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試管嬰兒也有黃金期 35歲以下成功率佳

試管嬰兒也有黃金期 35歲以下成功率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由於國人女性自主性提升,晚婚族的年齡逐漸攀升,出現越來越難孕的狀況,此時,想藉由試管嬰兒求好「孕」的比例也開始增加。婦產科李孟儒醫師表示,根據統計,每年20萬的新生兒中,試管嬰兒約佔2~3%。但醫師提醒,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並非百分之百,最佳黃金期建議在35歲以下,成功生育的機率較佳。怎麼努力都無法懷孕?醫:晚婚是難孕主因根據內政部統計,2013年女性初婚的年齡目前平均為29.5歲,且這個趨勢每5年會改變一次,所以預估近幾年的數據會落在30歲左右。面對這樣的變遷,首要衝擊的就是生育問題。李孟儒醫師表示,目前統計不孕原因,男性因素與女性因素分別為20%與54%,女性不外乎是因為排卵、輸卵管等問題,由於晚婚及晚孕,卵子數量、品質下降,難孕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此時,而主動詢問試管嬰兒的比例也逐漸提升。醫師也分享診間曾經碰過的案例,一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媽媽,雖已擁有一位可愛的女兒,還是想讓孩子成長過程中有手足陪伴,雖已屆高齡,加上身體狀況一直都難以成功受孕,在家人的陪伴下,最後決定嘗試試管嬰兒。過程中共取出的25顆卵子,並將品質好的3顆胚胎做冷凍,於身體狀態較穩定後,解凍2顆胚胎植入,終於順利懷孕,現在是一家四口幸福美滿。試管成功率非百分百 43歲以上活產率恐低於8%然而,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並非百分之百,事實上,隨著年齡增加卵巢的功能會逐漸下降,而胚胎成功著床的機率也較低。李孟儒醫師解釋,40歲以前做試管嬰兒的活產率約19-35%、40歲以上則降至5-10%,到了43歲以上,活產率甚至不到8%。而造成活產率下降的原因,推斷主要還是因為年齡增加導致卵巢功能下降,或是胚胎的染色體異常機率上升,而無法繼續在母體內生存至生產。試管前染色體檢測 避開遺傳性疾病面對這樣的情況,目前在試管嬰兒的技術上,發展出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在胚胎未著床前先取得遺傳物質做診斷,推測懷孕的成功率;及診斷遺傳性疾病,以防孕期因為懷有問題的胎兒而面臨身心的折磨。醫師最後呼籲,年齡對於女性來說是重要的懷孕因素,因為有健康的卵子才會有健康的胚胎,建議想懷孕的女性,在35歲以前就要開始規劃,最晚不要超過40歲;若有試管嬰兒需求,建議可先藉由抽血檢測瞭解卵巢狀況,如:抗穆勒氏管檢測(AMH),就是女性卵子庫存量的指標之一,來幫助女性掌握自己卵子的剩餘數目,掌握未來「孕」勢。

