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肥胖真的是種病!醫警告: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它相關

肥胖真的是種病!醫警告: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它相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筱庭/採訪報導)肥胖是萬病根源,不只可能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罹患風險,也可能是造成憂鬱症主因之一!醫師表示,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研究亦顯示肥胖會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的住院和重症風險。肥胖是一種慢性病,每5位成人就有1位肥胖「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會導致各種代謝、婦科方面的疾病。」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國人十大死因有8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導致醫療費用與社會成本的提升。林文元說,肥胖不僅增加死亡風險,還可能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的重症風險,肥胖是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不僅使免疫功能受損,還會降低肺活量,萬一罹患新冠肺炎,住院率更是正常體重者的3倍,「台灣肥胖盛行率已突破20%,換句話說,等於有超過上百萬肥胖症患者,18歲以上平均每5人就有1位有肥胖問題,男性更是每2名就有1名肥胖。」林文元也提到,許多人總是會以話語來激勵肥胖者,但實際上反而造成肥胖者焦慮,「肥胖者憂鬱症、焦慮症的比例比一般人高,大部分都是因為身旁人過度關心造成。」肥胖者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得對,社會大眾應以支持代替歧視,有大家支持的減重之路才能長久。用3行動「ACT」落實體重管理台灣肥胖醫學會因此提出體重管理「ACT」3個行動方案: Accompany(陪伴與支持):應以支持代替歧視,給予減重者陪伴和幫助。   Calories(輕卡管理):搭配熱量計算及適當的營養調配,加上適度的運動來消耗卡路里,達到健康體重的範圍。   Training(體重管理與全民學習):透過國健署健康99網站等資源,幫助民眾打造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起追求健康體態;醫護端由台灣肥胖醫學會對專業人員進行體重管理相關醫學講座,從基層到醫學中心,讓醫護人員可以透過各種管道幫助與支持民眾進行體重管理。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提到,大部分人多以「斷食」來作為減重手段,短期間內雖然會造成體重下降,實際上流失的都是肌肉,體內脂肪並沒有減少,因此往往容易復胖,臨床上也常看到許多個案,因為沒有正確的減重觀念,反而陷入愈減愈肥的循環,正確的肥胖治療是飲食、運動缺一不可。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張皓翔指出,大部分的減重只要減掉5、6公斤,對健康就有很大影響,並非一定要減掉龐大數額才夠,「只要適當減重,10至20%就很夠了,減少6至10公斤就可以將糖化血色素維持在正常範圍。」張皓翔建議,減重不需要貪快、貪多,肥胖治療除了飲食、運動之外,還有藥物跟手術等其他醫療選項,但無論是哪種方式都需要專業的醫療團隊的協助及指導,才能達到健康減重、維持體態的目標。

壯男突昏厥竟因「罕見症候群」醫:像心臟多1條電線

壯男突昏厥竟因「罕見症候群」醫:像心臟多1條電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28歲陳先生身體健壯,雖曾在健檢時被告知「心臟有問題」,但由於沒有不適症狀,因此並未積極就醫,持續維持跑步重訓等日常運動。然而,日前深夜在家中無預警昏厥,失去生命徵象,雖然家人在第一時間施行心肺復甦術並通報119,但送醫時仍幾近「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急診緊急施救但反覆電擊無效,遂同時會診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為病患裝置葉克膜維生系統,才度過危急病程。「WPW症候群」恐致猝死,可能出現以下症狀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徐展陽表示,檢查發現病患罹有罕見的「WPW症候群」(Wolf-Parkinson-White syndrome,或可稱為「預激症候群」),初步治療趨穩甦醒後,順利移除葉克膜管路,並轉診至心臟血管科,再利用心導管手術根除病灶,讓病患以後不必再為不可預期的猝死擔憂。「WPW症候群」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是因心臟多了一束異常傳導組織,有如「心臟多了一條電線」,有較高的機率發生昏倒或猝死。可能出現以下不適症狀: 心悸 心律不整、過速 胸悶痛 氣短 頭暈、暈厥心臟「多長一束傳導組織」易誘發心房顫動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張耀庭解釋,正常的心臟在心房、心室中有個節律點,可以調控心跳速度,人體偶爾出現心房顫動或不規則跳動時,也可以保持心律不至於過快,讓心臟維持正常的電氣器傳導。但WPW症候群患者的心臟,因為較常人多了一束傳導組織,一旦心臟出現快速而失控的心律不整如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時,電氣傳導就不會經過節律點,而是透過多出來的電線直達心室,此時就可能演變為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導致猝死。如同該名個案因WPW症候群演變成心房顫動,而發生猝死的情形非常少見,發生率僅有不到1%。張耀庭表示,考量患者符合「目擊倒地並即刻施行心肺復甦術」、「疑似心因性休克」、「持續急救下迅速送達責任醫院」等葉克膜置入適應症,醫療團隊迅速裝妥葉克膜維生系統,行心導管、低溫治療後,陳先生成功甦醒,順利拔管且沒有任何神經學後遺症。為了永絕後患,在病患清醒後為其安排心導管手術,透過高射頻能量經電極導管,將心臟多餘的不正常傳導路徑以燒灼、破壞方式,成功阻絕異常心律,才讓病患重獲新生。張耀庭提醒民眾,心臟疾病平時不一定有症狀,但若發生過不適、有家族史、健檢建議就醫者,務必至心臟科安排相關檢查,以免輕忽病症,危及健康。

