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愛美又怕輻射?專家幫你釋放恐懼

愛美又怕輻射?專家幫你釋放恐懼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醫學美容如此風行,各種網路傳說中也不斷出現一個疑問:「醫美用的脈衝光會不會致癌?」人人談輻射色變的今日,似乎任何看起來很高科技、又會發射出光線的東西,都被歸類於「輻射怪物」,其中,醫美儀器使用的各種「光」更具有致命吸引力。醫學物理師廖彥朋,針對大家對「輻射致癌」的種種恐懼,提出了從根本釋疑的解說。只要是可見光 就沒有致癌疑慮在理解雷射光和脈衝光差異之前,要先確認一下大家對「可見光」的概念。所謂的可見光就是用人眼能夠分辨出顏色的光,在人類所知的光譜中,可見光其實是非常窄的一個波段,波長介於三百八十奈米(紫光的邊緣)到七百五十奈米(紅光的邊緣)之間,低於三百八十奈米的稱為紫外光(或是紫外線),超過七百五十奈米的稱為紅外光(或是紅外線)。「雷射」原本的意思是「受激輻射的光放大」(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簡稱為雷射(LASER),基本上它本身還是一種可見光。實務上所用的雷射光使用特殊技術產生,能確保輸出的光子每一顆都是特定能量,如果是發出綠光,那就是整條光束都是同樣波長的綠光;如果是發出紅光,那就是整條光束都是同樣波長的紅光。所以利用雷射光來做治療,可以針對某些吸收特定波段光線的組織進行曝露,就可以非常有效率地達到療效。「脈衝光」則是結合雷射光的技術與自然光的概念而產生的技術。脈衝光使用雷射技術,產生各種不同的純能光束,典型的範圍大約是四百三十到一千兩百奈米,橫跨可見光到紅外光的範圍,再把這些純能光束混在一起,並且以間歇的方式發射,優點是可以掃射各種不同的組織,但治療效果上和雷射還是有差異。不管是雷射光還是脈衝光,到底會不會致癌?事實上做一些雷射和脈衝光治療,皮膚的確會有一些反應,但既然是可見光,當然就沒有致癌的疑慮了,脈衝光雖不會致癌,但還是要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治療。(文章授權提供/魅麗雜誌 108期9月號) 

縮血管 脈衝光可救酒糟鼻!

縮血管 脈衝光可救酒糟鼻!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妳臉紅紅的好可愛!」許多愛美女性都期待有紅潤雙頰,讓氣色更好,但不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臉部皮膚總是泛紅,酒糟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病,初期症狀常是兩頰、鼻尖或下巴像曬傷般紅紅的,可能幾小時或幾天就會褪去,但隨著皮膚越來越敏感,時間拉長,可能因皮脂腺增生長出丘疹、膿皰,形成「酒糟鼻」。微溫感 無侵入傷口、照護容易傳統治療酒糟性皮膚炎的方式包括口服抗發炎藥,抑制血管擴張,缺點是用藥時間動輒1、2個月以上,且無法根除增生的微血管,脈衝光作用於皮膚淺層、輸出方式溫和,除了治療時,血管處會感受到如日曬般的微溫感外,無侵入性傷口,照護容易,治療後可立刻回復正常生活,術後若皮膚微紅腫灼熱,大多數分鐘到數小時便會逐漸褪去。撫平細紋、改善鬆弛、淡化斑點如果已經產生持久性的紅斑及明顯的微血管擴張,藥物改善程度有限,但脈衝光則能去除產生病變的微血管,此外,脈衝光打入皮膚後,作用到真皮層的長波長會活化纖維母細胞、刺激膠原蛋白,能撫平細紋、改善鬆弛,短波長則可為含氧血紅素及黑色素吸收,萎縮微血管外,也具有淡化斑點、提亮肌膚的效果。重視保濕、不去角質、要擦防曬新竹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幼華表示,酒糟性皮膚炎患者平常保養應重視保溼,避免去角質,保養簡單化,外出記得擦防曬乳,也要加強撐傘、戴帽等物理性防曬,不要常待在三溫暖或溫泉等環境,少吃過燙或過辣的食物,情緒保持穩定、生活作息正常,盡可能減少誘發因素。

什麼!養生腰果是毒瘤?

