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連皮帶籽營養多!「葡萄」助補血、抗氧化

連皮帶籽營養多!「葡萄」助補血、抗氧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小時後琅琅上口的繞口令,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對於葡萄的營養價值,除了大家熟知的補血外,其實它還富含了很多豐富的營養素,營養師表示,連葡萄皮都含有抗氧化的功能,吃葡萄,真的不用吐葡萄皮!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 素食者可以多吃雙和醫院營養師黃俊傑指出,葡萄中含有維生素A、B1、B2、B6、C等,以及豐富的鈣、鐵、磷等礦物質,而其中維生素B群則是代謝、幫助肌肉活動的物質,適當的補充可以使體力提升,另鐵則是大家熟悉的補血物質,除了女性生理期可以多吃外,素食者也因長期缺乏肉類攝取,進而導致貧血問題,因此素食者也需要多補充鐵。整顆葡萄都營養 葡萄皮、葡萄籽不放過!「葡萄的皮也具有營養價值!」黃俊傑營養師進一步表示,紫色的葡萄皮內含花青素,說到抗氧化、防老絕對少不了它,他也建議民眾,只要食用前正確清洗乾淨,吃葡萄其實可以不用吐葡萄皮。除了葡萄肉、葡萄皮外,市面上可見許多葡萄籽製品,其中也是含有豐富的花青素,經過加工萃取後,可做成葡萄籽油等製品,真的是整顆葡萄都是營養,好處多多。葡萄、葡萄乾糖分高 需多留意攝取量新鮮的葡萄固然營養好吃,那麼和便利商店隨處可買的葡萄乾相比,又有什麼差別呢?黃俊傑營養師說,濃縮的葡萄乾,含糖分高,營養相對濃縮,雖然好吃,但對於有血糖問題的患者,則需要注意勿攝取過量,以免血糖控制不當。雖然葡萄擁有這麼多營養價值,但由於其中也屬於含糖分的水果,建議和衛生福利部所指示的,一天2~4份水果一起計算,過多反而會造成身體其他負擔。

網路成癮恐影響身心發展 兩成兒少需注意

網路成癮恐影響身心發展 兩成兒少需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根據教育部調查指出,家中擁有網路的比例高達93.3%,而擁有無線網路者則高達80%以上,雖然網路讓生活變得更便利,但卻也延伸出不少身心健康的問題。去年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曾針對國小4年級至高中職 3年級8910位學生,進行網路成癮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竟有兩成兒少,屬於需由專人關注及介入的沉迷網路的高危險群,若一直持續維持下去,未來恐會影像身心發展。網路成癮不單只影響視力 還會造成憂鬱精神科張立人醫師表示,網路成癮未來將可能成為一種新興的心智疾病,雖然目前全世界尚未把它納入精神疾病中,但美國在2013年時,已把「網路遊戲疾病」列入精神疾病診則中了。不管是網路成癮還是網路遊戲疾病,皆屬於行為成癮,就如同賭博般的上癮,除了會增加頭痛、失眠、肌肉麻木痠痛、乾眼、視力模糊等生問題外,就心理方面,也會因為過度的沉迷,與現實社會脫軌,產生疑心病、敵意高、憂鬱、焦慮、社交畏懼、學校表現不佳等。限制使用網路有訣竅 太過激烈恐弄巧成拙網路成癮不僅會使生理、心理會受到影響外,其實也會造成自戀、隱蔽青年等現象產生,因為對於成癮者而言,網路的虛擬世界,是一個完美的解答,完全不需面對脆弱的自我、挫敗的現實生活,也因此,就會延伸出各種問題。所以,為了預防網路成癮,家長除了要多注意孩童的使用時間、頻率外,也要過濾他們所接觸的資訊,但千萬不要用太激烈的方式來限制(如隨意斷網等),反而應先以勸導的方式來進行,不然可能會弄巧成拙。張立人醫師表示,對於不同階段的成癮者來說,要採用的方式也所有不一,舉例來說,像是針對學齡階段的孩童,就要與他們建立使用規則,且假日應多往郊外走走,如此一來,才能真正達到預防效果。

