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醫訊/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醫訊/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在本次的講座中,營養科營養師孫文蕙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歡迎聆聽。名稱: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時間:105年9月26日 星期(一)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行駛3C網路 請保持安全車距

行駛3C網路 請保持安全車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說成癮,太沉重?!沒有人喜歡被貼上標籤,父母也很怕這個標籤會找上孩子,網路成癮,在診斷與界定上,仍存在著許多的爭議性,目前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中,還不是一個正式的診斷名稱。了解網路成癮 助察覺適當性這件事,你絕不能等閒視之,因為,我們與孩子都有可能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當然,你的孩子不一定會陷入網路沉迷、成癮的黑洞中,但是若我們試著先了解關於網路成癮的一些現象,將有助於去察覺孩子對於3C產品及網路使用行為的適當性,必要時可以適時給予協助,讓孩子不至於往黑洞的方向前去。別汙名化 網路沒有好壞這不是一場ON/OFF的零和遊戲,3C產品與網路就存在於生活之中,孩子不可能遠離,而且也沒必要遠離。遮掩,視而不見,把3C產品隱藏起來,把網路斷了線,說實在的,一點必要也沒有,3C產品與網路不是瘟神,請別把它們汙名化,3C產品與網路本身沒有好壞,但是關於孩子接觸3C產品與網路,我有自己的一套堅持:1)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態度要一致。2)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情緒要一致。3)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作息要一致。4)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學業表現要一致。5) 使用前與使用後,對於周遭事物的關注要一致。與3C產品、網路發展正常關係孩子是否有本事使用3C產品和網路,有一項重要判斷,就是觀察孩子對於3C產品和網路的吸引力,是否能夠「不沾黏」:下好離手,切換自如,心情不留戀,同時在停止使用之後,能夠繼續進行當下該做的事,我們都在學習與3C產品和網路發展正常的關係,如何讓孩子與3C產品和網路保持「安全車距」,是現代父母必須要正視的一道課題。(本文摘自/你被孩子3C勒索嗎?/采實文化)

手腕長雞蛋瘤! 原是痛風石上身

手腕長雞蛋瘤! 原是痛風石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年近6旬的男子,左手腕因出現不明「腫瘤」,其如雞蛋大小,且紅腫疼痛,為此前往醫院就醫,結果經醫師診察發現,這顆「腫瘤」竟是痛風石,且患者也確定罹患高尿酸血症,需要接受降尿酸治療,醫師因此呼籲,身上若出現不明腫瘤,應盡速就醫確診,提早對症治療。觸感如同石灰石般粗糙 是典型尿酸石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洪豐建表示,患者自認的「腫瘤」其實是顆痛風石,因為其手腕突出物的觸感是如同石灰石般粗糙,是典型的尿酸石,壓下去還會輕微滑動,加上檢驗發現其尿酸值偏高達到8.5 mg/d1,一般男性的尿酸值若超過7mg/d1即可被診斷為高尿酸血症。此外,這位患者的腎功能檢查也出現異常,患者還自訴近年來小解時常排出小結石,洪豐建醫師表示,這顯示長期的高尿酸血症不只讓尿酸鹽結晶沉積在其手關節,也結晶在腎臟,若不及早控制尿酸值在5 mg/d1以下,長此以往,除了破壞關節、也將破壞腎功能。高尿酸血症 有10%病人會產生痛風洪豐建醫師指出,痛風就是嘌林食物攝取過多,造成尿酸製造過多或尿酸排泄太少,產生高尿酸血症,但高尿酸血症只有10%病人會產生痛風,痛風患者又只有10%會出現痛風石,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須經過很長的時間才第一次發作,單一的關節紅、腫、熱、痛發作後,有時又會自然緩解,如果患者沒有警覺接受進一步治療及抽血檢查,很容易忽略。 

驚!嘴破2周恐為口腔癌

驚!嘴破2周恐為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常會有口腔破洞的情形發生,也不是咬到,就是無緣無故的破了個洞,只要吃東西碰到,就痛得哇哇叫,有人說是火氣大,有人說是免疫力下降;營養師則是說,恐因缺乏維生素B群與維生素C導致。 奇異果、番茄 助傷口癒合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表示,缺乏維生素B群會使人口腔容易破洞,至於含有維生素B群的食物則是全穀根莖類,含有蛋白質的食物如肉類和蛋類,也含有維生素B群,都可以幫助口腔修復;此外,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例如奇異果、番茄、柳橙、芭樂、甜椒等,也可以幫助促進傷口癒合,進而能使口腔破洞獲得改善。 免疫力低下 使口腔常破洞口腔常破洞,除了要多吃維生素B群與維生素C的食物之外,營養師鄭欣宜指出,口腔常有破洞,不易癒合,也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除了要多吃維生素B群的食物及維生素C的食物之外,也應該要多運動及充足睡眠,而且最好是要均衡攝取營養。 逾2周恐為口腔癌 務必就醫鄭欣宜營養師並建議,如果口腔破洞一直都無法改善,而且即使是吃含有維生素B群與維生素C的食物,口腔都還是經常會破洞時,可以服用左旋麩醯胺酸來緩解,然而,如果仍然都不能癒合時,務必就醫,萬一超過2周,有可能是口腔癌,必須進一步就醫確認。(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不再頭暈胸悶!新方法估心肌齡

