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肥胖與腎臟病

肥胖與腎臟病

肥 胖 與 腎 臟 病  /  雅得麗生活診所_何信緯醫師 肥胖與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都有關聯性,甚至也是大腸癌、子宮內膜癌和乳癌等癌症的危險因子之一。 但你知道肥胖也和腎臟病有關嗎? 國內研究指出,內臟脂肪越高,腎功能越差,單就肥胖本身即可引起或加速腎功能的惡化, 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高出1.5倍。 台灣腎臟醫學會指出: 肥胖會改變腎臟血流,造成腎絲球超過濾和腎絲球高壓,對於慢性腎臟病會加重病情,另外肥胖也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而三高同時也是腎臟病的主要風險因子。 國民健康署也呼籲,輕忽肥胖將導致腎臟加速病變,除了影響個人健康及家庭生活品質,更對國家社會經濟產生莫大影響,如果不好好保護腎臟,嚴重必需要洗腎, 腎臟病人高達56%有體重過重及肥胖,真的要小心! 預防腎臟病發生,應從打擊肥胖開始,健康三守則 :「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體重控制」 ▓「規律運動」: 建議每週至少運動五天,中等至激烈程度之運動 (如快走、慢跑、自行車、游泳、跑步機等),每天累計達30分鐘以上,運動時心跳速率達到130下左右,能夠增強心肺功能的運動尤佳。 ▓「健康飲食」: 在初期慢性腎臟病(CKD,stage 1-3a),不必實施低蛋白飲食,但避免過量蛋白質(建議每日不超過1.0gm/kg),依自己的身高、體重、性別、年齡和病情,找出適合個人的飲食計畫,並以「均衡飲食」為基礎,每天攝取固定醣量和高纖食物、適量油脂及減少鹽份攝取等方式,達到減緩病情進展及維持健康的目的。 ▓「體重控制」 若體重難以控制,可尋找專業的減重醫師及營養師幫助, 共同落實健康,遠離肥胖及慢性腎臟病帶來的威脅。

情人節想「開工」竟不舉!醫:硬度不足恐是3高警訊

情人節想「開工」竟不舉!醫:硬度不足恐是3高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工作開工,只盼望情人節小弟弟可以正常開工......」知名泌尿科醫師邱鴻傑,日前於FB粉絲專頁分享,一名42歲陳姓工程師,自從上任部門主管,工作壓力持續飆升、長期超時工作、生活作息大亂,每天下班只想倒頭睡。本想趁年假之餘與愛妻溫存,沒想到小弟弟竟不願開工。情人節將至,為了不讓愛妻失望特別前來門診求助。貼文一出引發網友直呼:「打拼的代價實在太硬了!」邱鴻傑說明,逾半數40歲以上男性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礙問題,估計全台恐有超過百萬男性為其所苦,且勃起功能障礙有年輕化趨勢,近5年40歲以下發生率增3倍。值得注意的是,40歲以下尋求就醫的患者,接近5成患者罹患嚴重勃起功能障礙,門診中因打拼事業長期維持不良生活型態,引發勃起功能障礙的中壯年患者人數也逐年攀升。醫示警:熟男顧家過勞打拼,恐成硬度不足元凶為此,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資深主治醫師蔡維恭提醒,許多中壯年男性正值事業巔峰,工作型態集高壓力、高工時、高疲勞於一體,這種工作型態背後的意義可能代表壓力大、3餐不正常、長期久坐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型態,這些可能都是破壞勃起功能跟男性健康的元兇。蔡維恭指出,過勞工作帶給患者的壓力跟疲憊,通常在下班後仍難以解除,這時候若想和另一半浪漫互動,勃起狀況跟性生活表現常常不如人意,失敗的勃起經驗更可能在患者心中烙下陰影,可能影響到患者未來面對性愛的壓力,陷入越焦慮越難舉的困境。勃起障礙勿輕忽,近5成患者罹前期高血壓不只「房事難開工」的情趣困擾,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簡邦平警告,一旦面臨硬度不足問題,也可能代表患著有「3高」危機。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是勃起功能障礙常見共病,許多患者在確診勃起功能障礙的同時,即使健檢報告未見紅字,可能已瀕臨3高等慢性病危險邊緣。且這些慢性病問題,恐進一步增加勃起功能障礙的嚴重性,造成惡性循環!根據文獻統計,勃起功能障礙患者當中,有接近5成患者已進入前期高血壓狀態,40%的勃起功能障礙患者被診斷出高膽固醇血症,更有29%患者膽固醇值已達危險邊緣。歐洲研究亦顯示,每5名確診勃起功能障礙的患者,就有1名血糖值達前期糖尿病標準,這些血糖到達臨界值的患者,更可能面臨嚴重的勃起功能障礙。簡邦平呼籲,若有硬度不足問題,可視為身體發出的警訊,應趕在3高真正上身前及時診斷治療。告別職場過勞「不舉危機」專家籲:依照性愛習慣適當治療根據統計,勃起功能障礙男性中,每10位僅有1位實際就診尋求協助。蔡維恭提醒,隨著現代人工作壓力趨大,長期不良生活型態讓勃起功能障礙風險增加,呼籲集「高工時、高壓力、高疲勞」於一身的職場打拼熟男重視硬度問題,務必透過專業門診醫師治療,切勿自行尋找偏方避免弄巧成拙。簡邦平也補充,除養成良好生活型態外,也可以請專業醫療人員評估是否需透過藥物輔助,若因工作型態無法有固定的行房時間,可選擇於每次性行為前再服藥。根據男性醫學會治療指引,建議於性行為前1~2小時服用,服用後的行房成功率可達6~7成,呼籲男性積極依照生活型態調整治療方式,追求更好的性愛及生活品質。

