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滿口蒜味?加熱蘋果助消臭

滿口蒜味?加熱蘋果助消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吃香腸、吃水餃時,配顆大蒜最對味,可是吃大蒜後,嘴巴、呼吸就會出現蒜臭味,往往讓人很尷尬,美國最新研究發現,直接吃蘋果、萵苣生菜,或嚼一下薄荷葉,可幫助減少呼吸蒜臭味,過去研究發現,喝牛奶也可消除呼吸蒜臭味。蒜臭味來自硫化物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團隊讓受試者嚼3公克生蒜蒜瓣,持續嚼25秒鐘,然後馬上讓受試者喝水、喝果汁,或吃生蘋果、加熱過的蘋果、生萵苣、煮過的萵苣、綠茶、打成汁的薄荷葉等食物。呼吸蒜臭味主要來自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烯丙基硫醇、二硫化甲基烯丙基與甲基烯丙基硫醚等揮發性物質,研究人員以「選擇性離子流動管質譜儀」分析受試者呼吸中這些揮發性物質濃度。生吃蘋果、萵苣、薄荷葉 效果最好結果發現,與喝水控制組相比,在最初30分鐘,生蘋果、萵苣生菜可降低上述呼吸中揮發物濃度達50%,薄荷葉除臭效果比生蘋果、萵苣生菜更好,蘋果汁、薄荷汁雖然可以減少呼吸蒜臭味,但效果不如吃生蘋果、生薄荷,加熱過的蘋果、加熱過的萵苣也可以明顯減少蒜臭味,至於綠茶則沒有除臭效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16年9月號〈食品科學〉期刊(Journal of Food Science)。特殊酵素、酚類物質 有助除臭研究作者分析,生蘋果、生萵苣與生薄荷含有特殊酵素,可幫助消滅臭味,無論食物是生的,還是經過煮熟,這些食物中的酚類成分也都可以減少引起蒜臭揮發性物質,由於生蘋果、生萵苣與生薄荷等生的食物同時含酵素、酚類物質,因此除蒜臭效果會比熟食更理想。牛奶除蒜臭 效果也不錯過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曾進行研究發現,脫脂牛奶、全脂牛奶也有助去除呼吸蒜臭味,研究顯示,雖然吃大蒜、餐點後喝牛奶,可去除蒜臭味,但如果邊吃東西、大蒜,邊喝牛奶,除臭效果更能提升。(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乳房脹痛 良性囊腫竟癌變!

乳房脹痛 良性囊腫竟癌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年前,新婚不久的范小姐,突然感到乳房劇烈疼痛,觸摸時摸到一個硬塊,雖然20多歲開始就發現有良性囊腫問題,但因為此次與平常月經來時的乳房脹痛感不同,前往醫院檢查,醫師發現范小姐除了有多處良性囊腫,囊腫當中竟還藏著一個惡性小腫瘤,後續經過檢驗,確認罹患的是乳癌當中復發率高的HER2陽性類型。乳癌患者生命平均損失年數達15.5年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表示,乳癌的確是女性大敵,每年有1萬多名新增患者,發生率是女性癌症第1位,且有年輕化趨勢,國人10大死因統計,乳癌患者生命平均損失年數達15.5年,事實上,乳癌早期5年存活率可高達9成以上,乳癌新發個案5年存活率高達84%,在女性10大癌症中僅次於甲狀腺癌。治療方式可以有個人化的選擇乳癌治療已有很好的成果,侯明鋒院長指出,乳癌治療的成效歸功於醫學的持續進步,讓藥物、治療方式可以有個人化的選擇,可依照患者的腫瘤型態,給予手術、放射性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等不同的治療方式。乳癌患者 約1/4屬HER2陽性乳癌治療目前的觀念,除了病理報告確定腫瘤期數及淋巴是否轉移外,也會分辨腫瘤的類型而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饒坤銘表示,眾多乳癌患者中,約有1/4屬於HER2陽性類型,由於癌細胞上的HER2基因過度表現,會使癌細胞快速成長及分裂,增加乳癌復發及轉移的機率。標靶治療 預後比HER2陰性患者好饒坤銘醫師指出,過去HER2陽性乳癌是屬於預後最差的乳癌類型,但自從1998年後抗HER2標靶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治療成效及患者的命運,HER2陽性乳癌患者使用抗HER2標靶治療後,預後甚至比HER2陰性患者好,降低早期乳癌復發風險及延長轉移性乳癌患者存活期。 

