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乾布摩擦腳底 改善浮腫疲勞、手腳冰冷

乾布摩擦腳底 改善浮腫疲勞、手腳冰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內臟的反射區都集中在腳底。腳底和腳趾頭之間有許多穴道,只要做乾布摩擦來刺激這些地方,就有助於溫熱腳趾頭。此外,如果每天持續在這些地方做乾布摩擦,給予刺激的話,內臟就會活化,血液循環和代謝也會提升,可以有效改善「全身冰冷」、「浮腫」、「疲勞」等全身的不適症狀。1)將毛巾對摺用腳底勾住,兩手握住毛巾左右滑動,摩搓整個腳底10次。換腳以同樣的方式進行。2)將毛巾勾在1根腳趾頭上,握住毛巾的兩端滑動,摩搓腳趾的兩側。每1根腳趾各摩搓5次。換腳以同樣的方式進行。3)摩搓整個腳背。換腳以同樣的方式進行。4)在毛巾的中央打個結,把全身的體重壓在這個結上,就可以刺激到整個腳底。換腳以同樣的方式進行。Point)將毛巾打個結/在毛巾的中央打個結,給身體適度的刺激。(本文摘自/真的好神奇!乾布摩擦體操/天下雜誌出版)

防便秘快吃!6種水果幫助腸道通暢

防便秘快吃!6種水果幫助腸道通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多數人都曾有過便秘的經驗,一天沒有排便就會覺得全身不舒服,若長期如此,還可能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想預防腸癌,首先就從遠離便秘開始;專家強調,飲食均衡,充足的水分,並多攝取纖維質,能有效預防便秘,為此,《優活》特整理出6大富含纖維、方便取得且有助通便的水果。火龍果富含維生素 奇異果膳食纖維滿分營養師也表示,想要避免便秘上身,除了均衡攝取蔬果、多喝水、多運動外,民眾可多補充富含有天然膳食纖維與酵素的水果,包括火龍果、奇異果等6大防便秘水果,正面迎戰便秘魔王!1) 火龍果/除了擁有豐富的纖維、果膠外,更含有豐富的維生A、C、B1、B2及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這些營養素有助於潤腸通便,只是,這種天然色素的水果,會使得排泄物變色,所以,民眾若是吃火龍果露出現紅色的排泄物時,不要過於緊張,這屬於正常現象。2) 奇異果/奇異果的膳食纖維擁有極高的保水能力及黏稠性,可軟化、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排便順暢等作用,而且獨特的奇異果酵素能幫助蛋白質消化與吸收,增進胃部排空,加速消化道蠕動。3) 鳳梨/含有大部分人體中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能有效幫助消化吸收,此外,鳳梨中的鳳梨酵素,能有效分解食物蛋白質,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4) 藍莓/藍莓富含纖維素,可改善便秘問題,且營素中的維他命、鈉、銅和果糖,則可增進胃腸的消化能力。5) 橘子/因為橘子果肉很軟、纖維很細緻,不會難消化,若能通通吃下肚,就能攝取到更多的纖維素、幫助通便。6) 蘋果/蘋果果肉有非常多好處,但果皮的營養價值也不容小覷,其中含有豐富的纖維質,是幫助消化、促進排便主要因素。

研究:老年人感到孤獨 心智衰退更快

研究:老年人感到孤獨 心智衰退更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退休後的生活,常常讓許多老年人覺得頓時失去重心,生活變得無聊乏味,甚至感到孤獨,當心心智衰退快速、憂鬱症也因此找上門;研究顯示,孤單和憂鬱與老年人心智衰退有關,感到最孤單的人其心智衰退的速度比其他人快了20%。憂鬱、孤獨 都會加速心智衰退這份研究來自八千三百多名65歲以上的美國人,受測者在1998至2010年之間,每兩年就接受一次評估。其中,17%的人在研究開始時表示感到孤單,而在這些感到孤單的人當中有一半的人患有憂鬱症。研究發現,相較於滿意自己社交網絡和連結的人,感到孤單的人其心智衰退的速度,比不感到孤單的人快了20%。另外,研究開始時,感到憂鬱的人心智衰退的速度也較快。Nancy Donovan 博士表示,在這12年當中,即使只是一或兩個憂鬱症狀,也與認知功能衰退的增加有關,特別是孤獨感。雖然孤獨感和憂鬱症呈現緊密相關,然而孤獨感本身可能就影響了認知功能。不喜與人互動者 易產生孤獨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醫師胡維恆指出,孤獨的人通常較少身體與心智活動,而覺得孤獨的人本來就是憂鬱的高危險群,也較容易罹患憂鬱症,憂鬱的症狀中本來就有負向思考、自責、注意力降低、生活失去平時的興趣等症狀,孤獨可能是憂鬱造成,如果漠視或當作老化來看待,則很可能形成惡性循環。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孤獨可能是因為原來的個性,本就不喜歡與人互動,也可能是人際上與人不睦或位居高位、退休後不習慣較為單純的生活模式,因此相對容易產生孤獨感。多參與家庭聚會、志工活動由於與人的互動少,各項心智刺激就變少,因此,可設法增加更多與人的互動機會,例如晚輩多和他講電話、和老同學或朋友碰面、舉辦家庭聚會、參加志工活動、去區民活動中心下下棋,甚至是利用平板上網打打麻將等,特別是家中晚輩對年長者的鼓勵,及設法提高生活品質,透過積極活動讓他們來改善持續性的憂鬱和降低孤獨感。

