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醫訊/癌症與肥胖

醫訊/癌症與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做的調查指出,肥胖者會增加子宮頸癌、胃癌、膽囊癌、大腸直腸癌、腎癌及乳癌的罹癌機會,若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40%,則在男性會增加33%罹癌的機會,在女性會增加55%罹癌的機會。在這次衛教講座中,家醫科醫師蔡政豪將為您解說明癌症與肥胖的關係,於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進行「癌症與肥胖」講座,除了減少脂肪的攝取以外,控制體重也是非常重要的,歡迎聆聽。名稱:癌症與肥胖時間:105年9月14日 星期(日) 上午11:10-12: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2101或2209

無痛、效果佳 新招3天治肝癌

無痛、效果佳 新招3天治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7歲的黃太太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1年前健康檢查發現2公分肝癌,因年紀大、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評估手術風險過大,經治療團隊評估,使用立體定位消融放射治療後,腫瘤完全治癒,過程中也沒有副作用,治療後維持很好生活品質。影像導引、呼吸調控 追蹤腫瘤立體定位消融放射治療(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將高劑量、高能量的放射線精準導入腫瘤殺死癌細胞,利用高精準度的定位、影像導引技術、呼吸調控系統來追蹤腫瘤位置,極少影響到正常組織,治療次數也比傳統的放射治療少,有療程短、效果佳、副作用低的優點。3~5天完成 控制率可達90%以肝癌為例,對於不適合或不願意開刀的病患,若進行傳統放射治療,約需5~6周,病患常有噁心、嘔吐、疲憊等副作用,腫瘤控制率約50%,但若使用先進的立體定位消融放射治療,可在3~5天內完成治療,少有副作用,且腫瘤控制率可達70~90%。放射線追蹤 避免傷害正常組織三軍總醫院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中心主任黃文彥表示,接受癌症治療的病患,都很擔心殺死癌細胞同時破壞正常細胞,而立體定位消融放射治療特色在高精確度,可達0.1公分以下,讓放射線持續追著腫瘤移動,腫瘤移動到哪裡就治療哪裡,同時也避免傷害到正常的組織。無痛、不需麻醉 少有副作用治療效果好、副作用少,以肝癌為例,腫瘤控制率約9成,其他大部分腫瘤治療效果也比一般放射治療好,而且治療過程中無痛、不需麻醉,少有副作用,是一種可同時兼顧療效與生活品質的治療。

菜包肉、多蔬果 清爽過連假

菜包肉、多蔬果 清爽過連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秋連假即將到來,大魚大肉不忌口,加上飲料、烤肉塗料等高熱量攝取,如果沒有清爽的蔬果調節,一個連假下來,體重可能增加許多,五顏六色的新鮮蔬果含有膳食纖維、天然酵素、植化素、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可以幫助身體促進腸道蠕動、加速蛋白質消化、抗氧化。每日蔬菜要比水果多1份只要根據「彩虹蔬果579」原則,每天蔬果建議攝取量兒童是5份、成年女性7份、成年男性9份,每份大約1個拳頭大,蔬菜永遠要比水果多1份,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提醒,應邀做客不妨準備水果當伴手禮,享受美食的同時,腸胃也能輕鬆沒負擔。1)     水果醃肉料 /奇異果、鳳梨、木瓜有豐富的水果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質,用打成果泥來醃肉,可使肉質軟嫩,清爽果香可去除肉腥,醃漬雞肉30分鐘以內即可,醃過頭會使肉質過於軟爛,至於帶筋牛腩或肉排,大約需要冰起來醃上1~2小時。重鹹的烤肉醤也可以水果醬料取代,以半湯匙到一湯匙薄鹽醬油、一兩瓣大蒜末、一顆奇異果磨泥,肉烤熟後再抹上水果醬料,簡單更涮嘴,也避免鈉的攝取過量。2)     肉類化整為零 /烤肉一片接一片很容易過量,不如將豬肉、牛肉切成郵票大、骰子狀,串上茭白筍、杏鮑菇、彩椒、三星蔥等蔬菜,家人親友動手串,好看、好吃又飽足,或是將西生菜、蘿蔓菜替代土司,包著烤肉食用,也是增加纖維質並減少熱量的方式。3)     先蒸煮再燒烤 /香腸、雞腿、雞翅、大等較不易受熱均勻的食材,先用電鍋蒸熟或水煮燙熟,再燒烤上色,保證色澤油亮不易烤焦,搭配無糖茶解膩。

