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逾60歲糖尿病患罹登革熱 增10倍死亡率

逾60歲糖尿病患罹登革熱 增10倍死亡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登革熱疫情狂燒,全台累計病例破2千,並出現4名死亡病例,民眾萬不可輕忽,尤其60歲以上長者是高危險群!根據研究發現,60歲以上長者與第二型登革病毒是引發登革出血熱的危險因子;此外,60歲以上有糖尿病民眾若罹患登革出血熱,死亡風險則增加10倍。大於60歲者 易併發登革出血熱疾管署與國立臺灣大學方啟泰教授合作,在近日出刊的台灣衛誌期刊發表「2003至2013年台灣地區登革熱併發登革出血熱危險因子分析」,針對142位登革出血熱病例與568位未併發登革出血熱之登革熱病例,依發病時間及居住縣市進行配對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年齡大於60歲者感染登革病毒後,併發登革出血熱的風險為年輕人的4.5倍;大於60歲的長者,如果感染第二型登革病毒,則併發登革出血熱的風險為年輕人感染第一型登革病毒的24倍。另外,患有糖尿病之60歲以上的民眾,若感染登革出血熱,其將會增加10倍的死亡風險。南市多為第二型登革熱 長者應注意疾管署提醒,目前南台灣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其中台南市疫情以第二型登革病毒為主,依據研究結果,呼籲臨床醫師務必提高警覺,於診治60歲以上且有慢性疾病長者,如感染登革熱需嚴密追蹤照護,以降低引發重症及死亡的風險。重複感染不同型別登革病毒時,可能引發較嚴重的登革熱重症,但若能夠儘早正確診斷並治療,死亡率可低於1%。提醒民眾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或活動史,以利及時通報與治療。另外,務必落實戶內外病媒孳生源清除,除可避免自己遭受感染,也能保護親友鄰居的健康。

男性賀爾蒙低下 恐增1.45倍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男性賀爾蒙低下 恐增1.45倍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提到男性賀爾蒙,大多都會聯想到與性功能、生育力相關,但鮮少人知道其實男性賀爾蒙指數,也與血管疾病與冠心病的發生機率有關!根據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有睪固酮低下症之病人相較於正常人,5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將增加1.45倍,因此醫師提醒,去年台灣前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就佔了7個項目,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等,所以,在預防上可要多加留意。過胖、過勞、壓力 都會加速賀爾蒙減少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陳皇光醫師表示,男性從青春期開始會分泌睪固酮(男性賀爾蒙),但隨著年齡的增加,體內的荷爾蒙會隨之減少,若在日常生活當中出現過胖、過勞、壓力過大等現象,身體會製造出過多二氫睪固酮,引起攝護腺肥大,出現排尿困難等症狀,而這些就是男性賀爾蒙指數急速下滑的明顯徵兆。一旦睪固酮製造能力下降,可能會導致內臟脂肪增加,外觀出現啤酒肚,以及性慾下降、勃起困難等情況發生,更是心血管疾病出現的前導部隊,整體健康狀況大受影響。多吃牛肉、香菇多運動 有助於提升睪固酮濃度為避免體內的荷爾蒙減少,在飲食上,國泰健康管理中心李宜芳營養師建議,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C、E與EPA、DHA等抗氧化與抗發炎食物,並適當攝取富含鋅之食物,如生蠔、牡蠣、貝殼海鮮類、小麥胚芽、牛肉、羊肉、豬肝、豬肉、芋頭、香菇、茼萵、韭菜、山藥等。至於在日常生活上,則建議戒除菸酒、改變工作與生活型態,積極減肥與規律運動(如跑步、游泳、快走),做好體重上的控制,如此一來,對睪固酮濃度不足之改善均有幫助。維持睪固酮含量 可抗老、防骨鬆最後,陳皇光醫師強調,實際年齡並不等於身體年齡,維持提升睪固酮能夠有效抗衰老、維護心臟血管健康、預防糖尿病、降低骨質流失、提升性慾、保持苗條身材、促進活力等。所以,不論老少年齡之男性,若進行男性賀爾蒙檢查後,證實睪固酮不足已進入更年期狀態,應請醫師評估並開立賀爾蒙補充,並從日常生活習慣中來改善,積極維持男性健康生理機能之平衡。