樂閱讀/5大保鮮秘訣 讓你對運動不厭倦

樂閱讀/5大保鮮秘訣 讓你對運動不厭倦

運動療法要堅持下去才能看到效果。有些人時間一長,很容易厭煩日復一日的鍛鍊。如何能使運動保鮮呢?試試下面的祕訣吧!保鮮祕訣1)朝著目標努力/運動之初,可以通過為自己設定目標來堅定持之以恆的決心。目標可大可小,但一定要切合實際。比如,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月內通過運動減掉1千克體重的目標,或者在一年內希望通過運動達到具體怎樣的治療效果。保鮮祕訣2)用計畫表約束自己/目標設定了之後,讓我們根據目標來制訂具體的執行計畫吧!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以每一天或者每一週為時間單位來規劃運動時間和項目。記得將計畫表貼在醒目的地方,既時刻提醒著自己,也可以讓家人幫忙監督執行。保鮮祕訣3)從最感興趣的項目開始/糖尿病患者的年齡層很廣,不同的年齡層,愛好的運動項目必定不同。將他人的建議當作參考,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最為擅長的一項,這樣可以在運動中獲得成就感,更容易堅持下去。保鮮祕訣4)你不是孤軍作戰/朋友可以帶來精神上的支持和動力,與朋友一起鍛鍊身體,趕走運動的枯燥,不僅獲得了更多的快樂,還能促進與朋友間的感情,互相扶持著克服疾病困難。保鮮祕訣5)不必拘泥於某個項目/再有趣的運動項目,長期堅持下去也必定會感到枯燥無聊,這時不妨換一種運動項目,或者乾脆穿插進行,這樣可以保證運動對自身的吸引力,另外,購物、家事動等,也都可以成為運動的方式。實踐運動「一三五七」法則1)至少一種運動方式/糖尿病患者在運動時,每天至少要選擇一種以上的運動項目,這樣做不僅能夠利用不同項目運動身體各個部位,還可以避免單一項目造成的枯燥、乏味,增強了運動的趣味性。2)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運動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過長的、不適合自身體質的運動時間會給身體增添負擔。不過,運動時間過短也無法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一般來說,每日每次運動30~60分鐘即可。3)每週至少運動5次/疾病的治療與康復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重點是以適當的方式,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持之以恆。並不是每一種運動都有利,也並不是運動強度越大越好,強迫身體反而會給健康帶來危害。4)每次運動量是承受力的70%/想要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堅持每天都運動是最好的辦法。特別是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每週一定要運動5次以上。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控制血糖十分有益。(本文作者/曹軍、陳飛松)(摘自/降血糖這樣吃有效/人類智庫出版)

樂閱讀/3大問題 破解水腫迷思

樂閱讀/3大問題 破解水腫迷思

1)怕水腫不敢喝水?門診中常有女生因為害怕自己水腫而不敢喝水,其實水腫體質不是不能喝水,一天仍須喝到1500至2000cc的水以促進代謝,只是晚上九點過後不要喝太多,以免身體代謝不掉而造成隔天早上起來臉部或身體浮腫。2)長期食用冰品冰飲和寒涼食物,也會累積濕氣?長期吃冰和生冷食物會讓新陳代謝降低,就像讓機器運轉變慢一樣,排除多餘水分和消耗能量的速度也會變慢。根據英國研究結果顯示,長期喝冰水可能會使身體的運作功能減緩約15%,脂肪容易囤積,因為生冷食物吃下肚,脂肪為了幫腸胃禦寒,容易朝腸胃聚集,變成胃凸、小腹凸的「米其林寶寶」。吃冰也容易減緩腸胃道蠕動,進而出現脹氣便祕的問題,自然也會造成胃凸、小腹凸的情況。3)辣椒到底是開胃還是促進代謝?研究指出辛辣食品能增加25%至30%基礎代謝率,很多人一聽說吃辣可以促進代謝減肥,就卯起來拼命吃辣,其實吃辣瘦身法是要看體質的喔!吃辣減肥最適合虛寒體質的人,而燥熱體質的人並不適合吃辣減肥,因為這類型的人吃辣後容易上火,還沒瘦下來之前反而出現或加重嘴破、冒痘、便祕、便血的情形,甚至引起痔瘡發作。冷底體質如果想吃辣減肥的話,建議純辣椒入菜會比食物沾辣醬來的好,因為辣醬的熱量高、含鹽分高,容易造成水分滯留體內而身體浮腫。不過也要提醒妳千萬別因吃辣「開胃」,好下飯配酒而吃進更多食物!(本文作者/張文馨)(摘自/變身超吸睛自然系美女/原水文化出版)

