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防MERS疫情燒台!疾管署:已擬3劇本

防MERS疫情燒台!疾管署:已擬3劇本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南韓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CoV)疫情正持續蔓延中!疾管署表示,針對入境中國大陸的44歲疑似病例,雖然中國官方尚未公布檢測結果,但目前該署已擬訂3套結果為陽性時劇本,做為確診後166名旅客入境台灣的因應策略,此外,也將持續與中國大陸及南韓保持密切聯繫,並嚴密監控疫情發展。南韓衛生單位  再公布2名確診個案疾管署表示,該名疑似個案於5月26日自南韓搭機至香港,並自香港搭乘巴士至深圳,疾管署已於5月29日掌握該航班之166名旅客。如疑似個案檢驗為陽性,疾管署將提供該航班旅客名單予移民署,並依3情境3劇本進行相關檢疫及防疫整備作業。另南韓衛生單位於今天也再公布2名MERS-CoV確診病例,分別為56歲男性病患及30歲女性醫療人員,均曾與首例確診個案接觸過。依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自2012年9月至2015年5月25日全球累積1,139名病例,其中431例死亡;以沙烏地阿拉伯病例數最多。全球目前已有24國 曾通報過MERS-CoVMERS-CoV病例於全球仍持續發生,目前共24國曾通報病例,主要集中於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等中東地區,且該地區以外國家之確診病例發病前多具中東地區工作或旅遊史。至於我國自2012年至今,共通報16例疑似病例,經檢驗均已排除感染,疾管署針對旅遊疫情建議,沙烏地阿拉伯列為旅遊疫情建議第二級:警示(Alert),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約旦、卡達、伊朗、阿曼、巴林等國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疫情恐藉由旅遊、商務 增加移入的風險最後提醒民眾,雖然疫情雖多集中於中東地區,但仍可能藉由旅遊、商務等國際交流,增加疾病移入的風險,因此,請醫師提高警覺,加強疑似病例通報;如欲前往流行地區,應避免接觸病人、駱駝,並做好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預防措施;返國後14天內如出現發燒、腹瀉或急性呼吸道等不適症狀,應配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接觸史及旅遊史。

麻疹疫情持續燒 醫籲施打疫苗預防

麻疹疫情持續燒 醫籲施打疫苗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疾管署公佈,免稅店員工出現群聚麻疹案例,推測可能是國際旅客旅遊途經免稅店造成傳染。因麻疹潛伏期長,且發疹前即具傳染性,潛伏期長且傳染力高,容易造成疫情。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表示,麻疹是病毒傳染疾病,剛開始症狀類似感冒,潛伏期約7-18天,會出現發燒,鼻炎,咳嗽,結膜炎等表徵,之後自耳後,顏面開始出現丘疹,往下至四肢擴散,並持續數天,且易出現併發症,如次發性細菌感染,肺炎,腦炎等。麻疹具高度傳染性,可能藉由空氣,飛沫和接觸病人分泌物而感染。發疹前即具有傳染力,也是快速傳染的原因。打過疫苗安啦? 抗體恐隨年紀增長消失過去因大多數人都得過麻疹而終身免疫,加上台灣因疫苗的成功推廣,國內已經極少有疫情傳出,大多皆國外移入病例。但成人因小時施打過疫苗而具有保護力,可能隨著年紀增長而抗體消失。因此,廖醫師並再次提醒,預防麻疹最佳的方式:仍是施打疫苗。建議年滿一歲幼兒需儘速施打疫苗,未曾得過麻疹也未施打過疫苗,以及已施打疫苗但可能隨年紀增長而抗體消失的民眾,若有至疫區旅遊計畫,可至醫院感染科門診,評估接種需求。

主管要加臉書怎麼辦?一招神解

主管要加臉書怎麼辦?一招神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那麼,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話,該怎麼辦?萬一上司在臉書上要求加為朋友的話……。明明不想在私生活上成為朋友,但是如果不予理會,恐會觸怒對方……。這時候,打從一開始就將公開範圍設定在「朋友」,為了謹慎起見,在個人檔案中也明確標記為「朋友/生活專用」。如果還是被發現了,就率直地、開朗地道歉:「非常抱歉,這是為保持和朋友之間的連繫而設定的。很抱歉!」絕對不能置之不理,漠視上司的邀請。和上司溝通,或有所請求,甚至是婉拒一些事情時,請記住要保持「單純、率直而開朗」。如果老是「工於心計、尖酸刻薄、陰鬱不快」,機會是不會上門的。和上司交談時,隨時回答「YES!」單純、率直而開朗的人所向無敵!(本文摘自/麥肯錫精英最重視的39個工作習慣/天下雜誌出版)