熬夜更想大吃大喝!醫警告沒睡飽「1年暴肥26公斤」

熬夜更想大吃大喝!醫警告沒睡飽「1年暴肥26公斤」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連假剛結束,你今天上班精神好嗎?連假常常很多人趁天氣好出遊趕行程,或是熬夜追劇、通宵打電動,反而沒有把握機會好好休息睡覺,造成上班第1天反而更累、效率差。家醫科醫師蕭伶茲在FB紛絲專頁表示,現今人類的生活睡眠不足相當普遍,甚至有人認為睡眠是浪費時間,但其實睡眠對健康來說除了有絕對的必要,在體重與食慾的控制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並舉出注意以下5點:1. 睡眠不足造成的影響在隔天就會出現到底睡眠不足持續多久,在人的食慾上會有影響呢?有研究發現,一晚只睡4到5小時的人,會特別的飢餓,睡眠減短造成飢餓感的增加,會在睡得少的第2天就出現了。2. 睡眠時間少,活動時間雖增加長,但燃燒熱量並沒有多很多實驗中發現讓一個人連續24小時不睡覺,會多燃燒的熱量只有147大卡,這個程度,喝一杯微糖鮮奶茶就超過了。3. 睡眠不足會增加飢餓感,減少飽足感當睡眠減少時,會使啟動飢餓感的飢餓肽濃度增加,而釋放飽足訊號的瘦體素濃度降低,讓人容易感到飢餓跟不易吃飽。但如果得到8小時或更長的睡眠,一個人的飢餓程度卻顯得平穩而且能夠控制。4. 睡眠不足會比較想吃高熱量的食物睡眠的短缺會造成大腦對於衝動控制的功能變的不活躍,讓人會做出較不明智的選擇,對於高熱量的食物喜好會增加,有研究發現會造成每日熱量的攝取多增加400~600大卡之多喔!!5. 睡眠不足會更不想動大家都有睡眠不足的經驗,大多都會覺得疲累沒精神,而活動變得較靜態或選擇輕鬆的活動,這樣的改變會讓熱量的消耗降低。蕭伶茲提醒,睡眠不足也會影響自律神經和荷爾蒙,對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從以上幾點就可以了解,睡眠如果時間越縮短,體重就會增加。以第2點簡單舉例:整晚不睡至多增加消耗147大卡,但卻會增加600大卡的攝取,粗略估算,如果一周沒睡飽,體重就可能會增加0.5公斤,一年下來就可能增加26公斤。蕭伶茲建議民眾,若每晚盡量能睡6到8小時,才能為自己體重控制的計畫立下一個重要的好基礎。 (沒睡飽會產生5大因素影響體重與食慾控制。圖片提供:好日子診所家醫科醫師蕭伶茲FB粉絲專頁)

嘴歪眼斜誤認中風,其實是皮蛇長到耳朵引發「這種病」

嘴歪眼斜誤認中風,其實是皮蛇長到耳朵引發「這種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26歲陳先生日前起床照鏡子時,發現臉歪嘴斜、耳朵疼痛,甚至一度聽不見,因擔心自己腦中風而趕緊到醫院急診,經醫師研判後並非單純顏面神經失調,透過詳細理學及神經學檢查,發現耳朵旁有多顆水泡,確診為帶狀疱疹所引發的「侖謝亨特氏症候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馨範解釋,帶狀疱疹又稱做「皮蛇」,是由水痘病毒所引起,一旦過去罹患過水痘,病毒就會長時間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當中,只要民眾太過勞累、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等導致免疫力下降時,就容易會引發帶狀疱診病毒感染,甚至有年長者罹患癌症時,也容易合併出現帶狀疱疹。帶狀疱疹若長在耳朵,恐誘發顏面神經失調王馨範指出,帶狀疱疹發生在身體部位跟顱顏部位,兩者產生的影響不同,前者會出現群聚性紅色丘疹,伴隨著疼痛、麻木感覺,後者則因長在頭顱部位,病毒會攻擊神經,造成較為嚴重的後遺症。以該個案患者為例,帶狀疱疹病毒長在耳朵部位,引起顏面神經麻痺、臉歪嘴斜、輕微暈眩、耳朵疼痛等症狀,即是典型的「侖謝亨特氏症候群」(Ramsay Hunt syndrome)。除此之外,有部分病患也會出現以下症狀: 味覺受到影響 眩暈 耳鳴 聽力損傷 患側易流淚「侖謝亨特氏症候群」發病3天內是黃金治療期王馨範解釋,由於帶狀疱疹病毒發作在掌管顏面神經的第7對腦神經,會導致顏面神經麻痺,同時又影響掌管聽覺神經的第8對腦神經,所以也被稱為「耳朵帶狀疱疹」,患者會先有輕微的脖子緊或痛,接著出現眩暈、嘴歪、聽不見等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嚴重一點甚至會有腦炎的情形,後續才會在耳朵出現數顆小水泡。所幸患者經安排住院給予類固醇藥物治療後,病情大幅改善,臉部肌肉也恢復正常,讓他開心直說:「五官又回到原來位置,也不用擔心是腦中風了」。王馨範也提醒,民眾若出現相關症狀就應盡早就醫治療,帶狀疱疹引起的侖謝亨特氏症候群,發病3天內是黃金治療期,可使用藥物及類固醇阻止免疫系統破壞自己的細胞,讓神經細胞自行慢慢修復。亦建議民眾在飲食上,多補充幫助神經修復的食物,可搭配中醫電療、針灸,協助患者改善顏面神經失調的狀況。而避免帶狀疱疹找上門,除了保持免疫力的穩定之外,施打疫苗也是最佳防範方式。

發燒起疹全身癢⋯醫:小心別抓傷「這種併發症」更可怕

發燒起疹全身癢⋯醫:小心別抓傷「這種併發症」更可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名年約30歲女性日前因為全身起疹子,有搔癢、發燒等症狀,擔心是吃了紅毛丹之後引發的過敏,至醫院就診後醫師發現女子全身除了搔癢等疑似過敏症狀,另外還出現了水泡,因此判斷其症狀都是水痘引起的。初期水痘受到二次感染的機會逾85%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表示,水痘主要是經由飛沫傳染或皮膚直接接觸,因此保持雙手乾淨也是重要的預防之道。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受到水痘感染的患者,在初期受到二次感染的機會高達85%。廖嘉宏主任表示,水痘病毒感染時,通常除了會出疹之外,通常會合併有發燒、倦怠等症狀。目前國內已經有活性減毒疫苗,可以降低感染的機會。難呼吸、意識改變 要注意是否有併發症一般來說,水痘好發於兒童,通常在春季與冬季比較常見,但在成人與其他季節也都偶有零星個案。感染水痘首要症狀通常為發燒,2、3天後伴隨紅疹小水泡,2~4星期內會形成粒狀結痂。廖嘉宏主任表示,一般水痘感染多採支持性治療,觀察病情變化,待皮疹結痂脫落即可痊癒。如果發現呼吸困難、意識改變、抽搐等等症狀時,即必須要注意有無肺炎、腦膜炎等嚴重合併症,若症狀嚴重則建議立即就醫治療。出生滿12個月就可施打水痘疫苗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也提醒民眾,長水痘時要注意別因為覺得皮膚太癢而抓出傷口,尤其是幼童面對發養的傷口時,容易搔抓導致留疤,嚴重甚至可能引發感染。提醒家長出生滿12個月的幼兒可施打公費水痘疫苗。洪弘昌院長也表示,期待透過醫院的各專科團隊合作,落實在地化醫療及整合照護服務,提供給民眾更完整的醫療服務。編按:此文為2017年發表,文中人、事、物背景或已有調整、變動。原文為:紅毛丹吃完發燒起疹?原來是長水痘

