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樂閱讀/對素食者的飲食建議

樂閱讀/對素食者的飲食建議

健康的素食有不少的好處,例如降低膽固醇、避免宿便累積、抑制某些癌症的發生、減少中風和心臟病的機率等。不過素食容易導致部份胺基酸、維生素D和B12、以及礦物質鈣、鐵和鋅的缺乏,引起營養不均衡,因此素食者與一般人的飲食計畫不太相同。為了保障必需營養素都能充分獲得,素食者應注意一些原則:• 食用各式各樣的全穀類和根莖類;前者富含維生素B群,後者的寡糖能幫助腸道菌的生長,利於體內環保。• 以豆類如綠豆、豌豆、豆腐、豆干和豆漿等搭配其它食物,進行蛋白質互補。• 選擇新鮮、未加工的食物,至少1/3的食物來自可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越天然的食物保留越多的維生素,對身體也就越健康。經由加熱,部份的維生素會被破壞。• 多吃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水果,例如芭樂、木瓜、奇異果、草莓、檸檬、柳丁、葡萄柚、以及芒果等,以利鐵的吸收。• 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各種植物幼芽如苜蓿芽、綠豆芽和黃豆芽等。• 多吃鈣含量較為豐富的深綠色蔬菜、豆類和堅果類。• 孕婦和授乳婦女須注意補充鈣和鐵、以及維生素B12;並多曬太陽,以便自體合成維生素D。• 兒童和青少年須注意補充維生素D、B2和B12、以及礦物質鈣和鐵,可多吃些牛奶、豆腐、紫菜、綠色蔬菜、小麥胚芽、以及啤酒酵母等。• 用搗碎或磨細的堅果增加營養,譬如在菜餚上灑些花生粉、芝麻粉、腰果粉等,適當的攝取可補充維生素B群、鈣和鐵。• 鋅在燕麥片、葵花籽、南瓜籽和小麥胚芽中的含量較為豐富。• 使用含碘的食鹽。• 使用菜籽油炒菜、亞麻仁油涼拌沙拉,減少油炸和油煎。• 研習營養學知識,尤其要清楚哪些食物富含ω-3脂肪酸、維生素D、維生素B12、鈣、鐵和鋅,才能合理地將食物加以組合。素食者要在熱量適當、營養均衡的條件下,多吃各種天然食物,才能吃出健康。不當的素食一樣會導致肥胖、高血脂和高血壓,原因就在於吃下太多的油脂和加工食品。素食的食物選擇較少、吃完後容易又感覺到餓,於是傳統素食為了增進美味及飽食感,經常使用高油量、多醬料的烹調方式去追求菜色上的變化,這樣便提供過多的熱量、油脂和鹽分。而素食加工品如素雞、素鴨、素魚等仿肉,製作過程亦添加了大量的飽和脂肪、調味料或人工甘味劑等,讓食品與肉類的味道更類似、也更容易保存。這些素食加工品含有的油脂、糖分和鹽分並不低,對於慢性病患者不太適合。(本文作者/朱槿梵)(摘自/追尋健康的飲食/凡識書屋出版)

