第二次,女乘客用手去擋,未料,嘔吐物就變成環狀噴射,讓周圍乘客也通通中招,其中,有一位媽媽因為害怕自己的小孩被嘔吐物波及,勇敢的用自己的身體去擋,導致這位媽媽的背部也都遭殃!男子未賠償 竟默默離開車廂之後,整個包廂都充滿了嘔吐的味道,在場的乘客紛紛作嘔,而這名嘔吐肇事者,則裝作沒有事的樣子,默默下車,最後這名女子經過在旁乘客的幫忙,狼狽的到捷運站的廁所沖洗,清潔人員也到場清理,才結束了這場恐怖的嘔吐驚魂!

罕病「瓢蟲」兒 留意三大徵狀 嚴重恐致死

罕病「瓢蟲」兒 留意三大徵狀 嚴重恐致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罹患罕見疾病「結節硬化症」的患者又稱「瓢蟲兒」,台灣目前約400多位確診,但根據國外文獻指出,罹患疾病的機率為6000分之1,因此可能因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個案數可能有被低估的情形,孩童時期會常出現癲癇情形、身體不規則白斑和臉部血管纖維瘤三大徵狀,可作為父母初期觀察指標,早期發現就能早期預防。結節硬化症 多數基因突變所致 無法抑制腫瘤生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科部主治醫師蔡政道表示,結節硬化症是一種罕見的顯性遺傳多器官疾病,因體內TSC1、TSC2腫瘤抑制基因突變,無法發揮正常作用,使得mTOR失去控制,導致體內器官持續生長非惡性的結節腫瘤,併發範圍包括腦、神經、皮膚、腎臟、心臟、肺臟等,容易使得各器官機能受損,並影響患者精神與行為表現。發現不易!「癲癇、白斑、血管纖維瘤」為初期徵狀蔡醫師說明,結節硬化症臨床症狀並不明顯,加上是罕見遺傳疾病,診斷不易,因此若小孩出現三大徵狀「癲癇、白斑、血管纖維瘤」,家長就必須特別留意;且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各器官會開始出現不同病徵,若是早期未能發現此疾病,恐使腫瘤變大,其中1成病患恐伴隨發生腦室管膜下巨細胞星狀瘤,嚴重者可能因急性水腦症而猝死,因此若能早期發現、就能早期預防、對症下藥,避免腫瘤變大而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黃朝慶院長也表示,結節硬化症是罕見疾病、也是進行性疾病,確診後疾病並不會停止,且不同於其他疾病單一、明顯的特徵,瓢蟲患者體內各器官可能會形成許多非惡性腫瘤,受影響的器官眾多且症狀複雜多變,所以建議一旦確診為結節硬化症,希望患者都能進行系統性的定期掃描,如腦部、腎臟和肺部,可在腫瘤變大前、尚未有症狀時提早治療。多器官疾病 整合性門診縮短確診時間 以利診治因結節硬化症為多器官疾病,而醫師通常只針對某一病況做評估,為了幫助瓢蟲兒縮短確診時間、提升診治效果,能更系統性、全面性地照顧病患;在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的努力推動下,醫院目前於北中南皆有成立「整合型門診」,集結各專科醫師集中看診,讓有相關症狀的患者能第一時間獲得所需的醫療資源。

「保命防跌」十招 銀髮族做健康不倒翁

「保命防跌」十招 銀髮族做健康不倒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老人跌倒容易造成後續的健康問題,如骨折、撞傷!且台灣65歲以上老人事故傷害第2名就是「跌倒」,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台南新樓醫院舉辦一系列「保命防跌」課程,教導長者如何事前預防、事後減緩造成的傷害。動線流暢、採光充足、止滑設計 居家環境應謹慎新樓醫院趙寂鈴衛教師表示,提供如何在家預防跌倒十招,首先「維持生活空間流暢」:家具擺設應固定、走到樓梯要暢空、電線要固定收好、避免使用地毯以免絆倒;「居家照明、採光需充足」:採用不會使人眩光的燈泡、備有緊急照明設備、夜晚樓梯、走道需隨時有光線照明;「加裝安全扶手及止滑設計」:特別是樓梯和浴室,並盡可能將老年人的臥房和主要活動空間安排在同一樓層,一樓最佳,減少年長者爬樓梯的機會。地面應保持乾燥,勿潮濕或光滑:浴室使用完畢應保持乾燥,下一次使用時才不至於跌倒。老者防跌倒 也要改變本身習慣「放慢速度、勿匆忙」:下床和起身採側身動作且緩慢進行,不要突然蹲下或站起,容易造成姿態性低血壓而發生頭暈、站不穩;「規律運動」:維持身體柔軟與加強腿部肌耐力,可經常做抬腿或踮腳尖運動,並注意早晚保暖,以防關節僵硬無力;「穿合腳的鞋子和拖鞋」:鞋底要防滑、不要墊太厚的鞋墊。避免坐摺疊或底部有輪子的椅子、且高度適宜;常用物品放置的高度,避免需墊腳尖或爬梯子,減少跌倒機會;使用安全的輔助器材,如枴杖、助步器及輪椅等。不慎跌倒 可冰敷或求診若萬一不小心跌倒,在移動身體前應警覺是否會受傷,可沿著地板緩慢移動身體至穩固的家具旁(如椅子),讓身體好好休息,若無法移動肢體或劇烈疼痛,就應大聲求救;最後觀察腫脹部位予以冰敷,若是事後發現疼痛加劇,則需盡速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