情人節遇感情危機?醫教你:先「這樣想」才能享受幸福

情人節遇感情危機?醫教你:先「這樣想」才能享受幸福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今天就是214西洋情人節,想好要怎麼和男/女朋友度過了嗎?然而身心科醫師指出,近日因感情問題的求診者不在少數,多是源於自身情緒或維繫情感關係所產生困擾、壓力等,導致出現情緒障礙而求助於身心門診。情人節前後,常見感情困擾者求診身心科澄清醫院身心科醫師陳怡如表示,在過往諮商與治療過的個案中,特別在節日前後,多有因感情問題而求診者,主要可歸類4大族群:1. 想脫單卻長期單身者見他人雙雙對對,自己卻形單影隻,深陷持續的失落、壓力、憂鬱等不適,嚴重影響日常作息,也就是常聽到的「情人節恐懼症」。2. 過度迷戀對方卻陷入抑鬱心理學稱之「暈輪效應」(halo effect),是指因迷戀而過分放大對方優點,深入交往後才驚覺原本對方並非自己想像的如此完美無缺,因而陷入低潮與抑鬱。3. 夫妻多年,遇感情觸礁夫妻之間問題無法用溝通化解,將走向離婚危機,因而求助輔導。4. 本身有疾病如憂鬱症、躁鬱症或焦慮症患者擁有對社會通俗節日的期待;然而另一方面,卻也懼怕因自身疾病影響情感關係發展。感情無完美,3建議教你「在選擇中享受幸福」在身心科門診中輔導這些個案時,陳怡如表示所抱持著的想法為:「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不是追求成功,而是學會如何在每次選擇中,享受幸福。」因此,她也提供幾點建議:1、 兩性關係中,尊重對方是獨立的個體,有其特有的生命經歷,給予空間,以欣賞、包容來代替控制與佔有。2、 熱戀過後,提醒自己感情不是世界的全部,多愛自己,珍惜擁有的其他人事物;退讓、委屈,會讓自己在關係中找不到定位;怨懟、報復,有可能導致兩敗俱傷。3、 世上沒有完美,用「正念」學習接納自己所有的情緒,珍惜每一刻。正念(Mindfulness)是指不帶任何評價的讓自身感知每個經驗的當下,在開展的覺知與認識中,練習讓身體、情緒、想法、念頭等心理狀態,導向放鬆、減壓、平靜與自在的專注狀態。陳怡如提醒,在感情關係當中,不要害怕負面情緒,勇敢面對憂鬱等情緒,可諮詢專業醫師,共同找出問題根源。單身且對情人節有壓力者,可事先安排活動,與朋友或家人聚餐,或多參與社交活動、認識朋友,轉換情緒,別讓該擁有的幸福從手中溜走。

