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口臭眼乾 恐為婦女乾燥症!

口臭眼乾 恐為婦女乾燥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上了年紀後,若是有口乾舌燥、眼睛乾的現象,可別以為只是火氣大,很可能是乾燥症引起,耳鼻喉科醫師指出,乾燥症好發於50歲左右婦女,因為正值更年期,經常被忽略、混淆及認錯,致使疾病纏身且有四處逛醫院的情形發生。 好發於50歲左右婦女 男女比是1:9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譚媛云醫師表示,乾燥症好發於50歲左右婦女,但與更年期並不相關,且致病機轉不同,只是發病時間與更年期症狀時間很接近,其實,乾燥症是自體免疫疾病,主要是自體免疫抗體去攻擊黏膜,導致淚液變少、唾液變少的症狀,而且男性也會發病,男女比是1:9。 常與更年期症狀混淆 會到處逛醫院乾燥症病人會有喉嚨卡卡症狀,所以常以為是咽喉長腫瘤,因而到耳鼻喉科就醫,譚媛云醫師指出,這些病人的心理壓力很大,而且又與更年期症狀混淆在一起,所以都會很焦慮,且會到處逛醫院,但卻找不到原因,也有人吃止痛藥吃到胃痛,又會因為眼睛乾而看眼科,又被診斷為乾眼症。 口臭且味覺差 眼睛乾澀流眼油易疲勞譚媛云醫師進一步指出,乾燥症會出現口乾舌燥,因為口水少,細菌就會多,並且會口臭、味覺功能差、舌頭容易破,病況嚴重時會難吞嚥,並且往往是喝水也沒有用、還會有乾眼症,眼睛易乾澀及容易流眼油及眼睛疲勞,一連串問題會更焦慮。 抽血檢查 自體免疫抗體過多對於乾燥症的診斷,譚媛云醫師說,乾燥症是因腺體退化使得黏膜乾燥,所以並不是癌症,與生命威脅無關,只是和生活品質有關,所以對於病人出現的所有症狀要了解,並安排抽血檢查,確診是否有自體免疫抗體過多的現象。 唾液腺核醫掃瞄切片檢查、檢查淚腺分泌但是,譚媛云醫師指出,有時自體免疫抗體也會不明顯,這時也可做唾液腺核醫掃瞄,看唾液腺分泌量是否足夠,也會安排眼科檢查看淚腺分泌是否足夠,健保給付用藥則會要有免疫學診斷,或是口腔黏膜下唾液腺切片檢查診斷,其中一個確立診斷,才可以開立重大傷病卡。 使用漱口水、均衡飲食有助黏膜修復治療乾燥症的藥物可以有生口水與生淚水用藥,而除了用藥治療之外,保健也很重要,譚媛云醫師建議,首先要做好口腔保健,喝水要小口喝,平常可使用漱口水,而且均衡飲食很重要,對黏膜修復才好。(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嚇!廚房4寶恐致食安危機

