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三油鼎立」教你用油、選油、配油

「三油鼎立」教你用油、選油、配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油品不純、民眾擔心受怕,有了好油、做法不對一樣危害健康,到底該怎麼用油、選油、配油,才能讓料理美味又兼顧健康?台安醫院劉怡里營養師表示,每種油類都有其發煙點,適合烹調的方式也不一樣,若要避免油質劣變、氧化而產生自由基,危害健康。其實只要改變烹調方式即可,如爆香容易高溫質變,民眾可選擇先用水煮菜,等熟成之後再添加入少許的植物油,如橄欖油類,低溫烹調飲食將會更健康。配合油類發煙點選油 進而調整烹調方式另外,黑芝麻油、苦茶油、花生油、杏仁(堅果)油等油類,烹調溫度也不宜過高,改變用油的方式,採取上述低溫涼拌蔬菜的方式,用油會更安全。而若是想烹調魚、肉類或炒菜,則可選擇大豆、沙拉油、葡萄籽油、葵花油、亞麻籽油。而民眾最愛的油炸類食物,則能選擇椰子油或豬油來搭配。劉怡里營養師進一步說明,選擇油品可挑選百分百純(植物)油、不建議使用調和油,或是可自製堅果油(利用堅果來取代油質烹調),選用好的油後、用對的烹調方式料理,就能簡單吃得健康。此外,營養師特別叮嚀,油脂具有保護器官、保溫、幫助維生素ADEK吸收的作用,因此每天必須均衡攝取,千萬不要因食油危機,而拒絕食用。

喜樂身障模範家庭 努力經營婚姻家庭

喜樂身障模範家庭 努力經營婚姻家庭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民國95年起開始,喜樂保育院辦理身心障礙模範家庭表揚活動,昨(3)日喜樂保育院特別安排身障模範家庭全家5位至婚紗館拍攝全家福相片。李陳夫妻努力經營婚姻與家庭,一家五口相處融洽,互相體諒且彼此尊重。模範家庭表揚活動,喜樂保育院安排李陳夫婦全家5位至婚紗館拍攝全家福相片。婚紗館總經理表示,被推薦的身障模範家庭夫妻的故事都讓人很感動,他們勇敢面對生命中的挑戰,努力經營婚姻與家庭,是值得學習的。 模範家庭婚姻經營「互相體諒、彼此尊重」李陳夫妻的大兒子翔翔於民國86年因癲癇發作跌倒,在加護病房住了三星期,雖然變成長期卧床者,但父母感謝神的眷顧讓他活著。李陳夫妻全家人都很愛翔翔,一家五口關係和諧,互動緊密,遇到困難時,家人間會彼此支應、照料。他們夫妻倆婚姻經營的格言是「平常心對待生活,適時相互體諒、彼此尊重。」 

醫訊/如何教養過動兒

醫訊/如何教養過動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您知道台灣有7~8%的小孩患有過動症?該如何幫助這些孩子?關於過動兒的相關問題,高淑芬醫師提出可從黃金三角:家庭、學校、醫療來做起,家庭方面以身作則、養成孩子好習慣、愛及同理心,也可培養好的運動技巧或其他休閒能力,讓他可以與朋友有良好的互動,學校方面以鼓勵、提醒、溝通等方式訓練日常生活之規範,醫療方面給予孩子適當的藥物治療。讓您的孩子能順利的度過這個時期、平安建康長大現在,信義文化基金會將辦「幸福家庭」系列講座,此次主題為「過動的孩子,該怎麼教養呢?」,特邀請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高淑芬主治醫師主講。名稱:過動的孩子,該怎麼教養呢?時間:102年11月8日(五)下午19:00~21:00地點:學堂(台北信義區信義路5段100號B1;松智路交叉口,101斜對面)洽詢:02-2722 5068報名:http://www.sinyischool.org.tw/index.php?option=com_seminar&task=3&cid=250&sem_midx=1&sem_jidx=0&Itemid=83

