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比稻米更營養!小米助消化、顧腸胃

比稻米更營養!小米助消化、顧腸胃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米飯一直以來都是台灣人賴以生存的主食來源,而米的種類從紫米、小米、糙米到池上米等多到數不完,其中小米更原住民古老且神聖的作物,不僅能當作主食,也是釀造小米酒的主要原料,且營養師表示,它還擁有礦物質、維生素等豐富的營養素,是在稻米中找不到的,若是作為主食,還能幫助腸胃消化吸收。小米助消化 可改善腸胃不適問題林沛賢中醫師表示,小米富含了許多礦物質、胺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素,除了有入脾胃、助消化的功效外,還可以幫助胃吸收,不僅對於腸胃功能不佳的人來說可降低刺激性外,就連剛生完產的媽媽,也可改善產後易便秘、脹氣等腸胃不適的情形。小米、五穀米 助產後婦女補充營養小米雖可取代主食,但由於大家並不習慣,常常煮一煮就變成小米粥,和大家熟悉的白米飯有落差,因此,中醫師建議民眾,可與白米飯一起煮,或是選擇市面上販售的五穀米或全榖米,不但可截長補短,補足各種穀物缺少的礦物質、纖維素等,最重要的是能夠吃到更充足的營養,是大家主食的最佳選擇。此外,剛生完產的媽媽,因為禁忌較多,在飲食上必須多加留意食物的屬性,因此,能吃的青菜種類較少,所以,此時也可多吃小米製品,來補足攝取不均的營養素。小米與雞湯共同燉煮 口感滑順又健康小米的烹飪方式,除了一般大眾最熟悉的小米粥外,其實它還有許多其他的新煮法,林沛賢中醫師表示,將小米加入雞湯中燉煮,澱粉釋出後,可以增加湯的黏稠度,湯頭會變得比較滑順,口感也提升不少,變的有點像濃湯一樣,也是好吃又營養的新選擇。

助生髮、防中風?破解「薑」6大迷思

助生髮、防中風?破解「薑」6大迷思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薑是每個人家裡都一定會必備的辛香料,不僅能增添食物香氣,還擁有許多營養價值,像是改善手腳冰冷、預防經痛、抗氧化、抗發炎、促進腸胃消化等,所以,不管對日常生活、身體而言,它都是一樣經濟實惠的辛香料。但經過《優活》追蹤後發現,大家對於薑似乎存在著許多迷思,因此,列出以下六種常見迷思,透過與醫師訪談,將幫助民眾對於薑能有更正確的了解!迷思一/喝薑茶或生薑水可以治療感冒?林沛賢中醫師表示,感冒分為很多型,如果是針對風寒入裡型,像是淋雨造成的感冒,那麼喝薑茶有助於把汗逼出來,畏寒或是打冷顫等情形也能見改善,但是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就不是喝薑茶能解決的了,建議若是已有感冒的症狀出現時,還是到醫療院所就診為妙。迷思二/每天吃一片薑預防中風?很多人認為薑有通血路的作用,但林沛賢中醫師表示,薑的抗凝血功能不強,它可以用來打通末梢血管,改善手腳冰冷狀況,但沒有暢通腦部血流、降血壓以及預防中風的功效,所以,民眾別再陷入吃薑防中風的迷思中了。迷思三/塗薑生髮?市面上有許多生薑洗髮水,也有人直接拿生薑塗在頭皮上,對此,台大醫院皮膚科蔡呈芳醫師表示,目前沒有文獻研究證實,生薑塗頭皮可以生髮,洗髮水中的成分並不是只有生薑,若有掉髮問題,建議還是得先進一步確認原因,不要誤信偏方,反而造成頭皮的刺激與不適。迷思四/晚上不能吃薑?老人家流傳:「早上吃薑,勝過喝參湯;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因為他們認為,薑屬熱,若在晚上吃會使人上火,所以不宜在晚上吃,但林沛賢中醫師表示,晚上睡前吃一點點薑,可以改善手腳冰冷,尤其寒冷的冬季,對於體質虛寒的人來說,還可以幫助入眠,但她也提醒大家,對於體質比較燥熱的人較不建議,以避免鼻血直流,造成反效果。迷思五/薑茶可以治腹脹、腹瀉?薑茶的確可以緩解某些因為寒性因素所引起的腹脹,但林沛賢中醫師表示,若是腸胃炎一樣的腹部不適,則不建議飲用薑茶,應立刻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迷思六/薑塗腋下可以治療狐臭?蔡呈芳醫師表示,薑可能可以掩蓋過汗味以及細菌,但是這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方式,長期下來只會給腋下帶來刺激,並不會根治,民眾勿輕易嘗試,建議有狐臭困擾還是到醫院治療為妥。 

