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九死一生!男子突然沒心跳 狂輸百袋血救回一命

九死一生!男子突然沒心跳 狂輸百袋血救回一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雙腳受傷須復健,最好能用力動起來,以免出現靜脈栓塞,血塊流流流,流到了肺部,演變成肺栓塞,恐怕會丟了小命!台中一名二十九歲的男子,不久前因為車禍大腿骨折,經手術後返家休息與復健,不料,才過沒多久,男子復健之時,驟然失去意識,還沒了呼吸與心跳,緊急送醫後,確診為雙側肺栓塞,而急救歷程中,禍不單行,還出現腎衰竭、肝臟撕裂傷,狂輸一百多袋的血,所幸醫師拼命努力,採葉克膜及低溫療法,男子才幸運逃過死劫!突然沒呼吸心跳 急救還出現大出血 這名29歲電子工程師詹先生,原本身強體健,一個月前因車禍大腿骨折手術術後在家復健時突然失去意識,沒心跳也沒血壓,送至鄰近醫院急救CPR 45分鐘因無,加護病房,轉至臺中醫院繼續急救30分鐘,醫療團隊一邊CPR一邊放置葉克膜,電腦斷層顯示為雙側肺栓塞。在加護病房治療期間,心臟外科醫師劉殷佐先是給予低溫療法,將詹先生體溫降到34℃以保護腦部,但後來詹先生又發生急救的合併症,肝臟撕裂傷與急性腎衰竭,大量大出血約3000c.c.,已經占身體血液的一半,緊急進行肝臟栓塞治療,除了止血之外另輸了一百多袋的血,同時進行血液透析。多種療法多管齊下 男子順利救回還無腦損之後,詹先生心臟功能慢慢復原,因為急救時使用的葉克膜模式是靜脈-動脈模式,在醫療團隊多次討論後,抗凝血劑發揮功效之時,將葉克膜轉換為靜脈-靜脈,5天後順利移除葉克膜,詹先生在移除葉克膜兩天後轉出加護病房,在無任何神經損傷的後遺症下,普通病房住院一星期後平安出院,恢復神速。    雖男子幸運撿回一命,但肺栓塞又合併多處衰竭與大量出血,還能在無腦損傷的情況下,順利出院,案例時在少見,台中醫院院長李孟智呼籲民眾若因故骨折,術後仍要適度運動,身體少動不利健康,易造成靜脈栓塞。若身體感到不適,請及早就醫。

冬天爆血管!男子頭痛一周以為感冒 竟是腦出血險喪命

冬天爆血管!男子頭痛一周以為感冒 竟是腦出血險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突然有偏頭痛症狀,可要多加當心!台中一名五十歲的盧姓男子,日前突然出現劇烈頭痛以為感冒,遂不以為意,只到附近診所就醫吃藥,但症狀卻仍持續,頭還是時常痛到哀哀欲絕,好在子女苦勸下,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不料,經電腦斷層掃描一檢查,竟發現是右側額葉顱內出血合併蜘蛛膜下腔出血,再持續拖下去,恐怕因此喪命!天氣轉變劇烈 腦部血管易爆裂男子頭痛劇烈送醫後,經由64切電腦斷層掃描模擬顱內血管攝影檢查發現患者右側額葉腦內出血,以及蜘蛛膜下腔出血,確診為前交通動脈瘤破裂所造成。安排緊急開顱併動脈瘤夾閉手術、同時放置顱內壓監測器與腦室外引流裝置,手術進行3小時順利完成。術後患者恢復良好,且無頭痛症狀,住院近一個月,於近日出院返家休養。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金若屏表示,前交通動脈瘤發生在二條前大腦動脈與前交通動脈相匯處,因動脈血管內壁長期在高壓血流衝擊下,最後血管壁變薄造成局部突出,在天氣轉變、高血壓、情緒激動等情況下,隨時都有破裂的可能。動脈瘤破裂出血 致死率高達三成金若屏說,動脈瘤破裂出血致死與致殘率非常的高,約有三分之一的病患到院前或到院後立即死亡,另外約三分之一呈重度昏迷及終生失能狀況,最後還是有可能死亡。只有三分之一患者能維持相對穩定清醒,有機會可以接受治療。金若屏呼籲,冬天感冒的民眾也驟增,但若出現異常的突發性劇烈頭痛、嘔吐、發燒、頸部僵硬、單邊肢體無力等,且無法痊癒時,應及早至大醫院檢查,切勿自行判斷視為感冒症狀;如果拖延至意識不清或昏迷才就醫,治療的效果及預後比較不好,民眾應特別小心注意。