每半小時就多一個!台灣每年萬餘個大腸癌新增案例

每半小時就多一個!台灣每年萬餘個大腸癌新增案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因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導致大腸癌個案數逐年攀升,根據統計,99年度大腸癌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二位,發生人數達1萬4,040人,平均每天有38人罹患大腸癌,較98年度癌症個案數增加1成。101年度大腸癌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死亡人數達5,131人,平均每天就有14人因大腸癌病逝,換句話說,平均每三十分鐘一人罹患大腸癌,每一個半小時一人死於大腸癌,從發生率或是死亡人數來看,數據都令人應驚訝!大腸癌可透過早篩 使存活率提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主治醫師表示,現代人外食比例逐年升高,且飲食習慣偏向高脂肪、低纖維及多紅肉,加上缺乏運動,導致全國大腸癌發生人數不斷增加。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若能早期發現瘜肉予以切除,即可避免大腸癌的發生,且0期到1期大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到了第3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則降至不到6成,可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達到較高的存活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表示,臺北市93年至101年大腸癌篩檢涵蓋率僅為37%,顯見仍有許多市民忘了自己的健康權益。衛生局提醒,定期的癌症篩檢可以早期發現及早把握黃金就醫時機,市民應定期接受免費癌症篩檢。相關活動訊息請洽詢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分機1828或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 

長期補充鈣質 做錯運動仍患骨鬆

長期補充鈣質 做錯運動仍患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今年77歲的黃奶奶,40年來注重骨質及身體保養,不但每天都會補充綜合維他命和鈣片,早晨也會至公園練氣功、太極拳,培養長期運動的習慣,卻仍罹患骨鬆,讓奶奶感到非常驚訝。經醫師說明後才了解,原來一直做錯了運動,氣功和太極拳只能訓練身體平衡、避免跌倒骨折,無法有效提升骨密度,進入中老年後,須持續補充營養與充足的日曬,才能真正預防骨鬆找上門。黃奶奶表示,好險我有參加骨鬆衛教健檢講座,才能及早發現骨鬆,相信一定有很多跟我一樣年紀的人,可能早已被骨鬆纏上,大家都需特別留心。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情若再不重視正確衛教知識及習慣,估計40年後,台灣每2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為此,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呼籲民眾應攝取充足的蛋白質、鈣質及維生素D3,並養成運動習慣,謹記「保骨333」口訣,並積極改善食、衣、住、行4大方面的骨鬆骨折危機。詹鼎正醫師建議,可從食、衣、住、行進行骨鬆預防措施,如每天食3份鈣食品 = 1份牛奶+1份小魚乾+1份綠色蔬菜;曝曬身體3部位 = 露出臉部+手臂+手部;居家防跌3要點 = 清雜物+降高度+防濕滑;負重運動3撇步 = 每週3次、30分鐘、3選1(重量訓練、健走、路跑)。做對運動、吃對食物、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與規律的運動,可以改善生活中骨鬆骨折風險,將骨本加倍還給自己。

骨折率高 乃生活習慣環境「疏」很大

骨折率高 乃生活習慣環境「疏」很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據調查台灣的高骨折率肇因國人從根本忽略,導致全盤皆「疏」,僅有2成民眾有固定補充維生素D3的習慣,3成5固定補充鈣片,此外、65歲以上女性有43%缺乏食用乳製品及鈣片,嚴重影響骨質健康,長輩們因而容易發生骨折意外。國人不僅「食」得不健康,生活習慣及環境更是充斥骨鬆骨折危機。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第九屆監事黃兆山醫師表示,台灣50歲以上的股骨頸骨鬆盛行率和髖部骨折發生率都略高於日本,可能原因包括台灣人「住」的不安全,比起日本傳統榻榻米起居皆貼近地面,台灣人習慣在屋內擺放桌椅、床板及腳踏墊、散落的電線等,容易從床上滾落或被絆倒,潛藏骨折的危機。此外,有規律運動習慣的民眾僅有3成,且就算有運動習慣者,每4位中有1位(26.9%)每次運動時間不到30分鐘,不利骨質健康。

傷身 不運動也是生活壞習慣

傷身 不運動也是生活壞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TO)將「活動不足」列為不良的生活習慣;即便飲食作息正常,身體缺乏活動也會造成肌力、耐力、柔軟度下降,對於中老年人的殺傷力不小,其實不運動比你想像中還要傷身。神經與老年醫學專科的劉建良醫師表示,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長者,因為關節、肌力的退化,稍為提重或爬坡,就容易出現呼吸急促或疲累的現象,適當的運動,不但能夠延緩此狀況,還能加強心肺功能。被譽為「飛躍的羚羊」的紀政,曾飽受肥胖、尿失禁之苦,為了「要健康」這個簡單又必要的理由,她選擇容易入門的健走作為主要運動項目。如今保健有成的她,自言過去「太愛吃甜食」,曾經胖到78公斤,靠著慢跑加健走,才逐步恢復體態,她也觀察到身旁的朋友總是精神不濟,但年屆70的她精神卻比年輕人好,所以更加鼓勵運動應成為生活中的好習慣。紀政將於11/16(六)19:30-21:00,誠品書店松菸店3樓FORUM和大家分享健康秘訣。

