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吃下足夠食物纖維好困難 纖維輕鬆吃四招要你輕盈健康!

吃下足夠食物纖維好困難 纖維輕鬆吃四招要你輕盈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多吃蔬菜、水果或是穀類,能夠幫助消化,更能夠有飽足感,防止自己吃進過多的熱量,避免增肥,而有心血管疾病或是糖尿病患者,多吃蔬果能防止病情惡化,也早已是聽過百次的事情,但是說得容易做得難,要民眾吃下足量的蔬果,攝取夠多的纖維,實在是不容易的事情!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桓生指出,每日人體應攝取的總纖維量,女性至少二十公克,男性至少二十五公克,換成食物來看的話,青菜要吃上三百五十公克、薯類要一百公克、水果要兩百公克。依照現今民眾的飲食習慣來看的話,尤其是外食族,要達標實在有些難度。食物纖維輕鬆攝取 教你四招簡單吃林桓生醫師為了要讓民眾輕鬆吃下足量的纖維,提出纖維輕鬆攝取四大招,要民眾吃得輕鬆又健康。1. 每周至少吃一次日本料理,日本料理以米食為主,自然容易得到食物纖維,而且通常利用蔬菜、薯類、豆腐、海藻、蒟蒻等高纖食材入菜。如果可以,能多吃納豆喝海帶湯,也是好方法。2. 水煮或燉煮蔬菜,生菜含有水分且體積較大,不容易累積到足夠的食物纖維,除非生菜的量到用雙手捧的程度才行。因此,不妨將蔬菜經過蒸、煮、燉等加熱程序後,涼拌或直接端上桌。也建議多吃牛蒡、燉豆子、燉蓮藕與紅蘿蔔。3. 巧妙利用乾貨,蘿蔔乾、乾香菇、乾木耳等乾貨食品本身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且有許多維生素、鈣質與鐵質。4. 在主食上多用心,吃飯時採用糙米、胚芽米,如果是白米飯可另加一些穀物,可增加食物纖維。而買麵包時,可選擇黑麥、全麥、小麥胚芽麵包,另外,蕎麥麵裏頭的纖維也是很多。

不是宅老人 高齡友善行程讓三代同遊

不是宅老人 高齡友善行程讓三代同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三代同堂、含飴弄孫,不亦樂乎!明(13)日就是九九重陽節,帶著家中長輩一同出外走走、享受天倫之樂,不僅可增加老年人的社會參與率,還能透過親情力量的輔助,聯絡彼此的感情,讓他們不再是宅奶奶、宅爺爺,國民健康署特別募集40條高齡友善旅遊路線,讓三代能溫馨出遊。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98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長者的社會參與率僅有4成(有做志工或義工、參加宗教活動或社區團體活動),且隨著年紀增加、社會參與率逐漸下降,越不愛出門參加活動。為此,國健署呼籲,讓家中長輩走出去、不要宅在家,最好的方式除了外在環境要友善外,家屬也要發揮親情的力量和陪同,助他們一臂之力。長者幸福好簡單 三代溫馨齊聚 路線貼心設計 快樂久久衛生福利部一直致力於營造高齡友善環境,來提高長者的社會參與度,讓長輩喜歡外出走動、保持身心健康,這次為了鼓勵三代一同溫馨出遊歡度重陽節,國健署辦理「高齡友善三代一條路徵文」活動,邀請民眾分享與家中長輩實際出遊的友善路線與經驗,目前已經募集從北到南將近40條路線。從民眾投稿內容中可發現,長輩們不一定要走到哪些名勝古蹟才會覺得開心,一個觸動長者出遊的貼心設計、加上三代共聚,就能開心許久;詳細旅遊行程路線可參考國民健康署網站http://www.hpa.gov.tw/BHPNet/Web/Index/Index.aspx。