想控制熱量不必戒糖!專家教你用「6種天然糖類」替代

想控制熱量不必戒糖!專家教你用「6種天然糖類」替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吃得油膩,是好是壞?脂肪長期以來一直惡名在外!的確,脂肪提供最多熱量。但值得慶幸的是,計算卡路里不是評估飲食是否優質的方式,熱量的來源比起熱量的數字更加重要。好好選擇攝入的脂肪。我們在意的是脂肪酸的品質我們經常聽到必需脂肪酸Omega 3的大名。它和Omega 6與Omega 9都是應該優先選擇的營養素,而且應該是我們最大的脂質來源。這些所謂的「不飽和」脂肪酸屬於「好」脂肪,能夠發揮保護心血管健康的作用。存在於植物油、高脂魚、核桃、杏仁、芝麻子與亞麻子中。但我們需要所有種類的脂肪,飽和脂肪也不例外!當然食用量要比「好脂肪」 減少許多。它們存在於奶油、法式酸奶油、肉類、醃製肉品或椰子油中。若攝取過量就會變成「壞」脂肪。只有反式脂肪必須確實避免。這種脂肪大部分存在於加工脂肪產品中,以及使用植物油高溫烹調的情況。可以確定的是:脂肪並非我們飲食的禁忌品為什麼呢?因為這種營養素是能確實供給身體能量的燃料,並對於細胞膜的組成以及維護腦部特性不可或缺。這正是為什麼脂質應占每日飲食總熱量的35%到40%。所以脂肪本身益處良多!過度攝取 (包括「好」脂肪)才是造成體重和健康問題的元兇。白糖、龍舌蘭糖漿、阿斯巴甜代糖⋯⋯該選擇哪一個?身體和大腦都需要糖。對於許多人來說,糖是愉悅和撫慰的同義詞。不過它主要的能力是提升血糖(可能有點提太多),如果過度攝取會造成無法控制的渴求。快糖能夠迅速為身體組織提供能量,其中一部分會儲存於肝臟和肌肉,這兩處的儲存量用完後,多餘的醣類會以脂肪形式儲存。這個過程若反覆數次,經年累月下來,會對身心造成下列後果: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形成蛀牙、腸道菌叢失調、過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為了避免這些問題,請勿食用超出人體所需的糖量,游離糖的攝取量應低於總攝取熱量的10%。選擇能夠避免產生過大血糖峰值的糖類。大部分的含糖工業化產品都使用精製糖雖然名稱各異,但它們都是精製糖:果糖、蔗糖、葡萄糖、右旋糖、玉米糖漿、葡萄糖漿、果葡糖漿、澱粉糖漿、麥芽糖萃取物、麥芽糖、棉子糖、麥芽糊精⋯⋯過量精製糖和加工糖有害健康,還會造成上癮問題。選擇全蔗糖選擇全蔗糖(紅糖﹝rapadura﹞或黑糖﹝muscovado﹞)來取代白糖。未精製的全蔗糖含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 和纖維質。相較於提供「快卡路里」的白糖,其在消化後會較慢進入血液。選擇「好」糖並避開「壞」糖。那麼合成甜味劑呢?避免用阿斯巴甜代糖、糖精、甜蜜素等食品工業經常使用的合成甜味劑來取代糖。它們的甜度是白糖的200倍,幾乎沒有任何熱量。但這些假糖是化工產物,完全不能提供能量。大腦會將其視為真糖,並將錯誤訊息提供給感受甜味的組織器官,可能會提高身體對糖的渴望度並因而攝取更多!這不是要你完全不吃糖,而是控制攝取量並擇優而食。這樣就能享受吃甜食的愉悅,又不會上癮,並對身材和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糖的其他天然替代品甜菊糖來自植物,不含任何熱量且具備高甜度(白糖的300倍)。由於其對血糖影響甚微,因此糖尿病患者經常使用這種糖類。但使用時仍應謹慎,因為工業化食品所含的甜菊糖雖然宣稱「自然」,但其實只含有極少數甜菊萃取物,且是經過工業化加工的產物。蜂蜜含維生素、礦物氨基酸的天然產品,具有高甜度。食用少量即能擁有相同的甜味效果。但它依舊屬於糖類,因此應該節制攝取。楓糖漿天然糖漿,抗氧化物、維生素與鋅、鉀等礦物質來源。由於熱量稍低、高甜度、對血糖值影響較小,因此是白糖的健康替代品。龍舌蘭糖漿植物萃取物,能夠避免產生胰島素高峰。這種產品的甜度也高於一般糖,而且熱量較低。龍舌蘭糖漿富含果糖,能對升糖指數發揮有益作用,但若過量攝取會造成問題。如同所有糖類,攝取時應遵循建議方針!椰花糖含有維生素與礦物質,尤其是磷與鉀。洋溢焦糖風味,是製作甜點的理想選擇。我們也能找到液體形式的椰花糖漿。木糖醇或稱樺樹糖的優勢在於其風味和甜度都不遜於白糖,但是熱量和對升糖指數造成的影響卻較低。可以用於製作任何食物,但應該適量使用,因為攝取過量可能會對腸道運輸造成負面影響。注意!留意紅糖:其顏色容易造成錯覺,讓人誤以為它不是全蔗糖。事實上,這種糖類與白糖類似,營養成分相差無幾。(本文摘自/優質飲食全書:法國名廚名醫營養師聯手設計,結合超級食物、低GI&地中海飲食,105道營養均衡、簡單易做的美味料理/奇光出版)

