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這五大養生觀念太OVER 當心肌少症、腦退化

這五大養生觀念太OVER 當心肌少症、腦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只要上了年紀,年齡超過五十歲,各種養生之道,便要如拜神拜佛,全都信仰,才能保持身體健康,然而,所有事情皆過猶不及!不少老年人雖深諳膽固醇過高所帶來的危機,亦或深知預防三高為每天睜開眼睛,須戰戰兢兢所要面對的課題,也因此漸漸養成這個不吃、那個不碰,「我老了,肉不能吃太多」等飲食習慣,但營養師警告,老年人比起年輕人更需要「用力吃」,倘若吃東西總是三挑四揀,油不吃、蛋不碰、水果吃太少,長期下來恐罹肌少症,大腦還會因此退化!「在門診上看過太多老年人,奉行很OVER的養生觀念,」郵政醫院資深營養師黃淑惠感嘆,現在許多老年人,雖都了解慢性疾病的恐怖,但是預防的做法,總是太過極端,像是因為怕膽固醇過高,就不敢吃蛋;怕三高病情加重,就不吃紅肉、油脂,這些行為很容易導致老年營養不良,進而誘發各種疾病。以下為黃淑惠所觀察的老年人錯誤飲食行為,以矯正「矯枉過正」的養生概念:1) 不敢吃油/老年人因怕三高,所以三餐油脂能少吃就少吃,但油脂吃太少,反而會讓脂溶性維生素A、D、E、K,不易被身體吸收,若長期缺乏,將會讓老化加快,導致骨鬆,建議油脂攝取務必適量。2) 不敢吃肉/老年人怕膽固醇過高,因此各種肉類全都拒於門外,但這很可能加速身體肌肉流失,進而罹患肌少症,變得步履蹣跚,全身乏力。3) 不敢吃蛋/事實上雞蛋裡富含優質蛋白質,其中蛋黃的維生素與卵磷指,都能維持大腦的神經持續的正常傳導,若不敢吃蛋,久而久之,容易使大腦退化,時常忘東忘西,建議老年人每天最好能攝取一顆蛋。4) 不敢吃水果/有些水果較酸亦或纖維質較多,而老年人容易會酸過多,或胃酸太少,水果都可能引起胃食道逆流,或是消化不良等問題,因此不少老年人為了避免胃酸,乾脆不吃,容易加快老化速度、抵抗力下降。5) 只吃素食/為了減少肉類與膽固醇的攝取,一大部分的老年人,甚至會斷然改吃素食好能養生,然而素食加工食品猖獗的今日,反而容易因其中的鹽分、糖分過高,而讓三高惡化!黃淑惠建議,老年人吃肉,反而要比年輕人更加賣力吃,一天一定要吃足至少六兩的肉;倘若怕水果太硬太酸,能搭配蔬菜,在下午時打成蔬果汁飲用,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別害怕吃蛋,一天最好能吃足一顆,才能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剖腹產五成風險器官會「沾黏」 當心腸壞死恐喪命

剖腹產五成風險器官會「沾黏」 當心腸壞死恐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因台灣女性普遍晚婚,為了顧及高齡產婦的體力,往往都會藉由剖腹生產一途,好能減少意外風險的發生,也讓我國選擇剖腹生產的比例,高居全球第二,更是世界平均值的兩倍以上。然而,雖剖腹產好處眾多,可免除劇痛、防止陰道鬆弛等,不過卻有高達五成以上的器官沾黏風險,其中百分之二十五的機率,沾黏症狀極為重,恐導致腸壞死,甚至引發敗血症。什麼是沾黏?沾黏簡言之,就是正常的器官之間,最外層都會有一層滑膜保護,可避免各個器官之間的摩擦與撞擊,而剖腹產會讓這些保護層受到切割破壞,遭破壞的組織層在癒合時,若與其它器官與其互相緊密相靠,器官與器官之間黏就會在一起,形成剖腹產沾黏。女子剖腹後嚴重沾黏 連續七個月每天狂拉十次根據統計,初次剖腹產導致子宮、膀胱及腹部沾黏比例高達46%,二次剖腹產沾黏更高達75%!倘若沾黏的情況較為輕微,產後復原,則偶而會有反覆下腹悶痛感,但若極為嚴重,很容易出現痙攣、腹痛、腹瀉,甚至導致腸阻塞,進而引發敗血症,為危及生命。就有一名三十五歲的女性,因剖腹產後器官嚴重沾黏,生完後連續七個月,腹悶痛,痙攣、腹瀉接著來,一天嚴重到腹瀉十多次不止,就醫後赫然發現,她因腸沾黏過久,導致腸細胞壞死,還平白無故又多挨了兩次刀,讓她嚇得不敢再生第二胎。選擇剖腹產 務必與醫師商討防沾黏對策婦產科醫師潘俊亨指出,過去沾黏預防的觀念和技術有限,只能靠醫師的手術細膩度儘量減少沾黏的發生,但是預防沾黏的技術近年來已發展成熟,例如使用防沾黏薄膜、水溶液等,都可大幅減少沾黏的情況發生。他提醒,選擇剖腹產的女性,因沾黏屬不可逆症狀,一旦情況嚴重,即使再手術,症狀也不一定能因此好轉,所以務必與醫師商討預防沾黏的對策,以防萬一。

