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鼓勵取代強迫 和孩子一起成長

鼓勵取代強迫 和孩子一起成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質疑除了以上提到,孩子毫無疑問會經歷的感覺,除了持續出現的自己的想法,孩子還懂得什麼是義務,他們不會完全從別人丟給他們的觀點和建議中解放出來,主動的孩子會比較清楚、比較快速地感受到自我矛盾的衝突,被動的孩子也會感受到,只是比較慢、比較模糊。孩子的靈魂 充滿永恆又悲劇性的衝突主動的孩子會自己想到,被動的孩子則會在不幸和被奴役的情況下被迫「打開眼睛」,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都不會有系統、有意識地發現自我,孩子的靈魂就像我們的靈魂一樣複雜,充滿了類似的矛盾,以及這些矛盾之間永恆又悲劇性的衝突:我渴望,但是我不能,我知道該這麼做,但是我沒有辦法。如果教育者以解放取代威嚇,用鼓勵取代強迫,用塑造取代擠壓,用教導取代命令,用發問取代要求,他就會和孩子一同經歷許多充滿啟發性的時刻,帶著淚光觀看天使與撒旦之間的爭鬥,並且看到天使最終獲勝。奇怪的改變通常會預示著情感的風暴孩子說謊了,他偷偷地拿了夾有果醬的蛋糕,他掀了女生的裙子,拿石頭去砸青蛙,嘲笑駝背的人,他打破了一個人偶但是又把它黏起來,這樣別人就不會發現,他抽了菸,他生父親的氣,然後在腦海中咒罵他,他做了壞事然後感覺到,這不會是最後一次,新的誘惑又會出現,說服他照它們的話去做。有時候,孩子會突然變得安靜、謙虛、有同情心,大人熟悉這個現象:「八成是幹了什麼壞事。」這奇怪的改變通常會預示著情感的風暴、隱藏在枕頭裡的淚水、決定和莊嚴的誓言,有時候,我們準備好要原諒,準備好要接受孩子的保證—啊,不是絕對的保證,只是相信他的惡作劇不會重複的幻覺。教育者看到自己的無力 他也會感到痛苦「我不會改變,我無法承諾。」孩子的這句話表現的不是頑劣,而是誠實,「我明白您在說什麼,但是我對它沒有感覺。」12歲的男孩說,在有壞習慣的孩子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同樣令人肅然起敬的誠實:「我知道不該偷東西,這是可恥的行為,而且是犯罪,我不想偷東西,我不知道我會不會再偷東西。這不是我的錯!」當教育者在無助的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無力,他也會感到痛苦。(本文摘自/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心靈工坊文化出版)

挑戰自我 快跳脫舒適圈!

挑戰自我 快跳脫舒適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甚至開始建立重新啟動的行動準則。」賴瑞說著,並遞給他們一張紙,紙上寫道:重新啟動情感要童心‧‧‧‧‧大笑與幽默要友善‧‧‧‧‧微笑與愉悦要快樂‧‧‧‧‧享受當下要關愛‧‧‧‧‧親近並接納他人要主動‧‧‧‧‧離開你的舒適圈要熱情‧‧‧‧‧全力以赴每天早晨 檢視重新啟動情感的成果讀完這張清單,溫蒂抬起頭說:「太棒了!」「我們試著在每天早晨一起閱讀這張清單,」珍妮絲說,「然後睡覺前再讀一次,檢視我們重新啟動情感的成果。」在這段期間,產生了許多新事物,出現了新社區及夜景—有現場演出的劇院、音樂會及許許多多地方。在以前,除非有人邀請,否則我們根本不會去這些新地方 。」「能舉一個例子嗎 ?」溫蒂問。「當然,」珍妮絲說,「賽格威 (Segway)市區觀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賽格威 ?」哈羅德問,「在哪裡 ?」 「那不是一個地方,」賴瑞解釋,「那是一種新的交通工具,我確定你們在電視上看過它。你站在它上面,它是機動的—當你身體前傾,它就會向前轉動,當你身體後仰,它就會停止。」離開舒適圈去嘗試新事物珍妮絲插話說:「我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搭乘賽格威進行市區觀光的廣告,起初我們嘲笑它,後來,我們發現這是個絕佳機會,讓我們離開舒適圈去嘗試新事物,我們說服了朋友羅伯跟我們一起去。」「真是不可思議」賴瑞說,「我們居住在這個城鎮超過20年,但這次的旅程,讓我們見識到許多沒看過的事物。」「這真是太瘋狂了。」哈羅德說,「我只能想像到,賴瑞站上去時咬緊牙關的模樣。」「當然會有一段學習的過程。」 賴瑞笑著說。「賴瑞,我想要稱讚你,」 珍妮絲說,「因為我沒料到你會願意嘗試,但你真的這麼做了,看看我們玩得多愉快啊 !」向自我挑戰 獲得真正的進展「就我聽到的,」溫蒂說,「你們重視的不是做什麼事,而是如何做這件事,你們選擇不要去做簡單、輕鬆、便利的例行性事物,而是更進一步強迫自己與彼此主動嘗試新的、有趣的或可能有趣的念頭與新事物。」「沒錯,你們向自我挑戰,在重新啟動情感上,獲得了真正的進展。」哈羅德說。(本文摘自/人生下半場,更精彩!—4把金鑰重啟人生,創造美好老後/時報出版)

