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多笑、早睡!牢記4大要訣 提升免疫力

多笑、早睡!牢記4大要訣 提升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很多,不外乎壓力過大、生活不規律、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等。自律神經一旦失調,身心就會出狀況,免疫功能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自律神經失調,才是提升免疫力的不二法門。只要做到下列幾點,就能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增進免疫力:1)避免囤積壓力/人活著就有壓力,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壓力的囤積。有時不妨「糊塗一點」、「大剌剌一點」,一點一點地適度發洩心中的壓力,千萬不要一下子釋放過度,否則會傷害NK細胞活性,得不償失。2)白天勤活動,晚上好好休息/自律神經順應體內的生理時鐘,調整身心各種機能,要是生理時鐘遭到破壞,免疫力勢必跟著降低,所以應避免晚睡或熬夜,才能維持自律神經的平衡。3)順應氣候的自然變化/讓身體自然順應氣候變化,是對自律神經的一種良性刺激。無視生理時鐘的生活方式,只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免疫功能無法正常運作。4)笑口常開/不管有沒有遇到開心的事,永保笑容就對了。多項科學實驗證明,「笑」能夠提高NK細胞的活性,是最能增進免疫力的絕招。現在開始就笑口常開,保持好心情吧!(本文摘自/免疫細胞才是最好的醫生/采實文化出版)

4個吃魚好處!壞膽固醇通通趕光光

4個吃魚好處!壞膽固醇通通趕光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放眼街道,觸目所及,均是體內膽固早已超標的正港固醇哥與固醇姊,因國人飲食偏好高油高脂,不吃油炸不罷休,一天無肉生活無味,導致國人體內膽固醇普遍偏高,不過,要降低這引起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禍首,從肉類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又不可偏廢,也因此,魚肉,是許多人減少體內膽固醇持續累積的最佳肉類來源!吃禽畜肉 不如多吃魚肉以大原則來說,要吃肉,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魚肉,根據消基會所建議的肉類飲食守則指出,肉類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能彌補植物性蛋白利用率不高的缺點,不過肉類品質的好壞,應根據裡頭脂肪酸的含量與質量去判斷。整體而言,畜肉有5~20%的脂肪,而且富含「飽和脂肪酸」不宜吃太多;禽肉的脂肪含量比畜肉的低,主要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畜肉好;魚肉一般偏瘦,肥魚則能提供高價值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最佳。以下列出魚肉的好處:1) 魚肉消化吸收率高/魚肉是最佳的動物性食品,其兼具高蛋白、低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優點。魚肉的蛋白質比例通常為18~24%,能提供身體所需的各種胺基酸,屬於完全蛋白質,營養價值相當高。此外,魚肉的肌纖維較短,蛋白質結構鬆散,所以質地特別軟嫩,消化吸收率更超過90%以上,尤其適合老年人食用。2) 脂肪較低,不飽和脂肪酸高/魚肉的脂肪一般僅1~4%,比畜禽肉的少很多,常吃魚不會增加身體負擔。其脂肪中的80%為不飽和脂肪酸,能軟化血管,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脂肪豐富的魚如鯡魚、鯖魚、鮭魚、秋刀魚和沙丁魚等的營養價值更高,因為提供了很特殊的ω-3脂肪酸EPA和DHA,主要存在於寒帶水域的海魚中,這是畜禽肉和陸上植物所缺乏的營養素,而兩者均可作為必需脂肪酸的替代物。3) 富含抗發炎成分/每週攝取1、2次撲克牌大小的海魚,每次大約能提供200~500毫克的EPA和DHA,可預防冠心病及缺氧性中風,EPA和DHA還抑制發炎、降低血壓、對抗血栓和避免老年癡呆症等。義大利心肌梗塞干預研究曾針對11,324名相關生還者做調查,經過3.5年的試驗後發現,若每天服用1公克來自魚油的ω-3脂肪酸,總死亡率減少了20%,死於心血管疾病減少了30%,突然死亡減少了45%。4) 深海魚維生素豐富/魚油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和D,尤其在肝臟內,魚肉中的維生素B群也不少,鉀、鈣、磷比畜禽肉多,海水魚還提供豐富的碘,這些對神經系統發育或新陳代謝正常都非常重要,若能連肉帶骨一起吃的小魚,則為極佳的鈣質來源。但也提醒並非所有的魚類都能夠常常吃,因食物鏈的關係,大魚較易有汙染的風險,建議魚的內臟別吃,大魚也少吃,最好能挑選可以整盤放置在餐盤上的小型魚。