限水手部衛生不打折 勿讓腸病毒有機可趁

限水手部衛生不打折 勿讓腸病毒有機可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內正值缺水旱象,部分地區已實施限水措施,隨著氣溫逐漸上升,5月至6月將進入腸病毒流行季,若因此忽略手部衛生,將容易引起校園腸病毒疫情。衛生福利部表示,限水期間應落實「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正確觀念,節約用水固然重要,但手部衛生絕不能因此打折。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中生存與傳播,多數的腸病毒感染者僅有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不容易察覺及預防,而成為潛在傳染源,所以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學校、幼兒園及托育機構要特別注意防範,落實勤洗手,才能降低密切接觸時感染與傳播的機會。提醒民眾,限水期間如轉開水龍頭還有水,仍請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洗手;如無自來水,但仍有其他儲水或乾淨水源時,可泡製3至5ppm含氯漂白水置於附有水龍頭之儲水桶,自龍頭流出供洗手之用,先用小水量沾濕雙手搓揉約20秒後,再打開儲水桶水龍頭以少量水沖洗雙手,最後再以清水洗掉殘留的漂白水。 

空汙危害不容小覷 失智、肺癌、猝死風險皆激增

空汙危害不容小覷 失智、肺癌、猝死風險皆激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空氣汙染對身體的影響,在紀錄片「穹頂之下」的宣導下,成為近來最受討論的重要議題,也使得霾害問題再度被搬上檯面!過去普遍民眾雖然都知道長期曝露於空氣汙染中,會增加肺癌、心血管疾病、猝死率外,其實就連大腦也會跟著受到傷害造成萎縮,進而引發失智或中風。空汙恐使神經系統異常 增加中風、失智率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期刊所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汙染源的顆粒直徑小於2.5微米時,恐會導致大腦容量縮小0.32%,並且增加46%神經系統異常率,進而產生失智症、中風、憂鬱症。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就算汙染程度小,只是長時間處於汙染空氣中,就會對大腦產生傷害,特別是老年人影響更大。PM2.5是造成全身性發炎的主因至於空汙為什麼對身體的影響這麼大,主要與細懸浮微粒(PM2.5)有關,PM2.5是種散於空氣中的一級致癌物,容易攜帶戴奧辛、多環芳香烴以及重金屬等有毒物被人體吸入且累積,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長期吸入會引起過敏、氣喘、肺氣腫、肺癌、心血管疾病、肝癌、血液疾病等,甚至會增加洗腎患者死亡的風險,尤其兒童、老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糖尿病、肥胖、孕婦更是危險族群。吸菸者家中的PM2.5 等同一個霾害嚴重的城市但也別以為PM2.5的汙染只來自於大環境中,其實就連在家抽菸也是生活中霾害的來源,而二手菸就是室內霾害的主要來源,根據103年菸草控制期刊中的一項研究指出,吸菸者家中的細懸浮微粒濃度,是非吸菸者家中的10倍,等於住在一個霾害嚴重的城市,但若是家中沒有吸菸者,則會降低70%的PM2.5暴露濃度。所以,建議所有吸菸的民眾,除了為自己的健康著想,也要為周遭的人設想,唯有戒除菸害,才能還給家人一個健康、無慮的環境。