遵循7大重點 遠離生理疼痛

遵循7大重點 遠離生理疼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     經期適度運動 /多數人因為缺乏運動、工作久做,造成身體氣血運行不暢,因此在月經時容易造成疼痛,很多女性以為月經期應該禁止運動,其實月經期適度運動有助於腹部及骨盆腔的肌肉收縮,幫助經血排出。經期適合做的運動有:柔軟操、伸展、太極、瑜伽(但不宜倒立)、快走、輕度的慢跑、騎健身車、打乒乓球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月經期不宜太過激烈是競賽的運動,例如:賽跑、馬拉松、激烈的球類運動、伏地挺身等,除此之外,水中運動也應該盡量避免。2)     隨時保持情緒開朗 /在經期時,女性多有情緒不穩定、易怒、煩躁的情況。這個時候可以多吃含有色胺酸的食物,例如:小米、芡實、蕎麥仁、葵瓜子、南瓜子、豆漿、腰果、開心果,來幫助穩定情緒。3)     減少寒性食物攝取 /有痛經症的人平時應該減少食用冰冷及寒性食物,尤其是月經前來潮的前2周,一直到月經結束都應該禁止,除了冰品之外,從冰箱中拿出的食物最好要放到室溫再食用,寒性的食物包括:西瓜、奇異果、火龍果、柑橘類水果、香蕉、水梨、柿子等等。4)     注意腹部保暖 /平日盡量少穿兩截式的服裝,減少腹部受寒的機會,月經期不要吹風、淋雨,非必要不要去戲水、游泳。5)     減少高鈉食物攝取 /月經前因為荷爾蒙的關係造成經前水腫,體重經常會有上升的狀況,並不是真正的變胖,但是有些人一看見體重增加就急著要減重,刻意食用低卡、零卡的減重食物,這些食物的鈉含量高,高鈉會造成水分滯留,反而更加重水腫,重口味、重鹹、重辣的食物往往鈉含量也較高,因此月經前最好飲食口味清淡。6)     多吃高纖及全穀類食物 /飲食中吃入的食物的變化為「水穀精氣」,成為人體「氣」的來源之一,因此人體氣血生化的來源來自於脾胃,而具有調補氣血最好的食物,就是五穀根莖類食物,例如:糙米、全麥麵包、小麥胚芽、地瓜……等,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B群,具有提振精神、安定神經的功能,對於有些月經期容易便祕的女性,多吃高纖食物也可以幫助排便。7)     減少糖分的攝取 /月經期食用過多的含糖飲料及甜食,會耗損體內的維生素B群,反而讓身體更不適、精神體力更差,很多人都認為月經痛時要吃巧克力或喝杯熱可可來止痛,其實這個觀念並不正確,吃巧克力止痛經心理層面的慰藉才是主因,因為吃甜食體內血糖升高會讓人有幸福的感覺,但這種幸福感只短暫的存在,而且在血糖下降後就消失殆盡,反而會感覺更憂鬱,這個就是「甜食效應」。巧克力對於痛經的女性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女性可以選擇可可濃度高於70%以上的黑巧克力或無糖巧克力,這樣既能享受巧克力溫順的口感,又可以穩定情緒,還能避免吃進過多的糖分不會發胖,可以說是一舉數得。(本文摘自/女中醫教妳解決惱人的婦科問題/高寶書版出版)