惡性乳癌 復發風險竟高5倍

惡性乳癌 復發風險竟高5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乳癌類型當中,HER2陽性乳癌是最難面對的敵人,因為它具有轉移性高、復發性強等特性,過去治療乳癌,主要以腫瘤的大小、淋巴是否轉移來作為分期判斷,但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以往認為是低風險的第1期小腫瘤乳癌,還是有復發、轉移機率。腫瘤風險的程度 是癌細胞增長速度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陳芳銘表示,決定腫瘤風險的程度,最重要的是腫瘤內癌細胞的增長速度,而非腫瘤大小,像是HER2陽性乳癌就有癌細胞分裂速度快的特性,與其他同樣小腫瘤、淋巴未轉移的HER2陰性患者比較,復發風險高了近3倍,遠端復發風險則高了5倍,危險性不容小覷。HER2陽性小腫瘤 也應該積極治療面對癌症,患者最怕治療後復發,要降低復發,除了不能小看小腫瘤的風險之外,積極治療也很重要,同時也是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理事長陳芳銘指出,國外實驗已證實,無淋巴轉移的早期小腫瘤病人積極接受治療,可減少復發風險,國際癌症治療指引及專家治療共識,皆建議HER2陽性小腫瘤,也應該積極治療。台灣乳癌治療 晚期存活率高臺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沈陳石銘教授表示,近年來台灣乳癌治療成效已與美國並駕齊驅,甚至在第3、第4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是更勝一籌,乳癌對女性的外觀、婚姻生育、家庭、心理等層面都帶來莫大衝擊,台灣的乳癌治療團隊除了朝多專科方式建構,也採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照護模式,給予全方位的治療。不過雖然有良好的武器、完整的治療團隊,但民眾及患者的觀念仍是最重要的一環,沈陳石銘理事長提醒,乳癌雖是女性癌症首位,早治早好仍是不變定律,即使沒有症狀或沒有良性囊腫,只要是成年女性,就應該定期乳房檢查,若不幸罹癌,只要積極配合醫師、接受治療,痊癒指日可待。

新型降血糖藥物 控糖更easy

新型降血糖藥物 控糖更easy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針對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研究顯示,國內糖尿病盛行率達9.2%,而苗栗縣的盛行率更是高達12.7%,但民眾的自覺度卻不高,為呼籲重視糖尿病的發生,醫師提醒民眾要積極面對糖尿病,提早發現,提早治療。40歲以上、過重、缺乏運動應定期篩檢大千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梁文偉醫師表示,由於糖尿病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若沒有經過檢查,常容易讓患者忽略,因此建議糖尿病高危險族群,包含糖尿病家族史者、糖尿病前期者、40歲以上、體重過重、缺乏運動、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等,都要定期接受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治療的效果。留意使用的藥物 以免乳酸堆積造成中毒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可分為口服及注射2種,舊型的藥物容易出現腹脹、腹瀉、暈眩等副作用,造成患者的不適感,若是合併有腎臟或心臟疾病的患者,更需要特別留意使用的藥物,以免因乳酸堆積造成中毒現象,新一代的藥物不僅可穩定血糖,且不限年齡或肝腎功能皆可使用,同時不會增加體重,還可額外保護心臟和腎臟功能。保護心臟 1星期注射1次減輕不便新一代的注射藥物可達到比口服藥更佳的降血糖效果,亦可減低食慾、控制體重,並保護心臟功能,患者只需1星期注射1次,大幅減輕每天注射不便,此項藥物也同步在醫學中心使用,苗栗鄉親不需奔波至外縣市,即可獲得同等級的醫療服務。配合醫師是對抗糖尿病重要的關鍵梁文偉主任提醒民眾,糖尿病的治療方式,會依據病人不同的生理或疾病條件來選擇適當的藥物,因此配合醫師的治療方式是對抗糖尿病重要的關鍵,若能掌握好自身血糖狀況,病患也能輕鬆回歸日常生活。