不再頭暈胸悶!新方法估心肌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陳太太,高血壓3年多卻不規則服藥,最近稍微跑步就會喘,胸口也有悶痛情況,聽家人建議接受健康檢查,高階電腦斷層顯示心臟冠狀動脈正常,而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室明顯肥厚併心內壓力上升,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力(coronary reserve)也降低,重新整合高血壓和心臟用藥後,開始低鹽飲食與加強運動,情況有顯著改善。腦中風、心臟病 風險增加依據國民健康署研究結果顯示,18歲以上民眾約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高血壓常沒有明顯症狀,是典型的沈默殺手,因此民眾常會忽略,然而高血壓病人未來罹患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的風險顯著上升,高血壓性疾病更為10大死因第8名氣促、胸悶 運動能力受限所謂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力就是當心臟需要高耗氧量時,冠狀動脈擴張並增加血流量的能力,也因此不是只有心血管疾病才嚴重,就算是正常心血管,若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力不足,仍然可能會有氣促、胸悶和運動能力受限的情況。頭暈、心跳下降及臉部潮紅冠狀動脈儲備力最標準的的測量方式是在執行心導管時,用可以測量血流儲備分數(FFR)的導管,於施打腺苷藥物(Adenosine)前後測量,而非侵入性如心臟超音波,在適合的病人也可以測量到冠狀動脈儲備力,然而施打腺苷可能會造成病人胸悶、頭暈、心跳下降及臉部潮紅的不適感。重視血壓、規律運動、飲食減鹽奇美醫學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瑋婷,藉由臨床超音波影像以及動物實驗模擬,發現藉由冠狀動脈收縮對舒張期的比值(S/D ratio),即可評估心臟肌肉退化情況,藉非侵入性超音波,可作更周全的心臟功能評估,呼籲民眾重視自己和周遭人的血壓、規律運動、飲食減鹽及良好的服藥習慣都是最有效的治療。

改善心病?血管支架恐致死

改善心病?血管支架恐致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心臟疾病僅次癌症,多年來一直高居臺灣前10大死因第2名,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不僅危險性高,病例數量也因人口老化及國人飲食西化而逐年增加,症狀較輕者可採用藥物治療,嚴重者則可能需要做血管繞道手術,或作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甚至置入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加以治療。1個月~3個月 會被血管內膜覆蓋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為第3等級醫療器材,是先利用氣球擴張撐開血管狹窄處,再將置於氣球導管上的支架引導至血管患部,由於支架對狹窄處提供支撐力,可讓血管保持管徑的擴張狀態,減少血管壁回縮或血管內層剝離,可維持血流暢通,一旦置入血管,1個月至3個月後會被新生的血管內膜覆蓋,不需手術取出,而是永久留在病患體內。出血、心律不整、腦中風併發症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的運用,提供患者開刀外的另一個選擇,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狀,但亦有其風險,包括可能有出血、心律不整、腦中風、心肌梗塞、腎功能惡化、過敏休克、死亡等併發症,一定要先經醫師就個人病情進行溝通、評估,才能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詳閱術前須知 醫師提供正確資訊食藥署提醒,病人在手術前請詳閱術前須知及手術同意書,醫師也要在術後提供正確的服藥及照護資訊,病患若有疑慮,須立即向醫師諮詢尋求協助,也可至食藥署網站的許可證資料庫,查詢產品相關資訊,另患者術後若發生醫療器材引起的不良反應,可通報衛生福利部建置的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 

睡不著好憂鬱 多冥想、別賴床

睡不著好憂鬱 多冥想、別賴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到假日,許多人熬夜、睡到自然醒,生活作息不規律,假期結束後,反而覺得更疲憊,注意力不集中,有些人甚至出現失眠與憂鬱傾向,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5年的調查發現,台灣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睡眠障礙問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甚至將睡眠不足視為公共衛生問題。認知偏差、判斷力不佳、焦慮根據一篇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研究指出,有60%的美國人有睡眠困擾問題,13至64歲美國人,有43%表示自己睡眠不足,睡眠不足除了與交通意外、職業傷害有關,與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等疾病也有關聯,在整夜無眠的狀況下,對情緒調節有低度的反應,睡眠不足會失去衡量輕重緩急的能力,認知偏差、判斷力不佳與焦慮感。睡眠品質差 可能由呼吸疾病引起台北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劉嘉逸主治醫師表示,有些人每晚睡4、5小時即足夠,有些人則需要每日9至10小時的睡眠,若對自己的睡眠品質或時間不滿意,或半夜容易醒來,就需要注意睡眠狀態,失眠可能是由生理或心理疾病所引起,如呼吸疾病、生理疼痛、焦慮症、憂鬱症等,失眠也會導致焦慮、憂鬱情緒、注意力不佳。放鬆運動 泡澡、腹式呼吸、靜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失眠者可以做放鬆練習,例如:泡澡、腹式呼吸,或靜坐,避免睡前的運動,因為運動會活絡交感神經,反而會難以入眠,盡量避免辛辣刺激、酒精或咖啡因的食物,避免因攝入含大量水分的食物,若真的睡不著,可以透過類似冥想幫助入眠,假日不要延遲起床的時間,須維持與平日相同的作息。 

