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有圖》不只練核心!棒式運動「9種變化」手把手教你做

有圖》不只練核心!棒式運動「9種變化」手把手教你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2、3、4……」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汗水不停滴到地墊上,你可能覺得每一秒鐘都好漫長,緊縮的肚子愈來愈沒力,因為你正在做棒式!現在只要說到練習核心時,許多專家比較推崇「棒式」,而非捲腹或仰臥起坐,因為棒式對脊椎或髖屈肌的影響較小。當然,我們還是要再強調一下,鍛鍊腹部核心的重點不在於腹部線條變得多精實,這一點要靠著你多有些「熱量赤字」 ,別囤積太多脂肪才行。而是好好的鍛鍊核心後,背部受傷的機會比較小,身體活動時的穩定度高,做任何行動都方便點。而雖然棒式是腹部核心的評估選項之一,但除了核心外,棒式其實是個可以鍛鍊全身肌肉的動作,對啟動背部、臀部、大腿後側火腿肌、手臂、肩膀都是必須的。更棒的是,這是完全用自身體重做到的徒手訓練,完全不需要什麼器材。如果你在家已經練深蹲練到覺得很無趣了,一定要來試試看練習棒式。棒式棒式有許多別名,像是也有人會用「平板式」、「撐體」、「平板支撐」等方式來稱呼。基本動作是趴著面對地墊,手肘位在肩膀正下方,臀部、核心用力撐起身體,僅剩腳尖與手肘手臂是和地面相連的。不要低頭或仰頭,眼睛看向約20~30公分前方的地墊,這是「肘撐棒式」。也可以改成兩手打直,用兩手手掌支撐於地,其餘不變,我們稱此為「掌撐棒式」。一般來說,棒式撐體的練習可以停留30秒到1分鐘左右,但隨著撐體時間延長,核心肌群愈來愈疲勞,有些人開始會姿勢跑掉,或覺得腰背痠痛。因此,我們下面的練習比較多是改成動態的變化型,避免因為一直「ㄍㄧㄥ」住而施力不當。掌撐棒式→下犬式這是個同時可以鍛鍊核心肌力,又讓肌肉保有彈性與肌筋膜延展的動作。先做掌撐棒式,接著手與腳尖著地的地方不變不動,把髖部臀部往後往上推到頂點,腳掌往地墊彩身體呈現一個倒V型,就是下犬式。假如後腳肌群很緊繃,無法讓腳掌往下踩實,可以先讓腳稍微彎曲,多練習幾次後會比較有辦法做的好。 掌撐棒式→手交替觸踝這個動作其實與上面的動作很像,一樣是先做掌撐棒式,接著臀部髖部往後上推,做下犬式。差別在於這裡會再加上一個「不穩定」的元素,來提升訓練的強度。也就是當推到下犬式時,我們把其中一隻支撐的手放掉,去摸對側的腳踝,例如放掉右手,摸左腳腳踝,再回到平板支撐。下次的動作,就改成放掉左手,改摸右腳腳踝。算是上個動作的進階版。 肘撐棒式開合點地先做肘撐棒式,動右腳,讓右腳往外輕輕點地後再回到原位,接著再動左腳,讓左腳往外輕輕點地後回到原位。反覆練習。如果覺得這樣的動作太簡單,可以改成開合跳,也就是在做肘撐棒式時,兩腳同時往外點地,再同時往內收回。改成棒式開合跳時,對心肺也是很好的有氧訓練呢!肘撐棒式後抬腳從棒式開始,接著把右腳往後上方抬起,抬到比髖部的水平還要高的位置,之後再放下。然後改成把左腳往後上方抬起,再放下。交替進行。像這樣的練習我們從原本有4個著地點(雙手+雙腳),再抬起一隻腳後,變成3個著地點(雙手+單腳),也就是透過「不穩定」,更加啟動核心的使用,記得過程中身體不要晃來晃去,傾斜跑掉位置。如果覺得這樣太輕鬆,可以再增加一些「不穩定」,像是在抬起右腳時,同時把左手也放掉,變成只有兩個著地點(單手+單腳),這樣就更挑戰了。 肘撐棒式側收腿這個動作也可以叫做「蜘蛛人」,剛開始先做棒式的動作,接著把一腿膝蓋彎曲、朝外,並收向同側的手肘處,再回到棒式。膝蓋彎曲收腿時吐氣,回到棒式的時候吸氣。 側棒式要訓練腹部側邊的肌肉群,側棒式與其變化就很適合。先右側躺,讓右手肘落在右側肩膀的正下方,右手前臂平貼著地墊。讓膝蓋以下繼續貼在地墊上,抬起髖部、撐起身體,讓軀幹呈一直線,維持30秒。如果這樣的動作還算簡單,可以改成雙腳交疊支撐,也就是只有手肘和腳與地墊相連,並保持身體與腿呈一直線。搖滾側棒式右手肘放在地墊上,右腳以腳掌的外緣與地墊先連,撐起身體讓身體到腳呈一直線,做好側棒式,此為起始姿勢。然後再讓髖部著地,再回到起始姿勢,反覆練習15到20次。若覺得這樣的動作太困難,請改成膝蓋側邊著地的版本。側棒式抬腿右手肘放在地墊上,右腳以腳掌的外緣與地墊先連,撐起身體讓身體到腳呈一直線,做好側棒式。左腳與右腳相疊,接著把左腳往天花板方向抬起,抬到比髖部的水平面還高的程度,再放回原位。 喜歡做點棒式鍛鍊的朋友,不妨依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跟著上面的動作做些練習吧。練習中注意保持呼吸,並傾聽身體的聲音,讓身體愈來愈fit~~(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為:棒式變化讓你練全身(懶人包))

