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醫訊/呼吸胸腔疾病講座

醫訊/呼吸胸腔疾病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許多流行病理學研究已確立PM2.5對於健康造成影響,包括:支氣管炎、氣喘、心血管疾病、肺癌等,無論長期或短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物的環境之下,皆會提高呼吸道疾病及死亡之風險,透過專業醫師解說讓您更了解PM2.5及肺部疾病。為因應細懸浮微粒的,將在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舉辦呼吸胸腔講座,由胸腔內科醫師許永隆分享,衛教講座主題「PM2.5及肺部疾病」內容貼近生活,非常實用,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呼吸胸腔衛教講座《PM2.5及肺部疾病》時間:105年9月2日 星期(五)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405 

葡萄糖胺吃對了嗎?藥師教你聰明選

葡萄糖胺吃對了嗎?藥師教你聰明選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現代人重視養生,保健食品種類更是五花八門,尤其是葡萄糖胺如雨後春筍推出,成為銀髮族、更年期婦女、運動族群的補給聖品,但這麼夯的保健食品卻在8月初爆出,由知名律師兼主持人所代言的葡萄糖胺,被查出有標示不實以及含量不足等問題,究竟要怎麼選擇才能補身不傷身呢?就讓專業藥師來為大家解答。修護更新  人體關節軟骨細胞亞東醫院藥學部藥師林明燊表示,葡萄糖胺主要作用是在修護人體各關節的軟骨細胞,使得軟骨能夠維持正常新陳代謝,讓每日活動量極大的關節得以修護更新,人類與動物都能在體內合成葡萄糖胺,但隨著年齡增長,葡萄糖胺作用效率越來越差,使得身體合成速度比不上磨損速度,就可能會產生退化性關節炎。3大類 硫酸鹽、鹽酸鹽及無鈉鹽市面上常見的葡萄糖胺主要分為3大類,分別是硫酸鹽、鹽酸鹽及不含鹽基產品,差別是在有效成份、產品純度及含鈉量,而加入鹽基的作用是要讓整體成份穩定,有些民眾會擔心葡萄糖胺裡鹽基的鈉含量,其實,葡萄糖胺中的鈉含量,相較許多食物並不高,一碗味噌湯的鈉含量,就遠遠超出葡萄糖胺的鈉含量,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鈉量須小於2,400毫克,一般來說,正確使用葡萄糖胺,並不會造成身體負擔,但在需要限鈉飲食的民眾,如慢性腎臟疾病患者,仍需注意整體飲食的鈉攝取量。藥品級屬指示性用藥 需有專業評估林明燊藥師說明,葡萄糖胺分為食品級及藥品級,兩者差異點是:國家規範標準、查驗項目以及販售地點,藥品級屬於指示性用藥,需要有專業醫師、藥師或藥劑生來評估說明,且在製作上,藥廠得按照嚴格規範生產製造,但不管是食品級還是藥品級,皆有可能影響民眾目前的疾病與服用藥物,如抗凝血藥物可邁丁,一般民眾無法自行判斷是否適合,一定要請專業醫師或藥師來做專業評估。另外,成份添加物的不同之處是在於有些食品級的葡萄糖胺會添加「苯甲酸」,也就是俗稱的防腐劑,如果過量或長期食用,會影響肝功能,進入人體後,大部分在 9至15小時內,會被代謝而從尿中排出,在標準使用範圍內,應不致對人體有害,但肝功能不佳者,仍宜減少食入量。甲殼類、海帶、豬腳 助關節修護坊間普遍認為葡萄糖胺助於改善退化性關節炎,但其實葡萄糖胺種類也會影響治療效果,使用上必須依照醫師、藥師及藥劑生指示服藥,也可吃天然食品來補充,除了甲殼類,膠質含量高的食物也可促進關節修護,如海帶、秋葵、納豆、豬腳蹄膀等食物。而在選購葡萄糖胺時應摒除迷思,像是名人代言、廣播電台廣告或是親朋好友的大力推薦等等,並與專業醫師、藥師討論,評估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別被誇大不實的廣告吸引,也要確認來源、成分標示與含量,若是對標示成分不清楚,可直接與購買的藥師詢問。

開學季將至!您的孩子「聽」得清楚嗎?

