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空污過敏氣喘增 三九貼增免疫力

空污過敏氣喘增 三九貼增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寒流、冷氣團南下夾帶中國嚴重霾害,全台陷入空污警戒,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也因而增加。而中醫的三九天穴位敷貼療法,正好適用於改善虛寒體質,降低過敏反應,利用特定的中藥材敷貼在背部穴位,以達到紓緩呼吸道疾症,驅邪避寒的效果。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中醫部陳膺仁醫師指出,中醫認為冬天寒邪會牽引內寒者發生疾病;也就是說當日夜溫差大時,寒氣會造成人體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良等狀況,加上如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就較容易增加急性冠心症、急性心肌梗塞、中風等風險。穴位敷貼 溫陽祛寒助改善而所謂的三九天穴位敷貼,是在冬天大寒節氣,陰氣最旺的時候,從冬至開始後以九天為1個計數單位,每隔九天即初九、二九、三九之意。使用辛溫香竄、溫陽祛寒、逐痰利氣的中藥材做成外敷藥物,敷貼在人體背部的特定穴位,以緩解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咳嗽、胸悶、易感冒等症狀。陳醫師也說明,夏令冬至的三伏貼、三九天都是藉由貼藥方式來調節身體免疫功能,對於不喜吃藥的人很適合此外敷療法。但也並非所有人皆適用,如孕婦、1歲以下幼兒、心臟病、高血壓、重度肺氣腫及皮膚敷貼過敏等體質者不適合,建議可先找中醫師診斷評估是否適用。

三九貼+適度運動 連調3年過敏改善8成!

三九貼+適度運動 連調3年過敏改善8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雖然今年冬天氣溫偏暖,但空氣品質卻比往年差了許多,加上寒流、冷氣團南下夾帶中國霾害,全台空汙可是日日響起警報鈴;不只如此,冬天更是過敏、呼吸道疾病患者好發季。對此中醫師指出,為防感冒、過敏反應及手腳冰冷,可利用三九天穴位敷貼療法來舒緩。中醫師廖婉絨指出,冬天是流行性感冒好發季,也為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易發作時節,在最冷、陰氣最盛的三九天,即從冬至(12/22)次日算起,每九日一數,為「一九」即12月31日、「二九」則是明年1月9日 ,再來是「三九」即1月18日,此三日稱作「三九天」。辛溫中藥刺激穴位 調理虛寒體質在此時進行「三九貼」,藉由辛溫中藥刺激穴位,以增強人體正氣,提高免疫力,驅散體內寒邪,可有效控制和減少過敏疾病發作,還可調理虛寒體質、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改善手腳冰冷。廖婉絨醫師說,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夏季的「三伏貼」加冬至三九貼連續貼3年,再依病情及體質狀況以中藥治療,作好個人防護、勿吃生冷寒涼食物;配合適度運動,對過敏性疾病患者有超過8成療效。首次貼勿超過2小時 多補充水分至於三九貼的方法, 廖醫師提出4點及注意事項,以免產生不良反應及影響治療效果: 1)首先,藉由中藥灸療膏穴位敷貼以增強人體正氣,提高免疫力,驅散內伏寒邪,進而達到有效控制和減少疾病發作。2)選用具有辛溫逐寒、芳香通竅、袪痰平喘的的中藥材,如細辛、辛夷、白芥子、延胡索、桂枝等中藥研磨成粉,以薑汁糊成約銅板般大的藥餅。3)選擇背部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天突等穴位進行敷貼,經由皮膚滲透到皮下刺激穴位,再經穴位走竄沿著經絡氣血的循環直達病處;以達溫煦陽氣、驅散內伏寒邪,進而防病治病。4)敷貼時間約為2至4小時,結束可自行取下;基本上敷貼3~4次,若是過敏症狀嚴重者,可視情況增加敷貼次數。 最後,廖醫師提醒,第一次使用三九貼,可先敷2小時後撕掉,以觀察皮膚反應,若皮膚無任何不適反應,下次可貼至4小時。而因為穴位敷貼後因辛溫藥材發揮作用,如皮膚出現微熱、搔癢、微刺局部感覺,屬正常反應;此時可輕拍敷貼部位,減輕不適。此外,敷貼期間應避免激烈運動、飲食清淡,若有口乾及頻尿現象,需補充水分,切忌吃過敏食材、刺激性食物及菸酒。

