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無法感覺愛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無法感覺愛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人在遭遇重大災害,或創傷事件後所產生的症狀,而所謂的事件指的是直接目擊,或被迫面對嚴重身體傷害、威脅到自己或他人身體完整性,甚至牽涉實際死亡的狀況,包括:海嘯、地震等天然災害,汽車、飛機、船的重大意外事故,在犯罪事件中遭攻擊,如綁架、毆打、凌虐、性侵等等。情緒麻木、對事物失去興趣事後病人會不自主的回憶,或在夢境反覆經驗創傷事件的感覺,逃避與事件相關的活動、話題,對重要細節的回憶有困難,情緒顯得麻木,對事物失去興趣、對人疏離、對未來悲觀、感覺不到愛,警覺性增加,易怒、無法專注、睡眠障礙等。盛行率遭家暴63.8% 犯罪受害者75%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在一般人口盛行率約1~2.6%,終身盛行率為7.8%,而女性甚至高達10%,而在遭遇重大創傷或災害事件的人們,盛行率則相當高,災難現場的警消人員有30%,飛機失事生還者54%,遭家暴婦女有63.8%,犯罪受害者甚至可能高達75%。長期處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影響下,會導致患者出現身體化症狀,合併其他精神疾患(如憂鬱、其他焦慮性疾患、偏差或扭曲的行為及想法),人際關係變差,職業功能障礙,甚至出現自傷或自殺行為,因此,當有相同問題或類似情況時,適時求醫是必要的。

醫訊/銀髮族營養

醫訊/銀髮族營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裡有長者面對滿桌菜吃不下的困擾嗎?或者常抱怨菜沒味道?或者是吃的量日益減少?擔心老人家營養不夠?由於銀髮族常因為牙齒不好,或食慾差、食物太硬,能吃的食物有限,常導致營養需求不均衡。為照顧銀髮族的飲食營養,本課程教導如何利用衛生福利部公告建議量,改變質地或烹調方式,選擇均衡的飲食讓家人照顧輕鬆,長者吃的健康。名稱:銀髮族營養時間:105年 7月28 日 星期(四) 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健康資料開放 提升照護知能

健康資料開放 提升照護知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開放資料(Open Data)是世界趨勢,因應此世界潮流,健保署開發建置「健康保險資料開放服務」平臺,提供與民眾權益切身相關,可再加值利用之健康保險資料對外開放,供各界無償運用,提升民眾自我照護知能。資料開放 有統計、承保、醫務管理等6大類健保署「健康保險資料開放服務」平臺,資料開放計有「統計」、「承保」、「醫務管理」、「醫療品質」、「醫材」、「其他」6大類,內容包括醫療品質資訊公開、醫療資訊揭露、特約醫事機構、重要統計、健保藥材、健保預決算及會計報告、健保費計算、弱勢協助等承保作業面資料,計355項資料集以及2項資料視覺化(醫療服務提升院所分布資料、弱勢民眾保費補助資料)的建置。民眾也可於國發會「政府資料開放平臺」查詢下載健康保險相關資料集,依國發會「政府資料開放平臺」之統計,健保署開放資料點擊次數前三名依序為:健保承保業務統計資料、國人全民健康保險就醫疾病資訊、全民健保特約醫院之保險病床比率,而下載次數前三名則依序為:國人全民健康保險就醫疾病資訊、健保承保業務統計資料、健保用藥品項查詢檔。與新創事業合作 強化產業創新運用健保署推動資料開放政策,係呼應政府科技計畫政策主張中之「亞洲矽谷計畫」,藉由主動釋出政府資料,與新創事業共同合作,強化產業之創新運用,鑑於全民健保單一保險人擁有全國民眾完整之健康資料庫,能有效發揮完整健保醫療大數據之功能,符合政府政策推展重點。

