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心房顫動者中風機率多5倍 死亡率高2成

心房顫動者中風機率多5倍 死亡率高2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心房顫動在台灣的盛行率為1-1.5%,約15-20萬人,而脈搏大大小小、忽快忽慢是心房顫動典型的症狀,患者會因感到心跳過快而產生心悸的不適感;且由於心房內血液流動較慢,易凝固形成血塊,若隨著血流至腦部其他部位,則可能造成血栓而引發中風。心房顫動者中風的機率是常人的5倍,且引發各種疾病死亡的機率更是高出2倍。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殷偉賢醫師表示,每年因心房顫動導致中風者約在4千人左右,且中風容易導致死亡的原因,一來是因為中風容易復發,二來是因臥床,容易產生併發症。因此提醒容易產生心房顫動的高危險群利用「心房顫動中風風險量表」來簡易評估中風風險,若是加總分數大於或等於2分者,則須服用抗凝血藥來預防中風。容易產生心房顫動族群如下:1)瓣膜有疾病者2)心臟功能不佳、或心臟衰竭患者3)高血壓患者4)糖尿病患者5)75歲以上的老者● 以上用量表評估後分數各為1分6)有中風史7)暫時性腦缺血者● 以上所得分數為2分若加總分數為0-1,屬中低風險,若整體總分數大於或等於兩分,民眾就必須服藥來穩定病情、預防中風。目前抗凝血藥分為傳統舊藥,如warfarin,和新型抗凝藥,如dabigatran、rivaroxaban、apixaban,大多數的藥物都已提供健保給付,患者可依病情狀況和醫師充分討論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藥物。而最新型的抗凝血藥edoxaban的療效也在台北時間11月20日凌晨1點40分於美國心臟學會年會中發表,相信可望為心房顫動患者預防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風增加一項治療新選擇。

舊愛不如新歡!抗凝血新藥3大優點

舊愛不如新歡!抗凝血新藥3大優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過去心房顫動患者常使用的抗凝血藥物為warfarin,但此藥物有許多飲食和藥物會影響藥效,使用起來相當不便。根據成大醫院統計,有16%心房顫動患者應該用藥預防中風卻未使用,其中也僅有10%的患者用此藥將抗凝血效果監控在正常範圍間,因此新型抗凝藥的陸續問世,將為心房顫動患者在預防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帶來新的契機。台北榮民總醫院江晨恩醫師表示,曾在臨床上遇過一個案,此心房顫動患者長期茹素,但服用傳統抗凝藥,飲食上需受限制,如青綠色蔬菜、花椰菜、菠菜、人參、木耳等都不能吃,讓患者大嘆無奈,因為她根本就沒什麼東西可以吃了。而新型抗凝藥的出現,為她帶來一線希望,目前服藥後控制情形良好,僅需每3個月固定回診、進行抽血檢查,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且副作用大為降低。亞洲人心房顫動者引起中風的機率比西方者高,且使用傳統抗凝藥出血的機率更高出西方4倍,因此過去醫師就算知道使用抗凝藥能有效預防中風,也不敢輕易開立warfarin,因為其藥物的相對副作用,就是容易出血,因此過去僅有3成醫師會開此類處方藥預防中風。而新型凝血藥(相較warfarin)的優點在於:1)安全性提高:根據研究,顱內出血的比例大為減少,中風機率下降,且不易出血。2)便利性:新型抗凝藥一天只需吃一次,且與藥物和食物的交互作用少,飲食上較無限制。此外,服用舊藥時,須每2個禮拜至1個月內,固定回診抽血檢查,看藥的抗凝血效果有無控制在安全範圍內,臥床病人如何短期間不斷往返醫院,相當不便。3)精準性:因新藥固定劑量,用藥就能比較精準,且病人服藥後不用時常抽血檢測,相較來看病人生活品質會更好。江晨恩醫師最後解釋,也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新型藥,有3類族群還是適合warfarin,且warfarin也有它的優點,它為長效型藥物,患者1-2天忘記吃,只要服藥後仍有藥效,但新型藥物只要停2天未服用就無效果,只能用warfarin的3大族群:1)換過金屬瓣膜者2)風濕性心臟病造成的二尖瓣瓣膜狹窄者3)腎功能第四、五期患者,如洗腎者

