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對抗冷氣團!7種飲食方式 打造溫暖體質

對抗冷氣團!7種飲食方式 打造溫暖體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要區分「陰性」、「中性」、「陽性」的食材是有規則的。好好了解這項規則,正確攝取能夠溫熱身體的暖身食材吧。攝取「暖身食材」的重點1)選擇在寒冷地區收成的食材/在北方的寒冷國家中,能夠取得的自然是溫熱身體的食材,居住在當地的人們吃的就是那些食物。相反地,在炎熱氣候的南方國家中,最常看到的是使身體寒涼的食物,這就是宇宙的法則。因此,想選擇暖身食材的話就要選擇北方出產的食物。2)選擇硬的食材/水與油會使身體寒涼,不含有水分或油脂的固化物質,能夠溫熱身體。舉例來說,牛奶直接喝的話,屬於讓身體變寒的陰性食物,但是優格是中性的,硬硬的起司則是陽性的。食材就像這樣,會隨著質地轉硬而變化成能溫熱身體的性質。3)選擇紅色、黑色、黃色、橙色的食物/紅色、黑色、黃色、橙色等暖色系的食物當中,有肉類、起司、蛋、鮭魚、明太子、紅茶、紅豆和黑豆等,都是陽性或中性的食品所以能溫熱身體。冷色系的藍色、白色和綠色的食物中有牛奶、白砂糖或綠茶等,這些食物會使身體寒涼所以要減少攝取。4)值得關注的中性食物/糙米、玉米、黃豆、小米、稗粟、薯類等,這些從以前就能當成主食來吃的食物屬於中性,是不太會對體溫造成影響的食品。這些呈現黃色至褐色、茶色的食物,無論是陰性或陽性體質的人都要多多攝取。5)運用烹調的巧思,就能逆轉食材的陰陽/即使是陰性的食材,只要經過加熱或加鹽就能變成陽性,如果能拉長烹煮的時間,這麼一來就可以更趨近於陽性了。還有,利用乾燥、發酵、加壓等調理方式,陰性的食材就會變成陽性。水果等食物也是在密封罐裝後變成中性食物。6)要喝酒的話就喝紅葡萄酒或日本酒/能溫熱身體的酒類是紅葡萄酒、日本酒、紹興酒、白蘭地等。燒酒雖然是中性的,不過加了熱水稀釋後就會變成陽性,可以使身體溫暖起來。威士忌也是只要加熱水稀釋就能變陽性,所以這樣喝是OK的。如果要喝啤酒,就選擇不會使身體寒涼的黑啤酒吧。7)與其用醋,不如多用鹽/醋是陰性的食品,所以攝取過多的話會造成身體寒涼。鹽是陽性的,具有排出水分、提高血壓使身體溫熱的作用,因此想要調味增加口感層次時,與其用醋還不如多用鹽來料理。(本文摘自/做個溫暖美人/康鑑文化)

天冷吃鍋助暖身 當心菇類、蘆筍吃多恐誘發痛風

天冷吃鍋助暖身 當心菇類、蘆筍吃多恐誘發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冷氣團來襲,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到處冷颼颼,因此,有許多民眾紛紛藉由享受熱騰騰的火鍋來取暖,只要吃一頓,身體就就會立刻暖起來。但近年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逐年攀升,所以,民眾若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等,在食用鍋物的時就需多加留意,以免火鍋湯底、進補食材下肚,身體越補越糟,因此,南投醫院蔡秀雯營養師針對2種冬天常見鍋物給予提醒,幫助民眾控制飲食,可以吃的安心、養生又健康:1)素食養生鍋/現代人為了健康養身、提倡環保等因素,使得食用素食的民眾日益增加,而營養師建議,素食養生鍋可用當歸等中藥材當作湯底,選擇較多樣化的蔬菜及豆製品,只不過高血壓患者要注意湯汁可能含較多鹽分,應宜適量攝取即可。此外,菇類及蘆筍含普林較高,有痛風的民眾要限量食用;吃素食也要注意蛋白質的品質及量要足夠,可選擇豆腐、豆皮等。而基本上素食養生鍋是所有火鍋中,含油脂量較低的,且又可以攝取充足的蔬菜,在蔬菜的選擇上,可以選擇五色蔬菜,如紅色紅蘿蔔、白蘿蔔、綠色茼蒿菜、紫色高麗菜、黑色海帶及香菇,火鍋中則可滴一些香油,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2)薑母鴨/過去曾有許多研究皆發現,薑所含的薑醇類成份很高,且抗氧化效力比多數的蔬菜水果都高,而研究發現薑醇可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降低發炎反應、減輕噁心嘔吐的症狀,但由於薑的味道強烈刺激,有時則會容易引發腸胃不適。而在中醫方面,也常使用薑來治療傷風感冒、風寒發熱,但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需要特別注意,盡量避免喝高鹽的湯汁,此外,豆腐乳等醬料應盡量稀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米血、玉米、芋頭等含澱粉全榖根莖類,每餐以不要超過2~4塊為佳;高脂血症患者,則應去除火鍋上的浮油,鴨肉也應去皮,鴨肉本身含較高的鐵質,女性或貧血的民眾可適量補充,另餐後也建議可多補充水果增加鐵質吸收率。