吃168斷食法兩週、四週後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吃168斷食法兩週、四週後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可能聽有在做168斷食法的朋友,或是從網路媒體或討論區上看過這是個有效、容易執行的減重飲食法,只是真的自己去做了,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比如說在吃了幾週後,能預期看到哪些改變發生呢?為了讓正在考慮要不要做168的朋友,有個比較科學的參考,我們找了3篇文獻;年齡從20幾歲,到30多歲以上都有,試驗時間則分別做了2週、4週與8週,而從不同的時間點結果,我們就可以大概知道,如果自己執行了,在某個時間點上,大致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有了這樣的認知,就能比較踏實的執行下去。研究1:2週168試驗 → BMI與血壓改善這個研究規模很小,只有4個人,3男1女,是21到24歲的大學生;他們平常有運動的習慣,不過在參與研究之前,不曾做過斷食。在開始之前,他們還是按照原本的飲食習慣吃,直到試驗前一天,會要求他們禁食。以血糖計量測他們的空腹血糖、血壓以手量血壓計量測,也會量測他們的身高、體重、腰圍與臀圍,另外也會量測體組成,這些測量,在結束後也會再量一次。至於身體活動,則是維持平常的作息,但會要求他們將運動量與強度,記錄在手機app—MyFitnessPal。試驗吃的餐卡路里沒有限制,就跟他們平常一樣,只是吃的時間要照168的規則來,也就是16小時禁食、8小時進食,持續2週。2週後,雖說身體組成與空腹血糖沒有出現顯著差異,但BMI和血壓上出現明顯變化;也就是說,不改變飲食內容,執行2週的168 ,或許能預期看到體重與血壓的下降。不過這裡要補充一下,因為這個研究規模太小了,結果請大家參考就好。研究2:4週168試驗 → 體脂下降,特別是內臟脂肪2週就能有變化是讓人很高興的事情,特別是參加研究的人們,並沒有特別的去限制自己的飲食。接下來就來看另外一個研究,這個試驗做了4週,而且參加的人數有稍微多了一些。總共有16位平均34歲的成年人參加,其中中有9位男性、7位女性;試驗期間,每天吃的食物與份量只要跟之前一樣就可,只是時間變成配合168的模式。4週結束後,經過統計分析後發現,平均體脂百分比、內臟脂肪、體脂肪、軀幹脂肪,以及生活壓力均顯著減少;然後這群人的睡眠與生活品質沒有受到不負面的影響。總結來說,這群人進行了4週的168間歇飲食之後,體脂肪的幾種類型都有所改善,其中與脂肪肝發生有密切關係的「內臟脂肪」,也很直得我們關注,因為,國人脂肪肝的情形相當常見,而這又非酒精性肝臟疾病的發生有關,減少內臟脂肪,有助於減少這方面的風險。還有一點,除了一些身體數據的量測,研究團隊也利用問卷,評估參加者們的壓力、睡眠與生活品質,發現執行168後,壓力反而降低了,而且也不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不像其他比較嚴格的減重飲食法,例如極低熱量、生酮飲食…等,會給身心帶來較大的壓力與影響。研究3:8週限制卡路里的168斷食法 → 避免肌肉流失、胰島素敏感度up第3個研究,參與人數又再多了幾個,而且不僅時間長度來到了8週,還加上了每日卡路里減少攝取20%的限制,並在研究前後量測參與者的體組成與多種代謝指標。研究總共有24位參與,隨機平均分配到以下2組:限制卡路里組(CER組):每日卡路里攝取減少20%,依一般生活作息,早中晚三餐吃168限制卡路里組(168CER組):每日卡路里限制相同,但以168的方式吃,中午12點開始,到晚上8點之間是用餐時間。8週後,2組的體重、BMI、腰圍、體脂等數值是都下降了,但還是有不同的地方;首先CER組的無脂肪質量和骨骼肌量減少明顯減少,但這在168CER組卻沒有這樣的情形,這代表著同樣限制卡路里攝取,168比較不會有肌肉流失的情形發生;再來,兩組的空腹血糖沒有顯著差異,但有觀察到,2組空腹胰島素濃度和HOMA-IR減少,也就是胰島素阻抗有所改善。關於這3項研究的內容大致摘要如上,還有一點值得分享的是,文獻理由提到執行168,除了少數反應有不舒服的例子,大部分使用者是沒有出現副作用,並且覺得執行這種飲食不會給生活帶來不方便,可以容易的做下去。如何,看完2週到8週的研究,有沒有讓有往前踏出一步,執行168斷食法的勇氣呢? ​(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原文為:吃168斷食法2週、4週後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意見不合快吵架?專家曝一流人才都「這樣聊」化解危機