「安」享晚年 無憂老化是關鍵

「安」享晚年 無憂老化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台灣老化指數持續上升,老年人口將多於小孩,老人越來越多,憂鬱的老人也會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全台約有31萬老年人罹患不同程度的憂鬱症,但僅有一小部分曾經就醫,許多人對老年憂鬱症沒有足夠的認識,易因莫名的身體疼痛,而到處掛不同科別的門診,延誤就診時間與醫療資源浪費,提升老年憂鬱症辨識,減少醫療資源成本的浪費。面臨老化出現的心理、社會因素影響臺北榮總醫院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說明,老年憂鬱症除了與身體疾病(慢性病)有關外,也受到面臨老化而出現的心理、社會因素影響,例如因為退休而感到失落、孤獨、面臨親友一一離世的悲傷,或覺得自己沒有經濟條件與價值等狀況,又沒有足夠支持系統時,就可能引發老年憂鬱症。蔡佳芬醫師建議家人可以從言語或行為觀察,若老年人常唉聲嘆氣、抱怨身體不適、失眠、經常負向思考甚至出現自殺意念時,就需要多陪伴長輩,滿足其心理需求,若症狀持續兩周以上,就需要尋求專業協助。建立紓壓習慣 重新建立生活目標對老年人多關懷與傾聽,觀察其行為,憂鬱症是可以被治癒及預防的疾病,長者平時要建立紓壓習慣,可以參與社區活動找回自我價值,重新建立生活目標,心情也會變得比較開朗,養成每日運動的好習慣、與親友相聚,並增加與人互動交流的時間,也可從事志工服務,讓自己累積正向快樂的能量,一開始先以嘗試的心態接觸,不要害怕或覺得無趣,當認識不同的人,就會有全新的感受。      

越老越矮?醫:其實是骨鬆

越老越矮?醫:其實是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醫師,為什麼最近量身高發現我變矮了?是身體出什麼問題嗎?」這是許多過了五十歲以後的病患常在診間提出的疑問,大千健康醫療體系執行長亦為骨科醫師陳進堂表示,隨著年齡增加,身高確實會變矮,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更為明顯,而影響的主要關鍵就是骨質疏鬆症。老化、體重太輕 使椎體密度空洞化一般來說,上半身的高度是由脊椎的長度決定,分別由頸椎、胸椎及腰椎共24節組成,脊椎體和椎間盤會因為老化、賀爾蒙減少、甲狀腺疾病、長期使用類固醇(如:氣喘)、維他命D不足、體重太輕(如:過度節食、惡病體質)等因素,導致椎體密度慢慢空洞化,最後被壓扁,即形成骨質疏鬆,只要每節椎體少0.1公分,身高至少矮2.4公分,若椎體前後兩面扁平化的程度不一樣,就會出現駝背現象。脊椎體空洞及扁平化 身高就會變矮想要確認自己的脊椎體是否有扁平化的狀況,除了量身高之外,可將背靠牆,讓腳跟和臀部緊貼牆壁,兩眼平視前方,再測量後腦勺與牆壁間的距離,如果大於5公分則表示脊椎體已有扁平化現象,除此之外,骨質密度檢測是另一項較有科學根據的檢查,運用患者測出之數據和20歲年輕人的平均數據相比較,若超過一定範圍即表示有骨質疏鬆,脊椎體有空洞及扁平化,身高當然就會變矮了。50歲以上 每年做一次骨質密度檢查預防骨質疏鬆平日在飲食上可補充高鈣食物,例如:牛奶、堅果等,也要多接受日照,才能促進鈣質吸收,濃茶及咖啡會讓鈣質流失的飲料盡量減少飲用,飲食不油膩、維持健康好體重,都是保護骨質的好方法,另外,超過50歲以上的民眾,也要記得每年做一次骨質密度檢查,才能維持好骨力。 

老婦腹瀉血便不止 恐切除大腸

老婦腹瀉血便不止 恐切除大腸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位70歲的老太太,過去有高血壓及痔瘡的病史,並在40歲時被診斷為大腸炎接受過治療約2年,今年發現有體重兩個月掉了約6公斤,平時有間斷性腹瀉及便秘的情形,並於三個禮拜開始持續腹瀉,合併間接性鮮血黏液便,次數從一天6次到約1個小時1次,幾乎離不開廁所。患者因為年長並合併有類似大腸癌症狀 (腹痛、體重減輕、大便習慣改變以及血便),檢查結果發現有嚴重的營養不良,以及貧血的情形,大腸鏡發現數十顆類似腫瘤狀的病兆,合併嚴重潰瘍遍佈整段大腸,內視鏡及病理報告皆診斷為典型且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 自體免疫失調慢性疾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文傑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自體免疫失調相關的慢性大腸疾病,在西方國家是相當常見,但在台灣的病例數相當少,在1998年統計每二十萬人約有1人是潰瘍性結腸炎。症狀:腹痛、腹瀉、血便然而,台灣隨著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大,以及醫療知識的普及,病患開始會因為腹瀉,便血而主動就醫並接受大腸鏡檢查,目前病患人數已高達十年前的12倍之多,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包括:長期的腹痛、腹瀉、血便甚至體重減輕等,都讓這群患者不堪其擾,長期影響社交圈、工作及學業表現,對社會帶來的衝擊絕不亞於大腸癌以及腸躁症。可能併發眼睛、口腔黏膜潰瘍潰瘍性結腸炎除了腸胃道症狀外,也可能併發眼睛、皮膚以及口腔黏膜潰瘍或結節,而相關的發炎性關節炎則與僵直性脊椎炎類似,治療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控制,並在急性惡化期接受類固醇或生物製劑的治療。而目前唯一治癒性治療僅有全大腸切除,因為病患大都為中壯年時期,而且藥物控制效果佳,所以建議在藥物治療失敗時才開刀,近期的研究也指出高張的壓力、低落的情緒,以及經歷重大事件等都也都可能引起病情的惡化。