H7N9再添一例!欲前往大陸者應提高警覺

H7N9再添一例!欲前往大陸者應提高警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季節進入冬季,H7N9便開始逐漸升溫,而疾病管制署表示,日前中國大陸衛生單位確認,福建省新增1例H7N9流感病例,為福清市27歲男性,現病重住院。因此,福建省旅遊疫情建議將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而目前針對人類禽流感旅遊疫情建議,中國大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福建省為第二級:警示,其他省市(不含港澳)則為第一級:注意(Watch)。今年入秋以來 大陸已有9起確診病例疾管署表示,今年入秋以來,中國大陸共9例確診病例,分別為江蘇省3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例、北京市、浙江省、廣東省及福建省各1例;福建省為今年入秋後首次發生病例,該省自2013年以來累積23例。全球自去年迄今共462例確診病例,包括中國大陸447例、香港10例、我國4例、馬來西亞1例,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1月18日更新177例死亡。食用雞鴨要切記 應已熟食為主最後提醒民眾,提醒計畫前往當地的民眾,應避免接觸禽鳥類,尤其切勿撿拾禽鳥屍體;食用雞、鴨、鵝及蛋類要熟食,並應落實洗手等個人衛生措施,以避免感染。而返國時如出現發燒或類似流感症狀以避免感染應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之檢疫人員以避免感染返國後如出現上述症狀以避免感染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以避免感染並告知醫師接觸史及旅遊史。

