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膽固醇沒顧好?奶油、西點要少吃

膽固醇沒顧好?奶油、西點要少吃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膽固醇對身體是否有益無害?飲食控制多年的老病號,也因為網路傳言而開始蠢蠢欲動,專家指出,民眾應分清「血中膽固醇」和「食物中膽固醇」是兩件事,血中膽固醇偏高的高血脂病人,一定要好好控制血液中膽固醇濃度,以免造成心血管疾病發作。藥物控制 飲食控制也不可少基於一則「膽固醇有益無害」的網路傳言,以似是而非的立場誤導民眾,民眾對高膽固醇含量食物的攝取已大為鬆懈,除了使用藥物控制血膽固醇數值,飲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人體血中膽固醇濃度雖然可以透過身體的自我調控達到平衡狀態,但病人處於身體平衡失序的情況,飲食攝取的控制就更顯重要。增加蔬菜、水果、雜糧的攝食台灣營養學會理事長王果行教授表示,要控制血中膽固醇,最重要的是要控制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均高的食物,如:奶油、冰淇淋、西點、內臟及牛肉,第二是增加蔬菜、水果、雜糧及豆製品、核果的攝食,營養師提醒,對於膽固醇含量高但飽和脂肪含量不高的幾種食物,如:蛋、介殼類(蝦、花枝等),由於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營養價值高,一般建議可以適量均衡的攝取。要注意適量鹽份、戒煙、體重管理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林俊立教授表示,除了飽和脂肪含量高的升膽固醇食物,尚要注意適量鹽份、適量飲酒以及戒煙,並結合適當的運動及體重管理,更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為提供正確衛教觀念,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也針對過去發行的高血脂病人防治手冊中,升膽固醇指數之食物排行,提供給民眾網站下載。

嘴饞想吃甜食 營養師建議吃哪些?

嘴饞想吃甜食 營養師建議吃哪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喜歡吃甜食,甜蜜蜜的就有幸福感;然而,甜食吃多了,不但容易有慢性病,甚至還會影響膚質,肌膚容易老化且出現皺紋,所以,最好是盡量少吃甜食,而若是真的很想吃甜食,營養師則是建議,可以選擇低升糖指數(低GI)水果當甜食吃。 吃甜食容易使血糖升高吃甜食不只是會胖,甚至還會罹患慢性病,整個人就顯老,肌膚也容易長出皺紋;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表示,愛吃甜食容易使血糖升高,高血糖會讓人昏昏慾睡,而且也會出現胰島素阻抗,相對的也就容易增加罹患慢性疾病,而且會產生自由基,並進而出現老化的現象。 糕餅、糖果與蛋糕少碰雖然不要吃甜食可以避免罹患慢性疾病,但是,飲食中確實很難避免,那要如何選擇呢?鄭欣宜營養師指出,糕餅、糖果與蛋糕等精緻的甜食最好儘量減少食用,不過,甜食其實也有好處,是可以使心情愉快,但是不宜超過每天熱量的百分之十。 水果有不同植化素可延緩老化鄭欣宜營養師進一步指出,水果最主要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一顆小蘋果就有十五克碳水化合物,大約有六十卡,水果確實也含有糖份,吃水果是可以使心情愉快,雖然也會影響血糖,使血糖升高,但是與甜食相較,營養素要比甜食來得高。而且水果有水份與維生素C,都有助美白,而且還有不同的植化素,可以抗氧化,例如葡萄與藍莓有花青素,番茄有茄紅素,可以抗自由基,進而能延緩老化。 水果直接吃 不要打成果汁只是水果最好直接吃,不要打成果汁,鄭欣宜營養師解釋,因為打成果汁時,纖維質會被破壞,就可能只攝取到糖,例如以一杯柳丁汁而言,打一杯柳丁汁要五至六顆柳丁,但是只吃一顆柳丁就有飽足感,所以,要以水果來做為甜食來源,就不要打成果汁,此外,可以選擇低升糖指數(低GI)的水果,例如芭樂與番茄,而鳳梨與西瓜含糖份較高,就要少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健康抱一下 搶救大腹翁