免打針!震波療法可長期止痛

免打針!震波療法可長期止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苗栗一位55歲的李姓家庭主婦,因為長期右肩疼痛至醫院就醫,經超音波及X光診斷,發現其右肩旋轉肌鈣化性肌腱炎,雖經過數周復健,狀況有改善,但仍殘留疼痛感且關節活動度仍有限,經醫師評估後接受震波治療,在2次治療後整體的疼痛感及活動度都大幅改善。肩膀、手肘、下背 慢性疼痛苗栗公館診所復健科醫師黃維正表示,筋骨慢性疼痛是病患常見的問題,疼痛的部位包含肩膀、手肘、下背、腳底等,然而許多患者因忙碌無法常至醫院復健,或不願意吃藥打針來緩解症狀,針對這些病患,通常會建議他們接受震波治療。肌腱韌帶修復 刺激分泌腦內啡過去震波療法主要使用在治療泌尿系統結石,近年來開始利用其高能量、免麻醉、免開刀、免打針吃藥、無侵入性的特色,廣泛使用在各種慢性筋骨疼痛的治療,也讓病患症狀獲得良好的改善,震波療法主要藉高能量刺激受傷部位,增加血液循環及局部新陳代謝,讓肌腱韌帶部位修復,同時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達到長時間止痛效果。適合針對足底肌膜炎、網球肘震波機分為擴散式及聚焦式2種,擴散式震波的最高能量只集中於治療表層,因此皮膚表層會感覺十分疼痛,且壓力波也無法進入深層組織,若要針對深層的疼痛,建議使用聚焦式震波,經由聚焦式震波讓深處產生氣化泡,有效促進骨折癒合,適合針對足底肌膜炎、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肩部旋轉肌鈣化肌腱炎、肌膜疼痛症候群治療。避免劇烈運動 調整習慣動作由於震波治療主要是刺激受傷部位修復,因此治療後疼痛感是逐步改善的,黃維正醫師建議在接受治療後數周,盡量避免劇烈運動,並調整日常生活中可能造成傷害的習慣動作,搭配適度休息及耐心,才能讓疼痛獲得改善。

繭居族好宅 培養韌性10建議

繭居族好宅 培養韌性10建議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生活中反覆的挫折、不如意,又缺乏家人、朋友系統的支持,有些人就會選擇自我封閉、窩在家裡不出門,成為「繭居族」,心理韌性可以幫助每個人在面對壓力時,運用內外在資源來解決問題。習慣性拒絕社交 迴避參與社會臺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彥勳指出,繭居族描述的是特定青少年與青年族群,習慣性拒絕社交、迴避參與社會的心理狀態,習慣處於家中的狹小空間,鮮少出門,過著自我封閉的生活,有別於依賴父母生活、延緩獨立的啃老族,繭居族沒有人際互動,對社會與家庭造成很大的負擔。互動模式改變 嘗試突破的挫折黃彥勳醫師分析,繭居族常因為遭遇生活中的挫折,例如考試不理想、工作不順心、感情不如意而不敢與人互動,日本研究顯示,繭居族增加也可能與國家的經濟困頓有關,個人與社會互動模式徹底改變了,傳統個人、家庭系統不知道如何應對,個案反覆嘗試突破的挫折感,讓他們更難離開家中的繭囊、走入社會。培養心理韌性 運用資源解決問題培養心理韌性,可以幫助每個人在面對壓力時,運用資源來解決問題,在生活上如果遭遇巨大的挫折而產生心理壓力時,黃彥勳醫師提醒可以尋求精神心理專家的協助,他也提出美國心理學會對於提高心理韌性的10點建議:1) 維持良好的家人、朋友關係。2) 正視危機,勿簡化為單純問題。3) 接受「有時環境並非一己之力可改變」。4) 設立合理可達成的目標。5) 面對困難時,需要有決心的行動。6) 培養自信。7) 從長期的角度評估目前的困難。8) 保持樂觀、幽默、並且留意可能的契機。9) 照顧心靈、身體,維持穩定的運動習慣。10) 克服困難,回顧過程,重新定義自我價值。

醫訊/尿失禁民眾衛教講座

醫訊/尿失禁民眾衛教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尿失禁、攝護腺肥大的患者,不僅是生活品質受影響,甚至影響心理及社交行為,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造成尿失禁的原因很多,例如前列腺肥大阻塞、逼尿肌活性過強等,許多男性更在步入中年後就面臨泌尿風險增加問題。為提供民眾全方位的照顧,9月25日星期(日),上午:09:00~12:10,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將於台大醫學院104講堂(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1號)進行「尿失禁民眾衛教講座」,內容完整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尿失禁民眾衛教講座時間:105年9月25日 星期(日) 上午09:10-12:10地點:台大醫學院104講堂(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1號)  洽詢:(1)電話02-22192771     (2)網路:http://www.tcs.org.tw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