治療腎臟病 醫師:生活型態調整

治療腎臟病 醫師:生活型態調整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成大斗六分院腎臟內科黃子青醫師表示,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約有兩百萬人,洗腎的盛行率在世界排名第一。腎臟病的危險因子包含糖尿病、高血壓…等,而治療腎臟病必須從生活方式去調整,例如飲食清淡、戒菸、避免過度飲酒兒體重過重者則需要減重。黃子青醫師更進一步呼籲避免服用來路不名的藥方,建議連止痛藥最好服用醫師所開的處方簽,以確保「腎」利人生。腎臟病的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家族有腎臟病史、老年人、心血管有問題的人等等。而有些因子會影響腎功能惡化的程度,如抽菸、高蛋白飲食、三高疾病、代謝症候群、蛋白尿、貧血、高尿酸等等。飲食清淡規律運動 保護腎臟黃子青醫師說,治療腎臟病必須從多面向著手,生活型態的調整,包括戒菸、避免過度飲酒、飲食控制、少鹽、飲食清淡及規律的運動,若體重過重者,則需減重。他更進一步說明,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第一期到第三期的腎臟病則是避免高蛋白飲食(<1.3克/公斤/日),第四期及第五期的腎臟病需低蛋白飲食(0.8克/公斤/日)。有蛋白尿的高血壓患者,適當使用保護腎臟的降血壓藥物,血壓控制的目標逐漸調整到130/80毫米汞柱,有助於減緩腎功能惡化。且血糖和血脂的控制對於心臟和腎臟的保護也很重要。 黃醫師也呼籲,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偏方、中草藥、黑藥丸,如果服用合格中草藥,也需定期追蹤腎功能。濫用止痛藥也可能對腎臟有傷害,建議使用止痛藥最好是合格醫師開的處方籤。 

歐美近視過六百視為殘障 護眼應從孩童做起!

歐美近視過六百視為殘障 護眼應從孩童做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我國除了有洗腎王國的稱號之外,更有近視王國的稱號!根據統計指出,我國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高中生都有近視的問題,且有百分之十五,近視深度早已飆破六百度,而在先進國家當中,近視只要超過六百度以上,就可視為殘障,反觀我國民眾,深度近視的人比比皆是,成年後沒有近視則被尊稱為護眼達人!護眼行動 從孩童時期就要開始台北市衛生局指出,家長應注意近視度數大於50度之學童,因近視一旦產生,度數會以一定的速度增加,每年平均增加100至125度,若不及早控制,可能至小學6年級已成為大於600度之高度近視患者。高度近視易造成視網膜剝離、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罹患白內障,青光眼的機率亦較一般人高。中醫護眼操 按摩九個穴位紓解疲勞為了保護孩子的眼睛,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建議學童做「中醫穴位護眼操」,公會理事長曹永昌指出,依中醫經絡學說,透過9個穴位按摩(眼睛四周的睛明、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髎、四白、太陽、耳垂點及手上的合谷穴),只要短短的5分鐘,即可放鬆眼睛睫狀肌,相當適合學童於下課舒解眼睛周圍肌肉之疲勞。衛生局呼籲,民眾平常落實「護眼新3招-定期檢查、健康用眼習慣、穴位護眼操」,每半年定期至眼科醫療院所做視力檢查;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每30分鐘要遠眺休息10分鐘,眼睛與書本距離35公分;學童多利用下課做穴位護眼操或戶外遠眺,放鬆眼睛周圍肌肉之疲勞,每日戶外活動至少2小時,守護健康的靈魂之窗。 

醫訊/如何哺餵母乳

醫訊/如何哺餵母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新手媽媽對於頭一胎要如何哺餵母乳總是感到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甚至有的媽媽被寶寶咬,痛到哇哇叫。 為了幫助這些新手媽媽順利哺餵母乳,高雄榮總醫院舉辦親親母奶會講座「如何哺餵母乳~孩子我要你贏在起跑點」,由王碧秀護理師教導。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 名稱:親親母奶會時間:102年11月5日(二)上午11:00~12:00地點:高雄榮總(高雄左營區大中1路386號)醫療大樓3樓35病房哺乳室洽詢:07-342 212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