聖誕大餐傷「心」!一塊牛排飽和脂肪就超量

聖誕大餐傷「心」!一塊牛排飽和脂肪就超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聖誕節、跨年的腳步近,聚餐總是少不了,但過量的熱量及油脂卻是造成健康負擔的一大殺手。光吃一塊8盎司的無骨牛小排就有約700大卡的熱量,並含有約30克的飽和脂肪。已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每日建議攝取上限20公克的1.5倍。而這樣無形中,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容易增加血栓、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傷害心血管系統  中風、血栓危機增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陳妙心表示,攝取過多飽和脂肪易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致血管內壁增厚、血管彈性降低,使血壓上升,增加血栓、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指出,若總熱量中,以多元不飽和脂肪取代5%來自飽和脂肪的熱量,可減少約11.5 %冠心病死亡的機率。美國心臟協會更建議每日飽和脂肪攝取量為建議攝取總熱量的5~6%。一般來說,飽和脂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肉類及奶類(乳脂肪),動物性肉類中又以紅肉的含量高。因此他也提醒,享用美食之際,應挑白肉、挑瘦肉,如雞肉、鴨肉及海鮮類等白肉,選擇瘦肉取代油脂高的肥肉,並且去掉皮,就可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另外,紅肉攝取過多也會增腸癌發生的風險,不可不慎。

胃食道逆流 湯圓少吃避免火燒心

胃食道逆流 湯圓少吃避免火燒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明日即是冬至,但湯圓多為糯米製品,加上內餡也多包含各式甜食,對於人體屬於難以消化的食物,南投醫院腸胃科賴馨吾醫師表示,這類食物在腸胃道之中會停留較長的時間,進而改變腸胃道黏膜的正常分泌,使原來就罹患有腸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或腸胃發炎等疾病的民眾加劇症狀。因此,腸胃道功能不好的民眾,建議儘量少吃,甚至必須禁止食用湯圓類食品。包餡湯圓品原味 加糖水熱量飆破表至於湯圓熱量高,要怎麼吃才能減少負擔?據國民健康署曾指出,包餡甜湯圓因芝麻、花生內餡已含有高糖分,建議直接以滾水煮熟食用,不要再額外添加糖或配料,保留食物原本的風味,也可減少甜湯的熱量。而且包餡鹹湯圓因含絞肉、油脂,建議湯頭的配料不要再用熱油爆香,可改採蔬菜湯,搭配茼蒿、小白菜,不僅減少油脂攝取,還能增加飽足感。冬至應景湯圓 多吃腹脹難消化!最後,也叮嚀慢性病友及吞嚥功能不佳者應酌量食用湯圓,建議糖尿病、痛風、高血脂、腎臟病等慢性病友及腸胃不好的民眾,應淺嚐即止;吞嚥功能不佳的老年人及小孩,應先將湯圓分成小塊細嚼慢嚥。