雲端藥歷安全把關 減少重複、交互用藥

雲端藥歷安全把關 減少重複、交互用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不少民眾到處就醫,在不同醫療院所重複拿藥,不僅形成浪費,還會有藥物交互作用等問題。就有一位先生詢問藥師是否有重複用藥後,經由藥師查該病人雲端藥歷資料後,評估發現於該次泌尿科門診有自費購買威爾鋼藥品,另平時固定於其他醫院心血管內科看診使用硝酸鹽類的藥品,此兩種藥物併用可能會造成休克死亡。好在藉由此次查詢雲端藥歷,藥師為用藥安全把關,及時聯絡處方醫師並向病人說明,阻止了潛在性藥物交互作用的發生。什麼是「雲端藥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郭小瑄藥師說,健保雲端藥歷系統可查詢近3個月於院內外各醫療院所及社區藥局的處方用藥明細,藉以完整評估是否有藥物治療問題,包括:藥物交互作用、劑量不適當、重複用藥及藥物不良反應等,這些問題與病人多重用藥習習相關,當中又以重複用藥最為嚴重。減少重複用藥   年省健保3億而減少重複用藥,一季就能替健保節省9000萬元。據健保署資料,103年第1季跟去年同期相比,被查詢雲端藥歷的門診病人中,每人一季健保給付的平均藥費,從5,270元下降至4,754元。預估一季可減少9,000萬元藥費支出,一年健保節省至少3億元。簽用藥資訊同意書   免再刷健保卡除了雲端藥歷外,北市聯醫為了保障民眾的用藥安全,也透過簽署「提供用藥資訊同意書」,期限為2年,將無須再刷健保卡,可以授權醫療人員正當地使用您的雲端藥歷,目的在於當民眾回診日之前由院方先從雲端資料庫下載個人的健保用藥明細,待看診醫師開立處方藥品時,電腦系統將自動篩檢顯示藥物重複及交互作用等訊息,以確保民眾用藥的安全。

清明掃墓慎防 恙蟲病致死率高達6成

清明掃墓慎防 恙蟲病致死率高達6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清明時節大家忙著掃墓祭祖,因墓園多有雜草叢生,容易感染恙蟲病,臺北市衛生局表示,恙蟲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每年平均約有15至20例確診個案,感染原因多為至郊區或山區爬山或掃墓,故提醒民眾在清明上山掃墓或出遊時,應做好自我防護,以避免被恙蟲叮咬。臺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陳少卿處長表示,100至103年北市恙蟲病確診個案為19、14、15、14例;今年度截至3月底已確診4例,分別為在自家農地耕作及從事登山活動感染。發燒、頭痛似感冒  焦痂、丘疹可辨別恙蟲病為經由帶有立克次體之恙蟎(恙蟲)叮咬而感染,動物宿主以囓齒類(鼠類)為主,人與人之間並不會相互傳染,通常被恙蟎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eschar),潛伏期為9-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衛生局呼籲,清明祭祖或至山區活動時盡量避免進入草叢,或做好個人防禦方法,避免被具感染性的恙蟲叮咬:包括穿著淡色長袖衣褲、靴子、手套等,皮膚暴露處可塗抹經衛生福利部核可之驅蟲劑。

