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他「菊花」反覆疼痛達半年 竟是肛門廔管所致

他「菊花」反覆疼痛達半年 竟是肛門廔管所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菊花」反覆疼痛要注意,恐是肛門廔管在作祟!日前,一名男子因肛門周圍疼痛、有分泌物長達半年就醫檢查,結果醫師觸診後發現,肛門周圍有硬塊,且有一條管狀結構通往肛門,因此,診斷為肛門廔管,而目前經過手術治療後,狀況良好也沒有再復發的情況發生。肛門膿瘍、廔管 好發於20~40歲男性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直腸肛門外科陳姿君醫師表示,肛門膿瘍及廔管為臨床上常見疾病,多發生於20~40歲間男性。由於肛門內的肛腺,會分泌黏液潤滑肛門,當肛腺因糞便或異物阻塞時,就容易感染引起膿瘍,且一旦膿瘍破裂或手術引流後,就有機會形成廔管。因此,必須注意的是,肛門膿瘍及廔管有時是因發炎性腸病、腫瘤、感染、外傷、放射線傷害或醫源性傷害等因素所致,所以,在鑑別診斷前,需先了解是否為這些因素所造成。有硬塊、分泌物 皆為症狀之一肛門膿瘍臨床的症狀,包括紅、腫、痛、硬塊,當膿瘍處於較深的部位時,會更加嚴重、不舒服,甚至還可能反射到薦骨、尾骨或臀部,導致就連坐著時也會有劇烈的疼痛感,同時也可能會伴隨著解便困難、發燒等情況。另外,肛門廔管常見之臨床症狀,包括肛門周圍有小結節、開口處有分泌物,或者是大便伴有膿或黏液,觸診可摸到一管狀結構通往肛門,若開口處已閉合,分泌物無法排出,病患則會有類似肛門膿瘍症狀,例如:腫痛的硬塊發生。挑選手術要注意 應以不傷到括約肌為原則在治療方面,陳姿君醫師表示,切開及引流為肛門膿瘍主要治療方式,較淺部的膿瘍,如肛門周圍膿瘍,可在局部麻醉下做切開引流,至於較複雜的膿瘍,則應於手術室進行切開引流,以免病患過於疼痛,同時也可以進行完整之探查。雖然目前肛門膿瘍與廔管治療,有許多都是手術治療的方式,但在選擇手術時,除了要多加留意是否會傷害到括約肌損傷,進而造成大便失禁外,也要注意是否可能有其他原因造成肛門廔管。

受刑人染德國麻疹 恐波及獄中205人

受刑人染德國麻疹 恐波及獄中205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德國麻疹再添一例!日前,在北部有一名48歲男性受刑人,於4月10日出現流鼻水、軀幹起紅疹等症狀,17日因症狀未改善至醫院就醫,並隔離治療,於28日經檢驗確診為德國麻疹,目前已出院返監服刑。由於個案於暴露期間無國外旅遊史,研判為國內感染病例,至於可能感染的來源,仍在調查中。疾管署表示,個案於可傳染期間除在醫院外,無其他活動史,已知有205人在其可傳染期與其可能近距離相處,目前衛生單位已掌握195名接觸者,包括獄友、監獄工作人員及就醫時曾接觸之相關醫護人員與病患,未發現有孕婦接觸者及疑似症狀者,預計追蹤觀察至5月8日,另10名接觸者尚在聯絡中。胎兒染德國麻疹 恐增心智不足、死亡風險國內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共4例德國麻疹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境外移入及2例國內感染。雖然有9成5以上民眾,曾經感染或已接種疫苗,所以,一般人若感染症狀大多較輕微,但孕婦於懷孕前期感染,就可能會造成死產、自然流產,而胎兒則可能會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心臟病等先天性缺陷,甚至死亡。因此,一旦國內育齡婦女經檢驗後發現不具德國麻疹抗體,可持抗體陰性報告,至各縣市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免費接種1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發燒、鼻咽炎皆為症狀 民眾應提高警覺疾管署提醒,德國麻疹在出疹前後7天都具有傳染力,可經由飛沫或與病人直接接觸而傳染,但接種疫苗可有效預防,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應儘速接種疫苗。民眾如有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暴露史。