國外買無檳榔 他出差順勢終結20年紅唇人生

國外買無檳榔 他出差順勢終結20年紅唇人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據統計大約100個口腔癌病人中,就有88個人有吃檳榔的習慣;36歲的詹男,已有20年的檳榔史,從一開始的每天1~2顆,到現在幾乎一天要吃掉3包(45顆),卻因為已經上癮無法戒除,所幸公司外派出國半個月,才讓他下定決心戒除吃檳榔的習慣。吃檳榔過量 興奮、發抖恐致精神病詹男在去年因公被外派到國外廠區半個月,沒有可以購買檳榔的場所下,讓詹男非常難受,看到同仁沒有吃檳榔也能安然自在,讓他下定決心要開始戒除吃檳榔的習慣。回國後參加童綜合醫院的戒檳班,直到最近終於成功戒除吃檳榔的習慣,總共花了近6個月的時間,現在有朋友請吃檳榔,也能夠克制地拒絕。家庭醫學科劉曼莉醫師表示,吃檳榔過量,會產生中毒症狀,輕則興奮、眼神呆滯、全身發抖、走路不穩、行為怪異或粗暴;重則導致急性精神病,包括聽幻、自我膨脹、被迫狂想等。牙齒變黑、動搖 當心傷及黏膜成口腔癌而一般常見嚼食檳榔的危害,除了使牙齒變黑、磨損、動搖、牙齦萎縮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還會導致口腔癌。因為檳榔果(菁仔)中有檳榔鹼與檳榔素成分,都有致癌性,並且市售檳榔內又添加了石灰、荖花、荖藤都含有致癌性化學物質;當這些化學物質在口腔中咀嚼時,會釋出高鹼破壞口腔黏膜細胞,造成表皮細胞發生增生與變異現象而出現口腔癌。童綜合醫院呼籲民眾,雖然戒除檳榔癮很不容易且痛苦,但是為了自己健康與家人幸福著想,尋求醫院專業醫護人員的協助,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戒除檳榔癮。

狂飲8瓶啤酒 27歲男心肌梗塞險奪命

狂飲8瓶啤酒 27歲男心肌梗塞險奪命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現代人聚會應酬,免不了喝上幾杯交際,不過酒精助興還是得節制,不小心多灌幾瓶,可能就會賠上性命!中國一名27歲男子,近日參加朋友聚會,歡樂氣氛下一口氣就喝了8瓶啤酒,隔天出現胸悶、全身無力等症狀,緊急送醫後,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所幸及時搶救,才脫離險境。壓力大+愛熬夜 心肌梗塞年輕化外出應酬不免黃湯下肚,小酌幾杯還好,但一連串喝好幾瓶,就得「冷靜」一下。據了解,這名27歲男子,平常就有熬夜、抽菸、喝酒等習慣,消夜更是他每晚的精神伴侶;近日與朋友聚會,灌完8瓶啤酒後就感到身體不適,原以為只是小感冒,沒想到隔天竟然胸悶、氣虛、無力通通來,只好到醫院檢查。當地醫師表示,從心電圖就可看出,病患有心肌梗塞的問題,進一步診斷發現,患者血液異常,其中主要供血的血管遭血栓堵塞,緊急治療後,才使血流恢復正常、解決胸悶,將男子從鬼門關前救回。錯過黃金治療期 恐心臟衰竭事實上,近來心肌梗塞年齡層已下降、並有年輕化趨勢,醫師說明,由於青壯年族群精神壓力大、熬夜、飲食不正常,加上運動量少、有抽菸酗酒等習慣,很容易引發心肌梗塞。且多數人認為沒有遺傳病史,就忽略此問題,其實一旦身體某條血管堵塞,無法將血供至心臟,短短幾十分鐘到一小時內,就可能導致心臟停止、威脅生命。許多人感到胸悶、不舒服,常覺得忍一下就沒事,其實這很容易會「忍」出毛病;因此醫師提醒,一旦發現血壓、體重突然上升,感到暈眩、心悸等,都是心肌梗塞前兆,千萬不可大意;若錯過發病後12小時的黃金治療期,造成心肌受損、壞死,很容易心臟衰竭,應謹慎小心。

