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一肚子氣?下體排氣原因大解密

一肚子氣?下體排氣原因大解密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恩主公醫院中醫部內科主治醫師廖唯宇、童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張永玲)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只要變換姿勢下體就排氣?婦女病大解密!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醫師,陰道也會放屁嗎?」女性正值生理期時,有時可能會有下體搔癢、不自覺的排氣症狀,可能輕微到不會有感覺,也可能只要一變換姿勢就會發出像放屁一樣大的聲響,實在讓人難以啟齒又尷尬!為什麼有時候會感到陰部有氣體排出呢?這種現象是否會造成其他部位的病變? 5種情形 可能導致陰部排氣現象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內科主治醫師廖唯宇表示,婦女有時會出現陰部排氣的症狀,主要是因為腹部壓力比較大,但並不會侷限在生理期,運動時的伸展拉筋、長期有宿便甚至有便秘情形者,都有可能因為骨盆循環不好、增加腹壓,引起這種情況,另外,以下5種情形也有可能導致陰部排氣現象發生: (生產過後恢復不佳的婦女,陰部鬆弛也會導致氣體不自主排出。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1) 性行為時/ 因為性器官的接觸,陰道無法完全包覆陰莖時,氣體「有隙可乘」,就會發出惱人又尷尬的排氣聲。 2) 感染/ 陰道裡面有很多菌,我們可以想像類似我們的腸道裡的菌種,當菌種產生不平衡時,腸胃的細菌感染嚴重恐造成腹瀉排氣,對於陰道來說也有可能發生。 3) 更年期後/ 更年期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造成陰道內膜肌肉不緊實,氣體自由進出造成的。 4) 生產過後/ 生產過後陰道口擴張,骨盆腔陰道附近的肌肉鬆弛造成內部蓬鬆無力,或者因為生產過後,婦女的腸子跟陰道造成瘻管,也容易也有可能造成氣體堆積在骨盆內。 5)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較低下,陰部較容易感染,可能會產生氣體甚至白帶。 有排泄物的味道、伴隨分泌物 盡早就醫 童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張永玲說明,一般未生產過的女性,約有11%會因放射線治療、發炎性腸疾病等原因出現陰道排氣的症狀,好發族群及年齡不一,如果只是普通排氣不必太過擔心,若下體排氣情形一直沒有改善,並有排泄物的味道,伴隨分泌物,就該盡早就醫。 基本上陰道ph值約會落在3.8~4.5之間,生理期過後又會稍微提高一些,因為陰道ph值提高後被感染的機率比較高,這時就要特別注意清潔與保養,適當的生理期後清潔,不會讓殘存的細菌繁殖,更可以保障陰部的健康。 (醫師提醒,若有下體排氣伴隨分泌物情形,該盡早就醫。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凱格爾運動、太極拳、八段錦 有效改善 廖唯宇醫師表示,脾虛、體虛、氣虛,腸胃消化不好造成腹壓大,或是陰道內的菌種不平衡的女性造成的排氣現象,可以利用物理性的體操來改善,凱格爾運動可以訓練陰部肌肉的緊實,另外,練習太極拳及八段錦等中醫運動,會活動到身體的12條筋脈,可以有效舒暢並調和陰部的氣血經脈。 一般女性在還沒有明顯感染症狀、只是簡單排氣時,可以攝取一些健脾的藥物,如 山藥、芡實、薏苡仁,想要補氣也可以吃黃耆、黨蔘或甘草,排除濕氣則可以服用白朮、蒼朮、茯苓等藥材。 三陰交、合谷穴 有效活化子宮卵巢 另外,簡單的穴位按摩也可以幫助活絡下體血液循環,腎俞、大腸俞等穴位,因其位於骨盆腔後方,可以有效活化子宮、卵巢,三陰交、合谷穴則可以幫助腸胃系統循環,基本上來說,利用穴位按摩,可以讓女性從頭到腳暖起來,慢慢的達到預防性的改善。 廖唯宇醫師提醒,女性身體非常敏感,應該要少熬夜、少菸、少酒,因為任何刺激性的東西都有可能導致脾虛,使得陰道與腸胃的氣體壓力增加,最重要的保健之道就是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偶爾排氣的狀況就會減少發生。 (按摩三陰交穴可以讓女性從頭到腳暖起來。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一肚子氣?下體排氣大揭密