解決搔癢異味 私密清潔看這邊

解決搔癢異味 私密清潔看這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女性的陰道其實和人體腸道一樣,同時存在許多菌種,這些菌種有好菌、也有壞菌,在健康的狀況之下,這些好菌與壞菌是處在一個平衡的模式,這些在陰道之中有一個最重要的菌種──乳酸菌,會讓陰道處在弱酸性的環境下,而這個弱酸性就是最好的天然保護網,讓壞菌無法大量滋生。缺乏乳酸菌的陰道失去天然保護如果使用具有殺菌效果的陰道盥洗液,當清洗液進入陰道之後,不但會消滅壞菌,連乳酸菌也連帶受到波及,把好菌與壞菌的平衡破壞了,缺乏乳酸菌的陰道失去了天然的保護,同時也改變了陰道的酸鹼值,反而更容易讓壞菌滋生,陰道盥洗液應該是在感染的狀況下,且由醫師處方及指導下使用,因此不建議使用陰道盥洗做為平日保養的方式。陰部清潔劑酸鹼值接近陰道女性私密處的皮膚和體表皮膚的構造不太一樣,私密處的肌膚比較類似黏膜層的膚質,因此是非常柔細敏感的,私密肌膚每天處在悶熱的環境之中,加上女性陰道原本就會有正常的分泌物,因此很容易有異味產生。現在坊間有推出許多針對女性私密肌膚的清潔產品,這類的產品和一般皮膚清潔乳液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酸鹼值接近陰道是屬於弱酸性,而且添加乳酸成分,對於陰部的潔淨是有幫助的,但是女性的私密處是不是一定要用專用的沐浴乳來清潔?倒也不見得,只要選擇中性或弱酸性的沐浴乳液,一樣可以達到清潔的效果。避免添加香料、色素、刺激性的沐浴乳除此之外,選擇用沐浴乳來清潔私密肌時,應該避免使用添加過多香料、色素、具有刺激性的沐浴乳,例如:添加薄荷洗後會有涼感,或者添加生薑精華洗後會產生熱感,對於私密肌也會太過刺激,洗完後會有刺刺癢癢與不適感覺的沐浴乳就要停用。有些人認為母乳皂或含高濃度橄欖油的馬賽皂,會比較溫和,其實皂類的清潔力會比沐浴乳來得更強,因此女性私密肌膚的清潔與保養,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清潔成分,可以多方嘗試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潔膚方適。熱水清洗 洗掉保護膜恐更癢務必記得這些外洗的產品是用來清洗外陰部,不要用來清潔陰道內部,而且一旦陰道有分泌物增加、搔癢等症狀,極有可能是陰道感染,有些人會一直清洗陰部甚至用比較熱的水去清洗陰部以求暫時性的止癢,這樣一直清洗反而會洗掉陰部皮膚原本的保護膜及油脂,反而會越洗越癢,這個時候不要過度清潔陰部,也不要自己當醫師亂塗抹藥膏,而是要去找醫師看診。蛇床子、百部 具抗菌、燥溼、消炎成分中藥的黃柏、苦參根、蛇床子、百部也有許多具有抗菌、燥溼、消炎的成分,通常是內服搭配外用的方式來改善陰部搔癢、陰部感染,內服藥以調理體質為主,外用藥是以溫水坐浴的方式,先將中藥材煮好後將下半身浸泡在中藥水中,達到抗菌、消炎、止癢的功效,以內服藥調理體質、外用藥殺菌止癢,標本兼治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本文摘自/女中醫教妳解決惱人的婦科問題/高寶書版出版) 

