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秋冬「異位性皮膚炎」蠢動 病患皮膚應加強保濕

秋冬「異位性皮膚炎」蠢動 病患皮膚應加強保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秋冬季節溫差大,更讓台灣兩百萬人左右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簡直如臨大敵,病情更難控制,皮膚產生紅癢搔抓,晚上睡覺時苦不堪言,孩子癢到睡不著,隔天上學無精打采,成人當然也逃不過不斷搔癢的命運。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是因為皮膚屏障異常,本身基因突變,導致穩固角質功能的絲聚蛋白異常,所以皮膚的完整性喪失,水分容易流失,保溼度降低,進而讓過敏原容易趁虛而入;在成人則是因為年紀增加皮膚老化,皮膚保水能力下降,所以保濕的重要性在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身上尤顯重要。對於如何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洪千惠就列出了以下改善方法,幫助民眾逃離半夜搔的痛苦:1) 加強皮膚保溼/首先必須要加強保濕,依照不同膚質和季節選用適當的保濕劑,避免選用含香精或防腐劑等添加物的乳液,若症狀嚴重則應選用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保濕產品。若使用保濕劑仍無法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建議尋找專業的小兒科醫師或皮膚科醫師,依照不同病兆不同部位,開立不同強度的類固醇藥膏或類固醇替代性藥膏,必要時使用抗組織胺或免疫抑制劑。2) 找出身體是不是有過敏原/試圖尋找誘發患者發病的過敏原,例如試驗患者對各種食物過敏的反應或抽血檢測過敏原,嬰兒最常見的過敏原以牛奶蛋白為主,因此應該避免使用一般配方奶粉,選用水解奶粉來改善症狀。3) 穿對衣服材質,避免家中塵螨孳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減低對皮膚的刺激,例如衣服的材質不宜過度粗糙;減短指甲以避免抓癢時對皮膚造成更大的傷害;注意皮膚的保濕度,避免過度清潔;居家環境保持乾淨,避免塵螨或黴菌滋生等。 洪千惠醫師提醒,最近天氣漸漸轉涼,早晚溫差較大,是許多過敏性疾病,如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及過敏性鼻炎好發的時機,因為氣候的改變,皮膚容易乾燥、搔癢,這些都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若孩子出現皮膚紅腫、脫屑、搔癢無比,父母便要提高警覺,請醫師診斷是否為異位性皮膚炎,及早治療或查出過敏原,以免因皮膚搔癢,孩子不斷抓癢,把皮膚抓破而導致傷口感染黃色葡萄球菌或疱疹性病毒等,也因孩子皮膚發癢,導致孩子睡眠狀況不佳,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情緒及上課精神。

一直抓一直抓一直抓!男子全身搔癢 竟是乾癬惹禍

一直抓一直抓一直抓!男子全身搔癢 竟是乾癬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頭皮屑一大堆,無論怎麼洗,抗屑洗髮精怎麼用,頭皮屑的症狀就是無法改善,這是一位三十二歲陳姓男子,十年前罹患乾癬初期的症狀。十年前某日,男子開始出現嚴重頭皮屑問題,且有嚴重乾癢症狀,不料隨著病情日漸惡化,就連身體也開始佈滿紅斑、脫屑,整天就跟猴子般一樣一直抓、一直抓,到了皮膚科看診後,醫師誤診為所謂的止漏性皮膚炎遂開立藥品,無效,只好四處求神拜佛喝符水,誤信廣播買假藥,導致病情猶如抓狂的猛獸,更侵害胎他的關節,就連走路都有問題,所幸經過生物製劑的治療,目前病況穩定。台灣每年約六萬名乾癬患者就診乾癬是什麼?根據統計,我國乾癬盛行率是千分之2.35,男性發生率是女性的1.6倍,估計每年約有6萬名乾癬患者就診,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醫師表示,乾癬症狀多半在頭皮、小腿、背後及四肢關節會有疹子,多數患者皮膚會有紅色斑塊跟銀白色皮屑脫落、厚重的頭皮屑及皮膚搔癢等症狀。乾癬的病因目前並不清楚,與先天遺傳體質有關,受到後天內外環境刺激下,誘發免疫反應,引起皮膚過度增生、迅速脫皮及發炎。冬天食補 易誘發乾癬更加嚴重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時序進入秋冬季節,乾癬患者的症狀恐怕會更嚴重,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楊志勛醫師表示,近兩個月來因皮膚騷擾而前來就診的患者增加近三成,其中有許多乾癬患者因「食補」過頭反致乾癬病情惡化。事實上,乾癬不是單純的皮膚病,而是自體免疫疾病,病患本身即免疫過盛,一旦擅自服用刺激免疫或調節免疫力的食補藥膳或保健食品,如常見的人參、靈芝、冬蟲夏草,就容易引起症狀發作或惡化,皮屑如飄雪;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過度食補不但皮膚症狀惡化,關節更會紅腫熱痛,痛不欲生。醫師就提醒,民眾皮膚若開始出現大量脫屑,伴隨嚴重搔癢症狀,就得要多加注意,此外,乾癬患者秋冬季節時,更應維持正常的生活習慣,不吸菸、不喝酒,並且注意飲食,冬天禁止大量補湯、薑母鴨等食物,才能降低乾癬的復發機率。