開學季將至!您的孩子「聽」得清楚嗎?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9月就是開學季,家中孩童做過學前聽力篩檢了嗎?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檢和學前聽力篩檢的普及,越來越多聽力損失兒童被發現,其中輕度聽損的孩童因為問題較不明顯,常讓家長疑惑該不該讓孩童戴助聽器,或不知該如何協助孩童。聽力師楊琮慧建議,輕度聽損的孩童仍應配戴合適的助聽器,輔以聽語復健課程,才不致影響孩子的語言、學習、人際互動與自信心。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可能是輕度聽損輕度聽損的孩童因為語言發展沒有較明顯問題,家長通常很難發現,除了經由聽力篩檢外,若孩童對噪音或遠距離聽反應不佳、有時會遺漏聽取語句中的部份語音、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反應慢等情況,就可能有輕度聽損的狀況,應及早接受聽力檢查,若是孩童曾反覆罹患中耳炎、長時間曝露在高分貝音量下,即使孩童通過聽力篩檢,其聽力仍可能受到損傷,家長平常生活中仍須觀察孩童是否有聽力損失的跡象。輕度聽損不須助聽器 小心多方影響輕度聽損者在安靜環境下溝通不成問題,因此才容易被輕忽。楊琮慧聽力師指出,輕度聽損的孩童需要配戴助聽器。因為即使是極小的聽力損失,仍可能對說話、語言發展、專注力、學習能力、行為與社交發展造成影響,孩童如果長期處於「聽不清楚」的狀況,勢必將影響其在語言發音上的清晰度,等到孩童養成說話習慣時,要再實行語音矯正會有一定的困難度。選配助聽器有3要說到聽能輔具,許多人第一直覺想到的就是助聽器,然而該如何選配助聽器,對大多數人而言仍毫無頭緒,聽力師楊琮慧提出以下3點注意事項:1)要儘早配戴:因為輕度聽損縱使沒帶助聽器也聽的見,所以年齡較大的孩童初次使用助聽器會有不習慣或悶塞不適感,建議儘早為孩童配戴合適的助聽器,並透過聽力檢查來追蹤孩童使用助聽器前後的效果。2)擴音條件要符合孩童的聽損狀況:隨著現代科技發展,各家廠牌推出的助聽器日新月異,然而較昂貴的助聽器不見得適合孩童,可與聽力師討論孩子現階段年齡的使用需求,以確保挑選的助聽器符合孩童需要。3)要能連接FM無線調頻系統:家長在購買助聽器時,需確認孩童所使用的助聽器能否正確與FM系統連接,目前政府備有FM系統供聽損學童申請,可洽各縣市政府的特教資源中心。快開學了,若家中孩童經醫師確診有輕度聽損,可向聽語文教基金會洽詢,尋求專業協助並輔以聽語療育復建課程,加強孩子在吵雜環境及團體中的聽能技巧,讓孩子輕鬆學習,快樂成長。

跑步機危機多 銀髮族如何安心用?

跑步機危機多 銀髮族如何安心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重養生,不只年輕人愛運動,銀髮族也愛運動,甚至還會選擇上跑步機健身,不過,復健科醫師提醒,銀髮族在跑步機上運動的速度可不能和年輕人一樣,而且一定要有監測心跳的裝置,才能安全又安心的練習跑步。 中風後須加強肌力、心肺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硯農表示,通常銀髮族來診間接受跑步機訓練多是因為中風後,需要做肌力與心肺功能的訓練,這時就不能跑步而是要以走步為主,可從最低速度開始訓練,而且跑步機也可以做為走步機使用,差別主要在於速度。 每分鐘心跳120下為宜林硯農醫師指出,銀髮族想運動以走路比較適合,60歲以上,運動速度以每分鐘心跳有120下就可以了,所以,想要以跑步機來運動,就要選擇可以量心跳的跑步機,通常手抓住跑步機把手,就可以看到心律速度。 運動強度指標 看心跳跑步機有最低限速裝置,調整到最低速度可以安全走步,大約是走路的速度,也可調整到快走速度,林硯農醫師進一步指出,跑步機訓練時的安全速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跳速,看運動強度的指標不是看速度,而是看心跳,跑越快心跳越快,但是每個人的體適能不同,心肺耐力也不同,每分鐘要心跳120下,對於體適能好的人,要跑很快才能達到,但是體適能不好的人,則跑很慢就能達到。 退化性膝關節 不適合林硯農醫師強調,使用跑步機運動,健康人1小時大約可以走4公裡,但是對於中風病人,則只能是健康人的二分之一或是三分之一,甚至有人會使用枴杖,所以速度要很慢,也有病人則是需要吊起來走,至於銀髮族利用跑步機運動,也要看自己的健康狀況,尤其是有退化性膝關節者,就不適合跑,以走步也可增加心肺功能與肌耐力。 加裝安全插梢 更安心以跑步機訓練,當機器突然停止時,有可能會發生跌倒或是摔出去的現象;對此,除了要對機器多加熟悉之外,其實有些跑步機有加裝安全插梢,可以緊緊的別在跑者的身上,不容易鬆脫,進而可以保護跑者,也不致於在按了緊急停止按紐時,而發生危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走路卡卡 乾癬性關節炎當痛風