發育慢?母乳恐含反式脂肪

發育慢?母乳恐含反式脂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根據2006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布里格姆婦女醫院的回顧:「在美國,每年有3萬至10萬人的心臟病死因可歸咎於反式脂肪。」難怪丹麥早自2003年起,即禁止食品總脂肪量中含有2%以上的反式脂肪。反式脂肪的攝取 每天2.2公克以下之後歐美各國紛紛抵制它的使用,譬如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均建議,反式脂肪的攝取不要超過總熱量的1%,相當於每天2.2公克以下,可惜台灣仍未予以禁止,僅要求每百公克有高於0.3公克反式脂肪的食品應標示出其含量,因此很多廠商會在產品具有微量反式脂肪的情況下以0來標示。氫化油成半固態 讓食品口感更酥鬆由於氫化的植物油呈半固態,能讓食品的口感更酥鬆,所以很多零食都使用反式脂肪,譬如一份薯條即可能含有6公克左右的反式脂肪、一條巧克力大約5公克、一份油酥點心4公克,如果經常消費零食、油炸或烘焙食品的話,很難不超過上述的限量。目前已確定,吃反式脂肪的婦女可在她們的乳汁裡發現此物質,間接傷害嬰兒的神經系統與成長發育,據調查,西班牙婦女的乳汁脂肪含量裡平均有1%的反式脂肪,法國2%、德國4%,美國和加拿大為7%。健康植物油 只適合涼拌、小火燉煮即使速食和烘焙業者願意改用天然植物油,因長時間的油炸或極高溫的加工處理而產生反式脂肪,由於健康的植物油通常含有較多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而越是這樣的油類越容易變質,所以它們只適合拿來涼拌、小火燉煮、或者不冒油煙的快速烹調。倘若讓油脂在高溫下長時間加熱,除了製造有毒的脂質過氧化物外,還會產生危害身體的反式脂肪,其實想要健康就應該多吃生菜沙拉,少吃高溫油炸或劣油烘焙的食品,就能遠離反式脂肪。(本文摘自/揭開食物的密碼/凡識書屋出版) 

別被騙!植物黃油就是反式脂肪

別被騙!植物黃油就是反式脂肪

(優活健康網編輯/綜合整理)反式脂肪主要出現在加工食品裡,如果列出的成份為「氫化脂肪」、「氫化菜油」、「氫化植物油」、「氫化棕櫚油」、「代可可脂」、「人造酥油」、「植物黃油」、甚至「精煉植物油」等,即表示含有反式脂肪,市售的食用油大多經由精煉過程而產生,幾乎不含或僅含少量的反式脂肪。精煉植物油一定含有反式脂肪但如果需要高溫烘焙的加工食品列出的成份寫著精煉植物油,那就含有一定份量的反式脂肪,此外,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亞麻仁油等高溫加熱,也可能產生反式脂肪。反式脂肪酸是種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雙鍵碳原子所連接的兩個氫原子位在不同側──若在同側則為順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在結構上雖屬於不飽和脂肪酸,但它的生理影響較像飽和脂肪酸,而且對健康的危害甚至比後者還嚴重。反式脂肪是植物油經由人工氫化製成大多數的反式脂肪酸是植物油經由人工氫化而成,其含量最高可達45%,烘焙用的起酥油含有30%左右,人造奶油如瑪琪琳中的比例約為15%,不過製造技術的精進能讓它降到2%以下。增加動脈硬化和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天然植物油氫化產生的反式脂肪便宜、耐高溫、不易變質、可存放長久,改善了加工食品的穩定性和貨架期,降低對冷藏的要求,不過身體無法適應反式脂肪,它會升高血中LDL/HDL的比值,明顯增加動脈硬化和心肌梗塞的發生率,而且也促進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可能導致乳癌、憂鬱症、代謝綜合症在熱量平衡的狀況下,伴隨胰島素抗性,一些臨床試驗還指出,反式脂肪可能與乳癌、憂鬱症、代謝綜合症、老年癡呆症、婦女不孕症、以及肝功能不全等脫不了關係。(本文摘自/揭開食物的密碼/凡識書屋出版) 

生吃更補?沒煮熟易致病!