「因為你很醜!」四成乾癬患者遭歧視

「因為你很醜!」四成乾癬患者遭歧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根據統計我國乾癬盛行率大約落在千分之2.35,男性發生率是女性的1.6倍,估計每年約有6萬名乾癬患者就診,而乾癬因全身伴隨著嚴重脫屑、紅腫的症狀,讓眾多不了解乾癬的民眾,誤以為「會傳染」,且因外觀往往會受到輕中不一的改變,竟高達四成以上的患者,在職場中遭到排擠與歧視。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醫師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於今年5月世界大會中發表一篇新聞稿,向全球傳達一個強而有力的訊息,乾癬是一種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此舉對於正遭受乾癬折磨的人們相當重要,有助於提高世界各地對乾癬的關注及終結汙名化與歧視。五成乾癬患者 就業受阻乾癬並不會傳染,但是反覆發作的病程,會造成患者極大困擾,影響社交、就學與就業。台灣乾癬協會對105位乾癬患者進行的問卷調查,首度對外公開結果,突顯出病患因疾病面臨之困境。台北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據此調查,高達51.4%的乾癬患者,在工作、就業時,曾因皮膚症狀等外觀脫屑而遭遇到困難。調查更進一步發現,約21.9%患者在目前或最近一份工作中,曾因同事或老闆對乾癬存有誤解,而導致相處上困難。也因此,大部分的乾癬患者,試圖隱瞞病情,甚至很可能連最親密的另一半,都不曾被透露病情。調查指出,近四成的乾癬患者,在就業時有被排擠的經驗,有分之四的患者,更遭惡意中傷,使得有百分之五十的患者選擇隱瞞病情,用長袖長褲,遮住患部,不讓他人知道。「外觀令人感到不舒服」竟成患者遭排擠理由至於為何患者會遭到歧視,有一半以上只是因為「外觀令人感到不舒服」,百分之二十「以為衛生習慣差才會得乾癬」,百分之二十四認為「乾癬會傳染」才會會遠離乾癬患者。醫師就呼籲,乾癬患者一定要積極接受治療,目前治療乾癬的方法,比起以往多上許多,且因生物製劑的問世,過去乾癬患者怎麼治都治不好,反覆發作的情況,也已大幅減少,提醒患者若確診為乾癬症狀,務必積極治療,除了能擺脫歧視,更能避免進一步引發關節炎,讓生活重獲健康。

染黑油產品持續下架 鑫好牽連幾十萬公斤產品

染黑油產品持續下架 鑫好牽連幾十萬公斤產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染黑油產品持續下架!有關正義股份有限公司向鑫好企業有限公司購買飼料豬油混入食用油脂疑義,食藥署及各縣市衛生局持續追查68項豬油產品通報及下架情形,其中使用鑫好公司油品計37項豬油產品下游廠商總計230家,目前下架共407,655公斤,截至目前各縣市衛生局通報製成產品共267項。各地衛生局持續抽查與下架產品食藥署指出,有關頂新製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進口越南飼料油品一案,103年及102年製造共54項問題豬油產品品項,截至目前各縣市衛生局通報以該等54項油品為原料製成產品共73項,下架共106,766公斤。食藥署及各縣市衛生局持續追查正義及頂新事件,截至103年10月18日下午3時止,總計出動4,144人次,稽查12,632家次(販售商/經銷商1,689家次、夜市攤商2,888次、大賣場/超市/便利商店2,315家次、食品製造加工業者569家次、餐飲業者5,171家次)。