避免截肢!洗腎出現「下肢變黑、局部刺痛」就要當心

避免截肢!洗腎出現「下肢變黑、局部刺痛」就要當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李奶奶是多年的洗腎患者,原本就有的糖尿病、高血壓,也隨著腎臟功能差越來越難控制,每天的生活除了耗在洗腎室,也因為洗腎後體力透支整天在家休息,不外乎常常吃藥、打針、抽血檢查、洗腎,另外就是截肢。腎臟科醫師說,洗腎患者的血液循環差,血管也容易出問題,因此有很高的機率會有末梢血管病變,也就是末梢肢體壞死需要截肢的情形。李奶奶右腳已經截掉2隻趾頭,傷口好不容易照顧好,但是左腳足踝以下也開始出現膚色變黑、小趾側尤其明顯,經過心臟血管外科的血管手術,術後輔助使用血液循環藥物及低能量遠紅外線,也做過高壓氧治療,局部仍慢慢惡化。尿毒素超標!易致下肢血管病變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根據統計,每4個洗腎患者中,就有1個罹患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慢性腎衰竭、末期腎臟病患,雖然可藉由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維持一定程度的生理機能,但是洗腎終究無法取代正常的腎臟功能,病人血液中的尿毒素仍較常人高,而且無法正常地代謝鈣、磷、鉀等離子,都會增加血管病變的危機,這些異常的成分,干擾血管內皮前驅細胞的功能,進而影響周邊血管的再生能力,進一步會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病變。另外,慢性腎衰竭患者,大多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這些也都是血管病變的危險因子,也難怪洗腎患者的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會那麼多。蔡易昌說明,下肢動脈阻塞疾病,在中醫屬於「脈痹」的範疇,最早出現於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痹論》,也就是「血凝而不流」,並指出證見皮膚變色,皮毛枯萎,肌肉頑痺等。清代醫家何夢瑤所著的《醫碥.痺》提到「血脈不流而色變」,對脈痺提出了病機的闡述,並且指出「外感之風寒濕能痺,豈內生之寒濕獨不痺乎?」認為內生之瘀血、痰飲亦可致痺,而「死血阻塞經隧,則亦不通而痺矣。」使脈痹的各項理論更加全面。而慢性腎衰竭,也就是尿毒症的階段,中醫又稱為「關格」,「關」是關閉,「格」是格拒,在上由於三焦之氣不流通,寒遏胸中,飲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於熱結下焦,津液乾涸,氣化障礙,故關閉。腎病使體內血瘀、傷口難癒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已經明確指出:「瘀血不去,其水乃成」、「孫絡水溢則經有留血。」說明氣血不通的血瘀形成時,容易出現水腫相關的疾病。清朝醫家喻昌認為:「瘀濁占據,水不趨而泛溢,無不至矣。」說明腎病與瘀血有關,脾腎虧虛為本,寒濕外傷為標,會使人體出現氣陰兩傷,陽氣不足,寒濕入絡,血瘀不暢,氣血凝滯、經脈阻塞導致傷口難以癒合。蔡易昌進一步解釋,治療上,並不是一味以活血化瘀就可以解決問題,血瘀論述集大成的著名醫家王清任《醫林改錯.氣血合脈》說:「氣有虛實,血有虧瘀。」認為氣虛、虛寒、陰虧、邪毒等皆可導致氣血凝滯而成瘀,故對血瘀的治療,不可單純逐瘀,應審證求因,辨證施治。推陳出新到今天,慢性腎臟病被認為以虛為主,因虛致實者居多,治療時應在補氣、溫陽、養陰基礎上加用活血化瘀藥,另外會加上養血通絡的特別藥物,來針對下肢動脈阻塞疾病來做針對性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調理,李奶奶的足部膚色由暗黑轉為紅潤,局部的刺痛、脹痛感也逐漸改善,腳較有力、體力也變好了。回診時,兒子高興表示,媽媽最近不僅腳的情形進步很多,連帶的腎臟狀況也有起色,抽血檢查尿毒素降低不少,還有血鉀、血磷、血鈣也趨向正常,血色素也有進步,血管外科醫師也說,目前看起來已經不用截肢。(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天天吃蛋害膽固醇飆高?營養師曝「這種牛奶」更雷

天天吃蛋害膽固醇飆高?營養師曝「這種牛奶」更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的膽固醇過高嗎?高膽固醇食物多年來都被視為健康殺手!現代人吃得好,卻動得少,營養過剩衍生出許多健康問題,也因此許多人對高營養價值的雞蛋,反倒產生了幾分顧忌,特別是擔心其中所含的膽固醇。 高膽固醇 來自生活中這些食物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表示,體內膽固醇偏高,恐造成血管病變、腦中風等風險,膽固醇多來自富含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的蟹黃、蝦卵、人造奶油、油炸食物等。 適量海鮮、每天1顆蛋 不會造成膽固醇超標「昨天才吃過滷蛋,今天不能吃有荷包蛋的三明治」很多中老年人怕膽固醇過高,不敢天天吃蛋,連半個都不敢多吃或只吃蛋白不吃蛋黃。營養師指出,許多民眾因怕膽固醇過高,不敢吃蛋和海鮮,但其實適量的海鮮、每天1顆蛋,不會有膽固醇過量問題,較需提防的是全脂奶、肥肉和人造奶油與動物奶油。 遠離膽固醇 體重控制+定期檢查為上策若要遠離膽固醇,營養師建議,應定期做膽固醇檢查,正常人每年做一次血中膽固醇檢查,若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抽菸習慣等高風險族群,則建議每3個月,就應該追蹤一次。 此外,體重愈重,好膽固醇的相對比例可能就會下降,因此,控制體重就愈顯重要,且需均衡飲食及每日5蔬果;而有氧運動如游泳、跑步、騎腳踏車等,是協助調節血中膽固醇比例的好方法,所以規律運動更是不可或缺。 延伸閱讀:只有膽固醇過高才會造成動脈硬化? 醫師公開10個意想不到的傷「心」元凶紅蛋比白蛋營養?一天只能吃一顆蛋? 營養師破解3大常見雞蛋迷思 (本文獲常春月刊授權轉載,原文為:愛吃蛋會害膽固醇飆高? 營養師曝「真正高膽固醇食物」...全脂奶也是陷阱) 