膀胱過動作祟!她尿急憋不住 一天跑廁所15次

膀胱過動作祟!她尿急憋不住 一天跑廁所15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夜尿、頻尿、急尿一直來,當心恐是「膀胱過動症」在作祟!日前,一名38歲女性,近一年來總是不斷飽受排尿之苦,但沒有其他不適症狀,直到這2個月頻尿、急尿情況變得嚴重,一天得要尿上15、16次,晚上睡覺也得爬起來數次,經過就醫檢查後,診斷為膀胱過動症,所幸在接受藥物治療後,次數逐漸減少。特愛女性!65歲以上有近3成發生率書田診所泌尿科周固醫師表示,膀胱過動症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症候群,在診斷上須包括4個症狀以上,如急尿、頻尿、夜尿、漏尿等,且症狀持續超過三個月,三天內有三次急尿現象,並排除泌尿道感染、神經病變、其他明顯病變等時,才能確診。目前膀胱過動症發生原因目前不明,可能與膀胱逼尿肌過度活躍、上皮組織神經細胞刺激敏感有關,發生率隨著年齡越大而增多,特別是女性,根據統計指出,65歲以上女性有近3成會發生膀胱過動症。注意!症狀與夜間多尿症、多渴症相似易混淆由於膀胱過動症與夜間多尿症、多渴症、尿崩症、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症候群的症狀相似,所以,醫師建議民眾,應先排除心臟、肺病、肝病、睡前飲水過多以及各種疾病的因素,接著再利用症狀、驗尿、膀胱動態檢查、膀胱鏡、超音波、膀胱日記等來做來做鑑別診斷。少喝咖啡、多做膀胱訓練 助於改善排尿問題在治療方面,第一線治療要改變生活方式,注意調整水量的攝取,避免含咖啡因飲料、碳酸飲料、水分含量高的水果等,同時透過排尿日記了解自己的排尿習慣及排尿量,接著再透過膀胱訓練、凱格爾運動,來增加膀胱容量、強化骨盆腔肌肉,改善漏尿情況。第二線治療是口服藥物,因為沒有單一治療可完全解決膀胱過動症,但藥物副作用強,可能會出現嚴重口乾、嘴巴乾裂,失智症者服用後失智症狀會更加嚴重,因此,務必要與醫師密切配合使用,可嘗試各種同型藥物,選取最適當的使用。第三線治療則是在口服藥物治療無效,或是藥物副作用太過強烈,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使用,可在逼尿肌注射肉毒桿菌、脛骨神經刺激、膀胱擴大手術等。肥胖、咖啡因攝取過量 都是危險因子最後,周固醫師提醒民眾,平常應盡量避免會引起膀胱過動症的危險因子,如:肥胖、咖啡因攝取過量、長期便秘、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等,一旦出現排尿習慣改變時,就要應盡速就醫檢查、治療,以免嚴重影響睡眠、工作、社交。

牛奶針戒毒不成 針頭共用反惹愛滋病上身

牛奶針戒毒不成 針頭共用反惹愛滋病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牛奶針為全身麻醉的誘導劑與維持劑,同時也是第四級管制藥品,卻有不法人士宣稱牛奶針可戒毒癮,吸引藥癮者購買;然疾管署表示,該藥無法解決毒品成癮問題,反而國內近期發生民眾因共用牛奶針,導致感染愛滋病毒事件。牛奶針無法解決毒癮問題 過量恐喪命疾管署表示,牛奶針的成分主要為「丙泊酚(Propofol)」,由於製劑的外觀是乳白色,故被稱為牛奶針。因使用該藥品後會進入昏睡,遭不法人士濫用,並曾在戒毒門診外,以宣稱可以抵海洛因癮,吸引戒藥癮者購買。然而,實際上該藥物並無法解決海洛因成癮問題。日前警方破獲暴力集團向藥癮者兜售牛奶針,有人因使用過量喪命之外,亦有人因共用針具而感染愛滋病毒。丙泊酚可作為全身麻醉的誘導與維持劑,或用於人工呼吸器病患、局部外科手術和侵入性檢查的鎮靜劑。抑制心跳、呼吸 丙泊酚已列為管制藥由於使用牛奶針後可能會導致心跳減緩、呼吸抑制而死亡,所以必須在具備相關急救的醫療設備的前提下使用,且須由專業醫師給藥,使用過程中必須有醫療人員持續監測病患的心臟及呼吸功能,以防止因藥物過量,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的風險。近年來牛奶針被毒癮者作為替代性毒品而遭濫用,為維護民眾用藥安全,行政院已於今年3月26日公告,將牛奶針列為第四級管制藥品,疾管署將持續疫情監控加強宣導,避免藥癮者共用針具感染愛滋。

