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職場孕媽咪必做3瑜伽 助消化、消除疲勞

職場孕媽咪必做3瑜伽 助消化、消除疲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整天久坐的母親和寶寶,總是很快就感到疲累。在辦公室進行簡單的瑜伽動作,就能舒緩浮腫、腰痛、肩頸緊繃、胸悶等症狀。必須同時兼顧職場生活的孕婦,也能擁有健康輕鬆的好心情。腰側伸展運動刺激肝、腸、胃的經絡,解除疲勞並幫助消化。1)採取正確坐姿,雙手置於桌上。2)單手向上伸直後傾斜上半身,舒展側腰。3)另一邊重複相同動作。上身扭轉運動強化腹壁力量,預防腹部鬆弛,舒展脊椎與肩部。1)採取正確坐姿後,單手向後抓住椅背,另一手扶住膝蓋。上半身慢慢扭轉,同時進行腹式呼吸。接著另一邊重複相同動作。背部伸展擴展胸部、壓縮背部的動作,可幫助消除壓力,同時避免背部產生贅肉。1)身體靠著椅背,雙手在椅背後十指交扣。使胸廓大幅展開,雙手盡量向後伸直,提升肌肉緊縮的程度。(本文摘自/超模瑜伽老師的懷孕安胎瑜伽/采實文化出版)

研究:天天吃早餐 童不易變胖、學習力佳

研究:天天吃早餐 童不易變胖、學習力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寒假剛開始,許多學生一放連假就晚睡晚起、作息不正常,也就容易忽略吃早餐。董氏基金會提醒,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餐,提供身體展開一天所需的能量,最新研究更顯示,天天吃優質早餐的孩子,學習能力較佳,遇到學習困難的比率也較低。僅2成5學生 早餐吃得健康董氏基金會引述國防醫學院公衛所最新研究,分析臺灣2001~2002年大規模調查2401位國小學童的營養攝取狀況資料,包括早餐攝取狀況、健檢資料和學習表現等。分析結果發現,比起都沒吃或每星期只吃1~4次早餐的學童,天天吃早餐的學童的健康狀況最好,除了BMI及腰圍較低、高密度膽固醇(HDL)較高,血壓偏高的情況也減少63%、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率減少78%;另外,天天吃早餐的學童,學習能力較佳,遇學習困難比率也較低。此外,董氏基金會於2012年4~5月間進行國小學生早餐調查,共1718份有效問卷,發現只有25.9%學童是吃健康早餐(常喝乳品、每週有4天以上有吃蔬果等),但有超過50.7%的學童早餐吃得不夠健康或是極不健康,其中35.8%學生主食或飲料其中一項不健康,15%則是主食與飲料都不健康。常吃外食易變胖 遵守5原則預防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說明,現代父母忙碌,學童常吃外食早餐,易選擇不當而攝取過多的油糖鹽,例如:蛋糕、蛋塔、甜甜圈、熱狗、雞塊、雞排、薯餅、薯條、燒餅、油條、蔥油餅等,再搭配含糖飲料,除了攝取過多熱量,造成脂肪堆積,更增加腸胃負擔,讓人感到昏昏欲睡,導致現代孩童容易變胖、體虛、生病,更增加罹患慢性病風險。許惠玉建議,學童的健康早餐應符合以下原則:1) 主食選擇全穀根莖類,例如全麥饅頭、糙米或紫米飯糰(不加油條)、全麥吐司、地瓜等。2) 搭配新鮮蔬果,增加纖維質攝取,例如夾生菜、番茄片、蘋果片等。3) 選擇優質蛋白質,例如白煮蛋、瘦肉、原味乳品等;避免加工食品,例如:炸雞、豬排、火腿、培根等。4) 不喝含糖飲料,可選擇原味乳品、無糖豆漿或100%蔬果汁等。5) 盡量多樣化選擇不同種類的食物。