你的胖全是商人害的!小心「設計食物」恐讓你暴食成癮

你的胖全是商人害的!小心「設計食物」恐讓你暴食成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肥胖的人越來越多,這已經是世界性的現象。在已開發的國家中,人民普遍的超重,體脂肪比例過高。「胖子國」美國就不用提了,就連在台灣,男性的肥胖比例已經超過50%,女性則逼近40%。這就造成了非常多肥胖相關的健康問題,以及國家額外的醫療負擔。不管是為了健康還是美觀,防止過胖以及減肥,似乎已經漸漸成為現代人的一大要務。各種減肥的偏方、撇步、「課程」,像雨後春筍一樣的迅速興旺,成為一大商機。「暴食罪」是科學問題,不是向神懺悔就好那麼問題來了:肥胖的人,當初為什麼要把自己吃得那麼胖呢?還有,既然都已經嫌自己胖了,為什麼不能靠自己的意志減下來就好呢?天主教的戒律中,有所謂的「7大罪」(seven deadly sins),其中的一個大罪就是「 暴食」(gluttony),也就是對食物沉迷、貪得無厭的意思。其實不僅針對食物,暴食也涵蓋對任何物欲的過度沉迷、不可自拔的行為。可想而知,天主教在描繪暴食這個大罪時,一定都用個大胖子當模特兒。在他們的宗教觀念中,人會吃太多都是自己的錯,意志不堅之故,吃得越多,罪過就越大。妙的是,在天主教會的歷史當中,暴食的胖教士還真不少,會不會他們每吃一頓,都可以自己向自己懺悔一次,所以不用怕暴食罪的累積?那麼,暴食與肥胖,到底像不像天主教所說的那樣,肇因於個人的貪欲與意志不堅,錯都要算在當事人自己的頭上呢?這個用道德或哲學的角度來爭論,均屬無益,吃的欲望與胖的現象都是人的生理,凡屬人的生理,只有科學能告訴我們答案。我以前常開玩笑說,體重控制與減肥根本就不是醫學問題,而是數學問題。你吃下去的熱量超過你消耗的熱量,你就變胖,你吃下去的熱量少於你消耗的熱量,你就變瘦。所以,只要是會算算術的人,都沒有理由會過胖。開玩笑歸開玩笑,但其實肥胖是大學問,牽涉到極新穎的腦科學,路上走著的每一個胖子,腦子裡面都進行著厲害的生理變化。大腦「獎賞迴路」成飲食質變起源前面說過,肥胖人口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為什麼?難道說,近代人要比古代人更貪吃嗎?並非如此。第1個原因,隨著科學的進步,食物越來越容易獲得,也越來越便宜。換句話說,古代食物普遍不夠,除了少數王公大臣與教士,想吃就吃,所以有資格變胖之外,一般人就算再貪吃也沒有東西吃,只好乖乖的瘦。這個原因很簡單,大家一聽就明白,但是第2個原因一般人比較不知道,就是食物的「質」的變化。從上個世紀的後半到現在,我們所吃的食物,在本質上與更早以前的食物有很大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糖分與脂肪比例,遠遠的高於以往。例如含糖飲料、糖果、蛋糕、餅乾這些所謂的「高熱量而低營養」的食物,在一般人食物當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這些食物與大自然產生的「天然食物」不同,我們可以把它們稱作「設計食物」。科學家在老鼠的身上,做了許多食物的實驗。老鼠的食量很大,幾乎不停的在吃,科學家模仿人類的「設計食物」,替老鼠設計了一種高糖含量、高脂肪含量的實驗食物,跟牠們平常吃的飼料(天然食物)不同。實驗的內容是這樣的:他們給這些小老鼠的主要食物還是「天然食物」,但間歇性的,每天有幾個小時餵給他們高糖高脂肪的「設計食物」。連續幾個禮拜之後,老鼠發生一種奇妙的變化:牠們對「設計食物」產生出類似藥物上癮的臨床表現,包括渴求、暴食、戒斷症狀,以及情緒過嗨等等。老鼠與人類的腦中,都有一個所謂的「獎賞迴路」,學名叫「中腦皮質多巴胺神經徑路」(mesocortical dopamine system),它從腦幹的腹側被蓋區(ventraltegmentalarea)出發,行經基底核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而到達大腦皮質。它的功能簡單來說,就是讓生物體在嚐到「甜頭」(比方說美食、性、賭博贏錢等等)時產生「爽」的感覺。它本來是生物在演化上為了生存與趨利,所產生的不可或缺的機制。與這個獎賞迴路相抗衡的,有另外一個「懲罰迴路」,它的功用則是避害。它會在某些外界的刺激或自己的行為導致對自己有害的後果時,壓低獎賞迴路的「爽感」,提升這個生物體的警覺,減少牠對於上述刺激或行為的渴望。在所有動物(包括人類)的整個演化過程中,這個「獎賞迴路」與「懲罰迴路」的協作,可以說是完美無間。它們成功的讓我們尋求利益,遠離禍害,使得物種得以長治久安,綿延不絕。然而不要忘記,演化所遵循的是大自然,我們的「獎賞迴路」針對的是「自然」的甜頭(好的刺激或行為),我們的「懲罰迴路」針對的也是「自然」的禍患(壞的刺激或行為)。那麼,如果有某種刺激的性質或強度,遠遠超出了自然的範圍的話,我們的腦會發生什麼事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違禁藥品,又稱毒品。