歡慶九九重陽 長輩出遊貼心小提醒

歡慶九九重陽 長輩出遊貼心小提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年長者出遊和帶小孩子出門一樣,都會有些基本要件,如何才能讓他們玩得盡興、開心又安全,比如可考慮方便抵達的交通設計、加上隨處可歇息的座椅及廁所,都是需要留意的重點。國民健康署為了鼓勵民眾關懷長輩、推廣三代出遊共享天倫樂,特別整理旅遊時該考量的要點與注意事項。貼心小提醒:如交通路線須方便、交通費用合理,若是大眾運輸無法抵達,則應該有方便的停車空間;出遊路線不宜太遙遠,最好是可以早上去、下午就能離開,若真要安排長途旅遊,住宿地點選擇乾淨不吵雜、長輩睡覺不會被打擾的處所。旅遊景點的步道需平緩、且最好能有太陽遮蔽的樹蔭,或是隨處都有休憩座椅,走累時可坐下歇息;有足夠且乾淨的廁所、景點內或周邊用餐方便,若備有自動飲水機更佳;此外,景點指示和說明牌字型清晰且大,讓年老者看得清楚。符合年長者喜好 快樂出遊不是難事最後,帶長輩出遊可多尋找他們有興趣的主題,如懷舊人文景點或踏青郊遊路線,讓長者覺得不虛此行;或是針對長者提供優惠票價等處;還能根據年老者喜好安排採果、泡茶、棋藝等主題之旅,都是不錯的選擇。要吸引長輩出門,其實有些重點和帶小朋友外出時考慮的事情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小孩天生愛出外、一到假日就嚷嚷著要出去玩,而有些長輩也許是怕麻煩家人,這時就需要想一個點子,才能鼓勵爺爺奶奶們開心出門旅遊。

重陽敬老 籲長者盡早施打疫苗保健康

重陽敬老 籲長者盡早施打疫苗保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明(13)日是九九重陽節,古人有登高避染瘟疫的習俗,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特別提醒民眾歡慶重陽敬老之餘,為守護家中長者健康,請盡速完成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才能健康久久。疾管署資料顯示,65歲以上老人是罹患流感併發症的高風險族群,且流感併發症死亡率高居所有年齡層之冠,接種疫苗是保護長者遠離流感威脅最有效的方法,但接種疫苗後至少需2週以上,才能獲得一定保護力。目前正值流感流行低度活動的時期,正是接種時機,因此呼籲65歲以上長者應儘速前往接種,以提升免疫力,保護自己及家人。疾管署每年針對75歲以上長者,提供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接種,能有效減少侵襲性感染症與相關併發症引起的死亡,提醒65歲以上已接種過該疫苗者,無需再接種;至於符合接種條件、尚未施打者,可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建議右手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左手接種流感疫苗,同時提升保護力。長者診療費政府預算負擔 評估生理條件再前往施打 疾管署表示,兩項疫苗同時接種,其診察費由政府公務預算支應;65歲以上長者接種流感疫苗所需診察費享有100元補助,無需自費負擔;但若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則需自付診察費。疾管署提醒,接種疫苗前需先留意身體狀況,如對蛋白質或疫苗成分嚴重過敏、過去注射曾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或曾經醫師評估告知不適合接種情形者,都不適合前往接種,處於發燒或疾病急性期則需病情緩和後再前往。

最後一段路 安寧病患更需人性化照顧

最後一段路 安寧病患更需人性化照顧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最後的守護!每年10月第2個星期六為「世界安寧日」,萬芳醫院芳寧之家今(12)日特別邀請台灣癌症基金會彭汪嘉康副董事長、萬芳醫院李飛鵬院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陳振文院長與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陳啟仁副院長共同為「溫馨澡堂」揭牌,希望溫馨澡堂的完備能提供末期病人更舒適的沐浴環境。安寧療護其中一項原則,是讓末期病人在生命最後的旅程,減輕不必要的痛苦、擁有生命的尊嚴,因此為了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台灣癌症基金會別捐贈一台「升降式水療泡澡機」予萬芳醫院芳寧之家,讓末期病人不需過多的移動,也能安全享受舒服地泡澡。無效醫療增傷害 如何拿捏需進一步認識曾聽聞不少民眾,對於曾給予家中末期長輩插管、電擊等過多醫療行為感到後悔,因此如何讓安寧病患走好生命最後一段路程,「預立醫療自主計畫」和「安寧療護」觀念的推廣顯得相當重要。台灣癌症基金會彭汪嘉康副董事長、台灣安寧照顧協會杜瀛岳秘書長以及萬芳醫院李飛鵬院長、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陳啟仁副院長等貴賓都在現場簽署支持「預立醫療自主計畫」,提倡減少無效醫療對病人的傷害,一同為安寧緩和醫療的推廣努力。