普通感冒還是流感?4要點不可不知

普通感冒還是流感?4要點不可不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霸王級寒流來襲,天氣又變冷了,咳嗽、發燒伴隨全身無力,是流感還是感冒?12月起逐漸進入流感流行季節,不少人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症狀不明顯,會以為是輕微感冒;一旦引發全身痠痛等症狀,老人、小孩沒有即時就醫治療,容易併發肺炎、腦膜炎等重症。流感症狀急又猛 感冒較少會發燒近來、大眾聞流感色變,喉嚨痛又發燒,不少人擔心自己染上流感,其實,多數人只是感冒,但因其症狀雖與流感類似,實則有所不同,因此,台南市立醫院感染科陳寶珍醫師教導民眾如何仔細分辨,別再混淆:●類型/感冒是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症狀是呼吸道症狀,如咳嗽、鼻塞、流鼻水、喉嚨痛,由鼻病毒、冠狀病毒等所引起。流感則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分A、B、C三型。其中致病力較高、容易造成大流行的就是最近作亂的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的威力略遜A型,所以流感疫苗會包括兩種A型、一種B型流感病毒株。●症狀/感冒較少引起全身性症狀,主要症狀為流鼻水、鼻塞及喉嚨痛、咳嗽等吸吸道症狀,且不太會發燒,但三歲以下幼童有可能會發燒。流感發作突然,初期發燒、頭痛、喉嚨痛,有七至八成患者會有咳嗽症狀;最大差別是全身痠痛、倦怠,病況遠比一般感冒嚴重,常讓成人臥床動彈不得,且持續一至兩周。●治療/感冒治療以舒緩症狀為主,特效藥就是自身免疫力,適度的休息、運動及均衡飲食,身體就能逐漸復元。流感則不同,可用克流感及其他抗病毒藥物來治療,縮短病程、改善發燒,但提醒有些病人會進展到重症,肺部有明顯肺炎,血氧開始下降,病人覺得自己快喘不過氣來,需要使用呼吸器,甚至死亡,所以絕對不可掉以輕心。●預防/陳醫師呼籲,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除了可預防感染,就算感染了,症狀也會減輕,還能降低肺炎等併發症機率。不論是流感或感冒,主要以飛沫或接觸傳染,要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平常勤洗手。

壓力大、清潔不當 3原因痘痘來找碴

壓力大、清潔不當 3原因痘痘來找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學測告一段落,期末考也結束,學生開始近入寒假,但許多年輕學生族群在面臨考試前熬夜苦讀,也因為考試壓力而焦慮、睡眠不足、情緒不安,臉上的痘痘也跟著越冒越多、越來越大,也有長滿在胸前或背後。內分泌影響皮膚油脂 失調恐痘痘亂竄一年四季,不管氣溫高或低,痘痘、粉刺還是會「冒出頭」。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李瑜芬醫師表示,青春痘在醫學上稱為「痤瘡」, 痤瘡好發的部位除了臉部以外,身體毛囊皮脂腺分布較多的地方,都有可能會發生,例如:前胸、後背、大腿及上手臂等;形成的主要原因為:1)毛囊開口阻塞/因為清潔的方式不對,使用不適當的保養品或化妝品,或皮膚角質分化異常等原因,導致毛囊開口被油垢、角質阻塞,若單純只是毛囊被塞住,沒有發炎情形,稱為粉刺。2)皮脂分泌旺盛/皮膚的皮脂腺有雄性荷爾蒙的接受體,除了受體質影響以外,在青春期或女性月經週期前後,熬夜後或壓力大,會因為內分泌荷爾蒙的變動,而影響到皮膚油脂的分泌量。3)痤瘡桿菌增生/痤瘡桿菌是存在毛囊皮脂腺的細菌,平常與人和平共存,若是此細菌過度增殖,會引起毛囊的發炎,輕微產生發紅丘疹,嚴重則形成膿皰或是囊腫。李瑜芬醫師表示,青春痘的治療選擇有很多,根據成因,會建議容易長痘痘的學生族群要注意臉部的清潔,可視情況選擇有抗痘效果的藥妝保養品,生活作息要正常,進入寒假後避免熬夜使用3C產品,平常有適度的休閒運動,可以釋放學習壓力。而若是痘痘的狀況很嚴重,可以至皮膚專科就診,醫師會根據痤瘡的型態,在不同的時期,採用不同的治療方式,或合併療法來獲得最佳的療效,以避免後續痘疤的產生。      