一肚子氣?下體排氣大揭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醫師,陰道也會放屁嗎?」女性正值生理期時,有時可能會有下體搔癢、不自覺的排氣症狀,可能輕微到不會有感覺,也可能只要一變換姿勢就會發出像放屁一樣大的聲響,實在讓人難以啟齒又尷尬!為什麼有時候會感到陰部有氣體排出呢? 5種情形 可能導致陰部排氣現象恩主公醫院中醫部內科主治醫師廖唯宇表示,婦女有時會出現陰部排氣的症狀,主要是因為腹部壓力比較大,運動時的伸展拉筋、長期有宿便甚至有便秘情形者,都有可能增加腹壓,引起這種情況,以下5種情形也有可能導致陰部排氣現象發生:1)  性行為時/陰道無法完全包覆陰莖時,氣體「有隙可乘」,就會發出惱人又尷尬的排氣聲。2)  感染/陰道裡面有很多菌,我們可以想像當菌種產生不平衡時,腸胃的細菌感染嚴重恐造成腹瀉排氣,對於陰道來說也有可能會發生。3)  更年期後/更年期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造成陰道內膜肌肉不緊實,氣體自由進出造成的。4)  生產過後/生產過後陰道口擴張,骨盆腔陰道附近的肌肉鬆弛造成內部蓬鬆無力,或者因為生產過後,婦女的腸子跟陰道造成瘻管,也容易也有可能造成氣體堆積在骨盆內。5)  免疫力低下/免疫力較低下,陰部較容易感染,可能會產生氣體甚至白帶。有排泄物的味道、伴隨分泌物 盡早就醫童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張永玲說明,一般未生產過的女性,約有11%會因放射線治療、發炎性腸疾病等原因出現陰道排氣的症狀,生理期過後陰道ph值會提高,此時被感染的機率比較高,這時要特別注意清潔與保養,適當的清潔不會讓殘存的細菌繁殖,更可以保障陰部的健康。凱格爾運動、太極拳、八段錦 有效改善廖唯宇醫師表示,女性下體排氣現象,可以利用物理性的體操來改善,凱格爾運動、太極拳及八段錦可以訓練陰部肌肉的緊實,另外,簡單的穴位按摩也可以幫助活絡下體血液循環,腎俞、大腸俞等穴位,因其位於骨盆腔後方,可以有效活化子宮、卵巢,三陰交、合谷穴則可以幫助腸胃系統循環,基本上來說,利用穴位按摩,可以讓女性從頭到腳暖起來,慢慢的達到預防性的改善。

清晨狂咳 三九天敷貼可改善

清晨狂咳 三九天敷貼可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冬季天氣寒冷,常感到身體能量不足,一直有打冷顫、發抖症狀,周遭許多人也逐漸出現咳嗽、鼻塞、打噴嚏以及流鼻水等症狀,清晨時症狀加劇,為了預防以及治療呼吸道疾病,中醫的觀點是依據四季24個節氣的特點來調理身體,在冬至過後,藉由「三九貼」溫灸貼敷穴位的療法,可防治呼吸道疾病,減輕過敏不適的症狀。1年有2次改善過敏的節令南投醫院中醫科主任顏素美表示,所謂「冷在三九,熱在三伏」,1年有2次改善氣喘、過敏性鼻炎以及慢性支氣管炎等過敏體質的節令,包括三伏天及三九天,傳統中醫依照節氣,從冬至次日算起,第一個九天稱為「一九」,依此類推,每隔九天為一個階段,第二段的九天稱為「二九」,第三段稱「三九」共27日稱之為三九天。冬季常感到皮膚乾燥、毛孔緊縮三九天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顏素美主任表示,此時陽氣潛藏、陰氣盛極,人們常感到血液循環不良、皮膚乾燥、毛孔緊縮、活動力下降,身體處於一種低代謝狀態,也是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好發的時候。灸貼具有通經、平喘的藥物在此時最適合施行溫灸貼敷穴位的治療方法來改善體質,灸貼用藥是以具有辛溫走竄、通經、平喘的藥物,貼在背部特定穴位,通過對特定穴位的溫熱刺激,補充身體陽氣、提高身體能量,以祛除肺中寒飲伏邪、平喘以達防治呼吸道疾病發作的目的,不同的人也可根據不同體質調整藥材的使用。   