男子口腔癌剛治癒 竟因一場小感冒險喪命

男子口腔癌剛治癒 竟因一場小感冒險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近日天氣變化劇烈,冷氣團紛至沓來,都讓致命率極高的肺炎鏈球菌蠢蠢欲動,根據疾病管制署的最新資料顯示,近幾日台灣肺炎鏈球菌感染病例數,已達警戒水準,提醒抵抗力較弱的小孩以及老年人,都應及早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就有一名六十八歲的張姓男子,菸齡長達五十年之久,去年經診斷後發現罹患口腔癌初期,幸好因早期發現,成功治癒,不料,原以為擺脫癌症就能高枕無憂,日前卻出現小感冒的症狀,才過沒幾天,情況竟急轉直下,高燒不退,走路還氣喘吁吁,送醫後才發現合併嚴重肺炎,奮力搶救下,住院長達半個月以上,才順利出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任顏啟華表示,每年春節期間,通常是流感和肺炎鏈球菌感染高峰期,若遭遇流感併發肺炎鏈球菌感染,對年長者來說,易引發嚴重併發症,如菌血性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年假期間 肺炎鏈球菌病例數恐暴增春節前後返鄉及旅遊人潮大增,流感病毒和肺炎鏈球菌容易隨著人潮廣泛傳散,大大增加感染風險。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數及因流感住院人數均持續上升,國內已正式進入流感高峰期,而過去一個月内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案例已經開始超過預警值,疫情可能隨人潮匯集持續升溫。顏啟華表示,在台灣,50歲以上成人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致死率超過20%,75歲以上長者致死率更高達35.5%。研究指出,65歲以上成人和50歲以上慢性病患者包括慢性肺部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等,以及有吸菸習慣者,感染風險也較高。顏啟華提醒,研究顯示,肺炎鏈球菌是成人最常見的社區型肺炎致病因子,約佔三成;加上長期吸菸者,肺部功能受損,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風險更較常人高出4.1倍,呼籲高危險群應盡快施打疫苗。

年前改變新造型 留意染髮劑成份

年前改變新造型 留意染髮劑成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新年要有新氣象,許多人都會在造型上做點改變,期望新的一年能更有看頭,染燙頭髮就是其中一項選擇。因此為保障消費者使用的安全,新北市衛生局抽驗染燙髮類化粧品的染髮成分等氧化還原劑含量、外觀、pH值、鑑別試驗、鹼度,20件均符合乎規定。染髮間隔三個月  減少對頭皮傷害但衛生局提醒民眾,染髮劑使用不當可能導致頭皮出現紅斑、搔癢、水泡、皮膚潰爛或過敏性皮膚炎等症狀。選購時要有衛生福利部許可字號及完整標示、染髮注意事項;染髮須間隔三個月以上、有傷口不要染髮、染髮時染劑應離髮根0.5公分、不得以洗髮方式進行染髮,以減少對頭皮、頭髮傷害。使用染髮劑如出現紅腫刺痛,立即以大量清水沖洗,如仍有不適,請就教醫師。衛生局提醒消費者,民眾在選購化粧品時,除了適合自己的產品外,更要特別注意產品的來源及標籤、仿單或包裝上是否有完整標示品名、製造商或進口商的名稱及地址、全成分、用途、用法、重量或容量、批號或出廠日期,產品外包裝也不宜有誇大不實或誇大療效等字句,以確保自身權益。

病毒性腸胃炎正流行 避免生飲、生食

病毒性腸胃炎正流行 避免生飲、生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因寒流來襲,除了防範流感外,也要注意病毒性腸胃炎威脅。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由病毒感染造成,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腸胃炎是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雖然並不是經由流感病毒所引起,但也常被稱之為「腸胃型感冒或胃流感」。又吐又拉   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肆虐  臺北市衛生局疾管處處長陳少卿表示,病毒性腸胃炎非屬法定傳染病,原則上無須通報。主要傳染途徑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如經由與病人的密切接觸、吃到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料。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值得注意的是,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會導致死亡。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7至10天。衛生局提醒,落實勤洗手,並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不生飲、生食,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若出現腹瀉、嘔吐或其他腸胃症狀請及早就醫。

