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花蓮設立人體資料庫 研究本土醫療科技

花蓮設立人體資料庫 研究本土醫療科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同樣的疾病,會因為不同的性別、年齡、地域、時代、民俗、習慣、人種等原因素,而有不同的症狀或呈現方式,所以,因地制宜發展出適合的醫學及科學研究非常重要,所以,中央研究院與花蓮慈濟醫院將共同合作,設立國家級的生物資料庫。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劉扶東表示,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成立目的是結合生活習慣、環境因子、臨床醫學與生物標誌等資訊,建立屬於臺灣本土的人體生物資料庫,為生物醫學研究蒐集龐大的生物檢體與健康資訊,提供國內學者申請使用,研究發展出最適合臺灣本土的醫療科技。幫助民眾快速解決病痛 對症下藥為關鍵對症下藥才能最快速的讓病人解除病痛,花蓮慈濟醫院高瑞和表示,生物醫學很重要的重點之一就是多樣性,所以,取樣樣本很重要,要包含各個不同族群,且針對臺灣本土的獨特背景,研究出適合的醫療科技,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設置是結合健康參與者與罹病參與者為目標,劉扶東表示,前者是採用長期追蹤研究設計,將針對本土常見慢性疾病進行長期追蹤研究;後者則採用疾病對照研究設計,預計邀請10萬名特定疾病患者參與。收集人體資料 應用臨床發揮最大功效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沈志陽表示,雖然中研院可以說是臺灣最高等級的學術研究機構之一,但要收集個人人體生物資料,還是擁有醫療專業的醫院比較能得到民眾信任。劉扶東表示,健保資料庫是臺灣建立生物資料庫的優勢,在加上診斷、醫療資訊與個案代表性,皆能促使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更具周延性,增加生物資料庫的完整性,而這些寶貴的資料,未來也都會在公共衛生與臨床醫療上,發揮很重要的功效。

左打流感、右打肺鏈 雙重保護過秋冬

左打流感、右打肺鏈 雙重保護過秋冬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氣漸涼時序入秋,全國103年10月1日起開放公費流感疫苗施打,提供65歲以上老人、50-64歲具高風險慢性病患、重大傷病、罕見疾病、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六年級學童、醫事及衛生防疫、禽畜養殖及動物防疫等對象接種。肺炎鏈球菌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及65歲以上長者,易引起多種侵襲性疾病,主要包括敗血症、肺炎、腦膜炎、關節炎、骨髓炎、心包膜炎、溶血性尿毒症、腹膜炎等。台南市衛生局指出,為加強照護65歲以上長者健康免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敬請把握與流感同時接種,曾經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的長者請勿重複接種。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雙打可增強接種效益、確保身體平安,台南市衛生局提醒10月1日起,敬請前往衛生所及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 

樂閱讀/自製天然蘋果醬 甩開化學添加物

樂閱讀/自製天然蘋果醬 甩開化學添加物

在我的兒時記憶中,蘋果是生病時才吃得到的「高貴」水果;現在人人都買得起蘋果,家裡反而常有吃不完的蘋果。看到市面上標榜手作的果醬,動輒數百元一瓶,我想到把吃不完的蘋果做成果醬冰藏,不僅可以解決水果吃不完的問題,自己動手做,也能確保品質、衛生安全,還能變化餐桌的的風景,可說是一舉數得。除了蘋果,許多水果都可以做成果醬,像柳丁、百香果、草莓等,大家也可以發揮創意,動手做做看。材料/蘋果450公克、檸檬1個。醃料/細冰糖150公克、洋菜粉1/4小匙、肉桂粉適量。做法/1)蘋果洗淨去皮,切1立方公分小丁,加入細冰糖,浸泡2至3小時,放入果汁機攪打成泥;檸檬洗淨,對剖,榨汁,備用。2)取一鍋,加入蘋果泥,開小火,煮30分鐘,待蘋果泥呈透明狀,加入洋菜粉、肉桂粉、檸檬汁,攪拌均勻,即可熄火,放涼,裝罐,移入冰箱冷藏一天入味。小叮嚀/1)用果汁機攪打蘋果泥時,要保留一點顆粒,不要打得太細,食用時才有豐富的口感。2)可依個人甜度喜好增添糖量,如果蘋果甜度已足夠,或喜歡酸一點的口感,可減少糖量,或增加檸檬汁用量。3)蘋果醬於冰箱冷藏,可存放一週。(本文作者/陳滿花)(摘自/禪味點心/法鼓文化出版)