藥物性肥胖 電刺激減重更輕鬆

藥物性肥胖 電刺激減重更輕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少吃多動,還是瘦不下來?減重已是全民運動,除了減重方式不正確外,有部份則是外來影響,即為藥物性肥胖,58歲李小姐長期服用類固醇,出現典型副作用如水牛肩、月亮臉等,試了很多方式都無法改善,參加醫院電刺激課程後,1個月內不只體脂降低,上下腹圍各減少17公分、大腿減少5公分、上下臀圍也減少21公分!藥物恐致食量增加、水分滯留造成水腫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家醫科主任戴書郁表示,許多藥物會使體重增加,如皮質類固醇、抗組織胺、賀爾蒙製劑、心血管疾病用藥、糖尿病疾病用藥、精神科用藥、抗癲癇藥等,但大部分只是暫時性增加,有些是促進食慾,使進食量增加,也有一部分是透過水份滯留體內造成水腫現象,若無法停止使用藥物,可利用局部電刺激來減重。腰圍、手臂及臀部都縮小一圈另一位38歲的黃小姐為肥胖體質,因甲狀腺機能及多囊性囊腫困擾長期服用藥物而更加肥胖,用盡任何方式都瘦不下來,在醫師建議下使用電刺激減重,腰圍、手臂及臀部縮小一圈,讓體態更完美。電刺激針 可協助皮下脂肪減少戴書郁醫師指出,藥物性造成肥胖切記不可隨意停藥,應與醫師討論在病情許可下或有其他藥物可選用下替換藥物,若必須長期服用藥物,可採用局部電刺激針對肥胖部位,協助該部位皮下脂肪減少,免除一切侵入性治療的副作用與風險,更須搭配飲食控制營養適度及體適能增加運動量,三管齊下,提高新陳代謝,讓自己更輕盈、更健康。

淺眠又憂鬱 睡太飽易偏頭痛!

淺眠又憂鬱 睡太飽易偏頭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4歲女生張小妹反覆頭痛1年多,頭痛發作時會像脈搏一樣,跳一下就痛,平常也會有兩側頭痛,平常淺眠易作噩夢,有焦慮及憂鬱傾向,頭痛發作時合併視力模糊、畏光、暈眩、耳鳴、噁心,常常需要臥床休息,患者被診斷為偏頭痛,經中、西醫和兒童心智科整合醫療後症狀緩解,目前藥物在減量中。這類頭痛占90%以上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兒科主任陳震南醫師指出,張小妹罹患的是偏頭痛和緊縮型頭痛,屬於原發性頭痛,非由腦內病變如腦瘤或其他藥物或身體疾病引起的頭痛,這類頭痛佔所有頭痛90%以上。壓力、緊張都會引起緊縮型頭痛陳震南醫師表示,緊縮型頭痛疼痛的程度通常是輕度至中度,分布於頭部周圍,壓力或緊張都會引起緊縮型頭痛,一般認為起因與肌肉有關,可能是壓力造成,也可能與頸部肌肉骨骼的問題有關,缺乏偏頭痛所伴隨的症狀,如噁心、嘔吐、畏光和怕吵等症狀。陳震南醫師表示,偏頭痛在發作時,是一種非常劇烈、反覆發作的「搏動性」頭痛,大部分發作是一側太陽穴,但是1/3的人發作也可以是兩側,有時會持續4至72小時的發作。噁心嘔吐、吃巧克力 都易引發偏頭痛頭痛發作常伴隨噁心、嘔吐或怕光、怕噪音,嚴重到需要休息,極少病人甚至有說不出話,類似中風的失語症,或眩暈、耳鳴、步態蹣跚等等複雜的症狀,偏頭痛通常於青少年期開始發作,約90%的患者的第一次發作都在40歲以前,青春期之後,女性偏頭痛盛行率多於男性,亦好發於女性經期期間。陳震南醫師強調,睡眠不足、睡太多都會引發偏頭痛,有些食物如乳酪或其他乳製品、含咖啡因的飲料、巧克力、酒類、柑橘類、人工甘味、味精、及一些添加物及人工香料也容易引發偏頭痛,少吃一餐、吃太飽、工作過度或身體極度疲勞時也可能引發偏頭痛。 