保護腸胃、刺激大腦 細嚼慢嚥5好處

保護腸胃、刺激大腦 細嚼慢嚥5好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一口約咀嚼30下,這是最佳的咀嚼方式。當然,若能咀嚼超過30下是再好不過的事了。重點在於細細品嚐食物。用餐時必須細嚼慢嚥的原因有下列五項:1)吃溫熱或冰冷食物時要保護胃部,也就是調節溫度。與口腔相較之下,冷、熱食物很容易傷胃。為了「趁熱吃」而連忙吞嚥熱食,這對胃部而言是種不負責任的舉動,反而會使得你的胃做出抗議。因此,只要細嚼慢嚥就能調整冷、熱食物的溫度,使食物溫度接近體溫的36度。這是照顧胃的第一步。2)體貼胃部。雖然胃具有強大的消化能力,卻也不是無所不能。智人的胃部與雞不同,沒有砂肝(即咀嚼胃)的構造。智人之所以無法跟雞一樣將整個食物吞下的原因,是因為食物無法完全消化。因此,用餐時請細細品嚐食物美味,每口咀嚼3000下。這樣做才能減輕胃部的負擔。如果食物在口腔中未能充分咀嚼,直接運送到胃部的話,胃就會罷工,也就是會產生胃痙攣。3)刺激頭蓋骨。咀嚼時會產生適當的物理刺激,使頭蓋骨維持健康。只要多走路,就能強化足部骨骼。而骨骼的鈣質也會流入血液中,藉此來調整身體的鈣質濃度;然後,鈣質就會回到受到最多刺激的部位。基於相同的原理,如果沒有經常咀嚼的話,智人的頭蓋骨就會如同罹患骨質疏鬆症一樣,變得脆弱空洞。一旦發生跌倒等意外事件,就有危險性。頭蓋骨是大腦的容器,必須常保健康才可以。4)刺激大腦。這種刺激並不是物理刺激。從胚胎學的角度來看,咀嚼神經與大腦之間的關係如同兄弟般親密。因此,咀嚼可以刺激大腦,使血液循環變順暢。只依賴打點滴,無法從嘴巴進食,也就是無法咀嚼的老人,若長此以往就會演變成癡呆症狀。這在臨床上是相當常見的案例。5)唾液的效用。咀嚼的動作,能使唾液的分泌變得更活潑。唾液具有下列幾種效用:保護牙齒、清洗口腔,以及傳達味覺等。除此之外,也具備消化食物、消毒細菌等作用。據說,唾液中所含的過氧化物的酵素具有防癌的功效。舌下腺、顎下腺以及耳下腺這三處,會分泌腺液。這也是人體重要的免疫構造之一。將來或許還會發現唾液的新功能,希望各位能好好運用地唾液的效用。(本文摘自/日本名醫超詳細育兒寶典/世茂出版)