復發、轉移面臨抗藥性 新乳癌化療藥物突破治療瓶頸

復發、轉移面臨抗藥性 新乳癌化療藥物突破治療瓶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8歲的美秀(化名)是乳癌抗癌鬥士,積極治療的她於去年發現癌細胞轉移至肝臟,在治療過程中已使用過第一線化療藥物包含如紫杉醇(taxane)與小紅莓類(anthracycline)及標靶藥物、荷爾蒙治療等,儘管抱持著堅強的求生意志,但面臨無藥可控制疾病的困境,讓她感到相當無力。今年六月,美秀獲知有新上市的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經過與主治醫師充分討論後,決定勇敢接受新的治療藥物,目前已經過4次治療,腫瘤獲得控制縮小且無須再靠嗎啡止痛,讓她大嘆「好險新藥適時出現,讓我重獲生機。」乳癌化療發展停滯 今年終有新突破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饒坤銘醫師表示,乳癌病患中像美秀一樣面臨復發、轉移的患者不少,且通常大多已使用過紫杉醇(taxane)與小紅莓類(anthracycline)治療藥物。此時的治療策略,通常會先評估患者以前接受過哪些治療藥物,看能否重複搭配再使用,不過治療效果可能有限;其次,也需考量患者體力狀況,如身體虛弱則無法以副作用太強的藥物治療;最後,則是與病患溝通討論,確認治療意願。目前許多乳癌姊妹仍對化療的副作用抱持恐懼心態,因此第一時間會排斥治療,但今年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的上市,開始改變患者對化療的刻板印象。 饒醫師說明,化學治療已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新藥研發出現,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的出現無疑為乳癌患者打開另一扇希望之窗。Eribulin研發自日本沿海的黑色軟海綿,屬於非紫杉醇類微管抑制劑,可幫助抑制細胞有絲分裂,導致癌細胞凋亡。目前適用於在轉移性乳癌,且先前之治療必須在輔助性或轉移階段曾使用過紫杉醇類(taxane)與小紅莓類(anthracycline)的化療藥物。 研發自日本的新乳癌化療藥物 給藥方便提供優異的醫療品質饒坤銘醫師指出,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經臨床研究試驗證實,可有效延長患者中位整體存活期25%,使其整體存活期可超過1年,達13.2個月,此數據對患者與醫師來說具有重大意義,顯示即便晚期患者,面對治療仍應秉持信心。此外,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給藥方式較方便,靜脈注射時間僅需2至5分鐘,與其他化療藥物相比,比較不會出現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但仍需注意白血球低下的副作用。 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使晚期乳癌患者整體存活期延長,饒醫師說,確實是提供患者一個藥物新選擇,加上治療反應率佳、副作用輕微,患者治療意願也因此提高。這個新藥於今年3月在台灣上市,預期近期也即將通過健保給付,因此,鼓勵患者面對疾病復發或轉移,勿輕易放棄治療,要認識它、面對它、擊敗它!

醫訊/銀髮族營養

醫訊/銀髮族營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裡有長者面對滿桌菜吃不下的困擾嗎?或者常抱怨菜沒味道?或者是吃的量日益減少?擔心老人家營養不夠?銀髮族常因為牙齒不好、食慾差、或食物太硬,能吃的食物有限,常導致營養需求不均衡。為照顧銀髮族的飲食營養,亞東醫院特邀吳佳穎營養師主講「銀髮族營養」,教導大家如何利用衛生署公告建議量,改變質地或烹調方式,選擇均衡的飲食讓家人照顧輕鬆,長者吃的健康又容易,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銀髮族營養時間:10月23日(四)下午2:00~3:00地點:亞東醫院舊院區1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7728-1001