醫訊/近視病友座談會

醫訊/近視病友座談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電腦、手機、平板等3C產品的普及,使得多數民眾輕易依賴,也因此國人近視人口日益增加,且發生年齡越來越低,正因浮現這樣的隱憂,使得坊間出現許多預防或治療近視眼的偏方。有鑑於此,為增進近視病友間的疾病適應、經驗分享及情感交流,並吸收最新醫學常識及解決日常生活中因疾病而產生之疑難雜症,高雄長庚特邀青光眼科潘怡潔醫師主講「童視力保健新觀念」、視網膜科陳怡豪醫師主講「近視視網膜病變治療新趨勢」,希望透過此座談會幫助民眾了解更多觀念,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近視病友座談會時間:10月25日(六)上午09:00~11:30地點:高雄長庚醫院復健大樓3樓第一會議室洽詢:高雄長庚社會服務課 顏菁儀小姐(07)7317123轉8134

樂閱讀/可愛到尖叫的 貓爪水煮蛋

樂閱讀/可愛到尖叫的 貓爪水煮蛋

材料/蛋兩顆、貓爪模型。作法/1)將蛋白與蛋黃分開,分別打散後,裝入塑膠袋中綁緊。2)並於尖端處剪一個小洞,方便擠出。3)在貓爪烤模型中刷入一層油,以方便脫模。4)先將蛋黃擠入貓爪模型中。5)將模型放入鍋中,水量加至模型的一半煮至水滾。6)待蛋黃部分煮熟凝固,再接續將蛋白擠入腳掌中煮熟即可。新手媽咪便利貼/• 蛋黃與蛋白的部分可以交換,但是如果將蛋白擠入貓爪、蛋黃擠入貓掌,則蛋量需要增加。• 先將蛋黃煮熟的原因是為了避免蛋黃跟蛋白混在一起顏色會混濁不分明,貓爪就不漂亮囉!寶貝一起動手做/媽媽可以請寶貝幫忙將袋子內的蛋液擠入模型中,並鼓勵他們擠滿就要停手,作出貓爪之後,寶貝可能會興奮的尖叫喔!食材小故事/蛋是非常營養的食材,有些孩子不愛吃蛋,媽媽只要花點心思將蛋的外形變化一下,孩子就會愛上蛋料理。不過,料理前必須將蛋殼洗淨再處理,以免蛋殼上有細菌殘留。(本文作者/小魚媽)(摘自/小魚媽安心料理/新手父母出版)