什麼!養生腰果是毒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奇特之處在於,腰果的「屁股」上還長著一個大大的「瘤」! 這個「瘤」是由花托變來的,在子房朝「堅果」方向發展的同時,花托也跟著長肉增肥、膨大成漿果似的「果托」,成熟時表皮蠟質亮滑,呈紅、黃或橙紅色,果托不僅樣貌像蘋果,果肉也很好吃,完全可以「冒充」水果,供人消暑解渴。柔軟、酸甜 富含維生素B和C在腰果盛產地, 人們送它一個形象的稱呼:「 腰果蘋果」(Cashew Apples),腰果蘋果柔軟多汁、酸甜可口,且富含維生素B和C,具備不錯的營養價值,而且還有一點很討人喜歡:吃起來方便,不必吐子。極容易腐爛 放一天就變質了另一點是,採摘腰果蘋果必須趁新鮮吃掉,因為它極容易腐爛,通常放置一天就變質了,所以無法長途運輸,因而市場上罕見腰果蘋果出售,總體來說,這是款不遜色於傳統水果的果子,在腰果產地,腰果蘋果都被直接置於水果攤上販售,銷量十分可觀。可製成雞尾酒、果汁、蘸醬南美洲人喜歡將腰果蘋果製成腰果汁及風味飲料,尤其是巴西人享用「國飲」卡皮利亞(一種雞尾酒)時,總要加些腰果蘋果汁調味,印度人則進一步將腰果蘋果發揚光大,把腰果汁發酵成腰果酒,這個「咖哩王國」甚至還能把腰果蘋果炒成咖哩菜,或釀成醋、蘸醬、果醬等。腎形「堅果」 才含有種子的果實腰果果托之上的腎形「堅果」才是真正含有種子的果實,這種子裡藏著我們熟悉的腰果仁,不過,想吃到腰果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我們要解決掉一個棘手的傢伙—包裹在種子外面的剽悍果皮。先晒乾、再烘烤  至硬殼爆裂在機械設備出現之前,人們要先把「堅果」晒乾,再置於火上烘烤,直至硬殼爆裂,毒辣的腰果殼油所剩無幾,才取下來冷卻,然後戴著手套取出果仁,即使這樣,除殼工人也常常受到殘餘殼油的毒害,因此,加工好的腰果仁自然成了「貴族」,據說,南美洲多數人熱愛腰果蘋果遠勝於腰果仁,我想可能就是因為從前腰果仁身價高高在上,當地百姓吃不起吧。(本文摘自/吃出堅果的學問/時報出版) 

放鬆一下 孩子學習更有成效

放鬆一下 孩子學習更有成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每天臨床諮商所遇到的,都是關愛子女、盡心盡力又細心周到的父母,他們想要保護孩子,避免孩子有負面經驗,提供所有資源,讓孩子快樂,這都是令人佩服的特質。然而,父母所面臨的挑戰是,要了解多少才夠、怎樣就算太多,尤其要特別注意孩子的人際社交生活。行程表排太滿 怕孩子錯過課程大多數父母都知道孩子的行程表排得太滿,但因為怕孩子會錯過課程不得不安排,而承受了許多壓力,這是壓力陷阱的一部分──父母覺得自己一定要做對所有事情,希望讓孩子領先的壓力,以及有太多課程活動可選,導致父母容易將孩子的行程排得過滿,而行程過滿的2個後果,我們經常看到:1)    兒童和青少年時常對我們說,他們的壓力太大,需要有休息時間,他們說,自己的行程裡有太多活動,連「放鬆一下」的時間都沒有,每當他們試著放鬆,父母就會問他們是否該做功課、練習音樂或運動?這讓他們覺得內疚或是被責備,根本不是休息的目的。2)    許多兒童和青少年不知道如何自行安排時間,他們會希望父母一直幫自己排行程。如果有一天不照著行程走,他們便會連珠炮似地問父母,那天有什麼事可以做?他們可能會一直說無聊,卻不知可以做些什麼自娛,他們的父母便形容自己的孩子時時需要他們注意。有一些自己的時間 寶貴又重要許多父母並不了解,讓孩子有一些自己的時間,對孩子來說,是寶貴又重要的經驗,因為在大人決定孩子的行程時,孩子不需要思考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不需要自行解決問題、不需要做時間管理,也不需要決定活動的優先順序,此外,大人在引導孩子的日常活動時,也剝奪了孩子自行解決沒做好時間管理後果的機會。孩子本來可以學習到自己承受意外的變化,這是非常寶貴的一課,這樣他們才知道意外來臨時,應該怎麼做,但很多時候計畫是趕不上變化的,這需要有應變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忍受力,而當孩子的行程過滿,就會錯過那些寶貴的經驗。(本文摘自/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大好書屋)

