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失智症患者逐年增加 每百位中就有8名

失智症患者逐年增加 每百位中就有8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世界人口正逐漸老化中,根據全球失智症協會預估有3500百萬的人口已罹患失智症,且這個數字預估在2030年將逐漸增加至6570萬人口,而2050年估計人口達到1億1540萬。根據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長者每100位就有8名失智者,就102年資料顯示全台共計超過23萬名失智者,至民國145年預估有88萬失智人口,有鑑於此,推動失智社區照護服務已是克不容緩的事實,目前失智照護已為老齡化社會重要健康議題。推廣宣導、志工培訓 可幫助更多失智症患者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葉伯壽醫師表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將於金華里活動中心正式成立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為全力推動此計畫,提供相關服務予失智病友、照顧者及專業人員這三個族群,不僅如此,更提供輕度失智者健康促進活動,成立照顧者支持團體,透過團體力量帶給照顧者更多的動力與照顧技巧。並同步推動社區宣導,規畫相關專業人員訓練及社區志工培訓課程,建立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和社區對失智者的照顧能力,期能達到照顧在地化的目的。學習照護及了解 有助於改變與病人間關係朱育瑩護理師指出,參與此活動之民眾及照顧者皆肯定活動的意義,曾有位家屬回饋提表示參加,講座後發現自己過去的應對方式並不適當,如母親總是四處抱怨沒有吃飯,故造成很多摩擦與痛苦,了解照顧方式之後,不僅使她豁然開朗,也改變自己與病人的關係。除此之外,也有位培訓志工提到,原本以為失智病友都要把屎把尿,但實際上課及接觸後差異很大,病友的表達及外觀看似正常人,不過表達內容不一定正確,深談之後發現他們會有重覆問問題等現象,與其他人相處會容易造成誤會,因為參與照顧讓自己更了解失智,也看到照顧者的困難,未受過訓練時,會用自己的想法,但那不見得是正確的方式,也會造成照顧者的二次傷害,在與失智症這場賽跑中,其實只要先掌握先機,就能使失智症長輩生活更快樂。

婦人脾臟腫如青蛙 竟是罕病骨髓纖維化作祟

婦人脾臟腫如青蛙 竟是罕病骨髓纖維化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有位70多歲的陳女士,因脾臟長期腫大,最嚴重時還大至20公分,且壓迫到器官,造成她食慾不振,半年內的體重從56公斤降至44公斤,另外,她的也無法正常走路,且疲倦、失眠、提不請勁等症狀接種而來,經過檢查後才發現是骨髓纖維化,後來在醫師的治療下,她不僅改善脾臟腫大問題,現在也能自行下田工作。骨髓纖維化早期無顯症狀 不易察覺對此,台北馬偕醫院血液暨腫瘤科張明志醫師表示,骨髓纖維化是一種罕見的後天造血疾病,由於造血細胞無法在骨髓裡生長,所以,轉換到脾臟、肝臟等進行造血,導致這類病患常出現脾臟腫大,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血癌,造成生命危險。根據統計每10萬人當中,就有0.5~1人患有骨髓纖維化,而好發年齡主要為50~80歲,但該疾病在早期時沒有明顯症狀、不易確診,例如:疲憊、失眠、發燒、盜汗、皮膚搔癢、骨痛、腹部不適與體重下滑等,所以,大多病患皆因貧血及血小板持續減少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骨髓纖維化。骨髓移植、口服藥物為治療方式在治療方面,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陳志丞醫師表示,主要有骨髓移植及長期口服藥物兩種方式,只是在骨髓移植上僅限於50~55的患者才可進行,但成功率不高;而在藥物治療上則有血癌藥及剛被衛福部核准的標靶藥物,目前民眾得自行花費,健保尚未給付,醫師該藥物會依個人症狀做調整,每個月約花費14~28萬。身體出現2種警訊 應盡速就醫檢查最後,陳志丞醫師提醒民眾,若身體上出現2種異狀時,建議可盡速就醫檢查,第一就是常常覺得疲憊時,應定期接受血液檢查及腹部超音波,若有異狀將會進一步做治療;第二則是血液中出現白血球過高、血紅素偏低,有貧血傾向時,可至血液科做檢查,即早發現即早治療,以避免問題越來越嚴重。