研究:25歲後臉部膠原蛋白將大流失 「眼周」最慘

研究:25歲後臉部膠原蛋白將大流失 「眼周」最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根據研究指出,女性只要過了25歲之後,臉部的膠原蛋白就會開始從巔峰以每年1%的速度快速流失,而作為臉部最繁忙的部位「眼周」,更容易因此下垂、長滿細紋,若平時沒有好好保養,雙眼可能會在短時間內變得極為無神,笑起來魚尾紋全跑出來見客,顯得老態百出。整形外科洪至正醫師指出,近日又逢秋冬轉換之際,季節變換再加上天氣較為乾燥,愈來愈多女性的眼周面臨失控現象,診所煩惱眼周的患者,頓時增加不少。其實對於惱人的眼周問題,許多女性都會發現即使努力塗抹保養品,依舊緩不濟急也成效不彰,因此,轉而透過醫美療程的加持,將細紋與眼皮下垂的窘境一次解除,以下為洪至正醫師所整理出來的方法,提供女性朋友找出最適的解決方式:1)整體拉提治療,解決眼皮下垂由於額頭、眉毛與眼皮的皮膚是連成一氣的, 所以洪醫師建議只要將額頭肌膚拉提緊實,眉眼自然會上提,藉此改善眼皮下垂問題,這個時候可以採用極線音波拉提(Ulthera)或第三代CPT電波拉皮(Thermage),幫助促進膠原蛋白的新生使皮膚緊實。不同的是,極線音波拉提是透過聚焦超音波的熱效應刺激筋膜深層的膠原新生,第三代CPT電波拉皮則是利用頻率600萬HZ的無線電波刺激真皮層的膠原母細胞再生,洪醫師建議兩種療程可在同一天或隔天交替使用,達到全面拉提。2)埋線刺激膠原蛋白增生若有預算考量,也可採用韓國的4D埋線拉皮治療,埋線為利用衛生署核可的PDO線材埋入皮膚內,無須在臉上做任何切口,透過自然的異物反應原理,促使皮膚啟動修復程序,並釋放出各種生長因子,長期的效應則會促使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增生,應用於下垂的額頭與眉毛,便可改善眼皮下垂的症狀。3)玻尿酸、肉毒桿菌,填補凹陷改善細紋對於肌膚略顯凹陷且細紋又很多的眼睛,可以注射小分子玻尿酸或脂肪填補來撫平眼周凹陷處,同時可以增加保水度以減輕細紋的產生,但玻尿酸與脂肪兩者各有利弊,玻尿酸的優點是使用方便、不需恢復期,而缺點是效果短暫,而脂肪注射的優點是較持久,缺點是需要開刀取其它部位的脂肪再注射入臉部,洪醫師建議患者可以依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同時,若有合併魚尾紋與皺眉紋的問題,也可搭配肉毒桿菌素注射來快速改善動態細紋。然而,能夠改善眼周鬆弛與細紋的療程百百種,在術前應與醫師討論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才能對症下藥,獲得最佳效果,整形外科黃仁吳醫師也提醒,現代人酷愛使用3C產品,特別容易導致眼部皮膚衰老,眼袋、黑眼圈和皺紋的滋生。一定要記得忙裡偷閒,讓自己休息幾分鐘,使眼部有一段中場休息,以達到保養的目的,同時在飲食中也要注意適當補充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C和鋅的蔬菜和水果,這也是一種眼部護理方法,此外,在進行眼部清潔與保養時,動作也要輕柔才不會傷害眼部的脆弱肌膚哦。

現在女神都在瘋啥?醫:小V顏的時代來臨!