食慾差、發燒 闌尾炎恐致死

食慾差、發燒 闌尾炎恐致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0多歲,體重近110公斤的洪姓壯男數天前覺得肚臍痛,當時不予以理會,結果2天後發現右下腹劇痛,並且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緊急送醫,醫師診斷為急性闌尾炎,立刻安排腹腔鏡手術,現已康復出院。右下腹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外科主任李博彰表示,急性闌尾炎俗稱盲腸炎,好發於兒童,但任何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急性闌尾炎,典型的闌尾炎會出現右下腹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發燒等症狀,若未即時就醫治療,可能會因為闌尾壞死破裂併發腹膜炎,甚至引發敗血症,危及生命。腹腔鏡手術 傷口小、感染率低李博彰主任表示,急性闌尾炎的治療以手術切除闌尾為主,洪男腰圍超過120公分,電腦斷層檢查也發現洪男腹部的脂肪厚度高達5.07公分,對於體重過重、肥胖的病患,若使用傳統手術傷口感染率高,傷口也比較大,而此次採用的腹腔鏡手術,此手術方式侵入性較小、手術傷口較小,傷口感染率低,手術所需時間短、術後恢復較快。腹部較厚脂肪層 手術難度增加肥胖者容易出現健康問題,許多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而肥胖者在進行手術時,傷口感染的比率高、出血高、手術時間較長,且因腹部較厚的脂肪層會使手術難度增加,洪弘昌院長提醒民眾應規律運動、正常飲食,維持健康的體態(BMI值應介在18~24之間),才能夠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勃起障礙?體外震波重拾「性」福

勃起障礙?體外震波重拾「性」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5歲的王老闆事業有成,飲食不正常、抽菸喝酒、不愛運動,醫生檢查出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經由藥物治療血糖及血壓獲得控制,但勃起障礙一直無法改善,到醫院接受藥物治療,也沒有改善,經泌尿科醫師診治,接受體外震波治療,生活品質獲得改善。70歲以上 盛行率達到55%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泌尿科醫師林明鴻表示,依據台灣勃起功能障礙諮詢問卷調查,國內40歲以上的男性勃起障礙的發生率約25%,隨著年齡的增長,勃起障礙發生率也跟著提高,在40~49歲間,發生率约16%,到了70歲以上盛行率則達到約55%。勃起障礙中風機會 正常人3倍根據統計,約7~8成病人與血管性疾病有關,如肥胖、動脈粥狀硬化、糖尿病、抽煙、高血壓、高血脂等,也有研究統計發現,勃起障礙病人2年內會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機會,是正常人的2~3倍,可見男性勃起障礙與心血管疾病有明顯相關性,都有因為血管阻塞、血流不足,造成身體出現問題。體外震波 改善陰莖海綿體血流林明鴻醫師指出,目前治療,除了戒菸、控制飲食、規則運動等促進健康,藥物治療方面,多以口服威而剛、犀利士等進行治療,但仍有2~3成病人效果不彰,對於冠心症病人接受硝酸鹽類藥物治療,以往只能注射血管擴張藥物,或做人工陰莖植入,近幾年發現體外震波,對於改善陰莖海綿體血流有明顯幫助。2/3人1個月改善 1年後仍有效利用體外震波造成海綿體內微小破壞,可以促進血管新生、改善血流,臨床試驗發現,原本接受口服藥物治療無效之病人,接受完6次震波治療後,其勃起功能明顯改善,與對照組相比,約2/3人在1個月後明顯改善,在1年後仍然有效,副作用機率小於0.4%,對於口服藥物治療無效者是一大福音。