流感高危險群 老人、小孩最危險

流感高危險群 老人、小孩最危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起開打,彰化縣衛生局表示,流感疫苗是目前公認避免因流感死亡或傳播疫情最有效的方法,而65歲以上長者及6個月以上至入學前幼童,相對於其他年齡層,感染流感後住院率與死亡率較高,且幼童往往是家庭、社區流感疫情蔓延的關鍵,因此,衛生局呼籲長者及幼童一齊接種流感疫苗,保護自身健康。扶老攜幼打針 流感病毒不上身為照顧罹患流行性感冒後容易併發嚴重疾病之族群,今年首度將50~64歲經醫師評估符合或具有糖尿病、慢性肝病、心/肺/血管疾病及腎臟等疾病之慢性病患納入為首波疫苗開打之接種對象,其他第一波公費流感疫苗的接種對象還包括:65歲以上老人、6個月以上至國小6年級幼兒及學童、安養養護機構住民、重大傷病患者、醫事及防疫人員、禽畜養殖相關工作者及孕婦等。彰化縣衛生局表示,因接種疫苗後至少約需2週至1個月的時間才能產生保護力,因此,該局籲請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的民眾應儘速於流行季前完成疫苗接種,特別是長者及滿6個月以上幼兒等感染疾病後容易發生高死亡率與併發症之族群。

醫訊/糖尿病童暨家屬座談會

醫訊/糖尿病童暨家屬座談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且有多數人皆認為糖尿病僅會發生於中、老年人身上,但隨著飲食西化、生活習慣受到改變等因素,造成有越來越多兒童罹患糖尿病。對此,為關懷糖尿病童及增進病患家屬相互交流之機會,林口長庚醫院特邀陳大石先生主講「胰島素幫浦治療之輔助器改善處理教學」、謝鳳如衛教師主講「醣類計算教學」,及孫懷敦先生主講「胰島素幫浦治療之相關保險議題」,並安排分組聯誼,歡迎糖尿病童及家屬踴躍參加。 名稱:糖尿病童暨家屬座談會時間:10月4日(六)下午01:30~04: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三會議廳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宋月瑜小姐(03)3281200轉8381

樂閱讀/放棄是最容易作的決定

樂閱讀/放棄是最容易作的決定

你是否曾注意過小孩子?小孩子的學習心態和大人有很大的不同!小時候學走路跌倒了,你還是會搖搖晃晃的爬起來,再試一次,絕不會因此就放棄走路,從此改坐輪椅行動。你也不會因為拿不好筷子,從此就只用湯匙而放棄用筷子吃飯。但是為什麼長大之後,在你遇到某些挫折時,總是選擇放棄?「因為放棄是人生中最容易做的決定。」當你腦海中有這樣的想法出現時,也許應該回想自己小的時候,在孩提時代對每件事總是懷抱著熱情與好奇。現在請你回到初衷,把不放棄的心再找回來!不管你長大後選擇了哪個行業,進入哪個領域,只要想成功,就要有遠大的夢想和目標。我在20幾歲時,就很清楚明白自己要有遠大的夢想,也訂下了偉大的目標。我每天都在用心與努力達成自己的目標,卻始終看不到成效,與我想達到的目標始終還有一大段的差距。我仍然持續閱讀成長書籍,上各種激勵課程,這些書籍和課程都指向一個超級重點: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偉大的目標跟理想。但我照著他們的方法去做,卻始終沒有成功。仔細思考,探究我沒有成功的原因,我才發現,原來真正的關鍵在於,夢想雖然要遠大,但時間必須要合理!因為大成功是由小成功累積而成的,而大目標的達成,更是需要小目標的達成後,才能有所成就。每一位成功者都是在達成無數的階段性目標之後,才能真正的實現他們偉大的夢想。但多數想要成功的人,因為忽略了設定階段性目標的重要性,也沒有制訂達成夢想的合理時程,以致於最後他們沒有成功,甚至還產生了極大的挫折感。因此,99%的人在成功之前就選擇放棄,失敗是最容易做的決定。只要不放棄,你就一定有成功的機會,但如果選擇放棄,就代表你已經承認失敗了。學習是邁向成功的重要環節之一,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之中,應該要不斷的上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修、不斷的研究。雖然自我成長並不能保證帶來成功,但是缺乏自我成長、缺乏資訊的累積、缺乏新知識的刺激,則必定會失敗。你要為自己的每一個目標和夢想,先設定一個期限,沒有期限的夢想或目標,達成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那麼,到底應該要如何設定目標呢?提供一個具體的方法給大家參考:在每一年結束前,你都應該設定明年度所謂的「年度目標」,也就是在每年年底時,你要具體寫出明年想要達成哪些目標。也許你想到了五個,也許計畫了十個、十五個……或者更多,先不管這些目標有沒有可能被實現,你也得將它們一一寫下來,此時先不要設定期限。接著再從這些目標中,選出三個你認為最重要、最想要在今年達成的事情;再由這三個目標之中,選出其中一個做為「核心目標」,也就是在今年最想達成的目標。選出「核心目標」後,其他目標不是放了不顧,而是依照你想要的優先順序排列好。當你完成上述步驟時,已經有三到四個非常明確的目標,並依先後順序排列好,如此一來,你就更有機會有效率地達成它們!85%的人懂得設定目標,卻沒有排列目標的優先順序,往往就會想在同一時間內進行很多事,這樣當然不會有良好的效率。因為他們忙碌異常,造成龐大的生活壓力,就算目標達成,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感與快樂。因為他們沒有排列目標的優先順序,在極度的忙碌之後,最後不一定能達成自己真正想要的「核心目標」。排出了目標的優先順序後,還需要訂定出具體達成的期限。每一個目標都要有具體的完成期限,再依照期限,規畫自己每一天、每一周甚至每一個月的工作進度。如果你設定在明年十二月要達成「核心目標」,那麼就要更詳細的計畫每個月需要達成的工作事項與工作進度。透過目標的規畫方式,會讓你的執行力更有效率、更有系統也更有組織,並且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後,我要再次提醒,對於所設定的目標,只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沒有無法達成的事!無論遭遇什麼挫折,請再次回顧對於夢想的初衷與設定目標時的熱情。我們只要重新思考與調整,如何達成目標與完成夢想的方法,說不定馬上就有轉機。因此,請不要輕易做出放棄的決定!(本文作者/張昶恩)(摘自/為夢想放手一搏/哈林文化出版)