女性一輩子的夢想 百歲人瑞望披嫁衣

女性一輩子的夢想 百歲人瑞望披嫁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今(12)日宜蘭不老節活動正式於上午8時展開,其中一項「圓阿媽的婚紗夢」活動引起廣大迴響,共計有122位阿嬤參加,創下加起來破萬歲阿媽披婚紗走紅毯的記錄,更有1名百歲人瑞參加盛會添活動亮點。一粒麥子基金會呂信雄董事長表示,自2012年起就開始舉辦「為老人家做一件事」影像徵件,今年宜蘭政府舉辦不老節,由我們承辦「圓阿媽的婚紗夢」活動,讓未曾穿過婚紗的阿嬤們有機會圓夢,也因家人共同參與讓這次活動更具孝親意義。阿媽的婚紗夢 宜蘭不老節活動現場圓夢活動由百歲人瑞陳許阿蔥老奶奶帶頭,阿公阿媽們手持花椰菜做成的捧花,在音樂聲中緩緩入場,雖然穿著婚紗的她們,步履有些緩慢,甚至還需靠攙扶、坐輪椅才能進場,但他們堅定握著另一半的手緩緩前進的景象,也讓現場響起一片掌聲。宜蘭縣長林聰賢替在場125對「新人」證婚,微電影女主角張月代表感謝縣府與一粒麥子基金會舉辦這場特別的活動,讓所有阿媽都能一圓婚紗夢,曾經以為再也沒有機會穿「新娘裳」,如今卻能這麼風光地穿上,讓所有人都笑得合不攏嘴。

醫訊/胃癌學習營

醫訊/胃癌學習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W.T.O.統計,胃癌是全世界排名第4個易罹患的癌症,在癌症死亡率名列第2,是全球的重大生命健康威脅。胃癌的好發年齡約為40至80歲,男女發生比例約為1.83:1。 所以,癌症希望基金會、台大醫院總院癌症資源中心特舉辦「胃癌學習營」,此次主題為「胃癌治療的新趨勢」、「胃癌病患全方面營養」,講師: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化療科葉坤輝及營養室黃素華組長。參加對象:胃癌病友與家屬。需事先報名。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胃癌學習營時間:102年10月17日(四)下午13:30~16:3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兒醫大樓(台北中正區中山南路8號;近捷運紅線台大醫院站出口3或台北車站出口m8)B1 視聽講堂洽詢:02- 2356 2098;02-3322 6286轉130

醫訊/認識胃幽門螺旋桿菌

醫訊/認識胃幽門螺旋桿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澳洲醫師馬歇爾和華倫在1982年成功分離出幽門螺旋桿菌,證實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發炎有相關。後來研究發現該菌同時也會導致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胃癌。因此,高雄榮民總醫院特舉辦團體衛生教育講座「認識胃幽門螺旋桿菌」,邀請洪瑞蘭護理師主講,腸胃科陳海雄醫師現場諮詢。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認識胃幽門螺旋桿菌時間:102年10月16日(三)上午8:20~8:50地點:高雄榮總(高雄左營區大中1路386號)門診大樓地下1樓糖尿病衛教室洽詢:07-342 2121

樂閱讀/腸躁症會引發壓力嗎?

樂閱讀/腸躁症會引發壓力嗎?