3大不良習慣 小心加重近視度數

3大不良習慣 小心加重近視度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小英今年25歲,最近因為迷上電視劇《蘭陵王》,只花了三天的時間就追完所有劇情,看完後覺得好像看不清楚遠方,求助眼科醫師後,才發現短短三天內,小英的近視度數竟然加重200度,讓醫師大呼不可思議!眼科醫師呂俊憲表示,「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是導致近視惡化的主因,而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哪些常被忽略的習慣,恐會導致近視加深呢?邀請呂俊憲醫師,揪出現代人三大不良的用眼習慣,恐會讓你的近視不知不覺越來越加深!● NG1: 「長時間」且「近距離」盯著某處看像小英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三天時間就把電視劇全部看完,代表眼睛根本無法充分的休息。呂俊憲醫師表示,長時間近距離讀書、上網或看電視,會使睫狀肌過度收縮無法放鬆,造成眼球水晶體的曲折力加強,而引起「近視」的狀態,若長時間沒有休息,恐會變成真性近視,呼籲民眾,每近距離使用一小時眼睛時,應花5至10分鐘拿下眼鏡休息,或閉目養神,看看遠方,放鬆眼部肌肉,以免近視越來越深。● NG2:走到哪、滑到哪的低頭族你也是走到哪,「滑」到哪的低頭族嗎?小心,恐會滑出近視眼!很多人習慣走路、坐公車、搭捷運、搭車時使用智慧型手機,其實這樣對眼睛的傷害相當大!呂俊憲說明,在晃動的環境中用眼,彷彿是不斷晃動的相機,卻要拍清楚螢幕上小小的字般辛苦,眼睛睫狀肌要不斷對焦,眼部肌肉要更用力,很容易造成眼睛的疲勞。這樣的用眼習慣,長久下來,除了恐會加深度數外,也可能因為看不清楚,過度搓揉眼睛,造成散光、亂視增加的情況發生。所以,搭火車、公車、捷運、飛機時,最好不要使用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免得在晃動環境下傷害視力。● NG3:光線不足的環境使用智慧型手機很多人喜歡在睡前使用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呂俊憲醫師表示,在床上不管看書還是使用電腦產品,都容易因為姿勢不正確、近距離且用眼時間過長,因而造成近視;更嚴重的害處是,當光線不足時使用智慧型手機,就好像一隻手電筒一直不斷刺激眼球,眼睛承受的壓力很大,長時間下來,睫狀肌緊繃、無法放鬆,眼睛容易疲勞、痠疼,可能造成假性近視,時間久了,身體會慢慢適應假性近視,度數可能真的加深。尤其是手機發出的藍光,屬於能量較強的可見光,黑暗中眼球若直射,藍光將會穿透角膜與水晶體,直射入黃斑部,還可能造成黃斑部感光細胞的損傷。因此,不要在太暗的環境使用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以免螢幕和背景的亮度出現強烈對比,影響瞳孔收縮,眼睛會較吃力。

經濟差農曆年節想跳槽?難易度恐飆高

經濟差農曆年節想跳槽?難易度恐飆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大環境普遍不佳的情況下,老闆要留住人才實在困難,不僅加薪留人不夠,甚至還要給員工未來的希望與夢想,並且讓他們擁有「學到新東西」的職場環境,才能夠提升員工的忠誠度,好好的為公司效命,但是根據YES123求職網所做的調查指出,全台老闆似乎普遍不得員工的信任,高達七成的受訪者表示,考慮在農曆春節前就換工作,恐怕又有一場職場大風吹了!七成上班族想要跳槽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顯示,有近七成(69.6%)的上班族,考慮農曆年前(2014年的春節在1月31日)換工作,其中53.5%付諸行動,有的正在找新工作(46.5%),有的甚至已經找到新東家(7%)。轉職的三大原因是,薪水太少又沒法加薪、覺得公司發展沒前景,以及沒有升遷機會。同時yes123的調查發現,約三分之二的人(67.1%)甚至希望,利用農曆年前轉職的機會,順便也轉行。景氣不好 五成民眾預估農曆轉職難度提升但是,在目前經濟委靡不振的情況下,上班族如要跳槽,可要三思,以目前的景氣來看,超過半數(51.4%)的人預估,2014年農曆年前轉職找工作,會比2013年難。因此上班族預估,要投遞25封履歷,才會有一次面試機會;要面試大約七家公司,才可能有一次錄取機會。而相較下對企業來講,更加保守看待2014年的轉職潮,42%的公司預估,離職率會比2013年低,對於想離職的員工,31.5%的企業表示,不會想辦法慰留。可見雖然普遍的上班族想要跳槽轉職,但因為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2014年的轉職難易度,似乎會比今年初還要來的難。