不鏽鋼餐具超「錳」? 醫:不易溶出勿恐慌

不鏽鋼餐具超「錳」? 醫:不易溶出勿恐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新聞報導不鏽鋼餐具含錳超標議題,讓許多民眾紛紛擔心對健康造成危害。其實不鏽鋼容器的含錳量,不等於錳的溶出量,且醫師也表示,錳於金屬製品中不易溶出,對健康不會造成危害,呼籲民眾無需過度驚慌。微量「錳」健康危害少 大多會排出體外南投醫院腎臟科莊宗芳醫師表示,食物中含錳較多的有綠色蔬菜、糙米飯等穀類、堅果類茶葉等。人體吸取錳之後,雖然大部分都會排出體外,但若吸收過量的錳,特別是在製造使用錳的工廠或礦場工作的人,可能會引發神經、肝、腎病變,但微量的錳對人體的健康並不會造成危害,民眾不用太過擔心、驚慌。南投醫院蕭曉安營養師指出,市面上不鏽鋼材分有201、430、304、316等款,這次不鏽鋼便當盒出問題的事件,是採用非「飲食級」的不鏽鋼食器,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不鏽鋼便當盒必須是以含鎳較多、含錳量在2%以下的304不鏽鋼。他也提醒業者,產製各類食品容器具或包裝時,應確保產品符合「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並應明確標示產品資訊。   

【免費講座】膝關節退化的中醫治療

【免費講座】膝關節退化的中醫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蔡媽媽長期受退化性節炎所苦,每天晚上都痛得要命,早上又會變得很僵硬,可是不想開刀或者一直吃藥,中醫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相信很多人都遇過類似的問題,因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請來了中醫針灸科胡奕晟醫師主講「膝關節退化的中醫治療」,講解中醫裡有哪些方式可以改善膝關節退化,並免費替民眾諮詢,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膝關節退化的中醫治療時間:2月12日(四) 17:3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洽詢: (02)2791-9696#1008 社會工作室劉大任社工

不想早死!凌晨12點前請上床睡覺

不想早死!凌晨12點前請上床睡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俗話說「早睡早起身體好」,這句話非常有道理。諺語蘊含著前人傳承至今的生活智慧,總會讓人覺得:「原來如此。」想要活得健康,讓人體在晚上10 點前休息是最好的方法。這個概念是根據中醫的想法發展而來。在中國的自然哲學觀念裡,常用陰、陽兩種相反的要素來思考自然界的事物,認為陰、陽互補取得平衡。向日光為「陽」,背日光為「陰」。所以白晝為「陽」,夜晚為「陰」。早睡早起真的比較有助於健康中醫是應用中國自然哲學的想法發展而成,如果將陰陽的觀念置換成1天的話,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陰」的高峰期。根據中醫的經驗法則,這段時間內的睡眠可以調養生理,修復受創的身體。根據這個原則,生病的人要在晚上10點前,健康的人則是在凌晨12點前就寢比較好。這個理論不只是中醫,也符合解剖生理學的看法。在睡眠的期間,酵素會幫忙修復體內運作的組織。從晚上10點左右起,酵素會開始進行體內修復,凌晨2點左右褪黑激素的分泌最為旺盛。褪黑激素是一種抗氧化物質,可以中和造成人體疾病的活性氧,具有所謂的人體抗氧化功能。所以說相同的睡眠時間,例如,從晚上10 點到凌晨2點之間的4個小時和凌晨3點到清晨7點的4個小時相比,前者的睡眠時間比較有益於身體健康。晨間型生活是減少時間浪費的上上策雖然我的平均睡眠時間大約只有3到4個小時,但是因為我盡可能遵守這個睡眠原則,所以睡眠品質並不差。只是,比平常多喝些酒的時候,還是會很想睡。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喝酒會讓睡眠階段中,快速動眼期這段淺眠時間變長,所以相對來說,進入深層睡眠的時間會變少,造成多喝酒反而會變得更想睡。反過來思考,因為睡眠變淺的緣故,所以如果睡前適量飲酒的話,早上就可以很快爬起來。基本上我每天3點起床開始寫作。孩子起床後,就是我寫作告一段落的時間,這是為了區隔時間所開始養成的習慣。早起最大的好處就是腦袋很清楚,工作進展順利。相反的,缺點就是會有時間限制。因為醫生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輪值夜班,經過這樣的訓練後,有很多人能夠晚上熬夜不睡,可是如果永無止境持續下去的話,對健康不好,有一天身體一定會出現問題。所以我利用時間限制這個缺點,來設定提筆寫作的時間,讓自己一定要遵守幾點開始到幾點結束,每天早起完成。(本文摘自/身體就是最好的醫生/原水文化出版)