嚇!廚房4寶恐致食安危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餐飲廚房後場必備的「手套」、「抹布」、「紙巾」及「洗手乳」等4大清潔衛生耗材,若未謹慎選擇,竟會間接陷入食安危機!恐潛藏重金屬、螢光劑、塑化劑、細菌等有害風險物質,並可能接觸沾染至食物上,不知不覺中吃下肚!溫度達60~70度 手套恐溶出塑化劑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陳俊榮指出,市面上的衛生手套未經慎選,則恐有潛在風險,當碰觸溫度達60~70度以上食物便有溶出塑化劑風險,手套上添加的滑石粉(talcum powder)成分,則可能提高過敏、發炎等呼吸道反應機率。近7成餐飲業者未進行抹布分區分色管理,多數餐飲業者偏好的傳統厚質吸水抹布,細菌滋生量遠比快乾式廚房專用擦拭布高出19倍!陳俊榮教授建議,傳統抹布若無法落實勤於更換頻次與徹底清潔消毒管理,則建議選擇材質快乾、拋棄式、且具食品等級認證的廚房專用擦拭布,確保食品安全。 應使用100%原生木漿的紙巾根據調查,超過一半的業者曾經使用衛生紙、擦手紙取代廚房紙巾作為擦拭用途,陳俊榮教授進一步說明,部分含再生紙成份的紙巾恐含有重金屬,製作過程亦可能添加螢光劑漂白或多氯聯苯,為避免紙巾中有害成分被誤食下肚,陳教授建議餐飲後台應使用100%原生木漿的紙巾製品。4大原則 杜絕添加務危機正確的洗手流程是餐飲後場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環,調查發現,超過6成餐飲店家只會清理容器外部髒污,洗手乳容器長期處於潮濕處、未使用完就回填補充,都會導致細菌汙染風險,陳俊榮教授說明,杜絕餐飲後台「間接添加物」,餐飲業者應掌握以下4大原則:1) 慎選產品及材質,降低落粉、掉屑等間接添加物風險。2) 落實清潔流程,並使用適當產品確保食安風險節點管理的有效性。3) 清潔衛生用品應勤更換或使用拋棄式,以最高規格看待食品安全。4) 選用具食品等級認證的清潔衛生產品,料理過程更安心。

氣色差好憂鬱 睪固酮低下害的

氣色差好憂鬱 睪固酮低下害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真的嗎?腰圍變粗可能是男性賀爾蒙低下的症狀!一名43歲已婚男性前來求診,主訴氣色差、情緒低落、工作沒有活力,對生活相當悲觀,連對性生活都不感興趣,原本以為是憂鬱症上身,檢查結果,竟是「男性荷爾蒙低下症」惹禍,經補充長效型睪固酮針劑後,情況有明顯改善。氣色差、憂鬱 竟是男性荷爾蒙低下高雄榮總泌尿外科醫師簡邦平表示,中年男性如果感到腰圍變粗,時常情緒低落、身體虛弱、一下班回家就只想癱軟在沙發,想要靠運動減肥,卻因肌肉無力無法達標,許多人可能會懷疑是憂鬱症前兆或者中年發福現象,事實上,是「男性荷爾蒙低下症」找上門!睪固酮降低 出現情緒低落、失眠症狀簡邦平醫師說,男性體內的睪固酮濃度會在30歲之後逐年降低,台灣每4位40歲以上熟男,就有1人患有荷爾蒙低下症,除了睪固酮濃度低於標準值(350ng/dl)外,臨床也會出現情緒低落、體力下降、失眠、腰圍變粗及勃起功能障礙等症狀,因症狀和憂鬱症類似,容易讓民眾誤認是憂鬱症。補充睪固酮是最有效的治療在醫師指示下,補充睪固酮是改善荷爾蒙低下症最有效的治療方式,透過施打長效型針劑或塗抹型治療,讓藥物在體內穩定釋出睪固酮,可抑制脂肪細胞形成及溶解脂肪細胞。另外也可增加肌肉力量及運動量,有效降低腰圍與體重,提醒患者要耐心接受治療,大約3個月為一個療程,男性會逐漸感受到體力變好,最好能夠搭配定期運動習慣,不但能維持活力,還能保持更加健康體態。