抹片+基因篩檢 子宮頸癌準確率達89%

抹片+基因篩檢 子宮頸癌準確率達89%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子宮頸癌是國內女性常見的癌症,每年約有2000名新診斷病例及800名死亡個案,但其實子宮頸癌早期治癒率極高,自從推出抹片檢查後,也讓不少女性在零期癌即被發現,存活率達百分之百,只是,以目前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來說,準確率只約達60~70%,必須藉由每年一次的檢查來減少疏漏。因此,為提升子宮頸癌篩檢的準確率,雙和醫院的研究團隊利用癌化過程中,將子宮頸細胞基因所累積的甲基化印記,透過抹片與基因檢測兩者合病篩檢,就能提高89%的準確率,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Cancer Medicine期刊》。抹片+基因檢測 準確率、敏感度皆提升過去雙和醫院賴鴻政醫師的研究團隊,已在癌前病變及子宮頸癌的病人身上,偵測到基因高度甲基化的現象,因此,為更進一步了解,這次經由台灣11家醫學中心699位受試者的驗證,證實抹片結合甲基化基因的檢測有89%的準確度,且在敏感度方面,更推升至93%。每種篩檢各有優缺 兩種互補提高準確性若以現行的抹片檢查、HPV檢測以及甲基化基因檢測三種子宮頸癌篩檢方法來說,第一抹片檢查主要是刮取細胞,塗抹上玻片上觀察,雖然便利、普遍性高,但偽陰性率高;第二HPV檢測,由於人類乳突狀病毒為婦女中常見的病毒,但並非所有人皆會癌化,所以,偽陽性高、專一性低;第三甲基化基因檢測,只要利用檢體就能檢測,但目前健保尚未給付,自費需花3000元,所以依目前的研究結果來說,建議在進行篩檢時,可將抹片與甲基化基因檢測兩種做為互補,以提升準確性。賴鴻政醫師表示,子宮頸癌甲基化基因檢測,直接取用抹片採檢時的剩餘檢體進行檢測,只需2小時即可獲得結果,且可透過病人自我採撿陰道檢體作檢驗,不僅精準,還能保有隱私性,只是,現階段仍以醫師採撿之檢體為主。

從小腿肚看健康!冰冷、僵硬易有婦女疾病?

從小腿肚看健康!冰冷、僵硬易有婦女疾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家最近有觸摸過自己的小腿肚嗎?有些人的小腿肚是溫熱的,有些人則是冰涼的;也有人的小腿肚摸起來硬梆梆的,當然,也有人是十分柔軟的。而小腿肚的溫度與軟硬度會因人而異,根據小腿肚顯現出的各種狀態,便能看出一個人血液循環的優劣。身心具有活力、身體健康的人,小腿肚必定是溫暖的,不僅會像現做的麻糬一樣柔軟,還會如皮球般富有彈性。小腿肚即小腿後方的柔軟肌肉,當肌肉用力收縮,便能將運送至下半身的血液,不斷往上推送至心臟,其作用類似幫浦,因此又被稱為「第二顆心臟」,是十分重要的器官。只有人類擁有小腿肚,其他動物如貓、狗或猴子都沒有,這也是牠們皆以四隻腳行走的原因。人類天賦異稟,使用雙腳走路,而血液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向下傳送後,必須與重力抗衡,才能將血液送回至心臟。故小腿肚的幫浦功能,便擔負起這項重責大任,在小腿肚運作下,體內的血液循環才得以正常運行。假如小腿肚的幫浦功能無法順利運作,便會引發各種不適症狀;反之,檢視小腿肚的狀態,就能預測身體將會出現何種疾病。我們無法透過觸摸來確認心臟是否健康,然而,被稱為「第二顆心臟」的小腿肚,卻可以直接觸摸並檢視其狀態,就如同自己專屬的醫師一樣,隨時告訴你身體哪裡出現問題,還能幫助你減輕不適與疼痛。透過小腿肚,自我健康檢查正如前述,身體健康的人,小腿肚便會是溫熱、柔軟且具有彈性的;那麼身體不健康的人,小腿肚又會呈現何種狀態呢?我曾親眼見過許多人的小腿肚,大致可區分為以下5大種類:1)溫熱僵硬/罹患高血壓的高危險群。2)溫熱柔軟/常會出現急性發炎或感冒症狀。3)冰冷僵硬/容易手腳冰冷,多半患有婦女疾病,或是自律神經失調。4)冰冷柔軟/罹患糖尿病的機率較高。5)冰冷柔軟無彈性/罹患腎臟病的機率較高。如果你的小腿肚屬於以上這5大種類,請務必讓小腿肚回復原本溫熱又富有彈性的狀態。因此,請各位先觸摸自己的小腿肚,檢視自己是否符合上述的條件。倘若符合,建議可先前往相關門診接受醫師檢查。(本文摘自/揉揉小腿肚的驚人自癒奇蹟/采實文化出版)