現在女神都在瘋啥?醫:小V顏的時代來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想知道最近保養流行什麼,從現在討論度最高的女神就知道。網拍模特兒出身的「拐拐」(本名許珈穎),提到她的名字,馬上聯想到性感曲線和精緻小臉,隨著拐拐獲選知名男性雜誌,年度百大性感美女第5名,知名度跟著水漲船高,診間詢問小臉保養的女性,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整形外科醫師呂劍昇表示,在電視媒體與明星效應影響下,造就女性總想追求小臉的觀感;再加上普遍東方女性都認為臉型越小就代表越美麗,形成一股「小V顏」的保養熱潮。臉要更小!卻被嬰兒肥、嘴邊肉止步!呂劍昇醫師指出,以「拐拐效應」來看,診間的詢問度提升約20%,主要以臉為最大宗。然而,在一股追求小臉的熱潮下,女性卻會面臨像是嬰兒肥、法令紋、嘴邊肉等難解的問題,讓外觀看起來就是差一點,這是因為臉上脂肪會隨著年紀增長,加上地心引力的影響,而逐漸肥大、移位,造成怎麼樣都減不去的肉肉臉。拐拐就分享,進入模特兒圈,最重要的就是維持最佳的臉蛋和身材狀態,但這行業常常一天就要拍10個小時以上,當疲憊感一來的時候,臉很容易垮台,臉頰看起來就有兩團肉往下垂一樣,很沒有精神。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接觸關於脂肪雕塑的療程,嘴邊肉也漸漸變得緊實,現在就算工作再忙,也會定期去診所做臉部或身體保養,就是希望在螢光幕前有更完美的體態,也再次印證「世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這句話。擺脫肉肉臉 9成女性會以非侵入性作為治療選擇呂劍昇醫師進一步指出,目前在臉部的醫美保養可分為侵入(削骨)及非侵入(肉毒桿菌素、CPT電波拉皮及Viora Reaction System「俗稱緊塑V顏」),其中,侵入性手術因有風險高、恢復期長等考量,9成女性會以非侵入性作為治療選擇;再加上大部分女性是受脂肪而影響臉型大小,以非侵入性療程來看,多數會主動選擇電波拉皮或緊塑V顏做改善。一旦出現皺紋、魚尾紋、法令紋 就可以開始介入治療根據診間觀察,臉部保養與身體雕塑的比例約8:2,主要就是因為臉還是外表的第一印象,反應也是最直接,而非侵入性療程,每個療程約進行5-8次,比較類似定期保養的概念,對於民眾來說負擔也不會太重。然而,該如何知道自己要開始保養了?呂醫師建議,可從臉部線條開始注意,如出現皺紋、魚尾紋、法令紋,就可以開始介入治療。女神保養多管齊下 保持螢光幕前最佳狀態最後,拐拐也分享,其實保養不能僅靠單一方式,要多管齊下效果才會快。除了定期的臉部、身體脂肪雕塑的保養療程外,後續的維持也是不可或缺的。拐拐要求自己,除了每天快走1小時,一定也會搭配飲食調養,堅持不吃消夜、不喝飲料,三餐正常,才能長時間保持自己的最佳狀態。

研究:吃咖哩防失智 含薑黃助修護腦細胞

研究:吃咖哩防失智 含薑黃助修護腦細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咖哩是常見的料理,而現在咖哩除了美味又多了些好處,那就是咖哩或許能對抗失智症及腦中風!根據德國一項研究顯示,咖哩中常用的一種香料「薑黃」,似乎能夠促進腦細胞自行修復生長的功能。芳薑黃酮能刺激腦細胞生長科學家以老鼠做實驗,研究人員將芳薑黃酮注射進老鼠的腦部,然後加以掃描,發現與神經細胞生長有關的大腦特定部分,似乎受到芳薑黃酮的作用,變得更活躍。他們期望這研究結果未來可以用在發展治療腦溢血、阿茲海默症的藥物上。科學家說,芳薑黃酮可能具有刺激腦細胞生長的作用。醫界發現芳薑黃酮濃度愈高,則神經幹細胞增生速度愈快,或許能研發製成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藥物。不過,從現在的研究成果到要實際運用在治療上,還可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子宮內膜等三大婦癌殺手 好發於51~56歲間

子宮內膜等三大婦癌殺手 好發於51~56歲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現代婦女不僅家庭事務繁忙,就連工作也全心奉獻,因此,多數民眾罹癌卻不知,且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年婦科癌症新確診病例有510萬人,佔所有女性新確診癌症病例的1/5。而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年公佈的「2011年癌症登記報告」也顯示,子宮內膜癌新增個案約1700人、原發子宮頸癌個案約1600人,原發卵巢、輸卵管及寬韌帶癌約1200人,發生年齡介於51~56歲間,三癌都名列國內女性十大發生癌症及癌症死亡排名之內。普遍女性缺乏婦癌認知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周宏學醫師表示,從這些數據顯示來看,婦科癌症是台灣婦女的重大殺手,許多個案罹癌皆不自知,主要原因是缺乏意識,而這不單只是婦女應面對的問題,社會大眾也應共同重視。因此為關心婦女健康,防治婦科癌症所發起「國際戰勝婦女癌症健走活動」,台灣醫界今年將持續響應,由於癌症的發生與生活習慣有相當大的關係,許多婦癌的發生與肥胖有關,所以,希望透過健走活動幫助民眾帶連健康,並提高對婦癌的認知。婦癌健走活動 主要宗旨為宣揚防治國際戰勝婦女癌症健走活動(Globe-athon)起源於2011年美國,當時由婦女癌症基金會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主旨是宣揚防治癌症。2012年起以宣揚防治婦科癌症為宗旨,在白宮周圍舉辦接力健走活動,希望透過接力健走方式,呼籲所有女性及醫護人員重視婦癌,定期篩檢、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醫訊/「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友座談會

