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女國中生罹「拒學症」 竟輟學長達半年

女國中生罹「拒學症」 竟輟學長達半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放完了年假以及228三天連假,所有生活都該回歸常軌,但如果家中的孩子,近日每碰到上學時間,就開始這邊痛那邊不舒服,可得要當心罹患所謂的拒學症!醫師表示,適逢長假結束,罹患拒學症的孩童因此增加不少,若孩子一提到上學,就面露恐懼,甚至焦慮、拉肚子、胃痛等,可能須至精神科就診。無法忍受挫折 女學生憂鬱症合併拒學症上學前各種身體不適接踵而來,請假後立即生龍活虎,你家的小孩有這種情況嗎?就有一名國二女學生,每次上學便開始頭暈、頭痛,起初家長不以為意,就讓她在家裡休息,不料此種情況便本加厲,甚至輟學長達一個學期,輔導老師介入也沒用,最後帶至醫院精神科就診,確診為輟學症合併憂鬱症,經治療後目前已漸漸融入學校的團體生活。臺中醫院精神科醫師林秀縵指出,這名女學生經評估後,因正逢青春期,很有自己的想法,在人際互動上挫折忍受度較低,需要有同儕的認同,對自己有較高的要求,幾次人際互動與學業上的挫折,久而久之便有憂鬱症與拒學症,之後在醫師治療與藥物協助下,女學生的狀況慢慢恢復。林秀縵說明拒學症顧名思義就是孩子拒絕到學校上課,對學校有恐懼與抗拒,表現出來的反應大致分為生理反應、心理症狀、拒絕行為,也就是會出現頭暈、頭痛、嘔吐等,一提到上學則會面露恐懼,甚至嚴重哭鬧,這些都是拒學症的典型症狀。個性內向、缺乏自信 拒學症高危險群研究顯示將近1~5%的孩子會有拒學症的狀況,在各年齡均可發生,特別是在剛進入幼稚園、小學和國中時期青春期的青少年,拒學的狀況較常見。林秀縵醫師表示典型拒學症便是孩子對於上課有恐懼感及過度的焦慮而無法上學,和逃學與翹課合併其他違反常規事件不同。拒學症造成的原因有許多種,例如,孩子先天氣質較為內向、退縮。對自己缺乏自信或欠缺安全感。孩子本身患有精神疾病,如焦慮症、憂鬱症與泛自閉症等。孩子因應壓力技巧尚未成熟,挫折忍受度低。拒學症的孩子部分有社交焦慮問題,對於融入人群會感到壓力,有些與先天氣質有關,其對於他人的眼光或被人關注感到敏感,對方可能開玩笑便很在意;有些則是之前在人際互動上有過挫折,害怕再次受到傷害。林秀縵提醒,若孩子每次在上課前便開始反應不舒服、不想上課,多次溝通和鼓勵都沒用,建議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到醫院,經由醫師諮詢,除了可對孩子進行診斷和治療,也可教導父母如何陪伴孩子一起面對壓力和挫折,及早處理,可以幫助孩子及早重回校園。

兩歲娃突然嗜睡、發燒 罹腦炎險送命

兩歲娃突然嗜睡、發燒 罹腦炎險送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春冬一直是眾多病毒的流行季,家中若有小寶寶,可更要做好防疫措施。台中一名兩歲大女童,近日斷斷續續發燒嘔吐,外加嗜睡,活動力變差,同時右肢體也出現無力現象,經送醫後確診罹患腦炎,緊急住進加護病房,所幸經十天搶救,目前病情順利改善,醫師提醒,近來為病毒流行季節,家中寶寶若有異狀,可要趕緊找醫師診斷。腦炎症狀:發燒、嗜睡、疲倦中國附醫兒童神經科醫師張鈺孜表示,腦炎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發炎情況,有時腦膜炎與腦炎合併存在,稱為腦膜腦炎。臨床特徵通常有頭痛、發燒、神志不清、嗜睡、疲倦,嚴重的會產生痙攣、幻覺、肢體無力、記憶力消退、注意力不集中、昏迷等症狀。幼兒可能會有食慾不佳或燥動不安的現象。他進一步解釋,腦炎大部份為病毒性腦炎,最常見的是單純皰疹病毒、日本腦炎病毒、腸病毒(enteroviruses)、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小兒麻痺病毒和伊科病毒(echovirus)。腦炎病菌 多由口沫傳染常見腦炎病菌的傳染是直接接觸病患的鼻喉分泌物,例如,密閉空間打噴嚏、咳漱、用餐器具或其他途徑沾染到病患的鼻涕口水等,以及接觸到病人的糞尿排泄物。隨著天氣變化,流行季節來到,各種不同的病毒就四處散布攻擊小孩,腸病毒就是典型的病例。腦炎、腦膜炎會因顱內壓升高、腦實質破壞而造成嚴重後遺症,並且可能有生命危險甚至致命。針對病毒性腦炎,通常以支持療法為主,除了對付單純皰疹病毒的Acyclovir之外,目前有效的抗病毒藥物種類很少。張鈺孜強調,病人的痊癒狀況,取決於個別病因和病灶、發病時的昏迷指數及恢復意識時間,因人而異,短則一天就恢復正常,長則須一年半載才恢復。少數如泡疹性腦炎或發病時合併頑固性抽搐昏迷很久的病人則常無法恢復。不過,大部分單純的非細菌性腦膜炎經過支持性療法後,預後都相當不錯。但少數仍會留下後遺症包括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下降、發展遲緩、睡眠障礙、行為異常和癲癇等後遺症。