好癢!避免頭蝨上身 勿共用梳洗器具

好癢!避免頭蝨上身 勿共用梳洗器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季將至,炎熱的天氣易引發皮膚疾病及接觸性頭蝨傳染病等,嘉義市衛生局呼籲民眾,應特別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常洗頭、頭髮不留過長、不與他人共用梳洗用具、枕巾、衣物、帽子等,並勤換洗及曝曬以免感染。未正確預防 恐不斷重覆感染衛生局指出,頭蝨傳染途徑主要是透過人與人接觸時,頭對頭或頭髮對頭髮的接觸傳播;使用患者的梳子、衣物、帽子、毛巾、有絨毛的玩偶也可能被傳染;躺在患者睡過的枕頭、床鋪也有風險。頭蝨初次感染後約有4 至  6週潛伏期,主要症狀為頭皮發癢,若未正確預防,可能會造成重覆感染。若周遭有感染頭蝨的案例發生,應特別做好個人自主管理,如有頭皮發癢的情形,應立即至皮膚科就診。千萬不可使用市售之環境衛生用殺蟲劑來消除頭蝨。使用治療頭蝨之藥物時可用冷水沖洗頭髮,並在水龍頭下沖洗,避免使用淋浴,以免身體其他部位接觸到藥物。治療後每隔2到3天檢查一次頭髮,應持續2至3週,確保頭蝨及蟲卵已完全去除。首次治療後7至10天,若仍發現有頭蝨寄生必須再次投藥,才能有效根除頭蝨。

高雄限水慎防登革熱!儲水容器要加蓋

高雄限水慎防登革熱!儲水容器要加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來登革熱疫情雖有下降趨勢,但隨著氣溫逐漸上升,加上部分地區適逢限水階段,如儲水設備未經妥善處理,將有利於病媒蚊孳生,因此,疾管署提醒民眾,應將儲水容器加蓋,並加強容器清潔,以降低登革熱感染風險,如有出現疑似症狀,請立即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斷治療。高雄市 目前仍為登革熱集中地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新增2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及4例境外移入病例,新增的本土病例均居住於高雄市鳳山區,為市場擺攤業者,其中1例發病至通報達7日,期間就醫次數達5次。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本土病例累計102例,集中於高雄市。每週一次刷洗儲水容器 以免孳生病媒蚊國內今年本土登革熱每週平均通報數約為50例,上週通報個案數雖較前幾週低,但由於高雄地區預計5月份起將實施「供五停二」第三階段限水,民眾因應水情吃緊,會使用各種容器儲存用水,因此疾管署提醒民眾,儲水時應將容器加蓋,儲水容器應每週刷洗一次,避免孳生病媒蚊。澈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是防治登革熱最根本的方法,所以,民眾平時應落實居家戶內外孳生源清除,染除可避免自己感登革熱外,也能保護親友鄰居的健康。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生活職場壓力大!7技巧避免情緒爆衝