愛滋病患受歧視 病情恐不易控制

愛滋病患受歧視 病情恐不易控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隨著醫學進步,愛滋病已不再是世紀黑死病、絕症!但民眾仍存有對愛滋病的誤解,如認為它無藥可醫、擔心受到傳染而排斥感染者,甚至剝奪法律保障的基本權利,如工作權等,但研究發現,感染者的社會歧視感越低、經濟能力越穩定,他們的治療意願會因而提高,產生正向的循環,因此在12/1世界愛滋病日的前夕,台灣愛滋病學會呼籲大眾為病友打造一個「零歧視」的環境。而「零歧視」能為患者帶來什麼好處?它將是促動患者持續治療的關鍵:1)治療配合度高:歧視感越低的感染者,治療配合度比高者好3-4倍,也就是說,社會越友善,越能加深感染者的治療信心。2)工作權不受害:收入也是影響治療意願的因素之一,當感染者沒有穩定生活、經濟來源無依靠,便越難顧及自身健康條件,自然也會影響治療的順從性。3)補助藥物部分負擔:相關研究也指出,若社會保障感染者的就醫權益,某些程度補助治療藥物的部分負擔,會影響他們的治療意願。台灣愛滋病學會林錫勳理事長表示,若社會不歧視,感染者被接納,那麼患者會更勇敢、積極面對治療,進而穩定控制病情,降低社會大眾感染風險,如此一來疾病也不會再受汙名化、大眾不歧視,會是一個正向循環,進而使愛滋病離零感染、零歧視、零死亡的目標越來越近。

醫訊/遠離菸害幸福安康

醫訊/遠離菸害幸福安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約每6秒就有1人死於菸害,吸菸是扼殺健康的頭號刺客,吸菸也容易導致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此外菸頭也可能引發火災,以及產生嚴重環保問題,可說是百害無一利。為宣導菸品對人體的危害及癌症篩檢的重要性,耕莘醫院特規劃「遠離菸害 幸福安康~小朋友繪畫競賽」,活動詳情:http://www.cth.org.tw/?aid=109&page_name=detail&iid=66。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遠離菸害 幸福安康~小朋友繪畫競賽時間:102年11月30日(六)截止地點:231新北新店區中正路362號3樓 耕莘醫院企劃室收洽詢:02-2219 3391轉65399企劃室

