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避免產後漏尿 及早骨盆訓練防滴滴答答

避免產後漏尿 及早骨盆訓練防滴滴答答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32歲的林小姐,產後漸漸開始有滴滴答答的漏尿情形,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經醫師診斷為應力型尿失禁,雖嘗試用凱格爾運動努力了幾個月,但效果有限,最後採用微創手術,復原良好,現在出門也不再衣褲、護墊帶著走了。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婦產科張崑敏醫師指出,林小姐屬於應力型尿失禁,即骨盆底部的括約肌和支撐組織弱化導致無法支撐尿道,導致在腹部壓力突然增加,如大笑、咳嗽、打噴嚏時會引起尿失禁,建議先採用凱格爾運動等保守方式訓練骨盆底肌肉及組織,但是努力幾個月後症狀無明顯改善。且因為林小姐有糖尿病病史,擔心影響手術傷口及網膜的癒合,遂採用微創手術,隔日尿管移除後已不再有漏尿的情形,但術後6週內應盡量避免跑跳或劇烈運動,避免影響療效;但目前健保尚未給付須自費女性缺乏運動 恐尿失禁上身張崑敏表示,現今婦女可能因為平日缺乏運動,骨盆組織較脆弱,懷孕時體重增加較多造成骨盆負擔大,所以尿失禁的症狀仍屬常見。據調查約有50%的年輕女性偶有因咳嗽、打噴嚏或運動時發生漏尿的現象,也有60%的婦女在懷孕過程中曾發生漏尿。張崑敏醫師建議,女性朋友們別再把尿失禁或骨盆鬆弛視為必然現象,對於剛生育完的婦女,也建議在生完四至六週傷口復原後,及早進行骨盆提肛肌訓練、凱格爾運動、健康生活與控制體重等方式來預防尿失禁,若症狀持續也不要害怕就醫。

醫訊/乾癬衛教講座活動

醫訊/乾癬衛教講座活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乾癬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由於皮膚的發炎反應而導致皮膚細胞不正常增生,使得皮膚外觀紅腫、脫屑,但乾癬不具感染也不會傳染,根據統據數據顯示,全台灣至少有11萬名乾癬病友,其中尚不包括許多未就醫或未確診的人數。而在確診的乾癬病友中,其中有1/3是中重度等級,對此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楊志勛醫師表示,乾癬除了一般已知的皮膚症狀外,也須注意乾癬性關節炎及心血管等共病發生,尤其是乾癬性關節炎是不可逆的,嚴重可能會侵犯身體單處或多處關節,造成關節損傷,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有鑑於此,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與台灣乾癬協會為與全球同步響應「世界乾癬日」,特辦乾癬衛教講座,希望能透過此講座幫助民眾提升對乾癬的疾病衛教意識,並協助乾癬病友度過各項難關,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乾癬衛教講座活動時間:10月26日(日)下午1:30~5:00地點:臺灣大學公衛學院一樓101講堂(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17號)洽詢:(02)2952-0820

中醫調自律神經 解決心臟老毛病

中醫調自律神經 解決心臟老毛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40歲女性病人,患有早發性心室收縮的問題,常常自覺心悸、頭暈、胸悶乏力,西藥治療效果不佳。經中醫師合併中藥柴胡龍骨牡蠣湯治療約兩星期,各項問題明顯緩解。心臟疾病當中,心律不整、狹心症及心絞痛等病人常併發胸痛、心悸、頭暈等症狀。這些令人煩惱的症狀,除了心臟本身的因素,也常和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尤其是夜間發作型心絞痛。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張仁旭醫師指出,這些症狀在中醫來說,由自律神經的方向切入治療,往往有不錯的效果,合併西醫的治療,可帶給病人較佳的生活品質以及生命保障。有時小部分病人對於西藥的反應不佳,中藥也可以給予良好的幫助。心臟問題牽涉廣 中醫多管齊下中醫使用中藥治療這類疾病的症狀,除了改善自律神經問題外,部分中藥例如附子、丹蔘等,甚至可以改善血塊和改變心肌血流狀況。更可合併針灸,包括耳針、例如心俞穴、內關穴、心點或者穴位藥物貼敷來加強治療成效。張仁旭醫師表示,心臟病牽涉問題廣泛,甚至和腦、肝、腎、肺等都有關聯,中醫藥多靶向治療的特性,讓病人的體質改變,和西醫藥的專一性治療一起使用,可以帶給病人較佳的預後。