戴呼吸器單手拿筆 藝術治療病童開畫展

戴呼吸器單手拿筆 藝術治療病童開畫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我想請柯市長來看我的畫!」現年16歲的小丞戴著呼吸器,一字一句艱難且緩慢地說著,希望邀請台北市長柯文哲來他人生的第一場畫展。約莫4年前,小丞一開始是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而後右手突然無力,緊急送醫確診為突發性脊髓炎,需插管治療及氣切,再經過3年的復健,現在的他已能用左手畫畫,且也將於22日,在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舉辦畫展,希望號召更多病童永不放棄。北市聯醫陽明院區小兒科黃正憲醫師說,小丞在正值青春奔放的國中時期,因突發性脊髓炎導致慢性呼吸衰竭,成為陽明院區兒童呼吸照護病房首位入住的病童。住院期間醫護團隊為盡力維持其學習權利及對生命的熱忱,將藝術治療帶進小丞苦悶的住院生活,藉由一幅又一幅的畫作,重新點燃追求生命之火,也成為北市聯醫唯一使用呼吸器作畫的孩子。彩繪生命 走出病房開畫展小丞的媽媽也說,小丞以藝術治療方案,歷經3年多的磨合,目前在繪畫方面已漸露才華,從一開始的排斥,到現在立下未來能成為畫家,以繪畫賺錢的願望,從不靈活的單指握筆作畫,到現在常靈感湧現停不下筆,醫護團隊及家人深刻感受到他的努力不懈。而黃正憲醫師也哽咽的說,醫療團隊陪伴小丞一路走來,有許多不捨但也看到了堅韌的生命力;因為他是兒童呼吸照護病房住最久的病童,明年將準備重回校園,近來也將開畫展,希望大家(22日)可來陽明院區觀賞12幅畫作,給他鼓勵。

性交後出血恐癌症徵兆 私密處7大NG現象

性交後出血恐癌症徵兆 私密處7大NG現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編譯)儘管女性私密處保養意識提高,但只要提到陰部照顧仍讓人羞紅著臉、不敢透漏自己困擾;在難以啟齒的情況下,往往等到私密處受傷、甚至引發病症才開始尋求醫師;根據美國健康網站《每日健康》報導指出,陰部不只能關係到女性的生殖,更是判別健康之處,應加以重視。不少人都有過「妹妹」搔癢,或小便時疼痛、經血過量等經驗,但卻鮮少人願意至婦產科詢問;事實上,這些都是私密處發出的警訊,提醒著女性健康正在亮紅燈,因此《每日健康》整理出7項關於陰部不適等問題,供民眾參考:1)乾澀/女性一般到了更年期,陰道就容易變得乾澀,因黏膜缺乏雌激素刺激與支持、分泌物減少,因此停經後婦女私密處乾澀為正常現象,可利用保養來改善;但若尚未至更年期就出現乾澀問題,可要當心是否因為藥物治療,或情緒焦慮、沐浴乳或肥皂等刺激,導致激素變化。2)瘙癢、灼熱/女性最常見的私密處搔癢及灼熱問題,通常是因為刺激及摩擦造成,可從內褲及褲子方面改善,多穿寬鬆舒適的褲子為佳;若情況嚴重,很可能是性病、陰道炎或濕疹,應儘速就醫。3)經血過多/在月事頭兩天大量出血屬於正常現象,無須擔心;但若到了第3、4天仍需要換上好幾片衛生棉,且經血多到沾內褲或流出大量血塊,很可能為荷爾蒙失調引起,也可能是子宮肌瘤造成,應趕緊求診。4)性交後出血/若性交後發現陰部流血,又不是月經造成,很可能為陰道感染、陰道撕裂或子宮頸發炎、子宮頸癌的徵兆;表示情況嚴重,應謹慎注意、立即就醫。5)有異味/雖說「妹妹」有一種獨特氣味,隨著運動、月經或性關係後,氣味也會有所不同;但若平常聞起來伴有鹹魚或發酵等臭味,即屬不正常現象;得當心是細菌性陰道炎等病症。6)發紅、潰爛/一旦發現陰部皮膚發紅、潰爛,很可能造成病變!建議可於每日淋浴時檢查外陰部及大腿內側肌膚,避免等到泛紅不適時,增加病變可能。7)小便疼痛/若時常小便疼痛、排尿速度慢得小心是陰道感染;首先,應確保性關係後有以清水沖洗和補充水分的習慣,以及每天都得用清水沖洗外陰部,以保持私密處清潔。如經過大量清洗、喝水等疼痛症狀仍在,且持續超過1~2天則應求診檢查。