孕媽咪視力漸模糊 小心孕期營養透支

孕媽咪視力漸模糊 小心孕期營養透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孕媽咪在懷孕期間需要大量的營養,除了母體本身需要外,也必須供給胎兒成長所需,因此,越接近生產期身體則越感不適、容易出現背痛、疲勞,甚至記憶力減退和視力模糊等症狀。趙順榮藥師提醒孕媽咪在懷孕期間,需額外補充熱量、蛋白質、維生素跟礦物質等營養素,以應付母體本身代謝與胎兒成長所需,同時也應注意飲食、生活作息的規律。懷孕三個月後的常見症狀:視力模糊、眼睛疲勞近期醫學研究證實,存在於眼睛黃斑部的葉黃素與Omega-3,會在懷孕三個月後,透過血液運輸至胎盤,六個月後進入胎兒肝臟,九個月時傳送至胎兒眼部,意味著胎兒發育所需的營養補給需求增加,將導致母體腦部及眼睛的葉黃素與Omega-3快速消耗。趙藥師表示,若母體缺乏葉黃素與Omega-3時,則可能產生記憶力減退、視力模糊和眼睛酸澀等症狀,以及增加眼睛黃斑部病變的機率,同時也無法提供胎兒成長所需的完整營養。眼科醫師呂俊憲表示,會出現記憶力減退、視力模糊和眼睛酸澀等症狀是因為懷孕後荷爾蒙發生改變,導致角膜與視網膜水腫而產生的正常變化,嚴重程度則會隨至懷孕的中後期而加劇。提醒孕媽咪,當視力出現變化時,切勿再過度使用3C產品,也應避免攝取高糖分及高油脂等加重眼睛不適的飲食方式,同時,注意生活作息的規律,才能保護眼睛避免發生病變的機會。攝取適量葉黃素、玉米黃素補充孕期所需營養此外,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與老化相關之眼疾臨床研究(AREDS II)」證實,眼睛黃斑色素濃度的組成即為葉黃素10mg搭配玉米黃素2mg(黃金比例10:2)的形式存在,為幫助眼睛減緩氧化的物質,觀察補充葉黃素前後的變化,發現體內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在血液中濃度明顯提升,顯示適量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在眼睛保健上的正面功效。趙藥師進一步說明,由於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葉黃素,除了多食用黃綠色蔬果之外,建議也可從營養補充品額外攝取。在選擇葉黃素產品時,趙順榮藥師建議可注意三個重點:其一,配方成份的劑量比例;其二,若添加Omega-3(DHA+EPA),更能舒緩乾眼症所造成的酸澀不適症狀,進而達到預防視網膜黃斑病變;其三,服用高劑量的β-胡蘿蔔素對吸煙者罹患肺癌的風險較高,因此,應選擇不添加β-胡蘿蔔素的葉黃素配方,才能確保其安全性與功效。呂俊憲醫師也提醒孕媽咪,除了適量補充對眼睛有益的營養素外,也應注意飲食均衡並適時讓眼睛休息及維持規律作息,此外,懷孕後除了產檢外,也應定期視力檢查,若有任何視力變化一定要找出發生原因,不可忽略孕期對眼睛的影響。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提防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提防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吳太太今年65歲,因為類風濕關節炎治療長達10年,最近因為胸悶不適,就醫後才發現罹患心血管疾病。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黃文男醫師表示,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除了疾病本身的影響,再加上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呼籲民眾應及早並積極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將發炎症狀控制好,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會造成關節變形 黃文男醫師解釋,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是一種由自體免疫障礙所引起免疫系統攻擊關節的長期慢性炎症,這種炎症會造成關節變形直至殘廢,甚至因關節痛楚及磨損而失去部份的活動能力。除此之外,因為疾病本身也可能對於關節外的組織,包括:皮膚、血管、心臟、肺部及肌肉等造成影響。根據血管醫學臨床與研究資料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腦中風的風險也有1.7倍,與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同。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的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會較一般人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則比一般人低,容易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類風濕關節炎治療 目前以口服藥物及生物製劑為主針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患的治療方式,黃文男醫師說明,傳統治療方式以口服藥物為主,像是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免疫抑制劑等,一般大約三個月到半年才能看到明顯的改善。醫師也提到,近年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邁向另一個里程碑,從口服的藥物治療,轉而以針劑為主的生物製劑治療。生物製劑最快2星期就有明顯改善黃醫師表示,相較於傳統的藥物治療,生物製劑不是化學合成的藥物,而是以細胞、細菌等物質,製成類似疫苗的針劑,比起傳統藥物治療最少需要3個月才能發揮藥物的效果,生物製劑最快兩星期就會有明顯改善。台灣約在10年前開始核准使用生物製劑,接受傳統免疫調節藥或免疫抑制劑治療無效的患者才可申請健保給付。去年起健保又給付一個新的長效生物製劑,施打的次數延長成一個月一針,對於病患的生活品質也有所提升。但黃醫師提醒病患,在使用生物製劑前,都必須透過完善的篩檢計畫,避免副作用的產生。雖然部分口服消炎止痛藥及類固醇藥物,被認為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聯,但黃醫師仍提醒患者,並不是所有藥物皆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相對來說,有效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活動度也會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因此,民眾不應拒絕服用所有藥物,正確做法應是與醫師討論治療的計畫,包括口服藥物或施打生物製劑,才能有效控制疾病造成的慢性發炎,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

醫訊/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醫訊/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衛生署最新公布100年國人十大死因,雖然癌症還是榜首,但心血管相關疾病(心臟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已經蟬聯5年(2007~2011)十大死因第二、三名。心臟所需的氧氣及養分都是由冠狀動脈輸送,因此冠狀動脈可謂心臟的動力。任何影響心臟血管系統的疾病都可稱為心血管疾病,進而造成心臟、腦部與周邊血管病變,包括心臟病、高血壓、高血糖、中風、心肌梗塞…等。大部分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因是動脈粥樣硬化。現在,大雅國民小學等單位規劃社區衛教活動,邀請台大雲林分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許智能 主講,講題為「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時間:102年11月5日(二)下午18:30~20:30地點:大雅國小(台中大雅區學府路230號)洽詢:02-8732 3216;02-8732 0576