手術還要挑「好」日子?老婦延誤就醫差點截肢

手術還要挑「好」日子?老婦延誤就醫差點截肢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一般人若知道自己身體出狀況,必須透過手術治療,一定趕緊處理,不敢拖延;不過中國這名72歲老太太,因右腿動脈硬化、靜脈血栓,導致腿無力走動,原本應該儘速動刀,但卻堅持看農民曆才肯出門,一拖再拖後,害她差點失去一條腿。動脈硬化+靜脈血栓 晚一天就截肢俗話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對許多人來說,農民曆就像生活指標,落髮、嫁娶、遷居,全部都要看到「宜」字才肯執行,不過老太太這次的堅持卻讓旁人心驚膽顫。當地醫師說,她因為右腿出現動脈硬化,加上靜脈血栓,比左腿整整腫上一圈、甚至發黑,連行動都有困難,而這疼痛指數與生小孩相同,竟然還可忍上8日,晚一天就要截肢。家人表示,老太太看農民曆上寫這幾天「不宜外出、不宜手術」,堅持要等「可以出門」才進行治療,所幸急救順利,才讓她脫困,卻也因為固執的個性差點賠上一條腿,實在有驚無險。血栓好發65歲以上 走不動、腿痠是前兆醫師提醒,血管栓塞易發生在65歲以上,起初症狀是「走不動」,大約走上500公尺腳就會痠,接著能走的路程會越來越短;許多人以為是年紀大,身體老化而忽略,但其實是血栓造成,若持續1到2年情況都沒改善,就要去醫院治療,千萬別拖延就醫時間而釀成大患。

打呼會變笨?研究:兒童有睡眠障礙 學業表現差

打呼會變笨?研究:兒童有睡眠障礙 學業表現差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編譯)與他人共枕,最怕聽見鼾聲,如雷貫耳的打呼,叫人難以入眠;不過這多半出現在成人的狀況,若發生在兒童睡覺時,不只造成健康問題,連學習狀況都有影響。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小孩有鼾聲或呼吸道問題,很可能阻礙在校表現,連課業都會亮起紅燈。夜間睡不好 課業平均低1成打呼、磨牙、夢遊,易影響睡眠品質,入睡時間長短、淺層睡眠,都可能引起睡眠障礙。事實上,不只成人有睡眠問題,兒童也會發生夜間打呼的情況,恐導致白天注意不集中、影響工作等意外;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夜晚睡「不安穩」的小孩,在學習各方面,都比他人低落。這項研究分析12個國家,550名平均在5至17歲兒童的睡眠狀況,例如:慣性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等,並與學生在校的成績合併參考;發現有睡眠障礙的人比正常者成績低12%。其中在藝術、語文方面,平均少了12.3%,數學成績則低13.1%;而理科分數也下滑11.6%。打鼾影響扁桃體 引發慢性病研究人員表示,雖測試中只針對課業成績分析,但其實在其他學習能力上,睡覺時有打呼的兒童,都明顯比睡眠正常者來得差;不只如此,還影響到未來的能力表現。另外,「打鼾」還關係到兒童的扁桃體、腺樣體,若沒有好好治療,很可能發展成慢性病。而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睡眠不良狀態,很容易產生記憶衰退、情緒不穩等現象,還會造成感冒、生病;因此夜晚打呼、鼻塞,這些看似微小的行為,實在不可忽視。 

