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新鮮背後的不堪!4大生魚片危害 吃多寄生蟲恐亂竄

新鮮背後的不堪!4大生魚片危害 吃多寄生蟲恐亂竄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人聲鼎沸,每到吃飯時間,各大日式料理店,必定座無虛席,而饕客最愛吃的,就是擺盤色澤鮮豔,肉質細膩滑嫩的生魚片,但事實上,如果生魚片常吃,除了要吃壞肚子之外,恐怕還會吃出寄生蟲附體,建議民眾要吃最好一兩周一次即可,再多,很可能不利健康!高檔三井餐廳 漁獲來源也不清不楚昨日,綠色和平組織公布一項有關於生魚片可追朔,與食安資訊透明度的調查,引起一陣譁然,攤開資料內容,不難發現,各大知名日式料理店,其漁獲來源,全都一問三不知,就連高檔三井,評分最是難看,生魚片到底從何處來,恐怕成為羅生門。吃生魚片,卻查無食材來源,會有哪些潛在風險?先舉幾個過去的例子,在去年,就有一名愛吃生魚片的男子,某次吃完生魚片後,突然胃部絞痛,嚴重發燒,肌肉痠痛、膽囊腫大,等症狀,一檢查竟發現是寄生蟲感染。南韓少年愛吃生魚片 三公尺寄生蟲亂竄還有,國際間也時常傳出狂吃生魚片,染上寄生蟲的案例,最為震驚的是,一名南韓少年,三天兩頭就要吃一次生魚片,某日腹痛就醫,經檢查發現肚內有寄生蟲,並給予驅蟲藥,沒多久排出長達三公尺長的寄生蟲,讓人直呼不可思議。長庚毒物科醫師顏宗海也直指,生魚片如果不新鮮,或是產自汙染的水域,會讓眾多病菌在裏頭孳生,重金屬超量,還有,寄生蟲亂竄,以下列出吃生魚片四大須注意事項,以免吃出一堆身體毛病:1) 老人、腸胃不好、抵抗力弱者少吃/顏宗海說,如果吃到較為不新鮮的生魚片,輕則上吐下瀉腸胃炎,重則發高燒,抵抗力弱者,還可能引發敗血症,老年人更是不能常吃,如果要吃實在須挑選環境衛生較佳的店家。2) 嬰幼兒、孕婦少吃深海魚類/在歐美國家孕婦手冊均明寫,孕婦不合適吃深海魚類,像是旗魚、鮪魚等等,因食物鏈累積,重金屬量因此較多,恐影響胎兒腦部發育,此外,重金屬危害,嬰幼兒更是首當其衝。3) 淡水魚寄生蟲風險大,要少吃/淡水魚因淡水河較多寄生蟲,導致淡水魚生魚片釀蟲蟲危機,尤其是鮭魚,有一部份時間須在淡水產卵,所以寄生蟲危害較大,應盡量少吃。4) 漁獲產地不明,生魚片食安大問號/綠色和平組織調查,多數漁獲來自哪個海域皆不明,顏宗海說,如果漁獲產自非法地區或是海域汙染地區,生魚片食安風險就高,例如,若產自日本福島附近海域,核汙染魚類就可能遭吃下肚。此外,國際間也時常傳出使用非法染色魚飼料,讓魚肉增豔的手法來養殖魚類,若現今台灣日式料理再不跟隨國際潮流,建立可追朔漁獲制度,恐怕又是下一個食安未爆彈。醫師也提醒,愛吃生魚片的民眾,最好控制在兩三禮拜吃一次即可,以免受到生菌、重金屬、寄生蟲、海水汙染源的危害。

大陸診所割頸放血治感冒 男童口鼻竟噴血身亡

大陸診所割頸放血治感冒 男童口鼻竟噴血身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陸醫療扯事再添一樁!一名中國河南汝洲十一歲男童,近日因喉嚨疼痛,到當地「小有名氣」的診所看診,不料,診所醫師見狀說是扁桃腺發炎,聲稱只要在頸部放一點血即可痊癒,當下男童母親只見醫師拿手術刀在男童脖子劃了又劃,血液竟然大量從男童嘴巴與鼻孔噴出,過沒多久男童竟因失血過多不幸身亡。小有名氣診所 醫生竟然沒有醫學背景當地小有名氣的診所,豈料醫生根本沒有任何醫學背景!這名男童在男子持手術刀割頸後,鮮血從嘴巴與鼻孔不停噴出,這名男子見狀,還淡定以對,跟在旁的媽媽說這是正常現象。三分鐘過後,男子打算止血時,竟發現血止都止不住,神色猛然慌張,男子驚見不妙,打電話向當地警局求救,不過為時已晚,男童被急送到救護車上,已無生命跡象。經當地警方與衛生局詳查,發現這名男子根本沒有醫學背景,屬於違法營業。而大陸診所醫院品質參差不齊,違法營業時常可見,呼籲時常來往兩岸的台灣民眾,可要多加當心。