【免費講座】僵直性脊椎炎輔導講座

【免費講座】僵直性脊椎炎輔導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青壯年男性常是家庭經濟支柱,正值為工作事業打拼的黃金時期,但是有一群為「僵直性脊椎炎」所苦的病友,擔憂自己健康影響工作、生活作息的同時,甚至因此不敢婚、不敢生!過去因為疾病資訊不發達,很多病友容易延誤就醫,甚至因為對疾病認識不足,經常感到焦慮不安,強忍身心病痛卻有苦難言。對此,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將於今年三月,舉辦「青春路上 過關斬僵 協會挺您 勇者無疆」病友團體輔導講座,邀請病友與家屬正確地認識疾病,期盼病友藉此能遵從醫囑及早診斷治療,並獲得家人的理解與關懷,在罹病路上可以一一過關斬僵,與病為友,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 青春路上 過關斬"僵"協會挺您 勇者無疆 病友團體輔導講座時間:3月29日(日)09:30~12:30地點:友愛大飯店發樓宴會廳(宜蘭市舊城東路50號8樓)洽詢:02-2549-6695

【免費講座】靜脈曲張病友座談會

【免費講座】靜脈曲張病友座談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類是站立的動物,但長期久站容易造成雙腿腫脹、痠痛、皮膚癢等情形,甚至會發生腿部靜脈曲張的狀況,嚴重還會長出一顆顆或像是蚯蚓的條狀青筋,不只影響美觀,對身體更是一大傷害,除了治療外,接著而來的術後護理也是讓人煩惱的問題!對此,台北長庚醫院特邀美容醫學中心張承仁主任主講「孕婦的煩惱之靜脈曲張」,以及王青玉護理師主講「靜脈曲張之術後護理」,並會為大家解答相關醫療問題,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靜脈曲張病友座談會時間:3月7日(六)09:40~11:20地點:台北長庚醫院中醫大樓B1會議室洽詢:台北長庚社會服務組 張詩婷小姐(02)2713-5211轉3620或3285

研究:日飲四杯咖啡 可降低多發性硬化症風險

研究:日飲四杯咖啡 可降低多發性硬化症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咖啡對於普遍民眾而言,是一種能夠提升精神的能量來源,但你知道嗎?其實咖啡的功用不僅如此,喝多了還可能有助於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日前在美國有項最新研究指出,每天喝4~6杯咖啡的人,可降低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生率,而目前此研究發表於《美國神經病學會》華盛頓的年會中。咖啡因保護大腦 恐降低MS發病率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美國及瑞典的研究人員,各自針對1千多名多發性硬化症(MS)的患者及健康者進行研究,分別追蹤他們在發病前一年、五年、十年的咖啡攝取量,結果瑞典的研究發現,在發病前一年,不喝咖啡的人與每天至少喝六杯的人相比,前者發病率竟高出1.5倍,而美國的研究則發現,相較於一天喝4杯咖啡以上者,不喝咖啡者罹病的風險高出1.5倍。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咖啡因對大腦可能有保護的作用,進而助於防範多發性硬化症,雖然全球約有230萬飽受多發性硬化症之苦,但目前尚未不清楚這兩者間的關聯,所以,未來將需再做更進一步的研究調查。