生活職場壓力大!7技巧避免情緒爆衝

處方1)深呼吸法。當對方講到某一點激起我們的憤怒時,反應時間其實很短,調整呼吸可說是最快速降低憤怒的作法。腹式呼吸,就是一個很有用的方式。若你還不熟練,可以直接運用深呼吸法。深呼吸指導語:讓自己的呼吸變得深、變得長。用鼻子吸氣,內心慢慢數「吸、一、二、三」,用微張的嘴巴吐氣,內心慢慢數「吐、一、二、三、四」。讓呼氣的時間拉得比吸氣長。請你維持微張的嘴形,讓壓力從耳朵進來,從嘴巴出去。別緊閉嘴唇,累積壓力。不管遇到什麼事,只注意:讓自己每一次的呼吸,都是深長的。連續做十分鐘。處方2)暫時隔離法。當發現自己變得憤怒,馬上告訴自己:「停下來!」接著,不管是在什麼場合,請你藉故盡速離開現場。去上洗手間、用冷水洗個臉、再喝杯水(最好慢慢喝個500c.c)、出去透透氣,半小時或一小時後再回來,處理面臨的狀況。「尿遁法」也是一種智慧。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尿遁,是劉邦參加「鴻門宴」。《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當時,張良提醒劉邦,項羽似乎有暗殺他的企圖,劉邦就推說要出去尿尿。絕的是,劉邦對隨扈樊噲說:「我現在出來了,但還沒跟項羽他們說掰掰,會不會不禮貌啊?」樊噲回答:「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直接落跑就對了。」歷史證明,天下是劉邦的。不要讓你的憤怒攪亂大局,尿遁也可以創造歷史。處方3)轉移注意力法。現象學之父胡塞爾(Edmund Husserl, 1859-1938)提醒你:「當你覺得快要抓狂時,把意識轉移到其他比較沒有爭議的對象上。」如果時間是充裕的,請轉移注意力,改成處理別的事情,看部電影、畫禪繞畫、和朋友聚餐、去運動都好,讓自己有新的專注對象。一個禮拜以後,再來思考這件事。處方4)負責任的自我對話。失控的憤怒存在兩個有趣心理:一是不負責任,「你讓我很生氣!」怪罪對方,要為自己的生氣負責。二是自我懲罰,當別人真的犯了錯,你卻用當下的或長期的憤怒來懲罰自己,讓自己變成情緒的囚犯。我鼓勵你,在氣頭上時,可以這樣告訴自己:□ 「我正在讓自己生氣,而不是他。」□ 「我可以清楚向他表達個人立場,但不要生那麼大的氣。」□ 「不行,明明是他的錯,卻是我受到情緒的懲罰?我要過得更好才對。」丹尼爾‧席格醫師(Daniel J. Siegel)在《第七感》(Mindsight)裡描述,一位年輕病人說當他遇到刺激時:「我會努力叫我的前額葉皮質,噴出GABA黏液到我的杏仁核上。」GABA是腦中抑制性的神經傳導物質。這就對了!處方5)尋求他人的回饋。你可以把自己暴怒的狀況,跟信任的同事或親友說,並主動請教對方:□ 「我看起來很生氣嗎?」□ 「我剛剛的眼神(或表情、語氣),真的很兇嗎?」□ 「我在表達不滿的時候,語氣會不會太過強硬?」讓親友同事來幫助你看到不自覺的生氣反應,產生動機去改變。處方6)在憤怒還沒累積時,就先告知對方,並且找機會釋放。在開會前,就先「自我揭露」,告訴同事:「我今天心情很煩躁,如果等下討論我有失態,請你多包涵!」或者,先找要好的同事抱怨過一次,再去開那個會,會覺得沒那麼生氣了。美國心理學大師艾利斯到了90幾歲,還身強體壯,努力工作不懈,一生擁有絕佳的EQ。他提醒你:「在憤怒控制你之前,先控制它!」(Control your anger before it controls you.)就是這個道理。處方7)最重要的原則:情緒需要疏導,絕對不要壓抑。相傳西元前2100到2070年間,禹的父親鯀,受堯帝之命治理洪水,採用修堤築壩的「堵」法,結果雨季洪水爆發,堤壩崩潰,釀成巨災,鯀被天帝賜死。鯀死後,大禹受命治水,改用疏導法,「疏川導滯」,終於成功,名留青史。憤怒的管理,就像大禹治水。人內心的情緒洪水,難以防堵,只能疏導。你肯定會有生氣的時候,就像洪水週期性的出現。若你只知道把「心理防衛」加高,極力壓抑或移轉,是危險的。五花八門的心理怪象,常是這樣來的。需要引導這洶湧的負面能量,有個合理的方向可以流動,方能夠從一次次的危機中蛻變、重生。因此,把壓力說出來、寫出來、唱出來,都是很有幫助的。發現有困難時,尋求心理治療/諮商、精神科治療協助自己,可以成為轉向幸福的十字路口。(本文摘自/在工作中自我療癒/商周出版)