寒流來襲 桂枝湯、保健操不怕手腳冰冷

寒流來襲 桂枝湯、保健操不怕手腳冰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寒流來襲,讓許多人抵擋不住寒意,尤其平時怕冷的民眾更覺得手腳冰冷、四肢僵硬。中醫師羅珮琳表示,手腳冰冷,大多是因為身體氣血虛所造成的血液運行不流暢、血液量不足,所以比一般人容易怕冷;平時可透過中藥茶飲來促進血液循環、使血管擴張、改善虛弱體質等功效,幫助改善手腳冰冷的症狀。桂枝湯促進發汗 紅棗養血安神羅珮琳醫師舉例,如禦寒桂枝湯可散寒通脈、促進循環,適合虛寒體質、怕冷、喜喝熱飲者,以桂枝2錢、炒白芍2錢、乾薑(老薑)3錢、龍眼肉3錢、紅棗2錢,以熱水熬煮約20分鐘,即可飲用。桂枝湯屬溫補方,桂枝擴張血管、促進發汗,炒白芍養血柔肝,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龍眼肉、紅棗養血安神,整帖養血補血,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改善手腳冰冷。然而熱底體質的人,就不適合喝這帖茶,避免越喝越上火,導致長痘痘、嘴破、便秘等情形發生。5分鐘 幫助手腳恢復知覺此外,針對手腳冰冷四肢僵硬,開業診所中醫師廖婉絨分享「暖手溫足保健操」,動動手腳,按按穴道,藉由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只要5分鐘,手腳就會開始暖和起來:1) 站立,兩腳張開與肩膀同寬,手肘彎曲。2) 雙手握拳,中指用力刺激位於掌心的「勞宮穴(手掌中央,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保持6秒。3) 墊起腳尖,同時將手肘打直,手指打開,保持6秒。4) 重複3、4動作20下,或感覺手腳回溫時。廖婉絨醫師說明,以上動作藉著活動四肢,促進末梢血液循環,而且墊腳和手握拳的動作,可分別刺激到位於足底的湧泉穴,和位於掌心的勞宮穴,更加強暖手溫足的功效。

罕見!新生女嬰膝脫臼 翻轉近90度

罕見!新生女嬰膝脫臼 翻轉近90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產婦去年產下女嬰,但出生時發現左膝異常朝腹部方向彎曲約九十度,經X光檢查發現是「先天性左膝脫臼」,所幸醫師在24小時內即由徒手復位術及會診骨科做石膏外固定,復位後膝關節屈曲角度大於90度且無不穩定及疼痛現象,後續門診追蹤預後良好。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雷鎮豪醫師指出,先天性膝關節脫臼是很罕見的先天性異常,發生機率為十萬分之一。主要是膝關節的過度伸展及近端脛骨在股骨髁的位移,從半脫位到完全脫臼都有可能發生。產檢無法發現  及時診斷影響預後常伴隨其他異常如髖關節發育不良及足內翻。也有可能是全身性的問題,如:Larsen氏症候群、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症等。發生原因有外在因素例如子宮內異常壓力、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不良、或是內在因素例如基因異常、或是神經肌肉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無法透過產檢發現,因此,出生後早期診斷治療,對預後十分重要。雷鎮豪表示,先天性膝關節脫臼的嚴重度可以由被動屈曲角度分為三級,第一級>90度,第二級30-90度,第三級<30度。治療的預後可以用屈曲、伸展、不穩定及是否會疼痛來做功能性分類。治療方式有保守治療及開刀治療。早期使用連續石膏固定及髖關節外展吊帶來保守治療是目前的治療首選;如果治療失敗則要考慮開刀。

寒流襲心臟病、中風增 應加強保暖+按時服藥

寒流襲心臟病、中風增 應加強保暖+按時服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真的很冷!據中央氣象局發布的寒流特報,預估今年入冬首波寒流至少影響3天,全台將降到攝氏10度以下,可能是10年來最冷的一次!寒流低溫侵襲人體,可能會導致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收縮,易造成血管破裂形成出血、中風或心肌梗塞等危機,甚至危及生命,不可大意!起床先添衣再行動   莫名胸悶痛須當「心」寒流來襲,宜蘭縣衛生局提醒民眾應注意保暖,尤其家中的長者如需出門,務必穿著保暖的衣物如帽子、圍巾及襪子,睡前可用42度C左右的熱水泡腳2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起床時應放慢速度,可採分段式的動作,避免因姿勢的急速改變所造成的暈眩,並記得添加衣物後再進行活動,晨間運動最好先做暖身運動或等太陽出來、氣溫較上升後再結伴出門較佳。另三高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遵從醫囑,落實健康生活型態以及規律用藥來控制病情,若突然有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等心臟病症狀,或是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中風徵兆,務必要在2至3小時內儘速就醫。 