頭痛誤當感冒!她腦動脈瘤破裂險喪命

頭痛誤當感冒!她腦動脈瘤破裂險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不少人開始出現感冒及頭痛問題,但若伴隨著劇烈頭痛可就得注意了!日前,一名47歲婦人因頭痛到無法站立,原以為是單純感冒,於是到鄰近診所打針、吃藥,但後來竟頭痛到無法說話,直到就醫檢查才發現左邊的腦血管有一顆0.6公分大的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所幸在醫師的及時開刀下,目前已挽回一命。動脈瘤破掉 嚴重者恐致死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宗憲醫師表示, 通常3個病人中就有1個會因動脈瘤破裂而當場死亡,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後,24小時內再破掉的機會很高,且一旦再次破掉就會增加三分之一的死亡率。一般來說,當動脈瘤破掉的第4~14天,會出現嚴重的血管收縮狀況,甚至可能會導致腦中風,使得神經損傷、癱瘓、意識昏迷、死亡。因此,腦動脈瘤的病人都要積極處理,依動脈瘤破掉的狀況與位置而決定治療方式,包括開刀或血管栓塞。氣溫變化大 將增加動脈瘤破裂機率腦動脈瘤並不是腦瘤,是一種因先天血管壁異常、血管硬化或高血壓者,容易在血管分叉處產生凸出的囊泡狀物體,主要好發於45至60歲間,多數患者都是在動脈瘤破掉時,出現了劇烈頭痛、複視、噁心、嘔吐、單邊肢體無力、昏迷等情況時才會發現,尤其是在季節交替的時候,加上氣溫變化大,使得血壓突然升高,進而提升了動脈瘤破裂的機會。

研究:家裡有人吸菸 室內空氣品質猶如「霾害侵襲」

研究:家裡有人吸菸 室內空氣品質猶如「霾害侵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秋冬一到,民眾最熟悉的氣象用詞,「霾害」絕對少不掉。只要中國大陸霾害一來,氣象局將疾呼有呼吸道疾病、過敏、各種慢性病的民眾,千萬別輕易出門,若出門也需戴口罩才能避免病情加重,但根據國外的最新研究指出,「只要家中有吸菸者,屋簷下的每一個人,就如同天天生活在霾害嚴重的日子中。」換言之,台灣有百萬抽菸人口,等於百萬個家庭,猶如天天遭受霾害侵襲!香菸有十三種物質 遭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先來看看世界衛生組織如何定義香菸的毒性。一根香菸之中,有高達七千種化學物質,其中,九十三種物質具有致癌性,十三種更被列為「第一級致癌物」,比起現今人人痛恨與恐慌的黑心油或黑心食品,毒上百倍,原因來自抽菸與全癌症都息息相關。再回到香菸如同霾害的研究來看,此研究來自英國醫學雜誌《控煙專刊》上,由愛丁堡大學與亞伯丁大學研究人員,共同發表。吸菸者家中空氣 懸浮微粒PM2.5超標研究偵測九十三個吸菸家庭與十七個非吸菸家庭的室內空氣品質,進一步去測量空氣汙染指標,最明顯能受到觀測的懸浮微粒PM2.5,測量後驚人發現,吸菸者家庭內的懸浮微粒濃度,比起未有吸菸者室內懸浮微粒濃度,高上整整十倍以上!研究人員指出,吸菸者的室內空氣品質之遭,就如同天天生活在霾害嚴重的英國倫敦以及北京。然而,當氣象局一在強調,霾害侵台,民眾別輕易出門,更有一派站在,只要台灣霾害過於嚴重,政府最好能「放假」的立場上,但對比吸菸者周身所環繞的空氣品質,真令人捏上一把冷汗!

台灣兒童蛀牙平均顆數 比全球多近五成

台灣兒童蛀牙平均顆數 比全球多近五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康由咀嚼開始,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不僅會影響咀嚼、發音及美觀,甚至影響未來恆牙的生長、發育。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12歲兒童恆齒齲蝕指數,全球平均為1.67顆,其中78%國家為3顆以下。我國12歲兒童由2000年3.31顆,降低至2012年2.5顆,顯示有逐年改善的趨勢,然相較於全球平均1.67顆,仍須努力。兒童蛀牙雖有改善 仍高於全球平均每年10月22日為兒童口腔健康日,國民健康署指出,盼我國兒童齲齒率及齲齒指數能3年減30%,6年減半,亦即 5歲齲齒率由2011年79.3%降至2017年56%,2020年降至40%;12歲齲齒指數由2012年2.5顆降至2017年1.75顆,2020年降至1.3顆。雖我國兒童蛀牙顆數,仍然高於世界平均,但事實上,兒童還是可透過多項政府所提供的資源,進一步防止牙齒出問題,以下為國民健康署所列出的資源:1) 只要是未滿6歲的兒童,都可每半年一次到牙科醫療機構,由牙醫師提供免費牙齒塗氟、口腔檢查及衛教指導;同時,也開放牙醫師可至幼兒園及社區提供塗氟的貼心服務;另未滿12歲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及原住民族地區、偏遠及離島地區兒童,則可以每3個月接受一次免費塗氟。2) 全國國小學童,可以每週一次在學校使用含氟漱口水防齲。3) 自103年9月起,補助提供全國國小1年級兒童及2年級弱勢兒童,4顆恆牙第一大臼齒的窩溝封填服務,及施作後6個月及12個月的評估檢查或補施作,以降低臼齒咬合面的齲齒。

