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罹患1b基因型肝炎 肝癌風險達3成

罹患1b基因型肝炎 肝癌風險達3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研究團隊針對台灣7個社區進行長期追蹤研究,在477名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感染基因型1b者占了近6成,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李美璇副教授指出,經過長期研究後,發現感染1b基因型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終其一生(30-75歲),疾病進展至肝細胞癌的風險約3成,顯示積極治療之重要性。肝炎共分7種基因型 全台1b基因型患者占最多 李美璇副教授指出,台灣C型肝炎的病毒盛行率大約在2-4%左右,現今已知肝炎基因型患者共分為7種基因型,盛行率又以1b、2a兩者基因型患者為多,以今年數據了解基因型1b人感染肝癌風險偏高,這表示國人更應注意自身疾病進程並主動就醫治療。李美璇副教授說明,現行台灣C型肝炎感染人口數約為55萬人,其中已知感染27萬人中為10萬人曾經接受過治療,但仍有2成患者治療失敗,雖健保給付明年全口服C肝新藥可望通過健保給付,但因資源有限,目前無法進行全面性的給付,建議經濟上可負擔民眾或家庭可選擇自費治療,除了能夠及早清除病毒外,也能降低未來罹患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偏鄉教育仍不全 整合資源是關鍵李美璇副教授說明,台灣肝炎盛行率以地區性有所差異,像是偏鄉地區,例如:雲嘉南這些高感染的地區,如何整合現有資源發揮效益為關鍵。以公衛角度而言,若能加強國人肝炎教育,使民眾了解慢性肝炎病毒對健康的危害,例如:衛生教育可與當地衛生室或是衛生所合作,倘若民眾在健檢單位或捐血單位經篩檢後發現有肝炎病毒的感染,應立即當下給予適當的治療和衛教資訊,甚至轉介到胃腸肝膽科進行治療,若能強化民眾後續追蹤治療觀念,才能不只治標,更能治本。李美璇副教授最後呼籲,C型肝炎是由血液或體液傳染,像是穿耳洞、針灸、刺青,未使用拋棄式針頭或共用刮鬍刀、牙刷等,都就有可能感染,因此平日生活中應避免與他人共用器具,才能降低感染風險。

整合醫學 全方位關注、促進健康

整合醫學 全方位關注、促進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現今的醫療知識與技術十分進步,卻沒有完全反映在民眾的健康上,健保經費不斷增加,政府與人民的醫療開支愈來愈多,但看病的人數依然是不減反增,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前三軍總醫院醫務長兼代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系主任林承箕表示:我常開玩笑說,中央健康保險署當前都是忙在做全民「疾病」保險署在做的事,過於關注疾病卻不夠正比重視健康為先的重要性。據統計於2010年健保支出總額5077億,其中超過95%的錢都是用在診斷與治療及復健疾病上,真正用在健康上的卻不到5%。預防醫學 就等於預防留級 不夠積極正向林承箕理事長指出,主流西醫多只著重於疾病的診斷、治療及復健,屬於疾病醫學,卻不夠重視健康。現在西醫則風行預防醫學,而我是不太贊成預防醫學這個名詞的。舉例來說:就好像今天學生唸書的目的只是為了混個文憑,但求預防留級。預防留級是一個消極、不夠好的學習態度,然而,醫療上的「疾病」就等於教育上的「留級」,預防醫學就等於預防留級,但我們現在的主流西醫卻都在探討這一塊,在字義上的層級是不夠的,我們真正應該是要積極促進健康。健康檢查正常就叫健康 這是個錯誤的觀念林承箕理事長關注健康議題多年,於2010年在大陸健康管理雜誌創刊號寫下第一篇專欄文章,主題就是《健康檢查能檢查健康嗎? 》。林承箕理事長說明,健康檢查正常就叫健康,這是個錯誤的觀念。一般健康檢查都是以檢查疾病的儀器、判讀疾病的標準來作健檢,檢查結果沒問題,僅代表用這台診斷疾病的機器在你身上沒有看到疾病的證據而已,並不代表你是真正健康的。例如:身上長了個0.5公分的腫瘤,如果今天使用64切的電腦斷層來作健康檢查,要0.8公分以上的腫瘤才能被檢查的出來,這時就算事實上已長了個0.5公分的腫瘤,檢查出來的結果仍然顯示正常,這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是健康的。健康是要身心靈與周遭環境 達到和諧與平衡林承箕理事長表示,一個人的身心靈與周遭環境達到和諧與平衡的狀態,這才叫真健康,我們現在所有的健康檢查都只是程度不同的疾病檢查,而且只是肉身疾病的檢查,幾乎沒有關於心或靈的檢查,我們應從不同的角度來關注健康並且去了解一個人的身心靈,這正所謂整合醫學的範疇,也可暫將將整合醫學稱作健康醫學,以與西醫所偏的疾病醫學做區隔,整合西醫、中醫、功能醫學、自然醫學…等,來促進健康,並進而達到人人「知健康、行健康、得健康」的目標。 