讓您輕易看懂常見的血液檢查項目

讓您輕易看懂常見的血液檢查項目

讓您輕易看懂常見的血液檢查項目 雅得麗生活診所 高雄院區陳弘聖院長 一般血液檢查 一、白血球(WBC):正常值 4000~10000/cumm 白血球主要是負責抵抗外來的細菌或病毒,保護人體。當白血球過少時,很可能是遭到嚴重細菌或病毒的感染(甚至敗血症),另外也可能是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引起;而當白血球過多時,可能是局部性或全身性的急性感染、組織發炎或壞死,或是正在使用類固醇的情況等。 二、紅血球(RBC):正常值 3.7~5.5million/cumm 紅血球負責攜帶氧氣到全身各處供細胞使用。當紅血球數值較少時,貧血的可能性最大;當紅血球數值增加時,可能是阻塞性肺病、某些地中海貧血或是骨髓異常造成紅血球增生等情況最為常見。 三、血紅素(Hb):正常值 12~16 g/dl 血紅素是貧血的檢測指標,當血紅素升高時,可能是長期處於氧氣濃度偏低的環境、慢性心肺疾病等導致身體代償所致;若血紅素偏低,則表示貧血,急性貧血的原因較常見有女性月經期間或是受傷時急性大出血,慢性貧血的原因較常見有鐵質攝取或是吸收不足、腎功能不良、骨髓造血機能異常、營養不良等。 四、血小板(PLT):正常值 140000~440000/cumm 血小板主要負責凝血功能,當身體受傷時,血小板負責初步止血。當血小板偏低時,可能是自發性的血小板減少紫斑病、血液病、感染、紅斑性狼瘡、游離輻射或藥物過敏等所造成;而血小板過高的原因可分為兩種:第一種為次發性原因,常見的有感染症、藥物或缺鐵性貧血等,通常只要把可能原因找出來,排除後就能改善;第二種為原發性血小板血症,即因骨髓增生問題所形成的血小板增生症。 生化檢查 一、空腹血糖:正常值 70-100 mg/dl 空腹情況下的血液葡萄糖含量,為篩檢糖尿病最基本的方法。正常值為70-100 mg/dl,若100<空腹血糖<126 mg/dl,則稱為空腹血糖異常或叫糖尿病前期,這是一個危險警訊,若有糖尿病的家族史、飲食不忌口或常攝取過多高熱量或高升糖指數的食物、體重過重或肥胖、缺乏運動等,日後糖尿病確診的機率會高很多;若空腹血糖有兩次以上的檢驗值都≧126mg/dl,則可確診糖尿病,必須開始進行治療及追蹤。 二、糖化血色素HbA1C:正常值 <5.7% 糖化血色素可用來評估糖尿病患者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控制狀況及治療效果,一般人若檢驗糖化血色素值≧6.5%,也可確診是糖尿病。 三、尿酸:正常值 女性2.0 ~ 6.0 mg/dl;男性3.0 ~ 7.0 mg/d 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容易形成尿酸結晶,在關節腔沉積就容易形成痛風,造成關節急性紅腫熱痛,反覆性痛風會形成痛風石而引起關節變形;在腎臟沉積就容易形成尿酸結石,造成慢性腎臟損傷。 肝功能檢查 一、天門冬胺酸轉胺酶(SGOT):正常值 <37 U/L 二、丙胺酸轉胺酶(SGPT):正常值 <42 U/L 當肝臟細胞受損時,會釋出上述兩種酵素到血液中,所以可藉由抽血測量數值,看肝臟是否發炎,如果有,一定要進一步檢查,常見肝指數異常上升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過量飲酒、脂肪肝、過勞、嚴重睡眠不足、某些藥物或食品。 腎功能檢查 一、尿素氮(BUN):正常值 5~23 mg/dL 尿素氮是人體蛋白質代謝的產物,由肝臟合成,並由腎臟將其過濾到尿中而排出體外。如果偏高,可能是腎臟功能受損、腸胃出血、或使用利尿劑等引起;如果偏低可能是蛋白質攝取過少、肝衰竭或腎臟病等引起。 二、肝酸酐(Creatinine):正常值 0.1~1.4 mg/dL 肌酸酐是人體肌肉中肌酸物的分解產物,屬於代謝廢物的一種,由於腎臟將其排至尿液中。因此血液中所含的肌酸酐,都是從肌肉中穩定速率代謝產生的。當腎絲球過濾率下降,肌酸酐會累積在血液,因此可藉由血液肌酸酐濃度來判定腎功能的好壞。肌酸酐上升的原因常見於肌肉病變(萎縮、肥大)、腎炎、腎病變、腎血管阻塞、氮血症、鬱血性心衰竭、高肉飲食、腸阻塞、營養失調等。健檢列出的腎功能數字,通常有4項:抽血檢測出尿素氮(BUN)、肌酸酐(Cr),接著以肌酸酐數字、年齡、性別套公式換算出腎絲球過濾率(eGFR),以及收集小便測出的蛋白尿指數(尿中白蛋白/肌酐酸的比值),一般所謂的腎功能好或差,主要是看腎絲球過濾率,代表腎臟過濾血液裡代謝廢棄物的能力,愈高表示能力愈強。 血脂肪檢查 一、總膽固醇:正常值 <200mg/dl 又可分為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與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是組成人體荷爾蒙、細胞膜的重要原料,當血清中壞膽固醇含量過多,易引起動脈粥狀硬化,進而讓血管阻塞,中風、心肌梗塞、慢性腎臟病變的風險與日俱增。 二、低密度膽固醇:正常值 <130mg/dl 就是所謂的壞膽固醇,數值愈高,代表動脈硬化風險越高,愈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要盡速就醫,配合定期抽血追蹤、服藥、飲食及運動等方式來控制。 三、高密度膽固醇:正常值 女性:>50mg/dl;男性:>40 mg/dl 高密度膽固醇就是好的膽固醇,就像是身體血管的清道夫,可以除去血管內的壞膽固醇沉積物,數值愈高,愈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如果太低,表示心肌梗塞、腦血栓的風險較高,可以藉由增加運動量來提升其數值。 四、三酸甘油脂:正常值 20-200 mg/dl 三酸甘油脂過高者罹患胰臟炎、冠狀動脈心臟病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會增加,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可分成以下2種類型:原發性:患者因為基因缺陷,導致脂質代謝異常;繼發性:因為疾病、酒精、藥物等後天因素,造成三酸甘油脂過高。其他會增加高三酸甘油脂的危險因子包括: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肝病、腎臟病、肥胖、吸菸、過量飲酒、飲食問題(喜歡攝取高油脂、高澱粉、愛吃甜食、愛喝含糖飲料)、某些藥物例如皮質類固醇、乙型阻斷劑、利尿劑、雌激素等。