劇烈痛經 恐為子宮內膜異位

劇烈痛經 恐為子宮內膜異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經期腹痛別忽略!25歲的王小姐,每逢生理期就經痛,近半年來經痛愈來愈嚴重,止痛藥吃好幾顆也沒效,還頻頻拉肚子,生理期過後下腹部也常常不舒服,求醫後才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經血逆流 子宮內膜細胞可能附著他處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顏志峰表示,子宮內膜會受卵巢荷爾蒙刺激而週期性地增厚、剝落,形成經血,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曾啟瑞醫師指出,當經血逆流,子宮內膜細胞可能附著到其他器官上,長在卵巢上稱為巧克力囊腫,長在子宮肌肉層則是子宮肌腺症,甚至有長在直腸、膀胱、肚臍、肺部等案例。月經來潮 可能腹瀉、排便疼痛隨著每次月經來潮,病人除了嚴重痛經、經血過多,還可能發生腹瀉、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排便疼痛、血便等症狀,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會使骨盆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破壞卵巢機能,導致不孕和流產。臨床約有5成病人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曾啟瑞醫師表示,臨床發現,不孕的病人經腹腔鏡檢查,約有5成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雖然是良性的,擴散速度卻很快,影響遍及卵巢、子宮、輸卵管、腹膜,手術後仍有相當高的復發率。提高黃體素造成假懷孕 使病灶萎縮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顏志峰解釋,新的用藥趨勢是希望既能對子宮內膜異位病灶有較強的壓制力,又可以持續服用較長時間,新一代口服黃體素能直接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症有效抑制,除了緩和疼痛外,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不會骨質流失,也更能預防復發,更可提高懷孕機率。劇烈痛經、異常出血、骨盆腔痛要注意顏志峰醫師提及,劇烈痛經,經期間異常出血、骨盆腔痛、腹瀉,都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徵兆,切勿認為是普遍現象而掉以輕心,愈早確診,才能阻止病灶擴大,治療效果也更好。

突破治療 肺癌可多活29個月!

突破治療 肺癌可多活29個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灣肺癌發生率居高不下,絕大部分原因與環境髒汙有關,根據102年癌症登記年報,每年新診斷肺癌人數約12,000人,而死亡人數則逼近9,000人,近來空汙指標已超過紫爆,由原本的4等級改為6等級,增加「紅害」、「褐爆」!長期咳嗽、胸悶 骨頭疼痛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治醫師蔡俊明指出,肺癌早期可透過手術切除的病人,約半數病人可存活5年,而晚期肺癌無法手術,需以化療及標靶治療為主,預後多半不佳,然而肺癌患者中,約8成確診時已為晚期,患者通常會出現長期咳嗽、胸悶、胸痛、吞嚥困難,甚至因癌細胞轉移造成骨頭疼痛等症狀。新標靶治療安全性高、少副作用蔡俊明醫師表示,研究發現,完全沒有抽菸或只有輕度抽菸史、以及年輕的族群(平均年齡52歲)及女性,有較高的ALK基因易位突變比例,目前針對ALK肺癌已研發出新一代標靶用藥,可直接鎖定並消滅癌細胞,且更不會影響正常細胞。蔡俊明醫師進一步說明,多項國內外臨床試驗顯示,新一代ALK標靶治療安全性很高,反應力高達94%,中位數無惡化存活期長達29個月,服用後腹瀉、反胃、便秘、嘔吐、疲累等副作用症狀顯著低於舊有標靶藥物,不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也是患者能持續長期用藥的關鍵。肺部疾病及空汙 都是肺癌主因蔡俊明醫師表示,不抽菸、年輕人或婦女也可能罹患肺癌,事實上,除了抽菸之外,油煙、家族病史、肺部疾病以及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皆可能是引起肺癌的原因,蔡俊明醫師呼籲,在日常生活中應多注意避免接觸這些可能的危險因子,有以上敘述的高危險族群,最好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配合醫師選擇最佳治療規劃。