就是不想生!六成五民眾怕養不起小孩

就是不想生!六成五民眾怕養不起小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已然成為國安危機,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所公布的人口推計報告直指,未來十年,工作人口將減少一百八十萬人,平均工作年齡,估計十五年後,大幅延後55至64歲,面對為什麼現代人都不生小孩,亦或頂多生一個,與高漲的房價,貧富不均落差擴大,還有薪資停滯不前,都息息相關,若要力挽頹勢,政府恐怕不只是拿出補貼誘因就能解決,須計出鐵腕,通盤全面檢討才行!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不管是單身還是已婚上班族,沒有計劃生小孩」佔四成(40.2%),其中因為「單身不想結婚,所以沒有計畫生小孩」有22.8%,「單身雖然想結婚,但沒計劃生小孩」佔15%,「已經結婚但不想生小孩」有2.4%。養小孩花費高 政府補助杯水車薪年青人不敢生小孩,在可複選情況下,有過半數(65.%)上班族「怕賺的錢不夠養小孩」,成為壓垮生育率最大主因,「買不起房子,沒法給小孩一個家」佔31.8%,27%認為「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小孩」,23.2%怕「生小孩之後不自由」,21.6%覺得「台灣教育體制不健全」,顯示大環境不好,不生族恐怕持續增加,反觀「不管單身還是結婚,都想生小孩」的上班族雖還是佔六成(59.8%),但平均下來只生1.96個。政府為了鼓勵生育率,女性勞工生育給付從平均27,000多元增加到近56,000元;台北市政府也祭出每一胎2萬元生育獎勵,外加每月2,500元(0~5歲)育兒津貼,但有七成(77.4%)上班族「不會因為政府提供的生養育獎勵或補助多生一個小孩」,同時有六成三(63.9%)認為,「每一胎生育補助至少要30,000以上」才夠,48.7%認為「每月育兒津貼要達6,000元以上」。養一個小孩 估計要花近六百萬職場爸媽對政府祭出的生育與育兒津貼補助覺得不夠用,認為從出生到20歲,「要準備生養基金」平均要存5,733,696元,如果依照今年度主計處公布1月份經常性薪資為38,546元來計算的話,上班族平均得不吃不喝12年,才能準備好生養基金,其中六都因為生活物價高,生養基金要6,019,833元,相當於不吃不喝13年,非六都4,692,540元,也要不吃不喝10年。可見若要促進生育見效,除了從生育津貼補助下手之外,政府更須環顧社會大環境,從生活問題,到工作環境、教育環境,都得全面性評估,才能讓始終低迷的生育率迎刃而解。 

連日高溫來襲!中暑不可喝冰水 當心喪命

連日高溫來襲!中暑不可喝冰水 當心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清明時節掃墓祭祖,可要多加補充水分,近日連日高溫,若補充水分不足,恐怕會引起中暑休克的危機,醫師表示,日前就有一名九十歲老翁,掃墓時因中暑突然休克暈倒,若突發中暑,請勿給予冰水飲用,以免造成血管劇烈收縮,不能急救。 老人、小孩 休克性中暑高危險群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吳肇鑫醫師表示,當暴露在高溫環境,造成體溫超過41.1度以上,合併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慉),即稱為熱中暑;常是因為體溫調節能力失常所致,造成排汗功能異常無法散熱,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與酗酒者均是高危險群。輕微中暑為臉色發紅、口渴、頭暈、噁心、心悸、四肢無力等症狀;症狀惡化時加上胸悶、血壓下降;嚴重時即突然昏迷。吳肇鑫指出,在掃墓時發現家人出現不適現象時,可先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墊高頭部。意識清醒者,多補充水份和鹽水;若病人失去知覺,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就不可以再補充水分。接著幫助病人坐起或側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止嗆到。掃墓要注意!曬太陽不得超過十五分鐘也可以用冰水袋冰敷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處,讓動脈循環慢慢降溫冷卻;但是不可以讓病人喝冰水或全身浸泡冰水降溫,會導致血管收縮、急救時無法電擊的併發症。吳肇鑫呼籲,因為墓地遮蔽物少,天氣炎熱時容易直接曝曬在陽光下,為避免造成中暑現象,應多喝水,並且陽光下直接曝曬勿超過15分鐘;當出現中暑症狀時,切勿不可以喝冰水或全身泡冰水,否則易造成全身性血管收縮更不易散熱,最後導致心律不整,以及因為皮膚上有水而急救時無法電擊。