走路卡卡 乾癬性關節炎當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5歲的張先生高一時常常打電動熬夜到半夜,某天發現他的後腦勺有紅紅的一塊,至診所就醫確診為乾癬,就讀專科2年級時,失戀時的難過情緒加上難以入睡,頭部、小腿及腰間兩旁身體局部乾癬,突然嚴重發作,全身上下除了頭部沒被包圍,其他部位都是乾癬,身體像洋蔥層層脫皮,全身出現脫皮、癢等症狀,經照光治療才將症狀控制住。為遮皮屑 多穿一件衛生衣為了將皮屑蓋住,夏天甚至必須多穿一件衛生衣,有時在大眾交通運輸或在外面座位上離席,旁人可能因為座位上殘留著掉落下來的皮屑而不敢就座,另外,治療乾癬的藥膏塗抹在頭皮上顯得油油的,伴隨乾癬皮屑掉落,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久沒洗頭產生的頭皮屑。關節、腳踝腫痛、行走困難4年前,張先生因工作關係,需要支援輪班,工作時間不固定,讓他的乾癬症狀再度復發,而不只是皮膚上的問題,就連右膝關節,再來是左腳踝部位也感到腫痛,關節活動也開始感到卡卡的不自在,行走困難,由於父親跟弟弟都有痛風症狀,他一度以為自己也是家族性遺傳痛風疾病。嚴重乾癬、皮開肉綻經過3、4個月的中醫治療,以及服用類固醇都沒有好轉,除了全身嚴重乾癬、皮開肉綻外,腳關節的腫痛,讓他根本無法走路去上班,張先生進而轉到大醫院免疫風濕科就醫,經診斷後,確認張先生罹患乾癬性關節炎,經過生物製劑的治療後,張先生很快地感到乾癬關節炎的症狀好轉,發炎指數也被控制下來。可正常走路、活動、游泳經過長效型的生物製劑持續治療後,病情大為改善,發炎指數也大為降低,讓他擺脫先前嚴重時低落的心情,整個人心情都好了起來,不僅身上只剩小腿的10元硬幣大小的一小塊乾癬,平常走路活動也都能跟正常人一般,現在也能游泳,生活品質變得更好。