勾芡也算醣類 糖尿病患少吃羹湯菜餚

勾芡也算醣類 糖尿病患少吃羹湯菜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以往年菜給人的印象總是大魚大肉的滿漢全席,象徵著團圓吉祥。但是要如何挑選、攝取食物才能讓自己在年後身材不走樣?衛生局建議年菜烹調除少油、少鹽、少糖之外,也要記得天天五蔬果的概念,加上運動的熱量消耗,才可以健康過好年!年節飲食留意4原則  不鬧腸胃新竹縣衛生局提醒民眾,過年圍爐吃年菜也要顧健康,勿暴飲暴食,以免造成腸胃不適,以下提供幾個飲食原則: ●挑選非油炸的烹調方式/食材烹調方式選用蒸、滷、燙、烤、炒等較油炸熱量低。若是選購市面上的紅燒魚,魚的烹調方式多半是油炸過,這隱藏性的油脂是不可忽視,所以建議選用清蒸方式。 ●挑選低脂肉類/五花肉是屬於高脂肉類,而動物性脂肪多為飽和性脂肪酸,吃多了對心血管有不利的影響。建議盡量選擇魚肉、雞肉等白肉及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蝦頭、魚卵、蛋黃及內臟類。 ●減少攝取勾芡食材/年菜常見羹湯菜餚,油脂、熱量偏高,尤其對糖尿病者而言,勾芡也算是醣類,攝取時要多加注意。 ●挑選自然食材/天然食材包括時令的蔬菜、玉米及新鮮豆腐、魚肉類。而半成品火鍋料幾乎都是高油、高熱量食物。另外,可以加入雞肉、蛤蠣增添湯頭的鮮甜,減少醬料使用! 

敢送這個就捏死你!情人節禮物 最忌送「玫瑰花束」

敢送這個就捏死你!情人節禮物 最忌送「玫瑰花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情人節倒數,全台花店,玫瑰因此熱銷,各大超商更早已設置情人節巧克力櫃位,提早搶攻情人節商機大餅,也讓城市裡大大小小的角落,都洋溢著一股浪漫的氛圍,不過,一個情人節兩樣情,單身的人無非想捏死在路上猛放閃的情侶,非單身的人,早已蓄勢待發,想與另一半跳進愛河沉浸其中,但根據最新的調查指出,最被男女視為最大送禮地雷的,竟是「玫瑰花束」。四百萬人準備鳴槍過情人節 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有44.3%的上班族表示,目前「沒有男女朋友」,另外四成四屬於「有男女朋友」,再把「已婚」或「有男女朋友」的比例相加,現階段算是「有另一半」的,合計佔了55.7%,換言之,此次情人節約四百多萬人,期待著情人節的到來。情人節最值得一提的,無非是大眼汪汪,期待著另一半所精心準備的愛的禮物,不少人為了準備大禮,老在好幾個月前就開始傷透腦筋,調查顯示,男生最期待收到「情人親手製作的禮物」、「平板電腦」、「旅遊」;女生最希望收到的情人節禮物為,「旅遊」、「情人親手製作的禮物」、「智慧型手機」。別送這個!最恨禮物:花束反之,男性上班族最不希望收到的情人節禮物,前三名為「花束」、「玩偶娃娃」、「鑽戒」;至於女性上班族方面,最不希望收到的情人節禮物,前三名是,「玩偶娃娃」、「鑽戒」、「花束」。但不論是單身或有另一半,其實上班族都很期待當天公司能網開一面,提供特別的情人節相關福利,而上班族最期盼的福利有「讓員工提早下班」、「放假一天」、「送電影票」,以及「送情人節大餐」、「送巧克力」。不過整體來看,不管要不要過情人節,今年上班族對於情人節,期待指數其實不高,平均只有40.7分;若進一步交叉分析,「沒有男女朋友的」為24.1分,「有男女朋友的」為55.9分,「已婚的」是46.6分,也因此,建議民眾抱著平常心看待,得失心才不會太重!