青春期成長巔峰 把握「轉骨」黃金時刻

青春期成長巔峰 把握「轉骨」黃金時刻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家長們為了讓孩子高人一等,經常在發育期時就開始緊張,試盡各種偏方,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一名陳媽媽帶著今年要升國中的女兒,到醫院中醫科求診,因為12歲的女兒身高才150公分初頭,加上家族女性的胸部都不豐滿,她擔心女兒長不高、胸部長不大,所以趁著暑假開學前,求助醫師幫忙小孩轉骨,希望已經初經來潮的女兒藉由轉骨來調整體質。第二性徵出現後較適合調理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陳彥仁醫師指出,發育的黃金期,女生約在10~16歲、男生約12~18歲。因為青春期,人體的性荷爾蒙增加,會刺激生長激素加速體內養分的使用率,因此,身材增高或乳房發育,有機會同時改善。不過,須注意要在青春期初期,也就是第二性徵剛開始出現時比較適宜處理。若是已經過了青春期,通常會建議家長先帶孩子去兒科照X光以判斷骨齡,如果生長板還沒癒合,就還有生長的空間。小孩身材決定於2個因素,陳彥仁醫師解釋,一是先天父母的遺傳,約佔4分之3,最具影響力;另一是後天環境因素,如營養、運動、睡眠等。雖然遺傳無法選擇,但若能在發育期之初,以中藥介入協助「轉骨」,有機會可以突破遺傳因素,讓孩子發育得更完整。民間一般稱孩子正在長高的時期為「轉骨」,中醫以藥方協助發育完整即為「轉骨方」。此時,都可由醫師根據個人體質來調理,太早或太晚都不好。按摩3穴位  刺激生長發育陳彥仁醫師指出,適合開始服用轉骨方的時機,須由醫師依個人體質來判定。轉骨方藥物以補脾、疏肝、補腎、健胃為主。而想要長高,生活上的均衡飲食很重要,並須多做上下垂直的跳躍運動,例如跳繩、打籃球或游泳等,足夠的運動量可以刺激生長板。至於睡眠,宜於晚上十點就寢,使睡眠能夠進入生長激素分泌旺盛的深層睡眠,配合轉骨方能夠更理想。此外,每天按摩穴位三分鐘也可刺激骨骼生長,輔助發育,包括:頭頂的「百會穴」、膝蓋下方的「足三里穴」和腳底的「湧泉穴」。

