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高市登革熱破8千例 積水容器未清恐遭罰

高市登革熱破8千例 積水容器未清恐遭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鑒於三民區登革熱疫情嚴峻,高雄市政府於上周六,由陳菊市長帶領志工進行髒亂環境整頓及積水容器等孳生源清除。市長並呼籲市民朋友心手相連一起來,動手清除積水容器。高雄市今年截至10月31日止,計有8180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其中含59例登革出血熱,並有9例死亡。衛生局呼籲,應藉此時檢視居家內外環境,如發現社區環境有堆放大量積水容器或髒亂空地,皆可撥打「1999高雄萬事通」免付費市民服務專線,以利權責機關即時處理,除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亦間接美化社區環境。 衛生局也呼籲,為遏止登革熱疫情,請市民切勿以身試法,凡未配合清除積水容器的公、私場所及住宅所有人將處以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拒絕配合防疫措施者則處以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

8成失智患者易骨鬆 骨折比例高3倍

8成失智患者易骨鬆 骨折比例高3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失智、骨鬆、肌少症,老人常見3疾病。而失智症與骨鬆間有極高的關連性,據研究顯示,骨鬆有可能是失智的早期危險因子,因為失智老人中有70~80%的人每年至少會跌倒一次,是同年齡族群跌倒比率的兩倍,骨折比率也高出3倍。亞東醫院復健科林宗慶醫師提醒,針對老人常見的3大疾病即早進行預防,是維持中老年生活的重要課題。因此,家中長輩若確診有失智症時,也應提高警覺,提早進行骨質疏鬆檢查,以免罹患疾病都不知。1)失智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還會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認知功能退化,但認知功能退化原因多,若從疾病觀點上來看,慢性病、三高都有可能是原因之一,且平時不動腦筋、不運動者也屬於高風險群。對此醫師表示,失智與大腦儲備間是有關連性的,只要適當的營養素補充(例如:魚油、膽鹼、磷脂質、可可、咖哩),搭配地中海型飲食、多運動、多動腦等,其實是可有效預防。2)骨質疏鬆症/是威脅亞太地區人口健康的疾病之一,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於2013年12月所發佈的報告指出,臺灣人口髖部骨折比例為全亞洲最高地區之一,其原因在於疾病認知低、過度使用利尿劑減重、運動量低、日照少、飲食不均等,因此,為避免骨質流失速度快,民眾應多攝取奶、蛋、魚肉、深色蔬菜等,因為普遍民眾較缺乏鈣質與維生素D。不僅如此,65歲以上民眾應每2年定期做骨質密度篩檢及骨折風險評估(FR A X )了解自身十年骨折風險,積極預防或治療,且適度的曬陽光、健走、登梯、平衡訓練,也是降低骨鬆及骨鬆性骨折的最佳良方。3)肌少症/以往老年人體力衰落現象是以老年衰弱症為統稱,但從醫學上的觀點來看,肌少症是一種漸進式的肌肉質量減少及肌肉功能降低,進而造成疾病的高發生率、降低生活品質,甚至會引發導致死亡的併發症。而造成肌少症最大的原因來自於老化,人老了身體蛋白質代謝不平衡,若本身有慢性疾病或飲食長期攝取不良,甚至運動量不足等,都會加速肌少症的發生。所以,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是保存肌肉的第一要務,運動更是維持肌肉質量不可或缺的條件,最好多從事一些抗阻性的運動,讓肌肉獲得好的訓練效果,更為紮實。

醫訊/腸道保健康講座

醫訊/腸道保健康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飲食西化、生活型態改變,且愛吃高油高鹽高糖、宵夜、肉品等,使得蔬果攝取太少,導致腸胃吃不消,長期累積下來,對身體而言都會存在著許多潛在風險。有鑑於此,臺安醫院特邀大腸直腸外科糠榮誠醫師與嶺瑤蓉營養師主講「腸道保健」,希望能藉此幫助民眾對於腸道保健能更加了解,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腸道保健康講座時間:11月9日(日)12:30~16:00地點:臺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4樓演講廳(台北市八德路二段424號)洽詢:(02)2771-8151轉2673 陳詩佩小姐