整合醫學-整合中西醫、功能醫學、自然醫學、生物能信息醫學...多角度促進健康

整合醫學-整合中西醫、功能醫學、自然醫學、生物能信息醫學...多角度促進健康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湯蕎伊) (受訪者/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前三軍總醫院醫務長兼代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系主任  林承箕) (圖片/林承箕理事長、優活健康網) 現今的醫療知識與技術十分進步,卻沒有完全反映在民眾的健康上:健保費用不斷超支,政府與人民的醫療開支都愈來愈多,但看病的人數依然是不減反增。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前三軍總醫院醫務長兼代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系主任林承箕表示:我常開玩笑說,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當前都是忙在做全民「疾病」保險署在做的事,過度關注疾病卻不夠正比重視健康為先的重要性。據統計:2010年健保支出總額5077億中,超過95%的錢都是用在診斷、治療及復健疾病上,真正用在健康上的卻不到5%。 (中央健康保險署當前都是忙在做全民「疾病」保險署在做的事,過度關注疾病卻不夠正比重視健康為先的重要性。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預防醫學 就等於預防留級 不夠積極正向 林承箕理事長指出,主流西醫多只著重於疾病的診斷、治療及復健,屬於疾病醫學,卻不夠重視健康。現在西醫則風行預防醫學,而我是不太贊成預防醫學這個名詞的。舉例來說:就好像今天學生唸書的目的只是為了混個文憑,但求預防留級。預防留級是一個消極、不夠好的學習態度,然而,醫療上的「疾病」就等於教育上的「留級」,預防醫學就等於預防留級,但我們現在的主流西醫卻都在探討這一塊,在字義上的層級是不夠的,我們真正應該是要積極促進健康。 (林承箕理事長致力於推廣整合醫學,期望達到人人「知健康、行健康、得健康」的目標。 圖片提供/林承箕理事長) 健康檢查正常就叫健康 這是個錯誤的觀念 林承箕理事長關注健康議題多年,於2010年在大陸健康管理雜誌創刊號寫下第一篇專欄文章,主題就是《健康檢查能檢查健康嗎? 》。林承箕理事長說明,健康檢查正常就叫健康,這是個錯誤的觀念。一般健康檢查都是以檢查疾病的儀器、判讀疾病的標準來作健檢,檢查結果沒問題,僅代表用這台診斷疾病的機器在你身上沒有看到疾病的證據而已,並不代表你是真正健康的。例如:身上長了個0.5公分的腫瘤,如果今天使用64切的電腦斷層來作健康檢查,要0.8公分以上的腫瘤才能被檢查的出來,這時就算事實上已長了個0.5公分的腫瘤,檢查出來的結果仍然顯示正常,這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是健康的。 (健康檢查結果沒問題,僅代表用這台診斷疾病的機器在你身上沒有看到疾病的證據,並不代表你是真正健康的。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健康是要身心靈與周遭環境 達到和諧與平衡 林承箕理事長表示,一個人的身心靈與周遭環境達到和諧與平衡的狀態,這才叫真健康。我們現在所有的健康檢查都只是程度不同的疾病檢查,而且只是肉身疾病的檢查,幾乎沒有關於心或靈的檢查。我們應從不同的角度來關注健康並且去了解一個人的身心靈,這正屬所謂整合醫學的範疇。也可暫時將整合醫學稱作健康醫學,以與西醫所偏的疾病醫學做區隔,整合西醫、中醫、功能醫學、自然醫學、生物能信息醫學…等,來促進健康,並進而達到人人「知健康、行健康、得健康」的目標。

下午就想睡?午餐吃太鹹!

