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茲卡來襲!新加坡列旅遊警示

茲卡來襲!新加坡列旅遊警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新加坡衛生單位公布確診41名本土茲卡個案,基於當地具感染風險,疾病管制署自即日起提升新加坡茲卡旅遊疫情建議至第2級:警示(Alert),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呼籲,懷孕及計劃生育的婦女暫緩前往,民眾如需前往應做好相關防蚊措施,並於離開流行地區後依循「2226原則」進行防護。34名痊癒 7名住院治療中新加坡8月27日公布該國首例本土病例後,隔日更新本土疫情資訊,確診病例41例,個案皆為位於阿裕尼灣(Aljunied Crescent)及沈氏通道(Sims Drive)之居民或工作者,其中36名經由主動篩檢確診,目前34名已痊癒,目前仍有7名住院治療中。社區傳播 預期病例數增加包含首例馬來西亞籍47歲女性、2名父子、1名工地工作者及1名無業男性,其餘36名個案為某建築工地之外籍勞工,所有個案近期皆無前往茲卡流行地區,研判該區出現社區傳播,由於部分病例有卡迪軍營(Khatib Camp)、三巴旺通道(Sembawang Drive)等其他地區活動史,預期病例數持續會增加。越南、印尼、新加坡 列警示世界衛生組織(WHO)8月25日公布,全球自2007年以來,至少67國或屬地具茲卡病毒本土病例紀錄,以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最為嚴峻,雖部分地區病例數趨緩,仍須提高警覺,疾管署已將目前具流行疫情或可能有本土傳播之58國或屬地,包括泰國、菲律賓、越南、印尼及新加坡5個亞洲國家,旅遊疫情列為警示(Alert)。 

手機不離身 高3.2倍率得腫瘤

手機不離身 高3.2倍率得腫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人可以完全不看電視,但是幾乎沒有人能不使用手機,即使是害怕放射能的人,一樣使用手機,然而即使不是游離子(Ionizing radiation),手機還是會發出電磁波,人體主要有鉀的放射能,沒有手機這類的電磁波,經過這麼一番思考,和低劑量的放射能相較之下,常常帶在身上的手機所發出的電磁波,似乎存在著對人體較大的影響。手機重度者 有年輕人發生腫瘤截至目前為止,許多研究人員研究了電磁波對於人體的影響,但是手機這種等級的設備,目前無法證實他有明確性的危害,有人認為,因為手機放在耳朵聽,和耳朵距離很近的腦部即受到影響,所以可能引發腦腫瘤,事實上有數項報告指出,在手機的重度者使用之中,有年輕人發生腫瘤的情形,只不過它可能只是單純的偶然。使用逾2千小時 腦瘤多3.2倍近年來有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針對機的使用者與腦腫瘤發的相關性,在全球進行流行病學的研究,從研究結果來看,整體上雖然看不到彼此的相關性,但是局部方面則有使用手機疑似與腦腫瘤有關的數據報告,和不使用手機的相較之下,累積使用2000個小時以上的人,發生神經質瘤這一類的腦腫瘤多達3.2倍。手機夾內衣 夾的部位發生乳癌另外,在2013年時,有一項以病例報告整理而成的論文,美國的新聞也有報導,該論文指出,把手機夾在內衣裡的年輕女性,在夾在手機的部位發生了乳癌,電磁波的影響當然與它接觸的部位有很大的關聯,因為手機通常在開啟電源的狀態下攜帶,與手機接觸的部位,如果是對電磁波非常敏感的組織,該部位及容易發生不良影響。硬鋼圈內衣、慢性刺激易致癌乳腺是非常敏感的組織,這個組織受到荷爾蒙的影響而增殖,分泌乳汁,產下新生兒的母親胸部變大、產出母乳、全是因為受到荷爾蒙的變化,正因為在性質上是如此容易增殖的組織,所以也是容易罹癌的組織,因為母親有哺育孩子的必要性,所以上天在女性的身體上設計了這樣的「弱點」,另外有資料指出,穿著硬鋼圈內衣的女性,比較容易罹患乳癌,簡而言之,慢性刺激將促使癌症的發生。(本文摘自/讓人生病的醫學lie知識/上奇時代)