生吃更補?沒煮熟易致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新聞媒體不斷報導食品安全問題,有假油、農藥汙染、塑化劑等問題,有機食品於是大行其道,也有很多專家建議自己烹調比較保險,怎麼吃才安全?客觀判斷 不要相信太誇張的報導環境中本來就有很多對人類有害的物質,我們的食物不可能一塵不染,其中有些必須絕對避免,但大多只要不過量,對人體並沒有危害,台灣政治人物常過度誇大食品安全問題,加上新聞媒體大量報導,造成民眾恐慌,我們必須客觀判斷,不要完全相信太誇張的報導,也不要還沒吃就先把自己嚇死了。衛生不良地區 避免吃沒有煮熟的食物生鮮而未經煮熟的食物一定含有一些可能有害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原則上,應該以煮熟為宜,一般民眾常有生鮮食物比較好吃或比較補的觀念,卻忽略有時太生鮮的東西反而容易致病,原則上,在衛生不良地區,必須避免吃到所有沒有經過煮熟的食物,以下介紹一些食材的潛在問題:•  蔬菜/蔬菜有時會被寄生蟲卵汙染,台灣常見的是非洲大蝸牛身上的廣東住血線蟲,還有蛔蟲、鉤蟲等其他寄生蟲,一般蔬菜也可能有農藥汙染,如果用大量清水清洗,可減少威脅,一般情形下,吃生菜沙拉的危險性很低,並不建議絕對避免,例外的是到衛生不良地區旅遊、到腸道出血性大腸炎的大腸桿菌流行地區、白血球低下患者、接受化學治療病人,建議都不碰生菜。•  豬肉/生豬肉主要的問題是豬肉絛蟲,其蟲卵可於小腸孵化,幼蟲跑到各種器官可造成囊蟲病。中國大陸部分地區有吃生豬肉的習慣,曾有台灣民眾在這些地區罹病,原則上,豬肉都要全熟才吃。•  牛肉/牛肉可能有牛肉絛蟲,會造成腸道感染,在衛生良好地區,即使吃沒有熟透的牛排也很少出現病例,並不建議牛肉全熟才可以吃,在衛生不良地區,則少碰生牛肉。•  魚肉/生魚片這類食物,如果冷藏不當,會導致細菌性腸炎,尤其腸炎弧菌。衛生良好的高級餐館,則沒有這種問題,不可吃淡水魚生魚片,常有中華肝吸蟲等寄生蟲的問題,海水魚有海獸胃線蟲(Anisakis)一種可能對人類致病的寄生蟲,台灣並未出現過病例,另外像鮭魚這類生活史有部分在淡水的魚,有可能帶有絛蟲等寄生蟲,但經過冷凍處理就沒問題,原則上,吃海水魚生魚片必須注意衛生條件,並不需要絕對避免。•  蛋/可能有引起腸胃炎的沙門氏菌、曲狀桿菌,也有禽流感的問題,成人對於腸胃炎的抵抗力較高,不太可能因為吃生蛋引起腸胃炎,除非是免疫功能不全病患,世界上從未有吃生蛋罹患禽流感的事例,所以筆者認為不需要避免進食生蛋,至於每次有禽流感疫情,就有台灣專家建議不要吃提拉米蘇,那是無稽之談。(本文摘自/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原水文化出版) 

無理取鬧?領悟情感能力差!

無理取鬧?領悟情感能力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各位家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你也覺得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表現很好,但是老師卻沒有看到他在這方面的才華,你的感受會是什麼呢?想起來多少會有些心酸,家長可能會拍拍孩子、安慰他就算了,但這心酸的感覺,其實也代表孩子心裡「想要向上」的心情,被辛酸襲擊卻是很好的機會,可以幫助獲得一些成就以外的重要能力。把情感和早年發生的事聯繫在一起「語言」對小小孩的重要性,是發展出語言能力後,孩子才能透過語言明白自己情緒反應的意義,也才能把自己內在的情感顯示到腦袋與意識層面中,在語言能力發展之前,孩子的許多情緒反應能力是非理性的,時常會把自己的情感和某些早年發生的事件聯繫在一起,這種聯繫的關係,常常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這種把「事件」與「情感」連結的領悟力,得要隨著語言發展增強,才能越來越提升,所以,越小的孩子,領悟自己的情感如何受到事件引發的能力越差,也導致孩子們對一些事件做出情感反應時,沒有邏輯可言。孩子缺乏邏輯 需要大人引導思考這就是為什麼,孩子的描述、孩子的想法,好像總是比較絕對,例如,你不給我糖吃,你就是不愛我──這可不是他們在說氣話,而是孩子的情感上,真是這樣連結的,但這種缺乏邏輯的情感思考,大人在旁邊客觀地看,就知道這種論調是非常容易被「攻破」的,所以孩子才常常需要大人去引導他們思考:情感背後的邏輯究竟在哪兒?情感上的束縛 引發憂鬱的情緒倘若在年幼的時候,這種「情感連結事件的邏輯能力」沒能常常受到挑戰、反思與引導,孩子成年之後,就會常常墜入過去的情感事件中,比如說,我曾經遇過一個20幾歲的年輕女性,她接受了一個專案的聘任,在某間公司工作了3年,這間公司一共5個類似的專案人員,而這位女性是年資最淺的一個。後來,專案聘任的時間快要到了,主管向上爭取到1個正式的員額,並在這5位專案人員中,依年資多寡,留下了最資深的一位員工,這位女性自然期滿離職啦,沒想到,這件事情卻引發了她憂鬱的情緒,雖然她理智上知道自己離職的理由,但情感上她還是覺得自己是因為被主管挑剔、覺得自己表現不好,所以才被請走的。情感邏輯的思考 是種挫折容忍力這和孩子在思考「公平」時,所用的連結方式一樣:仰賴的不是邏輯、思考和判斷,而是情感、直覺與想像,所以他們可能把自己陷入一個很深的情緒當中,卻也很容易被旁人透過邏輯、帶回現實來,這種情感邏輯的思考,就是一種「挫折容忍力」。(本文摘自/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新手父母出版) 