比方說古柯鹼(cocaine)與海洛因(heroine),都是人類用化學技術提煉純化出來的物質,過去的人類在演化過程當中,並沒有機會從大自然接觸到它們。換句話說,我們大腦的「獎賞迴路」與「懲罰迴路」並不認識它們,當然更談不上應付它們。糖、脂肪對生存演化有利,卻也讓人類如「毒品上癮」人腦在初接觸到毒品時,它們所帶來的爽感強度,就遠遠超過我們的大腦所能應付的範圍。反覆接觸之後,它們就會進一步的修改,扭曲我們原本的那兩個天然迴路,大大提高「獎賞迴路」對這些物質的渴望,同時大大壓低「懲罰迴路」對其後果的警覺。如果暴露毒品的時間夠長,次數夠多的話,這個人就會渴求越來越多的毒品,卻對它帶來的任何負面影響視而不見。這種腦變化,就叫做「上癮」。正常人之所以很難理解,癮君子為什麼會對那種鬼東西渴望到那種程度,殺人搶劫坐牢都在所不惜,其實就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已經產生質變,與我們不同的緣故。在上述的老鼠實驗當中,科學家發現,老鼠們被反覆餵食高糖高脂肪的「設計食物」後,對這些食物產生上癮的現象,而牠們腦部的變化,與對毒品上癮時的腦部變化幾乎一模一樣。換句話說,科學家可以藉著餵食糖與脂肪含量比天然食物高得多的設計食物,在老鼠腦中製造出「食物癮」。那麼,人又是如何呢?人的大腦獎賞迴路,先天就會被糖與脂肪觸發。這個很容易理解,因為糖與脂肪代表著能量,人體需要能量,也需要儲存能量,所以糖與脂肪的攝取是對生存有利的。人類的老祖宗得到能量不容易,大自然中的糖與脂肪在古代並非垂手可得,甚至可以說相當的稀罕,所以人類的大腦就演化出熱愛糖與脂肪的獎賞迴路,古人才會一逮到機會就吃甜的跟油的,把能量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在自然環境中演化出來的大腦,早就習慣了應付大自然的食物。大自然的食物中沒有那麼高含量的糖與脂肪,所以在自然環境中的人類,就算遇見了很大量的食物,也不會有獎賞迴路扭曲的上癮現象。然而,自從工業革命,科技發達以後,糖以及脂肪的獲取變得非常容易,並且成本低廉,人們發明了許多不是用以「生存」,而是用以「取悅自己」的食物。在自然環境中,並沒有哪一種食物是同時富含大量糖與大量脂肪的,可是在人造食物當中,這種例子卻是俯拾皆是,比方說:糕餅。像糕餅這種同時富含糖分與脂肪的食物,自然界並不存在,我們的腦子天生就不知如何應付。就好像未經人事的無知少年,乍遇身經百戰的美豔妖姬,瞬間就天雷勾動地火,愛得死去活來,愛得不顧一切。反覆嘗試之後,更會沉溺而不可自拔,只有吃到了它才能得到滿足,對任何其他天然食物反倒都覺得淡而無味。近年來的科學研究顯示,人類對這些設計食物上癮的大腦變化,跟前述實驗中的老鼠是一樣的。高糖與高脂肪的食物會讓人上癮,對食品工業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了。舉個例子:「飲料」。就生存的角度來說,飲料是完全多餘的。人需要補充水分,但有什麼理由,我們要在我們的飲水之中,加入大量的糖分呢?這裡面的玄機就在於,飲料工業只要在水當中加入足夠的糖分,就能讓人上癮。對飲料上癮的人,無法再接受淡而無味的飲水,所以就會不斷的用離譜的高價,去購買原本很便宜的飲水。糕餅類或其他的「垃圾食品」也是一樣,這些產品的共同特徵,就是高糖或高脂肪,最好是兩者兼具。它們的外型與口味,可能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但全都是誘使消費者反覆吃下過多的糖分與脂肪,然後對之上癮罷了。說得極端一些,這類食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更像是毒販與癮君子之間的關係。設計食物營養低,卻讓你淪為「食物癮君子」這並不是單一事件。人類的飲食習慣,正在消費者不知不覺當中,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量製造的高糖高脂肪(加上化學香料以及防腐劑),但是低營養的設計食物,正在利用它們的成癮性,逐漸的取代熱量適中,高營養的天然食物,成為我們飲食的主流。從中得到好處的,是食品工業的製造者以及經營者(他們自己的主食反倒是高品質的天然食品),而付出代價的,當然就是觸目可見、滿街的「人類胖老鼠」。回到前面那個天主教的「7大罪」議題:「暴食」真的都是胖子自己的錯嗎?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未必。在古代只有天然食物,一個人吃得太多,也許可以歸咎於他自己。但在今天,飲食是龐大的商機,一個人從孩童時代開始,就不斷的被暴露到充斥成癮性設計食物的環境當中,很難自免於大腦迴路被修改,成為另一個一輩子的「食物癮君子」。要想在根本上防治過度肥胖的時代問題,需要的恐怕是全人類的集體智慧。(本文摘自/醫療不思議:顛覆認知的醫學古今事,一個腦科醫師穿梭於診療室與歷史檔案間的私筆記,那些你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麥田出版)