孩子吃飯時間拖太久 恐提高蛀牙機率

孩子吃飯時間拖太久 恐提高蛀牙機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嚴格來說,小孩子「吃飯坐不住」和「時間拖太久」是兩件事,分開討論才能針對不同的狀況設法改善。若孩子有「吃飯坐不住」的情況,首先判斷孩子是否還不餓。飢餓就想吃東西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嬰兒都有求生的本能,沒有任何誘惑或好玩的事情比飢餓的問題更重要了。學會走路之後的小孩也無法忍受肚子餓,如果吃飯時總是坐不住而四處走動,基本上可以判定小孩還沒有達到飢餓感的狀態。如果想要孩子與家人一起吃晚餐就要特別調整孩子的進食時間,不要在用餐前兩小時吃點心,才能讓孩子在吃飯時間能專心坐好吃飯。現代人生活條件充裕,普遍上大人們都會希望孩子能再多吃一點,但幼兒感覺不餓了就想離開餐桌,也是很正常、可以理解的事情。只是年紀小的孩子也有等待的能力,爸爸媽媽要教導孩子必須等大家都吃飽才離開餐桌,即便在家吃飯也該讓孩子學習基本的餐桌禮儀。「孩子可以不吃飯嗎?」不吃飯而吃其它主食是可以的,照顧者要讓孩子獲得均衡的營養,不可挑食或偏食。每個孩子的食量大小與生活習慣有關,舉例來說,有些家庭日常飲食的種類變化很多,有些人就非要吃飯才有飽足感。如果還子的食量不多,但每天活動十足、精神和體力都很好也就足夠了,不必強迫孩子每一餐都必須吃完一碗白米飯才罷休。最佳的吃飯時間:30~40分鐘「吃飯時間拖太久」的原因除了孩子不餓之外,大致上不外乎是牙齒咬合或吞嚥能力不佳,或者有挑食或偏食的習慣。咬食吞嚥的能力與練習很有關係,常吃太軟的食物缺乏咀嚼練習,所以在孩子長牙之後,就要學習和大人一起吃飯。如果沒有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用餐習慣,不管孩子多大了,照顧者仍然習慣端著碗跟在孩子身後,玩一會兒、餵一口,吃飯時間拖太久就不能全算是孩子的問題了。吃飯時間通常在30~40分鐘最佳,若太長時間讓孩子含著食物玩遊戲,將增加乳牙發生蛀牙的機率,牙齒不健康吃東西也不舒服,於是形成不良進食習慣的惡性循環。想改掉孩子吃飯拖拉的習慣必須控制用餐時間:午餐時間到不吃就收起來,直到晚餐前都不要給點心,等到孩子真有飢餓感,就不會再有拖拖拉拉不認真吃飯的情況發生。(本文摘自/新手爸媽先懂孩子再懂教/布克文化出版)