小看冰凍肩?不治療纏2年

小看冰凍肩?不治療纏2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婆婆因左肩痛了幾個月就診,本以為只是不小心扭傷,休息幾天就會好,殊不知忍了幾個月,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愈來愈厲害,近來只要一動到肩關節就痛,手也愈來愈舉不高,晚上更痛得睡不著,就醫診斷發現是肩峰下滑液囊炎。無法舉手、部分壓痛 肩部不適婆婆左肩僵硬,左手不僅無法舉到最高,摸背也很困難,還有些部分一壓就痛得受不了,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肩部不適和疼痛很常見,原因很多,如旋轉肌群發炎、破裂,肩峰下滑液囊炎,五十肩,二頭肌腱炎,鈣化性肌腱炎,肩部創傷骨折、脫臼,關節炎等,當然有些特殊狀況,如頸椎病變或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超音波、磁振造影 檢查軟組織肩部疼痛的檢查包括詳細的病史及身體理學檢查,可以再加上X光、電腦斷層去診斷有無骨骼或關節方面的異常,超音波、磁振造影及關節攝影可用來檢查有無旋轉肌群破裂或其他軟組織方面的異常。復健、手術、中醫推拿、針灸治療的目的在解除疼痛、恢復功能,休息、冷熱敷、吃止痛藥大部份的病患能得到緩解,若疼痛得非常厲害,可以打類固醇或玻尿酸來緩解疼痛,在超音波的導引下,更能精確的打到關節腔或肩峰下滑液囊,效果更好,長期疼痛或僵硬,就需要復健或手術幫助恢復,中醫、推拿和針灸也是另一種助力。肩膀不適 拖久惡化成冰凍肩肩膀稍有不適就要注意,拖久了可能惡化到不敢動、後來就不能動了,變成冰凍肩,也就是俗稱的五十肩,當然冰凍肩不是絕症,就算不積極治療,一段時間也會痊癒,五十肩平均會困擾患者2年半,肩膀不能大角度活動,日常生活也更不方便,若肩膀痛了幾個禮拜,痛到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了,休息無法改善了,請趕快就醫徵詢意見。 

減肥成功?變瘦恐是胃癌前兆

減肥成功?變瘦恐是胃癌前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七旬林姓婦女,原本排便順暢但開始便秘、覺得疲憊容易頭暈,今年3月份到診所健康檢查,檢查結果發現糞便潛血有陽性反應,醫師解釋需近一步檢查,一開始林婦不願承受檢查的痛苦,後來在家屬勸說下接受無痛大腸鏡檢查,切片結果發現竟為大腸癌第1期,醫師立即安排手術治療,現恢復狀況良好。高纖、低脂、低糖飲食習慣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大腸癌的成因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有關,想要預防大腸癌,應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另外最好的防治方法還是從生活做起,養成高纖、低脂、低糖飲食習慣,生活作息正常,維持健康的體位,多運動、多喝水增加腸胃蠕動避免便秘,少吃紅肉以及加工肉類之食品還有不過量飲酒。大便變細小、腹部腫塊目前政府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除此之外,若大便中出現有血、大便中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持續2周以上有想解解不出,解完又想解、大便變細小、腹部腫塊、腹痛、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發生,應提高警覺,立即就醫檢查。長者保健計畫 免費清腸在今年10月31日前,當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的65歲以上長者,且設籍在南投縣,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有提供「65歲以上長者健康檢查保健計畫」,可免費接受補助大腸鏡檢查麻醉費用及清腸費用,政府相當重視縣民的健康,雖然經費有限無法全面補助,但仍鼓勵民眾應定期安排健康檢查,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想當「腸」勝軍 別再有「食」差