用劇組吃剩燒餅⋯江宏恩特製「營養三明治」懷念爺孫情

用劇組吃剩燒餅⋯江宏恩特製「營養三明治」懷念爺孫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台灣知名演員江宏恩,拍戲之餘更有一身好廚藝,除了上一篇介紹奶奶家傳料理的文章「有食譜》用炸肉球思念奶奶,江宏恩:這是她給我的疼愛」之外,更有與醫師爺爺一起逛基隆夜市吃小吃的回憶,甚至還自己動手「實驗」出新滋味。以下是《江宏恩的私味覺》一書摘文:營養三明治用料豐盛,如對爺爺滿滿思念炸過的麵包夾入火腿片、滷蛋的營養三明治,是基隆的名產,也滿載著我對爺爺的思念。我的爺爺是名醫生,在基隆開診所。爺爺非常疼我們,每次去基隆的時候,總是會帶我們吃吃喝喝,尤其是基隆夜市,幾乎是每趟固定的行程。第1次吃到營養三明治時,那獨一無二的滋味讓我相當難忘,這之中當然也充滿著我和爺爺的回憶。對於一般家庭來說,要在家製作營養三明治的炸麵包,其實沒那麼簡單,偶爾懷念起這滋味的時候,又耐不住想吃的心,當然就要繼續發揮我的創作能力了。有時候拍戲時間比較長,拍著等著,就一路拍到天亮了。劇組都會準備早餐,我特別喜歡燒餅夾蛋,如果有多的就帶回家,回烤一下再發揮點創意和想法,又能變出一道好料理。「就用燒餅皮,來取代營養三明治的炸麵包吧!」有一天我就這麼想著。利用劇組早餐剩下的燒餅取代營養三明治的炸麵包,用烤箱烤到金黃焦香,裡頭的夾餡包入生菜、火腿、玉米粒,重現心目中想念的營養三明治。這個燒餅版的營養三明治,很可以!燒餅 …………… 2份滷蛋 …………… 2顆火腿 …………… 2片生菜 …………… 1盒玉米粒 ………… 1/4小罐美乃滋 ………… 適量事前準備:滷蛋切片備用。步驟1. 火腿水煮後稍微煎一下。 步驟2. 玉米粒和美乃滋拌勻。步驟3. 燒餅剪開,擺上生菜、火腿、玉米粒和滷蛋即完成。(本文摘自/江宏恩的私味覺:獨享、夜歸的快速料理/出色文化)

性行為不安全恐染愛滋!醫:72小時內「快吃1藥」

性行為不安全恐染愛滋!醫:72小時內「快吃1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適逢一年一度的西洋情人節,許多情人們會在這天度過浪漫的夜晚。醫師提醒情人們,疫情期間約會前先確認雙方健康狀況,如有任何感冒不適症狀先快篩,出門務必遵守防疫規定。在浪漫的夜晚,也要落實全程戴套的安全性行為,避免暴露在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中。愛滋病毒透過精液、陰道分泌物、傷口都會傳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陳亮妤表示,愛滋病毒是透過精液、陰道分泌物等血液或體液接觸黏膜,或皮膚傷口而傳染,主要傳染途徑為:1.不安全性行為2.血液傳染3.母子垂直傳染截至去年12月底,台灣愛滋病毒感染總人數為42,263人,其中感染危險因子以不安全性行為佔90.1%為最高。且依感染者年齡別分析,20至29歲佔4成8居冠;其次30至39歲也有3成4。年青人防愛滋,記住這3招由於愛滋感染者以20至39歲的年青人居多,只要曾發生不安全行為都有機會可能感染愛滋病毒。陳亮妤亦建議民眾,以下及早有效防範愛滋病的方法: 有性行為者,應定期接受愛滋病毒篩檢。特別在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後、懷孕前及懷孕期間,要做愛滋病毒篩檢。 安全性行為。不要發生沒有防護措施的性行為,更不要共用針頭、針具及稀釋液。性行為時應主動要求對方或自己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搭配水性潤滑液,避免感染愛滋病毒。 愛滋預防性投藥。若不慎發生可能感愛滋之風險行為,可於72小時內至愛滋指定醫院尋求醫師協助,取得愛滋預防性投藥(PEP)。民眾亦可在發生感染風險前,至愛滋指定醫院門診取得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藉由維持體內足夠的藥物濃度,以有效預防愛滋病毒的感染。情人節即將到來,為傳遞正確愛滋預防觀念,及面對疾病的正向態度,讓愛滋病能被有效控制,陳亮妤提醒想過節的民眾,落實愛滋病毒篩檢,才是愛護自己、保護對方的最佳方式。若有性病及愛滋病相關疑問,或預約愛滋匿名篩檢,歡迎撥打性病及愛滋諮詢專線02-2370-3738。