下午就想睡?午餐吃太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上班族到了下午2點半左右,就會開始感覺昏昏欲睡、很累,不太想工作,這說不定是午餐食物惹的禍,美國一項研究顯示,蛋白質食物可能引起「食物性昏迷」現象,吃太多蛋白質食物、攝取過多鹽分,可能導致昏昏欲睡、精神不濟。吃太多蛋白質、吃太鹹 容易「昏迷」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院的學者認為,當腸道正在吸收及處理蛋白質、鹽分,大腦就會暫時停止一些功能,此時便特別想睡覺,這樣腸道才能充分發揮吸收作用。吃越多蛋白質食物、吃得越鹹,「食物性昏迷」現象(Food Comas)就會越明顯。研究計畫主持人威廉‧賈博士指出,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飯後會感覺昏昏欲睡、想睡覺,不過有的人會有這種現象,有些人則不會,這項研究證明,這與蛋白質攝取量、食物種類有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eLife〉期刊。食物種類 影響飯後精神狀況威廉‧賈博士指出,在維持生理機能方面,不同食物會發揮不同功能,不過很少研究將重點放在哪些食物會影響飯後精神情況。 果蠅有一套完整睡眠代謝系統,當果蠅飢餓時,睡眠會受到抑制,移動現象會增加,研究團隊以果蠅進行研究,運用塑膠隔間觀察果蠅吃東西前後行為表現。剛開始,研究一如預期,研究人員發現,果蠅用餐後,會有一小段時間很想睡覺,接下來才會恢復正常警醒狀態。攝取過多蛋白質食物 容易昏昏欲睡不過進一步攝取過多蛋白質食物、鹽分,也容易昏昏欲睡分析發現,蛋白質攝取量似乎是「食物性昏迷」現象的重要關鍵,蛋白質、鹽分攝取量越多,果蠅就越想睡覺,用餐後,睡覺時間也會拉長。賈博士表示,不只果蠅,人類若攝取過多蛋白質食物、鹽分,也容易昏昏欲睡,透過果蠅實驗,可讓人更了解「食物性昏迷」現象,未來就能進一步研究食物與睡眠之間的關聯性。(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脊裂兒福音!每年最高補助6萬

脊裂兒福音!每年最高補助6萬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脊裂是胎兒在發育過程中神經管閉合不全,病友終生使用尿管、尿布、無法行走,每年支出從數十萬到近百萬,國內盛行率約為萬分之1.1,雖不屬於罕見疾病(盛行率低於萬分之1),但造成家庭沉重的照顧負荷及龐大的經濟負擔。重大傷病脊裂兒 每人每年最高補助6萬新北市政府自明年元旦起,補助符合資格者,每年最高6萬元住院醫療費、最高18萬元看護費,許育寧秘書長表示,住院醫療及看護費補助方面,凡18歲以下領有重大傷病卡的脊裂兒,補助住院醫療費用每人每年最高6萬元,看護費用補助每日最高1,500元、每人每年最高18萬元,除了現行的優生保健減免及補助以外,曾孕育過脊裂兒之婦女再次懷孕時,提供免費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查。嚴重會導致下肢癱瘓、大小便失禁脊裂是妊娠過程中胚胎脊椎管閉合不完全,每位嬰兒因神經受損的範圍與程度不同而會有輕重之分,有的患童初期不會有什麼症狀,直到長高牽扯到脊髓後,才會有症狀出現,嚴重的會導致下肢癱瘓及大小便失禁,須透過骨科、神經外科、泌尿科手術以與復健治療,以減緩退化速度及訓練平衡協調能力和行走的肌耐力。懷孕前或懷孕初期多多補充葉酸維生素B9,又稱葉酸,是胎兒腦部和脊柱發育不能缺少的營養素,深色蔬菜、胡蘿蔔、南瓜、馬鈴薯、酵母、牛奶、肝臟、蛋黃和全麥穀類等都含有葉酸,鼓勵懷孕前或懷孕初期多多補充葉酸,部分先天性畸形可透過產前檢查,需定期產前檢查,迎接健康可愛的新生命。 

達文西心臟手術 隔日可下床!

達文西心臟手術 隔日可下床!