利用5分鐘原則 起床不要氣

利用5分鐘原則 起床不要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其實,要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首先還是得要了解孩子本來的習慣,例如,有些孩子起床後不高興,他的習慣是坐著不動,嘴裡還要哀號兩聲,有些孩子的起床氣則是發呆、動作像烏龜一樣慢──說真的,這些一點也沒有礙到別人(除非他哀嚎得太大聲),讓他這樣鬧一下、慢一下又何妨呢?觀察孩子的習慣、並讓他遵照自己的習慣,是處理起床情緒問題最重要的一步。家長不要氣、下指令要清楚當然,家長們往往擔心起床時哭鬧、動作慢吞吞的孩子,會趕不上娃娃車、或害大人上班也來不及,這時,不妨來個「5分鐘原則」:•    5分鐘等一等 /告訴孩子:「我知道你沒有睡飽,起床不舒服,我再讓你坐一下、睡一下,等一下會來叫你,如果等一下叫你還這樣,我就要生氣囉!聽見了嗎?」(這時,家長們不妨先放下孩子,去做自己的事,5分鐘後再回來處理也不遲。)•    下指令要清楚 /最重要的是,即使孩子正在生氣,家長說這段話時,仍要要求孩子看著你的眼睛:「看媽媽,寶貝,看媽媽。」(這樣語言才會進到孩子的心裡去。)適合玩小遊戲把孩子「鬧醒」搭配孩子的起床管理,家長的確可以自行創造許多親子小遊戲,只是有一些特別的原則,對於起床時已經在鬧脾氣的孩子,因為大多是身心不舒服的關係,用上述的「5分鐘原則」就行,如果孩子的情緒已經比較舒緩,或是起床時是在伸懶腰、賴床的那種,就很適合玩個簡單的小遊戲把孩子「鬧醒」。例如,「是哪個小蘿蔔還在睡覺啊?我要來拔蘿蔔囉!」「這個春捲怎麼還包那麼緊啊!我要來打開春捲皮囉!」起床,也可以很開心,孩子在這種歡樂的氣氛下,也容易自動自發、生活自理。嘗試1個月 孩子會發生改變當然,處理孩子起床問題,除了需要觀察力和魄力,還要和孩子比情緒耐力,如果孩子起床氣的問題已經積習已久、一時間難以搞定,家長更要知道,起碼要天天嘗試、把持一致原則,快則1個月、慢則3個月,你一定會看到孩子在父母包容(願意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習慣是一種包容)與了解(願意在孩子習慣外創造一些適合他的新習慣是一種了解)下所產生的改變。•  這些不能說或做 /• 「你再不起來就自己待在家裡!」(這是威脅口吻,除非你真的可以讓孩子留在家裡)• 和孩子說好再睡5分鐘,卻容許他多睡好幾個5分鐘!(缺乏遵循原則)• 天天因為孩子賴床,就幫他打理好所有事情,而不用自己面對上課遲到的責任。(缺乏責任心)(本文摘自/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新手父母出版)

醫訊/糖尿病用藥指導

醫訊/糖尿病用藥指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正常情況下胰臟會分泌胰島素,當胰島素不足,無法幫助血中糖分代謝,過多的糖隨尿液排出,即稱為糖尿病,要治療糖尿病,先要訂好治療目標,選擇正確方式,才能達到效果。有良好的血糖恐致,才能永保體內健康,講座中由藥學部藥師黃瓊儀,提醒大家使用藥物時應注意的小細節,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用藥指導時間:105年11月9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212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