高齡共病糖友險洗腎 破除用藥傷腎迷思 找回健康腎力

高齡共病糖友險洗腎 破除用藥傷腎迷思 找回健康腎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糖尿病齡20年的74歲陳大姐,因擔心用藥容易上癮或傷腎,長年未良好控制,過往飯後血糖幾乎都是高於200mg/dL,糖化血色素部分往常更是達9~10%(數值高於6.5%即為糖尿病)。至陳宏麟診所就診時發現腎臟已出現病變,腎絲球過濾率(eGFR)已剩30 mL/min/1.73 m2,若未即時介入,恐於2~3年內步入洗腎。雖已過早期黃金診療期,但經過醫護團隊加強其病識感的提升及破除患者迷思後,開始積極接受醫護人員團隊的建議按時服藥,腎臟功能及血糖控制都逐漸進步,拾回腎力人生。 糖友降血糖 更要及早預防腎臟病變 陳宏麟診所院長陳宏麟表示,這位大姐是相當棘手的案例,患者一來到門診就發現糖尿病問題嚴重,腎臟也已經面臨病變。陳宏麟說明,之前來診所前不僅已出現蛋白尿,血糖也已需每天打兩劑胰島素才得以控制,已過了早期診療的黃金期。 儘管女兒也是從事醫療相關領域,但由於老人家自己住在鄉下,很難隨時叮囑。詢問過往醫療經驗,由於患者缺乏病識感的情況下,認為打針會上癮或者是吃太多藥對腎臟不好,有時連胰島素都沒有按照醫囑來進行施打,甚至有段時間還相信民俗療法自行抓中藥吃,因此病情一直沒有改善。 陳宏麟強調,腎絲球過濾代表著清除廢物的能力,腎絲球過濾率衰退到30 mL/min/1.73 m2表示腎功能已相當不好。如果仍然控制不良,腎功能可能每年以5~10 mL/min/1.73 m2的下降速度惡化,不出2、3年時間恐需洗腎。 由於個案已經面臨大小血管的病變,因此陳宏麟在治療策略上除以降血糖,血壓,血脂等等風險因子為目標外,更要同時考量保護腎臟及其他器官,以及連帶可能產生的大血管病變所導致更多併發症的危機。 遵從醫囑 搭配新藥 健康腎力新生活 所幸這位病患在來到保腎護心卓越機構認證的陳宏麟診所後,透過團隊專業的心腎風險資訊提供及積極衛教之下,鼓舞患者開始重視自我風險管理,於治療三年後,搭配糖尿病口服新藥控制並按時服藥之下,腎絲球過濾率已經進步,維持50~60 mL/min/1.73 m2,胰島素也調節至一天只要打一次,精神狀態因為血糖穩定而變好,人也變得更開朗。陳宏麟表示,為方便讓更多民眾取得衛教資訊,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也特別架設「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快找你的控糖好厝邊」線上衛教網站 (https://actonmrf.com/ ),除了能快速了解更多糖尿病相關風險預防知識,若有相關醫療需求,民眾也可於網站查詢最鄰近的認證機構診所諮詢。 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迷思,認為吃藥或者打針對腎臟不好,但中斷醫療只會加速惡化,建議與醫生進一步討論個人的治療期待與腎臟保健目標,決定適切的治療計畫。陳宏麟提醒,除了要遵照醫囑,同時也要根據個人狀況聽從營養師建議做飲食調整與改善,才能讓身體變得更健康。 糖尿病患1/3都有心血管疾病,甚至有一半患者是因為心血管併發症而離世,而腎臟不好也會連帶影響心臟功能,故共病照護是很重要的環節。陳宏麟表示,目前糖尿病新藥已經可以能夠保護腎臟、心臟,不僅減少腎臟壓力、發炎、延緩腎功能惡化,也能降低26%心臟衰竭機率,新藥甚至可以排糖,提早使用對於糖胖症(糖尿病與肥胖共病)的治療有穩定體重的效益。 經過這次認真進行治療,陳宏麟發現這位大姐不僅都準時回診,也懂得透過生活習慣的調整乖乖服藥。陳宏麟鼓勵患者,不要因為不了解病情而抗拒治療,只要找對方法配合醫囑,糖尿病也能夠維持生活品質、找回健康 更多基層診所與衛教資訊: 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快找你的控糖好厝邊 https://actonmrf.com/ 關鍵字: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糖尿病、腎病變、腎功能、蛋白尿、洗腎、診所、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