冰品衛生逾4成不合格 竟驗出大腸桿菌

冰品衛生逾4成不合格 竟驗出大腸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夏天吃冰總是暢快人心!台灣地處亞熱帶,冰品消費市場極大,為維護眾多商品的衛生狀態,食藥署針對市售78件冰品進行採樣,並檢測衛生指標及病原菌,檢驗結果顯示,逾4成冰品不符衛生標準,其中以生菌數及大腸桿菌群超標為最大宗,均占24.4%。生菌數過高 刨冰不合格率居冠食藥署針對市場流通率高的冰品類別採樣檢驗,除調查其衛生指標,另針對冰品之好發汙染病原菌如病原性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等進行檢驗。檢驗項目包含刨冰17件、冰沙17件、冰淇淋15件、冰塊18件及其他冰品11件,共78件產品,結果有34件不符衛生標準,不合格率43.6%,包括衛生指標超標、檢出病原菌者或兩者皆有。依不合格檢驗項目分析,以生菌數及大腸桿菌群超標為主,約占24.4%;在病原菌檢出方面,金黃色葡萄球菌、病原性大腸桿菌、仙人掌桿菌分別檢出6件、5件及4件,沙門氏桿菌及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則均未檢出。依冰品種類分析,刨冰之不合格率最高達64.7%、其次依序為冰沙、冰淇淋、冰塊及其他冰品。設備清潔、人員衛生為影響因素食藥署本次市售冰品調查增加病原菌汙染之檢驗,作為消費者選購冰品時之參考,並呼籲消費者選擇信譽良好之店家,同時注意現場環境及設備衛生、員工衛生狀況及是否有交叉汙染潛在情形,於購入後儘快食用,以降低微生物孳生之風險。冰品微生物不符規定之原因,可能為場所、設施及設備清潔不足、原材料受汙染或儲存不當、水質管理不良、製備過程不當、人員衛生不良、盛裝容器不潔等所致,食藥署呼籲業者應落實衛生自主管理。

天氣太熱沒食慾 2食譜助胃口大開

天氣太熱沒食慾 2食譜助胃口大開

涼拌五味魷魚材料/魷魚(切圈)100g、老薑(切片)3片、米酒15cc、蔥(切末)30g、蒜頭(切末)15g、辣椒(切末)適量。五味醬/醬油15cc、甜辣醬15cc、白醋20cc、糖3g、香油15cc。作法/1)將五味醬拌勻調好,備用。2)煮一鍋滾水,放入老薑片和米酒,再放入魷魚片汆燙,魷魚熟後即撈起放入冰水中冰鎮。3)冰鎮好的魷魚瀝乾後,加入【作法1】五味醬、蔥末、蒜末、辣椒末一起拌勻,即完成。柚子蜜咕咾肉材料/豬前腿肉300g、地瓜粉(或太白粉)30g、低筋麵粉30g、檸檬皮(刨絲)少許。柚蜜醬/韓國柚子蜜45g、水15cc。醃料/醬油8cc、蛋黃1顆、太白粉15g、鹽3g、水15cc。作法/1)豬肉切成1.5公分厚的長條狀,加入醃料抓拌均勻,醃漬30分鐘備用。2)作法1的肉條均勻裹上混勻的地瓜粉和麵粉,靜置5分鐘後,放入熱油鍋中以大火炸約1分鐘後,撈出瀝油。3)將炸油再次燒熱,放入作法2的肉條回炸,炸至外層酥黃,再次撈起瀝乾油分。4)將韓國柚子蜜加水調勻,倒入炒鍋中煮滾後熄火,放入作法3的炸肉條拌勻後盛盤,撒上少許檸檬皮絲裝飾即可。(本文摘自/愛料理‧網友熱搜TOP100下飯菜/三采文化出版)

6訣竅必學!送禮送到心坎裡

6訣竅必學!送禮送到心坎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送禮時,不僅要選好時機,好禮品,更要講究技巧。以下幾個方式,可以讓他人更欣然接受你的禮物。1)說是家人或親戚寄來的/如果你送的禮物是某地特產,就說是家人或親戚寄來的,東西不多,自己沒花錢,不是特意買的,請對方收下。受禮者一般會因為送禮者的目的性太強而拒絕收禮,這種方式可以緩和受禮者的拒絕心態,使其較有可能收下禮物。2)別人多送的物品/如果你送的是酒之類的禮物,不妨說別人送了你兩瓶酒,你特地選一瓶和對方一起喝,這樣喝一瓶送一瓶,禮送了,關係也拉近了,而且還不露痕跡。3)邀熟人一起送禮祝賀/如果你想送禮,對方跟你又沒什麼關係,不妨選他生日之類的時間,邀幾位熟人一起送禮祝賀,這樣受禮者便不好意思拒收了。當對方事後得知這個主意是你出的時,必然會改變對你的看法。借助眾人的力量達到送禮聯誼的目的,是個萬無一失的好方法。4)迂迴行動/小張有事要托小劉幫忙,想送點禮物表示心意,又怕小劉拒絕,讓自己沒面子。由於小張的太太與小劉的女友很熟,小張便要太太帶著禮物前去拜訪,一舉成功,對方禮也收了,事也辦了,兩全其美。有時直接出擊不如迂迴行動來得有效。5)請對方先拿去用/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說這物品在家裡擺著也是擺著,請他先拿去用,日後再還即可;如果送的是錢,也可以請他先拿去用,等日後有錢再還,只要你不催他還,久了也變成了送,這樣可以減少受禮者的心理負擔,你送禮的目的就達到了。6)象徵性地收一點費用/送禮時,對受禮者說是以員工價、批發價、特價買下的,象徵性地向受禮者收取一點費用,效果與送禮一樣,受禮者因為付了錢,收東西時就會心安理得,毫無顧慮。(本文摘自/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好的文化出版)