從「甩巴掌練習」學會轉念,賴佩霞:別被你的念頭綁架

從「甩巴掌練習」學會轉念,賴佩霞:別被你的念頭綁架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這條心靈成長的道路上,藝人賴佩霞已走了50年,到很後來才發現,幸福不是一種追求,而是實踐,存在我們頭腦裡的念頭,就是左右人生幸福與否的最大關鍵。她分享自己在課堂上曾遇到的經驗,這一次的轉念,竟是用「賞耳光」來實踐......。以下是《轉念的力量》原書摘文:敏儀是新進學員,她提到有一次和一個不熟的人對話,對方講話聲音又大又急,她不自覺整個人變得緊張又焦慮,甚至擔心起對方會不會突然一巴掌甩過來,導致後來的對話,她都陷在自己可能被打的想像和防禦中,根本聽不進對方說的話。然而,從頭到尾整場對話下來,對方也只是嗓門大了點,根本沒有什麼想動手打人的跡象。結論是,敏儀發現自己腦海裡搬演了半天的戲碼,擔心突然被打一巴掌的焦慮,全都是莫須有的想像。我向敏儀說明,就算真的吃了一記耳光,也只不過是「啪!」一聲就結束了。一巴掌甩下來的時間,零點幾秒,很快就過去,但事後反覆回想的畫面,才是讓人苦不堪言的主因。每想一次,就像挨了一次又一次的耳光,甚至可能會心如刀割,伴隨而來的是一句氣憤難平的「他憑什麼打我!」要知道,當事過境遷,每每引發我們痛苦的是念頭,是腦海裡的「他憑什麼打我!」而不再是那一記耳光。事件本身老早已經結束,耳光不再存在於現實,是信念,是腦海一次又一次上演的畫面及聲音,讓我們繼續百般受苦。敏儀還是不明白,雖然被打的皮肉痛不需太久就會消失,但行為所帶來的創傷或精神恐懼,絕對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弭平消除的。我繼續說明,讓我們受苦的不是某個人「打了我耳光」這件事,而是「他怎麼可以打我耳光」這個念頭。打了小丑的左臉,他會大方送上右臉我和敏儀分享我的故事。我是演員,曾經向法國國寶級戲劇大師菲利浦.高利耶(Philippe Gaulier)學習小丑表演,也接受過巴西小丑劇團的訓練。對表演的喜好從小學1年級就展現出來,雖然參與的演出不多,但戲劇一直是我情緒紓壓的最佳管道。我也曾經跟隨澤爾卡.莫雷諾(Zerca Moreno)學習,她與夫婿雅各布.莫雷諾(JacobLevy Moreno)聯手創立了心理劇。小丑有別於其他戲劇表演,這角色充滿衝突、挑戰與驚喜,當一切都順利,就不會有他的立足點。小丑的特質本來就是笨拙、滑稽又愚蠢,如果有人打了小丑的左臉,小丑非但不會生氣,還會爽快大方的送上右臉,在戲劇表演中,為了博君一笑,小丑總會把自己整個送上去任人打罵,即使吃盡苦頭也不以為意,甚至還笑意盈盈。有一回,在巴西老師帶的課堂中,學員兩人一組面對面,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還在讀研究所的女生,比我女兒還年輕。即使知道正在進行訓練,她對我還是很恭敬。這時老師宣布,接下來要做的是面對面打耳光的練習。剛開始,年輕女孩根本不敢打我,雖然上課時我以學生自居,但學員都叫我老師,可想而知她怎麼下得了手,我的年紀都可以做她媽了。我告訴她,沒關係,這只是練習,來吧,我不會介意。她還是下不了手,直到我再三鼓勵。畢竟她也是為了學習而來,我自己也是老師,當然希望學生能得到最好的體驗與學習,請她勿手下留情,別想太多,以免錯失學習機會。經過一番說服,小女生才勉為其難的給了我幾記耳光。第一記打過來,天啊,記起小時候被老師打耳光的經驗,當下面紅耳赤,生理反應全上來了,心裡滿腹委屈,甚至覺得「我在這裡幹嘛?我是賴佩霞耶!」聽到腦袋裡各種質疑的聲音,有惱火,有心酸,有尷尬,有不知所措。接下來,念頭一轉,「我不是來學新東西嗎?出糗、被K、被取笑不就是小丑表演最重要的部分嗎?我在想什麼?」縱然沒有即刻欣然接受,卻也放下了抗拒。被人賞巴掌,還提醒自己要好好感受接下來,有趣的事情慢慢發生了。無論對方怎麼打我,非但沒有絲毫的不悅,還覺得挺有成就感的,我從來沒想過自己竟然有這樣的一天。從來未曾如此有意識、有覺知的被人甩耳光,我甚至還提醒自己要好好感受,把握機會,因為這樣的機會不會太多,今天算是一生難得的體驗了。感覺看看,被打耳光就是熱熱、脹脹的而已嘛,沒什麼大不了!這是我主動邀請別人給我機會,所得到的特殊體驗。接著,我們又和別組成員互換對手,前前後後估計挨了20個巴掌跑不掉小時候好像被媽媽打過巴掌,印象不深,但有次被小學老師當眾賞的那一巴掌卻無法忘懷,長大後我深信,這世界上絕不可能有人再賞我耳光。然而小丑課程中,面對一個又一個的巴掌,因為我採取不同的解讀方式,使得我可以快速撇開尷尬與委屈,透析「念頭」的個中道理,選擇用怡然自得的心態面對眼前發生的事。過程中,我清楚意識到,念頭的設定一旦改變,那些原以為絕對不准別人做的事,居然逆轉為一種奇妙的經驗。坦白說,事隔多年,我完全不記得其他的課程內容,只記得自己被打得很慘,卻也十分超然。爸爸不能打你,真的嗎?在等待拍戲的片場中,我和從歐洲學成歸國的年輕女教授閒聊,說著說著,她含著淚水、滿腹委屈告訴我:「我已經5、6年沒有回家了。」「為什麼?」「當年太陽花學運時,有個晚上我們全家坐在客廳看電視,我和我爸意見不合,我回了他幾句,就吵了起來。他氣憤的打了我一巴掌……從小到大,他從來沒打過我,那是第一次,我好難過,從那一天開始,我就再也沒有跟他說過話,後來我就出國唸書了。」「哎!相信他一定很想你。」謹守諮商師的分際,我沒有多說什麼。否則我會接著問:「爸爸不能打你,真的嗎?」現在我想邀請你,回想一下自己的經驗,也許曾經有人打了你,或數落你,請閉上眼睛:問問自己,痛苦是來自於「被打耳光」這件事,還是「他不應該打我」這個念頭?問問自己,痛苦是來自於過去的「某句話」,還是「他不應該那樣說」的念頭?說到這裡,敏儀似乎開始明白了,她說:「只要我認定『不應該打人』,如果被打了我就會生氣,但是我沒有『不應該打人』的念頭時,就算被打,我也不會生氣,甚至還會開心。是這樣嗎?」「是的,讓人痛苦的是『念頭』,並不是『耳光』。」我說。(本文摘自/轉念的力量:不被念頭綁架,選擇你的人生,讓心靈自由/天下文化)