健康抱一下 搶救大腹翁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依據國民健康署103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查結果,40歲以上男性29%腰圍超標,進一步分析102~10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實際測量1,153位18歲以上男性民眾,發現男性BMI過重(24≦BMI<27),年齡在18~44歲者腰圍超標比率為12%,45~64歲為54%,65歲以上則高達為83%,邀為過粗的情形隨年齡增加而攀高。「3高加2害」異常 屬代謝症候群腰圍是代謝症候群關鍵指標之一,國民健康署103年資料顯示40歲以上男性有腹部肥胖者(即腰圍大於或等於90公分之男性),有代謝症候群的比率高達62%,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是「3高加2害」,血壓高、飯前血糖高、三酸甘油酯高再加上腰圍過粗、高密度膽固醇偏低等,上述5項超過3項異常,屬代謝症候群。 手腕內側環抱 大約90公分每天一個「健康抱」以肚臍為中心,雙手抓住自己的手腕內側環抱,這樣大約是90公分左右長度,當然會隨著抱的人身高而有所差異,家人可以自行測量一下,「健康抱」不僅可增進家庭親子關係,還可擁護爸爸的健康腰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健康5絕招供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有效預防肥胖及代謝症候群:1)     聰明選、健康吃 /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吃8分飽、吃高纖維質食物、減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食物與避免攝取反式脂肪酸。2)     動動手、動動腳 /當全家一起用餐,飯後全家人散步半小時,或者假日安排健走、打球、騎單車等戶外休閒活動。3)     不吸菸、少喝酒 /鼓勵吸菸的家人參加2代戒菸門診,由專業醫師協助戒除菸癮,並請家人少喝酒。4) 壓力去、活力來 /遇到壓力過大時,可以試試泡個熱水澡、運動、聽音樂、和朋友聊天。5) 做檢查、早發現 /多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並自行定期量腰圍、量血壓等,提早發現自己是否有肥胖或代謝症候群等問題,及早改正不良生活習慣,降低代謝症候群對健康的威脅。  

後頸好痠睡不著? 30歲女頸椎退化

後頸好痠睡不著? 30歲女頸椎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0歲的徐小姐,10年的一場車禍導致頸椎受傷,治療後以為獲得改善,102年開始出現後頸疼痛、頭暈、左側耳鳴、左側鼻塞、左肩延伸至左手5指麻且無力,左眼乾澀無法對焦,眼睛好像快要掉下來一樣,有時還會喘不過氣,左手無力,雙後足腫脹疼痛,左側膏肓穴處疼痛等,長期睡不好因而起了想死的念頭。胸悶、呼吸困難、長期失眠36歲鍾小姐也因騎機車被撞,導致頸部損傷,當時未做開刀治療,直到2年前因工作常需搬重物及久站,後頸開始覺得很緊,好似被人用手一把抓住的感覺,向前向後仰及轉左側脖子都會痛,痛起來就會出現胸悶及呼吸困難,甚至拿杯子不到1分鐘手就開始痠痛,長期失眠,工作無法集中精神。肩頸痠痛、半邊臉痛、喉嚨有異物現代低頭族、3C族導致長期姿勢不良,頸椎退化引起的症狀多樣,除常見肩頸痠痛外,還會伴隨牙痛、半邊臉痛、喉嚨有異物感或吞嚥不適,患有這種疾病的人也變多,由於引發的症狀不常見,會讓病人無助不知該看哪一科,甚至被當成身心病人處理。1年不提重物 避免再度傷害神經頸椎壓迫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初期以藥物、復健牽引、配掛頸圈、交感神經節阻斷術等保守性治療為主,如果無明顯療效,可透過手術將退化突出的頸椎椎間盤切除,再進行椎體間融合術,解除患者長年痼疾。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簡瑞騰提醒,此疾病有別於運動或感覺神經壓迫,病患在開刀後有些症狀不會立即獲得改善,需經過時間耐心調養、保養,急不得,建議3至6個月,甚至1年當中,包括不能搬重物、手高舉、動作太大或粗重工作等,才能避免神經在復原中再度受到傷害。 