肉鬆魚鬆真的有肉嗎?一招教你辨真假

肉鬆魚鬆真的有肉嗎?一招教你辨真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日常生活常少不了肉乾、肉鬆這些肉類加工食品。但現在的肉鬆,豆粉居然比肉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過去沒有什麼冷凍設備,當漁獲量高時,就做成魚乾、魚鬆以方便保存。同樣的,拜拜殺豬後吃不完,除了做成香腸、肉乾之外,最後剩下的碎肉就是肉鬆的主要來源。當時環境保存肉品不是那麼方便,加上新鮮肉品相對價格高昂,於是加工後的肉鬆或魚鬆就蓬勃而生。肉鬆和魚鬆幾乎很少用好魚或好肉來做,原因很簡單,好肉、好魚新鮮現吃都來不及,怎麼有可能拿來做加工食品?使用次等的豬肉和魚肉,但又為了讓魚鬆、肉鬆好吃,就會加入大量的豬油來快炒,好讓這些肉品產生酥香的口感,並加入大量的糖、味精、醬油調味。  肉鬆鬆,品質也鬆鬆 成也是鬆,敗也是鬆,就是因為肉鬆鬆鬆的,裡面放什麼,讓人摸不著邊際。不少不肖業者開始動腦,大賺黑心錢。肉鬆有肉、油、醬油、糖等基本材料,為了降低成本,使用不新鮮的魚肉、有問題的病死豬肉,再用劣質的植物氫化油或問題香豬油來炒酥香,最後用化製醬油、合成果糖、味精、香料、色素來調味,為了增加重量還加入豆粉充數。誇張的是,早餐店三明治、飯糰包的劣質肉鬆,主要成分居然是豆粉,肉反而變成添加物。 市面上的肉鬆一斤七、八十到五、六百都有,價差達七、八倍之多,根本就是一種變相的詐欺行為。長期吃下這種問題肉鬆,對身體的傷害日積月累。會用豌豆粉、豆粉取代肉鬆,都是成本考量,因為豆粉的價格只有豬肉鬆的十分之一。肉炒乾了變成鬆,自然重量就輕了。加入豆粉,可以增加重量賺更多錢。 不肖商人長久以來如此囂張,是因為加入豆粉魚鬆或是肉鬆中一起炒的碎碎,乍看之下,分辨不太出來。但若是仔細看,你會發現上等的肉鬆有細細的纖維,摸起來酥酥成坨的,吃起來酥酥的,但口中還留有殘渣。絕對不是那種粉狀不成坨,放入嘴巴入口即化,完全不需要咀嚼的細粉末。 若是用科學方法來辨證,可以將買回的肉鬆加入碘酒。如果從褐色轉變成藍綠色或是藍色,就代表肉鬆有加入豆粉。碘酒遇到澱粉會變成藍色,而豆粉含有澱粉,因此會變色。如果肉鬆檢測後還是褐色,代表肉鬆中主要是含蛋白質的肌肉細胞,所以不會變色。婆婆媽媽選肉鬆,可別只嚐味道,用摸的也能分辨品質差異。多看多挑,才不會花錢沒吃到肉,還當了冤大頭。為自己量身訂做 普通肉鬆主要用魚肉和豬肉來炒製,喜歡脂肪量低的,也有雞肉鬆可選擇。肉鬆是牙口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子配飯、佐食很方便的食品。肉鬆常用在稀飯、三明治、麵包、飯糰中。至於現代人擔心肉類食品加工,會有一堆防腐劑和添加物的問題,可以嘗試著自己炒肉鬆。自製的肉鬆,除了可以買新鮮有甜度的豬肉、魚肉之外,還可以用好油和好醬油來炒,甜度大小也可以自己控制。(本文摘自/吃對很重要!教你辨識日常食物的42種方法/遠流出版)

8方法提高攝取植物營養素 降低慢性病風險

8方法提高攝取植物營養素 降低慢性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營養學裡,大家基本上都同意每天吃五到九份蔬果可以降低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理由之一是,這些食物富含植物營養素,所以非常有效。不同的植物營養素有不同功效。有些是天然消炎藥,有些是抗氧化劑,還有一些是解毒劑。每種營養素都很重要。如果吃對比例,對健康很有幫助。你可以把超級市場想像成你的藥局,食物就是你的良藥。以下是幾個可以讓你多攝取植物營養素和「吃進更多良藥」的祕訣。1)尋找天然的消炎藥/大自然有很多藥物資源。紅色和紫色莓果含有豐富的多酚。深綠色葉菜、橘色地瓜和堅果可以降低發炎現象。不然,也可以服用天然的Advil 止痛藥:薑黃裡的薑黃素是一種環氧化酶2(COX-2)抑制劑——就像布洛芬一樣具有抗炎效果。2)吃進你要的抗氧化劑/有助於粒線體功能的食物,可以提升體力,降低氧化或鏽蝕。請多吃深色莓果、黑米和石榴這類花色素;印度南瓜之類的橘黃色蔬菜;芥蘭、甘藍和菠菜之類的深綠色葉菜;以及像紫葡萄、藍莓、越莓、蔓越莓和櫻桃這類含有白藜醇的水果。只要看它們的顏色。顏色愈深,抗氧化能力愈強。3)靠飲食排毒/十字花科蔬菜尤其有利於排毒。包括青花菜、芥蘭、羽衣甘藍、花椰菜苗(broccolini),或甘藍菜苗(broccoli rabe)、球芽甘藍、花椰菜、青江菜、大白菜。其他天然解毒劑還有綠茶、西洋菜、蒲公英葉、香菜、朝、大蒜、柚皮、石榴,甚至可可。4)食用有助平衡荷爾蒙的膳食/譬如味噌、天貝(tempeh,譯註:南洋島國的一種天然發酵大豆食品)和豆腐之類的食物(這些都是純天然黃豆食品),以及研磨好的亞麻籽。5)多利用香草類植物/它們是很有效的抗氧化劑、消炎劑和解毒劑,試試看薑黃、迷迭香、薑、芫荽等。6)多吃大蒜和洋蔥/這兩者都能降低膽固醇和血壓,它們是抗氧化劑和消炎藥,還能增進排毒能力。可以的話,每天都吃。7)試試綠茶/這種古老的飲料含有消炎、排毒和抗氧化的植物營養素,多數人能承受得了其所含的少量咖啡因。8)選擇深色巧克力/好吧──可以吃點巧克力,但必須是顏色最深、最濃郁的那種,至少含有70%以上的可可。一天攝取量不要超過57克。比較理想的做法,是等六週行動計畫結束後再攝取。(本文摘自/血糖解方/如果出版)