濃茶喝太多 47歲女牙齒掉光

濃茶喝太多 47歲女牙齒掉光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牙齒碎裂、手臂和背部疼痛,一名47歲的女性患者幾乎不相信有醫生可以找出她的病因,內分泌專家在X光片裡找到蛛絲馬跡,並且下了一個不尋常的診斷,這名患者到底特律亨利福特醫院就診前,還不忘喝杯茶,她有喝茶的習慣,只有濃郁的茶能讓她提起勁做事。骨頭邊緣鈣化 一動會痛為了她的背痛問題,她已經到處求醫許久,她的手臂、腿和髖部已經痛了5年,放射科醫生說,她的下臂尺骨和橈股間有鈣化現象,在正常狀況下,這兩塊骨頭由結締組織組成的強韌滑膜連結,使得骨頭可以移動,同時也有支撐功能,而病患的骨頭邊緣看的出來有明顯鈣化,於是一運動便會疼痛。高濃度氟化物 引起骨骼病症病患不只陳述了她的骨頭疼痛問題,還提到她所有的牙齒都拔了,她的牙齒一顆顆接著碎裂,所以牙醫除了拔牙外別無選擇,內分泌醫生懷疑,病患極可能患了氟骨症,這種病症是因為身體攝取了過多過高濃度的氟化物而引起的骨骼病症,一個人每日攝取超過20毫克的氟化物十,就會有失去牙齒保健功能的風險。 飲用水中的氟化物太高時,也不能攝取過量,美國很多地區的飲水氟化物,澳洲、馬來西亞及哥倫比亞也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香港和新加玻的飲用水都有添加氟化物,德國飲用水中則沒有添加。氟化物濃度過量 每公升0.43毫克這名患者的骨骼疼痛的罪魁禍首卻是她的飲食習慣:喝茶,她的茶壺裡一天要泡100到150個茶包,而她這個習慣已經持續了17年了,不管是紅茶或綠茶都含有氟化物──在正常飲用量下,一點都不會出現問題,但是這名病患超過了每天二十毫克的範圍,血液裡的氟化物濃度為每公升0.43毫克,一班正常值應為0.1以下。(本文摘自/醫生,我到底生了什麼病?:「怪醫豪斯」真實版!讓醫生也驚奇的怪病推理事件簿/平安文化)

別亂摸!藥物殘留致女禿頭

別亂摸!藥物殘留致女禿頭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前額禿及後腦勺掉髮,有些人覺得這是男人才會有的問題,但是對這名52歲、因不明原因掉髮的女人來說,掉髮可不是男性獨有的問題,醫生檢查了可能為原因的各種疾病,而他們又如何以一個問診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有雄性禿 男性賀爾蒙量卻正常掉髮的情形越來越嚴重:衣服上、梳子上到處都是,這名52歲的拉丁美洲女子發現,滿屋子裡都是她掉髮的蹤跡,這種情形持續1年了,她已經有前額禿的現象,後腦勺也禿了一部分。到皮膚科及醫院求診,醫生不只檢查她的頭髮和頭皮,也尋找造成的病根,例如營養不良、甲狀腺異常、中毒或肝硬化,然而檢查後發現,女子的身體非常健康,令人驚訝的是,病人具有典型雄性禿症狀,然而醫生並沒有發現有男性賀爾蒙過多,這名女人其他部分的毛髮是典型的女性特徵,她也沒有體重過重或痤瘡、粉刺。身體接觸、共用毛巾 吸收賀爾蒙儘管如此,醫療團隊還是試圖為患者驗血,尋找內分泌改變的線索──卵巢、腎上腺及腦部的腫瘤也有可能會造成特病的賀爾蒙分泌過多,引起身體功能異常,醫生們很快就找到原因了,這名女子身體裡的睪固酮太高了,醫生用超音波在卵巢附近尋找腫瘤的蹤跡,不過所有的器官看起來都很健康。最後,醫生終於找到解謎的關鍵了:患者的先生因為睪固酮分泌異常,已經使用含有睪固酮的軟膏超過1年了,他每天在上臂塗抹軟膏,藉由皮膚吸收睪酮,然而,部分成分會留在手臂或手上,而透過身體接觸、衣物或共同使用的床單和毛巾等,患者也透過皮膚吸收了一部分賀爾蒙──結果造成掉髮。陰蒂變大、變聲、早熟睪酮過高的影響其實很大,這種賀爾蒙可能會造成陰蒂變大、變聲,使兒童過早進入青春期,當成年睪酮過多時,身體的毛髮和肌肉會生長過度,女性則可能會有月經異常問題。(本文摘自/醫生,我到底生了什麼病?:「怪醫豪斯」真實版!讓醫生也驚奇的怪病推理事件簿/平安文化)