久咳、喘不停 恐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作祟

久咳、喘不停 恐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有位80歲的鄭先生,在20年前被診斷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而在這段期間裡,他除了把菸戒掉外,更常因為感冒、發燒而緊急送醫,此外,他只要一出力就會喘個不停,就連從客廳走到浴室都得停下來好幾次才能到達。直到最近2年接受復健運動,才使症狀逐漸穩定,雖然平時外出活動時,仍需戴著氧氣,但比起以前,現在的他卻可以外出散步,生裡自理也都沒問題。COPD大多病患是由抽菸所造成雙和醫院胸腔內科李岡遠醫師表示,COPD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氣體無法順利進出呼吸道所引起的疾病,大多與抽菸有關,但也有少數民眾則是因為外在環境、基因等因素所造成。通常是由小氣道阻塞及肺氣腫所引起,最後還可能會導致全身性病變,包括骨質疏鬆、肌肉消瘦、營養不良、體重減輕、睡眠障礙及憂鬱症等,除此之外,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肺癌風險。40歲以上民眾 罹患COPD的比率達16%根據調查,40歲以上國人罹患COPD的比率達16%,而目前被診斷出來的僅有5%,且該疾病在全球的死亡因素中排名第四,在台灣十大死因中則排名第七,有此可見,COPD的死亡率正逐年增加中。李岡遠醫師表示,死亡率會逐年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它症狀特異性不高,很容易與氣喘、心臟病混淆,以致於就診時往往都已經到第3、4期了。在治療方面,會以吸入性長效支氣管擴張劑、吸入性類固醇為主,透過擴張氣管,減少發炎腫脹,但藥物卻無法改善已變形的肺部組織,約為第3、4期的病患,因此,醫師表示為有透過肺部復原輔助治療,才能改善長期症狀。每年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測好安心最後李岡遠醫師提醒民眾,若對COPD置之不理,將會隨著時間年復一年不斷加重且惡化,最終恐連日常生活都有困難,所以,建議民眾應每年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測,如果在非檢測時間內出現喘氣嚴重、咳嗽超過2週以上、痰過多的話,也建議接受檢查,即早發現即早治療。

研究:工作不穩定 恐增加罹患哮喘風險

研究:工作不穩定 恐增加罹患哮喘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哮喘是一種支氣管過敏的疾病,使得民眾容易受到外來物的刺激,引起氣管收縮,導致胸悶、咳嗽等症狀出現,且嚴重時還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缺氧,甚至有致命危機,所以,每當氣候變化大時,民眾們都會格外留意。但現在有項國際研究指出,工作不穩定所帶來的壓力,恐會增加罹患哮喘的風險。工作壓力與健康危機息息相關該研究是由杜爾賽夫大學、阿姆斯特丹大學及紐西蘭的梅西大學共同針對7000名工作者進行分析調查,結果發現有多數派遣、短期合約及彈性時數工作者容易罹患哮喘。研究團隊表示,工作不穩定與哮喘發生率間其實事關聯的,每當失去工作的威脅增加25%時,罹患哮喘的機率也將提升24%,主要原因在於擔心失去工作所造成的壓力,因此研究團隊想藉此提醒民眾們,不要輕忽工作壓力所帶來的健康危機。

美腿殺手靜脈曲張 游泳有助改善

美腿殺手靜脈曲張 游泳有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百貨公司的櫃姐們、服務生或廚師多半都是站著工作,其他還包括美髮師、護理人員、清潔人員等勞工朋友,工作時都要靠雙腿久站,這些人自然成了靜脈曲張的高危險群。久站為主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血管外科盧延洲醫師表示,久站者最常受影響的是從大腿延伸到小腿的大隱靜脈,它靠近皮膚表面,最容易產生曲張的現象。長期下來,靜脈瓣膜閉鎖不全產生的血液逆流及高靜脈壓力與靜脈曲張變形會形成惡性循環。易造成抽筋、慢性皮膚炎也許有人認為,靜脈曲張只是外觀難看,只要不穿短褲、短裙,就沒有問題了。但盧延洲醫師指出,由於血液中的廢物長期未被帶離下肢,再加上長期電解質不平衡,極易造成小腿抽筋疼痛,也容易產生慢性皮膚炎及發癢。嚴重時,慢性皮膚炎甚至會惡化形成皮膚潰瘍的現象。雖然動脈運輸血液沒有問題,不會因此造成下肢壞死、需要截肢的慘劇,但抽筋和皮膚炎的狀況,也足以影響生活品質。孕婦、肥胖者也要小心靜脈曲張是一種跟職業和體質有關的疾病,視每個人的血管壁和瓣膜結構健康程度而異。盧延洲醫師說,除了久站者外,懷孕婦女、喜歡穿緊身束褲和肥胖者也要小心, 因此,高危險群以及已罹患靜脈曲張的初期患者,都可以從自我保養開始做起。運動以增加肌肉的擠壓力,尤其是游泳,除了肌肉的力量外還可以靠水壓來抵消靜脈壓力的影響。除此之外,平日也可穿著包覆大腿到足部的彈性襪,利用均勻的壓力回推靜脈血。