研究:澳洲果仁可加速膽固醇代謝

研究:澳洲果仁可加速膽固醇代謝

(撰文/Megan Chen)(專業諮詢/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簡妙凌營養師)(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澳洲果仁)許多人都知道,堅果類食物因擁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能為身體帶來不少好處,而常見的堅果如:核桃、南瓜子、杏仁、開心果、腰果等,其中「澳洲果仁」(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夏威夷豆)也是營養界相當推薦的堅果喔。來自澳洲特產的澳洲果仁,曾被美食家與營養學家認為是最實用的堅果果仁,因果仁本身含有8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及豐富的鈣、磷、鐵、維生素B1、B2,雖含有68~80%的油脂,但多屬於對人體有好處的單元不飽和脂肪和一些植物膽固醇,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澳洲果仁的營養價值吧!  澳洲果仁降低膽固醇及壞的膽固醇指數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簡妙凌營養師表示,2008年有一份針對澳洲果仁做的研究,其中,研究者讓一群實驗組的民眾,每天攝取約1.5OZ(約42克)的澳洲果仁,連續5個星期後,與沒有攝取澳洲果仁的對照組比較後,發現每天攝取澳洲果仁的人,身體會加速膽固醇及壞的膽固醇(LDL)的代謝。 不飽和脂肪酸 有助人體預防心血管疾病澳洲果仁營養價值除了擁有最高含量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葉酸、纖維素等,還具有微量元素如錳及銅;經研究證實,這些營養素對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預防、抗老化、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壓等健康問題,都有極大的益處喔!尤其簡營養師說,澳洲果仁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是所有堅果類最豐富的,而根據研究指出,不飽和脂肪酸能夠改善血脂異常、具有抗血栓作用,同時可以降低血管的發炎,在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上有相當大的益處。 營養師:堅果飲屬加工品 建議天然為佳至於市面上出現許多堅果飲的產品,因取得方便且口味好,是許多民眾補充堅果的方式之一。然而,簡營養師說明,堅果飲在製造過程中會添加不同程度的糖或奶粉,若口味是鹹的,可能也會添加鈉等元素,以增加適口性,因此在選擇上,建議民眾攝取天然原味,不要加工調味的最好,以免吃進一堆添加物就適得其反了。 一天約1.2個湯匙量 腎臟病患應注意攝取由於澳洲果仁的脂肪含量也是所有堅果類最多的,因此簡營養師提醒,在攝取的量上應注意每日只需吃約1.2個湯匙量即可,每份應控制在四顆為限;其中,澳洲果仁算是堅果類較特殊的,本身含有一般堅果沒有的蛋白質及磷元素,因此腎功能不佳的民眾攝取前,建議事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美味澳洲果仁食譜DIY澳洲果仁馬鈴薯沙拉食材:生菜一把、澳洲果仁4顆、馬鈴薯1顆、蛋1顆調味料:沙拉醬(可加可不加)作法:1. 將生菜洗淨,鋪在碗最下層。2. 將馬鈴薯及蛋蒸熟,切成小塊或壓碎備用。3. 澳洲果仁以調理機攪碎備用。4. 將作法2及作法3放到碗裡,加入沙拉醬即完成。 想了解更多豐富訊息:https://www.facebook.com/AustralianMacadamiasTaiwan?ref=br_rs