面無表情?巴金森氏症恐續發失智

面無表情?巴金森氏症恐續發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整理)翻開報紙,常可看到名人罹患巴金森氏症而影響其職業生涯的新聞,而得到巴金森氏症的名人也不少,有名的前世界拳王阿里,與主演「回到未來」的好萊塢影星米高‧福克斯(Michael.J.Fox)都為巴金森氏症打響了知名度,儘管大眾對巴金森氏症這個病名耳熟能詳,但真遇上了,又不知它究竟是何方神聖,該看什麼科?行動緩慢、手腳顫抖、走路彎腰駝背巴金森氏症是一系列症狀的組合,巴金森病人常表現的症狀有行動緩慢、手腳顫抖、走路彎腰駝背、步伐呈小碎步、字越寫越小、面無表情等,早期因症狀輕微,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未獲重視,巴金森氏症除了上述症狀外,還常伴有長期便秘、輕度憂鬱、嗅覺失靈、睡夢中容易拳打腳踢、失眠、肩頸或腰背疼痛等。肢體僵硬、平衡感下降導致走路不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雅純表示,巴金森氏症發展到後期,會逐漸演變至肢體僵硬、平衡感下降導致走路不穩、易跌、容易在門口停滯不前、吞嚥功能變差等情形,此時也會開始需要家人的協助,家人也應體諒病人說話、回應、動作變慢是受到疾病影響,非故意不配合。發病多年的病人 也可能續發失智症吳雅純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的治療,須配合專科醫師指示,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搭配服藥,且藥物應與食物隔開1小時以上服用,以免影響藥物的吸收,發病多年後的巴金森病人,也可能續發失智症,屆時還應接受失智症藥物的治療,以延緩智能退化。各式症狀都有相對應藥物可治巴金森氏症屬退化性疾病,大多不會遺傳,一般對藥物反應良好,經診斷後的存活期也長,所表現的各式各樣症狀大多都有相對應的藥物可治,所以一旦發現有類似症狀一定要及早治療,別害怕求診、也不應該害怕被診斷,接受生病的事實,才是面對疾病的正確態度。 

頸部摸到腫塊 恐為甲狀腺癌

頸部摸到腫塊 恐為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目前在台灣,每10萬人中,約有5至7人罹患甲狀腺癌,是女性10大癌症發生率的第5名,好發於20到45歲,雖然比例低,但是發生率有逐年上升傾向,讓人不得不注意甲狀腺癌的重要性。20~25%髓質癌患者 有家族遺傳傾向甲狀腺癌成因多不明,目前證實最有關連的是輻射暴露(例如居住在輻射汙染區域、兒少時頭頸部或胸部上方曾接受過多X光等輻射性檢查或放射線治療),而且可能在10至20年後才發生,此外,有約20~25%的髓質癌患者具有家族遺傳的傾向,有些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可能與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的發生有關。乳突癌所佔比例最高約75%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晞育表示,甲狀腺癌一般可分為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分化不良(未分化)癌、轉移癌與其他較罕見癌類,其中以乳突癌所佔比例最高(約75%),其次是濾泡癌(約15%),而其他的癌則發生比率較少,髓質癌、分化不良癌各約佔5%。一般而言,分化良好型癌(乳突癌及濾泡癌)在人體所有癌症中,相對而言算是生命危害很少的癌,主要是因為其生長緩慢,而且可使用手術切除、放射碘131、甲狀腺素治療等治療方法,在一般狀況下,病人的預後良好。頸部摸到硬塊 摸起來不平滑甲狀腺癌最常見症狀是頸部摸到腫塊,或在健康檢查接受甲狀腺超音波而發現腫塊,如果腫塊摸起來是硬而且表面不平滑,則要考慮乳突癌的可能性,但濾泡癌有時摸起來是軟而有彈性,還有,有些患者也可能會摸到頸部淋巴結,此外,比較少出現的症狀有: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呼吸困難及胸部不適、體重減輕等。另外,做過甲狀腺全切除的病人,醫師會根據病人年齡、性別、癌細胞的種類、腫瘤大小、局部和淋巴腺侵犯程度來決定是否做放射性碘-131治療,黃晞育醫師表示,施行甲狀腺全切除術後,理論上體內甲狀腺球蛋白數值應近於零,若術後追蹤顯示逐漸上昇的甲狀腺球蛋白,則表示有局部復發或轉移情形發生。  