你在看我嗎?日研究:過度在意外表與厭食症有關

你在看我嗎?日研究:過度在意外表與厭食症有關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現代人注重外表,常常手機、鏡子不離身,逮到機會就「照一把」,就怕自己容貌不佳;但偶爾「檢查」還好,如果沒事就拿起鏡子大照特照,甚至常擔心自己外表不好看,很可能與厭食症有關。日本一項研究發現,厭食症患者,比一般人還注重自己樣貌、體型,且常擔心自己過胖、不好看,從而改變飲食,導致體重過輕。此外,若喜愛拿鏡子、手機觀察自己面容,且常把注意力集中於他人身上,很可能是厭食症造成。患者易產生比較心理 過度在意他人外貌日本研究團隊邀請,厭食症患者與一般人參加測試,過程中,受測者必須觀看自己及他人照片,研究人員同時分析其大腦「梭狀回」的血流量。結果發現,厭食症患者在看到他人照片時,梭狀回的血流量,與看到自己照片時一樣大;而一般人只有看到自己照片時,梭狀回的血流量才會增大。研究人員解釋,所謂的「梭狀回」,是指大腦中負責分辨人臉、身體,及文字識別的部分。對此,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厭食症患者時常感覺自己肥胖,對他人有比較心理,並擔心自己體態不夠完美;從測驗結果分析,通常一般人看到照片時,只會特別注意自己容貌,但厭食者患者不論是對自己或他人,都相當在意,才會看到每張照片時,腦中「梭狀回」的血流量都一樣大。

免挨針!改良式超音波助揪出甲狀腺癌

免挨針!改良式超音波助揪出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甲狀腺癌在普遍民眾的觀念裡都認為這是一種疾病,不是癌症,往往經常忽略掉它的嚴重性,也因此,近年甲狀腺癌擠入國人十大癌症第9位。過去在診斷上,除了超音波外,還得加上細針穿刺,但光想到脖子要被插針,都數人都害怕、退縮,所以,台大醫院與台大工研究所,共同研發出改良式的超音波檢查,只要2分鐘即可診斷,且準確度達8成以上。從甲狀腺結節中揪出腫瘤 癒後、存活都頗高醫用超音波學會理事長李三剛表示,在台灣平均每5位成人中,就有1人有甲狀腺結節,雖然大部分的都屬於良性,僅有5%為惡性的甲狀腺癌,但若能從甲狀腺結節中,揪出惡性腫瘤,即早接受治療,其實甲狀腺癌的治療預後及存活率,普遍相較其他癌症要好。影像判仰賴醫師經驗 恐有誤差風險診斷上,用超音波檢查簡單、快速,可以發現很小的結節,但台大醫學系內科張天鈞教授表示,要從影像判讀結節屬良性或惡性,得靠醫師的經驗,所以,大多還會搭配穿刺,吸取少量細胞後再於顯微鏡下觀察有無癌細胞,否則一旦判讀有誤差,良性變惡性、惡性變良性,就會產生許多問題。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只要透過軟體分析超音波影像呈現的甲狀腺結節型態、特性,就可幫助醫師辦別良性、惡性,不僅能讓6成非必要做細針穿針的甲狀腺結節的患者,免於檢查外,在診斷上也能更快速又精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