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器捐意願低!每天有8千人受等待煎熬

器捐意願低!每天有8千人受等待煎熬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雖然有很多疾病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與控制,但對於某些器官衰竭病者來說,器官移植仍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只是,礙於捐贈器官的來源供應有限,以致台灣每天都有接近8500多名病者及其家家屬焦急地在苦苦等待,病者還要每一天忍受著與死神搏鬥的煎熬。更遺憾的是,有不少病人因等不及適合的器官,便離開這個世界,因此,為著縮短病者等候的時間,使他們能及早重獲新生,民眾積極支持器官捐贈,實在很重要。積極推動器捐 只為讓更多人的生命得到永續為積極推動器官捐贈,屏東醫院除了開課宣導外,也利用醫院空間宣導患者及家屬加入捐贈同意名冊之行列,如有遇到適合病患,更積極展開媒合作業,像是去年就有位50歲男性,突然有天清晨昏迷不醒,緊急送醫後診斷為腦內出血及嚴重腦水腫且狀況危急,經與家屬討論及說明相關之治療方式與風險後,家屬決定不進行手術,並捐贈器官,遺愛人間。醫院獲知個案家屬意願後,除了感恩外,也立即與合作醫院聯繫器官捐贈事宜,經瞭解與評估後,也隨即將個案接回完成器官摘除等程序,個案捐出肝臟、腎臟兩枚及眼角膜兩個,順利完成家屬心願,也讓個案大愛永續流傳。經兩次腦死判定 才能進行器官捐贈屏東醫院鄭裕民院長表示,器官捐贈指的是當ㄧ個人因意外或疾病導致腦死,基於個人生前意願或2位近親家屬之書面同意,經二次腦死判定後,以無償的方式,將自身仍可用的器官及組織捐贈給等待器官移植的人,以挽救其垂危的生命,讓生命得以延續。

愈早近視恐失明!4原則搶救孩童惡視力

愈早近視恐失明!4原則搶救孩童惡視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新北市耕莘醫院眼科醫師表示,近年來門診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小朋友罹患早期假近視,其中不乏許多學齡前四、五歲的孩子。醫師特別提出警示:近視發生的年齡愈小,將來發育成長愈容易造成高度近視;嚴重者可能會發展成視網膜剝落、青光眼等併合症,最嚴重將導致失明。不論是針對孩子的視力保健或促進親子間的交流,為了避免3C產品取代真實的爸爸媽媽變成現代「電子保母」,美儒老師提供4點錦囊妙方,相信對孩子健康正常的成長與親子的親密度一定大有助益。  1)床邊故事、親子閱讀或遊戲,爸爸媽媽請盡量親力親為,不要老是託付給「電子保母」。2)假日餘暇,不管是開車、搭車或騎車,盡可能帶孩子往戶外行走,一起從事戶外活動,不要老是「宅」在屋內電視機、iPAD那小小窄窄的框框裡。3)從小為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不論閱讀或玩電玩,最好30分鐘就要休息5到10分鐘;所謂的休息是完全閉眼休息,或閉著眼睛讓眼球轉動,既養眼又養神。4)每年定期做一至二次的視力檢查,更是避免視力惡化的不二法門。(本文摘自/如何培養高EQ孩子/人類文化出版)