他車禍撞斷小腿 「種」大腿旁後成功接回

他車禍撞斷小腿 「種」大腿旁後成功接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28歲的呂先生,某日駕車從台北到屏東,突覺身體不適以致車子失控高速撞上分隔島,呂先生撞破擋風玻璃後被甩飛出車外,當他從驚嚇中緩緩坐起後,竟發現自己的左小腿不見了!救護員前往救援後,也從車內找到了被截斷的小腿,呂先生和斷腿於意外發生後約40分鐘被送到了成大醫院。經整形外科醫師評估,發現他在遭受高速撞擊後,他除了左小腿被撞擊力道撕脫、截斷外,身上亦有多處創傷及骨折,若馬上進行斷腿再接植手術,長時間的全身麻醉手術下可能發生生命危險,且就算手術勉強成功,也得再次接受骨延長手術及漫長的復健照護。因此成大整形外科李曜洲醫師下了決定,選擇替他進行異位再接植手術,把整隻斷肢小腿移接於大腿,7天後再動5次手術接回斷腿,術後病人傷口恢復良好,短短3個月已可下床站立。斷腿異位再接植 6小時為關鍵李曜洲醫師說,藉由先將斷腿接合到大腿前外側自由皮瓣的供應血管末端,大幅縮短了原本約10小時的手術時間至約3小時,且儘快將失去血循的斷腿,於創傷後4小時內恢復血液供應,還避免了過度的軟組織清創及骨縮短可能導致的長短腳問題。而此一成功治療的案例,也獲得2014年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年會的最佳重建優秀論文獎。然而斷肢再接植是有其困難及風險,因此若患者於創傷後的生命徵象並不穩定,冒然進行斷肢再接植手術是不被建議的,李曜洲醫師也提到,創傷性肢體截斷是否要進行再接植手術,基本上要三思,第一先求保命,第二要能於6小時內重建斷肢血循,因為斷肢若缺血超過六個小時,就會有不可逆的組織壞死;第三要考慮其功能恢復是否可比義肢。

少年吃藥不喝水 食道遭嚴重腐蝕

少年吃藥不喝水 食道遭嚴重腐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吞藥請喝水,否則恐有食道潰爛的風險!台中一名男性高中生,日前到皮膚科治療青春痘,醫師開立抗生素給予服用,然而,這名少年課業繁重,每次都到睡前才記得要吃藥,因為害怕喝太多水,會影響睡眠品質,所以吞藥時一兩口水,便把藥強行吞下,不料藥物長期卡在食道,竟產生潰傷,少年胸痛難當,就醫才發現原來是抗生素普遍偏酸,腐蝕食道所致。膠囊狀藥物 酸性可能較高中國醫藥大學兒童胃腸科醫師陳安琪指出,這顆膠囊狀的抗生素是四環黴素或衍生物,因其具極酸性,所以才會製成膠囊狀,希望藥物到腸胃裡才被釋放,減少服用後的不適。 然而,這名少年因為服藥時只喝了一點水,服完藥後又馬上躺下,導致膠囊卡在食道裡,藥物在中性的食道裡釋放後,使食道被酸蝕而產生潰瘍。酸性藥物卡在食道 嚴重恐致命陳安琪說,最常引起食道潰瘍的藥物就是四環黴素或衍生物,而膠囊劑型又比錠劑更易引起。因為膠囊容易卡在食道,黏著在食道壁上,造成大量的酸性藥粉直接和不耐酸的食道黏膜接觸,進而引起發炎、潰瘍,嚴重者甚至穿孔破裂,還會致死。陳安琪呼籲,藥物引起的食道潰痬可以完全避免,而最重要的就是服藥時要配大量開水,最好是200c.c以上,吃藥後30分鐘內要維持直立的姿勢,盡量站著或坐著,不要馬上躺下,若是服藥後感覺胸悶胸痛或是吞嚥疼痛,就該懷疑是否有食道潰瘍,這時可以向兒童胃腸科醫師請求協助,只要作個胃鏡就能正確診斷。