醫訊/如何DIY寶寶的副食品

醫訊/如何DIY寶寶的副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寶寶前三個月因生理機能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是吃母乳或配方食品的月份,而當寶寶4~6個月大時則需開始添加副食品。本次課程中營養師將告訴您添加副食品的必要性為何?添加之時間、種類、份量以及注意事項有哪些?如何製備副食品?餵食副食品可能遇到的問題有哪些?期望透過課程介紹,可以解決您在幫寶寶添加副食品時面臨的困擾,讓孩子吃的營養又健康。名稱:如何DIY寶寶的副食品時間:105年7月13日 星期(三) 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退化性關節炎 除了葡萄糖胺,還有這一味?

退化性關節炎 除了葡萄糖胺,還有這一味?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隨著年紀漸長,老化現象漸漸發生,很多身體製造成分也跟著流失,葡萄糖胺便是其中之一。葡萄糖胺是構成膝蓋軟骨重要成分之一,一旦缺少可能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發生。不過,根據藥典紀載,「天山雪蓮」也有助於緩解關節炎,這是真的嗎?缺乏葡萄糖胺 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中西醫師彭溫雅醫師表示,葡萄糖胺是身體所有軟骨的組成成分,隨著年紀增長,運動傷害,會逐漸慢慢流失,一旦軟骨的葡萄糖胺流失到某種程度,便會引起發炎,最常見的便是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患者初期會出現膝蓋痠痛、上下樓梯無力,到最後可能連走路都感到不舒服。研究指出,葡萄糖胺能刺激軟骨細胞生產蛋白多糖,使軟骨的新陳代謝正常化,葡萄糖胺也能抑制產生發炎的發酵素,所以有消炎的幫助,能提升軟骨細胞的修復,以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不適。當然,透過運動來加強身體肌肉,減少關節負荷,也是相當重要的。天山雪蓮有助 筋骨痠痛改善?天山雪蓮也有助於預防退化性關節炎?彭溫雅醫師說,雪蓮屬於涼補食品,藥典紀載,具有清肝、解毒、整腸胃的功能,對於高血壓、火氣大的人,可說是相當適合的食品。藥典曾紀載,天山雪蓮的臨床應用有肺疾、腰痠及關節炎,現代醫學上目前雖無明確數據佐證,但經化學成分分析顯示,雪蓮含生物鹼、黃酮、多種氨基酸和蛋白質等,可全草入藥,性味甘苦、溫,有散寒除濕、止痛、通經活血、強筋助陽、促進子宮收縮等功能,對於抗炎、鎮痛、關節疼痛、風濕疼痛症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幫助。民眾若有關節保健的需求,是可考慮選擇葡萄糖胺或天山雪蓮的保健品。不過,天山雪蓮取得不易,民眾應小心選擇,目前市面有出現萃取天山雪蓮成分與添加葡萄糖胺的沖泡飲品,民眾如要選購,建議挑選已通過SGS檢驗、經認證零農藥及無重金屬殘留的產品,較為安心。中西醫師彭溫雅醫師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天山雪蓮中的大苞雪蓮含有毒性,需嚴格限制服用劑量,否則可能有中毒的現象,且天山雪蓮比較寒涼,逢生理期、體質虛寒、懷孕期、哺乳期等的女性,都建議應該適量使用。另一方面,假使已患有退化性關節炎,養成適度的運動,增加身體肌力的強度,同時飲食均衡,生活作息正常,才是預防及改善疾病的根本手段。