明年擴大結核診斷 2萬人受惠

明年擴大結核診斷 2萬人受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資料顯示,結核病接觸者若遭受感染成為潛伏結核感染者,2年內發病風險最高,隨時間逐年降低,終生均有發病可能,為降低感染風險,疾管署自明年1月1日起,將擴大結核感染診斷,只要曾為高傳染性結核病個案的接觸者,民眾可至衛生單位開立接觸者就醫轉介單,確認是否感染並評估治療選擇。可提供27,000人次檢驗及6,400人治療疾管署表示,自明年1月1日起,除現有對象外,104年以前曾為高傳染性個案(痰塗片陽性且培養鑑定為結核分枝桿菌)的接觸者也被回溯納入適用對象,預估將提供27,000人次檢驗及6,400人治療服務,可避免640人發病,也避免社區傳播。引進靈敏度高檢查工具為提升接觸者診斷及治療成效,疾管署今年除引進靈敏度較高的新診斷工具「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並於4月1日起提供國際推薦短程治療處方「速克伏」,截至目前已提供約35,000人次檢驗服務,治療5,528人,其中2,548人(46%)使用「速克伏」,執行成果良好。潛伏結核感染者 有10%會進展為結核病疾管署提醒,潛伏結核感染者雖不具傳染力,但終其一生有10%的機會進展為結核病,只要接受治療即可有效降低發病機率,為保護親友並維護個人健康,請配合衛生單位及醫師的醫療建議,完成必要的檢查與治療。

肝基金會深入嘉義 創立分會倡導肝炎衛教

肝基金會深入嘉義 創立分會倡導肝炎衛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診間一名50多歲男性患者,10多年前發現罹患C型肝炎,但因身體並無明顯不適與徵兆,因此沒有積極治療,期間也沒有定期追蹤,直至半年前,腹部感到輕微疼痛,回診追蹤時竟接獲疾病進展至肝硬化,才後悔當初沒有接受正規治療,所幸今年初接受醫師建議,積極面對,自費接受C肝全口服新藥治療,目前已成功治癒C肝,讓他大呼「C型肝炎真的不能輕忽」!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嘉義分會執行長暨嘉義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陳啟益主任說明,台灣部分民眾對於C型肝炎仍病識感不足,容易輕忽追蹤、治療的重要性,門診看過不少患者就診時已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其實若把握黃金治療時機或確實定期追蹤檢查,就不會發生令人遺憾的結果。肝炎初期症狀不易察覺 出現病灶為時已晚陳啟益主任表示,肝炎可怕之處為發作初期無明顯症狀,患者往往等到自覺不舒服時,才至門診就醫,此時有症狀時往往病程已較為嚴重。常見的C肝初期症狀包含腹部不適、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疲倦、噁心、嘔吐、黃疸、茶色尿等,呼籲民眾對於上述症狀應保持警覺。陳主任指出,全台C型肝炎患者約55萬人,但僅有1成患者接受治療,過去許多患者面對治療會躊躇不前,主要是因為傳統干擾素治療副作用較高,常見副作用包括發燒、掉髮、紅疹、食慾不振、情緒低落等,造成患者生活品質低落,不耐副作用而中斷治療。陳啟益主任表示,傳統干擾素治療治癒率達7-8成,治療成效已相當不錯,唯副作用不適會讓患者怯步,拖延或錯失黃金治療期,今年初全口服C肝新藥在台上市,其口服方便性高且副作用較少,治癒率高達9成以上,針對基因型1b的C肝患者,最快12週治療後就可達成治癒目標。此次在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年會C型肝炎全口服抗病毒藥物仍是最熱烈討論的焦點,會中顯示以目前可以使用的藥物來看,治癒率可達95-98%,甚至更高。不僅如此,明年台灣有兩種藥物將納入健保給付,這也讓許多患者躍躍欲試,更積極想一次治療剷除「C型肝炎」這個心頭大患。肝基會設立分會 深耕嘉義肝炎衛教資訊陳啟益主任補充說明,現在衛教資訊發達,很多篩檢、治療資訊透過上網可快速了解,但針對偏鄉地區仍有民眾醫療知識不足,特別是中老年人,沒有定期篩檢觀念,有鑑於此,肝基會於今年3月份於嘉義基督教醫院成立分會,提供當地民眾更直接的肝炎防治及照護知識,並提供篩檢、後續醫療轉介、追蹤及協助民眾有機會使用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期望能夠深耕嘉義地區,協助更多真正需要的患者接受治療,並呼籲民眾主動諮詢,定期追蹤、積極治療,才能保持健康的彩色人生。