年節塞車潮憋尿族增 嚴重恐致尿失禁

年節塞車潮憋尿族增 嚴重恐致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年節假期將近,全國風景區人潮、車潮將湧現,高速公路宛如大型停車場。長時間卡在車陣中,卻常有因塞車使得家中老人家憋尿,嚴重到尿不出來,必須就醫,倚靠導尿才能排出的案例。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袁明琦醫師表示,在舉辦大型活動或是年節假期時,常見民眾因憋尿,產生症狀或不適感而就醫的情形,提醒民眾若有尿意應適時排出。長時間憋尿 嚴重恐致膀胱無力、尿失禁一般來說,當膀胱裡存有100c.c尿液時,會有想要上廁所的感覺,而200cc以上就會有急迫感,當達到250cc時已經急到冒冷汗的地步。袁醫師說,如果習慣憋住尿,再累積一次排出,雖然有爽快的感覺,但長時間會造成膀胱彈性疲乏,引發膀胱發炎、尿道炎等疾病。而袁醫師解釋,當我們憋尿,膀胱會不停地膨脹,如同橡皮筋一樣,久了會彈性疲乏,產生膀胱無力的現象。而尿液若長時間積在膀胱裡,會造成膀胱黏膜受損,使得膀胱纖維化,變成缺乏彈性且不具功能的膀胱。另外,他也強調,尿液堆積久了,也會引發尿道發炎的可能性,輕則發燒、小便灼熱,重則產生膀胱無力與尿失禁等併發症。「所以建議民眾,即使參加大型活動,或是長途旅程都不能有憋尿行為」外出遊玩3要點 長途旅程不憋尿在年節假期間,袁醫師建議民眾,參加各式活動或長途旅行中,要記得3要點:1)多喝水/確保體內血液良好循環,很多老人家因擔心上廁所問題,而減少喝水,使得血液滯留在足部,產生靜脈栓塞,得不償失。2)規畫行程/事先了解旅遊地點是否有公共廁所,查詢行車途中之休息站及加油站等地位置,有尿意可就近排除。3)準備儲尿工具/此為搭乘交通工具,解決排尿的好方法。特別是老年人與小孩,行車中在後座吃吃喝喝,若情急之下忍不住,就可以使用例如空瓶罐、塑膠袋、集尿器或是尿布等,可以在不受廁所限制下使用。使用儲尿工具需注意衛生 集尿器可用於緊急情況袁醫師提醒,空瓶罐與塑膠袋雖準備方便,但在使用上,容易把排泄物沾黏手,且行車中的搖晃,易使其打翻或是味道溢出。而成人尿布長時間穿戴,悶熱感上身、尿騷味散出,加上難以一次吸收大量排尿而產生滲漏的情形,民眾長期使用的接受度較低。而選擇使用攜帶型集尿器,普遍民眾會誤以為集尿器穿戴起來很明顯,擔心旁人會看出來。其實集尿器像是一個氧氣面罩,完全包覆生殖器,相當隱密。在收集尿液時,係以單行道設計,不論大量或是小量的尿液,都只出不進,完全不會有打翻或溢出的問題。再者,集尿器還有通風系統的構造,鼠蹊部也不會產生悶熱感及尿騷味。袁醫師說:「經過診間病患的使用,許多老人家在習慣穿戴集尿器後,其適應狀況良好,特別是有使用過成人紙尿布的患者,以紙尿布與集尿器相較時,後者明顯在臭味與吸收力都好許多。還有些老人家習慣放在隨身休閒包中,做為緊急情況使用。」往年年節過後,很多病患至診間診斷時,多數都已有血尿、尿道發炎或是尿道灼熱感症狀,特別是許多老人家是憋尿到非常嚴重程度,無法自行排出,須靠導尿。因此,袁醫師提醒,多數人往往輕忽了多喝水與不憋尿的重要性,建議出門前提早做準備與規劃,即可幫泌尿系統減少負擔。

通宵熬夜、暴飲暴食!造成現代人上火4大因素

通宵熬夜、暴飲暴食!造成現代人上火4大因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今的生活更加富裕充足,然而如果背離了自然規律,生活習慣不好,常通宵熬夜,暴飲暴食,最終導致亞健康人群增多,患頭疼腦熱、發熱上火這種小病也就成了家常便飯。上火的原因很多,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火等自然界邪氣的侵擾,自身情緒波動、飲食不節、壓力過大等都會導致上火。以下深入探討現代人易上火的原因,從中防患於未然。1)作息不規律惹出的「火」/有人為了工作加班而熬夜,有人為了娛樂而通宵達旦,作息時間不規律,夜晚休息不夠,過度勞累、過度刺激等都會導致上火。平時要有良好的作息規律,按時睡覺,按時早起。2)甘肥辛辣吃出來的「火」/為了滿足食慾,越來越注重味覺的刺激,吃香的、喝辣的,甘肥辛辣的食物比例增大,牛羊豬肉、火鍋、燒烤、麻辣類美食等都是很受歡迎的,常食用這些後體內容易積熱,不容易散發,最終會導致上火。酗酒抽菸、欲望過盛也會引起上火。3)自然暑熱乾燥帶來的「火」/四季更替、陰陽消長是大自然的規律,春溫、夏熱、秋燥、冬寒,尤其是夏季暑熱、春秋乾燥最容易影響體內的火氣。另外,外邪六淫一旦入侵導致陰陽失衡,體內出現陽亢陰虛的症狀就是上火的開始。4)苦悶憂鬱壓抑出來的「火」/現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浮躁、苦悶、壓抑、抑鬱等不良情緒常常影響著我們。中醫有「久鬱化火」的概念,因此要學會放鬆自己,娛樂自己,多與身邊的人溝通接觸,疏肝解鬱、舒心清神,不要讓自己鬱悶壓抑出火來。(本文摘自/不上火身體就健康/人類智庫出版)

