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忽略心臟異常 半年死亡率83%

忽略心臟異常 半年死亡率83%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肌缺血會造成心肌梗塞,除了心電圖檢查之外,並可以利用伽傌閃爍攝影機來檢查,由於屬於核子醫學的範疇,須經由同位素鉈-201注射於血管後,觀測血流變化,藉此了解心肌是否缺血,若是發現心肌缺血程度大於40% ,則6個月後的死亡率可達83%,就應立即進行心導管治療。 心電圖檢查 抽血檢查心肌酶有不少人會因為胸悶及呼吸不順暢而跑到醫院急診室,深怕心肌梗塞倒在路旁來不及救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核醫科主任林明賢表示,對於懷疑是急性冠心症病人到急診室時,都會先以一般心電圖檢查,並會抽血檢查心肌酶,若是心肌酶三個指標中有2個陽性就要做心導管治療,但3個都是陰性,會4至6小時再做一次檢查。 伽傌閃爍攝影機 可觀察心肌缺血問題林明賢主任指出,心肌酶的檢查如果都正常,但若病人之前曾有裝過心血管支架,或是曾因心肌梗塞做過心血管繞導手術,可是仍有心絞痛的病人,就會進一步安排核醫鉈-201檢查,同時以伽傌閃爍攝影機可以觀察到心臟血流的分佈,藉此發現是否有心肌缺血問題,冠狀動脈疾病若以一般心電圖可以找到3至4名患者,運動心電圖則是可找到6至7名,伽傌閃爍攝影機則是可找到8至9名,診斷率相對較好。 檢查異常若未處理 6個月後死亡率達83%門診中,則是有很多老人已無法跑運動心電圖,院方就會安排核醫鉈-201檢查,林明賢主任進一步指出,做此項檢查若是心肌沒有缺血,在24小時內發生急性心臟病發作的機會小於2%,2年內心肌梗塞機率小於1%,反之,若本檢查結果異常,而未加以適當處理,則在24小時內再次發生急性發作的機會大於70%,心肌缺血程度大於40% ,6個月後的死亡率可達83%,不得不慎!(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震」壓疼痛 這療法有效!

「震」壓疼痛 這療法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6歲的李先生因脊椎滑脫接受固定手術,雖然手術成功且恢復良好,但因傷口較長、較大,術後時常為肌肉痠痛不適而困擾,醫師運用體外震波療法,經過2次震波治療後,病人明顯感受不痛,加速復原,提升術後的生活品質。搬重物、姿勢不良 脊椎滑脫李先生因工作型態需要搬重物,加上平常的姿勢不良,造成脊椎滑脫,並經醫師診斷需要接受固定手術治療,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主任尤政中表示,一般對於這類傷口較大及傷口癒合較慢的病人,要克服術後疼痛,主要是以復健物理治療為主,但耗時至少1到3個月,需要病人及家屬的耐心配合。震波治療 緩解肌肉緊繃及酸痛為加速解決脊椎術後疼痛問題,幫助患者回復正常生活,尤政中指出,在術後3天,立即經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進行震波治療,在接受第1次震波治療,其肌肉緊繃感及酸痛即獲得緩解,隔一周後再接受第2次震波治療,同時持續搭配復健物理治療,讓患者明顯感到傷口不痛。將組織打的鬆散 組織代謝循環復健室主任尤政中表示,震波治療是一種非侵入式的治療方式,大部份用於治療肌肉酸痛及肌腱炎居多,震波治療術後疼痛的原理,為利用機器產生的高能量震波,將壓力及能量聚焦傳遞到病人筋膜組織上,將緊繃組織打的鬆散,促使組織代謝循環、微血管新生,因而可有效紓緩疼痛,同時,加速傷口癒合,讓患者復原快。不過,尤政中也提醒,剛做完體外震波之後會有1至2天局部感覺漲痛,屬於正常現象,需要做冷凍治療來降低症狀,之後即可緩解,另外,在疼痛改善之後,病人後續還是需要配合復健治療,才能避免術後的併發症及復發的可能。