醫訊/「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友座談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環境變遷,使得民眾罹患呼吸道疾病的機率越來越多,且根據台灣最新十大死因顯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穩居死因第7名,其中主要死因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有鑑於此,林口長庚醫院特邀呼吸胸腔科周百謙醫師,主講慢性呼吸道疾病與骨質疏鬆、林東儀醫師則是主講骨質疏鬆之預防與治療,希望能透過此講座幫助民眾對慢性呼吸道疾病之照護有更深入的瞭解,此外,當日也將有免費為50歲以上民眾進行骨質密度檢測,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友座談會時間:10月4日(六)下午01:00~05: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醫學大樓1樓第二會議廳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文玉敏小姐(03)3281200轉5131

調查:含糖飲料喝太多、蔬果吃太少 容易憂鬱症

調查:含糖飲料喝太多、蔬果吃太少 容易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工作壓力大、同儕相處不和睦、成績不理想等等,都讓台灣從老至少、從小到大的人們,有明顯的憂鬱傾向,根據統計,我國每十位成年人、五位青少年,就有一人有明顯憂鬱現象,另一項調查更指出,我國失眠人口更是高達百萬人,使得台灣每年須吃掉三億兩千多萬的安眠藥量,董氏基金會就提醒,唯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且時常運動,才能避免憂鬱症上身。蔬果吃太少 容易有憂鬱症根據2013年資料,將憂鬱程度與生活習慣進行分析發現,受訪者中憂鬱傾向比例明顯偏高有下列四種,周圍家人朋友有10人以上吸菸者。太少吃蔬菜水果者。喝太多含糖飲料者。總是選擇「吸菸喝酒」、「大吃大喝」、「不管他」為紓壓方式者等等。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葉雅馨指出,從基金會2003年及2013年的調查比較資料顯示,這十年來,民眾憂鬱程度比例相似,她建議民眾可以透過多元的工具像紙本量表,網路的線上篩檢,或用手機App搜尋「DS憂鬱情緒檢測」進行下載來檢測情緒狀態。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董氏基金會從2000年開始,訂定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憂鬱症篩檢日,藉此提醒民眾做情緒檢測及建立紓壓習慣。臺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詹佳真醫師表示,從調查資料顯示,民眾有憂鬱情緒時,比較容易自覺的症狀包括記憶力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及睡不好,這與憂鬱症症狀重疊。因此呼籲,若民眾經過量表的檢測,發現疑似有憂鬱症的情況,就得盡快就醫,初期的憂鬱症,治療的快,才不會影響日後的工作與生活。

我國罹乳癌平均年齡 較歐美年輕十歲

我國罹乳癌平均年齡 較歐美年輕十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全癌症進入個人化治療的現今,治療的方式,早已不像過去,千篇一律,若能與醫師好好的溝通,反而能找出最適切的抗癌路程!台中就有一名四十五歲的女子,日前不幸被診斷出罹患乳癌,且期別為第三期左右,但她因害怕做乳房切除手術,醒來之後,發現自己的乳房全被夷平,而遲遲不敢就醫,直到有醫師建議她先做化療把腫瘤縮小,再進行乳房保留重建手術,終於讓她勇敢對抗病魔。癌症治療趨個人化 病患無須過度擔憂臺中醫院乳房腫瘤門診唐于雄醫師指出,臨床上發現許多婦女因害怕到醫院做檢查,而延誤治療,臺中醫院對於確診乳癌的個案也安排專屬的個案管理師提供諮詢及心理支持,並有多專科團隊(乳房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病理科、核醫科)透過整合會議,共同與病人擬定個人化的癌症治療計畫,台灣地區乳癌的發生率每年約有一萬例新個案,遠超越肺癌、肝癌、子宮頸癌,成為女性同胞的頭號殺手,且好發年齡在30~45歲,較歐美年輕10歲,且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可能跟環境賀爾蒙、國人生活作息與飲食有關,而危險因子如,初經早、停經晚、未婚、晚婚、少子、未哺乳、工作壓力大、少運動、肥胖,甚至吸煙、喝酒、環境毒性潛在均會威脅女性同胞。唐于雄醫師表示實務上治療,許多婦女期待在可行狀況下,可保有乳房,不會全切除。目前乳癌手術的新趨勢為乳房保留重建手術,乃運用整形外科縮乳手術的概念,來設計組織位移及重建手術,好處是可切除大範圍組織,減少乳癌殘存的風險,仍保持乳房手術後之美觀。因為這個技術,降低了乳房全切除的需求,且不會妨礙放射線治療的控制。因此,期盼乳癌患者,能夠積極治療,對抗癌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