吃錯食物恐難眠 4大類好睡食物報你知

吃錯食物恐難眠 4大類好睡食物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次薛先生很晚下班,體貼的妻子總提前為他準備好熱騰騰的豐盛晚餐。妻子覺得讓他飽餐一頓,就能睡得香甜。果不其然,每回薛先生離開餐桌就直奔臥室倒頭就睡,不一會兒就打起鼾來。可是他睡得並不安穩,早上醒來常常感覺渾身疲倦無力,懶洋洋地不想動。吃飽容易犯睏的說法讓很多人都以為睡前飽餐是睡好的保證。但是瑜伽觀點認為,吃飽就睡會使食物無法適時消化,導致胃腸道被迫持續工作,進而影響睡眠並降低睡眠的品質。「胃不和則臥不安」、「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一百步,不用進藥鋪」,這些民間俗語醫理也證實了瑜伽的這個論點。人體消化過程需要大量氧氣,但是人在睡眠中呼吸比較慢而淺,吸入的氧氣減少,反而會使消化過程變慢。而且在睡前進食,很容易造成胃灼熱和消化不良(包括脹氣、噁心、嘔吐、噯氣和放氣),也會干擾睡眠。瑜伽文獻中提到,未消化的食物會干擾身體的正常功能、阻礙血液和氧氣的循環運行,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和疾病。我們能感覺到身體的疲勞,所以知道在晚上需要休息,其實消化系統也同樣需要這樣的休養生息,進餐太晚就是強迫消化系統在該休息的時間加班工作。進食晚餐的理想時間是日落前後。如果客觀條件不允許在此時間進餐,就需要將晚餐調整為小點心、水果或熱牛奶等少量和簡單的飲食,而且應該在睡前至少兩小時進食,這樣做既可以避免空腹睡覺,又不會影響睡眠。此外,瑜伽觀點認為,飲食對睡眠品質有很大的影響。譬如:吃某些食物有利於睡眠,吃另一些食物卻會讓人睡不好覺。例如:紅辣椒、大蒜、洋蔥等辛辣食物,會讓人心緒不安,引起失眠或多夢,所以晚飯最好別吃這類食物;辣的、油膩的和精緻加工的食物如果吃得太多或太快,也會引起胃灼熱和消化不良,而且入睡前進食這類食物,會因為仰臥加重胃灼熱,造成入睡困難,還會讓你半夜醒來,所以要避免進食這類的食物,特別是在臨睡前;糖、洋芋片、碳酸飲料裡一般都含有化學色素添加劑和防腐劑,會干擾神經系統,引起緊張焦慮,進而妨礙我們進入放鬆沉睡期。除了上述食物,營養不足的食物也會影響睡眠品質。事實上,有營養的食物、純淨水、新鮮空氣都是人們生存所必需的,缺乏這些則會造成人體營養的不平衡,導致失眠不安。因此,為了睡得香甜,我們需要營養價值高的飲食。均衡的瑜伽飲食中富含鎂、鈣、色氨酸和維生素B6 等人們所熟知的助眠元素,不僅能夠滋養身體,而且有助於調節和平衡睡眠循環週期,使我們睡得更沉、更香甜。1)鎂元素有助於放鬆肌肉/鎂元素含量豐富的食物有:麥麩、糙米、杏仁、腰果、巴西堅果、蕎麥、大麥、豆類、洋薑、棗子和無花果。2)鈣元素對舒緩神經極有益/鈣元素含量豐富的食物有:乳製品、豆腐、豆類、芝麻或芝麻糊、燕麥和菠菜。3)色氨酸是天然鎮靜劑/色氨酸在乳品裡含量特別豐富。此外,各種果仁、瓜子、大豆和豆漿裡也有色氨酸。4)維生素B6能催生睡眠激素/馬鈴薯、番薯、燈籠椒、蘿蔔葉、菠菜、香蕉、梅子和核桃等都富含維生素B6。(本文摘自/蕙蘭瑜伽 1:體驗自然療癒的美好生活/原水文化出版)

嚴防禽流感疫情 做好七防護措施免驚慌

嚴防禽流感疫情 做好七防護措施免驚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來禽流感疫情使得人心惶惶,雞、鴨、鵝隻的供應量大幅下滑,業者叫苦連天,而民眾更是人人自危。台灣預防保健協會(TAPHC)呼籲,民眾不需要過度擔心,只要有正確防範禽流感觀念及良好衛生習慣,就可避免感染禽流感的風險。不接觸、不生食 防範禽流感有一套僅管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動物傳染病,但通常只感染家禽類與鳥類,少見情況會感染豬隻。台灣預防保健協會(TAPHC)呼籲,民眾只要有正確防範禽流感觀念及良好衛生習慣,其實不需要過度擔心。平時勿接觸不明禽鳥、死禽等,需清洗飼養禽鳥排泄物時,一定要戴口罩、膠質手套,清理完畢應用肥皂洗淨雙手。食用禽肉及蛋類前,須以70oC以上的熱水徹底煮熟,可以使禽流感病毒不活化,因此民眾食用「完全煮熟」的家禽、蛋類,是不會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危險。打擊禽流感 七大原則須遵守民眾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病毒?藥師趙榮順表示有以下7項原則可遵守:1)用肥皂勤洗手,不亂摸口鼻及眼睛。2)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若不慎接觸,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潔雙手。3)禽肉及蛋類徹底煮熟後才食用。4)料理生鮮禽畜肉品及蛋類後立即洗手,刀具、砧板也要仔細清洗後才能再度使用。5)不購買或飼養來源不明或走私的禽鳥。6)非必要或無防護下,避免到生禽宰殺處所及養禽場。7)平時應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注意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休息,維護身體健康。最後,趙藥師也呼籲大家,除了確實落實洗手等個人衛生措施,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打噴嚏、肌肉酸痛、頭痛或極度倦怠感等類流感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接觸史、工作內容及旅遊史等,全民一同嚴防禽流感,才能使疫情得以盡速消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