婦人罹「足底筋膜炎」不管 腳痛毀了整個歐洲假期

婦人罹「足底筋膜炎」不管 腳痛毀了整個歐洲假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扁平足、過度走路、愛穿高跟鞋、過胖的民眾可要當心自己的雙腳,倘若某日早晨一下床,採地瞬間腳跟異常疼痛,很可能就是「足底筋膜炎」的典型初期症狀,如果不好好休息,恐怕會更加嚴重,導致連行走都困難重重!婦女鐵齒不管腳痛 毀了歐洲假期一名五十五歲的張姓婦女,距離年假一個多月之前,右腳跟就時常傳來陣陣疼痛,早上一下床踩在地上,疼痛情形就更加劇烈,但通常過了莫約三分鐘後,症狀就會消散,也因此使她放下防備心,不以為意。之後,年假時張太太開心跟團與家人橫跨大半個地球,到歐洲享受歡樂假期,不料,旅途第五天,右腳竟開始抓狂般的疼痛,連走路都顯得困難重重,非得他人攙扶,才能緩慢步行,所費不貲的美好假期,就因此全都泡湯!回國後經診斷,確診為「足底筋膜炎」惹禍。臺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蔡森蔚指出,足底筋膜炎主要是腳底足底筋膜與跟骨結合處的結構受到傷害,所謂的「發炎」指的是結構損傷後的反應。病因與腳的結構、腳行走時的力學變化及環境密切相關,例如:過度肥胖、扁平足、內旋足、足跟阿基里氏肌腱太緊太短、過度行走、或是鞋子不合適等,都是可能的病因。下床踩地就痛 典型足底筋膜炎初期症狀蔡森蔚說,年輕人的足底筋膜及周遭相關的韌帶或肌肉延展性都很好,因此除非受到很大拉扯,否則肌腱與骨頭結合處很少受傷。隨著年紀增長,韌帶、肌腱逐漸退化,足底筋膜慢慢纖維化,使足底筋膜的延展性或彈性越來越差,彈性變差的足底筋膜無法應付突如其來的伸展張力,就容易在有壓力下破裂及損傷,造成足底筋膜炎。值得注意的是,足底筋膜炎初期有個最典型症狀,那就是「早上一下床,踩地那一瞬間腳跟非常疼痛」,這是一個重要的警訊,如果還沒有適當的治療或休息使足底筋膜復原,則症狀會越來越嚴重,最後甚至如張太太一樣,只要一走路或站起來就引發足底疼痛。也因此民眾腳後跟若出現異常,就得要趕緊就醫,以免痛到步履蹣跚,影響日常生活。

老翁怕冷家中燒炭烤年糕 一氧化碳中毒陷昏迷

老翁怕冷家中燒炭烤年糕 一氧化碳中毒陷昏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家中若有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長者,可要多加留心幾分!台中一名七十歲的老翁,日前因氣溫驟降,行動不便又怕冷的他,竟在家中燒炭取暖順便烤年糕來吃不料沒多久,老翁突然一氧化碳中毒,頓時陷入昏迷癱瘓,所幸經家人及時發現,透過高壓氧的治療,目前病情轉穩,已無大礙。 太太煮菜呼喚老伴 沒回應早已奄奄一息光田綜合醫院高壓氧中心蔡美智醫師表示,這名李姓老伯年約70,與妻子同住,患有帕金森氏症,平時手腳顫抖,行動緩慢,也因此冬天時比旁人更怕冷,也習慣在冬天以小炭爐燒炭取暖。上週日夜溫差大,雖然白天溫暖,但傍晚後氣溫突然降低,行動不便的他比旁人更怕冷,就如往常一般在室內點起了小盆炭火,順便烤年糕吃。後來,原本在廚房忙碌的太太呼喚李老伯多次都沒有回應,狐疑之下到房內察看,才發現老伯已經意識不清,加上一氧化碳中毒會加重原本的帕金森氏症症狀,李老伯當時已整個人癱瘓在沙發上。好在兒媳有回家過年,趕緊開車將他送到醫院急診室,立即啟動24hr待命的高壓氧小組緊急施救,30分中內就將老伯送入高壓氧艙,經過連續兩天的高壓氧治療後,李老伯就恢復精神,癱瘓無力的症狀也改善很多,如今已順利出院。一氧化碳中毒後遺症多蔡美智表示,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若沒有及時施以高壓氧治療,即使挽回性命,仍會對健康造成無法抹滅的後遺症,包括記憶喪失、肢體障礙、神經功能障礙等。在兒童身上,更有可能會有學習障礙、記憶力變差、躁動、肢體平衡感不好等終生遺憾。蔡美智提醒,室內儘量不要使用碳爐取暖或燒烤食物。如果發現家中成員都陸續出現莫名的無力、頭暈、嘔吐症狀時,最好提高警覺,立即撥打119,最好能前往有24hr高壓氧治療的醫院就醫,也不要自行開車,以免半途中不適症狀引發危險。