注意!瘦子也可能陷不孕危機

注意!瘦子也可能陷不孕危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5歲邱姓護士,與藝人昆凌一樣患有多囊性卵巢症,雖然體重與BMI值都在標準值,卻出現月經不規則症狀,結婚1年多遲未受孕,被診斷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經醫師採用月經週期療法配合體質調理,3個月後患者月經終於報到,第4個月開始月經恢復規則,於第6個月順利受孕成功,並於今年10月順利產下健康寶寶。多囊性卵巢囊腫患者不一定肥胖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張烱宏指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未必肥胖!多數患者都會認為只要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身材一定會肥胖,然而並不完全如此,25歲邱姓護理人員雖然BMI值只有19,卻因出現多毛、青春痘、黑色棘皮病等症狀,被診斷為多囊性卵巢囊腫。月經不規則、頭暈、氣血不足張烱宏醫師指出,患者卵巢出現10個以上的小囊,且雄性激素偏高,月經不規則、量少、經來頭痛、頭暈、容易疲倦等氣血不足體質,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會導致經期不規則、不孕,甚至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肥胖只是雄性激素表現 非診斷條件張烱宏醫師提醒,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根據統計,生育年齡的婦女中,約有6~10%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約有40%的多囊性卵巢症患者有肥胖症,但肥胖只是雄性激素表現症狀,非診斷的絕對條件,若有經期異常或不孕困擾,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斷及早醫治。

高燒3天併肺炎 流感在作怪

高燒3天併肺炎 流感在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2歲的男性病人相當健康,無任何慢性疾病,突然因發燒三天,有頭暈、咳嗽有痰、全身痠痛症狀,前往急診就醫,急診室測量發燒高達攝氏39.6度,每分鐘心跳126下,白血球輕微升高,住院觀察3天後肺炎惡化,轉加護病房插管使用呼吸器。檢驗報告顯示為流感A型。以老年人口為主要侵襲對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控科主任王登鶴表示,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一種急性爆發性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每年均在世界各地造成嚴重的死亡人數,其中又以老年人口為主要侵襲對象,目前共有A、B及C三型,其中A型及B型都可造成人類典型的流行性感冒發作,但C型流感病毒只造成輕微感冒的症狀。有高燒、寒顫、頭痛、肌肉酸痛症狀王登鶴醫師說明,流感主要是藉由飛沫,接觸傳染,潛伏期約1至3天,症狀發作較突然,一開始會有高燒溫度由38℃~40℃,甚至可高達41℃出現、寒顫、頭痛、肌肉酸痛等現象,痊癒時間也比一般感冒長。有時會引起併發症,如肺炎、中耳炎、鼻竇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腦炎、慢性心肺疾病惡化等,甚至導致死亡。這些多發生在高危險群的人,包括65歲以上老人、罹患心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腎疾病、免疫抑制的病人、孕婦或安養/養護機構對象,這些都是必須施打流感的對象。流感疫苗的保護效力可達70~90%王登鶴醫師提醒,在流感流行季節每年10月開始至次年3月,接種疫苗是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方法,一般而言,流感疫苗的保護效力可達70~90%之間,對老年人則可減少50~60%罹患流感的嚴重性及其併發症,並可減少80%的死亡率。流感疫苗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疫苗,但接種前仍必須先經醫師詳細評估診察,再行決定可否接種。 