【免費講座】糖尿病與視網膜病變

【免費講座】糖尿病與視網膜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您知道糖尿病慢性併發症除了腎病變外,還會對眼睛造成影響嗎?其中又以視網膜病變最常見。視網膜病變初期並無症狀,須經醫師檢查才能發現;後期網膜水腫、缺氧、出血,會導致視力模糊更甚造成失明。有鑑於此,為增加民眾對於視網膜病變的認識,亞東醫院邀請眼科許詠瑞醫師主講「糖尿病與視網膜病變」,讓醫師來告訴您,如何預防與治療視網膜病變,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與視網膜病變時間:2月9日(一)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1樓思源一廳洽詢:02-8966-7000#2316

【免費講座】穴道按摩自我保健DIY

【免費講座】穴道按摩自我保健DIY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時常坐在電腦前久盯螢幕,或是窩在客廳當個沙發馬鈴薯,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難免覺得腰痠背痛,渾身不對勁,其實只需要簡單找對幾個穴點,就能輕鬆解決你的長期困擾!為增進社區長輩健康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良好生活習慣,高雄長庚特邀請中醫科系鄭宇眞醫師主講「穴道按摩自我保健DIY」,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 名稱:穴道按摩自我保健DIY時間:2月12日(四)10:00~11:00地點:高雄市田寮區崇德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田寮區崇德路9-1號)洽詢:高雄長庚社會服務課 龔千琇小姐(07)7317123轉2023

每次哭就餵奶!七周大男嬰竟被餵成「大肥嬰」

每次哭就餵奶!七周大男嬰竟被餵成「大肥嬰」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嬰兒哭聲響徹雲霄,滿屋迴盪,許多新手爸媽的第一想法,肯定是「哎呀!一定餓了」,隨即拿起奶瓶塞到寶寶嘴裡,好止住哭喊不停幾乎是刺耳的哇哇聲,但如果每次哭,每次就只有餵奶這招,除了會把寶寶養成大胖嬰,未來罹患三高且肥胖的風險恐怕因此暴增!僅僅出生七周 體重竟暴增一倍以上就有一名才出生七周還早產的男嬰,每次哭鬧不停,爸媽就拿奶瓶塞嘴,而除了哭鬧之外,平日還有常常吐奶的症狀,家長驚覺不對,帶到小兒科就診後竟發現,男嬰是早產兒,出生時體重僅2300公克,但出生七周後,男嬰體重竟然爆增了一倍之多,達到4700公克,儼然已成大肥嬰,而男嬰猛吐奶的原因,則是父母過度餵食所致。書田診所小兒科醫師葉勝雄說明,一般寶寶在四個月大時的體重為出生時的兩倍,一歲時為出生時的三倍,這位寶寶明顯成長過快,加上他是早產兒,以原本的預產期來算,這時候的體重若和其他剛出生寶寶一樣,就算及格了,但他比平均還要多一公斤,體重已明顯過重。每次奶量要控制 超過範圍寶寶會愈長愈歪有些家長會不知道要為多少奶給寶寶,他計算,新生兒的胃容量其實不大,第一天約5cc,第四天約25cc,一週後為50cc,第十天約為60~81cc,家長猛餵對寶寶也是一種負擔。此外,以配方奶來說,每次奶量約為體重乘於20~30cc,建議不要超過此範圍。葉勝雄指出,如果硬要餵,或是餵奶過多,導致體重在短時間內異常超標,會影響到往後的成長發育,他說,許多家長都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但根據統計,每四個胖童,就有一個長大後更胖,而這樣的影響,事實上從嬰兒時期,就可能會發生。整體而言,新手爸媽餵奶時,以一周到三個月大的嬰兒來說,每天應少量多次,每天約餵六到八次,每次20~30cc乘上體重數,就是餵奶的粗估量,而葉勝雄也提醒,寶寶哭鬧的原因很多種,切記別一哭鬧就餵奶,反而對寶寶發育有負面的影響。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