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醫訊/認識乾眼症

醫訊/認識乾眼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3C產品氾濫,尤其是智慧型手機的過度使用,過去僅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視功能退化,已經大幅提早在年輕人身上發生了。因此,為響應10月護眼月,亞東醫院將門診中常見的乾眼症作為議題,特地邀請眼科張淑雯醫師主講「不只是缺水,認識乾眼症」,希望能藉此幫助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乾眼症的民眾,提高警覺早日就醫,避免珍貴的視力進一步惡化,除此之外,在現場更推出乾眼脂液檢查儀的免費篩檢,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認識乾眼症時間:10月27日(一)09:30~10:1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一樓大廳(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7728-2316 林小姐

健檢報告出現紅字 竟有3成民眾無感

健檢報告出現紅字 竟有3成民眾無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普遍民眾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但當健檢報告出現紅字時,卻有近3成的民眾採取觀察或上網查問朋友的方式,對此,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陳皇光醫師表示,慢性疾病已成為國人健康的最大威脅,亞健康的民眾或許在短期內不會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的症狀,但若長期忽視健康上的問題,恐會大幅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逾4成民眾靠意志力改善健康 維持不到3個月在今年8月,國泰健康管理針對1,111位健檢顧客進行一項健康調查,結果發現雖然有近8成5的人在一年內都有健康檢查的習慣,但當報告出現紅字異常時,竟有 7成民眾是靠自我意志力來改善健康,但逾4成民眾維持不到3個月,可見普遍國人雖有健康意識,但缺乏提醒與監督,才會導致健康改善無法持久。因此,醫師建議民眾當健檢報告出現紅字時,可詢問健康管理師該如何改善,且定期追蹤,才不會讓忽略的小問題,長期累計下來變成大問題。擔憂劣油傷身 醫:可先檢查肝臟、心血管最後,針對最近的劣油問題,陳皇光醫師提醒民眾可多攝取抗氧化食物,包括維生素A、C、E、葉黃素、茄紅素、Q10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若是擔心身體已受到有害物質影響,則可先針對肝臟、心血管部分做檢查,因為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解毒器官,一旦毒素無法排出,就會累積下來,長久下來就會導致心血管發炎。

3D列印技術 減少骨折手術風險

3D列印技術 減少骨折手術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82歲的陳婆婆,在兩週前跌倒,左手腕疼痛不已,因此,到醫院求診診斷為單純骨裂,不需用石膏固定治療,殊不知,在門診追蹤時卻發現骨折嚴重且關節脫位,建議手術治療,但因年邁骨質較疏鬆,手術成功率無法預期,使他十分擔心,直到後來轉診至臺北醫院,接受3D列印技術,目前手術已順利完成並出院。3D列印模型 有助於增加手術成功率臺北醫院骨科潘毅軒醫師表示,透過3D列印1比1的骨頭模型建立實體,讓可讓醫師在進行手術前,透過模型增加對患處骨骼結構的瞭解,不僅可縮短手術時間,也能減少骨骼旁的軟組織破壞,增進手術成功率。因此,對於某些特殊骨折較複雜的病患,例如:粉碎骨折、矯正切骨手術等,可透過3D列印模型幫助醫師了解骨頭斷裂粉碎的狀況,有助於協助手術規劃及執行。

乳腺炎劇痛!哺乳期前6個月易發生

乳腺炎劇痛!哺乳期前6個月易發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母乳是媽媽給初生嬰兒的人生第一份大禮,但34歲的新手媽媽卻因為乳腺炎而差點半途而廢,所幸經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的醫護人員的協助,完成親餵小寶貝的心願。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乳腺管阻塞和乳腺炎在哺乳期的前6個月內最容易發生,特別是在產後的第3至4週,起因在於奶水阻塞以致腫脹而後形成硬塊,最後造成發炎。過度熱敷+硬推 乳腺阻塞恐更嚴重惠心婦幼診所的護理長王嘉慧表示,乳腺阻塞時千萬不要「過度熱敷+硬推」,因為錯誤的技巧會讓乳腺阻塞更嚴重,也有可能導致乳腺炎的發生,乳腺阻塞時,只要溫熱敷再以適當的力量按摩阻塞的部位即可。尤其在初期可以直接讓寶寶吸,因為寶寶是最強力的吸奶器,通常一兩天後就會得到改善。母嬰親善醫院協助媽媽快樂餵母乳新手媽媽在產後,照顧寶寶、乳房問題和寶寶含乳困難都是家庭最棘手的問題,常見的是乳腺管阻塞和乳腺炎,發生率介於3%至20%之間,但其實並不難處理。只要在通過母嬰親善的醫療院所生產,醫護人員都會協助妳克服難關,出院後也可以尋求社區母乳支持團體組織的協助。且依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嬰兒應該接受純母乳哺育六個月,並可以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所以,健康管理科長蔡坤儒表示,母嬰親善醫療院所提供媽媽順利哺乳的環境,在產前教導依嬰兒需求哺乳的重要性等相關哺乳知識,產後幫助產婦儘早開始哺餵母乳;目前新北市共有29家母嬰親善認證醫療院所,歡迎民眾上網查詢。