防缺血性中風 泡湯5點建議

防缺血性中風 泡湯5點建議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秋冬時節將近,在寒冷的天氣下泡個湯總是讓人覺得全身舒暢,所以泡湯總是受到男女老幼的歡迎,然而不是每個民眾的體質都適合泡湯,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在冬天容易因為循環變差,加上天氣冷容易血管收縮造成血壓上升,泡湯反而可能讓疾病惡化,甚至引起嚴重的併發症。血管急速舒張 易引起心肌梗塞另外,許多人喜歡一下泡冷泉,一會兒再泡溫泉,提醒民眾,持續冷熱交替可能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容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而衛福部國健署曾特別提出相關注意事項,提醒心血管疾病病人參考:1)    時間不過長 /避免泡太久,天冷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2)    動作不過快 /動作放緩,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因此,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溺斃意外。3)    泡湯不獨享 /泡湯時最好有親人陪同,避免獨自在個人池,免得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4)    冷熱不交替 /切勿忽冷忽熱,糖尿病病人、高血壓、膽固醇過高病人在泡湯時更要特別小心,溫度勿超過40℃,冷熱溫差大易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心血管突然收縮或血流受到阻塞,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5)    酒後不能泡 /酒後需間隔2小時才能泡湯,若剛吃過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也要避免飯後馬上泡湯,最好等飯後1.5小時或2小時再進行,因為酒精、麻辣食物都會讓心跳加速,加上熱水、溫泉刺激,恐怕心臟負荷不了,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

吃飽也能瘦 減醣年瘦20公斤

吃飽也能瘦 減醣年瘦20公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37歲時,我在1年內瘦下20公斤,還記得那陣子正流行冷涮肉片沙拉,愛上那滋味的我,赫然發現自己從早到晚都在吃,而且是一邊挑選各種不同肉類與魚類,一邊搭配各種蔬菜,直到吃飽為止。越吃越瘦 1年減少了20公斤當時光是這道料理就已經把我的肚子填飽了,自然無法再吃白飯或麵包等碳水化合物的餘地,我並沒有刻意「不吃碳水化合物」,是自然而然形成這樣的飲食生活,在持續了好幾個月後,我就這樣越吃越瘦,沒想到在1年的時間內,竟然減少了20公斤,雖然短時間內瘦了,但我的氣色並沒有變差,身體狀況也不錯,非常健康,而且身體變得非常輕鬆,皮膚更是充滿光澤。親身體驗限制醣類這個方法而瘦一瘦下來,身旁的人就會開始問「怎麼瘦的」?剛開始,只是有部分朋友模仿我的飲食型態,沒想到竟然也接二連三地瘦身成功,吃了這麼多肉還是瘦了,真是太神奇了,當時瘦身的主流不是「無油」就是「限制熱量」,而我做的事情卻完全相反。沙拉淋醬裡不但有油,肉的熱量也不低,當然,那時候根本就沒有「減醣」的概念,那為什麼這麼做會瘦?為理解箇中源由,我踏上了營養學這條路,而我的人生因為親身體驗限制醣類這個方法而瘦下來後,也跟著截然不同,雖然「減醣」瘦身時至今日已行之有年,但依舊深受大家支持。瘦身的前提 就是一定要吃飽提到減醣,有人會受到「減少」與「限制」這2個概念的影響,反而飲食的總量越來越少,不但熱量攝取不足,身心也會越來越煎熬,最終導致瘦身挫敗,所謂的減醣,其實是要鼓勵人們充分攝取肉、魚與蛋等蛋白質以及油脂,藉此控制醣類的攝取,完全不吃東西的瘦身法是行不通的,瘦身的前提就是,一定要吃飽。首先,手邊準備一個平盤(直徑26cm),盤子的一半盛入肉類等蛋白質,另外一半盛入蔬菜、海藻與蕈菇等料裡,蔬菜記得淋上有益身體的亞麻仁油,這樣,就是餐份量的餐點,當然,肉、魚與蔬菜的份量還可以比這個更多一些,但事實上,這樣其實已經足夠一個體型中等的成年人飽餐一頓了。前2個禮拜無論如何都要撐下去減醣瘦身法成功的關鍵在於「前2個禮拜無論如何都要撐下去」,雖然有的方法是慢慢減去醣類,但是拖拖拉拉的話,就像同時踩下快門與煞車,反而讓身體意外地感到疲憊,加上心裡頭又依依不捨,這樣不管進行多久,還是無法脫離醣類的,只要狠下心來減少2個禮拜的醣類,我相信一定會有所結果的。(本文摘自/減醣常備菜150-營養師親身實證,一年瘦20kg的瘦身菜/悅知出版)