入冬不忘防登革熱!長者、慢性病患提高警覺

入冬不忘防登革熱!長者、慢性病患提高警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雖然最近氣溫下降,終於有冬天的感覺!但疾病管制署日前公布9例因登革熱感染死亡病例,其中5男4女均位於高雄市,年齡介於55至82歲之間,且多數個案有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病史。因此,新北市衛生局呼籲,儘管時序入冬,長者及慢性病患仍須提高警覺,千萬別忽視疑似登革熱的症狀。南下旅遊應著淺色衣物 落實清除積水容器新北市衛生局表示,雖然高雄目前登革熱疫情已趨緩,但南台灣氣溫仍適合病媒蚊生長,民眾南下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物,或於皮膚裸露處噴抹經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降低感染風險。此外,若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後眼窩痛、皮膚紅疹等似登革熱症狀,得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前往地區、旅遊史,以利及早診斷及處置。另外,衛生局也強調,民眾應落實戶內外積水容器清除、避免病媒蚊孳生環境,一旦經診斷感染登革熱,務必遵從醫師指示服藥、多補充水分及休息,做好防蚊措施,避免病毒再藉由蚊蟲散播。

吃對燒仙草免驚!營養師:嫩精OK、硼砂不健康

吃對燒仙草免驚!營養師:嫩精OK、硼砂不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時序入冬,除了吃火鍋、羊肉爐或薑母鴨來暖和身子,不少人也喜歡喝燒仙草來「增溫」;不過,近日網路謠傳市售燒仙草添加不適當食品,如嫩精、硼砂會影響健康。而過去也有不少關於燒仙草討論,究竟要吃到黏稠還是「水水」,才是真正的燒仙草,仍讓不少人霧煞煞。嫩精由植物抽取 硼砂多用於漂白劑對此,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玉思表示,過去製作燒仙草的方法,是用乾燥仙草枝葉,經充分清洗、長時間熬煮後過濾汁液,加入太白粉,使其成為濃稠狀;但是,等到燒仙草冷卻、澱粉老化後再加熱,濃稠的情況就會恢復成液狀,這就是為何添加太白粉的燒仙草會有變稀、「水水」的情況。至於網路討論的嫩精與硼砂,蔡玉思解釋,「嫩精」為嫩化劑,俗稱蛋白質分解酵素,是由植物抽取而來,像是木瓜酵素、鳳梨酵素等都有使肉嫩化作用;以目前來說,「嫩精」算是合法食品添加物。而因為「硼砂」多用以漂白劑,主要是增加產品脆度,但不可添加於食物內,因此若發現燒仙草中添加「硼砂」,即屬違法且有害健康,應特別注意。