幼兒異位性皮膚炎 恐是氣喘徵兆

幼兒異位性皮膚炎 恐是氣喘徵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氣喘一旦發作,嚴重時很有可能失去性命,尤其在季節轉換時,更有可能發生,且近年來氣喘發生率正節節升高,對此,臺北慈濟醫院中醫部游明謙醫師表示,氣喘的黃金治療期是學齡兒童到青少年的這段期間,運用中醫調理肺、脾,腎臟,必要時再配合西醫吸入性類固醇療法,就可改善小兒氣喘的症狀,降低氣喘發作的頻率及嚴重度,減少呼吸道結構性的變化。異位性皮膚炎 是最先出現的徵兆目前在台灣主要2大罹患氣喘的因素為遺傳體質及接觸外在環境中的過敏原,其實在孩童嬰幼兒時期,就可以觀察出是否有過敏體質,通常異位性皮膚炎是最先出現的徵兆,好發於於嬰兒時期,容易出現在頭或面部,中醫稱為奶癬。兒童期則容易出現在四肢屈側部位,如膝窩、肘窩等地方,中醫稱為四彎風,皮膚會反覆發炎、搔癢不已;到學齡前,部分孩童在感冒後咳嗽超過十天到二週,或是運動後咳嗽及夜咳,就可能要高度懷疑是氣喘。學齡至青少年間 是治療的黃金期氣喘若配合治療,待長大免疫功能成熟後就有機會痊癒,相反的若沒有好好控制,可能造成氣管結構的重組,導致呼吸道在結構上與功能上兩方面的受損,這才是治療氣喘最困難的地方,因此,要把握學齡兒童至青少年期間的這段黃金治療期。而在中醫方面,游明謙醫師表示,過敏性氣喘是由痰飲內停,外感邪氣而成的疾病,所以,急者治其標,緩者治其本是醫治氣喘的主要原則,當氣喘急性發作時,將病情依嚴重程度分為四級,使用不同的藥物組合,先求穩定病情解除危機。待病情較平穩時,就能以中醫介入調理,常用的中醫處方有四君子湯、六味地黃丸、麥門冬湯等,可依寒熱不同體質,症狀明顯時選用小青龍湯或麻杏甘石湯。避免油炸、冰品 可降低過敏原的刺激最後,醫師也建議,除了改善體質調養脾、肺、腎三臟外,平時也要做好保養,避免食用過多油炸食品或冰品,避開過敏原的刺激,例如:枕頭、棉被、衣櫥等易附有灰塵的物品,應常清洗、日曬,家中最好每天能打開窗戶對流保持通風二個小時,同時在病情穩定時也可以多運動、放鬆身心,再配合藥膳飲食來增強免疫力,持之以恆,將會有顯著的改善。

研究:偏食愛吃重口味 3成兒童竟味覺失靈

研究:偏食愛吃重口味 3成兒童竟味覺失靈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小孩的發育過程中,飲食習慣很重要,一旦養成偏食習慣,不僅會導致營養失調,也會增加肥胖、糖尿病等風險,現在更有研究指出,若是孩童長期食用重口味食物,例如:炸雞、洋芋片等,將會造成味覺能力下降,無法嘗出酸甜苦辣4種基本味覺。加工品、重口味 是導致味覺失靈的原因該研究主要是日本東京醫科牙科大學針對349名8到15歲孩童進行調查,把酸甜苦辣四種基本味覺用滴劑滴在他們舌頭上,結果發現竟有3成的人無法分辨基本味覺,其中又以不能分辨酸味的孩童居多。對此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味蕾之所以無法正常運作,原因與飲食習慣有關,像是現代人愛吃重口味食物、加工食品、調味飲品喝多,長期累積下來才會使的味覺失靈,嚐不出味道。所以,為預防孩童味覺出問題,建議應少吃加工食品,多注意飲食習慣,且避免過度調味,才能讓味覺好好發展,吃的更健康。

男子染本土性登革熱 雲林今年首例

男子染本土性登革熱 雲林今年首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雲林縣衛生局指出,疾病管制署於20日確認雲林縣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18歲男性,因就學因素,多數時間在雲林、高雄活動,10月15日出現發燒、肌肉酸痛、頭痛等症狀至醫院就醫,經通報確認為登革熱。個案發病後未曾返回雲林,發病前14天曾回高雄住家,目前未發現有接觸者感染。本年入夏截至10月20日止,全國本土登革熱病例達5,900例,衛生局呼籲縣民提高警覺,務必清除家戶內外積水容器等病媒蚊孳生源,如欲前往東南亞及南部等登革熱流行地區,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長袖淡色衣褲,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噴防蚊液等,返家後也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失智症與漸凍人致病關鍵!與蛋白質缺失有關