老人易吞嚥困難 12徵兆助辨別

老人易吞嚥困難 12徵兆助辨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吃東西對一般人來說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老年人因為器官退化或者病人因為疾病、虛弱無力而導致吞嚥困難者,進食對他們而言就很有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嗆咳等問題。 吞嚥困難常嗆到 當心引發吸入性肺炎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語言治療師呂昂衛表示,任何有傷害到吞嚥有關的神經或肌肉,都會造成吞嚥困難的原因,若吞嚥困難的人直接進食,可能會使得食物掉滿桌上或病人邊吃邊咳嗽,嚴重者甚至引起吸入性肺炎、脫水、營養不良、體重減輕等危害健康的結果,必須藉由鼻胃管等其他替代方式來進食。因此,民眾若有吞嚥困難可以至復健科就診,經由醫師看診轉介後,語言治療師會針對個別吞嚥階段進行口咽吞嚥器官肌肉功能、咽部吞嚥反射評估並擬定吞嚥治療計畫。 呂昂衛表示,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現以下吞嚥困難的症狀,請留心注意並至復健科作詳細的吞嚥功能評估:1)舌頭、雙唇及臉頰肌肉無力或動作不協調影響進食。2)流口水或食物常掉出口外。3)需費力嘗試數遍才能將食物下嚥。4)食物吞不完全易殘留在口腔兩側縫隙。5)常含著食物卻沒有反應。6)感覺食物卡在喉嚨裡。7)喝水或液體時容易嗆到。8)吞嚥食物後,說話聲音有雜音。9)食物逆流至鼻腔中。10)用餐時間過久。11)用餐後會出現食道逆流。12)進食後常出現呼吸急促、發燒、疲倦、噁心嘔吐、意識不清等徵兆。因吞嚥困難嚴重影響其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對病人生命構成威脅,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醫師也提醒,一旦發現有吞嚥困難的情形,應即早就醫。   

安眠藥別亂吃!長期服用恐增腦癌、食道癌率

安眠藥別亂吃!長期服用恐增腦癌、食道癌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台灣人失眠問題日益嚴重!根據食藥署調查指出,國人每年服用的安眠藥早已超過3億顆,且不當使用安眠藥,不僅會產生依賴感、注意力不集中外,日前,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長期服用某些苯二氮平(BZD)類的安眠藥,會增加致癌風險,所以,提醒民眾服用前要三思。BZD類安眠藥 恐增41%胰臟癌率該研究主要是由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李友專等人,利用健保署過去15年的百萬人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並將長期使用BZD類安眠藥的患者,與未罹癌使用者相對照。結果發現,長期服用BZD類安眠藥可能會增加罹患癌症機率,且風險最高前三名依序為98%腦癌、59%食道癌,以及41%的胰臟癌。至於為什麼長期服用安眠藥,會助長近一倍的罹患腦癌風險?研究人員表示,可能與BZD類安眠藥作用在神經傳導物質GABA接受器上面有關,因為GABA接受器大多分佈於腦部的神經細胞上。國人常用的贊安諾錠 致癌風險高但並不是所有BZD類安眠藥都會增加,研究人員李友專表示,經過分析發現,BZD類安眠藥致癌影響性分為較高風險與較低風險兩大類,舉例來說,像是國人用量較大的贊安諾錠(Alprazolam)、悠樂丁錠(Lorazepam)皆屬於高風險的BZD類安眠藥,而煩寧(Diazepam)與利眠寧(Chlordiazepoxide)等則屬於較低風險藥品。現代人吃安眠藥 不僅用量大且時間也長現代人除了三高及慢性疾病等問題外,也愈來愈多人有失眠、睡眠品質差等困擾,相對地,安眠藥使用情形也愈趨頻繁,不僅使用量大,服用時間也拉長,但過去在藥品毒性的研究上,多以明確的病癥為指標,較少考量「時間因素」及「慢性使用的癌症風險」。因此,該研究將使用藥品的時間性納入考量,並歸納其影響結果,對於未來需要開立長期安眠藥處方給予病人的醫師,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Medicine》期刊。