酷暑接招!4大消暑「涼」方

酷暑接招!4大消暑「涼」方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55歲婦女,接連幾天睡不好,合併有頭痛、頭昏、疲累無力感,由家人陪同到醫院中醫科看診,經醫師問診、把脈,診斷患者為中暑,經中藥及針灸治療,佐以攝取清熱、瀉火、解渴、利尿等功效食物後康復。苗栗醫院中醫科醫師康鍾禧指出,時序進入夏至後,高溫酷熱的天氣,民眾一不小心,很容易就中暑,門診最近就出現好幾例,因此提醒民眾多做預防,尤其中暑嚴重者,有可能休克,千萬不要輕忽。幼兒、高齡、身型大者 屬中暑高危險群中暑中醫又叫做「中暍」或「發痧」,是指在酷熱的環境下,人體無法適應溫度,導致體內熱能累積太多所引起的健康問題,5歲以下幼兒、65歲以上高齡者、身型較大者、有脫水傾向者(例如:下痢)、有發燒者、睡眠不足者,屬高危險群,應特別注意,面臨屢創高溫的炎炎夏日,該如何消暑呢? 康鍾禧醫師傳授中醫消暑「涼」方,幫助大家輕鬆度過酷暑:1)多吃清熱、解渴食物/藉由飲食性質,可對人體達到補瀉作用,因此適度攝取清熱、瀉火、解渴、利尿等功效食物,可以預防中暑,如西瓜、綠豆湯、苦茶、仙草、水梨等,都是炎夏消暑又方便取得的食物。2)生脈飲益氣/適用於預防中暑、頭昏、有氣無力、口乾尿少、解除疲勞、氣虛脈弱者,也可長期服用,組成為黨參3錢、麥門冬5錢,五味子1錢,也可加黃耆3錢、紅棗3至5顆等,水煎代茶飲。3)穴道按摩/運用簡單的穴位按摩來預防、治療或緩和中暑症狀,都非常有效,如:用大姆指按壓上嘴唇上方正中,鼻溝上三分之一的人中穴;從兩耳尖直上,當頭之正中取之百會穴;以及後腦枕部凹陷處的風池穴;用雙手抓提肩膀上的肩井穴等,對中暑病患皆可先行急救,並立即送醫。4)刮痧外治法/輕度中暑可採取刮痧來減輕不適症狀,選擇穴位如肩井穴,輕輕刮至皮膚呈現紅色即可,需選用平滑的器具、使用潤滑油、順同一方向刮,另外像是血壓低、喝醉酒,或者過餓、過飽,身體太虛弱以及孕婦等,都不適合刮痧。

心臟不停跳! 血管再造救一命

心臟不停跳! 血管再造救一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60歲的孫姓男病患,因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絞痛,由家屬送至醫院就醫,檢查發現出現心臟衰竭情形,緊急進行手術,但2次使用主動脈內氣球幫浦,進行冠狀動脈血管支架手術,卻因為患者血管阻塞嚴重,無法順利讓血流暢通,因此立即替患者進行冠狀動脈繞道開心手術。經醫師評估,此病患情況可以採用心臟不停跳方式,進行冠狀動脈繞道開心手術,取用小腿內側大隱靜脈進行血管再造,從主動脈根部開始,並繞過已阻塞狹窄的分枝段,再與遠端冠狀動脈接合,形成新的血管讓血液順利供給心臟跳動,共接了兩條新的血管,手術近4小時順利完成,患者術後復原良好,住院一周後即出院返家休養。年紀大、肺功能不佳 可用心臟不停跳手術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吳清文表示,傳統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是使用人工心肺體外循環機,建立體外循環管路,在進行繞道手術時,心臟停止跳動,患者血液循環就交由體外循環機進行,如果對於年紀大、不適合使用體外循環機,肺功能不佳或有其他併發症之高危險群,就可使用心臟不停跳的手術方式,避免心臟及其他器官受到損傷。胸痛、胸悶、冒冷汗 應立即就醫檢查吳清文醫師呼籲,隨著國人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改變,常處於壓力下又不常運動,飲食過於油膩並西式,因此罹患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加速度驟增,民眾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若出現胸痛、胸悶、冒冷汗或者當運動、緊張時出現胸痛情形,就應警覺立即就醫檢查,且有家族病史、三高患者、抽菸、肥胖、缺乏運動、壓力過大者都應特別注意,清淡飲食並規律運動才能夠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