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罕病作祟 讓她全身潰爛、滿臉水泡

罕病作祟 讓她全身潰爛、滿臉水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44歲的蕭小姐,幾年前脖子突然出現小傷口,遲遲無法癒合,後來連前胸、後背、臉上都長出小水泡,最後水泡破掉後傷口潰瘍,持續擴大,簡直可以用體無完膚來形容,直到經過檢查後才發現,她竟然罹患了罕見的免疫疾病天疱瘡,而目前在生物製劑治療下,已順利找回光滑健康的皮膚。對此,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賴寧生醫師表示,原本蕭小姐有在當地醫院皮膚科接受約二年的類固醇治療,也看了中醫,但病情仍越來越嚴重,身上的水泡破皮後,皮膚潰爛成一片,全身幾百個傷口,又癢又痛,甚至連頭皮也布滿水泡傷口,且由於傷口不能接觸到太陽,只能儘量避免外出,使得她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天疱瘡不治療 死亡率將高達75%天疱瘡的發生率約二十萬分之一,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皮膚發炎起水泡的疾病,主要是由於體內淋巴細胞失調,不正常的過度活躍,產生出異常的免疫抗體,破壞皮膚粘膜的正常結構,造成皮膚、粘膜發炎剝離起水泡,甚至潰瘍,造成紅皮症,且嚴重的全身性天疱瘡若不治療,一年內死亡率高達75%。而在治療方面,賴寧生醫師則表示,依症狀的狀況,可使用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來調節自體免疫反應,多數患者治療後可以獲得改善,但若是有全身性皮膚影響,則需積極治療,使用免疫抑制劑,甚至作血漿透析、血漿置換術,但免疫抑制劑通常副作用較多,須要定期監控。即早就醫檢查治療 可增加治癒率最後,醫師表示雖然經過治療,可以控制天疱瘡的病情,減少口腔皮膚水泡潰瘍,但目前醫學上仍未找到治療的最佳方法,此外,也提醒民眾若能即時就醫,可以有辦法治癒的,所以,一旦出現不尋常的傷口、久久不癒時,就得趕進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使它越來越嚴重。

啤酒喝多也會上癮 2小時6瓶就算過量

啤酒喝多也會上癮 2小時6瓶就算過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歲末年終,許多應酬場合常須慶祝喝酒。酒精往往對人們在情緒、行為、判斷、認知造成很大的改變,也會造成免疫與代謝問題以及器官病變。酒精是生活中,除了菸草之外最常見的合法成癮物質;但因為成癮性不像毒品那麼迅速,加上便利商店的鋪貨又廣又遠,令人經常忽略它的成癮威力。而北市聯醫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黃名琪主任表示, 雖然飲酒本身不一定是問題,但飲酒過量即可能會引起許多後果,並增加其他諸多問題的風險。因為酒精在喝了第一口的時候就會進入血液。直接影響會在大約10分鐘之內出現。血液酒精濃度高  恐造成記憶衰退黃名琪解釋,若一次喝酒酒量在2小時內超過:六瓶啤酒(一瓶330c.c.),或750c.c.保力達B或三洋維士比,或600c.c.紅酒,或200c.c.白蘭地或威士忌,或150c.c.高梁酒,就已經是危險性飲酒,也就是酗酒或飲酒過量。他也提醒,隨著不斷地喝酒,血液中酒精含量的比例便不斷增高,濃度越高,酒精所造成的影響也就越嚴重,還可能造成包括:自制力降低、思緒混亂、記憶衰退、注意力渙散、陷入昏迷、呼吸困難,嚴重還可能會死亡。