意改醫療糾紛 國內外專家與會探討

意改醫療糾紛 國內外專家與會探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為解決台灣嚴重的醫療糾紛,防止5大皆空的問題,今(5)日醫勞盟於高雄舉辦「國際醫療糾紛關懷與醫療調解研討會」,希望能早日達成減少不必要的醫糾訴訟,以更人性化的方法進行醫療調解溝通,謀求病人與醫療方間合作與雙贏的目標。醫療糾紛一直是醫界最頭痛的問題,導致現職醫師遠離重症醫療、離開臨床工作,醫學生避免選擇5大科的首因;當訴訟成為唯一的溝通手段,醫病關係日益惡劣,彼此間防備、無法信任,直接導致醫療品質惡化,內外婦兒急診重症等科醫師大量出走。若不尋求改變,台灣醫療崩壞必定無法避免。研討會將邀請日本學者與國內醫療法律專家,希望透過集思廣益,探求醫法合作與醫病雙贏之道,改善台灣現階段醫療糾紛的溝通困境。

磁鐵可測鍋具錳量 專家打槍:錯誤資訊

磁鐵可測鍋具錳量 專家打槍:錯誤資訊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日前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便當盒,再度發現部分產品含錳超標,不鏽鋼鍋具、餐具的金屬成分是否安全,繼食品衛生後,也成為民眾憂心的焦點。網路上開始出現許多挑選撇步,醫師名嘴、毒物專家也在媒體上分享辨識心法,其中就有人建議,可隨身攜帶一小塊磁鐵,輔助判斷不鏽鋼鍋具的好壞,導致許多消費者紛紛拿著磁鐵去賣場測試。對此,投入鍋具產業有二十三年的鍋具產業總經理蔡蕙玲表示,這是非常錯誤的資訊,「磁鐵是否能吸附,和鍋具錳含量是否超標、不鏽鋼鍋具品質如何,並無相關,大家別再相信不實的傳言了!」認識不鏽鋼: 200系列不導磁 可能是超量含錳的冒牌貨鉻/鎳含量比例不同的不鏽鋼,應用的範圍也不一樣,為方便消費者了解,多以編號來區分,其中編號430和304,是最常被拿來應用在餐具製造上的,尤其430不銹鋼,因防銹能力不錯,價格又低廉,應用最多,便宜的鍋具、便當盒或家電部件等商品,都喜歡以此為材。蔡蕙玲總經理表示,真正好品質的不鏽鋼鍋具,會使用編號300系列的304或316不鏽鋼。這兩種3開頭的不鏽鋼,不但防銹,且具有極佳的耐酸鹼特性,還添加了8%以上的鎳(鎳的特性即為耐腐蝕、不易氧化),材質更具延展性,安全高級的餐具,多半就是使用304、316不鏽鋼。最近市面上出現含錳過高的餐具,使用的不鏽鋼,編號多半為200系列,由於延展性較差,才要添加高含量的錳。磁鐵檢測過簡反危險 看清標式更實在至於不鏽鋼和磁鐵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判別?根據某些專家的片段說法,沒有吸力才確保安全無虞,但蔡蕙玲表示:「高級鍋具使用的300系列,在拉伸成型的過程中,會產生弱磁性,反倒是含錳過高的200系列,是吸不住磁鐵的。可見用磁鐵來挑選不銹鋼餐具,根本是過於簡化的危險方式!」消費者若斷章取義,很可能吃進毒物而不自知。挑選信譽良好的品牌、看清楚不鏽鋼的標示,挑選300系列的不鏽鋼餐具,較為可靠。尤其產品最好能詳細標出「304、18-8、18-10」才是正確標式。 

產後護理機構不當照護新生兒依法查處

產後護理機構不當照護新生兒依法查處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近日FaceBook流傳產後護理機構人員,幫助新生兒打嗝動作粗魯一案,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昨日隨即派員前往稽查,該護理機構人員的行為涉及違反護理人員法第35條:「護理人員於業務上有違法或不正當行為者,處1個月以上1年以下之停業處分;其情節重大者,得廢止其執業執照;其涉及刑事責任者,並應移送該管檢察機關依法辦理。」;該護理人員之行為若致嬰兒傷害,則涉嫌違反刑法第284條第2項業務過失傷害罪。另外新北市衛生局原核定該機構產後護理床35床及嬰兒床38床,稽查時卻發現該機構小夜班(16-24時)無護理人員值班,涉嫌違反護理人員法第16條第2項護理機構設置標準之規定,為維護消費者接受護理服務之公益保障,將依法,就核定床數做全部或一部之廢止。