注意5點 有效趕走更年期不適

注意5點 有效趕走更年期不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54歲女性,從40歲左右開始常常自覺容易喘及心悸,晚上睡覺時有燥熱感,無法安然入眠,於52歲時停經後,常有咳嗽漏尿狀況,且近來晚上會皮膚搔癢,更加重失眠狀況,求診中醫後治療2個月後,睡眠品質改善,心情放鬆很多,安眠藥劑量也逐步減半。潮紅燥熱、月經紊亂、失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謝旭東表示,更年期婦女在停經時所引發的諸多症狀,因為賀爾蒙失去平衡,常見症狀有潮紅燥熱、月經紊亂、失眠、腰膝疼痛、自汗盜汗、眩暈耳鳴、心悸、水腫、頻尿、陰道乾燥、皮膚搔癢、煩躁易怒、情緒不穩、肥胖等。西藥使用賀爾蒙治療雖能緩解症狀,但也有引發乳癌或是子宮內膜癌等風險,因此不建議長期服用,然而更年期症狀有人從40歲開始就有,甚至到60歲才結束,長達20年的過程無法持續使用賀爾蒙治療,於是轉而尋求中醫的協助。注意5點 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狀謝旭東醫師指出,此病原因在於腎氣衰退,故而衍生出心肝火旺、或是脾腎陽虛,抑或是陰陽兩虛,治療上不只要清瀉肝火,也要補養脾腎,用藥上需寒藥和熱藥一起搭配,建議更年期的婦女生活上要注意5點:1) 飲料避免/對於潮熱、盜汗、失眠,多補,避免刺激性飲料(如:咖啡、濃茶)與酒精性飲料。2) 賀爾蒙不平衡/補充豆類與其製品(豆漿、豆腐、豆皮等),或是黃色食物。3) 骨鬆建議/對於骨質疏鬆所引起的筋骨痠痛,建議多食用含鈣質食物(牛奶製品、芝麻、魚肉魚乾、豆類製品等),加上適度的戶外運動與日曬。4) 穴位按摩/可選用復溜、太溪滋陰補腎,行間、太衝清肝退火,或是內關、神門養心安神。5) 推薦茶飲:扁鵲三豆飲/黑豆30g、紅豆15g、綠豆15g、生甘草3g、丹參3g,用水洗淨,放入鍋中慢煮至豆些微開即可飲用,一周服用一次。  

容易喘 亂停藥竟致心臟衰竭

容易喘 亂停藥竟致心臟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40餘歲的林姓患者先生無家族病史,因走路會喘而就醫,一開始因延誤就醫,加上未依醫囑服藥,自行停藥轉服中藥,造成末期心臟衰竭,須裝設心伴第二型左心室輔助裝置(HeartMate 2)系統救命。下肢水腫、呼吸喘吁 僅能端坐呼吸彰基心臟外科主任醫師陳映澄表示,林先生2015年底開始下肢水腫、呼吸喘吁而且每況愈下,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到最後竟然呼吸困難到僅能端坐呼吸,經急診送至彰化基督教醫院後,緊急送入加護病房插管,當時林先生意識清醒,心臟卻衰竭到收縮壓只剩14%,連帶影響肝、腎功能。 其實林先生在39歲時,診斷出擴張性心肌病變,原本長期於心臟內科就診及靠藥物控制,但2015年1月份起卻改吃中藥而自行停服西藥,病況急轉直下,於短短的10個月內演變成末期心臟衰竭,喘到連刷牙、洗臉這些簡單的日常生活行動都有困難 體積小、重量輕、無噪音陳映澄醫師指出,心伴第二型左心室輔助裝置(HeartMate 2)系統是一種機械性心臟輔助裝置,可以取代部分心臟搏動功能,整個系統包含植入人體的幫浦(長7公分、直徑3.5公分、重量約280公克)、小型電腦控制器、可充電電池、充電器及電源供應器,醫院跟病人可以靠系統監視器監測心臟功能。裝設此系統的手術跟開心手術一樣,都有風險跟不舒適感,但優點是有助病人重返家居生活,且機器體積小、重量輕、無噪音,又可以延長等待換心的時間,而根據國外臨床紀錄,如不再進行心臟移植手術,裝設此輔助系統的病人,目前已知有將近11年存活時間。  