(優活健康網記者新聞部/綜合報導)歷經20餘年的研發,達文西機械手臂已經被證實,可有效治療心臟僧帽瓣膜閉鎖不全、風濕病造成的瓣膜鈣化狹窄和心臟內神經不正常傳導造成的心房顫動,在10倍影像放大的鏡頭下,它也可以讓病人心跳回復正常,另外還發展出超精細機械手臂和縫線來進行冠狀動脈的繞道搭橋手術。傷口小、組織傷害少 不會大量流血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鄭伯智表示,由於城鄉差異和醫療常識不能普及,導致有些成年病人的心臟內結構缺損,在兵役體檢、保險體檢或就業前體檢才被發現患有心臟病,甚至有些病人到懷孕前,才被發現心臟內有心房或心室中隔缺損的心臟病。因為傷口小、組織傷害少,就不會大量流血,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前後不用輸血。因爲手術時間縮短,恢復加快,病人在手術隔日即可在加護病房內下床走動,4天內出院的病人比率可達8成。體重太輕 不適合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利用專屬的動態心臟內牽引器,可以將心室中隔缺損影像呈現的一清二楚,尤其是危險的神經傳導房室神經節,機械手臂都能有效避免傷害,但在心臟功能極度衰弱者或肝腎功能中度減退者不建議使用,另外,如果體重太輕、右側鼠蹊動靜脈尺寸不夠體外循環管路進入者也禁忌手術。鄭伯智主任表示,綜觀全世界的心臟手術,主要還是在徹底治療、預防復發,所以複雜困難、多重病灶的心臟疾病,必須速戰速決,爭取成功,但單一病灶的年輕病人,可以考慮使用這種不須鋸開胸骨、保持傷口美觀又能迅速恢復的達文西心臟手術。 

男孩大咪咪?原是男性女乳症

男孩大咪咪?原是男性女乳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嬰兒肥、健身減重,陽光男孩竟然變成大咪咪?一名20歲的陽光男孩,從小白白胖胖,上了高中之後開始健身與運動,雖然肌肉變的精實,但胸前乳房卻越來越明顯甚至有點下垂,還被同儕笑說男生卻長大咪咪,到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患了男性女乳症。乳腺增生又健身 乳房變大衛福部南投醫院外科醫師黃信傑表示,男性女乳症指的是男性乳房腺體增大,可能發生於單側或雙側,主要為雌激素與雄性素失衡導致雌激素刺激乳腺增生,依發生原因可分為生理性、病理性、及藥物引起,這名患者除了乳腺增生外,也因為勤練健身,胸部愈練愈大,胸前脂肪被鍛練過的胸大肌往外推出,因此看起來更雄偉。青春期6成男生會有此狀黃信傑醫師說明,青春期賀爾蒙變化大,約6成男生會有此狀,青春期過後會緩解,若無法自然消退,甚至嚴重影響患者自信與社交活動,此時就建議整形外科就診,必要時接受抽脂或手術治療,而50至80歲男性因雄性素濃度下降,也常見男性女乳症狀。利尿劑、高血壓藥 恐引起男性女乳症可能引起男性女乳症的藥物包括利尿劑、部分高血壓藥、精神科用藥、潰瘍藥、前列腺藥、化療藥、類固醇、茶樹或薰衣草精油等,黃信傑醫師強調,若有疑似乳房增大情形,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調整藥物,切勿自行停藥,男性若有胸部增大或腫塊,不要諱疾忌醫、難以啟齒,尋求專業醫療建議及治療,必能找回自信與魅力。  

改善老人憂鬱 玩桌遊好有效

改善老人憂鬱 玩桌遊好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老年人打麻將,可有助活化腦袋,但你知道最新的桌遊,竟也有助減緩認知衰退及憂鬱現象嗎?根據法國一項稱為 paquid 世代研究指出,玩桌遊的老人可減緩認知上的衰退,憂鬱現象也可有效減少!參與桌遊的人 失智症風險上少15%此研究計畫從 1988 年開始,於2個法國行政區中隨機選出 3,777 名 65 歲以上的居民進行認知、憂鬱和臨床失智狀態的測量, 3670 名參與者中在20年期間有 2,987 位(81.4%)至少接受過一次追蹤,期間有 830名(27.8%)被診斷出失智症,經過 10 年及 20 年後的再追蹤發現,參與桌遊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上少了15%,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一般精神科主任黃宗正表示,桌遊活動有3大特點:1) 可以改善認知功能/如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規劃能力。2)  增加人際互動/玩桌遊容易與他人產生有趣的互動。3) 沒有限制/不限人數,種類很多、可選擇難易度、身心障礙者也可以玩。維持認知功能、改善注意力不集中黃宗正醫師建議,年長者可以透過玩桌遊維持好的認知功能,同時可以改善注意力不集中、負向思考、增強與人互動的動機,他也提醒,若要改善睡眠障礙、胃口及靈活度仍以運動的效果比較好。董氏基金會主任葉雅馨表示,玩桌遊有很多好處,可獲得即時樂趣、增加社交互動、可及性高(方便攜帶、不受天氣影響、室內戶外都可以玩…),並有減緩老化的功能,而且桌遊不限制人數,有各種類型,同時可以依照身體狀況、理解能力選擇適當的桌遊,建議家中如果有長輩,也可將桌遊當作一個新活動的開始。   

除C肝 全口服藥物納健保!