貝類沒煮熟 易致霍亂

貝類沒煮熟 易致霍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近期接獲3起霍亂感染事件,經檢驗確認共5名個案感染產毒性霍亂弧菌(血清型O1-Ogawa),分別為台中市龍井區3名、大甲區1名及彰化縣溪湖鎮1名,其中台中市龍井區3名個案為家庭群聚感染,衛生單位已啟動接觸者追蹤,提醒民眾避免生食生飲,生熟食分別處理,餐前便後一定要洗手。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疾管署表示,5名個案為4男1女,年齡介於50至82歲,其中台中市龍井區3名個案中,於8月10日出現腹瀉及嘔吐等症狀,餘2人(同住接觸者)檢體雖檢出霍亂弧菌但無症狀,另大甲區及彰化縣溪湖鎮個案具慢性病史,分別於8月14日及8月18日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其相關接觸者均無不適症狀。霍亂是一種急性細菌性腸道傳染病,潛伏期為數小時至5天,通常為2至3天,症狀為大量米湯樣水性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和循環衰竭等,輕重程度因人而異,國內醫療資源充足,大多數病患接受妥善治療照顧後,都能康復出院。胃酸不足、胃切除者 高危險群霍亂傳染途徑是經由病人、帶菌者糞便、嘔吐物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一般感染原因為食用未煮熟受污染的水產品,特別是甲殼類或貝類,或吃入交叉污染的食物,感染後是否發病與食入菌量及人體免疫力有關,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癌症、免疫功能抑制、胃酸不足或胃切除者較易發病,屬於高危險群。避免吃生魚片、生菜、生蠔疾管署呼籲,食物要充分煮熟並注意冷藏保存,烹製過程亦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飲水應煮沸或喝安全衛生的包裝水,霍亂高危險群應避免食用生魚片、生菜、生蠔或未熟貝類等,以降低感染風險,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亦請儘速就醫治療。 

日曬15分 不護眼恐失明

日曬15分 不護眼恐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年約40歲、本身有高度近視的上班族,平常面對刺眼陽光,雖瞭解紫外線危害,但因自認僅通勤、午休或洽公才會外出,無需做任何眼睛防曬,近來發現視線朦朧,原以為是本身近視度數加深不以為意,直到發現在陽光下眼前視野霧茫茫,才驚覺視力惡化,緊急就醫後確診為白內障。過度紫外線曝曬 水晶體氧化變性紫外線就像細小利刃不斷衝擊眼球水晶體,過度紫外線曝曬,會使水晶體氧化變性、混濁,導致光線無法順利聚焦在視網膜上,進而影響視力,據氣象局紫外線資料顯示,入夏以來全台平均近8成以上的天數,都達紅色過量甚至紫色危險等級,只要在陽光下15到20分就會曬傷,相較其他國家,台灣人普遍較不重視眼部防曬。白內障、光害性角膜炎、失明萬芳醫院眼科醫師林珂如表示,根據調查比例推估超過600萬人,平日習慣在中午紫外線最強的時段外出用餐,若因為外出時間短就疏於防曬,將使雙眼直接暴露於高強度紫外線中,長期下來不但會加速眼部細胞老化,更可能導致白內障、光害性角膜炎等眼部病變甚至失明,除紫外線外,陽光直射或反射產生的眩光也會刺激引發不適。搭配陽傘、遮陽帽 效果更完整在陽光強烈環境中,應隨時配戴抗紫外線配件以加強眼部防護,若民眾認為隨身攜帶一副墨鏡穿脫替換太麻煩,可考慮選配一副能隨紫外線強度變化,自動調整鏡片色調深淺的變色鏡片,林柯如醫師補充,若想增加光線遮蔽效果,也可搭配使用折疊陽傘、遮陽帽讓護眼效果更完整。

駝背又骨鬆 2萬人受關節炎苦

駝背又骨鬆 2萬人受關節炎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脊椎關節炎是一群因慢性發炎影響脊椎關節的疾病,因為患者血中類風濕因子為陰性,稱為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炎,包括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發炎性大腸疾病伴隨的關節病變等皆屬此類疾病,脊椎關節炎中約有2/3屬中軸型、以侵犯脊椎為主,其餘周邊關節型,則近半是乾癬關節炎所造成,估計台灣有超過2萬人罹患脊椎關節炎。下背痛、屁股痛、下肢關節發炎台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過敏科主任謝松洲指出,脊椎關節炎患者常見臨床症狀包括下背痛、屁股痛、下肢關節發炎、經常性的肌腱韌帶發炎等,很多人會以為是因為自己太操勞或是坐姿不良、運動傷害引起。腳後跟痛 關節炎誤認運動傷害謝松洲主任表示,有些人的疾病是運動傷害衍生而來,即便症狀在運動後發生,看起來像是運動傷害,若頻率太高,尤其是有充分做好保護的情況下,也要懷疑可能是這個疾病,過去也曾有個年輕男性,每次打籃球腳後跟都會痛,一直以為是運動傷害,後來才發現是脊椎關節炎引起的肌腱發炎。這類疾病發病時患者年紀多半不大、又以男性居多,一忙起來,覺得小疼痛忍一忍過了,沒多注意也認為不必就醫,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表示,在門診曾經看過駝背嚴重,骨質疏鬆的患者,7、80歲才知道自己原來罹患的是脊椎關節炎。細胞發炎 用抗腫瘤壞死因子蔡長祐主任指出,目前脊椎關節炎的治療用藥包括消炎止痛藥(NSAID)、以及可以把發炎途徑往正常方向拉的疾病病程修飾藥物(DMARDS),與更專一對抗細胞發炎物質的生物製劑,像是抗腫瘤壞死因子等,基本上,有發炎就要治療,除了解除疼痛,早點把發炎控制下來,可避免日後合併症發生,也能過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與疾病共存。