他罹鼻咽癌復發三次 打噴嚏都會爆血管奪命

他罹鼻咽癌復發三次 打噴嚏都會爆血管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細胞如此難纏,竟然連續復發三次,台中一名四十一歲陳姓男子,不久之前在頸部左側,摸到兩塊腫塊,原先還不以為意,但腫塊竟慢慢變大,到醫院就醫後,確診罹患鼻咽癌第二期,頓時之間神色慘淡,不可置信,因為他早已不菸不酒長達好幾年,更沒有家族病史,不過因為家中妻小,讓他決定立即振作,好好接受治療,對抗病魔。癌細胞超級煩!竟復發三次抗癌路程,可說是顛頗曲折,治療起初,他積極配合醫師接受了36次的放療及化療,熬過嘴破喉嚨痛,吞嚥不適的困難,終於成功消除癌細胞,讓全家人都鬆了一口氣。不幸的是,經過兩年的追蹤,腫瘤竟然再度復發,陳先生這次仍決定坦然面對,迎戰病魔,這次的治療也以放療為主,不過療程中因顱底骨髓發炎、鼻腔分泌物增加,陳先生必須咬牙撐過頭痛與發燒等副作用。最嚴重之時 打個噴嚏都可能喪命好不容易戰勝癌細胞,沒想到過沒多久,陳先生回診接受正子造影追蹤時,又發現棘手的癌細胞三度復發,而且腫瘤這次往顱內侵犯,已經完全包覆著內頸動脈。因為內頸動脈周邊有許多重要的神經及血管密佈,這次癌細胞簡直像被追到無路可退的通緝犯,緊緊纏著陳先的生命命脈求生,不然就玉石俱焚一般。病情嚴峻,當時陳先生甚至只要打個大噴嚏,就有可能會導致動脈大出血死亡,所以治療的風險極高,不容許有半點差錯。所幸經醫師,經過充分的討論之後,光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沈炳宏決定幫他進行「經鼻內視鏡導航微創氣化刀」切除手術, 經過6個小時的手術,幾乎所有的腫瘤都被醫療團隊小心的移除乾淨。此外,先前因放療引發的骨髓炎也一併清創,並覆蓋上局部的鼻中膈皮瓣以加速傷口復原。術後陳先生傷口復原極快,幾無不適,隔天就出院返家;經過術後輔助的口服化療藥治療以及1年多的追蹤,目前都未有復發的跡象。

歪腰!熟女自體脂肪移植 臉腫活受罪

歪腰!熟女自體脂肪移植 臉腫活受罪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農曆年前是微整形旺季,但可要當心誤踩陷阱!一名45歲陳小姐,因兩頰與太陽穴膠原蛋白流失,自覺凹陷不美觀,於是做自體脂肪移植,總共取了數CC的脂肪,補在雙頰以及太陽穴的位置,但是沒想到卻讓她術後腫痛和瘀血約一個多月!新光醫學美容中心林友祺醫師表示,這名患者為了解決腫痛與瘀血問題,求助新光醫院,在醫師建議下,接受施打玻尿酸的微整型,總共在雙頰以及太陽穴共施打4CC玻尿酸,術後沒有腫脹疼痛或瘀血問題。過多脂肪   當心位移、感染風險自體脂肪移植的脂肪存活率約5成,因此都會移植多一些脂肪在治療部位,所以術後腫痛的恢復期長,另外過多的脂肪也會有位移的風險,其他可能的併發症包括 鈣化、硬塊,嚴重的話會引發感染,因此術前皆須審慎評估以及解釋。林友祺醫師表示,隨著歲數的增長,臉上的膠原蛋白也會慢慢地流失,特別是太陽穴、雙頰、淚溝3個部位,容易在視覺上產生老態。對於凹陷問題的補救,除了正確保養皮膚,還可考慮注射一些填充物,目前常見的有玻尿酸、膠原蛋白、聚左旋乳酸及自體脂肪移植,經醫師評估選擇適用的填充物。需注意的是,自體脂肪移植的脂肪存活率約5成,因此都會移植多一些脂肪在治療部位,所以術後腫痛的恢復期長,另外過多的脂肪也會有位移的風險,其他可能的併發症包括 鈣化、硬塊,嚴重的話會引發感染,因此術前須審慎評估選擇。  年前修修臉多3成  貪小便宜恐傷臉新光醫學美容中心唐豪悅主任也指出,年節應酬多,想要利用醫美極微整型讓自己容光煥發的人變多,所以年節將近時,接受醫美民眾之人數增加約3成,但也要小心醫美陷阱。唐豪悅提醒,在選擇醫美治療時幾乎都只追求流行或貪圖便宜,而忽略了醫師經驗值、設備認證、治療風險、針劑之安全性及預期效果等評估,微整型雖然不動刀,但仍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因此接受治療前須充分跟醫師溝通,充分瞭解治療的內容,以確保安全。