想當「腸」勝軍 別再有「食」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焦慮、壓力大,排便不順讓你腸腸出狀況?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調查上班族腸胃狀況,從受訪者工作與生活起居習慣發現,「4大偽國際作息亂象」,包括工作超時、夜不成眠、國際食差、排便不定。睡眠時間越晚 腸胃問題越多近5成上班族表示工作需要經常加班,每日工作超過12小時以上者竟高達1/4,每日加班3小時以上者達34.3%,57.6%上班族超過12點入睡,且其中高達86.1%有腸胃問題,顯示睡眠時間越晚腸胃出現問題機率越高,43.2%上班族1周超過3天用餐時間不定,不固定用餐者,有腸胃問題比例為89.1%,41.9%上班族無每日排便習慣。便秘比例高為法務、行銷工作者據調查82.8%上班族受腸胃問題困擾,消化不良(46.1%)、便祕(43.9%)、腹瀉(30.6%)、腹痛(21.8%)及胃食道逆流(16.2%),便秘問題比例最高為法務、行銷工作者,消化不良業務銷售人員為大宗,常出現腹瀉、腹痛、胃食道逆流比例,依序為營建土木及文字傳媒,針對上班族普遍的腸胃現象,「保胃腸勝4步驟」可幫助遠離腸胃困擾:1)    放鬆心境,優質入眠 /短期內如果無法調整入睡時間,可先從提升睡眠品質做起,睡前做伸展運動幫助紓壓與放鬆。晚餐也應該在睡前3小時結束,消化器官若在睡眠時持續運作,會妨礙睡眠造成睡眠品質不佳的情況。2)    腸保順暢,定期排便 /養成規律排便習慣,維持腸道順暢,以避免體內廢物無法排出,增加負擔。並保持規律運動及多喝水,配合飲食均衡與好菌攝取,促進腸胃一路暢通。3)    補充好菌,平衡加分 /如果調整睡眠與定期排便不易做到,建議至少在飲食均衡前提下,每日飲用具有國家健康食品認證的優酪乳,保腸又保胃,直接補充好菌為菌相平衡加分。4)    三餐定食,營養均衡 /養成定時定量規律飲食習慣,減少腸胃運作負擔,且應每日至少攝取5蔬果與3碗全榖根莖類,以維持均衡飲食並每日補充到25克之足量膳食纖維。

吃一點就脹?肝炎晚期不自知!

吃一點就脹?肝炎晚期不自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女性,腹脹吃不下就醫,經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是大量腹水,內視鏡檢查發現有胃部惡性腫瘤,已擴散至腹腔,70歲女性,腹脹無食慾2周,檢查發現原來她已罹患肝炎晚期,肝硬化併大量腹水,卻不曾接受檢查,另一位是30歲年輕人,打嗝腹脹數星期,患瀰漫性肝腫瘤併發肝門靜脈栓塞,也是B肝帶原卻不自知。腹脹現象明顯 不吃也不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高銘海指出,在門診經常遇到病人主訴腹脹,尤其特別提到以前不會,最近變明顯,吃一點就脹,甚至不吃也不餓,也有病人因不明原因腹脹住院,結果檢測出重大疾病的案例,不可不慎,以下為6種常見腹脹可能形成原因:1)年紀 /多數中老年人活動量不足,消化變慢,代謝變差,吃一點就腹脹,甚至一餐不吃也不餓,除脂肪增加外,並無明顯病變,增加活動、減少飯量、改善便秘後,腹脹自然改善。2)癌症 /良惡性疾病在最早期至最晚期間產生腹脹症狀,影響消化功能,因腫瘤位置與大小不一,對腹部空間造成壓縮。3)胃腸潰瘍胃酸逆流 /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疼痛、嗝氣,除藥物治療,需改變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4)慢性BC肝與肝硬化 /慢性BC肝與肝硬化所衍生晚期症狀,包括黃疸腹水與腹脹,不易治療且會反覆發生。5)    開刀及後續問題 /因開刀後的沾粘與結構的改變所引起腹脹,最易引起便祕與腸阻塞,應經常注意是否排便順暢。6)    食物 /因不易消化的食品攝食過多,經常出現於節日或生日喜慶場合,應注意不宜暴飲暴食。注意月經週期、胃酸、嗝氣患者應注意自身過去病史,並加以定期追蹤,如B、C肝、肝硬化以及開完刀後飲食與排便等,若有新的症狀加以過濾,如女性月經週期與出血量的改變,並注意胃酸、嗝氣與飲食關係,養成定期健檢,健康監測與運動習慣,對於癌症與代謝性疾病高風險家族特別有其需要,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猜測與恐慌。 