伏地挺身滑倒 半百男右肩破裂

伏地挺身滑倒 半百男右肩破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60多歲的中年運動男,一次做伏地挺身時意外扭傷、滑倒造成右肩部分斷裂害,不但痛得不能睡、手也抬不起來,在接受組織修復生長因子注射治療,加上復健肌群力量等複合治療後,終於恢復大部分功能,近日陸續開始運動健身。失眠、手抬不高、無法抬重物這位中年男子,平常雖有運動習慣,但1次臨時加做伏地挺身,沒有足夠的柔軟身體,意外滑倒扭傷右肩,剛開始,僅感覺肩膀卡卡的,後來越來越痛,痛到不能睡覺、手無法抬高、也不能抬重物,他只好先服用止痛藥。複合治療 手部功能會恢復9成就醫後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確認右肩破裂約1公分,就診時僅能上舉,外展約30度,接受後續第2、3劑組織修復生長因子注射治療,合併體外震波治療予以鬆筋,及復健肌群力量等複合治療,約4個月後,恢復受傷前上舉、外轉、抱頭等功能,功能恢復約9成。開業醫師李松青表示,治療旋轉袖部份破裂,傳統上需要以手術縫合破裂縫,術後容易引發沾黏疼痛等問題,甚至術後更痛的病例也時有所聞,而組織修復生長因子注射複合療法,改善破裂縫疼痛,預防沾黏惡化,復健強化肌力,足夠手部生活上所需力量。拉筋軟身 循序漸進增加次數而看似平常的伏地挺身卻也會造成運動傷害,李松青醫師建議,事前需拉筋軟身並量力而為,併循序漸進增加次數,初學者,不宜過度,感到肩酸時就應停止,視每人肩膀力量而論次數。

頭歪、兩肩抽痛 頸椎骨折惹禍

頭歪、兩肩抽痛 頸椎骨折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3歲的李先生多年來飽受僵直性脊椎炎之苦,前陣子在工作時幫忙同事拉樹藤,事後覺得頸椎痠痛,當晚頸部延伸至兩肩不斷抽痛,頸部延伸雙肩胛疼痛加劇,就醫後進行電腦斷層檢查,醫生告知頸椎第6/7節交界處骨折,因頭部的重量將骨折的地方拉開,導致頸椎上下錯位,開刀困難。下巴越靠近胸前 頭歪向右側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簡瑞騰表示,病人之前雖做過2次腰椎矯正術,卻仍殘留明顯頸胸椎後凸(駝背)變形,這次更因頸椎骨折後變形日益嚴重,下巴越來越靠近胸前,且頭歪向右側,X光檢查發現骨折處明顯前後錯位,核磁共振檢查更顯示脊髓神經受到壓迫,需手術以搶救神經並矯正變形。藉外固定器 微調「最佳角度」今年6月中,全身麻醉後,先架上俗稱halo vest(頭環背心)的頸椎外固定器,然後從頸椎後方行「V字形椎板截骨術」,並利用頸椎6/7節骨折處為支點,小心翼翼的把已經前後打斷的頸椎扳開並拉直,得到部分矯正,過程中需嚴格控制出血、並隨時注意脊髓神經有無受到壓迫或拉扯。之後在病房再藉由3次外固定器的「微調」(拉直及轉正),並反覆與病人再三確認「最佳角度」,包括站立可直視前方、坐著時可舒服的寫字及使用電腦、手機。若過度矯正,視角會朝天而影響日常生活,矯正量不夠則容易導致變形復發。頸部痠痛、活動有咔咔聲 盡速就醫這類病人關節雖黏連僵直,但骨質卻異常疏鬆,輕微拉傷或跌倒就容易骨折,此種骨折常因普通X光顯影不清楚而誤診,導致骨折癒合不良、變形加劇甚或造成神經壓迫,建議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一定要勤做復健、避免不正常姿勢或外傷跌倒,若有異常的頸部酸痛,或身體活動時有咔咔聲,應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夏季潮濕悶熱 3招教你分辨私密處感染