健康吃不致胖 自製低卡豆腐湯圓

健康吃不致胖 自製低卡豆腐湯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冬至腳步將近,依照傳統習俗要吃上一碗暖呼呼的湯圓添歲。不過市售的包餡湯圓,油脂量稍高、熱量普遍不低。因此,臺營養師建議,在享受這類包餡湯圓,一天攝取量最好還是控制在2至3顆以下為宜。北市立聯合醫院區林森中醫院區周千欽營養師說明,湯圓的主要成分是糯米,而糯米烹煮後粘性增強,也較不容易消化。因此在享受湯圓時,應細嚼慢嚥、慢慢食用,一次進食量也不宜過多,才不會產生腸胃不適、脹氣等症狀。尤其對於咀嚼功能不佳、腸胃機能較差的小孩、銀髮族等,最好分切小塊食用,避免噎到。若有時間可以動手製作「豆腐湯圓」,口感軟嫩、滑順,相較一般純糯米製作的湯圓,較不黏膩,搭配養生湯底,冬節也可以過得很健康。周千欽提供食譜如下:●雙色豆腐湯圓材料/嫩豆腐300公克、糯米粉300公克、紅麴粉少許作法/糯米粉過篩後,與嫩豆腐攪拌揉捏,若太濕軟可以再添加少許糯米粉繼續拌勻,取一半糯米糰加入少許紅麴粉拌勻,將糯米糰分小塊、搓圓即可。手腳不冰冷 快吃麻油雙圓湯而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內科黃玨穎醫師表示,冬至是補身保健的好時機,一般常聽的都是溫補,在此黃醫師也推荐大補的「麻油雙圓湯」,適合手腳冰冷,體質虚寒者:●麻油雙圓湯材料/桂圓少許、湯圓適量、麻油、薑作法/1)桂圓切碎、薑切片備用。2)用文火將10~15cc麻油加熱(勿高溫),再用麻油將薑片慢煎至香氣出。3)加入桂圓拌炒,蓋鍋蓋將桂圓燜軟4)兌適量的水,開大火滚開後,加入湯圓煮至浮出,再適量加點米酒與鹽調味即可,若不喜歡湯圓造成湯底糊糊的,就另鍋煮湯圓再加回湯底。 

天冷、感冒暖暖吃!煮粥8大完全技巧

天冷、感冒暖暖吃!煮粥8大完全技巧

Q1)煮粥要用白米煮還是隔夜飯呢?哪一種比較好吃?建議使用白米熬煮,因為能夠控制米煮出來的軟綿程度,熬到像粥糜一樣也沒有問題,更可以在熟成之時加入調味,使之更加與食材風味合而為一;相反的,如果是使用隔夜飯的話,不管再怎麼熬煮,最後出來都會像「湯泡飯」,因為熟成的過程已經固定,無法再將味道融入粥中,導致吃起來粒粒分明,相對的口感味道都會較差。Q2)隔夜粥要加熱吃,內鍋要加水嗎?外鍋又要加多少水呢?吃不完的粥隔天想吃一定要先加熱,可以用湯匙攪拌看看,如果太黏稠,適當的加半杯水,如果還有易熟的其餘食材也能一併放入。電鍋外鍋加半杯水,如果想更熱一些,可以加1杯水。粥要當天吃完對身體健康比較好,重複熬煮容易流失養分,因此煮粥抓分量時要精準一些,以免吃不完。Q3)電鍋跳起來,還要再燜過嗎?電鍋跳起來後水分尚未完全吸收進米粒中,因此必須讓它自行燜15分鐘,吸收飽足的水分才能更鬆軟好吃,如果想要越熟爛,可以燜久一些,等米飯膨脹至無明顯水分時,就是入口即化的狀態了。煮的過程中盡量不要掀蓋,以防熱氣一直溢出,減低米飯熟成的速度。Q4)用自來水煮粥好,還是要用過濾的水呢?其實都可以。不管是自來水還是過濾的水一定要煮過才能安全飲用。想要口味上的變化也可以將水換成高湯,如果選擇的高湯本身就含有鹹度,調味料分量拿捏上要小心。購買高湯塊或凍的人記得要先溶解成一鍋,再加入電鍋中。(如果選用有鹹度的市售高湯,調味方面要多加留意,以免口味過重)Q5)電鍋跟電子鍋煮粥的差別在哪呢?電鍋煮粥只要將水與米的比例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了,像是一般的白粥可以使用1:7(1 杯米要放7 杯水),希望透軟一些,提升水的比例即可;用電子鍋煮粥,其實是不合適的,因為普通的電子鍋原理是將鍋內的水分煮乾才會跳起,但如果你像用電鍋煮粥一樣,放了很多水,電子鍋就會煮到水乾為止,導致機器損壞,因此要用電子鍋煮粥的話,最好是使用有多功能系統的電子鍋。Q6)冷凍的米可以加快煮粥的速度嗎?由於米冷凍的時候,水分凝結會使得組織被破壞,烹煮的時間就會大幅度縮短。先把米洗淨瀝乾,再分裝成一袋袋冰入冷凍,依據份量拿出來煮就非常方便,許多媽媽們要給小朋友吃粥都是使用這樣的方法。冷凍米煮出來的粥會比普通白米煮出來的更綿密細緻。Q7)粥與稀飯的差別?粥一詞來自廣東地方的說法,又有粥糜之稱,通常指白米熬煮至糜爛,看不見完整米粒且與黏稠湯汁融合在一起。稀飯一詞來自台灣本地,有人會以煮好的米飯下去與水熬煮成台式稀飯,外表看起來粒粒分明,另外也有人使用白米熬煮,但前提都是看的到米的完整形狀,且湯汁較清澈。Q8)用電鍋煮粥的時候,需要先把材料炒熟再放入嗎?其實是不用的,只要抓對時間放入即可。像是比較快熟的食材;香菇、海鮮、青菜、肉絲等都可以等到電鍋快跳起前再放入,如果是比較難熟的,則可與白米一起熬煮;想要讓粥的味道更香更濃郁,在煮粥時先將辛香料爆香再放入;材料有腥味較鮮明的肝臟類食材,可以先汆燙或醃漬做預處理,粥煮出來才會好吃。(本文摘自/愛煮粥/博碩文化)