防心病 快走30分有效

防心病 快走30分有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英國,為了預防心臟和其它循環器官的疾病,心臟學會和政府機關也合作在城鄉的森林中建置健康步道,這種步道比較平坦,就連心臟功能虛弱的人也能行走,甚至坐輪椅的人也可以利用,為了提高民眾持之以恆地參加的意願,主辦單位訂定了可以累積的哩程數兌換福利的辦法。心跳每分鐘100下 15分鐘以上我們可以從運動醫學的角度,針對參與者的身心狀況,配合環境特性,訂定要達到的目標,適當地設計運動,德國的自然療法通常由醫師先對參與者進行健康檢查,再依照運動負荷量表來訂定適合參與者步行運動的路線,基本上,越健康的人可以承受越高的運動負荷量。一般人在運動以後的心跳數超過每分鐘100下,而且需要持續15分鐘以上,才能算是有氧運動,「快走」對一般健康的人非常有益,每分鐘走150公尺最佳,如果持續快走30分鐘以上,可以使人擁有清醒的頭腦,為了要持續充分攝取氧氣,在森林運動的人應以中庸速度進行,以自己「最大運動量」的60~70%的程度為宜。2公里為基本 快走達有氧程度我國學者林文鎮根據文獻,整理出適合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態人士的森林步行距離、坡度和所需時間,他建議在森林運動的人,可以選擇自己或家人喜歡又適宜的路線,以2公里為基本距離,出發前先設定當天要步行的距離,快走以達到有氧運動的程度,並且要持之以恆。(本文摘自/森林益康:森林療癒的神奇力量/心靈工坊)

喘不過氣 30男肺破洞啦!

喘不過氣 30男肺破洞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日前一名30出頭的徐姓年輕人,晚間在家自覺喘不過氣,送醫求治,經X光檢查診斷為自發性氣胸,由醫師先予放置胸管治療,並安排住院,且經先給予氧氣保守治療3天無法改善,再由醫師施做胸腔內視鏡手術治療,術後恢復良好,康復出院。胸悶、呼吸喘 失去換氣功能據徐先生表示,就醫前2天,就開始老是覺得胸部悶痛、呼吸有些喘,本來以為是太累,好好休息幾天就會改善,沒想到病情加劇,覺得快喘不過氣才告訴家人,陪同就醫,苗醫胸腔外科連允昌醫師表示,氣胸就是肺部某處有破洞,造成肺臟部份或完全塌陷,失去正常的換氣功能,導致身體組織的氧氣不夠,開始出現胸悶及喘息的症狀。次發性氣胸 氣喘、肺炎引發氣胸分類有外傷性和自發性2種,自發性氣胸是指沒有外來因素下,自行産生的氣胸,又可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前者是指肺臟沒有特定的疾病下所發生的氣胸,後者是本身的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氣喘、肺炎、肺結核(TB)、肺氣腫等,造成肺部組織脆弱、破裂所引發。好發年輕男性 約在15~35歲間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胸腔外科醫師連允昌指出,原發性氣胸好發於年輕男性身上,年齡層約在15到35歲之間,男女比約為6:1,次發性氣胸,則多見於65歲以上,有吸菸、氣喘、肺炎、肺結核、肺氣腫等病史者,是高風險的好發族群。胸腔壓力變大 會造成張力性氣胸連允昌醫師進一步說明,有些時候氣胸很輕微,氧氣治療之後可以恢復,然而嚴重的氣胸,卻會因為胸腔內的壓力變大,也有可能會造成致命的張力性氣胸,要特別注意的是,一開始時症狀輕微的氣胸,並不保證不會轉變成致命的張力性氣胸,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輕忽胸痛症狀,及早就醫,才可以預防致命危險的發生。

C肝盛行 沿海區輸血要小心!