免油炸、抗氧化⋯營養師教你做「超健康起司可樂餅」

免油炸、抗氧化⋯營養師教你做「超健康起司可樂餅」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疫情2年以來使大家盡量減少出門機會,許多民眾重拾「居家自煮」生活,就為了保障自己與家人的飲食安全。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曹長安與沈芝瑩特製「起司雙色地瓜可樂餅」食譜,利用富含營養澱粉與膳食纖維的地瓜為食材做成可樂餅,加上老少咸宜的起司,再搭配特製的咖哩蛋沙拉醬,邀請民眾一起在家做做看。   地瓜是「寶藏食材」!富含膳食纖維營養多 沈芝瑩表示,地瓜屬於低GI的食物之一,更富含多種營養素如: 澱粉 膳食纖維,每100公克地瓜就含約2.4至2.8克 胡蘿蔔素 花青素 抗氧化成分,如維生素C、E等 礦物質,如鉀、鐵、銅、硒、鈣等 其中,黃地瓜富含β-胡蘿蔔素,在體內會轉化成維生素A,具有維持正常的視覺、成長發育並有助於增強免疫力。紫地瓜則富含花青素,可以保護人體的膠原蛋白,維持細胞間的結構完整,並能抗氧化、抗衰老、護心肝,是很健康的食材。 可樂餅免油炸!薑黃粉添金黃外表,口感更外酥內軟 曹長安指出,市面上可樂餅大多使用油炸的烹調方式,以達外酥內軟的口感及金黃色表面的外觀,但此份食譜特別加入防疫與健康的概念,使用烘烤的烹調方式,不但可有外酥內軟的口感,也避免在享用美食的同時吃入過多的油脂。 此外,在使用烘烤的烹調方式下,為維持與油炸方式相同的金黃色外觀,將薑黃粉、沙拉油加入麵包粉攪拌均勻作為可樂餅的外衣食材,而薑黃粉中的薑黃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及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可說是一舉多得,十分推薦民眾在家實作。 食譜︰ 起司雙色地瓜可樂餅(10人份) 食材︰ 黃地瓜300克、紫地瓜100克、太白粉10克、起司片3片、玉米粒100克、低筋麵粉100克、雞蛋3顆、麵包粉100克、薑黃粉適量、沙拉油適量 調味料:砂糖、鹽巴 咖哩蛋沙拉醬:沙拉醬1包、水煮蛋3顆、咖哩粉、巴西里葉適量 做法︰ 1.黃地瓜和紫地瓜切塊,放入蒸鍋蒸到熟軟取出,壓成泥。 2.加入砂糖、鹽巴及太白粉,攪拌均勻並成糰。 3.烤箱預熱至200度C。 4.取出適量地瓜糰,包入起司片、玉米粒,塑形成圓餅型。 5.麵包粉加入薑黃粉、沙拉油攪拌均勻,塑型的地瓜餅分別沾上低筋麵粉、蛋液與混勻的麵包粉。 6.烤盤鋪上烘焙紙,將可樂餅放入預熱好的烤箱烤7~10分鐘至表面金黃色。 7.沙拉醬加入切碎水煮蛋、咖哩粉與巴西里葉攪拌均勻,作為可樂餅的淋醬或沾醬食用。

天冷取暖小心!醫:出現頭暈噁心「5症狀」恐已中毒

天冷取暖小心!醫:出現頭暈噁心「5症狀」恐已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寒流一波波來襲,民眾為了取暖想採用各種方式,但近日苗栗一對陳姓夫婦因天冷,竟異想天開在房間燒炭取暖,由於門窗緊閉導致室內通風不佳,兩人陸續出現頭暈、頭痛、噁心等症狀,才驚覺狀況不對趕緊就醫。醫師檢查確認為一氧化碳中毒,經高壓氧治療後,夫婦倆的不適症狀才得以改善。一氧化碳結合血液恐致身體缺氧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高壓氧中心主任蔡建宗表示,由於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侵入人體時不易被察覺,且一氧化碳與血液中的血紅素結合力高,造成血紅素無法攜帶氧氣而導致缺氧。一氧化碳中毒症狀依嚴重程度如下:輕度症狀: 頭暈 頭痛 噁心 嘔吐 視力模糊嚴重症狀: 呼吸脈搏加快 語言及意識障礙 重度昏迷蔡建宗特別提醒,如一氧化碳中毒未即時接受治療,可能導致缺氧性腦病變,或在意識恢復後,發生智能減退、大小便失禁、表情呆滯、肢體異常或僵硬等遲發性神經後遺症,因此不可不慎。由於冬天天氣寒冷,民眾常使用取暖設備或加溫工具來增加暖度,加上屋內大多呈現門窗緊閉的狀態,這時若使用燒炭取暖的方式,容易使室內一氧化碳濃度變高、氧氣不足,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因此,蔡建宗建議,民眾天冷時務必要使用檢驗合格的電暖器或暖暖包等物品,千萬不可貿然以燒炭方式取暖。除了避免於室內燒炭取暖之外,蔡建宗也指出,民眾在平日使用熱水器時也要特別留意,不可安裝在室內、要定期檢修排風系統、保持良好通風,如此才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發生。