醫院、衛生所合作 就近治療打擊C肝

醫院、衛生所合作 就近治療打擊C肝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莫忽視C型肝炎,拖久了會引發肝硬化、肝癌。因此為了造福C肝患者,不用舟車勞頓往返醫院,彰化醫院肝病團隊與田中衛生所合作「社區慢性肝炎行動醫療站」服務,讓南彰化患有C肝的民眾,能就近追蹤治療。C肝患者黃先生,就是透過此服務,開始接受干擾素注射治療,雖然有輕微的副作用,但在肝病團隊衛教及鼓勵下,克服不適繼續治療,現在都以自身為案例,分享鼓勵同疾病患者,勇於治療。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陳詩典醫師說,C肝是經由體液傳染,主要傳染途徑,包括毒品注射、針扎意外及血液相關製品的輸注,在1992年開始C型肝炎抗體篩檢之後,輸血感染的肝炎已近消失,因為C肝有5到8成會變為慢性,又不像A、B肝有疫苗預防注射,所以C型肝炎成為首要治療課題。及早治療 遠離肝癌、肝硬化C型肝炎患者,只要條件符合健保給付標準,治療期間不需付費就可有效根除C肝,減少肝硬化、肝癌等發生率。治療期間約半年到一年之間,需依患者情況決定,另外,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感冒症狀、腸胃症狀、憂鬱、失眠等症狀,醫師會依嚴重度開立減緩藥物使用。 而陳詩典醫師進一步指出,103年透過田中衛生所追蹤C型肝炎的民眾就有320位,但接受巡診只有186位,因評估南彰化地區消化系醫師資源的分布顯著不足,加上病人往返醫院的交通與時間問題,彰醫肝病治療團隊已經每月駐點在田中衛生所服務,呼籲受追蹤的患者,勇於回診治療。

是正常老化還是失智?10大警訊助判斷

是正常老化還是失智?10大警訊助判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論是哪一種失智症,都可以透過門診評估, 從簡單的測驗做起,例如Mini-Cog,這份測驗會先告訴患者三樣事物,例如腳踏車、紅色、快樂。接著會請患者畫出時鐘,例如當畫10時20分時,那麼長、短針所在的位置就要分別在左右兩邊。等畫完時鐘,再問患者,之前的三樣事物,還記得幾種。如果時鐘畫對,算一分,接著每答對一個事物,算一分,這份測驗總分為四分,如果總分小於或等於兩分,就要再進行下一步測驗。一般來說,會再用一份Mini Mental Status Exam(MMSE)的30分表格來測驗。以學歷來分,患者若是大學以上程度,要達到24分,若是小學,就要16分,如果未能達到標準,那麼失智症的機會很大。除了評估表之外,失智症的評估,通常還包含抽血及腦部影像,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來分辨是何種因素造成。另外,也需要神經科或精神科醫生,幫忙診斷與治療。造成可逆性失智的原因有甲狀腺機能亢進、B12不夠、神經性梅毒等。神經性梅毒現在已很少見,但仍可能是原因之一。另外,除了阿茲海默症,中風引起的血管性失智症也很常見,其他,如路易小體失智症、水腦等,都需要再仔細分辨,比較能對症治療。失智症的十大警訊1)記憶減退,影響到生活和工作。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3)言語表達出現問題。4)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6)抽象思考出現困難。7)東西擺放錯亂。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9)個性改變。10)活動及開創力喪失。一般人所知道的阿茲海默症,其實只是失智症最常見的一種,其他就如上述,還有血管性的失智等。如果有偶爾忘東忘西的情形,其實不需要太緊張,但若懷疑有認知功能方面的問題,還是必須找專業醫師評估,確立診斷,分辨病因,接受治療。雖然失智症無法痊癒,但可以延緩它的惡化情況,不需要太過悲觀,但也不要輕忽。詹醫師給子女的貼心叮嚀/大家只要一談起失智症,就都非常害怕,但我們人年紀大了, 某些認知功能本來就會變差,這是很正常的老化現象,所以不需要老人家一忘記事情,就驚慌失措的以為老人家患了失智症。(本文摘自/好好照顧您/寶瓶文化出版)