不僅傷耳力!研究:噪音還恐增肥胖率

不僅傷耳力!研究:噪音還恐增肥胖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面對減重,民眾往往都會透過運動、飲食控制來達到此功效,但你知道嗎?其實壓力、睡眠品質不佳、外在噪音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會使讓人瘦不下,甚至越來越肥胖!噪音易使人感到壓力 釋放更多脂肪日前,有份來自瑞典的最新研究,自1999年起他們便找來了5075名年齡介於43~66歲的民眾進行居家環境、健康狀態、心理壓力、噪音情況等調查,結果發現,若以一般交通噪音45分貝為基準,每當噪音提高5分貝時,受測者的腰部就會增加0.2公分。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噪音對人體的影響,在於提高噪音時,會使人容易感到壓力、煩躁,進而導致人體釋放更多脂肪,形成肥胖。睡眠品質差 腰圍也會連帶受到影響而過去關於這方面,也曾有研究紛紛指出壓力、睡眠對肥胖的影響,像是另一份瑞典的研究就指出,噪音會使人的睡眠品質變差,導致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讓腰圍逐漸變粗,特別是住家周圍的噪音,平均每增10分貝,腰圍就會比他人粗上1公分。由此可見,噪音不僅會使聽力受損外,就連心情、壓力、睡眠品質也會連帶受到影響,所以,建議想減肥的民眾,應盡量讓自己處於較安靜的環境中,以降低壓力、提升睡眠品質,來達到減肥功效。

雙重危險妊娠!高齡婦產下4580公克巨嬰

雙重危險妊娠!高齡婦產下4580公克巨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醫師給產婦安心,但是生產的過程總有超出預估的風險。受到北榮婦產科事件影響,不少媽媽想起自己生產的經驗,有感而發要謝謝婦產科醫師陪他們經歷最危險的時刻。就有一名曾女士4月初自然產下重達4580公克的男寶寶巨嬰,而且是高齡產婦加上巨嬰寶寶,這樣的雙重危險妊娠能順利自然產,她說真的很感謝醫師。35歲的曾女士懷的是第三胎,媽媽身高170公分,遺傳加上營養使得胎兒發育良好,產檢的時候,以超音波等方式預估胎兒體重逼近4000公克。四月初曾女士懷孕40周產檢還沒有產兆,醫師擔心胎兒頭骨鈣化決定催生,經過14小時生下男嬰,但是寶寶重達4580公克,爸媽及醫師都嚇到了。胎兒過大    險些肩難產張崑敏表示胎兒過大產程當中可能發生產程遲滯、胎兒窘迫、產後出血、或肩難產等。要避開這些風險可以剖腹,但是考慮到媽媽是第三胎,剖腹產不但復原慢,還多了感染、出血、腸沾黏等風險。接生的豐原醫院婦產科張崑敏醫師表示,現在想起來都還會發抖,因為差點肩難產,真的是有驚無險。而巨嬰出生時,人中額頭皮膚有輕微瘀血三天消退,現在已經滿月是個頭好壯壯的健康寶寶。

長期服用類固醇 當心嚴重骨鬆

長期服用類固醇 當心嚴重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水牛肩、月亮臉,還有體重異常飆高,這都是長期服用類固醇會出現的副作用,但可能你沒想過,類固醇也會導致嚴重骨鬆!苗栗就有一名五十六歲的張姓男子,近日因腰痠背痛,嚴重影響生活作息,直到去醫院檢查,這才赫然發現,張男的脊椎已呈現壓迫性骨折,經追問之下,原來他因為慢性肺病,需長期服用類固醇,使得骨頭代謝異常所致!類固醇會抑制造骨細胞 使得骨質快速流失大千綜合醫院骨科劉少政醫師表示,由於類固醇容易造成骨頭代謝異常,並抑制造骨細胞的活性,導致骨質快速流失,因此若是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病患都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若忽視骨質疏鬆而造成壓迫性骨折,則容易產生駝背、身高變矮及胸腰椎疼痛的狀況,嚴重時胸前也會有疼痛感,而出現胸悶的情形。他進一步說明,壓迫性骨折現行可利用經皮椎體成形術來治療,此手術屬於局部麻醉,同時傷口小、恢復快、效果佳,病人可視狀況選擇是否要住院,因此較不影響術後生活品質。劉少政提醒,如有長期服用類固醇,要記得定期追蹤骨質密度,若出現腰酸背痛的狀況,一定要儘早就醫。