研究:粗脖子 容易陽痿

研究:粗脖子 容易陽痿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脖子比較粗的男性可能要關注一下這則研究了!根據土耳其安卡拉醫學大學的研究指出,脖子如果過粗,且超過三十五公分,陽痿的機率恐怕會較一般人來的高!脖子粗 真的會陽痿?記者特地詢問國內泌尿科醫師陳偉寶此項研究是否正確,陳偉寶醫師指出,脖子粗與陽痿沒什麼太大的關聯,就像有人說看人中或是手指長短可以測生殖器大小一樣,都是茶餘飯後增加生活情趣的話題而已。但研究進一步解釋,研究是根據九十名年紀四十到六十歲之間的男性所做出的統計,他們發現脖子粗的人比較有所謂的代謝症候群,所以才較易出現陽痿的症狀。陳偉寶說,雖然脖子粗跟陽痿無關,但代謝症候群就跟陽痿有關,像是高血脂的人血液循環比較不好,或是糖尿病的人末梢神經可能會遭受破壞,雖然不至於到完全不舉,但代謝症候群的人,多多少少會出現,在床上有「力不從心」的現象。雖然此項研究刊登於《男性學》(Andrologia)醫學期刊上,具有一定的可信性,但確實也繼續為男性帶來更多「比大小」、「比雄壯」的衡量指標! 

嘉義民眾有福 身分證健保卡可一起領

嘉義民眾有福 身分證健保卡可一起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為整合政府資源,10月1日起嘉義縣政府和健保署南區業務組合力推動縣內各戶政事務所代收「請領健保卡申請表件」的便民服務計畫,讓民眾不需再奔走郵局或健保署聯絡辦公室申辦健保卡。成立單一窗口 申辦健保卡、身分證更簡單便利民眾若因國民身分證和健保卡「遺失」、「身分資料變更」、「申報新生兒出生登記及申請首張健保卡」和「原住民回復傳統姓名」等4種情形,到嘉義縣18個戶政事務所申辦「補(換)發國民身分證」,或「出生登記」,同時可順便向窗口申請健保卡。協助窗口會代收申請表件和工本費200元(遺失或改名案件,民眾須自行負擔費用),並儘速將表件送至健保署南區業務組審核製卡。戶政事務所代收表件的次日起、約5-7個工作天,民眾即可在指定的地址收到健保卡。

痛風患者大啖火鍋 腳腫痛到無法行走

痛風患者大啖火鍋 腳腫痛到無法行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秋冬時節,薑母鴨、羊肉爐店家生意強強滾,但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痛風宿疾的人要留意,當心火鍋湯底、進補食材下肚,身體越補越糟,阮綜合醫院風濕免疫科孫俊明主任指出,還有痛風患者大啖火鍋後,隔天腳腫痛到無法行走。一名三十多歲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與朋友相約吃火鍋,大口吃肉、喝湯又喝酒。不料半夜時分,左邊的大腳趾突然感到腫痛,痛到受不了,連走路都有困難,才發覺可能是痛風再度發作,睡到半夜趕到急診求助。孫俊明主任表示,九成以上痛風患者大都是男性,且有愈來愈年輕化趨勢,約二十到四十歲,這些族群大多對痛風不甚瞭解,等到急性疼痛發作才就醫求救,對自己的尿酸值控制也一無所知,更增加痛風控制的困難度。痛風治療非治「痛」 在控制高尿酸所謂「尿酸高」指的是血液中尿酸濃度高過標準值。體內血中的尿酸有八成是從體內,其餘的是由食物中的普林(或稱嘌呤)代謝形成的產物,所以體內尿酸產生太多,或是經由腎臟排出的太少,就會造成高尿酸血症。當高尿酸狀態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後,尿酸會形成結晶鹽沉積在關節腔內,引起紅、種、熱、痛的關節炎現象,就是「痛風」。避免高普林食物冬天進補常見肉類及內臟,因為這些食材含有飽和脂肪酸、膽固醇、普林,食用過量容易引發高膽固醇、血脂肪異常、急性痛風發作,且火鍋或進補湯底的鹽分較高,更容易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風風險。孫俊明主任提醒,要預防痛風發作,平時就要維持理想體重,飲食要避免高普林的食物,並攝取適量蛋白質,以蛋、奶類為佳,同時講求少油、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更要避免飲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