溫經散寒 快吃8種暖心食材

溫經散寒 快吃8種暖心食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天冷暖身,你可以吃這些食材!進入秋冬,許多女性最困擾的就是手腳容易冰冷,影響日常與睡眠,透過簡單營養湯品,不僅可以改善症狀,更能溫暖身心輕鬆度過寒冷天氣,吃補氣補血食物,還要搭配運動,才能達到改善手腳冰冷的功效。早晚氣候開始變涼 消除體寒痛經過了中秋之後,已經可以感受到早晚氣候開始變涼的趨勢,天冷就會想吃些熱熱的食物來暖身,尤其很多女性朋友容易有體寒痛經的問題,對於攝取哪些食物能夠緩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陳穎提出以下說明:1)     羊肉 /羊肉為優質蛋白質也富含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營養素,當歸羊肉湯可益氣補虛,搭配薑絲一起食用,不僅暖身更適合氣血循環差且手腳冰冷的女性,不過對於慢性腎臟疾病需限制蛋白質攝取量的患者,需酌量食用。2)     薑 /生薑可溫中止嘔、有溫經散寒的功效,可活絡氣血、溫暖四肢。3)     黑糖 /含有豐富的鈣、鉀、鐵、鎂,可暖肝脾、補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惡露。4)     堅果 /中醫認為堅果性味偏溫熱,有補腎健腦、強心健體、禦寒的作用,以營養而言,堅果油脂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E,磷脂質是有益健康的食物。 5)     桂圓 /含有豐富的鐵、鋅,味甘性溫、滋補氣血、能助火化燥,屬溫熱性食物。6)     紅棗 /具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功效,有滋養調理的作用。7)     枸杞 /一般認為是冬季進補的好選擇,是上乘的滋補藥,《藥性論》也認為,枸杞子能「補益精諸不足」。8)     葛根 /在日本認為葛根粉有去寒、解毒的功能,葛根為豆科草本植物,用葛根精製的澱粉稱為「葛粉」,沖滾開水如同勾芡狀有保溫的效果,葛粉可在烘焙材料店或日系百貨公司的超巿購買。 

小孩強忍便意 恐降免疫力!

小孩強忍便意 恐降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曾有大規模浴廁設備廠商以小孩爲對象提問:「會在學校上大號嗎?」結果發現有53%的小孩會強忍排便,推測在學校排便可能會被潮笑,或是感覺不好意思,因而盡可能避免,這種傾向並非最近才開始,很久以前就已出現,這種情形不僅對健康不好,由免疫的觀點來看也有問題。腸子變遲鈍 不久會形成便秘排便是生理現象,一感覺到便意時,立刻上廁所排泄,可說是身體的自然行爲,如果強忍住,可能會破壞免疫力,大家是否曾有過感到便意時,強忍著不上廁所,不知不覺便意又消失的經驗?若反覆如此,腸子的功能會變得遲鈍,不久之後就會形成便秘,本來排便就應該是每天的固定工作。根據日本內科學會的定義,便秘是指3天以上沒有排便的狀態,或是即使每天排便,卻有殘便感的狀態,主要的症狀包括:腹痛、噁心、直腸殘便感、腹部膨脹感、下腹部痛、食欲不振等,雖然大部分會在短期內消失,但如果嚴重的話,也可能出現無法排泄或中毒。便秘會使腸內環境明顯惡化那麼,爲何便秘對免疫有不良影響?原因是便秘會使腸內環境明顯惡化,人類的腸子裡有100種以上,合計大約100兆個腸內細菌,其中有乳酸菌爲代表的好菌,也有會發出惡臭或製造致癌性毒素的產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等壞菌,這些細菌在健康的人腸內會保持均衡,而且「好菌占有優勢」一旦均衡被便秘等原因破壞時,就會轉變成「壞菌占有優勢」的生理狀況。除了強忍不上廁所之外,不吃蔬菜、大量攝取肉類的飲食生活,也是使腸內環境形成壞菌占優勢的原因,免疫細胞大約有7成生存在腸子內,對司令官細胞而言,最舒適的腸内環境就是好菌占優勢的狀態,相反的,當壞菌占優勢,司令官細胞的功能就會下降,使得免疫力減弱。強忍尿意恐引發膀胱炎不限於排便,勉強克制生理現象對身體也不好,強忍尿意有引發膀胱炎之虞,甚至連屁也不應該憋住,打哈欠常被認爲不禮貌或不認,但是最好也不要忍耐,打哈欠的機制雖然尙未完全理解,但一般的說法是「腦部氧氣不足時,爲了將氧氣送入腦子」而產生的現象。如果的如此,那麼,打哈欠應該對身體有益才對,爲什麼要勉強忍住呢?因此,我認爲對打哈欠的人不要報以白眼,而應持正面的態度來看待,不論便意、尿意或是哈欠,這些身體的自然現象最好不要強忍,宜採取自然的方式爲佳。(本文摘自/不要輕蔑免疫力-世界級免疫醫學權威教你打造「不易生病」的抗癌體質/悅知文化出版)