骨鬆、駝背 變身「傑尼龜」

骨鬆、駝背 變身「傑尼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運動時總是比別人更常受傷、關節處容易腫脹?民眾若有找不出原因、反覆發生或長達數月無法完全緩解的慢性下背痛、關節腫痛,甚或是運動傷害頻率太高,應懷疑有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脊椎關節炎作祟,建議就醫確診。關節變形、壽命減短、脊椎沾黏常與乾癬合併發生的乾癬性關節炎、及僵直性脊椎炎等皆是自體免疫疾病,使關節處於長期持續的發炎狀態,嚴重將導致關節永久的破壞及變形,造成生活上的失能、壽命減短,一旦延誤治療,造成脊椎沾黏,不僅身體行動受限,睡覺難以躺平、開車困難、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外,最終還可能嚴重駝背、到連頭都抬不起來。發炎致破骨細胞活化 吃掉骨質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說,僵直性脊椎炎若經年累月不治療,最終體態會如小說裡的「鐘樓怪人」、或是寶可夢裡的「傑尼龜」一般,嚴重駝背、抬不起頭,這是因為當身體在發炎的時候,骨頭裡的破骨細胞就會被活化,吃掉骨質。當發炎持續進行,就造成嚴重骨質疏鬆,加上患者韌帶接點鈣化硬化,骨頭撐不住身體重量,背就越來越駝,一旦X光看到脊椎因發炎破壞時,再介入治療也無法逆轉先前已經造成的傷害。下背痛、香腸手、腳跟痛、皮膚乾癬若有找不到原因的持續性下背疼痛,合併身體出現如感冒疲倦症狀,起床時脊椎特別僵硬、僵硬狀況維持30分鐘~1個小時,直到身體活動後才好轉,晚上痛到睡不好,或是合併有腫得像香腸一般的手指、腳跟痛、周邊關節腫痛、肌腱炎、足底筋膜炎、眼睛葡萄膜炎、皮膚乾癬等,建議應尋求免疫風濕科治療。 

眼前一片黑 壓力大致視力差

眼前一片黑 壓力大致視力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報導)人類的身體有一種神經叫自律神經,這種神經會不經自己的意志,控制身體的功能,像是讓內臟運作,調節血液流動等,自律神經可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這2種。交感神經使腦部和身體放鬆交感神經是腦部和身體放鬆時運作的神經,從夜晚到黎明時會優先發揮作用,這2種神經會像翹翹板一樣因應情況運作,維持身體和心靈健康,假如套用眼睛的功能來看,就會變成這樣,當交感神經優先發揮作用時,將會產生以下:1) 瞳孔放大2) 淚水量減少3) 血管收縮(變細)4) 血壓升高血管收縮 養分、氧氣難循環當交感神經優先發揮作用時,則反之,換句話說,交感神經優先發揮作用時,血管會收縮,養分、氧氣和體溫就難以遍及全身,因為工作、人際關係或其他各種理由產生壓力後,交感神經就會持續優先發揮作用。因此,血管時常會處於被勒緊的狀態,血液循環會變差,當然,眼睛的血液循環也會惡化。壓力累積時 視力急速低落或許有的人在壓力累積時,會覺得視力急速低落,原因就在於此,防止血液循環不足的關鍵,就在於找到巧妙抒發的方法,以免累積壓力。(本文摘自/恢復好視力,完全不費力!:不用工具,只要提升血液循環、按摩指甲,在家就能輕鬆改善、立即見效!/健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