止咳藥水致命?含成癮鴉片藥物

止咳藥水致命?含成癮鴉片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止咳藥水,竟讓82歲的老翁差點猝死,黃姓老翁幾個月來容易疲倦,日前嚴重心律不整,竟差點猝死,家人趕緊送醫,抽血發現血中鉀離子濃度過低,緊急補充鉀離子後才穩定,進一步追查,元凶竟是市面上垂手可得的止咳藥水,釐清病因後,請老翁不再服用藥水,並輔以藥物治療,2個月終於回到正常的血鉀。鉀離子助細胞代謝、神經電位傳導彰化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蔡旻叡表示,老翁的血鉀濃度僅1.4(毫莫耳/毫升),是正常值的1/3,鉀離子是身體中最重要的電解質之一,也是含量最多的離子,多數存在細胞內,包括蛋白質合成、細胞代謝生長、神經電位傳導等細胞的生理功能大多需要鉀離子的參與。肌肉無力、疲勞、嗜睡、嘔吐一旦身體內的鉀離子不足,將導致器官功能異常,最明顯的是神經肌肉系統,造成肌肉無力、疲勞、嗜睡,腸胃道蠕動變差致噁心、嘔吐,或是腎臟表現出多尿、夜尿,最嚴重的是會抑制呼吸,或是導致心律不整,有猝死風險。鉀離子經尿液排掉 嚴重低血鉀鉀離子不足,除了長期飲食攝取不足之外,較常見的是嚴重嘔吐、腹瀉或使用利尿型的降血壓藥,較少見還有甲狀腺功能異常或先天疾病,但老翁身上的鉀離子都經由腎臟流失,追查才發現近1年多來因咳嗽,老翁自行買止咳藥水飲用,其中的甘草次酸增加腎臟對鉀離子的排除能力,使鉀離子都經由尿液排掉了,造成嚴重的低血鉀。適宜劑量 成人為30~40毫升大部分的止咳藥水都含有甘草,短期具止咳功效,若是一直咳不停,就應該到胸腔科就診,止咳藥水一天的適宜劑量,成人為30~40毫升,長時間累積之後,恐引發低血鉀猝死,有些止咳藥水還含有可待因(Codeine),是一種成癮的鴉片類藥物,喝越多越會成癮,除了止咳藥水成癮,還有感冒藥水成癮,這些情況都會造成身體負擔。

血糖濃度高 視網膜病變更糟

血糖濃度高 視網膜病變更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3歲男性由母親攙扶走入診間,近來視力模糊,視網膜已因嚴重白內障無法檢查,需進一步安排眼超音波檢查及抽血檢驗徹底檢查,顯示血糖與糖化血色素皆異常的高,血糖為320,糖化血色素為9.6,男子已有嚴重糖尿病卻不知。嚴重白內障 增手術風險控制不良的糖尿病,白內障會惡化得特別快速,男子已幾乎伸手不見五指,新竹台大醫院眼科醫師何奕瑢表示,嚴重白內障才手術,會增加手術風險,另外在血糖尚未得到控制前開刀更具極大的風險,加速視網膜病變急速惡化,得不償失。血糖穩定才能手術即使生活不便,醫師也會堅持積極控制好血糖,待血糖穩定後才能手術,手術後才能進一步檢查並治療視網膜病變,男子雙眼順利接收手術後重見光明,生活起居可以自理,而眼科醫師而言,糖尿病造成眼病變的檢查與治療才正要開始。新生血管因子 易致眼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25~60歲中失明最常見之原因,患病10年以上者,有1/3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患者因長期血糖濃度高,微血管內造成變化,缺氧而新生血管因子,導致青光眼、白內障、視神經病變,到「嚴重非增生性視網膜病變」即建議接受全視網膜雷射,預防病變惡化。控制飲食 定期散瞳追蹤糖尿病患者合併有黃斑部水腫者,符合健保條件即可給付「抗血管新生因子」以有效改善視力,嚴重出血、視網膜剝離者則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根據國外大型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效預防視網膜病變,改善生活作息、控制飲食,定期散瞳追蹤視網膜,更可保持視力健康。

一人得病全家中標 當心諾羅!