是真的 小睡10分可增免疫力

是真的 小睡10分可增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大家漸漸了解午睡的功效,有些企業還在辦公室內,設置了供員工小睡的休息室,歷史上也有不少實施午睡的偉人,以一天只睡3小時而知名的拿破崙,據說就愛睡午覺,文藝復興時的天才達文西,據說每4個小時就會小睡15分鐘,以保持頭腦的清晰,古代對睡眠的研究並不像現代這樣進步,這些偉人或許是由經驗而了解到午睡的功效。壓力會產生活性氧 會讓「身體生鏽」包括午睡、小憩在內,睡眠對於受到運動或辦公室工作所傷害的司令官細胞而言,具有幫助它們恢復的效果,運動或工作經常使身體和頭腦疲勞,而累積壓力會產生活性氧,它是會讓「身體生鏽」的物質,進而傷害細胞,這時,以司令官爲首的免疫細胞也會受到傷害,免疫力當然大幅下降。而睡眠就具有幫助它們恢復的效果,受活性氧傷害的細胞,會釋放出名爲「疲勞因子」的物質,這個疲勞因子,正是我們會感覺到「疲勞」的真正身分,它在血液中堆積時,我們就會感覺到身體倦怠、頭腦混鈍般的疲勞感。休息中 才會釋放出疲勞恢復因子若感覺疲勞而確實休息,在睡眠中則會放出阻礙疲勞因子功能的「疲勞恢復因子」,幫助我們修復受傷的細胞,相反的,如果不休息而繼續勉強工作,細胞會因未能恢復而破壞,因爲只有在睡眠和休息中,才會釋放出疲勞恢復因子,所以,即使小憩也無妨。白天感到疲勞時,10分鐘或20分鐘都好,請務必小睡片刻,如果十分鐘內無法睡著,單是閉目安靜休息,也能減輕疲勞,我自己也會利用工作的空檔小憩,休息後頭腦立刻清醒,效果非常明顯。小憩消除疲勞 促進免疫細胞的恢復已知修復受傷的司令官細胞,並使免疫力恢復的疲勞恢復因子,其恢復能力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弱,相對的,使身體疲勞的疲勞因子的量和能力,從小孩到高齡者都大約相同。也就是說,隨著年齡的增加,人會變得容易疲勞,恢復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希望大家能有效地利用小憩來消除疲勞,並促進免疫細胞的恢復。(本文摘自/不要輕蔑免疫力-世界級免疫醫學權威教你打造「不易生病」的抗癌體質/悅知文化出版)

醫訊/銀髮族營養

醫訊/銀髮族營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裡有長者面對滿桌菜吃不下的困擾嗎?或者常抱怨菜沒味道?或者是吃的量日益減少?擔心老人家營養不夠?由於銀髮族常因為牙齒不好,或食慾差、食物太硬,能吃的食物有限,常導致營養需求不均衡。為照顧銀髮族的飲食營養,本課程由營養師吳詠如教導,利用衛生福利部公告建議量,改變質地或烹調方式,選擇均衡的飲食讓家人照顧輕鬆,長者吃的健康又容易名稱:銀髮族營養時間:105年11月11日(星期五)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