樂閱讀/英式風格 柳橙凝乳甜塔

樂閱讀/英式風格 柳橙凝乳甜塔

英式風格十足的甜塔點心,有別於先前示範的檸檬塔。這回的柳橙塔,在內部填上凝乳餡,嘗起來口感十分滑順,香氣十足。簡單的水果塔,從塔皮到餡料就能有千百種料理方法與組合,每個人也都能有自己的獨特秘方,一代代傳承,就成為一道家傳食譜。食材(約6人份)/冷凍六吋塔皮1個、柳橙汁100g、檸檬汁50g、細砂糖200g、無鹽奶油120g、新鮮雞蛋3 顆、海鹽1小撮。作法/1)以180℃預熱烤箱15分。2)烤箱預熱完成後,將冷凍塔皮放入烘烤,同樣溫度烤30分鐘,烤後取出放涼降溫。3)打兩顆完整的蛋,第三顆只需要蛋黃即可。於是會留下一顆量的蛋白不會用到。4)將柳橙汁、檸檬汁、細砂糖、無鹽奶油、海鹽全數放入鍋中,隔水加熱至融化並且質地均勻為止。5)加入蛋液到鍋中,快速攪拌均勻,並一路隔水加熱,直到鍋中質地濃稠。這就是柳橙凝乳。6)柳橙凝乳涼了之後,倒入烤好的塔皮中,再進冰箱冷藏至少一小時。待冷藏完成,可以刨些柳橙皮絲,讓香氣更足後就能大快朵頤了。Tips/冷凍塔皮在食品材料行都買得到!(本文作者/柯亞)(摘自/臺灣好果食:54道滿足味蕾的水果料理/時報出版)

水質太髒!女童游泳泡水整個下午 隔天大腿竟潰爛

水質太髒!女童游泳泡水整個下午 隔天大腿竟潰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全台粗估有兩百萬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因此皮癢一族,可要多加留意自身的皮膚狀況,當心病情惡化!台北就有一名七歲女童,原本就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日前至游泳池戲水,長達一整個下午,幾乎都泡在水裡,不料晚上回家後,大腿竟開始奇癢難耐,嚴重紅癢脫皮,隔天早上,女童醒來驚見整隻腳已開始潰爛,趕緊就醫後,確診為泳池髒水,誘發更嚴重的皮膚發炎與皮膚感染所致。異位性皮膚炎病情易加重 應多加保護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鄭惠文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腫過敏體質,特徵為皮膚反覆出現濕疹及搔癢,容易合併有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升高,以及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疾病。50%的患者會在一歲以前發病,80%會在五歲以前發病,少數會在成人期發病。常見症狀有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搔癢、發紅等情況,可能會因塵螨、黴菌、毛髮、皮膚乾燥、泡在公共戲水池等使得症狀更加嚴重。另外,季節變化時,或是情緒變化、壓力的影響,也會造成影響。至於為何游泳會導致病情惡化,鄭惠文解釋,異位性皮膚炎者的皮膚障壁功能較差,天氣炎熱時,公共戲水池的人潮眾多,較難掌握水質的情況,因此易誘使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再加上孩童本身較難自制不抓癢,在症狀發作時一不小心便會抓傷,甚至引起傷口的感染。泳池水池太髒 容易皮膚感染鄭惠文表示,異位性皮膚炎者,在日常生活要避免溫差過大;減少與粗糙、過緊、或刺激性衣物接觸;避免過度清潔、使用肥皂及清潔劑,以免皮膚更乾燥;勤擦乳液,加強保濕;飲食控制,倘曾吃到某種食物引起發作,應避免攝取該食物,其餘則均衡飲食;學習壓力情緒管理,也能降低發作的機會。她提醒,異位性皮膚炎者應避免去人多的公共水池等場所玩耍,因公共戲水池的人潮眾多,較難掌握水質的情況,會使得症狀加劇。若水中含菌量高,也會增加感染的風險。不得已要去此類場所,在離開水時,應盡快用清潔的水沖洗,並擦乳液保濕,減低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