意見不合快吵架?專家曝一流人才都「這樣聊」化解危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的人際關係為什麼不順利?同樣的話題,為什麼別人能聊到天南地北,到你這裡就被句點?其實在聊天時,比起「傳達了什麼內容」,能打動人心的往往是「和對方建立了何種關係?」。以下從《一流、二流、三流的說話術:破冰、交流、拓展人際》原書摘文,教你每個人都能順利實踐的閒聊法:如何記住名字三流的人老是忘記別人名字,二流的人會為名字找尋意義,一流的人如何記住別人的名字?以前明明見過面卻想不起對方的名字、長相和姓名對不起來……大家都曾有過這類經驗吧。沒有比想不起對方名字更尷尬的事了。「賦予意義」是幫助人類記憶的一個好方法。比方說,認識了一位「松川先生」,就為他的名字賦予「松木如河川一般流過」的意義,或是把對方的名字與和對方談話的內容一起留下紀錄。不過,每次都要為談話對象的名字定義可不容易。這裡想教大家一個隨時都能執行且容易留下記憶的方法。這也是大家從小到大一直在做的事,那就是「重複」。重複多叫幾次,就能記住對方的名字。人類經常透過重複閱讀或反覆記誦來穩固記憶,背誦九九乘法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拜多次反覆背誦之賜,我想應該很少人會忘記九九乘法。那麼,「重複」這招要如何用來記住別人的名字呢?那就是「在對話中複誦對方的名字」。舉例如下:「您是田中先生吧,久仰大名。田中先生您是哪裡人?」「欸~原來是這樣啊。田中先生不太怕冷嗎?」「田中先生從事什麼工作呢?」「這樣啊~有田中先生您這樣的人在,公司氣氛一定很開朗。」「今天能和田中先生聊天,真是太開心了。」像這樣在對話中不斷提及對方名字,就是用「重複」這招來讓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到了高手等級,見面之後還會在電子信件中寫下:「田中先生,今天非常感謝您撥冗見面。和田中先生談天非常開心,田中先生說的話帶來許多刺激,時間感覺一下就過了。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和田中先生見面。」雖然寫成這樣有點太極端,但就是要像這樣,以反覆提及的方式記住對方的名字才行。各位知道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嗎?隨著時間的經過,人會漸漸忘記原本記得的事物。反過來說,只要立刻重複複習,記憶就能保存得更長久。名字也是一樣,立刻複誦就能有效記住。有人會問,對話中的「立刻」指的是什麼時候?毫無疑問的,就是對話當下。一流的人深知名字的重要性,也深知當人們發現自己的名字被遺忘時,「遭到否定」的感覺有多麼強烈,甚至會產生自我否定、自我厭惡的心情。所以,請各位務必運用記憶術中最常用也最好用的「重複」,將他人的名字深深烙印在腦海中吧。閒聊高手技巧:一流的人用「重複」的方式記住別人的名字。聽到對方的名字後,當場複誦幾次,加深記憶。提問品質三流的人不經大腦問出難以回答的問題,二流的人提出模稜兩可的問題,一流的人問什麼?一如「前言」提到的,閒聊的「閒」指的是「天南地北,漫無目的」,聊就是「談話」。「談」由「言」與「炎」組成,談話這件事就是要為彼此的關係點火。換句話說,比起談話的內容,談話時「是否自在舒適」、「是否感受到溫暖」或「是否聊得開心」,才是能夠加深人際關係的重點。那麼,反過來說,一個令人「不自在不舒適的空間」又是怎樣的空間?人類大腦一旦開始思考,就會劇烈消耗能量。各位在考試遇到解不出的難題,或工作上找不到解決方法時,也曾消耗過不少腦力吧?「抱頭煩惱」這句話說的沒錯,愈深入思考,人類的大腦愈疲憊。換句話說,若是跟人聊天時不斷丟出問句強迫對方思考,對方的大腦可能會累到當機,覺得這個空間讓他太不自在,因而中斷對話。一流的人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一流的人聊天時,只會丟出對方能夠立刻作答的「具體問句」。舉例如下:1. 比起問「最近忙嗎?」,一流的人會問「最近週末有好好休息嗎?」2. 比起問「您有什麼嗜好嗎?」,一流的人會問「您放假時最常做什麼事?」3. 比起問「你在健康上有特別注重哪些事?」,一流的人會問「你最近有上健身房嗎?」4. 比起問「今晚吃什麼好?」,一流的人會問「你今天比較想吃清爽的海鮮,還是重口味的肉食?」5. 比起問「最近學了什麼?」,一流的人會問「最近讀了哪些書?」就像這樣,不提出籠統的問題,一流的人提問時,問題的內容非常具體。在工作上決定下次開會日期時,最常聽到的話就是「請提出下次可以開會的日期」。你得翻遍自己整本行事曆,找尋有空的日期,再提出3個日期給對方,這真是非常累人的一件事。比起這樣,要是對方能說「關於下次開會的時間,這3個日期中有您方便的時間嗎?」這樣提出具體選項,豈不是輕鬆多了嗎。提問時,最理想的狀態是「讓對方不用思考,光靠反射就能回答」的問題。若是提出過於籠統含糊的問題,對方必須經過一番思考才有辦法回答,這會引起大腦疲憊,讓人感到不自在。對話停頓,沉默持續時,請試著將原本籠統的問題轉換為具體的內容吧。閒聊高手技巧:一流的人懂得「具體提問」。要問就問讓對方不用大腦思考,也回答得出的問題。延續話題的讚美之詞三流的人只知讚美,話題接不下去,二流的人打算用讚美之詞讓話題延續,一流的人用什麼方式延續話題?讚美很重要。然而,光是「這條領帶真好看」或「你真適合穿西裝」、「你的笑容真美」等稱讚,只不過流於表面,容易給人膚淺的感覺。此外,這些都是平常當事人常接收到的讚美,無法帶來太大的刺激,也會導致對話就此打住。不過,這時只要多下一道工夫,對話內容就有可能豐富起來。做法是「讚美的重點+另一個重點」。除了普通的讚美外,另外加上一個要素,促進對話繼續。「○○,這件外套真適合你。」這是普通的讚美。除了這個讚美的重點,另外加上一個要素──「○○,這件外套真適合你。你的外套都是訂做的嗎?」像這樣,在普通的讚美外,另加一個要素。