吃太油!竟400顆石頭藏膽囊

吃太油!竟400顆石頭藏膽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代人外食機率高,飲食偏油膩,長年累月下來造成膽囊結石的患者越來越多,且年齡層也逐漸下降,近日一位38歲男性患者因急性腹痛掛急診,檢查後發現患者膽囊中有將近400顆石頭,經腹腔鏡手術處理,術後2天即恢復返家。不明原因上腹痛 盡早超音波檢查大千綜合醫院外科主任馮啟彥醫師表示,許多民眾有不明原因的上腹痛都以為是胃潰瘍,長期吃胃藥卻一直未見起色,直到就醫才發現是膽結石的問題,建議民眾若是不明原因的上腹痛,一定要盡早至醫院做超音波檢查,上述患者的膽結石形成,至少要經過好幾年的時間,因此可推估這位患者約在20歲就已形成膽結石。上腹悶脹、吃飽後有前胸痛後背感膽結石形成時不一定會有疼痛的感覺,除非是結石在一定的角度卡住膽囊,或是摩擦到膽壁造成發炎,才會引起疼痛感,平時若是上腹悶脹、吃飽飯後有前胸痛後背的感覺,就是膽結石的跡象,若有症狀發生時,一定要就醫處理,不要認為吃止痛藥就好,若不處理容易引發膽囊癌或引起胰臟炎與黃疸。麻醉時間短、失血量少不少民眾聽到開刀都會感到害怕,馮啟彥醫師表示膽結石可使用腹腔鏡手術,在肚子上打3個非常小的洞,手術時間僅需20~30分鐘,不僅麻醉時間短、失血量少,平均術後約2天即可出院,恢復正常生活,是安全、快速又有效的手術方式,極少數的患者可能在術後會有拉肚子的症狀,但大多數腹瀉症狀只需幾周時間即可慢慢回復。

反菸拒檳 口腔癌變可治癒!

反菸拒檳 口腔癌變可治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戒除壞習不能等!58歲阿全,和朋友相處都用以菸酒檳榔來進行人際關係建立,每天都要接觸菸、酒、檳的生活持續了約35年,漸漸地發現周邊友人因罹患口腔癌、肺癌與下咽喉癌的病症相繼死亡,阿全也在1年多前出現口腔潰瘍,就醫確診罹患口腔癌末期,不治身亡。不明腫塊、口腔黏膜變白 立即就醫耳鼻喉科張紘䪸醫師表示,口腔癌是指發生在口腔任何部位的惡性腫瘤,是種細胞不正常增生的現象,當口腔出現傷口逾2周無法痊癒、不明腫塊、口腔黏膜變白或變紅、口腔不明疼痛等等症狀時,就應立即就醫檢查。癌細胞增生 口腔潰瘍、舌頭麻痺口腔癌後期,會因為體內癌細胞增生,口腔內會有肉色突起,嚴重恐造成口腔潰瘍、舌頭麻痺,說話不清等症狀,國健署統計指出,口腔癌為我國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為54歲,較其他癌症早10年以上。早期治療 口腔癌存活率5年達70%每年約有5,400名口腔癌個案,2,300人死於口腔癌,張紘䪸醫師呼籲,許多研究也證實口腔癌發生與嚼食檳榔、抽菸及喝酒等危險因子有所關聯,因此戒除壞習慣,才能真正遠離危險因子,另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口腔癌存活機會,5年達70%以上。逾30歲 2年1次免費口腔癌篩檢口腔癌與各種癌症一樣,越早發現越早治療,癒後越好,凡30歲以上曾抽菸或嚼檳榔的民眾,每2年都可進行1次免費的口腔癌篩檢,符合資格的民眾為了自身健康與家人幸福,不僅應盡速戒除惡習,也該定期接受篩檢檢查。