飲食多黑綠配 滋補肝腎、身體不勞累

飲食多黑綠配 滋補肝腎、身體不勞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食物的顏色不同,功效也不一樣,中醫五行理論認為五色養五臟:白色養肺,黑色養腎,黃色養脾,青色養肝,紅色養心。這裡我只先說一下黑色食物和青色食物的功效。根據中醫五行理論,黑色屬水,而腎也屬水,同氣相求,因此黑色食物能補腎。在飲食中適當攝入黑米、黑芝麻、紫菜等黑色食物能補腎氣、滋陰補腎。腎中精氣充足人體就強壯,如果腎氣不足人體就會虛弱;因為黑色食品恰恰有補腎中精氣的作用,所以經常攝入黑色食物對身體是很有益處的。可以說,攝入黑色食物不僅能強身,還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預防病邪發生。此外,攝入黑色食物還有助於美容養顏、延緩衰老,因此女性朋友不妨用其來進行保養。用黑色食物補腎的話,往往是與其他食材搭配在一起食用。可以幾種黑色食材相互搭配,增強補腎的功能,也可以與其他顏色的食材搭配在一起食用。與紅色食物相互搭配,有助於養心安神;與白色食物一起搭配,有助於滋陰潤肺、補腎生精;與黃色食物一起搭配,既可以補先天之本脾胃,又可補養後天之本,有助於增強體質,改善身體虧虛狀態;與青綠色食材一起搭配,則疏肝理氣、補益腎氣,有助於身心健康。這是因為青色入肝經,可增強肝的生理功能,對肝達到有效的呵護功效。可見,將綠色食物和黑色食物在一起搭配能改善虧虛,使人精氣神充足。在瞭解黑色和綠色食物相互搭配的食療方之前,我們不妨先來說一下肝腎為什麼會虧虛。大家只有瞭解了肝腎虧虛的根本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肝腎虧虛的問題。中醫認為肝腎虧虛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外邪入侵。外邪從眼耳口鼻、肌膚等部位入侵人體後,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清除出體外,就會在體內滯留,成為致病原因,諸如比較常見的風寒、風熱感冒,實際就是外邪入侵致病。當然,風寒、風熱感冒並不是嚴重的疾病,但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這些外邪入侵所致的疾病便會加重,損傷肝腎,導致肝腎虧虛。第二個原因為過勞受損。說起過勞,很多人都受過身體過度勞累之苦。實際上,中醫裡面所說的過勞,不僅指身體上的勞累,還包括心理上的勞累,以及房事過度。以上原因均可導致肝腎虧虛,累及人體的精氣神。當然,除以上兩點原因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諸如飲食偏嗜、心理壓力過重、飲食污染等,往往也是導致肝腎虧虛的主要原因。為此預防肝腎虧虛,不僅平時要用綠色食物和青色食物進行食療,還應注意防範外邪入侵,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防止過度疲勞……尤其是已經出現了腰酸、耳鳴、頭髮枯黃、早衰等症狀者更是應注意及時對肝腎進行調理。對肝腎進行調理,有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將菠菜、芹菜、空心菜、青椒等綠色蔬菜和黑豆、黑米等食材搭配起來食用。下面我介紹一些黑色食材和綠色食材相互搭配烹調出來的美食。白果芥菜木耳湯白果50克,芥菜200克,木耳150克,雞湯750克,精鹽、雞粉各適量。木耳洗淨,用清水泡發,撈出,洗淨,撕小塊;芥菜洗淨,切小塊;白果洗淨。將準備好的白果和木耳一併放到沙鍋中,放入雞湯,大火燒開,轉小火燉20分鐘,放入芥菜烹調5分鐘,放入適量的精鹽和雞粉調味即可食用。蒲公英黑豆湯黑豆300克,蒲公英50克。黑豆提前一天用清水泡,泡好後,洗淨;蒲公英去根,洗淨,切段,用開水焯一下以去掉裡面的苦味。將黑豆放到沙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燉煮,煮到黑豆熟爛後,放入蒲公英煮6至7分鐘即可食用。此湯味道清香鮮美,比較適宜春天食用,可降肝火,疏肝理氣。我個人認為,即使不吃,看著蒲公英翠綠的顏色,聞著蒲公英誘人的氣息,身心也都會愉悅起來。心情舒暢,有助於陰陽氣血調和,相信你的身體就會越來越好,同時也會越來越有精神。在用食療法滋補肝腎的同時,還應注意保持心情愉悅。如果心情不舒暢的話,那麼食療往往是不會起作用的。只有心情愉悅,臟腑才會隨之被這種愉悅的情緒所感染,進而煥發出生機活力,調整陰陽氣血使之平衡。我經常和我的患者講,尤其是肝鬱不舒的患者,每天一定要進行心情調適。你早上起來,不要去想那些悲傷的事情,畢竟你再怎麼想也是無濟於事的,而應想一些美好的事情,並且給自己設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畫,這樣當你完成任務的時候,心中就會有愉悅感和滿足感,時間長了你就真的會成為一個心中裝滿快樂的人。當然,人難免有失落悲傷的時候,建議你心情不佳時做做以下動作,相信會讓你的心情愉悅起來。伸展四肢法坐在椅子上,將兩腿併攏,兩腳抬起,同時將兩手臂下垂,閉目,深呼吸。保持6秒後將雙腳慢慢放下,兩手放於大腿上,放鬆。然後再做一次,即可。每天堅持,有助於放鬆身心。(本文摘自/養生一定要養肝/八正文化出版)