抬腿、控制體重 5方法改善靜脈曲張

抬腿、控制體重 5方法改善靜脈曲張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小腿上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悄悄纏上了幾條若隱若現的「小青蛇」,它們蜿蜒曲折,攀附在小腿上,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說,是一個十分討厭的東西,誰都想除之而後快。但對於不注重美觀的男士來說,往往對此視而不見。其實,小腿上的「小青蛇」不僅影響美觀,它還是對身體健康提出的一個警告,千萬不能馬虎大意。在醫學上,「小青蛇」的學名是下肢靜脈曲張,它是靜脈血不能夠向心回流而造成的。正常情況下,下肢靜脈血要克服地心引力不斷地向心回流,而靜脈壁上的靜脈瓣膜可以阻止靜脈血向下倒流,維持人體的正常功能。可是,當靜脈瓣膜出現問題或者因為人體長期站立、負重等原因,使得雙腿下肢靜脈血向心回流不暢,瘀積在下肢靜脈血管時,在重力壓迫的情況下靜脈就會曲張,使小腿上青筋暴起,形成一條條駭人眼目的「小青蛇」。除了暴現的青筋外,靜脈曲張還會令小腿顏色變深和抽筋疼痛,嚴重的會讓皮膚表面發炎、潰爛、出血、足部水腫,並且隨著病程的進展,有的病人還會形成嚴重的靜脈血栓,當血栓隨血液循環流至肺部時,則可能發生致死性的肺栓塞。所以,千萬不要對小腿上的「小青蛇」視而不見!那麼,靜脈曲張容易發生在哪些人身上呢?長期站立和經常有重體力勞動的人群是首當其衝的易發人群,如空姐、售貨員、搬運工等,還有那些體重超標、長期服用避孕藥或女性激素、服用收縮血管的藥物如麻黃素,以及有家族遺傳病史等的人群。對於下肢靜脈曲張,西醫的做法就是「抽筋剝皮」,在腿上做一個切口,將有問題的靜脈割斷抽離,但手術很可能會留下疤痕,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說是不易接受的。而且手術方法治療靜脈曲張雖然方便快捷,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和風險。最重要的是,它不能從根本上改善靜脈曲張形成的原因,即便是做了手術,病根不除,靜脈曲張同樣還是會再次光臨。因此,我建議大家試試老祖宗治療靜脈曲張的方法。中醫認為,一個人的先天稟賦不足、經脈薄弱,如果再加上久行久立、過度勞累,就會進一步損傷經脈,以致經脈不合,氣血運行不暢,血壅於下,瘀血阻滯,脈絡擴張充盈,日久交錯盤曲,便會形成靜脈曲張。還有就是遠行、勞累之後,涉水淋雨、遭受寒濕,寒凝血脈,淤滯經脈絡道,導致生病。治療上,要著重從以下幾點入手:1)避免長時間站立或穿緊身衣物、鞋襪。2)每天將雙腳翹起2~3次,與心臟齊平或高於心臟,加強腿部血液循環,使下肢血液流回心肺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環。3)做小腿部的推拿按摩。用雙手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20次左右,然後用同樣的方法揉另一條腿。4)堅持每天用熱水泡腳,特別是用薑水或辣椒水泡腳,可加強腿部血液循環,預防和治療靜脈曲張。5)控制體重標準,平常多散步舒展筋骨。(本文摘自/養骨就能救命/好的文化出版)

老婦主動脈被塞住 竟反覆腎水腫

老婦主動脈被塞住 竟反覆腎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高血壓是健康的隱形殺手,也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只是,導致高血壓的原因多,一般來說主要可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在臨床上有95%的患者屬於前者,無特別的病因,反之,續發性高血壓的病人,能常常找到其他的因素造成其高血壓。舉例來說,像是日前有位76歲的婦人,因去年11月起反覆出現肺水腫等,就醫後被確診為高血壓急症合併鬱血性心臟衰竭,結果在血管攝影下發現,她中段主動脈為完全阻塞,且高度鈣化合併右腎動脈嚴重狹窄,造成下肢動脈與腎臟血流灌流不足,所幸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了經皮下主動脈與腎動脈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放術,而目前狀況穩定,已出院於門診追蹤。主動脈症候群合併腎動脈狹窄 為少見高血壓原因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鄭正忠醫師表示,「中間主動脈症候群合併腎動脈狹窄」是一種少見的高血壓原因,通常包含遠端胸主動脈及近端腹主動脈狹窄或阻塞,63%會影響腎動脈,33%會影響其他內臟動脈造成開口狹窄,導致器官灌流不足,平均診斷年紀有兩高峰,分別為20歲及40~50歲。而在臨床表現,通常是以突然主動脈窄縮或阻塞,造成病患上肢血壓高,但下肢血壓卻甚低的情況,如果影響了腎動脈造成狹窄,則會併發腎性高血壓。早期診斷、治療 可避免腎功能惡化在治療的部分,鄭正忠醫師表示,主要有介入性治療與外科手術治療兩種,其中介入性治療包含經皮下氣球擴張術與支架置放術,潛在風險在於容易影響分枝動脈與有血管破裂的風險,至於手術治療,則包括了主動脈繞道及腎動脈或其他受影響的內臟動脈繞道手術。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病人能早期診斷與治療,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後續腎功能惡化與其他器官的損害。