跑步控制好呼吸 增加肺活量、身體更放鬆

跑步控制好呼吸 增加肺活量、身體更放鬆

1)身體能保持在放鬆狀態/急促的呼吸或大口喘氣,不僅無法有效率地將氧氣送到肌肉組織,更會讓整個人緊張起來。身體緊張時,交感神經就會啟動運作,反讓肩膀與下巴部位更為緊繃。有意識的深呼吸,是讓身體在跑步時自然放鬆的關鍵要素之一。其他消除壓力的方式,還包括心智訓練、肢體伸展與肢體放鬆。2)心情更平靜而專注/大口喘氣不只會影響跑者的身體狀態,也會影響情緒。不規律的呼吸讓人容易焦慮、往壞處想,在腎上腺素飆升的比賽途中,會成為極大的阻礙。不過只要調整好呼吸,就能舒緩緊張的情緒,接著身體也會跟著放鬆。3)跑步過程更輕鬆愉快/深呼吸最大的好處,大概就是能提升跑步的舒適感了。橫膈膜肌是由高比例的慢縮肌所組成,也可以說是一個具有高度耐受力的肌肉。比起喘氣時大口大口地用喉嚨與胸腔呼吸,使用橫隔膜肌呼吸,能大大減少身體需要耗費的能量。其原因在於,胸腔與頸部的肌肉大部分由快縮肌組成,不僅容易疲憊,也不適合長時間使用。4)增加肺活量/首先要說明一下,不管做再多的呼吸練習,也不可能增加肺部的大小(對跑者來說真是一大憾事啊!)。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就現有的肺部大小來增加肺活量。一般人平時呼吸,只用到10~15%的肺活量,而瑜伽呼吸法則透過許多技巧,尤其是三階段呼吸法(three-part breath technique),來幫助我們更完整、更徹底的吸入空氣。(本文摘自/跑者瑜珈/大是文化出版)

失智也有城鄉差距!盛行率為都會區兩倍

失智也有城鄉差距!盛行率為都會區兩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最新失智症流行病學及失智症照護研究推估,偏鄉地區的失智症盛行率約14%,是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等都會區的2倍以上,而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失智症人口更高於全平均,且又加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使得全縣僅有1.5%的失智長輩得到照護。因此,屏東基督教醫院針對屏東地區失智症認知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6成的民眾不了解失智症、近6成的民眾缺乏接收正確資訊的管道、超過5成的民眾認為忘東忘西會長輩隨年紀增長,而發生的正常現象,導致延遲就醫的狀況相當普遍,成為老貧族的一大隱憂。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家人應提高警覺屏東基督教醫院表示,提到偏鄉總是想到花東、離島地區,而位居台灣最南端的屏東,更得不到社會關注與資源挹注,舉例來說,有位87歲的簡爺爺,三年前因常忘記而重複做同樣的事,當時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未就醫,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開始出現不洗澡、認錯人、深怕遭小偷、把垃圾丟到衣櫃裡等行為,造成家人與鄰居生活上的困擾,也讓白天還需上班負擔家計的長媳疲憊不堪。直到去年家人接觸到失智症衛教宣導後,對於他的症狀才恍然大悟,但早已錯過及早發現與治療的黃金期,經醫師評估後也確診為失智症,並需要後續進行追蹤治療,而目前醫院服務員也固定前往照顧爺爺、協助沐浴,不僅減輕家人身上的重擔,也成為他最佳的聊天對象。醫院與超商攜手 補足偏鄉照護缺口為喚起國人正視偏鄉失智問題,7-ELEVEN與屏東基督教醫院攜手,從前期預防知識推廣到後期的患者照護,連結醫療資源,規畫出好鄰居健康教室、健康量測、失智症照顧喘息服務等內容,預計幫助屏東近4萬人次,期望彌平偏鄉失智知識落差、補足偏鄉照護缺口。