散步30分鐘 具輕度鎮定劑的鎮定效果

散步30分鐘 具輕度鎮定劑的鎮定效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許多資料可以佐證平靜與散步的關聯。古今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和藝術家都對散步抱持一股熱情,將他們的隨筆歸功於散步提升的工作生產力與重拾的平靜感。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宣稱:「所有偉大的思想均源自散步」;而英國作家威爾‧塞爾夫(Will Self)也是近代的散步熱愛者,他曾如此描述散步:「自然地拓展……你與世界的關係。」散步時會釋放腦內啡  緩解疼痛、提高放鬆感當我們散步時,會釋放作為鎮定神經傳導物質的腦內啡。它會緩解疼痛,提高積極度與放鬆感。許多研究顯示,散步二十至三十分鐘,與輕度鎮定劑具有相同的鎮定效果。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也是以經常在夜晚的倫敦街頭進行長途漫步而聞名。他相信散步是維持理性的關鍵,他曾寫道:「如果我不能走得又快又遠,我想,自己應該會爆炸,然後腐爛。」從他發表的文章<夜遊>(Night Walks),就能看出他多麼享受在月光下漫步、觀察人們,並從中獲得鼓舞人心的洞見。我們說散步能「釐清思緒」或「吹散煩惱」。散步這種行為,更與人類的基本需求及修復息息相關。為了到達某地,你往前踏出一步,這是一個人能做到最簡單的動作,被視為有行為能力的身體理所當然能做到的事。從嬰兒時期過渡到孩童時期,最值得慶賀的發育里程碑也許就是學會走路。有了行走的自主能力,「靠自己雙腳站起來」,正是展現我們自由意志最明顯的標記。努力嘗試 很快就能變得更平靜、快樂、健康然而,要拋開散步的習慣卻很容易。也許你需要重新思考你的眾多習慣,在一天的行程中擠出更多散步的機會。搭乘電車或巴士時,嘗試早一站下車,走一條迂迴的路線回家;將車子停在稍遠一點的地方;或是午餐時散步到不同的咖啡廳。如果你努力嘗試,很快就能變得更平靜、快樂、健康。「夜間漫步」是義大利人發揚出來的概念,意謂在與家人共享一頓悠閒的晚餐後,在家附近進行夜間漫步。「夜間漫步」有一股隨性且優雅的氛圍-它不是正式聚會,但人們通常喜歡精心打扮、盛裝出席。它也是一個社交活動:每個人都走到街上,你肯定能在涼爽的暮光中看到一些熟悉面孔。這個儀式完全屬於正常規律作息的一環-它不是一個難得的享受,也不是一件被輕忽的苦差事;它是一項正常的每日娛樂。義大利的精神-「無所事事的甜美幸福」「夜間漫步」的傳統如此簡單,然而它對營造社區意識相當重要。鄰居碰面隨性聊天,人們感覺與自己居住的街道有了更密切的連結。年輕人與老年人都加入,使世代融合在一起,也打破了社會界線。最重要的是,它使每個人在每天結束前保留一段時間,可以柔和且自由地放鬆。它是一種沒有目的地的旅行,代表義大利的精神-「無所事事的甜美幸福」。(本文摘自/擁抱平靜:在每次呼吸中享受生命/大好書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