什麼是增生療法?PRP又是什麼?藥物、優缺一次解析

什麼是增生療法?PRP又是什麼?藥物、優缺一次解析

文/陳渝仁運動的好處族繁不及備載:增強心肺功能、強化肌力及協調度、降低罹患慢性病的風險等等。然而運動傷害是許多運動愛好者心頭的痛。隨著醫學的進展,新的治療方法如雨後春筍出現,運動員身上大大小小、新舊雜陳,有些甚至經年累月的運動傷害似乎有了治癒的機會。其中,增生療法或稱再生療法,是運動醫學常使用的治療方法。什麼是增生療法?增生療法的目的是啟動身體的自我修復機制、提升身體的穩定度,進而緩解疼痛。許多知名運動員,包括老虎伍茲(Tiger Woods)、科比・布萊恩(Kobe Bryant)都曾接受過增生療法治療關節肌腱韌帶的損傷。其實增生療法不是新東西。早在10多年前,增生療法就已經普遍用於運動員,隨著醫學的進展,增生療法使用的注射藥劑種類越來越多,而各種注射藥劑有不同的作用機轉及效用。常用的進階增生療法注射藥劑包括:● 高濃度葡萄糖透過物理性的刺激,破壞部分細胞,使局部的血流增加、造成發炎反應,吸引幫助組織修復的細胞到缺乏血流供應的肌腱韌帶組織工作。●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製作方法是抽出自己的血液,離心純化後,取出高濃度血小板及生長因子,注射到病灶處。生長因子會誘發發炎修復反應,而血小板內的顆粒細胞會釋放出組織修復必須的蛋白質。● 生醫級PRP傳統的PRP不一定能夠達到足夠的血小板及生長因子濃度,因此新一代的PRP製備法是以自動化離心搭配光學感測,針對不同血品狀況分離出高濃度的血小板及生長因子,可以製備更為穩定高濃度的血小板血漿,因此是許多菁英運動員的選擇。● 羊膜/絨毛膜萃取物PRP雖然攜帶組織修復需要的原料,但是畢竟是從自體血液純化出來的原料,如果年紀稍長,純化出的修復物質比起年輕人還是有差距。羊膜/絨毛膜萃取物來自捐贈者的羊膜,自帶豐富的生長因子及修復物質;既然是來自初生的胎兒,裡面的生長因子跟修復物質(scaffold)理論上都比PRP來得多又好。羊膜/絨毛膜萃取物是較新的增生療法注射藥劑,雖然文獻研究比較少,引進台灣的時間也比較短,是許多醫師寄與厚望的新一代增生療法利器。目前常用的進階增生療法注射藥劑,比較如下圖:增生療法真能治百病嗎?增生療法的效果很大程度跟身體自我修復機制有關,也跟疾病的嚴重度以及使用的注射藥劑有關,最重要的是,造成傷害的原因如果沒有移除,疾病勢必難以根治。例如上肩高壓式投球,對旋轉肌袖及肩關節唇會持續造成傷害,若不強化肌力或調整訓練強度,就算天天打PRP可能效果都不會太好。雖然沒辦法保證療效,但至少應該要確定有將藥物準確的注射到病灶,而超音波導引注射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可以確保治療的精準度。此外,增生療法不是治療的全部,加上週期訓練(Periodization)、肌力及協調度訓練、動作控制及營養補充等全面性的調整才是遠離運動傷害的最佳組合。以常見的運動傷害,阿基里斯腱損傷(Achilles tendinopathy)來說,2021年的研究指出,單純施打PRP並不會帶來顯著的改善,醫界主流的看法是,即使接受增生療法,搭配肌力訓練及伸展運動方能帶來持久的運動傷害改善。不能只單靠增生療法,訓練更扮演重要角色運動很好,能遠離運動傷害更好。增生療法能讓我們更快從運動傷害中復原,然而要提醒的是,增生療法不是運動傷害治療的全部,週期訓練(Periodization)、肌力及協調度訓練、伸展運動等等,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接受增生治療前,務必跟你的醫師討論治療計畫,一步步將痼疾連根拔起,才是恢「復健」康最快的道路。參考資料1. Engebretsen, L. et al. (2010). IOC consensus paper on the use of platelet-rich plasma in sports medicine.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44(15), 1072–1081.2. Patricios, J., Harmon, K. G., & Drezner, J. (2021). PRP use in sport and exercise medicine: be wary of science becoming the sham.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56(2), 66–67.3. Kearney RS, Ji C, Warwick J, Parsons N, et al. Effect of platelet-rich plasma injection vs sham injection on tendon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idportion Achilles tendinopath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1;326:137–44. (作者為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媒體長陳渝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