樂閱讀/反式脂肪對身體危害大

樂閱讀/反式脂肪對身體危害大

反式脂肪主要出現在加工食品裡,如果列出的成份為「氫化脂肪」、「氫化菜油」、「氫化植物油」、「氫化棕櫚油」、「代可可脂」、「人造酥油」、「植物黃油」、甚至「精煉植物油」等,即表示含有反式脂肪。市售的食用油大多經由精煉過程而產生,幾乎不含或僅含少量的反式脂肪。但如果需要高溫烘焙的加工食品列出的成份寫著精煉植物油,那就含有一定份量的反式脂肪。此外,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亞麻仁油等高溫加熱,也可能產生反式脂肪。反式脂肪酸是種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雙鍵碳原子所連接的兩個氫原子位在不同側--若在同側則為順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在結構上雖屬於不飽和脂肪酸,但它的生理影響較像飽和脂肪酸,而且對健康的危害甚至比後者還嚴重。大多數的反式脂肪酸是植物油經由人工氫化而成,其含量最高可達45%;烘焙用的起酥油含有30%左右,人造奶油如瑪琪琳中的比例約為15%,不過製造技術的精進能讓它降到2%以下。天然植物油氫化產生的反式脂肪便宜、耐高溫、不易變質、可存放長久,改善了加工食品的穩定性和貨架期,降低對冷藏的要求。不過身體無法適應反式脂肪,它會升高血中LDL/HDL的比值,明顯增加動脈硬化和心肌梗塞的發生率;而且也促進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甚至在熱量平衡的狀況下,伴隨胰島素抗性。一些臨床試驗還指出,反式脂肪可能與乳癌、憂鬱症、代謝綜合症、老年癡呆症、婦女不孕症、以及肝功能不全等脫不了關係。根據2006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布里格姆婦女醫院的回顧:「在美國,每年有三萬至十萬人的心臟病死因可歸咎於反式脂肪。」難怪丹麥早自2003年起,即禁止食品總脂肪量中含有2%以上的反式脂肪。之後歐美各國紛紛抵制它的使用,譬如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均建議,反式脂肪的攝取不要超過總熱量的1%,相當於每天2.2公克以下。可惜台灣仍未予以禁止,僅要求每百公克有高於0.3公克反式脂肪的食品應標示出其含量,因此很多廠商會在產品具有微量反式脂肪的情況下以0來標示。由於氫化的植物油呈半固態,能讓食品的口感更酥鬆,所以很多零食都使用反式脂肪。譬如一份薯條即可能含有6公克左右的反式脂肪、一條巧克力大約5公克、一份油酥點心4公克;如果經常消費零食、油炸或烘焙食品的話,很難不超過上述的限量。而且目前已確定,吃反式脂肪的婦女可在她們的乳汁裡發現此物質,間接傷害嬰兒的神經系統與成長發育。據調查,西班牙婦女的乳汁脂肪含量裡平均有1%的反式脂肪,法國2%、德國4%,美國和加拿大為7%。即使速食和烘焙業者願意改用天然植物油,也因為長時間的油炸或極高溫的加工處理而產生反式脂肪。由於健康的植物油通常含有較多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而越是這樣的油類越容易變質,所以它們只適合拿來涼拌、小火燉煮、或者不冒油煙的快速烹調。倘若讓油脂在高溫下長時間加熱,除了製造有毒的脂質過氧化物外,還會產生危害身體的反式脂肪。其實想要健康就應該多吃生菜沙拉,少吃高溫油炸或劣油烘焙的食品,就能遠離反式脂肪。(本文作者/朱槿梵)(摘自/揭開食物的密碼/凡識書屋出版)

樂閱讀/輕忽便秘?當心引起痔瘡與肛裂

樂閱讀/輕忽便秘?當心引起痔瘡與肛裂

便秘自我檢測近十幾年來,牛排、炸雞、漢堡、薯條等西式飲食大舉入侵台灣,使得台灣人的飲食越來越西化,加上生活壓力日漸增加,便秘人口也跟著大幅度成長。便秘不是一種疾病,但是一種非常惱人的症狀。有些人每回如廁完畢後,就如同打了一場硬仗,汗流浹背不說,還全身虛脫。想知道自己有沒有便秘問題,就快進行下面的檢測吧!如果符合其中一個現象,就要多注意囉!便秘為何找上我?很多人都以為大便不順就是便秘,其實醫學上對便秘的定義是「每週解便少於3次,而且你的便便都是硬的,每次排便時都必須要用力」才是便秘。大家都以為,水喝得少、蔬菜吃得少是造成便秘的主因,其實便秘沒有這麼簡單。便秘的原因可以概分為兩種,一種是「功能性便秘」(非阻塞性便秘),一種是「器質型便秘」(阻塞性便秘)。大部分人便秘的類型屬於功能性便秘,通常都是因為壓力、飲食過於精緻、膳食纖維攝取過少、缺乏運動所致。這類型的便秘,只要調整飲食、生活型態,就能獲得明顯改善,不用太過擔心。「器質型便秘」是比較需要擔心的類型,這種便秘多為疾病所引起,例如腸阻塞、腫瘤等,因為腸道內發生了病變,使得便便無法順利通過。便秘自我保健看過來/大部分的人都有過便秘的經驗,雖然,功能性便秘不是大問題,不過,如果長期沒獲得改善,還是有可能引起痔瘡及肛裂等併發症。所以,趁便秘問題還不是太嚴重時,好好正視它、改善它吧!1)喝足夠的水,每天起碼要喝8~10杯水。2)有便意時,不要忍住,應該馬上到廁所解決。3)多攝取膳食纖維,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可以多吃。4)養成多運動的好習慣,能促進腸胃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5)每天起床趁著空腹,喝一杯常溫的水,能促進腸胃蠕動!6)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鐘按摩腹部數次,能有效改善便秘。關於便秘,你一定要知道/因為便秘太常發生了,所以很多人不把它當作一回事,但千萬不要小看便秘對健康帶來的危害。長期持續有便秘問題,輕則誘發痔瘡、肛裂,甚至脫肛,若本身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解便時過於用力,可能會引發心臟病、腦血管意外。再者,長期便秘代表體內廢物、毒素無法順利排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相對較高。有些人認為喝酒可以幫助消除便秘,其實,酒精的確可以刺激腸胃、促進通便作用,而容易引起下痢或軟便,但無法藉此解決便秘問題。而且過度飲酒反而會影響通便。健康小叮嚀/千萬不要養成依賴瀉藥、軟便劑的壞習慣。(本文作者/王康裕)(摘自/不吃藥最健康/大喜文化出版)