這麼一來,對方可能會說「沒有啦,怎麼可能,這是便宜貨」,或是「才不是呢,這是我老婆隨便買的啦!」像這樣展開對話。於是,你也可以接著說:「這麼說來,夫人的品味也很好嘛!你們是一起去買的嗎?」對話又可以更進一步了。舉個例子,看到最近剪了短髮的人時,說「○○你剪頭髮了啊,短髮很適合你耶!」是普通的讚美。使用上述方法,在普通的讚美外另加一個要素──「○○你剪頭髮了啊,短髮很適合你耶!○○又瘦又高,搭配短髮看上去超清爽。」這麼一來,對方可能會說「真的嗎?看起來很清爽嗎?」或「沒有啦,你別看我個子高,其實我小腹很大。」對話就這樣鋪展下去了。前幾天,某場企業研習後,負責舉辦研習的窗口對我說:「桐生先生總是這麼開朗,有什麼祕訣嗎?」我說:「沒有啦,我平常也有很多沮喪的事啊,自己待在家裡時更是灰暗到不行呢(笑)。」對方又問:「那麼灰暗嗎(笑)?完全看不出來啊,您是不是有什麼讓人看不出灰暗的技巧?」「有啊,就是……」像這樣,回過神時我已經劈哩啪啦地說了一大堆。那位窗口的閒聊技巧真是相當高明。他不只是讚美我「開朗」,又加上了「有什麼祕訣嗎」的另一個要素。於是,和他談話的我就感受到「他不只是說表面話,而是真的對這件事感興趣」。一流的人懂得用「普通讚美+另一個要素」的方法,引導出新的對話內容。請務必練習「在普通讚美後加上○○○」的說話方式,試著讓對方樂於繼續往下聊。閒聊高手技巧:一流的人,會用「普通讚美+另一個要素」豐富對話的內容。多花一道功夫,讓對方聊得更愉悅。意見不同時三流的人反駁對方,二流的人附和對方,一流的人會怎麼做?你周遭是否也有一天到晚把「不是」、「可是」、「話雖如此」掛在嘴上的人?如果是在討論某件事意見不合,或許有提出反駁的必要。可是,閒聊時比起對錯,「氣氛是否自在舒適」更重要。一股腦地丟出反駁的字眼,只會讓人認為「你這人真難搞」,也會破壞閒聊時的氣氛。舉個例子,有人說「今天好冷喔」,但你卻覺得今天應該滿溫暖的吧。遇到這種意見不同的時刻,各位會怎麼回答呢?「不,今天應該算溫暖的吧?」這麼一說,氣氛恐怕就搞砸了,對話也可能就此中止。那麼,必須附和對方說「對啊,今天好冷」嗎?那樣又變成說謊了,好像也不太對。為了因應這種場面,有個方法是「轉移關注的目標」。當對方說「今天好冷喔」,但你不那麼認為時,可以像這樣轉移關注的目標:「○○,你是不是特別怕冷?」以下是我親身經驗的例子。我:「今天還滿冷的耶。」對方:「桐生先生老家不是雪鄉嗎?」(轉移關注的目標)我:「是那樣沒錯,但我從小就很怕冷……」對方:「我還以為雪鄉出身的人都不怕冷呢,原來也不一定嗎?」(轉移關注的目標)我:「是啊,怕冷的人還滿多的喔!」對方:「那大家都是怎麼應付寒冷的呢?」(轉移關注的目標)我:「穿兩件發熱衣囉(笑)。」就像這樣,轉移話題關注的目標,就能將對話擴展開來了。不去反駁,也不勉強自己附和對方,而是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點,轉移關注的目標並提出來詢問對方,就能打造閒聊起來自在舒適的空間。「今年奧運一定會將國內氣氛炒得很熱絡吧!」「不,我對奧運沒什麼興趣。」要是這麼一說,對話將就此打住。與其如此,還不如改成這麼問:「○○,你已經買好票了嗎?」或是「你平常就很喜歡看運動競賽嗎?」把話題的箭頭朝向對方,對話就能活絡起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意見最正確,也想說服別人。不過,在反駁之前先停下來想「為什麼對方會那麼認為」,讓自己「轉而關注其他目標」,也創造了「停下來思考的空檔」。反駁他人時的情緒多半是煩躁的,想控制這時的怒氣,需要這個冷靜下來思考的「空檔」。《孫子兵法》中有「不戰而勝」的描述,就是這個意思,與其堅持辯贏對方,企圖在議論中獲勝,不如先創造一個自在談話的空間才是雙贏。閒聊高手技巧:一流的人,懂得在對話中改變感興趣的對象。意見不同時,稍微岔開提問的方向。與長輩接觸的方法三流的人不去討對方喜歡,二流的人強調自己的工作能力,一流的人會怎麼做?各位身邊也有不知為何廣受疼愛,不管做什麼都會被原諒的討喜角色嗎?我至今見過許多年輕一輩的經營者,其中一路走來始終成功的人,多半很受長輩喜歡,也很擅長借助別人的力量。總是孤軍奮戰的人,再怎麼努力也有極限。因為一個人能實現的程度有限。相較之下,那些令人產生「想助他一臂之力」或「想支持他」念頭的人,往往比較容易受到長輩關照、疼愛及協助,在長輩的幫助下持續事業有成。那麼,會受到長輩疼愛的是哪種類型的人呢?A:工作能力強,每件事都做到完美,沒有一絲弱點的人。B:工作能力雖強,有時卻少根筋的人。受長輩喜愛的,毫無疑問是B類型的人。努力工作是必備條件,但是不知哪裡少根筋,讓人忍不住想吐槽「工作能力雖強卻有點脫線」的人,反而更加討喜。換句話說,就是要刻意暴露弱點。以「狗」為例:比起咬住什麼就死不鬆口的杜賓狗,躺著露出肚子睡覺的吉娃娃是不是更可愛?這就是我說的暴露弱點,讓人安心伸手去撫摸牠。綜藝搞笑的世界亦是如此。像是出川哲朗先生或上島龍兵先生等長年活躍在電視上的搞笑明星,明明沒有得過任何搞笑大賽的獎項,卻一直有節目可上。這是因為,站在主持人的立場,只要有出川先生或上島先生在,就算講了不好笑的笑話或氣氛變得尷尬了,他們也能全盤接收,給人莫名的安心感。在溝通這檔事上,「安心」是基礎中的基礎。平常工作能力出眾的年輕經營者,忽然對長輩說出「○○先生,我有件事想找您商量,其實我朋友很少……」像這樣在長輩面前坦承自己也有缺點。這麼一來,長輩可能會說「這樣啊,那我介紹△△給你吧。」相反地,老是擺出一副「我人面很廣」模樣的人,絕對不會獲得任何介紹。一流人士深知這一點。因此,他們懂得刻意坦承自己的缺點、暴露弱點,接受長輩「修理」。此外,聽到長輩講大叔冷笑話時,他們又會盡全力吐槽。萬一長輩說的笑話不好笑,他們還是會全盤接收。於是,長輩也認為「有你在就放心了」,對他們疼愛有加。閒聊高手技巧:一流的人會故意暴露缺點。工作能力雖強,也要偶爾展現脫線的一面。(本文摘自/一流、二流、三流的說話術:破冰、交流、拓展人際,跟誰都聊得開的45個訣竅/商周出版)