女性肺癌率激增 空污恐是主因

女性肺癌率激增 空污恐是主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101年發生人數最多的10大癌症排名,其中肺癌發生人數從第三名攀升到第二名,較100年發生人數增加6%,主要增加人數在女性。且根據報載台北榮總胸腔腫瘤科蔡俊明醫師指出,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對肺癌是嚴重的危險因子,女性基因比男性更容易受損,因此更須小心。長期暴露PM2.5 造成肺癌、影響生育嘉義市衛生局也指出,空氣污染中的細懸浮微粒(簡稱PM2.5)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可輕忽,PM2.5是一種飄散於空氣中的一級致癌物,粒徑是頭髮1/28,容易攜帶致癌物被人體吸入且累積,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短期暴露於PM2.5可能增加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住院或急診就醫機會,例如非致死性心臟病發作、中風、氣喘發作,長期暴露於PM2.5,可能會影響婦女生育、造成肺癌等。空污警報 高敏感族群尤要當心因此衛生局提醒,尤其肥胖者、孕婦、老年人、兒童、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洗腎患者等高敏感族群務必做好自我健康防護,隨時注意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或下載「環境即時通APP」,如遇空污警報或即時細懸浮微粒超標,建議減少外出、或帶一般外科級以上口罩、從室外進入室內可清潔鼻腔、洗手等衛生防護、室內適當關閉窗戶、室內啟動具有過濾效能之空氣清淨機等。空氣汙染防制從治本做起,人人有責。因此衛生局也呼籲大家落實減少PM2.5的產生,如減少抽菸、減少露天焚燒稻草、金紙、焚香、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等生活習慣。            

攝取太多不飽和脂肪 恐增老年性黃斑部風險

攝取太多不飽和脂肪 恐增老年性黃斑部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人的眼睛就好像一台相機,有著如鏡頭般的水晶體,底片般的視網膜,讓每個人都可以看見五彩繽紛的影像,只是,相機的鏡頭、底片,用壞或用完了可以換新的,但若是視網膜發生病變,卻無法置換,還可能會造成失明。對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吳文權醫師表示,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中心,含有高密度感光細胞,是視力最敏銳的部位,雖然大小只有5毫米,但卻可以決定9成的視力,一旦當它損傷,就會對視力造成重大的影響,此外,其實就連飲食也會增加罹患老年性黃斑部風險,例如:攝取大量的不飽和脂肪、缺鋅等。葉黃素、玉米黃素 為眼睛的抗氧化劑黃斑部因含有黃斑色素而得名,主要成分是葉黃素及玉米黃素,其中葉黃素己廣泛為人知曉,且在市面上也有很多健康食品含有葉黃素,只是,普遍民眾對其真正內涵及對眼睛之重要性,卻無法完全明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存在於色彩鮮艷的水果,以及深色蔬菜中的天然類胡蘿蔔素,為人體必須的營養素之一,但無法在體內生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後存到眼睛,雖然自然界中有600種類胡蘿蔔素,但只有玉米黃素和葉黃素存於人類眼睛的黃斑區,在眼睛內作為抗氧化劑。菠菜、花椰菜 含有豐富葉黃素既然如此,到底哪些蔬菜含有豐富的葉黃素?醫師表示,像是菠菜、青椒、緑花椰、芥藍菜、枸杞、南瓜、胡蘿蔔等都有,此外,飲食中也要特別留意,如果缺乏抗氧化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鋅,或食用大量多元不飽和脂肪時,就會增加老年性黃斑部形成風險。初期的黃斑部病變 以隱結及色素層退化為表現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目前為眼科最常見造成視力喪失之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與年齡增長有關,當年紀越來越大時,黃斑部色素層的代謝力就會減弱,進而無法排除許多因氧化沉澱在色素層及彈性層之間的視褐質,導致色素層產生變化。吳文權醫師表示,初期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以出現隱結及色素層退化為表現,其中1~18%在5年內會引起視力惡化。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主要分為乾性、濕性兩種類型,乾性的黃斑部病變會因色素層和視網膜逐漸退化,演變成地圖形黃斑部萎縮,目前沒有特殊的治療方式;而濕性的黃斑部病變,則因新生血管的出現,而引發出血、水腫影響視力,目前可利用光動力療法,或注射抗血管生長因子改善視力。