葉克膜救命?存活率僅33.4%

葉克膜救命?存活率僅33.4%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04年全民健康保險住診醫療費用前20大疾病中,肺炎及流感住院人數最多,花費高居第2名,且不到50分鐘就有1人死於肺炎,台灣僅46%民眾自覺了解肺炎,低於香港(63%)、南韓(68%),而29%台灣民眾卻認為肺炎只是比較嚴重的感冒,然而,一旦感染肺炎可能會引發膿胸、菌血症及呼吸衰竭等,死亡率高達22.9%。僅7%民眾曾接種肺炎鏈球菌406疫苗即使是被民眾認為的肺炎重症「續命利器」的葉克膜,存活率也僅有30%,根據調查發現,僅46%民眾自覺了解肺炎,僅7%台灣民眾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406疫苗,醫師呼籲患有慢性疾病及65歲以上的成人,除了接種流感疫苗外,應主動與醫師討論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必要性,加強自我保護,擊退肺炎。提高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率 降低死亡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林志學表示,台灣民眾普遍認為不抽菸、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對於預防肺炎有更好的效果,林志學主任補充說明,研究顯示,提高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施打率,與降低肺炎死亡率確實有一定關聯。使用葉克膜 成功存活率僅33.4%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余忠仁教授指出,流感併發重症,心肺功能多會受到波及,甚至造成心肺衰竭,此時需啟用葉克膜暫時取代心肺功能,但葉克膜的使用對患者來說也是極大的傷害,研究指出,葉克膜使用時間越長,各種感染的機會越多,成功存活率僅33.4%。罹患肺炎會提升認知障礙風險達2.5倍林志學主任進一步說明:「罹患肺炎,對於長者未來的健康、生活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研究顯示,罹患肺炎會提升認知障礙的風險達2.5倍,失能的風險也會提升,對年長者的生活品質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別太忌口 銀髮族偏胖較長壽

別太忌口 銀髮族偏胖較長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回參加壽宴,壽星100歲,每天早上還去公司上班,他的太太壽婆98歲,2個人身體都很好,壽星瘦,大約只有50公斤,壽婆胖,可能有70公斤,一胖一瘦站在台上,畫面很有喜感。不抽菸、不喝酒又愛運動兒子上台演講說:「父母長壽,是子女的福氣,父親自己賺錢,不必我奉養,我不能抱怨,只是父親個子小,當我與父親外出時,常被誤認是兄弟,更慘的是有人硬說我是哥哥,害我不得不去割眼袋!」台下一陣大笑。壽星致詞答謝時,則這麼告訴大家:「有許多人問我『長壽的祕訣』,我無法回答,因為我生活正常,不抽菸、不喝酒又愛運動,可是我太太生活不正常,抽菸、喝酒、打牌,而且不運動!更稀奇的是,我是瘦子,我太太是胖子,所以,我在這裡要以科學家的精神向大家報告,如果要知道老人胖好?還是瘦好?追蹤我們夫妻倆就知道了!」身體沒有儲備能源 容易有併發症言猶在耳,近日卻聽說老夫妻同時得到流感,演變成肺炎!太太住院幾天就恢復了,先生卻住進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折騰了2個月才出院,醫師的解釋是:丈夫瘦,膽固醇低,平常可能心血管負擔輕,對身體比較好,但罹患了肺炎,身體沒有儲備能源,容易有併發症。體重維持正常 避免新陳代謝症候群現代社會營養過剩,大家每天得到的都是關於「減肥」的訊息,但是,高齡醫學專家提出了「高齡的肥胖矛盾」說法,建議一般人的體重應該維持正常,避免三高引發的新陳代謝症候群,減少心臟病、糖尿病與中風等疾病的風險。但是高齡者不可隨意減肥,體重稍微肥胖者(BMI值在23至25之間),死亡率較低,醫學上的解釋是:老年人身體虛弱,容易感染或生病,肥胖的人有本錢以對抗疾病,而體重過輕的人平常就營養失調,若稍有風吹草動,很容易被擊垮。高齡的人不須太忌口 稍微胖比較長壽有句俗諺說:「老人吃得下、睡得著,就是福氣!」年輕人怕胖,這也不敢吃,那也不能吃,像東坡肉、漢堡、冰淇淋等等美食,由於味美易嚼,是許多老人的最愛,但是子孫們常以膽固醇太高或影響血糖等理由制止,其實,高齡的人不須太忌口,吃得下盡量吃,稍微偏胖比較長壽!(本文摘自/不老的幸福──活得健康熱情不顯老/寶瓶文化出版)