樂閱讀/一瓶微糖罐裝咖啡 竟也含有2.5顆方糖

樂閱讀/一瓶微糖罐裝咖啡 竟也含有2.5顆方糖

我想其中也有同學「依賴營養補給飲料增加活力」,其實這種飲料的主要成分就是咖啡因。雖然一瞬間會有提神的效果,但立刻又會恢復到飲用前的精神不振。吃過午飯之後,又開始想睡覺。為了不要在下午的會議中打瞌睡,先在辦公室大門口的吸菸區抽了兩根香菸,會議中又不知喝了幾杯濃得化不開的黑咖啡。即便如此,工作效率還是不會提升,今天又得加班。為了要趕跑睡意、提振精神,又繼續喝咖啡和抽菸……每天過著不好好養生,又持續受到生物鹼刺激的生活,最糟糕的後果就是「猝死」。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抽菸有百害而無一利。不過,大家都不知道咖啡跟香菸其實是毒品一族吧?因此,這一次我要向各位同學提出建議。「不要過量飲用咖啡!」什麼?「校長雖然這麼說,不過我們也有看過校長喝咖啡啊。」確實每天在搭乘飛機前往全國各地的時候,我會利用機場的航空公司貴賓室,早上還提供可頌麵包的服務。不過堅持一天一餐主義的校長我對此視若無睹。只會喝一杯番茄汁與咖啡歐蕾。不過,請注意看喔。校長的咖啡歐蕾是將牛奶與咖啡分別倒入杯中,只是在牛奶中加入幾滴咖啡而已。飛機上當然有提供飲料服務,不過咖啡和日本茶因為含有咖啡因,所以我不喝。蘋果汁因為糖分太高我也不喝。湯裡加了化學調味料,因此我也不會喝。結果在飛機上我什麼都不能喝。不過,不需要擔心喉嚨會不會渴。人類的身體為了預防緊急狀況,能夠預先儲備營養與水分。那就是我們身上的脂肪與浮腫。早上起床的時候臉會感覺浮腫,是因為體內水分過剩的緣故。這種時候只要嚼口香糖,讓唾液持續分泌的話,就不會有口乾舌燥的問題了。除此之外,還要提醒大家一點。我必須很遺憾地告訴你們,各位最喜歡的「甜味罐裝咖啡」其實是比一般咖啡還要「更為劇烈的毒物」。這一點也請各位務必要記住。其理由就在於糖分喔,糖分。也許大家以為小小一罐不需要太在意,但其實一瓶罐裝咖啡就含有4.5個方糖份量的糖分。你說什麼?「校長,我是微糖派,所以沒關係吧!」笨蛋!就算是微糖口味的罐裝咖啡,一罐也含有2.5個方糖份量的糖分喔。糖分會傷害血管內側的內皮細胞,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原因。這種狀況稱為「糖毒性」(glucotoxicity)。順便說明,校長我雖然不喝咖啡,但會大量飲用「牛蒡茶」。這是將帶皮的牛蒡削成薄片,經過日曬、乾煎等程序去除水分,再用茶壺加以沖泡的茶飲。詳細內容有機會的話再跟大家說明,不過牛蒡的皮具有抗氧化及治療傷口的作用,可以幫助恢復血管及肌膚的青春,是對身體非常好的飲料。細心烘焙煎煮的話,牛蒡茶會有不輸給藍山或是吉力馬札羅咖啡的深厚香氣與口味。而且,當然不含任何咖啡因。不管怎麼說,還是別喝咖啡吧!(本文作者/南雲吉則)(摘自/男人的奇蹟養生術/天下雜誌出版)

誤把黃斑部病變當老花 當心錯失治療期恐失明

誤把黃斑部病變當老花 當心錯失治療期恐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眼睛是人的靈魂之窗,而有多數民眾到了中老年後,視力明顯感覺衰退許多,往往都認為是老花眼作祟而置之不理,但其實並不然,也有可能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因為它好發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是常見的視力退化性疾病。4大類型民眾 為黃斑部病變高危險群中華民國愛盲協會翁林仲醫師表示,根據統計資料,65歲以上黃斑部病變盛行率約9.2%,平均65歲以上約每10人就有1人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且每增10歲,罹患的風險將近2倍。且醫師在臨床診間中發現,普遍民眾對黃斑部疾病認知度低,有鑑於此,中華民國愛盲協會特別拍攝黃斑部影片,希望能藉此提升民眾認知,提高警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眼科鄭成國醫師提醒,尤其是抽菸、高度近視、糖尿病、高血壓4大常見高危險群更應該要多加留意:1)長期抽菸/長期抽菸會改變眼睛流血量,造成血管不當增生,提高血壓阻塞風險,導致視網膜色素減少而增加4~5倍的罹病風險。2)高度近視/近視度速超過600度者,因眼球結構不正常變化,導致產生黃斑部出血與脈絡膜長出新生血管,進而增加9倍的罹病風險。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一種影響全身的慢性疾病,而若血糖控制不良,導致水分滲出,進而導致視網膜黃斑水腫,目前全台約有7%糖尿病人口罹患黃斑部水腫。4)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患者因血管壁壓力增加,使得血管壁逐漸硬化,當微血管破損後,視網膜就換開始產生出血、黃斑部水腫的問題。模糊、黑影為徵兆 民眾應盡速就醫檢查一般來說,黃斑部於眼睛正後方,是視覺最敏銳的地方,鄭成國醫師表示,一旦出現了模糊、黑影、扭曲三大徵兆時,民眾就要當心了,因為黃斑部病變初期症狀易被認為自然老化現象,例如:視力模糊、看東西色彩不鮮明等,而且正常的眼睛會代替病變的眼睛看東西,因而沒發現眼睛已出現病變,所以,往往發現異狀就醫時都已經錯失黃金治療期。因此,建議民眾可利用居家常見的方格型物品,如磁磚、窗格等,透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檢測,即可及早發現是否有黃斑部病變的徵兆。罹病後2年未治療 9成患者視力惡化至0.1以下在治療方面,鄭成國醫師表示,目前眼球內注射療法為常見的使用方式,根據國內外研究顯示,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可幫助9成以上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穩定視力,更有4成以上患者視力會進步。醫師提醒民眾,要把握黃金治療期,若罹病2年未治療,9成患者視力會惡化至0.1以下,將面臨失明危機。因此,呼籲民眾積極治療,才能穩固視,不致步入失明危機。