生活無法快轉!逃避問題 逃掉的是自己的人生

生活無法快轉!逃避問題 逃掉的是自己的人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所有的人生,根本上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課業問題、親子問題、感情問題、婆媳問題,工作問題,當工作狀況好轉後,健康又出問題;或者健康好轉後,小孩又有問題,有時似乎所有事情都同時紛沓而來,這究竟怎麼回事?首先我要說的話並不中聽,因為只要你還有一口氣在,就問題不斷。也正因如此,人們常覺得人生苦樂參半,甚至苦多於樂。我太太問我,「你確定一開始就談這麼負面的觀念嗎?」不,我並不認為這些是負面的。寫在書的前頭,因為它們是基本的真理。人不去解決問題 問題自會解決他受苦真的是必要的嗎?是,也不是。如果你未曾經歷你所經歷的痛苦,那麼你將過著平凡無趣的生活,你內在將無法成長,無法具備深度,不會懂得謙卑,不懂得慈悲,也難以體悟人生。而為什麼說受苦不必要?因為既然痛苦是人生的必然,也是必要的,又何必深受其苦?人們常抱怨:「為什麼人生如此艱難,為什麼我有這麼多問題,這麼多痛苦?」答案是,你沒有從正確的角度去看待它。沒錯,你確實有問題,但是你把它看成了一件壞事、一件不幸的遭遇時,它才會變成痛苦的。你可以檢視自己痛苦的經驗。當痛苦的時候,你內心發生什麼事?你會發現,你一定是跟「真相」在對抗,因為你不願接受那個事實,所以痛苦難過,對不對?我們總以為保護自己免於痛苦就是對自己好。但無論你接受或排斥它,事實都不會改變。如果你不願接受,只會更加煩惱、痛苦。如果一直逃避,最終會發現你逃掉的是自己的人生。曾看一部電影《命運好好玩》,描述有個人買了一個遙控器,沒想到這個遙控器不但能遙控電視,還可以遙控人生。當他遇到了不想面對的事,他就用搖控器把它們「快轉」過去。到最後他發現他人生完全失控了。沒想到,這台「命運遙控器」反而「遙控」了他。人不去解決問題,問題自會解決他。有些問題現在不克服,就會跟著你一輩子。(本文摘自/思路,決定你的出路/高寶書版)