為何你越「重男輕女」你的兒子會越無能?專家這麼說⋯

為何你越「重男輕女」你的兒子會越無能?專家這麼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什麼「重男輕女」的「加害執行者」大多是「女人」?其實在「父權」社會裡面,重男輕女的現象是可以很容易理解的,因為在古代農業社會的地方,男生有生產力,可以去耕田,可以做很多勞力的操作,對家庭的生產力或整個家族的存活來講,男性是非常重要。而在那個時代,女性因為缺乏勞動力,只能擔任照顧小孩的角色,所以相對來講處於一個弱勢的狀況。女性從受害者轉變為「認同加害者」可是事情發展到現代之後,我們的社會已經產生巨大的改變,所有人都不需要再使用勞力來勞動,反而是使用腦力運作很多事情。所以現代社會裡面,基本上男性勞動上的差距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大的優勢,除非是像「消防員」或說「建築工」等非常需要勞動體力的才會有這種現象,可是為什麼「重男輕女」的現象還是在亞洲國家的家庭相當普遍? 我們要記得,工業革命到現在,其實才差不多200年的時間,基本上大概是「4代人」的時間,在亞洲這一邊,真正受到影響是最近這100多年左右的時間,所以大概是「2代人」的時間,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到了現在還有這種情況的存在。可是最有趣的是,重男輕女的「受害者」(victim)是女性,可是執行的「最確實」的執行者卻又是「女性」,這一點卻讓人家匪夷所思,為什麼媽媽一直執行這個重男輕女的「使命」?需要知道的是,媽媽雖然身為重男輕女的受害者,可是因為長期「潛移默化」,這當中慢慢形成一個「認同加害者」(identify with aggressor)的現象,就是「受害人」長期無法改變這種狀況,為了減輕自己內心的痛苦,到最後「認同」了這種觀念是正確的,當她成為「主宰者」的時候,她也開始去加害他的下一代。所以真的要能夠根除這個現象,必須要改變幾個世紀。重男輕女是為了完成「祭拜祖先」在亞洲各國,我們都有一種後代要「祭拜祖先」的觀念,所以老一輩的十分擔心,生出來的不是兒子,以後就沒有人可以來上香,或者過年過節的時候祭拜自己在天之靈在的祖先。這個想法在古代來說的確是十分受用,因為只有男生可以去祭拜祖先,女生只能跟著夫家去做祭拜的動作,這樣子假如生女生的話,父母在天可能就沒有人奉養了,以後在陰界可能過著很悽慘的生活。可是到了現代的社會,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問題,因為現代科技的發達,人類迅速的移動,所以你的後代子孫究竟有多少人,會回到你的墓地來做祭拜。當然最重要一點就是少子化越來越嚴重,縱觀我們這一輩的中年人,已經越來越少真的會回家鄉去祭拜的,下一代要去祭拜他根本不認識的祖先,他的內心也沒有打從心底去去敬拜。其實活著的時候沒有辦法享受小孩子與你之間良好的關係,獨尊兒子,搞到最後女兒受苦,在你去世之後,請問你這個被你寵大的兒子,內心又對你會有多少的感激?你傷害的那些女性,在佛家的想法裡面不就是另外一種「造孽」嗎?做了這種行為,你在天上真的會有得到多少的福報?這是重男輕女的人必須要好好考慮的一點。而對於窮苦人家來說,你生活連居住的地方都沒有,你還要去擔心死之後有沒有人來掃墓供奉你,這不是一件很可笑的事嗎?「重男輕女」是愛嗎?「重男輕女」本身是一種自私的「利己」行為,為什麼會這樣講呢?大家覺得重男輕女,難道不是父母把所有的愛都灌注在男生身上嗎?這不是一種最偉大的愛嗎?其實不然,我們把重男輕女這個目的本身攤開來看,我們就可以明白, 父母親這樣子做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對子女的疼愛,而是為了個人家族的理由,自私的把所有的資源都保留給自己的下一代男性,延續這個家族的「獨佔性」,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可是在這個過程裡面,因為你不分是非黑白,只以性別來判斷你資源的分配, 那小孩子只會得到一種「有條件」的愛,男生會覺得,因為我是男生,不管我怎麼做,我都會獲得一切,他根本就不會去學習「是非對錯」,他會盡量的利用他男性的優勢來摧毀他其他的姊妹的存在價值。姊妹與他的相處,對他成長以後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他不懂得人世間所有的青紅皂白,只覺得他來這個世界上面是「天生擁有一切」的特權,整個世界的人都應該要讓給他,問題在他長大成人之後,他就會發現,離開了這個家庭後,外面的人可不是這樣子來對待他。所以「重男輕女」 對兒子根本是一種摧殘,你所謂的溺愛,只不過是為了你自己的「私慾」而出發,那對於你的女兒你就更加殘忍了,其實她擁有了你的基因,可是你就因為女兒以後不能繼續維護你的姓氏,你把所有的資源都優先留給男生,在女兒的心中會造成一種極大的傷害,女兒會繼續努力的爭取你的寵愛,可是她會發現,不管如何的努力,最後只有男性能夠獲得所有優秀的資源分配,這個在女兒心裡的成長面上會覺得自己根本就不算是你的小孩,永遠不會得到你的肯定,在人格的成長上面會變成一種極大的缺陷,而且女兒在以後生兒育女的時候,她也會繼續傳承這種「自私的愛」,繼續殘害下一代。重男輕女的好處其實在農業社會裡面,能夠擁有男生的確代表這個家庭能夠擁有更多的勞動力,所以從古舊文化裡面,我們的祖先就賦予男生有很大的優點,最重要就是在財產的分配上面,所以重男輕女生兒子最大的好處,就代表說他在這個家庭裡面是可以增加勞動力的, 那在現代社會裡面,也代表說你擁有兒子這個香火可以得到繼承,以後作古的時候,有人可以顧及到你的掃墓工作,當然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你的姓氏是可以得到繼承,就是所謂的香火可以繼承下去,所以身為很多現代女性,潛意識裡面還是沒有辦法根除這些優點,因為始終覺得到最後女兒會嫁出去,自己年紀老邁的時候,只有兒子會留在自己身邊,而且把所有的資源都集中給兒子的話,以後自己老的時候就不怕沒有人照顧。最重要的是重男輕女,目前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在豪門家族裡面,你能夠生到兒子的話,你就能夠獲得很大的權利,能夠在這個家庭裡面讓人家更重視你的存在。所以為什麼有很多豪門媳婦,沒有辦法生到兒子,先生就會不惜一切地到外面去找小三或者說情婦,而當那個小三或者情婦,能夠生下兒子之後,她就可以登堂入室,甚至取代了正宮的地位。目前重男輕女最大的影響力還是在豪門,至於在一般窮困家庭,我實在是看不到重男輕女對他們會導致有什麼大的幫助。重男輕女的缺點我們先從姓氏的延續這個人類最深根深蒂固的想法開始探討。其實大自然每一種動物,都希望牠們的基因能夠一直保留下去,所以才會有這種保存存在價值的想法。以前在歐洲的一些貴族裡面,更希望為了他們種族的一個「純種」,只限制他們在貴族之間互相通婚。結果沒想到這種行為違反了大自然的做法,因為同種近親的婚姻導致了很多遺傳性疾病,而疾病沒有辦法在交媾的過程裡面被淘汰,隱性疾病基因的遺傳性疾病不停的放大。翻開歷史上歐洲那一些喜歡家族內通婚的貴族,很多小孩的生存率都很低,因為他們都有很多疾病不斷遺傳下來。你可以想想,假如說一個家族裡面有一種病,結果夫妻結婚的時候同姓氏, 那這種病不就又遺傳到下一代,讓這個基因在下一代無法被趕盡殺絕。同個理由,我們希望我們的女性姓氏能夠延續下去,基本上最希望自己基因傳種成功, 世世代代繼續延續下去,永不改變。弔詭的事情來了,不管你怎麼樣去保留你的姓氏,你的下一代基本上其實有一半的基因學是來自女方,不管你真的是男生也好,女生也好,你走到下一代就只剩下1/2,那再下一代的下一代就是只剩下1/4。如此類推,其實人類的種是不停的交媾之後,身體的體質才會越來越好,所以你不停的強調擁有你姓氏的人,其實他擁有你的基因根本只是佔了很少的比例。隨著時間的變更,這只變成一種表面的東西。其實自己的基因,跟他的基因之間的關聯性幾乎是少之又少,因為經過那麼多代的延續,每一次都被打亂,所以大家這種內心的想法只不過就是自欺欺人的一種想法,可是這種想法卻禍害了很多下一代,這種禍害令你對你的後面的孫子、外孫子都留下了很深厚的一種痛苦。所謂豪門家族裡面這個同性是可以獲得最大的財產,最大的問題就是豪門的兒子因為從小得到最多的資源、最多的關照,也得到最多的控制,所以很多他們的能力都沒有辦法得到培養。開國皇帝能力都是最好的,到了兩代三代之後,那些兒子的能力就越來越差了,從歷代的例子來看,到最後都是慘淡收場,而且因為你太過重視你的兒子,所以從小到大都獲得最好的成果,他的挫折忍受度都是最差的,到最後他娶了一個女人,要想想看,那些女性從小到大都是在最惡劣的環境裡面長大的,她們「千鉛百鍊」 會操弄人性,會嫁給你兒子的女生一定都不是省油的燈。所以簡單來說,到最後,雖然說你的小孩是用了你們祖宗的姓,可是所有財產的控制權其實還是被一個外人,就是你的媳婦所控制,即使你的媳婦嫁過來是很乖的,結果還是會被其他很有能力的人,偷走你們家庭的資源,因為你這個兒子從小到大都被你保護的太好,所以要他能夠捍衛你家族的財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所謂富不過三代,其實是有他的原因。重男輕女對一個家庭的「經濟」傷害很多悲慘的例子,就是一些窮困的人把持著重男輕女的觀念,給果生完一胎女生又繼續生,第二胎女生再來又第三胎,一個家庭裡面生了5個女兒、1個兒子,就為了達成這個傳宗接代的使命,但這個家庭根本不顧著自己的經濟能力,不停的去追兒子。很可惜的是,他們偏偏又不是一個經濟很寬裕的家庭,在現代社會中生產小孩越多,已經不是為家裡面帶來現實利益,相反來講,小朋友的奶粉、尿布錢、教育費用、補習班費用,還有醫療費用,每一個都是很沉重的負擔。另外一點就是每一個小孩生育出來,你還要花很多的時間去教養他們,很多家庭就為了一直要生一個男生,生了一大堆女生之後就棄之而不顧,導致了這些小孩子身心成長都出了很大的問題。這樣子的慘劇其實在東方社會比比皆是,大家好像都沒有看到這種「追兒子」 所導致這個家道中落。因為被這個「農業社會」落後想法牽著鼻子一直走到最後,獲得的只是一個殘敗的家庭,全家一起慘淡下場,然後再向社會支取龐大的社會福利資金,對整個社會造成一個嚴重的負擔。整個國家也因此走向很沉重的一種社會福利負擔。因為父母親根本不願意投放更多資源給女兒,導致女兒在身心各方面都出了很嚴重的問題,對社會的殺傷力也非常之大,更嚴重的後果就是這些女生以後都要成為媽媽,你可以想像一個家庭製造了5個心靈破碎的女孩, 5個女孩成為5個家庭的媽媽,這些媽媽把這種不良的生活習慣,還有「輕視女生」的習慣又帶到下一代,那種後果是多麼的嚴重。所以一個社會沒有辦法扭轉這件事情,其實對整個人口結構,還有國家未來的發展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大家必須要慎重對待之。(本文摘自/你的傷口,不是你的錯:擺脫家庭情緒勒索及控制,重新療癒自我/出色文化)