嚴防登革熱過冬 民眾仍需做好防蚊措施

嚴防登革熱過冬 民眾仍需做好防蚊措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氣溫降低,登革熱疫情也逐漸趨緩,但因埃及斑蚊喜歡棲息於戶內,加上南臺灣白天氣溫較適合病媒蚊活動,因此,疾管署提醒民眾,仍應落實孳生源清除,嚴防疫情過冬。登革出血熱 累積至目前為止共119例上週新增10例登革出血熱病例,其中1例死亡。死亡病例為台南市安南區39歲女性,11月18日開始出現發燒、頭痛、全身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23日通報為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病情嚴重收治加護病房,隔日因嚴重出血及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同住者均無疑似症狀。而今年累計119例登革出血熱病例,其中90例已出院,17例死亡,12例住院中。此外,上週也共新增885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及4例境外移入病例,其中高雄市有850例。落實孳生源清除 才能有效降低感染率本年截至目前為止,累計共13,919例登革熱病例,包括境外移入病例220例及本土病例13,699例,其中今年入夏後本土病例為13,685例,另境外移入病例感染來源分別為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中國大陸、新加坡、泰國、緬甸、越南、印度、柬埔寨、諾魯及、孟加拉、日本、法屬玻里尼西亞、沙烏地阿拉伯及吐瓦魯。最後,疾管署呼籲民眾,應持續加強戶內外環境整頓與巡查,落實孳生源清除,以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此外,也請臨床醫師提高警覺,於診治病患時應特別留意發燒病患,如有懷疑感染登革熱應立即通報。

冬天易好發H7N9 欲前往大陸者應提高警覺

冬天易好發H7N9 欲前往大陸者應提高警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時序一旦進入冬季,就是候鳥南遷及禽流感好發季節,今年自入秋以來,中國大陸已陸續出現H7N9流感確定病例,因此,疾管署提醒計畫前往中國大陸的民眾,應務必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避免前往傳統市場與接觸禽鳥;並請醫師診治肺炎病人時,務必詢問病患之旅遊史。入秋以來 大陸已接獲8例確診病例疾管署表示,自今年入秋以來,中國大陸已通報8例H7N9流感確定病例,分別為江蘇省3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例、北京市、浙江省及廣東省各1例,其中已有2例死亡。而目前針對人類禽流感旅遊疫情建議,中國大陸各省市(不含港澳)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為第二級:警示(Alert)。流感致死率約3成8 大多都有接觸史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資料顯示,自去年3月迄今,H7N9流感疫情主要發生地仍為中國大陸,致死率約3成8,逾半數病例有禽鳥或病毒汙染環境接觸史。因此,前往中國大陸的民眾,特別是在出現病例之省份,應避免接觸禽鳥類,包括傳統市場及溼地之活禽,尤其切勿撿拾禽鳥屍體,而食用雞、鴨、鵝及蛋類要熟食,並應落實洗手等個人衛生措施,以避免感染。流感症狀似感冒 民眾應多加留意疾管署呼籲民眾,返國時如出現發燒或類似流感症狀,應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之檢疫人員;返國後如出現上述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接觸史及旅遊史。