染餿食品 共四十八件重新上架

染餿食品 共四十八件重新上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正義豬油調查最新進度,食藥署及各縣市衛生局持續追查68項豬油產品通報及下架情形,其中使用鑫好公司油品計37項豬油產品下游廠商總計230家,目前下架共441,734公斤,重新上架之情形共計48件。下架食品持續累積 共達十一萬公斤食藥署指出,頂新製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進口越南飼料油品一案,103年及102年製造共54項問題豬油產品品項,截至目前各縣市衛生局通報以該等54項油品為原料製成產品共69項,下架共117,368公斤,重新上架之情形共計13件。食藥署及各縣市衛生局持續追查正義及頂新事件,總計出動4,734人次,稽查13,328家次,販售商/經銷商1,842家次、夜市攤商2,915家次、大賣場/超市/便利商店2,421家次、食品製造加工業者596家次、餐飲業者5,554家次。

新生兒感染水痘 致死率恐達三成

新生兒感染水痘 致死率恐達三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一歲前未施打水痘疫苗,或是從未施打過水痘疫苗的成人,可要多加當心!台北就有一名十個月大男嬰,因感染水痘,身體陸續長出小水泡,後來蔓延至全身,還出現結膜炎,雖經過治療,兩周後症狀緩解,不料爸爸竟也開始出現水痘症狀,醫師提醒,水痘傳染力極強,成人症狀往往會較幼童來得嚴重,出生不到十天的嬰兒若遭感染,死亡率甚至高達三成。水痘潛伏期長 三周才發病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表示,水痘傳染力極強,除了飛沫及接觸傳染外,還可以直接在空氣中散播,因此當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黏膜分泌物中的病毒就會隨著空氣於人群中傳播。此外,水痘潛伏期也很長,大約2~3週,患者的親人常常以為應該沒有被傳染,直到兩三周後,症狀才開始出現。葉勝雄解釋,水痘在感染的初期,會有發燒、疲倦、食慾不振、頭痛及肌肉或關節痠痛等。之後由臉、頭皮往軀幹四肢延伸,出現紅疹、紅丘疹、水泡疹、膿泡疹而後結痂,有少部分人會併發結膜炎,約佔2到8%。另外,成年人感染,症狀通常會較幼童嚴重。感染水痘 嬰兒容易併發腦炎葉勝雄提到,小於1歲的幼童感染水痘後較容易產生併發症,而小孩的併發症當中,又以敗血症和腦炎最常見,大人則是以肺炎最常見。若新生兒在出生後5~10天左右出現新生兒水痘症狀,且母親是在分娩前5天至後2天之間感染到水痘病毒,甚至有高達1/4到1/3的致死率。建議幼童在滿一歲後儘快接種水痘疫苗,未滿一歲或未曾接種疫苗者,應儘量避免接觸患者。葉勝雄提醒,水痘疫苗是活性減毒疫苗,目前出生滿一歲之嬰兒可施打此疫苗,但千萬別以為一歲以前不會得到水痘,水痘通常得過一次就不會再感染,成人感染,症狀通常會較幼童嚴重,且在懷孕期間感染水痘有可能危害胎兒,因此未曾患病者建議施打水痘疫苗,以減少感染的機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