馬鈴薯三大好處!最適合給老年人吃

馬鈴薯三大好處!最適合給老年人吃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退休後的身體保健,順勢成為眾多人討論健康的主旋律,但,談到老年保健一定只能聚焦在高價昂貴的養生補品,亦或各種健康檢查的報告嗎?其實,維持健康的基礎,應要從飲食開始,而身旁的食材若能正確運用,也能替身體帶來不少助益,其中,馬鈴薯就是平凡食材見神奇的最佳例子。馬鈴薯與老年人之間,又有什麼關聯性?事實上,馬鈴薯中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鉀與蛋白質,對於老年人來說,為每日必備的營養素,又因馬鈴薯經正確烹調,口感軟嫩,同樣適合牙齒不好的族群食用,以下列出馬鈴薯的好處:1)鉀對心臟的健康很重要/鉀是一種強力營養素。衛福部的老人營養調查顯示銀髮族的鉀攝取量偏低,而高鈉低鉀的飲食,會拉高高血壓疾病與中風的風險。美國馬鈴薯協會指出,在眾多常見食材中,馬鈴薯即有豐富的鉀,一般建議成人每日至少能從飲食中攝取3,500毫克的鉀。一顆中型的馬鈴薯即能達到一日鉀需要量的18%,且天然的食物才是最佳鉀的攝取方式。2)膳食纖維防便秘/年長者可能會因為腸道與消化系統功能下降而有排便的困難。膳食纖維有利於促進腸胃蠕動,一顆中型帶皮的馬鈴薯含有2g的膳食纖維,有益於消化系統健康。3)維生素C好氣色/想到維他命C不要只想到柳丁,還有馬鈴薯也有豐富的含量。在美國的飲食馬鈴薯可是維他命C的主要來源之一。維他命C具有抗氧化作用也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有益於增進體內結締組織、骨骼及牙齒的健康。 

乾癬患者壓力大 不僅傷神更傷「心」

乾癬患者壓力大 不僅傷神更傷「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吳(化名)為一名35歲的乾癬患者,平時症狀控制良好,僅有皮膚輕微泛紅及脫屑,近半年因工作業務繁重,壓力大、常加班,以及不規律的生活使得病情每況愈下,全身皮膚發紅、發燙,猶如「關公」化身苦不堪言,只好趕緊就診治療。經醫師問診後發現,小吳除了上述皮膚症狀外,近2個月來常有偏頭痛情形,測量血壓數值飆破180mmHg(正常應小於120mmHg),竟是因乾癬引發的高血壓併發症,緊急治療後皮膚症狀及血壓數值才獲得改善。放任乾癬惡化 心血管系統恐遭殃乾癬是一種全身性的慢性發炎疾病,目前形成原因不明,多與後天環境、壓力有關,台中榮總皮膚科阮昭奎醫師表示,乾癬常見臨床症狀為界線分明的塊狀紅斑、發癢、表皮增厚脫屑及指甲凹陷變色為主,病灶常見於身體易摩擦處,如手肘、膝蓋及頭皮等處。阮昭奎醫師提醒,乾癬除了皮膚症狀外,其實還有引起其他疾病的風險,由於病患心血管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容易合併新陳代謝及心血管系統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或心肌梗塞等,需長期治療。生物製劑助患者「癬」中求勝目前在乾癬治療上,已有腫瘤壞死因子(TNF-α)抗體研發而成的生物製劑,做為乾癬的標準治療,研究指出,抗腫瘤壞死因子可幫助降低乾癬病患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亦可較快改善皮膚的乾癬症狀;健保署公告今年4月1日起,生物製劑的給付期限從6個月延長至2年,阮昭奎醫師表示,隨著治療給付時間延長,治療目標也應從只重視皮膚改善效果,開始與皮膚科醫師討論更長期的治療目標,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以達到理想的疾病控制。最後阮醫師提醒,只要確實掌握乾癬3原則,才能輕鬆與癬共存!1)良好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睡眠、減少壓力情緒,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注意營養均衡,避免食用增加心血管負擔的食物。2)內外兼顧好重要/乾癬除了皮膚症狀外,也會造成不可逆之關節破壞,當愈早開始預防或治療關節炎,愈能防止關節破壞及變形。3)藥物治療不間斷/藉由定期施打生物製劑或相關療程,並配合規則回診追蹤,以利醫師隨時掌握最新病況變化,適時調整治療方針,控制疾病症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