鐵質沈積引肝硬化併發症 醫籲:中度海洋性貧血病患應重視排鐵治療

鐵質沈積引肝硬化併發症 醫籲:中度海洋性貧血病患應重視排鐵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彰化一名45歲劉先生長期感到疲勞、頭暈,卻不以為意遲未就醫,直到半年前腹部疼痛就診,經詳細檢查後發現已有肝硬化現象,主治醫師瞧劉先生臉色有不正常暗沉現象加上合併血糖過高,進一步抽血檢查探究病因,才發現罹患中度海洋性貧血,即非輸血依賴性海洋性貧血病(Non-Transfusion Dependent Thalassemia, NTDT),造成長期自主性鐵質沉積引發肝硬化併發症。經醫師建議先接受一天1次口服排鐵劑治療,半年後劉先生血清鐵蛋白濃度(serum ferritin, SF)順利從4000ng/mL降至2000ng/mL。目前持續治療中,他表示希望以自己的例子,鼓勵國人應定期抽血檢查!中度海洋性貧血症狀不易察覺 若有症狀應盡早就診彰化秀傳醫院血液腫瘤科古凡宸主任表示,許多民眾與劉先生一樣,不一定從小就知道自己罹患海洋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依照接受輸血的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海洋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是紅血球內的血紅素發生問題,輕度患者無明顯症狀;重度患者常是出生沒多久就可診斷出,需要定期或長期接受輸血和藥物治療;中度患者則較難早期確診,因為臨床症狀如貧血、頭痛、胸悶、疲倦感等較容易被疏忽,而延遲治療,呼籲民眾若有上述症狀應盡速就醫血液科,儘早查明原因。治療中的病患甚至要每3個月檢驗一次。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應定期抽血 追蹤血清鐵蛋白濃度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的紅血球壽命比一般人短,所以要不斷造血,長期造血功能缺乏的情況會造成體內鐵質的沉積,造成心臟、肝臟、胰臟及內分泌等功能受損。古凡宸主任說明,最常見的鐵質併發症,如心肌病變、肝硬化、糖尿病、甲狀腺低下造成的疲倦及體力變差、皮膚色素沉著症、骨髓造血功能惡化等等,嚴重甚至會引發鐵過量併發症而死亡,因此,建議患者應定期每1~2年追蹤血清鐵蛋白濃度(serum ferritin, SF),經由醫師診斷之後,若有需要,便要進行排鐵治療。一天1次口服排鐵治療方便性高 有效提升服藥遵從性古凡宸主任指出,治療鐵質沉積症需要借助藥物進行排鐵治療,來降低體內鐵的負荷量回復到正常或無毒性濃度的狀況。目前的排鐵治療已有一天服用1次的口服排鐵劑可供使用,方便性較高,不易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因此,患者的治療意願與服藥遵從性也隨之提升,對醫病關係有很大的加分作用。古主任表示,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只需在必要的時候輸血,例如身體狀況較差的時候、細菌感染等,基本日常生活都和一般人一樣,只要患者及早警覺、定期追蹤並重視排鐵治療,仍可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驚!汽車濾網不更換 車內空氣恐比外頭髒15倍

驚!汽車濾網不更換 車內空氣恐比外頭髒15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隨著科技進步、工業發達等,雖然能帶給民眾生活上的便利,但生活環境也因此正逐漸受到破壞,進而延伸出環境汙染的問題,且過去不管國內、外紛紛皆有研究指出,空汙可能引發疾病產生,尤其是肺部疾病與心血管方面,對此,雙和醫院胸腔內科李岡遠醫師表示,空氣汙染問題日益嚴重,不僅會影響到地球,連身體也會跟著受到危害,例如:增加肺癌機率、氣喘問題更加嚴重等。空汙易對身體造成影響 進而引發許多疾病日前,在日本有項研究指出,PM2.5細懸浮微粒上含有甲醛,恐會對皮膚及黏膜具刺激作用,可能造成水腫、發炎、潰爛,長期在空氣不流通的環境下接觸高濃度甲醛,會增加罹癌風險。李岡遠醫師同樣表示,主要可分為兩種,第一是肺部方面的疾病,好比說環境污染是導致肺癌的主因,其中當然也包括空汙,且肺癌是目前國人及世界主要國家死亡率第一的癌症,此外,也會使原有肺部疾病的患者病情加重,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第二則是氣體中的成份(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對循環系統造成影響,好比二氧化硫濃度過高時,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惡化等。車內、戴口罩可阻隔危害?醫:仍可能被吸入既然空汙對身體的危害多,那麼只要多待在車內、戴上口罩就可以有效預防?不過,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小黃時吸入的空污物質最多,每次呼吸平均會吸入5000萬個空污粒子,是在都市中走路的6至15倍。如果汽車保養時又沒有定期更換,將使車內空氣比室外更差。汽車業者林俊成也表示,一般來說車子裡會有2種濾網,第一個是汽車引擎進氣濾網,主要是用來過濾外在空氣中的粉塵、沙子,進成提供引擎所需要空氣;第二則是AC濾網,主要是過濾外在空氣中所含的髒東西、塵螨等,進而提供車內空調及空氣循環,因此,業者建議民眾應每2萬公里或每年定期做更換,以避免空氣中的懸浮物質,累積於車內,影響空氣品質,進而吸入更多危害粒子。此外,李岡遠更提到其實口罩無法有效阻隔掉有害粒子,因為像是空氣汙染中的化學粒子皆屬於分子較小,所以它是可以穿透口罩,被人體吸收的,所以,民眾也別以為只要戴上口罩就很安全。外出注意空汙指標 可助於減少吸入風險若要遠離空汙危害,民眾到底該怎麼做才可以?醫師建議外出時可先觀看環保署的空汙指標,盡量避免在重度的情況下外出,且也應減少在這段時間內從事勞動工作,如跑步等,因為在勞動的情況下會增加呼吸速度,進而吸入過多的危害物,此外,值得的注意是小孩、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民眾,不管在何時都要多加留意,如此一來,才能有助於減少吸入風險。