肉毒小臉 需求量7年增4倍

肉毒小臉 需求量7年增4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肉毒小臉凍齡,需求量7年增4倍!根據國內美醫治療使用量調查(2014 Q4 FA Patient Diary Study, TW, Ipsos),肉毒桿菌素使用量高居第一位,約佔35%, 2015年肉毒桿菌素的治療人次占所有美容醫學治療的比例更高達45%,肉毒桿菌具有保護及穩定的作用,可達到安全有效又長效(4到6個月)的作用性。肉毒桿菌改善臉部抽蓄一名患者臉部常不自主的抽蓄,嚴重影響晚上睡眠品質,白天工作時經常眨眼,異樣眼光無所不在,患者產生自卑感而積極求診,施打肉毒桿菌素後,臉部抽蓄的狀況改善,也減輕心理上的壓力。臨床上另外也會用在治療眼瞼痙攣、膀胱過動症等等。開業醫美診所院長曾忠仁醫師表示,肉毒桿菌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的阻斷劑,能達到放鬆肌肉、消除皺紋的效果,包括皺眉紋、魚尾紋、抬頭紋的除皺及腋下多汗症,因為療程簡便,且不用恢復期,成效約莫3天後即可看見、7天後達到最自然的狀態。施打的時機點及位置非常重要曾忠仁醫師進一步說明,美國肉毒桿菌素具有放鬆肌肉的功用,施打的時機點及位置非常重要,想要有更自然的效果,應予醫師討論溝通,並在需要時就定期施打,以維持肌肉的放鬆,減少細紋產生,才能夠更加持久。此外,微整形接受度越來越高,不分男女越來越多人願意使用美醫微調,讓自己的五官更加立體,曾忠仁醫師提醒,民眾應該尋求合格認證的醫師及診所,接受專業的醫師評估,諮詢討論後再施行微整,以安全方法並使用合格的藥品,使用正確的劑量注射於正確的位置及深度,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自然諧和律 生命本源的療癒

自然諧和律 生命本源的療癒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從古至今,音樂就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音樂與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美國環宇大學校長謝汝光教授說明,在中國古代音樂是國家大事,每一朝代的法律規章及音樂頻率的制定,都是由皇帝親自掌管,樂理制定完整的周朝長達約7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久的朝代,一個國家的樂律制定良好,人心自然穩定,國家社會便能長久安定。音的療癒=心的療癒=生命本源的療癒謝汝光教授以「音的療癒=心的療癒=生命本源的療癒」的信念為出發點推廣音樂治療,謝汝光教授主張其實疾病不是要治療而是要從中取得平衡,而疾病的產生是因為人體喪失自然諧和律,以致神經系統出現錯誤,進而影響新陳代謝功能,最後形成疾病,生活在物質文明社會下的我們,常常是針對疾病在做治療,卻忽略自然諧和律的重要,其實只要將正常的頻率對應到身體,產生共振共鳴,就能讓人回復到健康的狀態。小宇宙與大宇宙產生自然的和諧共振 就能治療疾病謝汝光教授已花了20年研究微宇宙音樂療法、自然醫學、能量醫學、信息醫學等領域,並於2011年成立藍道瑪音光世界,致力於推廣自然諧和律與音光同步的知識,謝汝光教授表示,音光等於是生命本源,音、光也是連繫大宇宙與小宇宙最直接的方法,人會生病是因為空間磁場有問題,可能受到電磁波、輻射等的影響,音樂能直接在環境磁場進行全面的調整,音樂是隨著宇宙原理運行作用,只要把固定頻率訂出來,人類小宇宙跟自然大宇宙產生自然的和諧共振就能治療疾病,當人回歸到宇宙的自然平衡,身體狀態自然就會調整好。萬事萬物都有頻率 都有一個對應的基準謝汝光教授表示,我們身體裡是存有固定拍子,心跳與呼吸於熟睡時的固定頻率約是4比1,若要治療失眠患者,只要使用具有安定作用的月亮頻率並依照生理時鐘的運行,跟人體產生共振,就能一夜好眠,比起不斷的服用安眠藥,遵循自然諧和律的軌道不傷身也較快速恢復健康。萬事萬物都有頻率,都有一個對應的基準,像是肝臟有肝臟頻率,心臟也有心臟頻率,只要將音樂本質注入醫療,就能很快把疾病治療好,萬物遵循自然諧和律就不會出錯,所以我們應該開始思考:為什麼不用最簡單的方法,用很基礎的原理,掌握自然諧和律,就能化解醫療的困境,或是生活甚至是社會的問題,讓人類能更加健康,社會也能更加圓滿進步。 