樂閱讀/掌握3訣竅 就能克服緊張

樂閱讀/掌握3訣竅 就能克服緊張

即使是專業的歌手,也有很多人會怯場。聽說也有人在第一次大型演唱會或跨年表演的前夕開始出現睡不著、吃不下或是緊張到吐等症狀。「緊張」是很麻煩的東西,會讓身體變得僵硬,原本記得的話講不出口、發不出聲音。接著實力無法發揮,讓人越來越恐懼正式上場的那一刻。各位應該都聽過「將觀眾當成馬鈴薯」、「在手裡寫下人字再吞下去」之類消除緊張的方法,但無論哪一種,都讓人更加意識到緊張。其實,比起不斷對內心呼喊:「必須放輕鬆!」、「要有自信!」讓身體接近不緊張的狀態反而更簡單。人一緊張血液就會集中在上半身,使肌肉變硬,呼吸也跟著變得淺促。這麼一來,大腦和發聲器官就無法正常運作,自然就難以發出聲音。這時,我們得按照以下的順序,找回「心平氣和」的身體狀態:1)放鬆膝蓋,將重心往下,肚臍下方用力。2)利用肚子做深呼吸。3)放鬆上半身。把「緊張」變成「興奮」,刺激腎上腺素,表現超完美!用賽跑前擺好起跑姿勢,等待開始的信號,或拳擊賽前對方攻擊的狀態來說明,相信各位會更好瞭解。在身體的中心感受到力量的同時,全身的肌肉就會為了進展到下個動作立刻放鬆下來。只要創造出這樣的狀態,內心就會被身體的狀態欺騙。只要讓呼吸跟心跳穩定下來、上半身的緊張消失就成功了。如此一來,身體就會恢復到聲音力量容易發揮的狀態了。緊張原本就是和「集中精神」或「興奮」同種類的感覺。人類的身體在感覺壓力或危險時,為了幫助自己逃走或展開攻擊,身體會自動切換成活動模式。血管收縮、心跳變快,呼吸跟著變急促。這時的肌肉緊繃充滿能量,所以才能迅速應付突如其來的變化。如果不要將緊張的狀態當成「緊張」,把它當作「集中精神」或「興奮」,心情就會有顯著的不同。另外,如果能在正式上場前大喊「喝!」、「上場囉!」讓自己打起勁來,那就更完美了!這麼做會讓聲音力量源源不絕地湧現,在興奮和情緒高昂的幫助下,發揮意想不到的實力。所以,各位千萬不要被過去的失敗經驗絆住,以積極的心情和緊張好好相處吧!(本文作者/大槻水澄)(摘自/說話聲音決定你的說服力/采實文化出版)

醫訊/認識乾癬及其防治

醫訊/認識乾癬及其防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福部統計數據,全台灣至少有11萬名乾癬患者,不少人因皮膚斑駁、脫屑,而常常會因為害怕被貼標籤而避開人群,其實乾癬如同高血壓或糖尿病一樣,只要與醫師充分配合治療並適當使用藥物,其病情均能有效獲得控制。為響應10月29日世界乾癬日,提升加強乾癬病患、一般民眾對乾癬的認識及正確治療觀念,新竹馬偕皮膚科特舉辦座談會,將由該單位皮膚科醫師群針對乾癬診斷、治療等主題進行說明與交流。希望病友們及有興趣之民眾踴躍參加。活動需要事前報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乾癬病友座談會時間:102年11月23日(六)下午13:30~16:00(11月22日截止報名)地點:新竹馬偕(竹市光復路2段690號)平安樓2樓皮膚科門診區洽詢:03-611 9595轉629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