灼熱、怕光!南市紅眼症罹病率上升

灼熱、怕光!南市紅眼症罹病率上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俗稱「紅眼症」的結膜炎,近來在台南市部分區域流行,台南市各國小自本學期開學以來,由疾管署監測系統得知紅眼症的罹病率,呈現上升趨勢。衛生局指出,校園是紅眼症容易侵襲傳播的地點,而學童間的互動,更容易造成大規模的流行,而因為是病毒感染,提醒民眾切勿自行用藥,應請專科醫師診治。紅眼症大多是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傳染力極強,主要透過接觸病人的眼睛分泌物傳播,可經由直接接觸病人的眼睛分泌物、接觸受病毒污染的環境表面或器具如毛巾、臉盆、水龍頭、門把、玩具等後,又碰觸眼睛而感染,往往引發流行。症狀主要為眼睛刺痛、灼熱、怕光、易流淚、有異物感及大量黏性分泌物。嚴重時會有眼瞼顯著腫脹、結膜下水腫或出血,病程約4至6天,約2~3週痊癒。遠離紅眼症 勤洗手、不碰眼鼻口因此衛生局呼籲民眾加強注意個人清潔與環境衛生,勤用肥皂洗手,=不要以手揉眼、不與他人共用毛巾及接觸病人使用過之毛巾、器具等,以做好自我保護措施以免感染到紅眼症,避免出入游泳池等公共場所、接觸病人使用之毛巾或器具後,應立即洗手,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預防感冒有撇步 謹記6大保健方式

預防感冒有撇步 謹記6大保健方式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感冒雖然一年四季都會發生,但只要要多休息、多喝水,往往都能在一星期內自癒,可是,對於患有慢性心肺疾病及體弱老者可就沒那麼簡單,反而要立即就醫,以免引發其他問題。對此,衛福部胸腔病院楊正田中醫師表示,人體的口鼻黏膜及呼吸道的上皮細胞,平時就有很多病毒、細菌及黴菌倚附其上,對免疫力正常的人是無害的,但當抵抗力減弱時,微生物就會活躍、繁殖,然後致病,因此,根據傳統中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對於養生與疾病之防治,提出6大日常保健的方式,幫助民眾預防感冒上身:1)食飲有節/控制飲食的質量與用餐時間,並在適當場所進食,且多攝食當季新鮮食材,多種類、多顏色、多產地輪流食用,每天至少吃5種以上蔬果,少鹽、少糖、少油,避免常吃味道厚重、辛辣及油炸的東西。2)起居有常/制定並遵行規律的生活作息,儘可能於晚上11點前就寢,一天最好睡足6~8小時,午休以小憩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原則。3)不妄作勞/工作不要太勞累,以免損耗過多的精力與體力,另外,每天都要適度運動,讓身體流汗,但記得要選擇空曠且空氣清新的場地,千萬不要在人車嘈雜的大馬路上走來走去,若PM2.5達有害人體濃度時,也儘可能不要外出。4)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俗話說知足常樂,時常保持快樂的心情,把持真氣,無畏無懼,則百病不侵,若氣怯心懼,則邪氣乘之,疾病就接踵而來。5)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簡單來說,就是遠離感染源,平常少探病、少去醫療院所,若得知某地區有傳染病流行,則儘量避免前往,若傳染病正流行於居住區,則少去公共場所或密閉的公共空間。6)不治已病治未病/從現代醫學對疾病防治的觀點而言,就是預防接種,使身體提前對流感病毒產生抗體,減緩接觸病毒以後的反應,罹病機會自然大大降低。薑母茶、蔥花湯 可治療初期感冒由於潛伏於呼吸道黏膜的感冒病毒,會在黏膜溫度接近攝氏4度或27度時,進入細胞內複製、繁殖,所以,當民眾出現感冒徵兆時,除了要趕快添加衣物以保持體溫,離開空曠風寒之場所,減少體溫流失外,也要多喝熱飲,提供身體足夠的熱能,是治療初期感冒的不二法門,因此,楊正田中醫師也提出了4種常用於治療感冒的藥膳,幫助民眾緩解不適。1)薑母茶/生薑或薑母5~10片、冰糖(紅糖或糖)酌量,水一碗半(約300cc),煮沸5~10分鐘後,待稍涼趁熱小口啜飲,以不燙傷為原則,喝完後可再多喝一碗溫開水或一碗熱稀飯,然後蓋被取汗,以微微出汗最好,如果30分鐘後不出汗或持續畏寒,可重複以上步驟兩次,若持續畏寒或發燒不退,則應趕緊就醫。2)薑母糖/以市售之薑母糖塊沖熱水飲用,取代自製之薑母茶,服法如上。3)蔥花湯/蔥2~3根切細,生薑3~5片,水兩三碗,煮沸5~10分鐘,趁熱飲用,然後蓋被取汗。4)其他/若無以上食材,熱開水、熱糖水、熱咖啡或熱茶葉皆可,但切記如果覺得很冷或出現畏風寒的現象時,就別在飲用冷飲,否則感冒將會越來越嚴重。