夏季潮濕悶熱 3招教你分辨私密處感染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夏季到了,又悶又熱的天氣又讓妳的妹妹發癢了嗎?事實上,在正常情況下,女性私密處原本就處於弱酸性的環境,假使環境悶熱、潮濕,又遇上生理期的到來,私密處悶著一整天,就很容易滋生黴菌、細菌,引起不適症狀,夏天該怎麼保養私密處呢?就請婦產科醫師告訴妳。私密處有分泌物屬正常 但應沒有顏色與味道高雄榮總婦產科邱士芸醫師說明,大多數的台灣女性都有私密處感染的經驗,原因就在於台灣處於亞熱帶國家,氣候悶熱潮濕,當穿著緊身或不透氣的褲裝,或是私密處長期被悶住,就很容易滋生細菌或黴菌,引起刺痛、發癢,甚至紅腫等問題。會陰本來就會分泌一些分泌物,但正常且健康的分泌物,沒有顏色、味道,形狀也不會太濃稠,建議感染的女性,應該儘早就醫治療。女性若有以下3症狀,就代表私密處可能已經感染:1)顏色:偏黃、偏綠,或乳白。2)味道:有腥味或酸味。3)形狀:濃稠像起士或優格狀,甚至有乳塊狀的分泌物。3點壞習慣 導致私密處重複感染至於私密處感染老是反覆發生嗎?最大的可能就在於沒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1)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2)常穿緊身褲3)衛生棉沒有經常更換,都可能造成重複感染。邱士芸醫師說,假使女性沒有養成每2小時更換一次衛生棉的習慣,再加上經血的pH值比較高,兩者交互作用下,也很容易造成私密處感染。此外,邱士芸醫師還補充,想要預防私密處感染,也應該避免吃刺激性食物,比如酒、辣椒、太鹹的食物等。適當益生菌補充 有助預防私密處感染邱士芸醫師解釋,有私密處感染的女性,一般都會建議補充益生菌,因為女性的會陰、陰道,本來就存在一種乳酸菌的好菌,所以若要拒絕私密處感染,首要條件便是可以補充「益生菌」。邱士芸醫師提醒,因為私密處的好菌,是以乳酸菌為主,所以選擇上以乳酸菌含量多的益生菌保健品較佳;此外,邱士芸醫師也建議,蔓越莓對女性的泌尿道有助保健。提醒想購買益生菌的女性,建議要選擇大廠牌、同時符合SNQ國家優良品質標章,以及衛福部保健食品字號才安全。

水果甜滋滋 糖尿病高風險族群需斟酌攝取

水果甜滋滋 糖尿病高風險族群需斟酌攝取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夏天是水果盛產的季節,西瓜、芒果、荔枝、鳳梨、百香果等紛紛出籠,炎炎夏日來盤色彩繽紛、香甜多汁的水果拼盤是不少人的心頭好,總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意猶未盡!但是,糖尿病患與糖尿病高風險族群請注意,現在大部分的水果甜度都過高,若不小心攝取過量,容易造成血糖上升問題。水果甜度高  潛藏血糖危機其實糖尿病患與高風險族群,在面對甜度較高的水果還是可以攝取的,但關鍵在於『量』。余朱青營養師說,正常人一次水果攝取份量以不超過二個拳頭大為基準,而糖尿病患與高風險族群則以不超過一個拳頭大為基準,在水果選擇中,可選擇芭樂、大番茄等甜度較低的水果。另外,營養師也提醒,熱量高、吸收率快的單醣類食品,如:果汁、水果、奶茶等,因為容易造成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血糖急速下降,易使血糖不穩定,所以建議盡量避免攝取。科學實證秋葵輔助控糖  腸胃機能弱者喝秋葵水替代近年來國際醫學研究報告中,有提到適量秋葵有助於降低飯後血糖,營養師指出,通常在咀嚼秋葵時會有黏滑的感覺,這種黏滑的成分是由黏多醣、果膠及水溶性膳食纖維構成。水溶性纖維可以抑制糖類吸收,有助減緩血糖上升,還能提高蛋白質消化吸收率,並可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不過,由於秋葵中的粗纖維會刺激腸胃道,營養師也提醒,若是消化機能較弱的人,建議可把秋葵入水喝來替代。目前市面上有沖泡式秋葵水,為忙碌的現代人提供較為便利的飲用方式,提醒民眾在選購上除了產品安全無虞是考量的重點外,製作過程、萃取方式、來源、產品認證也是選購的參考。飲食、運動双管齊下助控糖雖然秋葵可以輔助控糖,但光靠秋葵是不夠的,營養師提醒,平常飲食上建議以低油、高纖為原則,而像白土司、洋芋片、罐頭水果、果醬、蜜餞、蛋糕、餅乾、豬油、牛油、奶油、動物內臟、煎炸的油膩食物等,建議盡量不要攝取,平時也應養成固定運動習慣,透過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來增加身體新陳代謝,才能有助平衡。

《減法醫美系列》穿上比基尼投入夏天懷抱 跟「脂肪」說分手!

《減法醫美系列》穿上比基尼投入夏天懷抱 跟「脂肪」說分手!