眼乾、嘴破 治免疫病中醫效果佳

眼乾、嘴破 治免疫病中醫效果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免疫系統疾病在台灣一直是相當盛行的疾病,影響範圍從年輕人到老人皆有,輕者口乾、眼乾,重者心、腎皆有疾病,恐危及生命,大多數病人發病之後,以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控制的狀況下,症狀皆維持在輕到中程度,大部分可見乾燥、疼痛、眩暈等不一的症狀。關節腫痛、血小板過低、肝炎目前科學積極研究,許多的生物製劑對乾燥症症狀有良好改善,但仍有部分人症狀無法順利緩解尤其是疼痛,如紅斑性狼瘡的皮損(紅斑)、關節腫痛、腹瀉、便祕,貝塞氏症的反覆口破、關節痛等等,甚至如血小板過低、腎臟機能下降、肝炎等。類固醇致白血球減少、腎機能變差科學研究的確帶給臨床治療相當大的突破進展,過去使用類固醇治療常見的水牛肩、月亮臉,秋水仙素造成的白血球減少、腎臟機能變差等也一一的消失,仍有許多病人苦於免疫系統疾病帶來的症狀,以及長期必須服用藥物的困擾,中醫藥的調理,為病人帶來改變的契機。中醫調理 緩解免疫系統過度動作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張仁旭表示,中醫調理免疫疾病,是站在逐步緩解免疫系統過度動作,而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的角度來協助病人,治療過程中強調調理而非補身,當然藥物使用上,依病人身體虛弱的狀況,如類固醇的使用,也要控制在不傷害身體的範圍內。並且在治療過程,不斷發現相關新的可能中醫處理角度,張仁旭醫師強調,免疫系統疾病是相當多端複雜,牽涉的病理仍待積極的研究發現,中醫藥的介入處理,一定可以為病人帶來福音。