最強寒流襲台 類流感就診比例攀升

最強寒流襲台 類流感就診比例攀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入冬最強寒流來襲,臺灣也進入流感季節,往年為冬季12月開始到隔年3月,今年隨氣溫下降,類流感就診人數也漸漸增加,民眾需特別小心。且據疾病管制署資料,類流感於門診和急診就診人數比例漸漸上升,加上接下來是年節期間,民眾南來北往,接觸密切,更須小心提防。當心!兒童類流感比例高過成人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表示,流感初期症狀為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初期即有傳染性,有症狀的民眾,要注意咳嗽禮節、呼吸道衛生等,且需勤洗手,並配戴口罩就醫。確認為流感患者,也須注意遵照醫師囑咐和處方,多居家休養,注意自身身體健康,也注意不要互相傳染。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也表示,經分析兒童類流感患者增加,甚至比例高過成人趨勢,今年特別同步開設兒科類流感門診服務,以期降低急診雍塞及等候,降低感染風險。

中風、心肌梗塞 3大疾病低溫易促發

中風、心肌梗塞 3大疾病低溫易促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季節邁入冬季,近期氣象局多次發布低溫特報,根據氣象局最新預報,本周又有一波寒流來襲,自本月23日起,全臺各地將出現10度以下低溫,而統計發現,天氣變冷,民眾因中風、急性心肌梗塞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至急診就醫比率皆有所提高;因此全民健康保險署提醒民眾,寒流陸續報到,應做好保暖並留意自身健康狀態。據健保署統計,觀察入冬後將增加中風、急性心肌梗塞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就醫風險,103年資料為例,分別發現入冬後,因中風急診及入院的風險分別增加近7%及10%,同時急性心肌梗塞在急診及入院的風險兩者皆增加了近20%;最後在103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入冬後,急診就醫風險更增加超過50%。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 天冷尤要注意寒流來襲期間,健保署提醒民眾無論居家或出遊需注意保暖,並請多關心自身與家人之禦寒措施,尤其有高血壓、心血管、腦血管疾病或慢性病患務必注意並預防低溫促發之異常狀況

大如「雙胞胎」 她腹藏6公斤子宮肌瘤

大如「雙胞胎」 她腹藏6公斤子宮肌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子宮肌瘤,相安無事留不留?一名43歲胡女士,三年前因腹痛及下腹變大至醫院,檢查發現有一顆約20公分的子宮肌瘤,醫師建議做全子宮切除,胡女士覺得無任何不適,選擇暫時不手術,僅以中醫調理。沒想到,最近下腹脹大,像懷了雙胞胎,求診發現子宮肌瘤已超過30x20公分,決定接受次全子宮切除手術,切除重量達6公斤的良性肌瘤。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黃彥華醫師表示,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腫瘤,生育年齡的婦女約20%都有,超過40歲的婦女當中,有半數患有無症狀的子宮肌瘤。而這些婦女雖然子宮長肌瘤,但是沒有經血過多、腹痛或頻尿等症狀,因此也不會就醫。肌瘤沒症狀先追蹤 超過拳頭大應手術黃醫師說,大多數的子宮肌瘤都是良性肌瘤,但症狀則會隨生長位置而不同,常見如:異常子宮出血、經血過多、頻尿、壓脹痛或經痛等,也可能因肌瘤血管栓塞、肌瘤退化變性,或肌瘤從子宮頸脫出引起急性疼痛等。但事實上,不到50%子宮肌瘤會有症狀,大多是要要到經血過多、疼痛或肌瘤過大才會就醫進行手術。他也提到,治療方法取決於肌瘤大小、生長部位、患者症狀及狀況來決定,如果肌瘤沒臨床症狀,則可暫時不需治療,只須每4~6個月於門診繼續追蹤檢查。若有肌瘤大小超過成人拳頭大小以上,則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