「聰明藥」好神?吃多恐妄想、幻聽

「聰明藥」好神?吃多恐妄想、幻聽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吃了聰明藥就會變聰明,頭腦清晰、記憶力驚人?到底什麼藥那麼厲害,可以使專注力提升,做事情也能夠達到事半功倍?歐美國家流行好一陣子的「聰明藥」,許多學生在大考前會服用,以提高自己的成績,企業家也仰賴這種藥物來提升做事效率,然而精神科醫師表示,這其實是一種用來治療過動症的藥。聰明藥原是治療過動症 屬管制藥品過去也曾報導指出,有補習班老師給學生服用聰明藥,希望他們集中精力,不要吵鬧,對此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所謂聰明藥其實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它會促進腦中的多巴胺分泌,可用來治療注意力缺損過動症或者是嗜睡症等疾病,屬於三級管制藥,並不是所有人想用都可以拿到。必須經醫師診斷為過動症,或經過專業測試,例如CPT注意力缺失測驗,結果為注意力缺乏者,才可使用此藥物,且過度使用還可能會帶來副作用。副作用嚇人 妄想、幻聽好困擾聰明藥有這麼多厲害的功能,許多學生以及白領階級人士都爭相使用,但其背後的「附加價值」,可能就不是那麼受人喜愛的了,楊聰財醫師指出,一般人吃了這個聰明藥,可能會有食慾減低的副作用,若超過傍晚6點吃,容易造成失眠的問題,對體質敏感的人來說,更可能產生幻覺、妄想、幻聽等症狀,未經醫師處方千萬勿隨意服用。

成年後的邊界 掌握在自己手裡

成年後的邊界 掌握在自己手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十八歲以前,我們都曾渴望過自由。想像自己快快成年,做我們想做、但父母不允許的事。但仔細想想,我們會對成年充滿渴望,往往是因為小時候感受到父母的「限制」,才開始憧憬大人世界的自由與美好。相反的,如果沒有父母的限制,能不能快快長大,好像就沒有差別了,不是嗎? 這種限制的框架讓我們知道自己在哪裡、可以成為怎樣的人。於是,我們擁有了成為一個人的方向。這是人生必備的框架,是一種有「邊界感」的框架,讓我們不至於被過多的自由給淹沒。 回顧我們的生命早期,建立邊界感,往往需要一個「權威」角色的存在,而這個在家庭中的權威人士,通常是父親。雖然有時我們會痛恨他們不苟言笑的距離感,但又同時需要適度地擁有這種對權威的恐懼,然後學習掙脫這種恐懼的束縛,產生自己的意識、思想,這是一種批判性思考的學習歷程,並且在歷程中逐漸形成有能力服從和挑戰權威的「我」。 然而,在某些狀況下,父親也許無法行使權威與限制的功能,倘若這時候母親或其他家人無法遞補這個功能,孩子就會逐漸變成家裡的「霸王」,未來也有可能變成學校和職場裡的「霸王」、別人眼裡的「自私鬼」。 人們雖然渴望自由,卻不希望自己被看待成「霸王」或「自私鬼」,所以可能會和如此看待我們的人起衝突,開始偽裝自己,假裝不在乎別人。但這也讓我們逐漸無法看清一個事實:成年後的我們,其實已經有為自己建立邊界的能力—告訴自己:「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的能力。 缺乏邊界感的自由,在童年時期可能是種恐慌感,成年之後卻可能壓抑成更深層的焦慮。然而,成年後,若還繼續停留在缺乏邊界的焦慮裡,也許是藏在我們心裡的孩子,正透過這樣折磨自己的方式,懲罰沒有為我們建立邊界、沒有好好管教我們的父母親。(本文摘自/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如何出版)