好餓!研究:孩童睡不飽 易貪吃變胖

好餓!研究:孩童睡不飽 易貪吃變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你有過睡不好又吃不飽的經驗嗎?這感覺往往讓人提不起勁,想多吃又擔心肥胖、多睡卻怕時間不夠用;其實,這一切都跟「睡眠時間」有關,一旦睡飽,吃的東西也會相對減少。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的小孩在食物控制上,比睡眠足夠者來得差,且易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從而產生肥胖。大腦發出不滿訊號 要求食物當補償對學齡前兒童來說,一般睡眠時間應以11至12小時為佳,而成年人則是7至8小時,許多人都有睡不飽後,大吃大喝的經驗,但也因此會越吃越餓;英國研究發現,由於睡眠不足會使大腦發出不滿的訊號,彷彿小惡魔般要求自己多吃食物來補償,就這樣,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嗑下更多東西。孩童睡眠不足11小時 恐食慾大增吃不停​研究團隊針對兒童睡眠時間進行研究,針對1008名5歲小孩進行調查,發現睡眠不足11個小時者,與超過的孩童相比,前者食慾遠大於後者,且更容易變胖。對此,研究人員建議,防止孩子發胖的方式,可以從睡眠時間調整,並減少他們看見零嘴餅乾的機率,將這些「食品」藏好,避免激起慾望。而不管是成年人或兒童,睡眠不足都會讓人有「報復心態」,想亂吃東西;因此願降低食慾,最好還是養成良好作息、維持睡眠品質,以免吃下不必要的食物份量。 

男子嘴巴「進沙」2年 原來是糖尿病作祟

男子嘴巴「進沙」2年 原來是糖尿病作祟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一旦發現自己口乾舌燥、體重過輕,頻尿等現象,就要當心是糖尿病作祟,若沒及時治療,後果恐怕不堪設想!中國一名男子,大約2年前開始,時常感覺嘴裡「進沙」,總得透過刷牙、漱口,大量喝水才可緩解,近日檢查發現,原來一切都是糖尿病在搞鬼!彷彿嘴巴有沙子 害他「不敢閉口」中國一名52歲男子,受「怪病」纏身近2年,期間常覺得嘴裡有沙子,尤其在空氣乾燥、吹風時感覺特別強烈,害得他不敢把嘴巴閉上,擔心細沙在口中亂竄。最近情況嚴重,甚至要利用刷牙、大量飲水才可舒緩,直到至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是糖尿病造成口乾舌燥,才感覺嘴巴裡有沙子。異常口乾、無力 恐是糖尿病上身當地醫師表示,糖尿病最常見的症狀是口渴、飲水過多,而病患常感覺嘴巴乾燥、有沙子,其實就是高血糖、口腔黏膜異常的表現;醫師從血糖值觀察,發現男子已患病長達3年時間,只是從未監測過血糖、沒有及時發現,才出現後期狀況。因此醫師提醒,若平時感到異常口乾、無力,就該儘速就醫檢查;且即將進入秋季,更是慢性疾病好發期,要提高警覺。

染髮劑過敏恐致死 3大族群不適宜

染髮劑過敏恐致死 3大族群不適宜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今年暑假,中國遼寧省一位47歲女子,因染髮出現過敏現象,導致臉部紅腫、甚至連眼睛都被擠到看不見;由於害怕被丈夫責備,而謊稱感冒引起,卻在送醫過程中離開人世。據了解,她生前染過5次頭髮,每次都有過敏反應;對此,醫師提醒,染髮並非人人皆可,特別是3大族群更該避免。每個人都有顆愛美的心,但為了美貌而忽略健康,葬送生命可就得不償失;其實染髮本身就存在許多風險,除了眾所皆知的損傷髮質外,最常見的傷害就是過敏,嚴重還可能導致癌症、白血病、重金屬中毒等情況。因此醫師提醒,染髮劑的質量、個人體質及染髮頻率,都會影響後果。過敏發生染後2~5天 不適勿用熱水沖洗市面上大部分販售的染髮劑,都會提醒顧客先做過敏測試,若在48小時內沒有出現紅斑、紅腫、搔癢等現象,代表本身可接受此染髮劑;不過醫師強調,其實染髮劑引起的過敏,常發生在2至5天後,易出現在頭皮、臉部、耳朵及脖子等接觸過的地方,因此還是要特別注意。對此,醫師說明,若發現皮膚過敏,切忌使用熱水、肥皂,應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洗,且儘快就醫。染髮一年1~2次較為安全而有些人因擔心頭髮呈現「布丁」樣,常忘記間隔期就急著補染,醫師也建議,染髮間隔至少要3個月,且一年染1至2次較安全。不過,想成為百變天王、天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嘗試,以下3類族群不適宜,應特別注意:1)過敏體質/本身有過敏體質,或曾對化妝品過敏者,染髮引起的機率更高。2)疾病患者/糖尿病、免疫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及血液病患者,有可能因染髮加重病情、增加治療困難。3)孕婦/因染髮劑中含有化學物質,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染髮,易將這些化學物質帶入體內,影響胎兒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