膀胱出口大塞車 頻尿、急尿皆上身

膀胱出口大塞車 頻尿、急尿皆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出現尿色較濃、小便不順暢等時別擔心,這不一定是食安問題所造成,因為在近年來的門診中,經常遇見民眾擔心自己的腎臟泌尿系統出了問題,以致每當出現異狀時,都會緊張兮兮,但醫師表示,在泌尿科學中只要出現小便不順暢,如頻尿、急尿、夜尿、小便的尿柱變細、解尿困難等,皆統稱為下尿路症狀,且普遍存在於良性前列腺肥大的男性身上。然而,膀胱出口的阻塞不只來自於良性前列腺肥大,也有可能出現於膀胱頸功能的失調、尿道口阻塞、尿道狹窄、前列腺腫大等,所以,綜觀上述症狀,就連女性也可能會有這方面的困擾。膀胱壓力高 容易引起發炎、結石亞東醫院泌尿科吳維哲醫師表示,在生理上,隨著膀胱出口阻塞越厲害,尿道內阻力也逐漸增加,因此,在排尿時膀胱就必須以更大的壓力,才能將尿液送出,且一旦這種情況久了,膀胱便會代償性的增厚、沒有彈性,進而帶來殘尿的增加。此外,因為膀胱壓力容易提高,使得膀胱壁在較薄較弱的部分,會形成大小不一的憩室,進而引起膀胱發炎及膀胱結石,嚴重時甚至會使尿液面臨到較大的阻力,所以,在膀胱病變後期時,就會產生腎臟水腫以及輸尿管水腫的現象,甚至也會影響到腎功能、產生尿毒症,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破壞。超音波檢查 測腎臟、膀胱有無異狀目前在台灣的資料中,排尿症狀的病患會隨著年齡的比例而有所增加,像是75歲以上的老人,就有約一半以上的人有這個困擾,但就診的人卻不及兩成,所以,為避免排尿功能異常,對腎臟造成極大的破壞,吳維哲醫師建議民眾可透過超音波來了解腎臟的大小、型態,進而檢測出是否有結石或是阻塞性腎病變,同時也可探查膀胱的容量以及攝護腺之大小,作為初步篩檢之工具。

長效型體抑素 緩解神經內分泌瘤症狀

長效型體抑素 緩解神經內分泌瘤症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能想像一天跑廁所20至30次,卻找不到治療方法的痛苦嗎?就有一群患者因為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深受腸胃道潰瘍或慢性腹瀉等痛苦,造成生活品質低落;一名60歲男性病患經診斷後,發現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本來因為子女旅居巴西、無法就近照顧而無意再治療,但子女鼓勵她於台灣積極接受治療;在張義芳醫師的建議下,使用口服標靶藥物mTOR抑制劑治療長達2年之久,目前病情穩定控制,腫瘤沒有惡化,也幾乎沒有相關副作用產生,生活品質也得到了改善。咳嗽、氣喘、腹瀉腹痛等症狀 切勿輕忽!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簡稱NET)為罕見的消化道腫瘤,好發部位為腸胃道及胰臟,其次則是肺部。馬偕醫院血液暨腫瘤科張義芳主任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會依據病發部位產生不同的症狀,例如:咳嗽、氣喘、腹瀉、腹痛、盜汗及起紅疹等。大多數患者轉診到血液腫瘤科前,已經看過多科相關門診,且許多患者已出現轉移現象,無法藉由手術根治。能夠切除乾淨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其第一線治療當然是以手術為主,但對於無法完全切除或是已經發生轉移的患者如肝臟或肺部轉移,病患的治療則需依靠藥物。張義芳主任表示,由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為體內控制荷爾蒙分泌細胞發生病變所致,腫瘤會分泌過量的細胞激素,而產生不適的功能性症狀。張主任臨床經驗中,曾遇到一名老伯伯,因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且細胞激素分泌過多而引起長期腹瀉的症狀,深受常跑廁所的折磨,家人深感無力照顧下只好將他送至安寧中心;但在醫師的建議下,採用長效型體抑素治療,才緩解長期腹瀉症狀,明顯改善了病患的生活品質,讓病患更有尊嚴地回歸家庭生活。長效型體抑素治療 緩解症狀並延緩腫瘤惡化過去針對無法開刀及已轉移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多僅維持在控制症狀的階段。張義芳醫師表示,據臨床研究長效型體抑素除了可緩解功能性症狀外,亦可控制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疾病進展,不論患者是否有功能性症狀的發生,此藥物皆可延緩腫瘤惡化時間。而針對原發於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使用長效型體抑素可以緩解及控制臨床功能性症狀;當疾病進一步惡化,從臨床試驗數據發現,合併搭配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可延緩腫瘤惡化達11個月之多。最後張義芳醫師表示,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由於健保給付限制大,加上疾病帶給患者的身心之苦,除了需與醫師配合良好的治療方針,患者也要有與癌長存的鬥志,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若民眾欲取得更多衛教資訊及相關輔導協助,可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查詢。