預防失智症每天至少450毫克的EPA/DHA有幫助?

預防失智症每天至少450毫克的EPA/DHA有幫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年紀增加,會在某個時期開始,出現記憶力不好,像是經常忘記手機或是鑰匙放在哪,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一笑置之,說自己老了,但或許能更加積極的看待這件事情,因為那很可能是大腦認知功能衰退的徵兆,也是未來發展成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失智症的警訊。先前,我們曾發表一篇有關黃酮類化合物、腸道菌群和規律運動,有助於預防或延緩認知功能衰退,以及阿茲海默症風險的文章;而這次,則是把焦點轉到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簡稱LC PUFAs),這名詞你看來可能會有點陌生,但講到魚油、DHA或EPA的話,相信你就略有所聞了吧,魚油裡面由多種脂肪酸構成,當中也包含了DHA與EPA,它們都是LC PUFAs的一種。PUFAs 是什麼?什麼是 PUFAs,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呢?簡單來說,是在其長鏈裡有1個以上的雙鍵,通常在人們認為健康的「原型食物」裡,含量較為豐富。PUFAs 主要分為2大類,分別是: Omega-3系列(ω-3):α-亞麻酸、EPA與DHA都是這個系列的脂肪酸 Omega-6系列(ω-6):亞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簡稱ARA)等屬此系列的脂肪酸α-亞麻酸和亞麻油酸分別是體內作成其他ω-3與ω-6的前驅,原因在於人體內無法自己合成,得從食物取的這兩個起始脂肪酸,有了它們,人體就能自己合成出EPA、DHA和ARA等碳鏈較長的脂肪酸,礙於人體將α-亞麻酸轉換成EPA與DHA的效率不高(低於5%),因此,會建議直接從魚貝類等食物,或魚油保健品補充EPA與DHA。根據調查,英國人每天平均攝取約244毫克的EPA與DHA,不過英國官方則是建議人們每天應從食物攝取450毫克以上的EPA與DHA,換言之,英國人都吃不太夠,同樣的,大多數台灣人的飲食習慣,特別是幾乎三餐都外食的人,EPA與DHA的攝取量很可能比450毫克要低上許多。量吃不夠之外,研究也發現ω-6與ω-3之間的比,也很重要,就目前所知,ω-6:ω-3在1:1到5:1之間,對一些常見的慢性病有正面的幫助;只是如果平常吃的飲食不是很均衡,例如吃很多紅肉、植物油和加工肉,那麼ω-6:ω-3往往會超過15:1。為什麼這2系列脂肪酸的比例很重要呢? 這就要再繼續談「細胞膜的流動性」了。Photo by Mo on Unsplash膜流動性好有什麼用處?細胞膜上的脂肪酸組成會影響膜的流動性,而大腦細胞膜上的磷脂質裡,有著大量的LC PUFAs,主要成員是DHA和ARA,它們能增加神經元細胞膜的流動性,流動性好,膜上的接受器、酵素和離子通道…等,就能運作的比較好,維持良好的神經功能。臨床上的研究發現,那些有認知功能受損和阿茲海默症患者身上,觀察到腦細胞膜上的LC PUFAs明顯變少了,當然,膜的流動性也跟著受到影響。另外,研究也發現,因老化而有的海馬迴細胞膜的硬化,在給予富含DHA的飲食後,能逆轉海馬迴細胞膜的流動性,但如果已經診斷為阿茲海默症的話,補充DHA是否有用,現在還沒有確定的答案。文獻回顧,結論:預防失智症建議人們在健康、輕微時就養成吃的習慣在知道PUFAs有哪些、食物來源,以及一些生理功能之後,就來看新研究怎麼說吧!一篇發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的文獻,回顧有關Omega-3脂肪酸、阿茲海默症與認知相關的研究,篩選的研究以觀察或隨機控制試驗為主,並限定所有參與試驗的人,年齡要在50歲以上,而這些研究都有Omega-3的攝取量、認知功能,以及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生化指標。研究團隊最後從713篇研究文獻,篩選出33篇。從觀察與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來看,補充Omega-3對認知功能和減少阿茲海默症有保護的效果,而且在早期和輕微認知受損階段,Omega-3保護的效果會更顯著。最後,這篇回顧研究支持吃較多Omega-3的人,認知功能受損的風險較低,可當作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策略之一,然後越早期、輕微的階段,成效越顯著。要吃多少呢?每天至少450毫克的DHA+EPA,如果是吃魚油膠囊的話,那麼請參考產品標示上的數字計算;那麼若是要從飲食補的話,可以參考下表的食物來源,裡面的數字各種食材每100公克可食重量的含量。從表中幾種海鮮的EPA與DHA的含量,你會發現,只要有吃到海魚,很容易就能超過每天450毫克的建議量。當然,如果你平常很難得吃魚,或是不喜歡吃,那麼借助各家魚油保健品,也是可以參考的替代方案。但切記,吃魚跟吃魚油還是不一樣的事情,因為吃魚除了魚油之外,還有優質的蛋白質,以及其他維生素與礦物質,不能直接互換喔。 ​(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原文為:預防失智症 每天至少450毫克的EPA/DHA有幫助?)