小心!壓力大為不孕症的隱形殺手

小心!壓力大為不孕症的隱形殺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定居台北的37歲楊姓女性金融主管,生活緊張忙碌,就診時總是眉頭深鎖、聳肩、講話速度極快。結婚四年多一直無法受孕,就診婦產科檢查卻無異常,吃過排卵藥也作過人工受孕都失敗,也曾於北部看過中醫,但始終「孕氣差」。經友人介紹南下就診。問診發現,患者身體緊繃,不易入眠,早上起床嘴巴苦苦的,經前乳房脹痛,經期莫名發脾氣問題,總是控制不了情緒。另一名35歲鄭姓女工程師,結婚兩年多無法受孕,就診婦產科檢查無異常,吃過排卵藥也作過人工受孕都無成功,轉而尋求中醫治療。該患者很投入工作,尤其是靈感一來,總是三餐不正常、憋尿,常熬夜、睡眠品質差多夢,脅肋覺脹痛,經來量偏少,痛經,頭痛,發脾氣,乳房脹痛等不適症狀。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王淑秋醫師表示,臨床上常會遇到西醫檢查都正常,卻一直無法受孕的患者,通常他們共同症狀為平日工作壓力大、個性急、肩膀痠緊、有不易入眠、淺眠、多夢等睡眠障礙、久坐少運動、經前乳房脹痛、經期莫名發脾氣等。以中醫學理來看此為「肝氣鬱滯」,情志抑鬱、疏泄失常、氣血不和、衝任不能相滋、胞脈不暢,而不能攝精成孕。醫師除了給予疏肝理氣藥之外,針對個人不同體質給予處方用藥,也會給予生活飲食衛教,教導「慢一點、快一些」觀念,吃飯慢一點、走路慢一點、說話慢一點,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散步或練瑜珈,睡前雙腳泡熱水。王淑秋醫師建議,也可透過穴道舒壓按摩,包含「太沖穴」、「三陰交穴」。經過半年多努力調整生活步調,以及中藥調理,金融女主管和女工程師,除了月經不適症狀大幅改善,不再莫名發脾氣外,也成功受孕,她們放慢速度說終於了解「生活步調慢一點,這樣懷孕就能快一點」的道理。 

滿口蒜味?加熱蘋果助消臭

滿口蒜味?加熱蘋果助消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吃香腸、吃水餃時,配顆大蒜最對味,可是吃大蒜後,嘴巴、呼吸就會出現蒜臭味,往往讓人很尷尬,美國最新研究發現,直接吃蘋果、萵苣生菜,或嚼一下薄荷葉,可幫助減少呼吸蒜臭味,過去研究發現,喝牛奶也可消除呼吸蒜臭味。蒜臭味來自硫化物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團隊讓受試者嚼3公克生蒜蒜瓣,持續嚼25秒鐘,然後馬上讓受試者喝水、喝果汁,或吃生蘋果、加熱過的蘋果、生萵苣、煮過的萵苣、綠茶、打成汁的薄荷葉等食物。呼吸蒜臭味主要來自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烯丙基硫醇、二硫化甲基烯丙基與甲基烯丙基硫醚等揮發性物質,研究人員以「選擇性離子流動管質譜儀」分析受試者呼吸中這些揮發性物質濃度。生吃蘋果、萵苣、薄荷葉 效果最好結果發現,與喝水控制組相比,在最初30分鐘,生蘋果、萵苣生菜可降低上述呼吸中揮發物濃度達50%,薄荷葉除臭效果比生蘋果、萵苣生菜更好,蘋果汁、薄荷汁雖然可以減少呼吸蒜臭味,但效果不如吃生蘋果、生薄荷,加熱過的蘋果、加熱過的萵苣也可以明顯減少蒜臭味,至於綠茶則沒有除臭效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16年9月號〈食品科學〉期刊(Journal of Food Science)。特殊酵素、酚類物質 有助除臭研究作者分析,生蘋果、生萵苣與生薄荷含有特殊酵素,可幫助消滅臭味,無論食物是生的,還是經過煮熟,這些食物中的酚類成分也都可以減少引起蒜臭揮發性物質,由於生蘋果、生萵苣與生薄荷等生的食物同時含酵素、酚類物質,因此除蒜臭效果會比熟食更理想。牛奶除蒜臭 效果也不錯過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曾進行研究發現,脫脂牛奶、全脂牛奶也有助去除呼吸蒜臭味,研究顯示,雖然吃大蒜、餐點後喝牛奶,可去除蒜臭味,但如果邊吃東西、大蒜,邊喝牛奶,除臭效果更能提升。(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