首推隨身健康卡 看診便利又快速

首推隨身健康卡 看診便利又快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為增加民眾就醫的便利性,台中醫院推出一張隨身健康卡,讓民眾只要一張卡就可把病歷、個資帶著走,不僅增加就醫更便利,更能把握路倒病人的黃金急救時間、預防失智病人走失等創新功能。臺中慈醫院院長簡守信形容,隨身健康卡就像24小時個人健康秘書,把居家檢測照護及各醫院間的個人健康資料串連起來,無論到哪裡,個人病歷隨身帶著走,還可以運用在醫療機構間的轉診。記錄個人健康 幫助民眾掌握時間與資料雖然已有許多醫院發展行動醫療服務,但大多都仍集中於預約掛號及看診進度查詢,而目前推出的隨身健康卡,這項服務可更進一步紀錄血糖、血壓等個人健康資料,還可以自動將最近三個月的數據傳輸到醫院端,候診時也能利用等候時間先輸入症狀與旅遊史,迅速提供醫師看診參考,提升用藥精準度,增加醫師問診時間。病患使用隨身健康卡從報到、抽血、照x光、即時查詢檢查報告到繳費,全面行動化,一卡在手,時間與健康資料全部掌握。 

健走簡單好處多!每天15分鐘助於遠離大腸癌、糖尿病

健走簡單好處多!每天15分鐘助於遠離大腸癌、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1~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30%缺血性心臟病的肇因都在於運動量不足,因此,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成人累計至少150分鐘中,而活動能力較差的老年人則是要有3天進行增強平衡能力和預防跌倒的活動。養成每天動一動的習慣,促進血液循環與心肺功能,可預防骨質疏鬆症、高血壓、高血脂,降低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憂鬱和失智的風險,也能強心益肺,提高代謝、增強免疫系統,強化肌肉和骨骼,減少髖關節或脊椎骨折的風險。每天健走15分鐘 有助於改善身體機能國民健康署自2002年起推動健走,希望民眾能把走路融入日常生活,建立健走、健身的健康觀念,每天健走15分鐘好處多多,除了能夠改善各項身體機能,運動時腦部產生的腦內啡,還能夠使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長期維持每天運動15分鐘的習慣,更可控制體重並延年益壽,而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來說,健走是很好的入門運動,不需特殊裝備,只要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並記得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健走小口訣,即可將健走融入於生活中。秉持多走、少動的觀念 邁向健康之路國民健康署提醒,為養成自身運動習慣,每天仍應秉持「多走、少坐、動一動,隨時隨地可以運動」的健康概念,利用生活中的空檔,有空就走,營造動態生活,邁向健康。

悲傷情緒難以平復?研究:可維持120小時

悲傷情緒難以平復?研究:可維持120小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情緒不管好壞都會影響人一整天的活力,但你知道嗎?其實悲傷是所有情緒當中維持最久的一個。根據比利時魯汶大學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人類悲傷的時間可維持120小時,開心時間35小時,而恥辱時間僅為半小時。快樂心情僅能維持35小時該研究主要針對233名學生進行調查,讓他們回想最近經歷各種情緒的時間及恢復過程,包括悲傷、快樂、羞慚、驚奇、恐懼、厭惡、無聊、感動等,結果發現在27種情緒中,悲傷可維持120小時,其次則為憎恨60小時、快樂35小時,反觀恐懼、反感、恥辱等只維持1小時,而噁心和丟臉則僅半小時。對此,研究人員表示,當人們要不停回想某件事情的因果實,相關情緒就會跟著增加,但若是事情較不重要,影響相關情緒的時間,就會跟著縮短。