比睡覺時間長!國人盯螢幕時間高達八小時 全球第三

比睡覺時間長!國人盯螢幕時間高達八小時 全球第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全球有多少人眼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指出,全球有三千九百萬人失明,其中,高達百分之八十的比例,若能提早獲得治療,都能避免落入失明危機,而造成現代人失明的主因,分為兩大類,第一為白內障,佔失明原因高達五成,第二為屈光不正,也就是高度近視、遠視等,所造成的失明,眼科醫師就呼籲,年輕人應避免長期緊盯電腦,以免高度近視,老年人則要多加注意白內障問題,若發現視野扭曲現象,應趕緊就醫!除了高工時 國人用眼時數再度獲全球第三現代年輕人,盯電腦或手機的時間,竟然比睡覺的時間還長!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台灣人每日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時數居全球之冠,每日平均超過三小時,多螢使用總時數更高達8.5小時,居全球第三,國人每天盯螢幕時間(8.5小時)竟比睡覺(7.3小時)還長,導致人人陷入近視不斷加深的危機之中。值得注意的是,高度用眼的現象,不分老少,普遍存在,依據國際期刊調查,全球各國屈光不正盛行率大約為8%~62% ,但國健署調查卻顯示,台灣18歲以下近視盛行率就高達85%,高度近視不僅比白內障相關,更有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併發症風險,老年更易導致視力模糊甚至失明危機。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黃維仁醫師,特別列出眼睛緊盯螢幕傷眼的主因,分別為手機顯示文字的大小,僅僅為報紙的30%~80%大小 ,將使眼睛更加容易疲勞。此外,人們看手機時,眼睛離螢幕的距離,比起閱讀報章雜誌近百分之二十,倘若又加上於捷運、車上晃動的狀態使用手機,長時間緊盯手機的後果,就是讓近視不斷加深。 醫師就呼籲,民眾用眼時間,應該要有所節制,且應定期進行視力追蹤檢查,才能減少近視不斷增加的風險,此外,國民健康署與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以及愛爾康藥廠,聯合舉辦護眼講座,愛你眼睛健康,全台護眼講座,民眾可多加利用,獲得護眼常識。

研究:每天吃水果 不容易中風、罹心臟病

研究:每天吃水果 不容易中風、罹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全球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逐年不斷攀升,而因心臟疾病而死亡的人口,在台灣,則成了第二大死因,也因此,要如何防範高血壓與心臟病的產生,就成了民眾生活關注的焦點之一。英國有一份最新的研究指出,發現,每日吃水果達一百五十公克的人,罹患多項新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均大幅降低。此研究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根據針對中國多處鄉村與都市,高達四十五萬人的長期追蹤,所得出的結果。吃水果好處多 為何不吃?研究將這四十五萬人分為五組,分別為從不吃水果、每月一天吃、每周一到三天吃、每周四到六天吃與天天吃水果,追蹤長達七年發現,完全不吃水果的人,比起天天吃水果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的風險,分別下降一成五、兩成五、四成。其中,研究還特別針對早已罹患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進行水果與死亡風險的分析,若這些病患能夠天天吃水果,和不吃水果的病患相比,整體死亡率則大幅降低了三成!研究人員指出,結果表示,吃水果對身體具有多項正面幫助,而每天攝取一百五十公克的水果,及可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美國驚傳首例伊波拉感染案例

美國驚傳首例伊波拉感染案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伊波拉最新消息!美國驚傳第一起境外伊波拉病毒感染案例,此案例為一名美國男子,從賴比瑞亞反回美國六天後,出現發燒症狀,美國衛生單位指出,男子發病前與發病後,共接觸了一些人,但他們有信心能夠不讓伊波拉在美國擴散。美國衛生單位官員指出,這名男子在飛機上,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的風險為零,只是在發病後,確實有接觸到某些人。而美國總統歐巴馬,也聽取了該名案例的相關簡報資料。目前男子正在德州的醫院,進行隔離治療,美國官員指出,未來可能會利用實驗性藥物,或是已獲痊癒的病人的血漿進行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