常飲烈酒當心 恐增口腔癌風險

常飲烈酒當心 恐增口腔癌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因為風土民情的不同,很多人在年輕時就有嚼食檳榔、抽菸和喝酒的習慣,長期下來很容易產生口腔黏膜的病變,進而癌化,健保署最新的統計資料就顯示,國人發生口腔癌而死亡的比率,高居十大癌症的第五名。檳榔降低組織免疫力 致癌變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整形外科周鼎茂醫師指出,檳榔會造成「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使局部組織的抵抗力及免疫力降低,利於其它致癌物質發揮作用,而逐漸轉化為口腔癌。而檳榔本身具有檳榔素、檳榔鹼、酚類化合物等這些物質,都具有高度刺激性。常見檳榔的配料「荖花」中,含有酚類化合物、黃樟素,其中黃樟素為已知的致癌物質,而酚類化合物再與紅灰、白灰等鹼性物質混合,會產生強烈致癌力的成分,同時對基因產生毒性,間接導致基因突變和不良反應。8成口腔癌患者有喝酒習慣周醫師提到,有許多研究顯示喝酒與口腔癌的相關性,特別是烈酒,約有75%到80%的口腔癌病患有喝酒的習慣。酒精可以藉由直接刺激和造成某些營養缺失,使得口腔黏膜細胞癌化,所以也會發現有不抽菸但喝酒的病患出現黏膜上皮有變性的傾向。周醫師又說,無論是抽香菸、雪茄、菸草都有患口腔癌的機會,因為長期受菸草刺激使得口腔上皮逐漸變性,導致癌化。倘若嚼檳榔同時加上菸葉,更容易引起口腔癌的發生。周鼎茂醫師表示,口腔癌病人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搭配術前或術後化療,和放射治療的輔助。手術腫瘤切除後,再由整形外科醫師重建切除腫瘤後所遺留下來的傷口。病患在重建部位癒合後,會由腫瘤科醫師進行評估,安排後續化療及放射治療。 