一人得病全家中標 當心諾羅!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3歲幼兒在從幼稚園下課回家之後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家長幫忙清除排泄物之外,也心疼的對寶貝又親又抱,結果不到一天全家人接連開始上吐下瀉,趕緊至醫院急診就醫,診斷諾羅病毒,在醫師開立藥物、全家安排自主隔離後,現已康復。噁心、嘔吐、發燒、腹瀉南投醫院急診室洪世昌主任表示,諾羅病毒是病毒型腸胃炎的一種,會出現噁心、嘔吐、發燒、腹瀉等症狀,諾羅病毒經由糞口傳染、飛沫傳染,是藉由排泄物或嘔吐物進行傳染,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學校、醫院、安養中心等機構發生群聚,洪世昌主任表示患者應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一般而言大多感染者會痊癒,但嬰幼兒、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不佳者較容易併發重症,需特別注意。應以肥皂和清水沖洗雙手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主任也表示,雖然諾羅病毒的主要流行季節為秋冬季,但是民眾平時仍然不可不慎,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傳染以及正確勤勞的洗手,酒精對諾羅病毒的效果不佳,建議民眾在預防上應該以肥皂和清水沖洗雙手,在用餐前、如廁後、返家後,接觸嬰幼兒、病人前後等應務必洗手。

「白熊」現蹤 失眠者苦哈哈

「白熊」現蹤 失眠者苦哈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可以透過高達數百種取向的心理治療(例如:敘事、焦點、精神分析、正念、認知行為、催眠等等)、泛心理治療(例如:身心靈、家族排列、同質療法、精油、花精等等)或更多種方式,再次找到愛、快樂、勇氣、果敢、意志、行動力與生命意義,甚至是童心未泯,但你就是很難叫自己睡著。「白熊效應」 越擔心越易失眠即便心理治療發展到今天,各種取向推陳出新,但是對於失眠的處理,依舊停留在「行為療法」與「根本問題的解決」。事實上,我們看到太多實例是:個案的認知改變了、經驗被統整了、生命故事改寫了、家庭動力重組了──到了晚上,繼續失眠。從生理學角度,我們可以解釋:網狀上行系統內神經元膜上GABA-A的敏感度永遠被改變了,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們可以解釋:助眠工具為什麼很容易失靈的原因──人類的心靈是「單行道式的自由」,對於任何事物,人類都能指揮大腦「去思考」它,卻無法命令自己「不去思考」任何事物,這會導出有名的「白熊效應」:倘若我叫你「不要」在心中想像一隻大白熊,結果會怎樣?故意不思考 結果適得其反結果必然是「滿腦袋統統都是大白熊」,因為人腦無法「故意不思考」特定的事物──當你故意不想要思考某件事,你的腦袋就會拚命去思考那件事(大腦自動執行你的意志,把那件事忘掉,但怎麼想也做不到),最終結果就是適得其反。你一定告訴過自己:「明天我有重要的事情,今晚一定不能失眠。」只要這樣想,當晚你就會失眠了:閉上眼睛,努力叫自己放鬆,努力告訴自己什麼也不要想──然後什麼有的沒的全給你回憶起來了,連幾月幾日某某某在什麼場合向你借了十元銅板,這種瑣碎的畫面也有可能會冒出來。不努力保持清醒 馬上就可入睡於是,就在時鐘滴答滴答的秒針移動聲中,能睡的時間越來越少,你越來越焦慮,隔個幾分鐘就拿起鬧鐘來看一下,睡意卻越來越淡,天色也越來越亮,等到時間已經差不多該起床了,你終於決定放棄,此時,濃濃的睡意才開始淹沒你的腦海這樣的「悲劇」,相信是所有失眠者都共同擁有的記憶,其中,最核心的一句魔咒:「我今晚一定不能失眠。」保證可以讓你輾轉反側睡不著,而眼見大勢已去,決心放棄,不再掙扎,龐大壓力頓失,一句:「算了,不要睡了。」很快就可以讓你掉進沉沉的夢鄉,讓你非得努力保持清醒,否則就會耽誤到第2天的大事。(本文摘自/別怕安眠藥/寶瓶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