比馬桶還髒?生活用品細菌量最多竟是它

比馬桶還髒?生活用品細菌量最多竟是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曾有人做過調查,研究日常生活用品中藏有的細菌量。日常用品中細菌數最多的,其實是刮鬍刀,亦包含女性使用除毛刀。如果經常清洗,保持乾燥就還好,但事實上男性所使用的電動刮鬍刀,其實很少清洗,所以細菌量最多。第二名是口罩,因為口罩不只隔絕了空氣中的髒東西,覆蓋於自己臉部的這一面,也經常藏有口腔內的細菌等。所以如果口罩是用布製材質的話,每個禮拜一定都要清洗一次。另外,毛巾每使用40天就應該要丟棄,因為許多人浴室內並沒有對外通風,所以如果毛巾沒有擰乾,長期處於半乾燥狀況,環境又潮濕,所以很多人的毛巾會發黴或者是會臭,這就是代表毛巾上已經有很多的細菌。平常清潔時,可以用類似洗被套的方式,洗完之後再曝曬,就能減上毛巾上細菌殘留。家中常見物品細菌數排名一覽表1)刮鬍刀/刀片每次使用後須徹底清洗。2)口罩/每週清洗,並加強曝曬。3)牙刷/每三個月更換一次,每次使用後須徹底清洗。4)枕頭套/每週清洗,並加強曝曬。5)安全帽/每週把安全帽倒放在太陽下曝曬三小時。6)毛巾/每40天更換,每週清洗並增加曝曬。7)話筒、手機/每週擦拭話筒及機身。8)鍵盤/利用「吹塵球」噴出灰塵,再除菌。9)粉撲/每週清洗粉撲,陰乾後再放入粉盒。10)馬桶蓋/每週清潔除菌。(本文摘自/請你跟我這樣過3+安心食:學專家正確挑菜、煮水、烹魚肉、無毒健康開心吃!/三采文化出版)

多外食、晚生育 北市罹乳癌人數居冠

多外食、晚生育 北市罹乳癌人數居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乳癌在台灣目前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每十萬女性有66位,而台北市又是所有縣市中最高者,每十萬女性高達77位,其原因與都會型婦女較少運動、較多外食、較晚生育或未婚及較大工作壓力有關。如何防治乳癌是值得大家關心之重要議題。 太忙、害怕檢查    篩檢率不到4成據國健署癌症發生統計,民國101年統計數據資料顯示:乳癌發生人數年年飆升,且發生率都會區較高。台灣乳癌篩檢率僅38%,比起歐美明顯偏低,而乳癌是可藉由早期篩檢早期發現的。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都會地區雖然資訊較豐富,但沒定期做乳癌篩檢的理由很多,包括太忙沒時間、沒感覺、自我感覺身體健康或害怕檢查時有疼痛感,甚至也有人誤以為她檢查一次就可以了,缺乏定期篩檢的防範意識。柯市長:乳癌篩檢  最好的母親節禮物乳癌迄今為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一位,提高篩檢率是關心女性健康最好的方法之一。台北市長柯文哲呼籲:「關懷生命、疼惜女性、追求圓滿」,而乳癌篩檢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守護她的健康、守住全家的幸福,讓台北市成為一個健康幸福的城市,也讓台灣成為幸福健康的地方。預防乳癌  避免晚育、熬夜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建議:要多運動、多曬太陽、均衡飲食、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太晚生第一胎、少熬夜、多蔬果、少油、少鹽、少糖外;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也和乳癌有顯著的相關性,如夜間輪班者,生理時鐘混亂,褪黑激素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與外界光線變化有關;所以夜間熬夜、開燈睡覺會干擾褪黑激素分泌。因此,乳癌防治基金會也提醒,國健署有提供45~69歲及40~44歲二等親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請婦女朋友把握機會,為了自己的健康,不要讓權益睡著了。

婦人受子宮下垂所苦 打個噴嚏就漏尿

婦人受子宮下垂所苦 打個噴嚏就漏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48歲陳姓婦人,自然產1名子女,因長期從事清潔等體力性工作,5年前開始常常覺得陰道有下墜感,偶爾打噴嚏會漏尿。甚至後來還有膀胱脫垂問題,陰道口常有一個球卡著的感覺。因子宮下垂日趨嚴重,生活品質每況愈下,才鼓起勇氣求醫,並接受手術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黃彥華說,婦女骨盆器官脫垂盛行率約30~45%間,但大部分女性卻選擇忍受。其實大多是因為害怕子宮需要切除,以及擔心住院會影響家庭生活作息,而不願意接受治療。黃彥華表示,以上個案代表台灣許多女性的問題,因傳統脫垂治療手術效果不佳,往往術後半年到一年間便復發脫垂,大部分女性也就選擇放棄治療。脫垂手術有解    不須再切除子宮但隨著醫療進步,子宮脫垂及應力性尿失禁手術治療已經可以同時進行。手術是從陰道進行手術,不須開腹,避開膀胱,傷口小,因此併發症也較少。這種以網膜懸吊的手術方式復原較快,不需切除子宮,2~3天即可出院。母親節快到了,黃彥華提醒子女們多關心媽媽健康,如果發現媽媽有漏尿、失禁、子宮膀胱下垂問題,應鼓勵和陪伴她完成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