運動不痛苦才有效!專家教你「愛上運動」的2大祕訣

運動不痛苦才有效!專家教你「愛上運動」的2大祕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多數的人都對運動有種刻板印象:一定要很痛苦的鍛鍊才有收穫,或是一再做反覆的動作也看不到什麼效果。很多人無法持續規律的運動流程,反覆的訓練方式在他們身上一點也不管用。曾聽到有人說:「運動時感覺真好,不但體力增強、神清氣爽,而且血糖降了許多,一天沒做運動都不行。」但一定也有人感受恰好相反:「我實在無法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雖然知道如果能成功養成運動習慣,一定能改善健康。可是每次我在加入健身房或下定決心運動後,最後總是半途而廢。」如果你過重,運動起來或許會較吃力,可能關節痛或心臟問題限制了你可以運動的範圍,也許每當該繫上慢跑鞋帶時,你就會想臨陣脫逃。不過,可以放心的是:即使受限於身體的問題而無法運動,你仍然有辦法減重、降低血糖並過健康的生活。事實上,你在本書看到的飲食改變對身體的益處,都不是運動所帶來的,這是因為在我們的飲食研究中,通常都會要求受試者「不要」改變他們平日的運動模式。因為若想達到研究目的,我們必須將飲食的效果獨立出來。當然運動可以和飲食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但假如你實在無法執行運動計畫,仍然能夠藉由飲食改變得到良好的效果。不同運動的目的不同種類的運動提供不同的助益:有氧運動:是在一段時間內不間斷地做一些有韻律的活動,通常至少10分鐘。快走、跑步、網球、跳舞或溜冰都是有氧運動,這類運動有助降低血糖和三酸甘油酯,若持之以恆,也有延年益壽之效。抗阻力運動:像舉重或強化肌肉功能的運動,例如伏地挺身和下蹲運動。這類運動可以增進肌肉質量或至少保留原有的肌肉組織,也有助於增強胰島素感受性。柔軟度運動:又稱伸展運動,可保持關節的靈活度,也能舒緩壓力。下面提供一些有關運動量和運動頻率的基本原則:飲食和運動的相乘效果有助於避免糖尿病產生。一項名為「糖尿病防治研究計畫」的調查提出了突破性的發現。研究人員追蹤了3,234位受試者,這些受試者的血糖目前都有慢慢升高的趨勢,但還尚未達到糖尿病的檢查標準。這些參與者藉由飲食和運動的幫助,將發病機率減少了58%。這項運動管理計畫每週總共費時150分鐘──1個星期5次,每次30分鐘。但是施行運動療法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運動雖能強化健康飲食的療效,卻沒辦法抵銷錯誤飲食的害處。事實上,這2個元素:飲食和運動,就針對減重和防治糖尿病的效果而言,飲食的部分比運動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目前發表的研究來看,只靠運動的人獲得的減重成效和不運動的人比起來,並沒有相差很多。有些比較樂觀的研究則指出:搭配運動可以使飲食療法的效果增強20%。但我們肯定,若要減重,運動無法取代飲食改變的地位。這不代表運動一點也沒有用,它絕對有其價值,例如一旦確定得到糖尿病,運動可以降低糖化血色素。許多測試運動療效的研究都發現,受試者若開始執行運動計畫,平均可將糖化血色素降至7.7%,這比起不運動的糖化血色素值8.3%要來得健康。然而,這樣的療效若和飲食改變的功效比起來,又遜色許多。所以,要避免糖尿病或控制病情,最好飲食與運動兩者雙管齊下。你的身體有一個部位最能收到運動的效果,那就是心臟。最近一項研究追蹤了第二型糖尿病患在19年間的運動狀況,並特別著重在他們死於心臟病的風險。結果發現,有中度運動習慣的人和久坐的人比起來,最後發作心臟病的機率減少了40%。他們的運動療程為每週至少做4小時的中度運動,像是走路、騎腳踏車或種花種草等。有固定運動的人也能減少中風的機率。運動還有3項值得一提的好處:第1,一般人常邊看電視邊吃東西,但是很少人會邊做運動邊吃東西。當邊吃東西邊看喜歡的犯罪影集或電影時,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吃進過量的卡路里,卻不大可能在打網球時還大吃大喝。運動不會造成你吸收到過多的熱量。第2,運動改善睡眠品質。肌肉在運動過後「需要」休息,如果有運動的話,睡眠品質會勝於你整日坐在桌子前面、看電視或閱讀書報雜誌。在獲得充分的休息之後,就較容易堅持健康的飲食計畫,對垃圾食物也能有抵抗力。第3,運動心情較好。其提振精神之效,等同天然的抗憂鬱劑。第一型和第二型肌肉細胞為什麼有些人熱愛運動,而有些人卻對之痛恨至極呢?你也許會很驚訝,這竟然和基因有些關聯。如果能透視肌肉,並將自己的肌肉和別人的做比較,你會領悟到,原來有些人天生就適合運動。也就是說,這種人天生就有比較多第一型肌肉細胞(此名稱和第一型糖尿病無關,只是恰好名稱相似)。第一型肌肉細胞有強大的血液輸送力,裡面具備緊密的微血管網路,這些網路能帶進氧氣和減輕疲憊感。這種細胞也有比較多的脂蛋白脂肪酶,這些酵素能夠把脂肪分解作為燃料使用,所以這一類人的運動耐力較佳。若看到有人能在路上臉不紅氣不喘地跑步,或聽到有人說他在跑步後得到神奇的快感,請不要太羨慕他們,很可能只是他們的肌肉裡天生有許多第一型細胞。其他人的肌肉則大部分是第二型細胞。第二型細胞能夠應付衝刺運動,而在耐力表現上就不如第一型細胞。話雖如此,我們要了解肌肉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改變的。假如用漸進的方式慢慢增加運動的強度,輸送到第二型細胞的血液就會變得比較充沛,最後第二型細胞就會變得和第一型細胞幾乎一樣強壯。舉出人體生理上的差異是為了說明重要的一點:一個人是否具有運動天分和他的人格無關,生理差異才是決定運動天賦的關鍵,若一直怪自己體育表現欠佳,現在該是原諒自己的時候了。愛上運動的2大祕訣以下2個關鍵能輕鬆達到運動的效果:第一,讓運動變成一件愉快的事。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運動最好能夠有同伴相隨,例如,兩人同行散步就比一人獨行來得有趣。若計畫上健身房,那參加一些課程會比單獨運動讓你更有動力,像有氧運動或瑜伽等課程都不錯。如果有同伴一起參加課程,那你就更有動力每天準時去健身房報到。你可以把健身視作一個特別的活動,並事先規劃運動完要享用什麼健康的餐點。如果運動計畫是跳舞或打網球,你可能壓根不覺得你是要去運動,因為跳舞或打網球太好玩了,實在和運動扯不上什麼關係。記得保持運動的新鮮趣味感,否則你就不會想1週運動2次,更別提3次了。大部分人對快樂的定義就是要有朋友,所以你需要有同伴相隨才會覺得運動好玩。第二,規律運動比偶爾為之來得有效。套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靜者恆靜,動者恆動。」假設你是那個靜止物,也就是說,若你緊緊的黏在沙發上,那可能會一直窩在裡面不想起來。相反的,如果和朋友每2天就在晚餐後出去散步1次,這樣的習慣很容易保持。規律運動還有一項重要的原因:單節運動的效果不大。如果常去健身房,那你會發現的確是如此。請跳上離你最近的跑步機,跑個1.6公里,然後喘口氣,按下控制鍵,看看你燃燒了多少卡路里。很意外吧?沒錯,你大概只消耗了100卡的熱量,那還不到1份麥當勞薯條或1罐汽水熱量的一半。偶爾才做一次運動就像偶爾吃一頓健康餐一樣,對健康沒什麼太大的幫助。想要增進健康,一定要將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要規律運動的另一個原因是:運動的效果不能持續很久,這有好有壞。好處暫且不提,壞處在於:若有天你受傷必須長時間臥床,血糖或體重就會逐漸回到運動前的水準。要能固定每天或每2天就快走或騎單車1次,才能持續得到運動的好處。結論是:讓運動變有趣並持之以恆,才能達到運動效果。找出喜歡的運動項目運動可先從走路開始。準備好做其他運動時,想想你喜歡什麼: 有氧運動課程不但有趣、可和旁人有互動,有時候也夠激烈。 跳舞是一種很棒的運動,而且音樂通常比一般有氧運動課程好聽。 網球不管是單打或雙打都是很好的健身方式。 許多健身俱樂部都會規劃壁球或手球的課程或比賽。 打高爾夫球時如果用走路的方式進行,會是不錯的運動。 當地的跑步俱樂部常會組成一些訓練團來協助想完成5公里賽跑、10公里賽跑、半馬拉松或完整馬拉松的民眾。 圖書館可以借到許多運動的錄影帶或光碟。若想進行抗阻力或柔軟度運動,建議你找一位私人教練,這不但較安全,還能為你量身打造一份運動計畫,並運用正確的器材。不只專業運動員才能獲得專業運動的知識和技術,你也有機會。私人教練可以設計完整的運動計畫,包括有氧運動、肌力鍛鍊和柔軟度訓練。大部分健身俱樂部都有提供私人教練,甚至為了吸引你加入會員他們還提供1次免費諮詢。為什麼不趁機利用呢?如果不打算加入健身俱樂部,那就和私人教練約一個諮詢時間,這樣你還是可以取得合適的運動計畫。過一陣子後,再和私人教練約下一次的諮詢時間。不要怪罪自己也沒必要羞恥運動和飲食一樣,大多數人都尚未達到目標——很多人都沒有心律監視器,也沒有最新的運動鞋或可以裝iPod的短褲。當我們和別人聊到運動的話題、聽到陌生的健身術語時,很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沒運動的時候就像沒有吃健康食物一樣,會帶來罪惡感或羞恥感。有時家人和醫師會想用責罵的方式逼迫我們運動,但不管他們是如何高談闊論,都比不上我們加諸在自己身上的罪惡感來得嚴重,好像沒運動就是極大的道德缺陷。若你就是這種人,請將罪惡感或羞恥感拋到一旁,讓心中這些想法完全消失。請對那些引起你罪惡感的朋友說:「截至目前為止,你只是在示範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前半部。現在你即將準備要探索這運動定律的後半部」即使有時中斷運動,也不要太過責備自己。假設你有幾天,甚至好幾週沒有執行運動計畫,不要浪費時間唉聲嘆氣,因為在執行運動計畫的路上,每個人都會在半途上摔倒,只要拍拍身體的灰塵,繼續勇往直前就對了。如果運動很有趣,朋友和家人也一起參與,而且你循序漸進並持之以恆,那麼你就得到成功的祕方了。(本文摘自/糖尿病有救了(暢銷10年紀念版):完全逆轉!這樣做效果驚人/柿子文化)