老人易感染 肺炎鏈球菌明日開打

老人易感染 肺炎鏈球菌明日開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氣候的變化,正漸邁入流感時期,且肺炎也跟著躍上檯面,成為關注焦點,但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接種疫苗,對此,台塑為支持政府疫苗政策,今年持續捐贈6萬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提供75歲以上未曾接種長者接種,疾管署提醒民國28年前出生且於滿65歲以後未曾接種PPV者,自10月起可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 多為兒童及長者依據國內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患者以2~5歲及75歲以上長者最多,而病患常見的臨床症狀,以肺炎、敗血症及腦膜炎最常見。而在102年間,同時併發敗血症及肺炎者的致死率約為33%,若為75歲以上的老年人則致死率提高至近50%,而疫苗接種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PPV可與流感疫苗可同時接種這次台塑集團所捐贈的23價PPV可涵蓋約76%造成75歲以上老年人IPD之菌株血清型,因此,,政府將於今年持續針對年滿75歲(含)以上老年人施打該項疫苗。以有效減少侵襲性感染症與相關併發症引起的死亡,降低就醫住院等醫療資源的負擔。最後,疾病管制署再次提醒,PPV可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只要符合接種條件之長者,應儘速攜帶身分證及健保IC卡,到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醫院診所接種,降低感染風險。

病媒蚊好可怕!登革熱突破三千例奪6命

病媒蚊好可怕!登革熱突破三千例奪6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登革熱疫情屢創單周記錄!疾管署公布上週高雄市新增10例登革出血熱病例,,其中1例死亡,為今年第6例登革出血熱死亡病例。死亡個案為三民區59歲女性,在9月18日時出現頭痛、噁心、腹瀉、嘔吐等症狀,22日急診就醫並通報為登革熱後,陸續出現體溫偏低、呼吸衰竭、腸胃道出血、血壓降低且陷入休克昏迷,並於隔日23日因敗血性休克、代謝性酸血症及呼吸衰竭死亡。其餘9例分別為前鎮區、三民區、苓雅區、新興區、小港區、仁武區,9月10日~9月21日發病,目前7例已康復出院,2例住院中,而上述個案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共累計38例登革出血熱病例,其中29例已出院,6例死亡,3例住院中。登革熱疫情創11年來單周新高上週共新增633例本土病例及9例境外移入病例,本土病例分別為屏東縣、宜蘭縣、台北市、新竹縣、台中市、台東縣、台東市、台南市、高雄市,且病例數正持續快速增加,目前已創11年來單周新高。今年截至日前為止,累計共3231例登革熱病例,包括境外移入病例169例及本土病例3062例,其中入夏後本土病例為3,048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源分別為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中國大陸、緬甸、泰國、越南、日本、諾魯、柬埔寨、印度、法屬玻里尼西亞、沙烏地阿拉伯、吐瓦魯、孟加拉。做好防蚊措施 提高警覺防感染疾管署提醒民眾,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期,且病例數持續增加,請民眾務必落實孳生源清除及防蚊措施;醫師則務必提高警覺,診療病患時應密切監控病患之病程變化,如發現病患除了典型登革熱症狀外,還出現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躁動不安等警示徵象,應即時提供適當的醫療處置,若儘早正確診斷並給予適當治療,死亡率可低於1%。

防流感!孕婦打疫苗 抗體保護寶寶

防流感!孕婦打疫苗 抗體保護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氣冷了,多穿點衣服才不會得流感。」流感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播,感染流感的禍首不是「冷到了」,而是沒有正確的預防觀念,其實打疫苗正是公認最佳的防護罩。103年流感疫苗接種對象新增孕婦、50歲以上慢性病患,連同設籍新北市60歲以上長者及出生滿6個月至小6幼童等各類對象,10月1日起全面公費開打。孕母打疫苗 寶寶也免疫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簡任技正李佳琪表示,家中長者及幼兒抵抗力相對較弱,是感染流感病毒的高危險群,而今年疾病管制署將孕婦列入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對象,希望透過免疫的「袋鼠策略」,用準媽媽們的抗體來保護即將出生的小寶貝。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市民10月1日起儘快接種,並養成勤洗手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預防流感的最佳方式。衛生局也呼籲,由於流感常於11月底開始流行,且其可怕之處在於爆發流行快速且流行範圍廣泛,加上疫苗接種後需2至4週才能形成最佳的防護效果,為降低疾病威脅,請符合條件的民眾,儘速攜帶身份證、孕婦健康手冊或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卡,至衛生所或合約醫院診所接種。

打疫苗+定期抹片 雙重保護子宮頸

打疫苗+定期抹片 雙重保護子宮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子宮頸癌為國內女性好發的癌症之一,每年約有1700名新診斷的病例和700人死於子宮頸癌。研究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60~90%子宮頸侵襲癌發生及死亡率。因此台南市衛生局建議30歲以上婦女,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施打疫苗後 仍須定期抹片檢查子宮頸癌的發生是子宮頸細胞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後,引起細胞的惡性轉變,再經由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隨著子宮頸癌致病原因的逐步確認及疫苗技術不斷的精進,目前已研發HPV疫苗可有效預防致癌型HPV感染,進而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衛生福利部建議施打年齡為9~26歲年輕女性。HPV疫苗並無法針測子宮頸細胞病變,因此施打疫苗後,仍須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才能讓子宮頸獲得雙重的保護。對於子宮頸癌,最佳的防護就是安全性行為、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施打HPV疫苗。另外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即:飲食高纖、多蔬果、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吸菸、早期篩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