音樂療法-自然諧和律 回歸生命本源的療癒

音樂療法-自然諧和律 回歸生命本源的療癒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湯蕎伊) (受訪者/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音樂與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美國環宇大學校長 謝汝光教授) (圖片/謝汝光教授、優活健康網) 從古至今,音樂就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音樂與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美國環宇大學校長謝汝光教授說明,在中國古代音樂是國家大事,每一朝代的法律規章及音樂頻率的制定,都是由皇帝親自掌管,樂理制定完整的周朝長達約7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久的朝代,一個國家的樂律制定良好,人心自然穩定,國家社會便能長久安定。 音的療癒=心的療癒=生命本源的療癒 音樂除了能使人放鬆心情,也有治療疾病的作用,謝汝光教授以「音的療癒=心的療癒=生命本源的療癒」的信念為出發點推廣音樂治療,謝汝光教授主張其實疾病不是要治療而是要從中取得平衡,而疾病的產生是因為人體喪失自然諧和律,以致神經系統出現錯誤,進而影響新陳代謝功能,最後形成疾病,生活在物質文明社會下的我們,常常是針對疾病在做治療,卻忽略自然諧和律的重要,現在醫療無法處理好的問題,就是因為沒有回歸到生命的本源,其實只要將正常的頻率對應到身體,產生共振共鳴,就能讓人回復到健康的狀態。 (謝汝光教授以「音的療癒=心的療癒=生命本源的療癒」的信念為出發點推廣音樂治療。圖片提供/謝汝光教授) 小宇宙與大宇宙產生自然的和諧共振 就能治療疾病 謝汝光教授已花了20年研究微宇宙音樂療法、自然醫學、能量醫學、信息醫學等領域,並於2011年成立藍道瑪音光世界,致力於推廣自然諧和律與音光同步的知識,謝汝光教授表示,音光等於是生命本源,音、光也是連繫大宇宙與小宇宙最直接的方法,人會生病是因為空間磁場有問題,可能受到電磁波、輻射等的影響,音樂能直接在環境磁場進行全面的調整,音樂是隨著宇宙原理運行作用,只要把固定頻率訂出來,人類小宇宙跟自然大宇宙產生自然的和諧共振就能治療疾病,當人回歸到宇宙的自然平衡,身體狀態自然就會調整好。 (謝汝光教授講述易經與藍道瑪。 圖片提供/謝汝光教授) 音樂是很自然的,是每個人都能體會感受到的,例如:彈奏鋼琴時,這些不同的音分別對應到身體的各個部位,我們身體自然會感覺到變化,對應到身體時就會產生共振,發揮療癒的作用。目前坊間所流行的音樂,都含有喜、怒、哀、樂的情緒意識,音樂療法所使用的音樂,必須是沒有任何意念並且符合自然諧和律,才能發揮療癒效果。 萬事萬物都有頻率 都有一個對應的基準 謝汝光教授表示,我們身體裡是存有固定拍子,心跳與呼吸於熟睡時的固定頻率約是4比1,若要治療失眠患者,只要使用具有安定作用的月亮頻率並依照生理時鐘的運行,跟人體產生共振,就能一夜好眠,比起不斷的服用安眠藥,遵循自然諧和律的軌道不傷身也較快速恢復健康。 (治療失眠患者,只要使用具有安定作用的月亮頻率並依照生理時鐘的運行,跟人體產生共振,就能一夜好眠。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萬事萬物都有頻率,都有一個對應的基準,像是肝臟有肝臟頻率,心臟也有心臟頻率,只要將音樂本質注入醫療,就能很快把疾病治療好,萬物遵循自然諧和律就不會出錯,所以我們應該開始思考:為什麼不用最簡單的方法,用很基礎的原理,掌握自然諧和律,就能化解醫療的困境,或是生活甚至是社會的問題,讓人類能更加健康,社會也能更加圓滿進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