4成老人有睡眠障礙 謹記6原則安心睡

4成老人有睡眠障礙 謹記6原則安心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普遍民眾都認為,老年人睡眠時間比原來少是正常的,但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陳世哲醫師表示,這觀念其實是不正確,因為老年人雖然晚上睡眠時數較少,但在白天卻不斷在補眠,所以,若以一天24小時為單位來計算,總共加起來的睡眠總時數,並不真的會比年輕人少。隨著年紀增加 睡眠功率也會跟著降低隨著年紀增長,人的各種生理系統逐漸老化,神經系統也不例外。因此,老年人的睡眠狀況也有顯著改變,例如:老人家在吃完晚餐後約七、八點時,就會開始昏昏欲睡,但若是到了凌晨三、四點醒來後,就會再也睡不著,且入眠期增長,必須躺很久才能勉強入睡,此外,在睡眠過程中,也會常常中斷醒來,甚至無法繼續入睡等種種狀況,都造成老年人整個睡眠功率降低。睡眠障礙困擾多 恐會影響身心健康根據一項針對台灣社區老人所做的身心調查研究顯示,約4成以上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礙的困擾,且同時也發現,大多數的老年人,並未就醫或未能接受有效的治療,而這種現象也直接影響到身心健康狀況,甚至造成照護者的極大負荷。因此,陳世哲醫師建議老人家若出現睡眠障礙時,家屬可先盡量協助其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另外,舒適穩定的睡眠環境,如維持臥室適當通風、溼度,減少周遭的噪音,都是維持良好睡眠的必要條件,此外,醫師也提供6點原則,幫助民眾遠離睡眠障礙:1)規律作息,盡量準時上床,準時起床,如有需要午睡,盡量不要超過一個小時。2)中午過後,就不要吃含有咖啡因的東西。在上床睡覺前,避免喝酒或大吃大喝。3)盡量避免晝夜輪班的工作以維持睡醒週期的穩定。4)適當規則的運動習慣有助於睡眠狀況,但最好在下午5點前完成。5)床是用來睡覺的地方,盡量避免在床上看電視。6)臥室的舒適度影響很大:溫度、光線、噪音、床、枕邊人或室友等都要因人調整。亂用安眠藥 恐會影響認知功能有些民眾為改善睡眠品質,會自行到藥房購買或未經醫師指示就服用安眠藥,對此,陳世哲醫師提醒,亂服用安眠藥不僅會產生成癮依賴問題,甚至也會影響認知功能。而坊間還有些宣稱含有褪黑色素或有安眠效果的健康食品,雖然有理論上根據,但因未經嚴格的藥物試驗,較不建議民眾任意使用,而目前在治療上,已可針對老年人的睡眠疾病,提供準確的診斷及完善的治療,因此,若發現親朋好友有此問題,千萬不要視之為正常老化現象或避諱求醫,反而應該要即早就醫治療。

他乾癬錯吃益生菌 病情惡化抓到噴血

他乾癬錯吃益生菌 病情惡化抓到噴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30多歲的邱先生,在6年前因接受過骨刺開刀,結果在恢復的過程中,卻開始出現全身刺、癢等症狀,後來就醫檢查後才發現,他竟罹患了乾癬,而乾癬治療最重要的就是照光,但因時間無法配合,以至他自行聽信偏方,如喝符水、藥浴、吃益生菌等,花了20多萬。不僅無法控制病情,甚至每到晚上時,便會癢到無法睡覺,尤其冬天更嚴重,且就算塗抹乳液也沒效,使得他根本不敢穿著白色衣服,因為身上有多處地方因抓癢而滲血,直到後來規律接受照光後,幾乎有一半的病灶都消失了,而目前症狀已獲得顯著的控制。乾癬共病多 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率高雙和醫院皮膚科李婉若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全身的慢性發炎反應,可分為先天與後天,先天性免疫調節異常,而引起皮膚表皮增生、血管擴張和大量皮屑,而後天則是因為環境刺激所致,但不管是何種因素所引起,都不具傳染性。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乾癬共病很多,不論嚴重程度高低,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都比一般人還高。此外,乾癬的嚴重程度的分辨方式,主要是1個手掌代表體表的1%,只要全身有10個手掌大小的病灶,即屬於中重度病人,必須接受積極治療。拒絕治療、亂用偏方 恐會延誤治療加重病情而在治療方面,皮膚科曾德朋醫師表示,有外用藥、口服、照光與生物製劑,其中照光是治療乾癬的重要方式,主要是透過特殊的紫外光,來抑制發炎細胞與細胞激素增生,且病人每週需接受2到3次的治療,以達療效,因此,建議民眾不要因忌諱就醫或採用偏方,不然可能會延誤治療。另隨著時序進入冬天,病人接受日照的機會變少,所以,幾乎所有的病人,病情都會有惡化的情形,依照醫矚接受照光治療,或評估使用生物製劑的必要性,才能讓乾癬得以獲得控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