氣溫遽降+不良作息 心血管疾病恐突發

氣溫遽降+不良作息 心血管疾病恐突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一波波冷氣團的來臨,氣溫遽降,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增,氣溫降低時,人體血管會跟著收縮,血壓因此升高;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因為血管彈性較差,血管收縮時易導致冠狀動脈阻塞,而引發心肌梗塞、腦部血管阻塞進而引發腦中風。氣溫變化及作息不良對疾病亦有加成作用。當供應心臟氧氣的冠狀動脈產生阻塞,便會引發心肌供氧不足,進而導致心臟功能缺損的症狀,包括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病和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三高、吸菸、少運動因此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平日應注意保暖措施,三高患者、肥胖、有吸菸習慣、缺少運動,以及有家族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更要特別注意天氣的劇烈變化,因為上述民眾的血管普遍有程度不等的動脈硬化,較易誘發前述之心血管疾病。除了留意天氣變化外,亦需避免因天冷為了增加熱能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等情形,以免造成血壓驟升,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或中風。

【免費講座】正確使用止痛藥

【免費講座】正確使用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論是頭痛、關節痛或是生理痛等,在疼痛難耐情況下,有多數民眾選擇使用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但根據過去的調查指出,有8.3%的人表示會同時使用感冒藥及止痛藥,17.9%的人曾同時使用外用酸痛藥及口服止痛藥,因此,擔心民眾會有重複用藥及止痛藥濫用的疑慮。對此,亞東醫院特邀吳尚樺藥師主講「正確使用止痛藥」,幫助民眾在正確的情況下使用,以避免濫用及成癮問題產生,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正確使用止痛藥時間:1月28日(三)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2123

【免費講座】骨質疏鬆症與飲食

【免費講座】骨質疏鬆症與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時常腰痠背痛、習慣性駝背的民眾請注意,小心骨質疏鬆症找上門!隨著台灣地區的人口老化,罹患骨質疏鬆症的人口比率上升,骨質流失導致骨折更是骨質疏鬆不可忽視的併發症。對此,耕莘醫院特別舉辦了「骨質疏鬆症與飲食」的講座,並邀請了歐筱妍營養師來指導民眾如何正確的飲食來補充流失的鈣質,而又有什麼物質影響鈣質的吸收,提供民眾一個諮詢的場合,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骨質疏鬆症與飲食時間:1月28日(三)上午8:30~9:00地點:耕莘醫院新店總院A棟1樓內科候診區洽詢:(02)22193391分機65018 營養組

等於將化學藥劑吞下肚!精製白糖最毒 恐導致骨鬆

等於將化學藥劑吞下肚!精製白糖最毒 恐導致骨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精製過的白砂糖屬於化學物質,有害人體健康,請各位盡量避免食用。現在,我想進一步說明白砂糖的製作過程。白砂糖是由蔗糖中榨取出物質,利用石灰及二氧化碳使污垢沉澱,去除多餘的雜質之後,再進一步精製而成。雖然石灰及二氧化碳會在製作過程中被清除乾淨,但這種沉澱雜質的方式,還是多少會讓人覺得不安。此外,經過精製之後,砂糖中含有的礦物質和維生素也會跟著流失,用「化學物質」來形容它也不為過。因為身體吸收白砂糖的速度相當快,食用白砂糖後,血糖會急速升高,身體為了降低血糖,會大量分泌胰島素,導致血糖值急速下降,引發低血糖症狀。當血糖值持續偏低,身體又會為了拉高血糖而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素一旦分泌過剩,會讓人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或是出現焦躁、易怒等情緒反應,有些人甚至會因此失眠。由此可見,白砂糖對人體絲毫沒有半點益處。食用過量白砂糖 是造成骨質疏鬆的元兇此外,白砂糖屬於「酸性食品」,大量攝取之後,為了中和體內的酸鹼值,身體會分泌大量的鹼性物質,導致體內礦物質流失,其中又以鈣質的流失率最高。換句話說,白砂糖一旦攝取過量,身體就必須從骨頭或牙齒中溶出鈣質,來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而這也是引起蛀牙和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在演講及料理教室中,我不斷地對大家高聲疾呼:「只要不吃白砂糖,就能改善超過一半的疾病。」有鑑於此,我的料理也盡量不加糖,以麥芽糖或味醂調味。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使用砂糖,建議各位使用未精製的糖蜜、蔗糖、甜菜糖或楓糖等含有鈣質與礦物質的糖,但切忌不要使用太多。此外,雖然黑糖對身體不錯,但製造過程中會加入石灰,幫助黑糖凝結成塊,所以也不建議使用。對了!「人工甘味劑」是最糟糕的選擇,請各位絕對不要使用這類產品。總之,為了身體健康著想,請不要再食用化學製品了!(本文摘自/一菜一湯的健康奇蹟/采實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