(撰文/黃雅芬) (諮詢/凱薾診所整形外科李存昌醫師) (圖/優活健康網)   (圖說:夏天想穿比基尼,你的身材夠好嗎?) 「一到夏天,我要去海邊!」這句歌詞想必大家都知道,說到海邊,就是陽光、沙灘、比基尼!一群身材纖瘦、身形高挑的美女穿著比基尼爭艷,不僅比臉蛋,也比身材。俗話說身材好穿甚麼都百搭;身材不好穿甚麼都白搭,若體態臃腫肥胖,穿上比基尼,不僅得不到讚美,還可能被嘲笑自帶游泳圈。因此夏天也是立志減肥的季節,減肥方法百百種,問問谷哥就知道。然而,對於擁有肥胖體質的人來說,若嘗試諸多減肥方式依然瘦不下來時,通常會考慮尋求醫美幫助。 整形外科李存昌醫師說,若民眾想要藉由醫美雕塑身形,通常最常使用的方式是抽脂與溶脂手術,不過,在進行手術之前,有一些錯誤迷失的觀念必須要讓民眾知道。 常見迷思:抽脂=減肥 脂肪抽出越多就越瘦?   (圖說:抽脂=減肥,大錯特錯!脂肪不是抽越多就越好。) 瘦身風潮一直是歷久不衰的話題,許多人對瘦身趨之若鶩,因此有些人會把抽脂當作是減肥的捷徑,覺得抽出的脂肪越多身形就越瘦,這也是大部分民眾常見的錯誤迷思,李存昌醫師解釋,抽脂是塑身,不等同於減肥,抽脂手術所抽出來的除了脂肪外,還有血液及水分,所以不是將身體脂肪抽出越多就越好,如果一次抽脂量過大(大於5,000cc),容易讓體內的電解質與水分失去平衡,造成血壓異常等危險,一般而言風險較高。因此想進行全身雕塑的人,需經醫師專業評估,針對想改善的部位,安排適切的手術療程。若改善的範圍較大,建議分次選擇局部抽脂,如:蝴蝶袖、水桶腰、大腿兩側肥胖的馬鞍腿等。 李醫師也補充,適逢暑假又是整形旺季,即便民眾選擇局部抽脂,術前都應先評估自身並與醫師溝通,不要因低價促銷心動花錢,尤其不管是全身或局部抽脂,醫師都應在適當部位,以不傷害周圍組織為原則,進行適量的抽脂手術,因此,抽脂手術考驗著醫師的精準度、熟練度、醫療團隊經驗等,而選擇專業有口碑的診所,也能減少術後糾紛發生,對部位進行過多的脂肪抽取,並不會因此變瘦反而容易傷身,專業整形醫師應以適當、適量、精準為前提,以最少的調整,為民眾帶來最大的整形效果,才是以「減法醫美」概念為民眾帶來美麗與自信。 另外,民眾要注意的是,雖然脂肪抽出是移除了不要的脂肪細胞,若民眾想減肥還是建議搭配飲食及運動,避免體內剩餘脂肪增大,才能事半功倍,保持體態。 抽脂、溶脂方法各有優缺點 選擇要因人而異   (圖說:想要抽脂還是溶脂?看自身條件與醫師評估) 李存昌醫師說,抽脂顧名思義就是將局部脂肪透過手術方式抽出,讓局部脂肪移除以達到局部雕塑身材的目的。溶脂是利用能量破壞脂肪,有無創或微創手術方式,進入皮下脂肪層進行溶解,而被溶解破壞的脂肪再利用引流方式取出或自行吸收,以下6種是目前醫美常見抽、溶脂手術: 1)傳統抽脂手術:簡單來說,就事在身上要抽脂的部位作小切口,將抽吸用的管子藉此切口伸入脂肪組織,利用機械式刮除負壓抽吸原理將脂肪抽出。 2)雷射溶脂:透過細小光纖探針釋放雷射光能量,利用光震波效應將脂肪震碎,再利用抽吸管將被破壞的脂肪細胞引流出體外。 3)冷凍溶脂:利用冰鎮探頭夾住欲改善的部位,如:腰部、腹部等,再利用低溫能量讓脂肪受不住低溫而自然瓦解,進而減少局部脂肪。 4)超音波抽脂:利用超音波震盪造成脂肪乳化,達到溶脂的作用,再配合抽吸引流,將脂肪排出。 5)水刀抽脂:利用水壓沖刷剝離脂肪組織後,再將液化的脂肪吸出,以藉此達到抽脂的作用。 6)複合式抽脂:利用超音波能量將脂肪波化後,再搭配水刀或是傳統抽脂,可減短手術時間。  另外,曾有報導婦人進行抽脂後敗血症亡,李存昌醫師解釋,抽脂後敗血症可能引發的原因有:1、人為的技術疏忽,如抽脂的管子因方向及力量不對穿破腹膜腔;2、疾病影響:如病患有先天性疝氣或曾經腹腔手術有沾黏,造成正常抽脂區域有臟器膨出而引發傷害。因此,李醫師提醒,抽、溶脂手術前需尋求專業醫師進行評估,每一種抽脂、溶脂手術都有其優缺點,使用的方法與儀器也有適用範圍部位,並不是一種抽脂儀器皆可用於所有需要抽脂的部位。 抽脂與溶脂手術前 3件事要知道   (圖說:術前3要,避免術後問題與糾紛。) 李存昌醫師說明,愛美是天性,藉由醫美手術來改變自己的外在美,並不是什麼錯誤的事情,然而,民眾若想前往醫美診所進行抽、溶脂手術,以下3點也提供給民眾作為術前參考: 1)手術醫師需為「專科」專業醫師:醫美領域中,抽脂技術的熟練度與專業性非常重要,建議可確認是否為整形外科醫師所執業,才有多一分保障。 2)醫療團隊整形經歷豐富與否:抽脂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默契較好、效率較佳,遇到突發狀況也較能應變。 3)確認是否有專任麻醉醫師:有些醫美診所手術操作、麻醉皆為醫師一人,在忙碌的情況下難免會容易造成疏失,且手術中的麻醉也是重要一環,因此馬虎不得。 考量自身條件 做好術前溝通   (圖說:評估自身條件,與醫師做詳細資訊與溝通,才能達成理想身材) 李存昌醫師提醒民眾,做抽脂、溶脂手術都應依據本身先天條件,在術前與整形醫師進行詳細溝通,並經由專業醫師審慎評估,選擇適合個人的方式量身打造,才能達到期待中的理想身材。尤其抽脂手術屬侵入性方式,醫師的專業與熟練度是重點,如何在適當的部位,做精準的抽取,並不造成其他部位損傷是關鍵,而民眾也不要認為將體內脂肪抽出越多就越好,容易對身體造成過大的負擔,抽脂也並非減肥,若沒有搭配運動與飲食控制,身材又會再度走樣。