恙蟲病死亡率不低 小心發燒丘疹

恙蟲病死亡率不低 小心發燒丘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清明節連續假期將至,民眾掃墓祭祖或至山區活動時,可能接觸到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臺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的病例發生,於4-5月間病例數開始呈現急遽上升,7月時到達最高峰。依據疫情資料分析顯示,發現有多例曾於山區活動,並以接觸草坪及爬山者居多。恙蟲病為經由帶有立克次體之恙蟎叮咬而感染,動物宿主以鼠類為主,恙蟎幼蟲喜歡爬行於土面,或喜歡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之動物或人類身上,因此行走於草叢中遭恙蟎叮咬而罹患恙蟲病的機會較高。通常被恙蟎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潛伏期常為9-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紅色斑狀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預防恙蟲 杜絕鼠患也是關鍵因恙蟎卵不耐乾燥、孳生地須為高溼環境,故改善環境是消滅恙蟎最有效的方法,另外,老鼠也是恙蟲幼蟲的主要寄主,要預防恙蟲病,也應該杜絕鼠患。衛生局籲請山區休閒業者應定期做好環境雜草清除,並在地面表層完全乾燥時再進行滅鼠工作,以消除恙蟎、降低遊客感染機會,提醒民眾至山區或野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在恙蟲病高風險地區活動時,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塗抹防蚊藥劑,以做好保護措施。

用抗生素治肺炎 竟使她腸道細菌大繁殖

用抗生素治肺炎 竟使她腸道細菌大繁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抗生素能救命但也可能造成問題,因為抗生素能殺死危害人體的細菌,但也可能影響人體原有的細菌生態。就有一名郭姓女子因為肺炎住進加護病房,經過一個星期的抗生素和呼吸器治療,肺炎終於改善。然而他卻覺得肚子發漲,沒有解便,也沒辦法進食,檢查後才知道病人感染了困難梭狀桿菌。抗生素一刀兩面 沒細菌感染勿濫用成大醫院內科部加護重症科謝宗達醫師表示,困難梭狀桿菌感染常見症狀是腹瀉和腹痛,有時伴隨發燒,像個案這樣腸阻塞的狀況並不多見。平常人體就有困難梭狀桿菌於腸道中,但數量不多不足以致病。但若不幸遇上病患細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治療,此時一般細菌大多被殺死,剩下幾種天生具有抗藥性的細菌就容易大量增殖,困難梭狀桿菌就是其中之一。而大量繁殖的「困難梭狀桿菌」會產生大量毒素,對病人的腸道上皮就會造成損傷,輕則腹瀉,重則造成毒性巨結腸症,甚至需要將大腸整段手術切除才能避免死亡。而謝宗達醫師也說,雖然感染困難梭狀桿菌的病患,以藥物治癒機率達8成,但要當心部分仍會復發。所以,最重要的是減少抗生素濫用,如果病患沒有細菌感染,其實根本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清明應景食品抽驗 潤餅皮檢出防腐劑下架

清明應景食品抽驗 潤餅皮檢出防腐劑下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清明節將至,新北市衛生局抽驗掃墓應景食品,70件中有3件驗出防腐劑或過氧化氫殘留,除立即要求下架外,依法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300萬以下罰鍰。衛生局也自即日起免費提供過氧化氫、皂黃、二氧化硫、亞硝酸鹽等4種試劑各1,500份,讓民眾在家自行DIY篩檢。衛生局表示,70件抽驗產品包含潤餅皮20件、豆類製品20件、糕粿類產品20件、素三牲及果凍產品10件。3件不合格分別是蘆洲黃大爺潤餅捲及淡水素食潤餅的「潤餅皮」均檢出防腐劑己二烯酸0.21g/kg(標準:不得添加),另1件是樹林億秉昌商行的「豆干」檢出過氧化氫陽性反應(標準:陰性)。食安自己把關!新北免費發放千分DIY試劑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表示,業者為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往往會添加防腐劑來延長保存時間。己二烯酸又名山梨酸,大部分可排出人體,危害性較低;另過氧化氫具有殺菌、漂白效果,故常被不法商家用來作為魚丸、麵類及豆類製品的添加物,可兼具產品視覺美觀,但過量食用會造成嘔心、嘔吐、腹瀉、腹痛、刺激腸胃道,故依法不得驗出。 衛生局進一步指出,二氧化硫及亞硝酸鹽也常是業者使用的漂白防腐劑。為維護市民健康,衛生局即日起免費提供過氧化氫、皂黃、二氧化硫、亞硝酸鹽等4種試劑各1,500份,讓民眾在家自行DIY篩檢。民眾自即日起週一至五,可向所屬29區衛生所索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