研究:地中海飲食 有助於減緩老化速度

研究:地中海飲食 有助於減緩老化速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地中海飲食,一般都被民眾認為有降低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的風險,但日前在美國有項最新研究指出,地中海飲食中的蔬菜、橄欖油、新鮮魚類和水果的搭配,可阻止年齡增長所帶來的衰老,有助於使基因保持年輕。地中海飲食 可使端粒更長更健康該研究主要是由波士頓的科研人員,針對近5000名護士的健康狀況進行了10多年的追蹤研究,並且觀察可代表身體老化程度的「端粒」長度,結果發現長期遵循地中海飲食習慣的人,端粒更長更健康,而體內細胞衰老的程度也較慢,換句話說就是老化速度慢。而所謂端粒,指的是細胞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復合體,負責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染色體存儲的是人體的基因信息,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細胞的分裂,瑞粒會逐漸減少、縮短,一旦端粒消耗殆盡時,染色體就容易停止分裂並凋亡。端粒長度 與細胞壽命有關研究人員表示,端粒變短可能與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種衰老相關疾病有關連,且觀察端粒的長度有助於研究細胞的壽命。雖然到目前為止,尚未有研究指出是什麼原因,使得地中海飲食有這樣的作用,但與紅肉、黃油、動物脂肪相比,地中海飲食中富有的新鮮蔬果、魚類和禽肉都對人體健康而言都比較有益。不過,研究人員也提醒,這一個結果並不代表某個飲食習慣是最好的,民眾仍應養成均衡飲食的良好習慣,才能使身體保持再一個健康的狀態,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英國醫學雜誌》。

醫訊/中醫過敏性鼻炎醫療座談會

醫訊/中醫過敏性鼻炎醫療座談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氣只要一變化,對於鼻子過敏容易的民眾而言,打噴嚏、流鼻水的情況恐怕又要變嚴重了,且鼻子過敏除了會有打噴嚏、流鼻水的情況外,還容易讓眼周的血液循環變差,甚至出現黑眼圈。有鑑於此,為促進過敏性病友增進其疾病適應,使病友及家屬對疾病治療、日常保健及生活照顧方面有更深入的認識及瞭解,桃園長庚特舉辦本座談會,邀請中醫內科楊賢鴻醫師主講「過敏性鼻炎之中醫養生保健」、張偉婷護理師主講「過敏性鼻炎之居家照護」,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中醫過敏性鼻炎醫療座談會時間:12月5日(六)09:40~11:30地點:桃園長庚醫院8樓中醫養生健康中心-迎香館洽詢:桃園長庚社會服務組 林琬瑜小姐(03)3196200轉3419

醫訊/淺談血管性失智症

醫訊/淺談血管性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血管性失智症是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是造成失智症的第二大原因。因此,為增進病友間的疾病適應、經驗分享及情感交流,並吸收最新醫學常識及解決日常生活中因疾病產生之疑難雜症,林口腦中風中心特邀清華大學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楊梵孛醫師主講「唱的比說的更好聽-談失語症音樂治療」、腦血管科張寓智醫師主講「血管性失智症」、復健科陳靖倫醫師主講「中風病友的運動與認知復健」,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淺談血管性失智症時間:12月6日(六)09:00~11:3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復健大樓1樓第一會議廳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孫昌惠小姐(03)3281200轉513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