C肝盛行 沿海區輸血要小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C型肝炎是指由C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臟發炎,經由血液傳染,造成傷口或導致黏膜破裂等行為,如刺青、針灸、穿體洞、共用刮鬍刀或牙刷、使用消毒不潔的針具、刀具治療或共用針頭等,都可能會感染到C型肝炎,C型肝炎與B型肝炎不同的是,C型肝炎垂直感染的機會較低。C型肝炎高盛行區 中南部沿海C型肝炎目前是台灣地區肝病的第2主因,疾病管制署曾就全國15歲以上人口研究調查顯示,國人C型肝炎的盛行率為3.87%,C型肝炎的高盛行率地區,多集中在中南部沿海地區和部分原住民社區,其中部分鄉鎮高達5成以上,起因主要來自輸血,自1992年起,捐血中心已將C型肝炎抗體列入篩檢項目,以避免輸血傳染。腹部不適、沒胃口、體重減輕感染C型肝炎後,約有3/4的人不會有症狀,只有約1/4的人會有輕微的症狀如疲累、虛弱或感到腹部不適、沒胃口、體重減輕、精神沮喪或是有輕微的黃疸等症狀。肝硬化形成 有2~5%產生肝癌統計上,有約8成病人可能會在6個月後轉成慢性C型肝炎,而慢性C型肝炎若不治療,則有25%的人在20~30年內會轉成肝硬化,一旦肝硬化形成,則每年有2~5%的機會產生肝癌,4~5%的機率發生肝衰竭。避免共用注射器、牙刷、刮鬍刀預防慢性C型肝炎的感染,應該避免不必要或不安全之注射、不安全的血液製品、不安全尖銳醫療廢棄物處理、避免使用非法藥物和共用注射器、與C型肝炎者在無保護措施下發生性行為、共用個人衛生用品如牙刷、刮鬍刀或使用可能遭受污染的工具。

流淚不是弱者 了解10個悲傷的權利

流淚不是弱者 了解10個悲傷的權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很慶幸,已經整理許多遍生命所遇見的失落經驗,基本上,我生命中深沉的憂傷都處理的讓我的心靈保有平安,不過,我清楚的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這份福氣,我們的社會節奏,快速到不允許大家將心安靜的去經歷內心的悲傷,我們的社會常催促大家快點跳過悲傷,誰顯得最堅強,誰就是王者,我們難免會扭曲各自心裡的悲傷。不是文化常態 流淚被等同於弱者我們華人不允許也不鼓勵常悲傷,顯露哀傷並不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美德,流出眼淚更不是我們文化的常態,「眼淚」常被等同於「弱者」,因此,在這個文化之下活著的我們,常有意無意的壓抑自己的哀傷,快速跳過哀傷,而驅走哀傷,如此壓迫的現象扭曲了我們經歷悲傷的旅程,而導致身心頻頻出狀況。揭露、表達、整合後 有更多能量所以,我鼓勵我們這個社會,提供更多的空間,讓大家主動經歷悲傷,屆時,你將會發現,當悲傷得以揭露、表達、整合以後,我們會帶著更多的能量繼續活著,如果你正在經歷生命中的哀傷與失落,不妨花一些時間看一看由福沃特所撰寫的文字。傷痛、害怕、悲傷是一種普遍反應當你失去了所愛的人或面對重大失落時,你可能會有許多傷痛的感覺與害怕的想法,這些想法與感覺都是一種悲傷的反應,而這是每一個人在失去他們所愛的人或經歷重大失落事件之後的普遍反應,下面10個悲傷的權利,可以幫助你了解你的悲傷是怎麼回事,並且對生命再度燃起希望,用合理的想法看待失落:1) 我可以有自己獨特的失落感2) 我可以隨時自由的表達悲傷的感受3) 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悲傷4) 我可以請求協助5) 我可以對生活瑣事感到厭煩6) 我可以有突發的情緒7) 我可以藉助信仰處理悲傷8) 我可以探尋失落事件帶給我的疑惑9) 我可以思念或說出我懷念的人或事10) 我可以在療癒的歷程中帶著悲傷成長 