除C肝 全口服藥物納健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C肝患者有福,全口服C型肝炎新藥將納健保!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在台上市後,因治癒率高達9成以上,卻因價格高昂,不少病患引頸期盼早日能納入健保給付,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天向健保會提報「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健保給付執行計畫」,預計第1年可有8,000名病患受惠。希望早日達成目標、根除C肝根據國內學者推估,台灣約有55萬名C肝病人,但自從醫界研發治療C肝的全口服新藥上市,由於治癒率高,病患可望獲得根治,因此衛福部成立「C型肝炎國家辦公室旗艦計畫」,期望台灣早日達成世界衛生組織(WHO)2030年全面根除C肝之願景。第1年約有8,000名受惠由於C肝全口服新藥價格昂貴,健保署表示, 明年度啟動的C肝全口服新藥給付計畫,是依照20億元的預算額度,第1年約有8,000名受惠,其中醫院收治6,848名病人,診所收治1,152名病人。為符合分配之公平、透明原則,前半年分3期、依6個分區業務組予以分配,待實施半年後,若有餘額再進行額度的調整。健保署強調,該署將採個案登錄系統進行管控,規定醫療院所必須為病患於「個案登錄系統」完成登載相關資料,符合給付條件的病患方得由健保給付,該署會在官方網站上公開各區人數配額。

「新鮮感」能喚醒感官 提升察覺力

「新鮮感」能喚醒感官 提升察覺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例行事務讓感官委靡不振,而新作法帶來新體驗,這種新鮮感能再次喚醒感官,於是又進一步提升了我們的察覺能力。開始注意新的事物後會得到一些特殊的結果,其中一個就是會忍不住發現自己以前注意的事物真是少。察覺力 是過量卻無礙的物質之前總是任其流逝的事物,一旦開始加以注意,腦袋的胃口就越來越大,不再只為淺嘗一小口而滿足,而是催促身體感官將過去忽視的事物全部大口吞下。許多暴食的渴求並不健康,這個慾望卻不然。察覺力提高了,在能夠改變我們腦袋的「物質」當中,這是少數過量卻無礙的物質。要滿足這樣的渴求,就得了解自身的感官、與其合作、加以微調,讓感官能夠好好練練身手。找個人(最好是你信任的人),請他帶你蒙著眼睛走一段路。接著拿下蒙眼的布條,設法畫出剛才走過的地景。用新的方式運用感官、提筆作畫(無論你覺得自己會不會畫圖),這兩件事將能帶來新的感官察覺能力。剛才所說若聽起來太過麻煩,那就只要走到戶外的空曠之處,在地上躺個十分鐘-這件事要花的力氣夠小了吧!感官會用許多出乎意料的方式報答我們感官得到鍛鍊,很快就會有收穫。我們開始注意新的美,過去躲在「忙碌」這張大帷幕後面的事物開始浮現,彷彿迷霧散去,開始看到形狀、色彩-這些事物不可能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吧!是嗎?感官會用許許多多出乎意料的方式報答我們,我們開始注意到事物改變、反應的方式,若人事物對你有反應,要建立關係也容易許多。若有人評論你的衣著,而你完全沒有反應,你的臉皮恐怕比常人要厚一些。說也奇妙,科學家已經證明,就連植物對我們的衣著有反應。植物對顏色有反應。比如,身上穿著藍衣服會影響植物生長的方式;若穿紅衣服,則會影響植物對於時間的概念。植物向著陽光生長的過程稱為「趨光性」,只受到藍光影響;另一方面,紅光則影響了「光周期性」,光周期性控制了植物對於一年四時的敏感程度。我們或許無法察覺衣服顏色對植物所造成的改變,但是知道植物有反應,就可能改變我們對它的想法。(本文摘自/喚醒感官的大自然練習/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