保命趁早!預防大腸癌 糞便潛血檢查不可少

保命趁早!預防大腸癌 糞便潛血檢查不可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腸癌位居2013年十大癌症第三名,常聽聞即使作息規律、飲食正常、規則運動且無家族病史的人仍會罹患大腸癌,而且發現時已經是治癒較差的第三期,再次見識到大腸癌的可怕之處。害怕面對?多數民眾自認健康不接受腸癌篩檢除了不能掉以輕心外,預防大腸癌也不能有鴕鳥心態,基隆市衛生局說,常耳聞符合大腸癌篩檢資格的民眾說「自己生活飲食正常不會罹患大腸癌,應該可以不用篩檢吧?」或「沒篩檢都沒病,一篩檢就全身是病;寧可不要篩檢!」事實上任何的健康篩檢都是用來發現疾病早期徵狀,身體健康的人才是接受健康篩檢主要對象,因為癌症要能夠早期發現才會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若等到身體出現狀況才急著求醫可能為時已晚。做糞便潛血檢查是篩檢大腸癌目前最經濟也是最有效的大腸癌防治之道,糞便潛血檢查的執行方式十分簡單,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呼籲50到74歲的民眾,每兩年持健保卡至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回家採檢後送驗即可。

威力強!少量諾羅病毒 即可使人致病

威力強!少量諾羅病毒 即可使人致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發生觀光地區疑似諾羅病毒感染事件,衛生機關已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1條命業者暫停作業、停止販賣及進行消毒。諾羅病毒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病毒量非常少(1~10個)即可致病,多發生於學校、護理之家及旅遊團等人口聚集的地方。若是準備或處理食品的人感染諾羅病毒(特別是如廁後沒有洗手者),有可能因此污染食品,而經由飲食傳播病毒。手部衛生是預防經飲食傳播諾羅病毒最經濟、有效且易行的方式,正確洗手步驟包括取皂、搓揉、沖水和擦乾手部,大約需要40-60秒。餐飲業者首重衛生管理   莫讓病毒有「食」可乘!依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第5條,食品從業人員經醫師診斷罹患或感染可能造成食品污染之疾病,其罹病或感染期間,應主動告知現場負責人,不得從事與食品接觸之工作。若違反經命其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者,可處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致危害人體健康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億元以下罰金。食品藥物管理署強調,餐飲業者首重衛生管理,務必要加強維護環境衛生,定時使用漂白水進行廚房及廁所等環境的消毒工作,並落實管理食品從業人員個人衛生與健康狀況,別讓諾羅病毒有「食」可乘! 

老婦發燒又肩頸痠痛 細菌入侵頸椎險癱!

老婦發燒又肩頸痠痛 細菌入侵頸椎險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肩頸痠痛除了常見的運動傷害或退化性疾病,也要當心是否為細菌感染。一位80歲的婦人,最近2周頸部劇烈疼痛合併發燒,服用止痛藥仍無改善,因此到骨科求診。經檢查結果發現有頸椎感染情形,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頸椎,老婦人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目前已完全恢復。醫師也說,好在及早發現,若拖到化膿壓迫神經,嚴重甚至會四肢癱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趙顗絢醫師說,脊椎感染大致可依照感染病原菌分為2類:一類是細菌造成的化膿性脊椎炎,另一類則是結核菌或其他病原體造成的非典型肉芽性脊椎炎,此病患即是屬於化膿性脊椎炎。過去文獻中,造成化膿性脊椎炎最常見的細菌就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腸胃道、泌尿道感染  細菌恐隨血液走為什麼細菌怎會跑到脊椎?趙顗絢醫師解釋,一般可能是脊椎附近的組織感染,直接擴散到脊椎,或因腸胃道、泌尿道感染,細菌隨血液入侵,也可能因為外傷或手術治療被帶到脊椎。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肩頸痠痛,不會發燒!因此趙醫師提醒,肩頸莫名出現劇烈的疼痛,且伴隨發燒,最好立即就醫檢查,若是到病程晚期可能出現神經壓迫症狀,恐會造成四肢癱瘓無力,不可不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