常吃火鍋恐高血脂!5「不」驟安心暖肚

常吃火鍋恐高血脂!5「不」驟安心暖肚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又到了歲末年終的「進補」季!不少人都喜歡在冷冷天氣,來碗熱湯、美食彌補寒風帶走的暖氣;然而天冷攝取火鍋、佳餚還是得適量,當心長期累積造成身體負擔,演變為「高血脂」,加上過多膽固醇囤積,導致全身血管狹窄、硬化,進而影響腎臟功能。慢性病患者腎功能衰 吃鍋謹記5點對此,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陳美櫻表示,天冷吃鍋是多數人喜愛,但因為慢性病患者的腎臟功能衰退、代謝改變,在飲食上的營養素,像是蛋白質、脂肪、各類脂肪酸及電解質,如:鈉、磷、鉀、鈣等都要依患者病情調整。因此,在冬令進補之時,應多加留意;以下提供吃鍋5「不」建議,供腎友及家屬參考: 1)不喝湯/白開水當湯底,避免增加腎臟代謝負擔。首先,傳統大骨湯含磷及飽和脂肪酸高,易增加腎臟代謝負擔;建議要食用大骨湯前,先將湯冰涼後去浮油,加熱後再喝,以去掉大部份脂肪。陳美櫻提醒,當各樣食材在鍋中長時間滾煮,湯汁裡面的普林及鉀磷等含量也會升高;患者還是少喝湯,避免增加腎臟代謝負擔。2)不吃加工食品/以天然食材為佳,注意食品衛生安全。再來,火鍋中常加的火鍋餃、丸子等,因在加工過程中添加不少脂肪、澱粉、鹽份及磷酸鹽,易增加身體負擔,慢性病患者應避免攝取。且食材也要徹底煮熟,勿吃生食或不熟的食物,多注意食品衛生安全。 3)不加鹽份高配料/沙茶醬含鹽份及磷值高,可改蒜泥、辣椒、薑末。而吃火鍋時,許多人喜歡沾醬來提味;陳美櫻指出,由於醬油、沙茶醬、蛋黃等含鹽份及磷值高,腎友千萬不可嘗試。建議可用蒜泥、辣椒、薑末等加入白醋、檸檬汁當佐醬,亦可將香菜蔥末燙熟後一起拌入,以增加醬料香氣及風味。 4)不多攝取蛋白質/蛋白質是腎臟病友最大罩門,應酌量攝取。由於蛋白質的攝取量,是腎臟病友最大罩門,因此在吃鍋同時,也要多加計算;像是蛋、肉片、海鮮及豆腐製品,應酌量攝取。且高脂血症是腎臟病常見合併症,選擇蛋白質類食物時,可採取:低脂、去皮、海鮮去頭,勿貪吃到飽、熟悉份量等原則。 5)不吃滾燙食物/常吃過熱食物,易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最後,陳美櫻建議,吃火鍋時可準備一個空盤,將滾燙食物撈出後先擱置,待食物稍涼後再吃;以避免燙傷嘴、造成消化道受傷。另,經常吃過熱食物,也會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應留意。

25歲即邁入初老階段!每周健走3天可延緩

25歲即邁入初老階段!每周健走3天可延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整理)雖然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早已下檔,但劇中提到的初老症仍在不少人心中蕩漾;特別是即將邁入30歲的輕熟女,若出現小細紋或斑點,加上疲倦無力,便會馬上想到「程又青」感嘆萬分的初老現象;因此,如何延緩老化變成了現代女性的難解的習題。每天用8小時電腦 增3成皺紋常忘記事情?大學時可以夜衝、夜唱,現在只要一個晚上沒睡就累好幾天?當心初老症已敲敲來臨!根據《優活》過去報導指出,「初老症」分為兩階段,其一為25~35歲時,開始出現細紋、肌膚暗沉;接著是到了35歲後,皺紋加深、肌膚脂肪崩解,膠原貸白流失,這時候若每周有3天以上屬疲勞狀態,肌膚更易失去彈性、增生皺紋,不知不覺就往「老態」邁進。過去調查也發現,若坐在電腦前長達8小時,就可能增加3成皺紋,漸漸形成淚溝、脖紋及抬頭紋;過程中加上用手托下巴、揉眼、皺眉及抿嘴等拉扯動作,很容易使肌膚失去彈性。尤其現在天氣變冷,更是肌膚缺水季節,一旦保濕沒做好,細紋、暗沉和鬆弛等問題便會跑出來。長期接觸紫外線 易破壞人體膠原蛋白對此,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李美青表示,造成初老的原因多為長期曝露紫外線環境,使肌膚中的自由基增生並破壞人體膠原蛋白,加速形成皺紋、鬆弛等現象;此時保養就成了重要關鍵,首先得了解肌膚結構,使保養成分深入至肌膚底層,才能由內而外避免老化提早報到。關渡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維人也說,人到了30歲後,新陳代謝便開始下滑、體力變差,如看電視容易睡著、疲倦,男性性慾降低等都是初老階段的表現。因此想延緩老化,應從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著手,可多吃蔬果消除身體自由基、每周維持3次30分鐘以上的健走運動;另,也可藉由維他命、植化素及益生菌等結合營養補給品,來均衡身體所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