藍光擾眠?多接觸光更好睡

藍光擾眠?多接觸光更好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也是抓寶貝一族嗎?現在很多人晚上出門抓寶貝,睡覺前還在滑手機,過去不少研究發現,晚上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會干擾睡眠,然而瑞典最新研究顯示,白天若能多待在明亮的環境中,可以減少這樣的困擾,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最新研究發現,白天多接觸亮光,螢幕藍光干擾睡眠情況會比較緩和,晚上睡眠較不會受干擾。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睡眠醫學」期刊(Sleep Medicine)。 螢幕藍光 干擾睡眠澳洲電磁生物效應研究中心莎拉‧勞倫博士接受「澳洲版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 Australia)訪問時表示,智慧型手機所散發出來的亮光會讓睡眠時間延遲,特別是藍色波長亮光,更會產生這種效應,勞倫博士解釋,「褪黑激素」這種荷爾蒙對維持、調節「睡眠-甦醒」節奏很重要,當身體接觸螢幕藍光等亮光時,這些光線就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並打亂身體原本的生理節奏。 在這次瑞典所進行的研究當中,共有十四名年輕男女參與研究計畫,神經科學系副教授克裡斯汀‧班尼迪克特與神經科學系博士生佛瑞達‧蘭泰爾,想了解民眾白天接觸亮光是否會影響藍光干擾睡眠效果,因而進行這項研究。 白天接觸亮光 晚上較好睡 結果發現,如果一個人白天接觸明亮光線,晚上睡覺前就算使用兩小時平板電腦,睡眠也不會受干擾,克裡斯汀‧班尼迪克特指出,研究顯示,白天多待在明亮環境,可以減緩晚上藍光的刺激,減少藍光干擾夜間睡眠,像白天多進行戶外活動,或讓辦公室明亮一點,都是不錯的方法,不過睡覺前若還在確認工作e-mail,或拼命上社群網站,很容易讓情緒過於亢奮,最後還是會干擾睡眠。 澳洲醫學專家建議,民眾在睡覺前一小時最好「關機」,將手機放下,抱抱身邊伴侶及家人,這樣比較實在,對提升睡眠品質較有好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白內障年輕化 抗藍光水晶體預防惡化速度

白內障年輕化 抗藍光水晶體預防惡化速度

          (圖說:白內障年輕化 平均六十歲民眾患有白內障/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與頭髮變白、皮膚出現皺紋的道理一樣,眼球裡面的水晶體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變白老化,造成某種程度的混濁,進而影響視力,這就是俗稱的「白內障」。眼科張正忠醫師表示,以往白內障的手術多半落在7、80歲的長者,但近年來臨床發現,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平均來講,60歲就接受白內障手術的病患越來越多。 白內障年輕化  主因多為3C產品藍光 張正忠醫師說明,白內障可分為老化性與病發性白內障,一般而言,是以老化性白內障,也就是退化型的白內障為最大宗,少部分是因為糖尿病、虹彩炎、青光眼等疾病,所引起的病發性白內障。 而最近發現,白內障手術有年輕化的趨勢。張正忠醫師解釋,的確以往我們發現接受白內障手術年齡多半是落在7、80歲的老年人,但隨著手術技術與材料進步,白內障手術已不再是等病徵成熟後才能做。所以很多60歲的民眾,一旦發現自己有白內障,也會與醫師討論是否可以儘早接受手術,以恢復視力與生活品質。 尤其是現在3C產品普及,藍光問題造成眼睛病變的案例越來越頻繁,張正忠醫師分享,自己的病患來接受白內障手術,十之八九都有使用3C產品的習慣。我們的眼睛,原本就有過濾紫外線與藍光的功能,一旦置換人工水晶體,就要特別小心藍光對視網膜的傷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要求手術患者,應要避免光害,尤其室外活動,一定要配戴太陽眼鏡。 避免黃斑部病變 抗藍光水晶體降低惡化速度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失明問題的第一名,跟藍光絕對有間接的關係!」張正忠醫師說,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水晶體被移除後,會有較高機率發生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近兩年的研究論文也指出,抗藍光水晶體的確可降低黃斑部病變惡化的速度。 也就是說,假使民眾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在3C產品如此普及的現代,站在醫師的角度,提醒接受置換人工水晶體的患者,一定要有防藍光的觀念,保護自己的視網膜。 很多病患都問,抗藍光水晶體比較貴,那是否平時多吃含有葉黃素的食物,也可以避免黃斑部病變?張正忠醫師解釋,葉黃素僅是預防黃斑部病變的營養素之一,像玉米黃質素、胡蘿蔔素都是必須的營養素,其實降低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方法有許多,例如透過外在遮陽、植入抗藍光的水晶體或者是正確攝取必須營養素等等。建議民眾也可以跟眼科醫師討論,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護眼之道。   (本衛教訊息由愛爾康協助刊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