答案是確定的。腸躁症會引起壓力,壓力也會引起腸躁症。目前已經有科學研究強力支持腸躁症和壓力會互相作用的理論。「食物不耐症」或「腸道菌叢失衡」在消化系統中所引起的發炎,會製造許多不同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幫助炎症的傳播。其原理如下:當這些化學物質進入血液、或是啟動身體的免疫防禦反應而形成「免疫複合體」時,免疫複合體會進入血流中,此時大腦的「下視丘」會偵測到這個動作(下視丘負責控管腦下垂體的活動,而腦下垂體是身體激素的總指揮)。下視丘一接收到身體有發炎的狀況時,就會釋放對抗發炎的激素。這種激素就是由腎臟上方的「腎上腺」所製造的「皮質醇」(可體松)。在腸道中造成身體不適的發炎物會刺激腦部腺體,此時大腦會下令腎上腺製造更多的壓力激素。如果這只是偶發事件,是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的,然而要是反覆發生,就會導致「過度壓力反應」,也就是正常的壓力反應會變得太容易、太常受到觸動,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因素,還會讓腸道中的痛感提高「腎上腺疲勞」發生的機率。醫界誤以為只有在發生「庫興氏症」(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愛迪生氏症」(腎上腺機能不全)時,腎上腺的運作才會有問題。更糟糕的是,升高的皮質醇會減少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分泌濃度,進而阻礙腸黏膜的修復。腸躁症還會引起另一種身體機制:由腸躁症所導致的壓力會在腸道內觸動立即性的神經刺激。腸道對人類非常重要,被稱為「人類的第二大腦」,因為腸道中有數量龐大的神經可以接收或傳導訊息。如果胃部或腸子感到不舒服,「中樞神經系統」會在瞬間接收到這個訊息,此時身體會處在「交感神經模式」,當你感到受威脅,需要進行搏鬥或逃跑時,身體也是處在同樣的備戰模式。這個「警戒」模式會把預備供給消化系統的血液轉到身體的大肌肉群,一旦消化功能缺乏血液的幫助時,就會加速惡化舊有的消化問題,形成惡性循環。罹患腸躁症一段時間後,患者承受的就不只是外在的生活壓力,還得加上體內製造的壓力因子。在大多數的腸躁症療程中,得同時內外治療才能得到最佳療效。(本文作者/安東尼.海恩斯、安托奈特.塞維爾)(摘自/食物不耐聖經/大寫出版)

樂閱讀/害怕和主管同乘一部電梯嗎?

樂閱讀/害怕和主管同乘一部電梯嗎?

心理學關鍵字:心理空間。一大清早趕著上班時,你匆匆忙忙進入電梯,裡面居然還有一個人,再仔細一看,竟然是上級主管,這時,你會是什麼感覺呢?據調查,60%以上的人都感覺與主管在狹小的電梯裡獨處非常不自在。在上班族們看來是一種煎熬,主管似乎也覺得頗為尷尬。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根據心理學研究表示:每個人的周圍都有磁場,當並非關係密切的人「侵入」這一磁場時,人體磁波會受到干擾。在不經意間,就形成了不自在、緊張與準備好反擊的情緒。社會心理學則對人的「心理空間」進行了研究,認為與陌生人之間的距離要保持在1.2公尺之外,才不至於引起人的不安感。半公尺到1.2公尺之間,則是朋友之間的距離;親人、戀人之間的距離最近,為半公尺以內。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相應的關係,就冒然突破相應的距離,就會引起人們的不安、反感、戒備等心理反應,這種心理狀態上的距離,就是所謂的「心理空間」。電梯內狹小的空間距離,已不知不覺將人拉至朋友間的距離以內。在上班的高峰期,甚至達到親人之間才能容許的距離,因此會感到不安是正常的。如果在這個距離內遇到主管,那麼平時的不快、緊張和恐懼感將更會被放大。所以,如果不巧員工與主管同乘一部電梯,那麼身為主管,不妨站在員工的對角處,以使電梯中兩人的距離儘量最大化,卸除員工心理的負擔。或是可以利用談話,簡單讚許員工的工作表現,輔以較輕鬆的話題來拉近彼此的距離。身為員工,在位置上最好站在電梯口處,以便在開關電梯時為主管服務。在談話上,要察言觀色,如果主管心情好,可以主動地對他微笑、打招呼。自信心較足的員工,還可以適時地討論一下當前的熱門話題;如果沒有第三人在場,還可以請教一些工作上遇到的問題。若是不善於交際,害羞不敢開口的員工,還可以利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幫助自己解除緊張情緒。譬如想想等一下要辦的事,或在心中輕輕哼歌。平時,也可以事先排練一些對話,以應不時之需。(本文作者/何躍青)(摘自/讓老闆聽話的6大職場撇步/好優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