個性與癌症相關?6大情緒恐提高罹癌機率

個性與癌症相關?6大情緒恐提高罹癌機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既然個性與疾病相關,那麼,有所謂癌症個性可言嗎?現代西醫把賭注集中於遺傳基因上,試圖從中尋求癌症的解答,只有一小部分醫者注意到個性在疾病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個性在疾病上是否有舉足輕重的角色,早已被「A型人易得心臟病」的事實所證明,個性絕對與疾病有關,也確實有科學家投身研究所謂的癌症個性。1951年,克萊恩(Klein)與索賓(Sobin)觀察到有很多癌症病人有嚴重憂鬱症、自我否定、對自身疾病的過度陳述。1952年時,韋斯特(West)、布倫伯格(Bloomberg)和艾利斯(Ellis)三人的報導指出,他們利用心理測試後發現,比起腫瘤成長較慢者,癌症快速成長者有隱藏內心感受的強烈傾向,且比較沒有能力以正面行動來減低緊張。維吉尼亞大學精神科所發展的綜合個性輪廓測試法也透露,癌症病人易完全壓抑情緒和動力,伴隨此特徵的是明顯缺乏洞察力或自我察覺的力量,此外還有敵對性和依賴性這兩個特點。敵對性往往是朝自己,在意識層面以內疚和自我毀損呈現,在行為模式上則明顯有某些自殘傾向。依賴性問題則呈現在無彈性和單方向的人際關係上,常以自我犧牲來換取別人的接納與同意。個性輪廓分析並非現代的新發明。德國班琴的神祕聖尼僧─聖賀德佳(St. Hildegard)舉了35種會產生疾病吸引力反應的心理風險因子,根據她的心理治療書《生命的優點益處書》與海德堡的癌症研究機構的研究:充滿悲傷、思慮、恐懼、長期壓力和匆忙的日常生活其實非常危險,特別容易引起癌症的情緒是長期絕望或無助、懷疑感、缺乏信仰、事事擔心和悲觀性的憂傷。有助於癌症康復的個性陰陽共生,有負面的個性,也一定有正面的個性。癌症不是絕症,有不少病人絕處逢生,存活了多年,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他們的復癒可能與正面的個性有關嗎?是的,既然有易得癌的個性,有助於從癌症康復的正向個性應該也存在,甚至有治療師或醫師發明讓癌症病人能找回自己生命活力的方法與治療。首先來看看那些有記錄的「奇蹟」案例。卡萊兒‧賀西柏格(Carlyle Hirshberg)和馬克‧依恩‧波拉許(Marc Ian Barasch)合著的書《神奇的康復》就問了同樣的問題,他們收集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療癒或自發性癒合的案例,並訪問這些病人,以找出哪些特質有助於讓人從癌症康復。初步研究發現,康復者將他們的成功歸功於下列的心理因素:‧75%相信正向的成果會出現。‧71%有積極對抗的精神。‧71%有接受疾病的心態。‧71%視疾病為一種挑戰。‧68%對自己的疾病與後果承擔起責任。‧64%有重新再活下去的欲望或意志。‧64%保持正面的情緒。‧61%有(宗教)信仰。‧61%有新的生活目的感。‧61%改變生活習慣與行為。‧59%有主宰感。‧59%改變生活型態。‧57%有自我滋育感,較能肯定自我。‧50%有社交支持。很明顯地,假如你想改善自己,在癌症的逆境中逢生,多採取上述的正面特質確實有助於提高生存機率。另外,在布蘭登‧歐雷根(Brendan O'Regan)和卡萊兒‧賀西柏格合編的書《自發性癒合:一本加註解的參考文獻》寫道:「從癌症獲得自發性癒合,在醫學刊物上是罕見但壯觀的現象……但對於它是如何發生的,沒有人有任何概念。」兩名作者為自發性癒合下了以下定義:「在沒有醫療治療、或被認為不足以使疾病徵狀或腫瘤消失的治療之下,癌症或疾病完全或部分消失掉。」自發性癒合一詞往往帶有神祕不可測的涵義,但是筆者要據理力爭的是,自發性癒合並不是如此的隱密和難求的。所有研究皆明顯地突顯出正面情緒有助療癒,若能利用正面情緒來克服相對的負面情緒,或許便可以更恰當地使用身心療法來幫助病人改變心性,得到自發性癒合的目標。(本文摘自/別讓癌症醫療殺死你/柿子文化出版)