早餐吃雞蛋竟是大忌!專家教你吃「逆轉糖尿病菜單」

早餐吃雞蛋竟是大忌!專家教你吃「逆轉糖尿病菜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請拿出一張紙,寫上「早餐」、「午餐」、「晚餐」和「點心」這4個大標題,你現在要做1天份的菜單計畫。請寫下符合以下原則,而且你也喜歡的食物。扼要說來,我們找的食物要是:不含動物性產品:沒有肉、魚、乳製品或雞蛋,一丁點也沒有。這用意是要清除飲食中的動物性脂肪、動物性蛋白質和血膽固醇。低脂:盡量少用添加的油脂或完全不要用,並避免其他油膩的食材。在看產品成分表的時候,請注意每1份量食物的脂肪不可以超過2至3克。低升糖指數: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也就是避免白糖、白麵包、高澱粉量的馬鈴薯(baking potato,是澱粉量最高的馬鈴薯種類,經常用做烤馬鈴薯、馬鈴薯泥或薯條)和大部分的即食麥片等等。其他大部分純素的食物都可以。某些種類的食物升糖指數特別低,像是豆子和其他豆科植物、綠葉蔬菜、大部分水果、大麥(很適合拿來做成湯品)和許多以這些食物為原料的產品。令人吃驚的是,義大利麵是屬於低升糖指數,不像其他小麥製品是高升糖指數。糖尿病的健康早餐建議:純素、低脂、低升糖在早餐這個標題下面,寫上你喜歡的食物,而且要是純素、低脂和低升糖指數。所列下來的食物很有可能你早就在吃了,底下是一些建議: 熱麥片,像是燕麥粥。全麥麥片加上肉桂粉、葡萄乾或蘋果醬(不加牛奶)。 冷麥片,像是麥麩雪花片加上脫脂豆奶或脫脂米漿,也可加上莓類、水蜜桃或香蕉。 瓜類、香瓜、香蕉或其他任何水果。 黑麥麵包或德式裸麥吐司加上肉桂粉(不加奶油或人造奶油)。如果你希望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試試這些: 炒豆腐 早餐式豆泥捲餅,餡料是豆泥、生菜和番茄(不加蛋或乳酪) 英式烤豆或鷹嘴豆 德式裸麥麵包沾鷹嘴豆泥糖尿病早餐選擇與說明燕麥粥:大部分的研究參與者都選擇傳統燕麥粥當早餐,這是有原因的。燕麥含豐富的可溶性纖維,這種纖維的特性是在水中會變得很濃稠,而且可以把身體多餘的膽固醇帶走(小麥和米飯則含有很高的不可溶性纖維)。但是那碗毫不起眼的燕麥片,功效卻不僅止於此,它還能夠幫助你控制血糖,高纖維也能幫助你減重。另外一項益處是燕麥「不含」膽固醇和動物性脂肪,培根加蛋的早餐則含有非常高的膽固醇和動物性脂肪。請選擇傳統燕麥粥,不要選即食冷麥片或1分鐘快煮式燕麥片。傳統燕麥粥和快煮式燕麥片不一樣,前者仍保有完整的穀類形態。當燕麥片的穀類形態保持得愈完整,升糖指數也會愈低,而飽足感也能維持得愈久。若要增加降血糖的效果,可在燕麥粥上灑些肉桂粉,或加上葡萄乾、莓類以及幾乎其他任何水果皆可,但就是不要加牛奶或白砂糖,只要做個1、2天,就不會再想添加多餘又不健康的配料。若你吃麥片一定要加牛奶,請改用豆奶或米漿,以免吃進牛奶裡的動物性脂肪和膽固醇。大部分乾麥片是屬於高升糖指數,燕麥粥則是屬於中間值,它不但會讓你有飽足感,而且也讓血糖保持穩定。炒豆腐:豆腐和蛋白幾乎完全相同──本身雖然沒有多少自己的味道,但不管炒菜時加入什麼香料或醬料,都可以很快入味──它有蛋白的口感,但卻完全不含膽固醇、動物性脂肪和動物性蛋白質。早餐式豆泥捲餅:沒時間吃早餐嗎?早餐式豆泥捲餅是你的救星。只要買一盒冷凍的早餐式豆泥捲餅帶回家,放進微波爐,幾分鐘的時間,你就可以享用一頓既豐盛又健康的早餐。或許在週末比較有空的時候,你也可以自己動手做,做完後可以冷藏或冷凍起來存放,這樣在接下來忙碌的一週裡,你隨時都能享有便利的美味早餐。不該在早餐出現的東西首先來談談最明顯的東西──雞蛋,它不會出現在我們的早餐菜單裡。一顆雞蛋裡含有超過200毫克的膽固醇,和227克的牛排一樣多,還有一大堆的飽和脂肪,會使膽固醇升高。蛋白則是含有大劑量的動物性蛋白質,那是你最好要避免的東西。如你所知,從植物來源攝取蛋白質不但對腎臟較好,對長期骨骼健康也比較有幫助。請避免雞蛋和雞蛋替代品,如蛋液,那其實是由蛋白所製成的。當然,肉也要從早餐菜單裡除名,包括用火雞、豬肉或牛肉做成的香腸,它們全部都含有動物性脂肪和膽固醇。貝果也最好不要吃,除非是德式裸麥貝果。雖然一般貝果是屬於純素而且低脂,但升糖指數卻很高。甜甜圈、丹麥麵包 和瑪芬蛋糕也都別想了。想知道為什麼嗎?只要把它放在一張餐巾紙上幾分鐘,看看有多少油脂滲出來,你就知道原因了。那些油脂正等著要讓你變肥、升高你的血膽固醇,並加速惡化胰島素阻抗。糖尿病的健康午餐建議:沙拉、湯沙拉 田園沙拉加脫脂沾醬、檸檬汁、醬油或照燒醬汁 三色豆子沙拉 義大利麵沙拉 黑豆拌玉米沙拉 以麵條、北非小米、中東小麥或米飯為基礎的穀類沙拉湯 綜合蔬菜湯 蘑菇大麥湯 豌豆湯 食用快煮式或者是即食湯品也可,只要是低脂而且不含任何動物性食材的產品糖尿病午餐選擇與說明沙拉:沙拉可以是簡單的生菜加番茄,也可以是較特別的通心粉沙拉、三色豆子沙拉、亞洲風味沙拉或是水果沙拉等等。如果你想先嘗試綠葉蔬菜沙拉,一般的生菜都可以使用,但最好大膽嘗試新鮮菠菜、芝麻菜和其他綠葉蔬菜。可以加入小黃瓜和番茄切片,並請儘管加入鷹嘴豆、大紅豆等豆科植物──它們不但提供豐富的營養而且可以保持血糖的穩定。為了食用方便,超市現有販售一些罐頭式的三色豆子沙拉或四色豆子沙拉,你想要吃的時候,打開即可食用。有些店裡也設有吧台,專賣種類齊全的沙拉。選擇沙拉沾醬的時候,記得選用脫脂純素的種類,目前在許多超市都買得到。湯:湯可以當做很棒的午餐開胃菜,但一大碗豐盛的湯也可以就是午餐。湯裡可以有豐富的蔬菜、豆子、大麥和其他穀類,吃起來不令人滿足而且對健康十分有益。如果你在週末煮一大碗湯,那接下來的一週就都隨時有得吃了。如果你要求方便,乾燥混合湯包可以為你省下不少時間。只要把湯包加入滾水,再煮一下即可,你也可以視個人喜好,加入番茄、綠辣椒或其他冷凍或新鮮蔬菜。如果你又放入紅蘿蔔、番茄、冷凍蔬菜(例如花椰菜、羽衣甘藍、白花椰菜或四季豆)和其他冷凍蔬菜,你就把簡單的湯品變成豐富的燉品了。假如你寧可請別人代勞,超市裡有各式各樣數不盡的罐裝湯品或冷凍湯包,只是你必須懂得如何挑選。買市售現成的湯要注意一點:有些製造商會在湯裡添加過多鹽分,所以你應該挑選低鈉品牌,雖然會花你一點時間尋找,但絕對值得。記得每日鈉攝取量要少於2,000毫克。若你希望不論到哪裡都喝得到自製的湯品,你只需挑選一只像是膳魔師的保溫瓶,將瓶中裝滿湯以後,就可以帶去上班──你的同事會很羨慕。冷凍餐:冷凍餐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了。現在市面上出現各式各樣的冷凍餐種類,加上使用微波爐調理很方便,因此要吃到健康美味的食物變得很簡單。糖尿病的健康晚餐建議:外食怎麼吃?不管你是否喜歡下廚,可以拿來做晚餐的健康食材實在數也數不盡。許多人喜歡烹飪,但也有許多人沒時間或嫌麻煩,這些人通常喜歡選擇簡單方便的食物或是直接在外用餐──我個人絕對是屬於後者。下面先列出一些最基本的晚餐建議:番茄紅醬義大利麵:有些市售的番茄醬汁可以拿來用,要選擇脂肪最低、不含乳酪和其他動物性產品的牌子。選擇全麥的義大利麵,加入一些綠花椰菜或菠菜(新鮮或冷凍皆可),這樣就完成了。豆子加飯:試試古巴式黑豆拌飯加上番茄莎莎醬、素食烤豆,或脫脂墨西哥豆泥。蔬菜千層麵:選用低脂豆腐來代替義大利軟乳酪,並夾入多層的燒烤蔬菜。蔬菜炒飯:使用不沾鍋,並用低鈉醬油調味。零脂素漢堡:看清成分表並要選擇脂肪最低、不含乳酪和其他動物性產品的牌子。用大塊蔬菜加鹹味醬做燉菜糖尿病的簡單點心建議:水果、湯、三明治現在你的一日菜單即將完成。但是即使你覺得自己在兩餐中間不會餓,還是建議要寫下一些備用點子,這樣萬一哪天真的饞,就不會慌張了。下午3點的飢餓感有時會瓦解你的意志力,所以還是準備一些吃起來不會有罪惡感的食物比較好。下面是一些點心建議:水果:大部分的水果是屬於低升糖指數,這十分令人意外,而且水果的營養價值更是無可比擬。最好身邊隨時準備一些蘋果、柳橙、西洋梨和香蕉等等水果。有些人喜歡在冰箱放一盒切好的香瓜或其他瓜類,這樣回家時就有方便的點心。乾燥水果也還可以接受,它們的升糖指數並不一定會比新鮮水果高,但是由於水分已經被榨乾,所以吃乾果會比吃新鮮水果更容易攝取過多的熱量,因此選擇新鮮水果還是對健康比較有幫助。即食湯包:它放在抽屜裡非常方便,想喝時只要加入熱水就可以了。義大利時蔬豆子湯、豌豆湯和扁豆湯等,一般來講都是純素低脂的。簡單三明治:用黑麥麵包或德式裸麥麵包夾生菜、小黃瓜切片和番茄,再沾點芥末醬,吃這樣的三明治會讓你感到飽足,但是卻不會有罪惡感。其他的簡單點心建議還包括麥麩片加豆奶、德式裸麥吐司或黑麥吐司夾果醬、紅蘿蔔條以及米蛋糕(請選擇成分單純,而且不添加砂糖的種類)。(本文摘自/糖尿病有救了(暢銷10年紀念版):完全逆轉!這樣做效果驚人/柿子文化)