清明飲食注意!高血壓患者應避蝦蟹、羊肉

清明飲食注意!高血壓患者應避蝦蟹、羊肉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內的肝氣隨著漸濃的春意變得越來越旺,在清明時達到高潮。常言道「過猶不及」,肝氣過旺會引發脾胃的不良反應,妨礙食物消化,還可能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引發各種疾病。所以要涵養腎水,腎水可收斂肝陽,防止肝氣過旺。節氣食俗:吃青團,炸饊子,食螺螄吃青團/清明時節,江南一帶素有吃青團的風俗。青團是用漿麥草搗爛後擠出汁後,和水磨純糯米揉和,加上糖豆沙和糖豬油做餡製成的小點心。青團油綠如玉,糯香綿軟,聞起來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青團也是人們用來祭祖的必備食品,所以這種食俗保留至今。炸饊子/中國南北地區在清明節都有吃饊子的習俗。這是一種很古老的食物,通常以糯米粉或麵粉搓成細繩,彎曲如環,在油鍋中炸製而成,香酥無比。南方的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粉製成。北方饊子灑脫大氣,常以麥麵炸製,風味各異。食螺螄/清明時節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期,這時的螺螄最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的說法。螺螄做法多樣,煎炒烹炸、燜溜熬燉,十八般做法樣樣皆可。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是「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此外,中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清明粑等多種多樣營養食物的習俗。飲食調養原則:降壓減脂,柔肝養肺清明時節應多吃柔肝養肺的食物,如益肝和中的薺菜,利五臟、通血脈的菠菜,健脾補肺的山藥。而喝「明前茶」,有養肝清頭目、化痰除煩渴、提神醒腦的作用。飲食調攝要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老年高血壓者要低鹽飲食,並增加攝取鉀。清明飲食要保護脾胃,但清明節又被稱為「寒食節」,人們習慣在這天禁火吃冷食。不過吃冷食會損耗和阻礙陽氣的升發,不利於脾胃運動收縮,所以飲食需適度,以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飲食宜忌宜/1)清明時節多雨陰濕,乍暖還寒,飲食宜溫。多吃蔬果,尤其是韭菜等時令蔬菜,白菜、蘿蔔也可多吃。2)多吃護肝養肺的薺菜、菠菜、山藥。3)宜吃清涼寒性食物,減少甜食和熱量高的食物。4)春天韭菜可暖身,也可吃性味平涼的食物如銀耳、香菇、牛蒡、草魚、香蕉、橘子等。忌/ 1)忌食雞、筍,能動肝火,導致咳嗽和高血壓復發。2)避免辛辣寒涼的食物。3)患慢性病者忌食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羊肉等發物。清明常見病飲食指南古代醫學家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此時新陳代謝旺盛,身體感到輕健,精神振奮且充滿活力,但仍要注意各種皮膚病及慢性病的侵擾。節氣常見病症的飲食指南春季皮膚炎/泥螺、莧菜、薺菜、萵苣、馬齒莧、無花果、蘿蔔纓等食物含光敏性物質較多,可提高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故過敏體質者應少吃。風疹/多吃新鮮蔬果,攝取維生素。最好不要吃甜食和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花粉症/慎食辛辣刺激的辣椒、山葵、芥末等,以免加重病症。食用枸杞、蛤蜊、蜆、芹菜可減輕黏膜炎症,緩解眼睛充血。輔佐發汗的有葛根、肉桂等。多吃含有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A、C、E,以及含多酚、類黃酮的食物,如紫蘇、蘿蔔、糙米、蕎麥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應選用易消化,熱量足、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雞蛋、麵粉、豆漿、魚、瘦肉等。戒刺激性的咖啡、酒、肉汁、辣椒、芥茉、胡椒等。潰瘍患者可常吃香蕉、蜂蜜、果菜汁、洋粉凍等來潤腸。(本文摘自/按節氣顧五臟,吃出好體質/時報出版)

【免費講座】孩好有你-大手牽小手

【免費講座】孩好有你-大手牽小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晚婚再加上遲孕,使得現在的孩子發展遲緩的狀況越來越常見,常常造成許多新手爸媽們的焦慮及不安,但其實,只要有正確觀念,你也可以陪著發展遲緩的小朋友,快樂成長!今逢兒童節,亞東醫院特別舉辦「孩好有你-大手牽小手」活動,讓孩子藉由簡單的動作、認知及語言,透過闖關活動,進行發展篩檢,活動中也請來臨床心理師為家長進行兩場不同的衛教講座,邀請家長一起來為下一代的成長把關。名稱:孩好有你-大手牽小手時間:4月4日(六)、4月11日(六)上午9:00~11:3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7728-2297 曾小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