醫師進駐看守所治療 預防吸毒者獄後再犯

醫師進駐看守所治療 預防吸毒者獄後再犯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多數民眾往往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而觸碰毒品,進而成癮甚至對身體產生危害,雖然近幾年毒品濫用問題,大致已獲穩定控制,但吸毒再犯的比率卻居高不下。在102年施用第1、2級毒品在監受刑人占總受刑人之19%,另外,違背安全駕駛罪名在監受刑人佔總受刑人5%,由此可知,國內具有毒品及酒精濫用問題的人數眾多,不僅嚴重影響國人健康及經濟生產力,也造成許多社會、治安與交通等問題。藥物成癮難戒斷 就如同慢性病般對此,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簡以嘉醫師帶領著豐富戒癮治療經驗的醫療團隊,包含醫師、心理師、社工師及護理師等,進入台中看守所,提供藥、酒癮者即時與妥善醫療處理,積極協助戒除毒品、酒精等成癮物質,以提升藥、酒癮收容人之戒治動機及降低其再復發率,以順利復歸社會,再創嶄新人生。藥物成癮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疾病,許多人在已經戒斷許久之後再復發,有鑑於此,衛生福利部及法務部共同啟動了跨單位的合作機制,直接進駐戒治所提供戒毒相關醫療服務,例如:門診、團體治療衛教、個別諮詢、及資源連結與後續追蹤服務,並針對出所受戒治人給予出所追蹤計畫及轉介等,降低戒治人出所後再犯率。

毒性微粒易附著!一人吸菸等同影響全家

毒性微粒易附著!一人吸菸等同影響全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為宣導無菸家庭,國民健康署特別舉辦健走活動,並邀請兒童偶像檸檬哥哥、優格姊姊擔任代言人,到場帶領民眾一起跳無菸家庭MV,攜手高唱我家不吸菸,健康每一天,幫助所有民眾牢記吸菸壞處。對此,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家長,菸品中的毒性微粒會附著在家中,長期傷害全家健康,為了讓小朋友有良好的成長環境,家長們應以身作則,共同營造無菸家庭。看不見的菸害最危險 若吸入體內恐增致癌危機許多家長都知道二手菸會影響孩童健康,卻誤認只要別在小孩面前吸菸就好。但其實即使菸味散去,這些肉眼看不到的毒性微粒,依舊會附著於地毯、窗簾、衣服、食物與家具等地,隨著灰塵四處飄散,瀰漫於空氣中好幾天,有時甚至長達好幾個月,一旦不小心經由接觸進入人體,會帶來可怕的致癌風險,所以一人吸菸等於全家吸菸。美國公共衛生報告中的二手菸害白皮書強調,二手菸沒有安全劑量,只要有暴露、就會有危險,唯有室內工作及公共場所全面禁菸,才能確保免於二手菸的危害。因此,爲了確保非吸菸民眾的健康,除了建立無菸環境之外,更要強化民眾對二手菸危害的認知,讓民眾勇敢拒菸、反菸,保護自身健康權益。菸害防制法擴大禁菸範圍 打造健康環境多年來,國民健康署致力於推動無菸環境與捍衛非吸菸者的健康,自2009年1月11日起擴大禁菸場所範圍與罰則,民眾若在禁菸場所吸菸,無須勸阻就能處以罰鍰,使禁菸場所的二手菸暴露率從2008年的23.7%下降到2013年的9.13%,民眾對無菸環境的改善滿意度達9成,顯示拒絕菸害逐漸成為台灣民眾社會生活習慣。而國民健康署也期望透過這些規定,呼籲民眾注意自身健康,保護非吸菸者的健康權益,減少二手菸害,營造健康無菸的生活環境。 