婦按摩手掌竟發現肝癌!掌側、胸前有「小紅點」要警覺

婦按摩手掌竟發現肝癌!掌側、胸前有「小紅點」要警覺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肝掌」是肝臟病變的警訊之一,若發現手掌的大小魚際區有異常泛紅,就要提高警覺!台中64歲趙媽媽退休在家享清福,女兒經常抽空陪媽媽聊天,也會按摩抒壓,但今年初卻發現媽媽手掌兩側有紅斑,上網查資料竟是「肝掌」,懷疑與肝癌有關,趕緊帶著母親就醫檢查,確診為肝癌初期,醫師建議手術切除。手掌兩側、胸前有不明紅斑,恐肝臟病變徵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陳政國表示,患者本身雖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但平時都有穩定服藥控制,且經常跟朋友爬山運動,幾乎很少生病,自認身體很健康。但患者女兒說明日前幫媽媽按摩雙手時,發現媽媽的手掌兩側(又稱魚際)有不明紅斑,掌心卻是泛白無血色,她當下覺得狀況有異,立刻上網搜尋,赫然發現可能是肝病的前兆。陳政國指出,肝臟是沒有神經的器官,多數患者當發現肝臟腫瘤時,幾乎已是中晚期,以致於肝癌死亡率居高不下。臨床上除了一般較常見的眼睛黃疸、腹水、肚皮靜脈曲張、手腳浮腫等,都是肝臟病變的徵兆之外,也可能有以下特殊警訊,例如: 「肝掌」,其特徵就是患者手掌的大小魚際處,出現異常紅點或泛紅。 「蜘蛛痣」,常出現在胸前、四肢,中間有小紅點,周圍佈滿往外擴散的小血管。 在醫師為個案患者安排超音波、斷層掃描等影像檢查後,果然在左肝發現約2公分大腫瘤,因發現得早,只要透過手術切除,術後定期追蹤,幾乎可與正常人無異。肝臟反覆發炎,最快4個月內肝癌晚期陳政國強調,肝炎、肝硬化、肝癌被稱為「肝癌3部曲」,如果肝臟反覆發炎卻未追蹤治療,根據研究,肝癌從1公分長到3公分最快只要4~6個月,甚至1年內就可能會發展成中晚期肝癌,併發破裂、黃疸、腹水等症狀,屆時預後恐怕不佳,也增添治療風險。也提醒有B、C肝的患者,務必每4~6個月定期安排肝臟檢查,包括抽血及做腹部超音波檢查,一旦發現有長肝癌,也要立即處理,才能享受彩色人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