與韓劇主角吃同款!宋仲基指名「韓式冷麵」教你神還原

與韓劇主角吃同款!宋仲基指名「韓式冷麵」教你神還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知名韓劇《太陽的後裔》裡最引人流涎的美食絕對非「韓式冷麵」莫屬!來自北韓朝鮮半島的正統平壤冷麵,原先是咸興、平壤等北部地區,平民百姓的當地傳統特色美食,以湯水較少的冷麵加以鹽、醋、蔬菜來清爽調味,就成為了沁涼順口的韓式冷麵,就連韓國明星宋仲基到北韓也指定要吃這款美食!以下食譜與做法摘自《金老佛爺的韓式餐桌》一書:《太陽的後裔》韓式冷麵韓式冷麵吃起來冰冰涼涼,Q彈麵條搭配力道十足的辣醬,風味極佳。準備的食材:冷麵麵條:1把 冷麵辣拌醬水梨:1顆,削皮切塊蘋果:1/2顆,削皮切塊洋蔥:1/2顆,切塊薑片:2片低鹽醬油:100g細辣椒粉:200ml水:100ml料理糖液:100ml白砂糖:3小匙青梅濃縮液:2湯匙鹽:1小匙蒜泥:2湯匙芝麻油:2湯匙白醋:3湯匙白芝麻:30g 醃蘿蔔白蘿蔔:700g,削皮切薄片全蔗糖:170ml,白砂糖也可以醋:170ml鹽:1/3匙滾水:400ml茶包袋:1個細辣椒粉:2小匙 其他配料小黃瓜:1條,切絲水煮蛋:1個,對半切芝麻油:適量做法:1.    做冷麵辣拌醬,將水梨、蘋果、洋蔥、薑片、醬油放入調理機打成泥倒入碗中,加辣椒粉拌勻、加水繼續攪拌,再加入料理糖液、白砂糖、青梅濃縮液、鹽、蒜泥、芝麻油、白醋、白芝麻拌勻,裝入保鮮盒放進冰箱熟成3天。2.    做醃蘿蔔,把蘿蔔片放進玻璃保鮮盒,另取一個鍋倒入溫糖、醋、鹽、開水,以小火煮滾,同時把細辣椒粉裝進茶包袋並放入保鮮盒,水滾後立刻沖進玻璃保鮮盒裡,待放涼後蓋上蓋子放進冰箱1天。3.    牛腱心去腥味、煮熟放涼後切片備用。4.    煮麵條,水滾後把麵條放進去,計時40秒關火,把麵條撈起來沖水去除澱粉後裝入碗中。5. 在麵碗先加1~2匙的蘿蔔湯、牛腱心高湯,再放1~2匙步驟1的辣拌醬,並放入1/2個水煮蛋、淋上芝麻油即可享用。kim's note◎家裡的水梨如果是超大顆用1/2顆就好,冷麵辣拌醬最少要放進冰箱1天才會好吃。◎醃製蘿蔔湯頭要以滾水直接淋到白蘿蔔上,這樣白蘿蔔才會有脆脆的口感。因為我不喜歡蘿蔔白白的,另外加入細辣椒讓蘿蔔上色,不想要辣椒粉的顆粒感,可將辣椒粉裝進茶包袋解決這個問題。◎煮冷麵的秘訣就是水滾後把麵條放進去,時間到了把麵條撈起來沖冰塊水,用手搓揉麵條就像洗衣服一樣,把麵條上的殿粉洗掉才會Q彈好吃。(本文摘自/金老佛爺的韓式餐桌:小菜.鍋物.下酒菜.韓劇韓綜必吃美味,45道私房料理指南/大塊出版)

腎病變程度怎判斷?中醫曝「這1期」解熱、利尿已無效

腎病變程度怎判斷?中醫曝「這1期」解熱、利尿已無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王先生住在南投山區,有一大片山都是他的,平時就忙著果園、茶園、休閒農場的大小事。多年來,他一直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問題,也有持續服藥控制中,不過,隨著年紀增長,體力也大不如前,時常感覺到疲倦、呼吸費力、喘,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的腳有按了會凹陷的水腫,似乎臉也腫腫的。回到他平時拿藥的醫學中心,醫師表示「因為長期的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的狀況持續受到影響,這次的水腫就是因為腎臟功能不好了,目前肌酸酐Cr值是4.3,也就是一腳踏進第5期腎病變了,要有心理準備。」有一回農場接待到一位大老闆,原來他除了多年的三高慢性病,另外也是慢性腎臟病患者,目前除了大醫院拿藥之外,也有看中醫調身體,腎臟的指數持續有在進步中,勸王先生要盡快開始調理,才不會後悔。腎病變共5期,末期恐尿毒症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不管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都會無聲無息的傷害腎臟,肌酸酐Cr值會變高、而腎絲球過濾率GFR則是會下降,伴隨蛋白尿、水腫、疲倦,因為這些症狀都是漸進式的出現,直到超過生理的代償機制,這時就很嚴重了。慢性腎臟病第1期:腎功能正常GFR≧90,合併尿蛋白異常UPCR≧150,此階段不會有明顯症狀,但可能出現夜尿、多尿及血尿等排尿型態。慢性腎臟病第2期:腎功能輕微下降,GFR≧60~90,合併尿蛋白異常UPCR≧150,和第一期相同,不會有明顯症狀。慢性腎臟病第3期:腎功能異常,GFR≧30~60,中度慢性腎臟病,此時可能仍無明顯症狀,腎功能為正常人的30~59%。慢性腎臟病第4期:腎功能異常,GFR≧15~30,重度慢性腎臟病,腎臟功能已明顯受損,腎功能約為一般人的15~29%,易出現疲勞、易喘及高血壓的症狀。慢性腎臟病第5期:腎功能異常,且GFR≧15,此階段是末期慢性腎臟病,腎臟功能已明顯受損,腎功能約為一般人的15%以下,腎臟無法正常代謝運作,開始出現尿毒症狀,應控制飲食、血壓及血糖,並注意貧血及營養不良等問題。蔡易昌指出,王先生呈現的是典型的中醫脾腎陽虛證型,已經無法使用初期腎臟病常用的「清熱解毒」法來加強尿毒排泄了,「活血化瘀」法也因為腎衰竭出現的氣血虧虛而效果不佳,「利水滲濕」法因為陽氣虛衰而無明顯作用,這時最重要的就是改善腎臟剩餘功能。第5期腎病變,利尿消水腫無效第5期腎病變,這個階段就是中醫「關格」的階段了,「關」是關閉,「格」是格拒,在上由於三焦之氣不流通,寒遏胸中,飲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於熱結下焦,津液乾涸,氣化障礙,故關閉。腎陽衰弱,開闔不利,膀胱氣化失常,水液稽留,以致泛濫橫溢,而成水腫,明末清初的著名醫家喻嘉言說:「腎司開闔,腎氣從陽則開,陽太盛則關門大開,水直下而為消。腎氣從陰則闔,陰太盛則關門常闔,水不通而為腫。」說明了水腫的主要原因,就是陽氣虛衰。至於治療方面,明朝著名醫家張景岳,為溫補學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故凡治腫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氣。若氣不能化,則水必不利。惟下焦之真氣得行,始能傳化,惟下焦之真水得位,始能釐清,求古治法,惟加減腎氣湯,誠對證之方也。」是後世治療水腫的重要方法,不是直接利尿、也不是瀉水,而是溫陽化氣行水,暖水臟,溫脾腎,補陽以驅水,是陰病的根本治法。經過了半年多的調理,王先生和太太回診時臉上帶著笑意表示,這一次檢查很多紅字都不見了,腎臟科醫師也嚇了一跳,說腎功能進步很多,這次的肌酸酐Cr值是1.3!太太也高興地表示,早知道就早點來調身體了。(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