失智症與漸凍人致病關鍵!與蛋白質缺失有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前陣子的冰桶挑戰,不僅成功引起國際間對漸凍人議題的關注,現在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沈哲鯤更證實TDP-43蛋白質不正常代謝與漸凍人及腦前額顳葉退化症有關。根據研究指出,有9成以上的漸凍人病症與5成以上的早發性失智症病例,不論DNA突變在哪一個基因,病變神經細胞中皆含有TDP-43蛋白質的堆積物,而這些堆積物具有細胞毒性,且它們幾乎吸附了所有細胞中的TDP-43蛋白質,所以,造成神經細胞功能缺失,進而導致細胞死亡。活化劑 可防止蛋白質代謝症狀TDP-43蛋白質在不同部位失去功能會產生不同問題,若在脊髓運動元神經細胞中喪失,則會導致漸凍人症狀,包括運動元神經細胞死亡及運動元功能喪失;若在頭的前額神經細胞中喪失,則會導致類似腦前額顳葉退化症狀,包括學習記憶能力喪失及社交能力的改變。此外,研究團隊也證明了細胞自噬作用的活化劑,可經由減少TDP-43蛋白質堆積物的產生以及神經細胞的死亡,而減輕或防止TDP-43蛋白質新陳代謝病症的症狀,目前這些活化劑,正由台北醫學大學醫院系統,進行臨床試驗。

不可不知!發燒、呼吸急促是心病警訊

不可不知!發燒、呼吸急促是心病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剛出生7天的女嬰,因發燒、呼吸急促住院治療,而入院檢查時發現有明顯的心雜音,立即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是先天性心臟病-膜邊型心室中隔缺損,後來,在醫師給予利尿劑和強心劑後,病情已慢慢獲得控制和改善。對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王嘉慶醫師表示,小朋友在做身體檢查時,偶爾會發現有心雜音,這是因為血流通過心臟振動而產生的聲音,並不全然是異常,有時候心臟構造正常的小朋友,在生病發燒或激烈運動後,也可能產生心雜音,但心雜音中不乏有些情況是因心臟構造異常所致。心室中膈缺損 在先天性心臟病中佔2成一般來說,正常心臟有左右兩個心室,中間有心室中膈做為分隔,而所謂的心室中膈缺損,指的是心室中膈上有了破洞,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在所有的先天性心臟病裡約佔了20%~25%,且依據缺損的位置有不同的分類,其中最常見的是第二型或稱膜邊型,但對於東方人來說,主要是以第一型特別多。王嘉慶醫師表示,心室中隔缺損大小會影響症狀出現的時機。小的缺損可能終其一生不會有症狀,只有在聽診時可能會被聽到心雜音;較大的缺損可能在嬰兒時期造成餵食困難、呼吸喘、盜汗、體重成長過慢、容易疲勞,嚴重時則會因併發心臟衰竭及肺高壓,而有發紺、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缺損部分大 恐會引起心衰竭在治療方面,小的缺損通常不需要治療,僅需定期追蹤,確定沒有其他併發症,且有些較幸運的病患,在追蹤時缺損會完全自行癒合;而較大的缺損若引起心衰竭症狀,通常會先給予藥物以控制症狀,部分的缺損在追蹤時會自行變小,但有一部分則會因持續心衰竭,而必須及早接受手術治療。

天啊!他忽略肝炎竟養出一顆23公分大腫瘤

天啊!他忽略肝炎竟養出一顆23公分大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30多歲的阿德,是B型肝炎帶原者,但他卻從未好好追蹤,直到發病後才驚覺狀況不對,肝腫瘤已經有16公分大,且侵犯到主肝門靜脈。不僅不能透過手術治療,就連栓篩也無法,原本的他已再一醫學中心服用標靶藥物,但完全對腫瘤無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腫瘤迅速長到23公分,後來,轉診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肝臟動脈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目前腫瘤已縮小成13公分。化療雖能直接抑制腫瘤 但發併發症率高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腫瘤醫學科梁逸歆醫師表示,所謂的化學治療,是從靜脈注射藥物,在經由心臟傳送到全身,是一種全身性的治療,雖然效果能遍及全身,但相對來說副作用也是全身性的。而肝臟動脈化療則是完全相反,是一種局部的治療,首先需植入一支特別的人工血管,且血管的末端就在肝臟動脈進入肝臟的入口處,只要從血管注射藥物,就會直接進入肝臟。因此,針對於肝臟的腫瘤,能夠有效的提高藥物的濃度,使藥物能夠更直接有效地去抑制腫瘤,也不會有一般全身性化學治療的常見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落髮等,也不會影響免疫力。只是,藥物幾乎都只針對肝臟內部作用,除了會增加效果外,也會直接危害正常的肝細胞,不僅如此,導管本身發生併發症也會比較高,例如:造成動脈的栓塞或是感染等風險會比一般的靜脈人工血管還來得高。腫瘤過大 為了避免出血致命才合併治療梁逸歆醫師表示,因為阿德的腫瘤實在過大,短時間內,為了避免腫瘤出血致命的風險,希望能夠同時合併放射線治療以達到局部最大的治療效果。因此,在她的同意下,三個月後電腦斷層顯示腫瘤順利地縮小成13公分,對於惡性腫瘤的治療,目前距離期望中完全剷除腫瘤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但至少先降低危害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