人民保母 心肺功能異常近3成

人民保母 心肺功能異常近3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臺中市政府警察局豐原分局,及轄內分駐所警察,3月開始進行心肺功能檢查,檢測發現警察肺功能異常比例偏高,可能是工作壓力還有汽機車排放廢氣的煙害,使得肺功能問題比例較多,有將近3成,目前受檢的200多人中,8人有心血管功能異常,比院內檢查異常的比例低,但是55人有肺功能異常,比例偏高。「動脈波」測血流 彈性好血流慢豐原醫院心臟科醫師曹承榮表示,心血管功能檢查部分,以「動派波」測試血流的速度,如果血管彈性好血流速度就會比較慢,相對地如果血管開始硬化,血流速度就會比較快,以年紀為基準檢測動脈波,就能測出血管是不是比實際年紀老。動脈波速度快 血管硬化現象另外「踝肱血壓指數」,則是透過手臂跟腳踝的血管壓力比,檢測有沒有血管狹窄或阻塞的問題,受檢員警中有8人指數異常,大部分是動脈波速度快,有血管硬化現象,少部分是出現血管阻塞現象。PM2.5 會造成肺部慢性發炎肺功能檢測則透過最大吐氣量評估肺功能,此項檢查,可篩檢出有阻塞性呼吸道疾病的潛在病人,員警可能因為工作壓力、排班值勤等作息問題影響身體狀況,另外在路口指揮交通,吸入車輛廢氣,PM2.5懸浮微粒會造成支氣管及肺部慢性發炎,影響肺功能,另一個可能的問題則是抽菸或二手菸。肺功能異常 高機率致慢性肺病受測員警肺功能異常值高達27%,比例偏高,將近3成,肺功能異常的族群,有很高的機率演變成慢性阻塞性肺病,但是如果初期及早控制,就能避免惡化,但是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往往易忽略警訊,醫師建議若有異常狀況,就要回診進一步追蹤確保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