除痘4要點 腦人痘不再冒出頭

除痘4要點 腦人痘不再冒出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平均氣候溫度越來越高,在這樣濕熱氣候下皮膚油脂分泌會更是旺盛,再加上現代人長期處在高壓狀態,壓力一旦升高,體內的荷爾蒙也跟著變動,激發油脂分泌和發炎反應,面皰痘痘就容易產生,所以近年來針對痘痘問題求診的民眾越來越多,不再僅限於青少年階段的困擾。針對避免痘花臉的煩惱,皮膚專科馮愛真醫師提供4要點,引導民眾耐心抗痘:1) 注重皮膚清潔/空氣中懸浮微粒、汗水油脂或是美妝、防曬產品,都可能是阻塞毛孔的因素,所以應該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美妝、防曬產品,注意洗卸不殘留;若是有運動習慣的人,在流汗之後可再用溫和洗面乳清潔。2) 不要擠/不是所有的痘痘、粉刺都能用相同的方式治療,千萬別自己用手擠,嚴重到已經發膿或紅腫發炎時動手,只會讓痘痘更嚴重,復原時期拉更長,並且容易留下疤痕。3) 求助專業醫師/痘痘依嚴重程度不同,可能需要擦藥、吃藥或雙管齊下。或選擇醫學美容來抗痘,市場上有種針對痘痘的儀器,是利用波段光照射痤瘡桿菌,來達到殺菌作用;並結合負壓吸痘,降低傷口發炎留疤的可能、抑制皮脂腺過度分泌,達到控油目的。4) 舒緩身心壓力養成規律生活/當體內有壓力時或是熬夜引發荷爾蒙失調,痘痘發炎現象更嚴重,臉部肌膚也會反映這個訊息給你。要避免痘痘找麻煩,就要有充足的睡眠;攝取均衡飲食,盡可能清淡不刺激;在焦慮時調適身心。只要聽從專業皮膚科醫師建議按部就班配合,就能讓痘痘不再冒出頭。

28歲女子因貧血嚴重骨鬆 揉麵團肋骨慘弄斷

28歲女子因貧血嚴重骨鬆 揉麵團肋骨慘弄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指出,全台莫約有超過一百五十萬不等的海洋性血患者,疾病原因來自染色體的變異,影響血色素中的血球蛋白質鏈合成,導致色紅素缺乏,功能不全,進而使患者容易臉色蒼白、胸悶、喘氣、疲倦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海洋性貧血嚴重程度分為輕中重度三級,若中重度患者遲遲未治療,除了典型的貧血症狀之外,恐怕還會嚴重骨鬆、肝脾腫大、骨骼變形!海洋性貧血會影響骨骼健全 嚴重容易折斷就有一名二十八歲女子,因小時候就患有海洋性貧血,然而,她長年來卻強忍不適,未進一步接受治療,在十八歲那年,竟就出現停經症狀,而禍不單行的是,因體內長期紅血球功能不良,身體缺氧下,刺激骨髓使用更多空間來製造紅血球,使得骨骼愈來愈薄,骨頭脆如雞蛋殼,某日乘坐雲霄飛車時,頸椎猛然塌陷,就連單純的「揉麵團」動作,也會把肋骨弄斷。台灣海洋性貧血協會林凱信理事長表示,中度海洋性貧血不僅生活品質受影響,若長期輕忽未追蹤治療,除了可能導致肝脾腫大、骨質疏鬆、骨骼變型外,一旦血鐵質沉積,還可能造成肝腫瘤、心臟衰竭等致命併發症。他強調,重度海洋性貧血患者不輸血就會致命,因此目前不管是治療對策、患者疾病意識,甚至政府相關補助措施,都相對完備,而輕度海洋性貧血患者,幾乎沒有症狀,自然也沒有太大問題。中度海洋性貧血較未受到重視 成為治療死角但反觀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臨床表現個別差異大,症狀從最輕到最重都有,治療上「連醫療專業人員都沒有共識」,以致病人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不少患者秉持台灣精神、強忍不適,結果「一生病就是大病。」林凱信提醒民眾,若長期有貧血、胸悶、頭痛、疲倦等貧血症狀,建議就診確認是否罹患輕度或是中度海洋性貧血。一旦確認為中度海洋性貧血,建議每三到六個月追蹤,必要時依醫師建議接受輸血或是排鐵等適當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