退化性關節炎還是要動 助協調平衡

退化性關節炎還是要動 助協調平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不是突然出現,而是經年累月慢慢累積形成。剛開始關節附近會痠痛與肌肉變緊,活動時會疼痛,輕壓關節附近也會痛,接著,剛起床時會覺得關節活動很不靈敏,膝蓋愈來愈疼痛與腫脹,活動時甚至會感到無力可施,蹲不下去站不起來。時間愈久,膝關節變得極度僵硬無法活動,患者會無法行走,需要以手術矯正。就腫脹程度 決定是否要抽取關節液若因膝關節腫脹疼痛就醫,醫師會評估膝關節紅腫的程度及活動度,就腫脹程度決定是否要抽取關節液,也就是拿針戳進關節腔,吸出關節內的液體,檢驗是否有痛風、感染等其他關節毛病。接下來,患者要接受X光等影像檢查。雖然我們無法從X光片內直接看到軟骨的樣貌,但X光能顯現出目前大腿骨及小腿骨間的關節空間是否縮小、有沒有長骨刺等狀況。提升肌力 膝關節穩定度會變好若要看到軟骨及關節腔的問題 ,則需要用核磁共振檢查結果評估,但因此檢查昂貴,目前僅適用於複雜案例。除了藥物外,最重要的治療方法是運動和維持適當體重。患者會誤以為運動容易耗損膝關節而完全不敢動,這種想法並不正確。適當的訓練能增加大腿肌肉的力量,肌力提升後,膝關節的穩定度和活動度會變好,關節協調與平衡能力也會變佳,疼痛感降低,膝蓋較不易受傷。人工膝關節 術後要注意感染及出血一旦控制了體重,膝蓋需承受的力量降低後,受傷及磨損的速度也會變慢。當口服藥物及保守療法無法幫助患者時, 醫師能在患者受傷的膝關節注射類固醇、玻尿酸等藥物,以減少關節發炎或潤滑關節。最後的治療手段是置換人工膝關節:消除磨損大腿側和小腿側的軟骨及部分硬骨後,裝置上人工膝關節。術後要注意感染及出血問題,人工關節也會隨著時間磨損或鬆脫,若突然感到膝蓋大痛,就要回診請醫師檢查。(本文摘自/Dr.小志志圖解健康醫學/商周出版)

聰明6步驟 遠離電波攻擊

聰明6步驟 遠離電波攻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了降低電磁波影響,選購手機時請注意電磁波輻射量,也就是生物體單位質量對電磁波能量比吸收率(SAR值)較低的產品。最近流行的智慧型手機大多會釋出強烈電磁波,所以使用時請做防護措施,例如選購SAR值較低的機種、用手機通話時遠離耳朵、不要將手機放在胸前口袋或是褲子口袋、把手機放在手機袋中、使用耳機讓大腦遠離手機等。不要放胸前或口袋、遠離身體當人類接收到外界訊息,全身的神經細胞與大腦就會有所知覺,加以處理並指揮行動,大腦下達的指令,會在瞬間傳至身體各部位的神經細胞,這些指令是透過微弱的電流信號來執行,可是這些在體內不斷交錯傳遞的電流信號,往往會因為生活中驟增的外部電磁波,而受到不良影響。預防手機電磁波的要點1)     通話時遠離耳朵2)     避免長時間通話3)     不要放在胸前或褲子口袋,應放進包包遠離身體4)     通話時使用耳機,不要緊貼耳朵 5)     盡量使手機遠離耳朵和身體6)    請選購SAR 值較低的機種(SAR 值=大腦的電磁波吸收量)日常生活中的微波傷害1) 微波爐/剛推出時很多人得白內障。現在的微波爐只要遠離一公尺便安全無虞2) 手機/通話時緊貼耳朵電磁波會傷害大腦3) 通勤電車/車廂內很多人使用手機,電車變成會移動的微波爐4) IH 調理爐/孕婦使用很危險!電磁波會導致流產或畸形兒會增加(本文摘自/安心吃油/采實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