黃斑部病變治療3大迷思 當心延誤治療恐致盲

黃斑部病變治療3大迷思 當心延誤治療恐致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老年性黃斑部病患是一種好發50歲以上的視力退化性疾病,一旦症狀開始發生,若沒有立即接受治療,恐會引發失明危機,但在臨床門診上卻普遍民眾對於黃斑部病變認知低,且存在著錯誤迷思,以至於未能及時就醫治療,錯失黃金治療期,因此,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眼科鄭成國醫師將針對民眾常見的3大迷思一一進行破解,遠離失明危機。1)在眼球打針很危險,還可能會瞎掉?/這是每個黃斑部病變患者中的疑慮,也有很多人因害怕在眼睛打針而拖延治療,但醫師表示,眼內注射是臨床上常見的技術,在治療前都會先經過消毒、麻醉,且使用的針很細,不會傷到眼睛,所以,民眾無須過度驚慌。2)治療費用高?/目前針對濕性老年性所引起的黃斑部病變,健保已有給付2款新生血管抑制劑,且自今年八月起,給付針數已從過去的2年6針,增加至2年7針,較原先給付的針數多,讓符合條件的民眾可獲得較足夠的治療針數。除此之外,現在健保也有給付由糖尿病引起的黃斑部病變水腫,因此,符合條件的民眾皆可透過申請,進行針劑治療。3)聽說2個月打一次,就不需要每個月打?/黃斑部病變治療首重個人化,因為每個人的病程及對藥物反應不同,因此,每位患者一年所需施打的總針劑也不同,但醫師表示,在門診上常有民眾認為治療針數要打越多越好,但其實針數過多過少都無法達到治療效果。最後,鄭成國醫師提醒,黃斑部病變基本上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治療與照顧,所以,民眾一定要有耐心的回診與接受追蹤治療,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解決視力問題。

器官捐贈有迷思 胃、鼻子不能捐

器官捐贈有迷思 胃、鼻子不能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器官捐贈在台灣已推廣多年,但實際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的民眾僅有2%,因此,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為了解民眾對於器官捐贈的認知,特地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只有4成民眾願意在辭世後,將器官捐贈出來,但其中只有半數網友有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6成不願將器官捐贈出的民眾中,死無全屍及摘除器官會痛為考量因素。胃、手腳為民眾容易誤認可捐贈的器官在調查中也發現,有近7成民眾自認了解器捐,但卻有不少人將胃、手腳、鼻子、子宮、乳房、腦等認為是可以捐贈的器官,對此,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龍藉泉理事長表示,雖然上述器官不在捐贈範圍內,但像胃其實對於需要換整個消化系統的民眾來說,也是可以做更換的,只是它無法單獨捐贈,至於其他器官,對於人體而言只有美觀功能,就算少了它們也能生存,因此,就沒有捐贈的必要。簽署捐贈卡前應先與家人溝通取得同意最後,協會表示每天接觸社會大眾與器捐家屬中發現,即使健保IC卡加註器捐已具有法律效力,但現有的民情及多半家屬因情感的連結,不忍心死者過世後還遭受痛楚、或無法留全屍而反對、甚至阻止器官捐贈,往往在尊重家屬的立場下,無法尊重過世的親人,所以,呼籲民眾在簽卡之前,要先與家人溝通、得到同意後,才不會發生無法遺愛人間的憾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