煎煮炒炸必備「三種油」 不煮出有害毒素

煎煮炒炸必備「三種油」 不煮出有害毒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劣油風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現在民眾除了紛紛轉向自製豬油外,也興起一股購買橄欖油熱潮,但國泰健康管理李宜芳營養師表示,雖然橄欖油能有助於幫助體內降低膽固醇,但它的結構屬於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在高溫下容易變性,一小心可能就攝取到有害物質。高溫下使用橄欖油 當心引發心血管疾病一般來說植物油分為單元性脂肪酸和多元性脂肪酸,李宜芳營養師表示,單元性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體內壞膽固醇,包括血漿中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除等,且不會影響體內好的膽固醇,但它的結構不穩定,在高溫下容易產生變性;而單元性脂肪酸是人體中必須的脂肪酸,只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藉由外在攝取才能補充,例如:魚油、亞麻子油等。對此,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顏宗海醫師表示,橄欖油的發煙點會隨著產地、種類而所有不同,但大多約為160℃左右,一旦超過發煙點後,就會產生氧化膽固醇、自由基、過氧化物等,長期累積後就會造成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問題產生。每種油脂都要攝取 才能均衡吸收營養人體中有25~30%是需要油脂,因此,建議民眾每天最好都要攝取到單元脂肪酸、多元性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其比例為1:1:1,不管過多過少對人體來說都不好,因為過多會造成膽固醇或血壓高等,過少則會影響荷爾蒙等,所以,重點在於適量,並且均衡吸收各種油脂營養才對。依烹飪方式挑選油 才是正確作法油品種類多,民眾到底該如何使用,營養師表示,購買油品時應以小包裝為主,且要選擇2~3種類的油,以烹飪方式來決定油的種類,第一悶煮、清蒸或涼拌時,應選擇橄欖油、苦茶油、亞麻子油;第二煎、炒時,應選擇大豆油、葵花油、芥菜油、玉米油或花生油等穩定性高的油品;第三高溫油炸時,則應選擇豬油、椰子油等不易氧化的油品,而非每餐都用同油才對。使用回鍋油 恐增體內自由基營養師提醒民眾,盡量不要使用回鍋油,因為當油出現混濁、不清澈、雜質多、黏稠時,表示它已經變性,產生有毒物質,尤其是炸過未裹粉的肉、碳水化合物(如薯條)等,應更換新油後在使用,以免造成體內自由基增加造成危害。

市售豬油恐氫化處理 吃多更易罹心血管疾病

市售豬油恐氫化處理 吃多更易罹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食安問題爆不停,使得多數民眾擔心再次攝取到劣油,紛紛開始自炸豬油,造成市面上的豬板油價格翻倍,甚至賣到缺貨,對此,國泰健康管理李宜芳營養師表示,市售豬油為了增加保存期限,恐會經過氫化處理,吃多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因此非得要使用到豬油的民眾,在家若以正確的方式自製豬油,則會比市售豬油來得好。膽固醇雖高 但烹飪方法正確卻比牛油好一般來說,動物性油脂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對身體危害多,容易引起高膽固醇,且根據資料顯示,豬油每100公克中含有約85克膽固醇,但營養師表示,其實只要適量攝取,且烹飪方法正確,其實它比牛油、雞油等其他動物性油脂好。由於豬油發煙點較高,所以,適合用於油炸,提醒民眾應放棄傳統煎、煮、炒、炸全都用同一種油的觀念,在購買油品時,應以小包裝為主,最好家中放置2~3種油,依烹飪方式做使用,也比較健康、安全。自製濕式豬油 穩定性高、顏色較清澈民眾若想使用豬油到底該自製還是購買市面上的產品好?李宜芳營養師表示,市售的豬油有氫化的風險,因為有些業者會將豬油氫化,增加保存期限,降低發煙點,但卻增加心血管危害。所以,民眾若想使用豬油,建議可自製約500毫升的少量豬油,以玻璃保鮮盒分裝3~4盒放致冷凍保存,除可降低氫化風險,還可預防豬油變質。而在豬油自製方面,主要可分為乾式、濕式兩種,以過去傳統常見的豬油來說,大部份是乾式製作,因為味道較香,但發煙點較低為180℃、顏色偏黃,製作方式主要是乾鍋上放置豬油,用小火慢慢逼出油,最後過濾即可,但營養師提醒民眾,不可以讓豬油乾掉,甚至變成金黃色,因為焦黃的油,容易產生自由基和有害物質等。濕式是目前上常見的作法,與乾式差別在於穩定性高、發煙點也高為190℃、顏色較白、清澈,製作方式則是用水加豬油下去煮,但水不可以蓋過豬油,直到上層浮出油撈起即可。豬油出現混濁、雜質應換新 以免攝取到有害物最後,營養師提醒民眾,豬油雖然比其他油品更適合用來油炸,例如:橄欖油用於高溫油炸、煎炒等容易釋放致癌物質,但值得注意的是,豬油若攝取過多,仍會有引發高膽固醇的風險,所以,建議民眾應盡量避免少吃油炸物,除了降低高膽固醇風險外,也能減少肥胖、心血管疾病方面等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