5標準挑選家用血糖機 監控血糖避免併發症

5標準挑選家用血糖機 監控血糖避免併發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台灣約有近150萬人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正式判定來源是透過醫院抽血後,經由生化檢驗儀器檢測而取得,平日主要是透過小型家用血糖機進行血糖監控,但仍有病患因血糖機測量錯誤而誤判胰島素用藥量的案例,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劉兆偉組長指出,糖尿病患平日主要是透過小型血糖機進行自我血糖監控,若檢查血糖值不在標準範圍內,就要小心急性併發症出現的可能性。血糖值錯誤 可能是血糖機本身出問題因血糖機測量結果錯誤,而導致糖尿病患者誤判數值的案例略有所聞,除了可能是試紙失效或血糖機操作方式錯誤,血糖機本身的準確度問題也是需要被檢視的原因之一!因此,對於選擇家用血糖機劉組長也提出以下參考的標準:1)技術新穎性/議試紙酵素可選擇比較不受血液中含氧量或其他血液中的糖類干擾的血糖機。2)操作設計考量/建議可選擇步驟少且簡單,讓年紀大的病人也能輕易上手的血糖機。3)減少疼痛感的功能選擇/建議選擇可以多部位採血功能的血糖機,除了手指之外,拇指下方部位、上臂、下臂、大腿及小腿皆可採血測血糖。4)試紙的保存及有效性/建議可以選擇單片包裝試紙,每片上面清楚記載有效期限,每片可以用到有效期限為止。5)操作避免造成血糖測試誤差/建議每半年到一年要做一次血糖機質控校正,以確定血糖機及血糖試紙是否在品質控管範圍內。血糖機需認證 ISO15197把關然而,市面上的血糖機品牌眾多,如果血糖機不準確,不僅會影響用藥量,還可能造成病患嚴重低血糖而昏迷。因此,血糖機除了須有衛生福利部許可認證以外,劉組長建議還要注意是否符合血糖機國際認證的 ISO15197規範。何謂ISO15197?劉組長解釋,ISO15197是用於規範血糖機量測準確度,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建議血糖機的精準度的定義:「測量值之於標準值或實際值的一致程度」。對於血糖機而言,檢驗室的數值就是它們據以判定的標準。2013年版本的ISO15197規範對於血糖機有更嚴格的規範標準。此外,劉組長也表示不建議同時使用多台家用血糖機,避免誤判血糖值變化。且家用血糖機使用的目的是在於定期追蹤自我血糖值變化,並加以調整自我生活作息及飲食控制,避免併發症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