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小腿軟趴趴 恐為糖尿病前兆

小腿軟趴趴 恐為糖尿病前兆

(優活健康往編輯部/綜合整理)被喻為第二顆心臟的小腿肚,就像每個人的私人醫生。不但可直接從外表確認狀態,還能觸摸診療,觀察身體有哪些不適症狀,並按摩緩解不適與疼痛。身體健康的小腿肚,像皮球一樣有彈性,有點溫溫的,像現做麻糬一樣很柔軟。但是倘若腎臟機能不佳時,小腿肚就會喪失彈性,變得像單薄的皮包一樣軟趴趴的、沒有活力。血壓高 小腿易浮腫血壓比較高的人,小腿肚會膨脹變得硬梆梆,而且容易發燙。患有腰痛、肩膀痠痛、頭痛、糖尿病等宿疾,或是煩惱很多、壓力很大的人,小腿肚大多會浮腫得很厲害,肌肉內部會有硬塊,輕壓就會感到劇痛。5大不適症狀危險群1) 小腿肚又熱又僵硬→高血壓。2) 小腿肚熱熱的但不僵硬→急性發炎、感冒……。3) 小腿肚冰冷且僵硬→手腳冰冷、婦科疾病、自律神經失調。4) 小腿肚冰冷,但觸感柔軟→糖尿病。5) 小腿肚冰冷、柔軟,可是沒有彈性→腎臟病。按摩、多喝水  保命關鍵小腿肚經常水腫的人,代表血液循環不佳,是容易形成血栓(小血塊)的體質。血栓像塞子一樣,一旦阻塞在血管裡,血液便無法繼續流通,最糟的情形會造成「猝死」!為了避免出現腦梗塞或經濟艙症候群,務必要養成按摩小腿肚的習慣,還要大量攝取水分,因為水分才是讓血液順暢流動最基礎的一環。(本文摘自/揉揉小腿肚的驚人自癒奇蹟/采實文化出版)

體寒手腳冷 4撇步可改善!

體寒手腳冷 4撇步可改善!

(優活健康往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家都知道身體不舒服時,最重要的是接受醫院治療。但是打針或吃藥只能暫時抑制症狀,身體其實還沒完全回復健康。當血液凝滯手腳冰冷時,不適症狀只會接踵而至:•  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癌症。•  感冒、流感、O157型大腸桿菌等感染症。•  過敏性皮膚炎、花粉症、氣喘等過敏現象。•  憂鬱、失眠、更年期障礙等,自律神經或荷爾蒙失調症狀。•  水腫或肺癌,或肌膚乾燥、長斑。遠離手腳冰冷 勤加按摩小腿肚上述所有疾病,都與血液循環不良以及手腳冰冷有關。所以只要勤加按摩小腿肚,在每天的生活習慣中多用點心,就能遠離手腳冰冷。1) 深呼吸/處在壓力大又忙碌的社會中,總是很容易呼吸過淺。所以要刻意提醒自己「吐氣時,完全把氣吐盡」,努力實行「腹式呼吸法」,才能有效調節自律神經。自律神經可使身體機能順利運作,只要保持平衡,就能使血液循環順暢、體溫穩定,有效改善手腳冰冷。2) 端正姿勢/各位是否一放鬆就會駝背呢?當身體歪斜時,血液容易凝滯在不同部位,使內臟機能與肌力衰退,造成手腳冰冷。駝背除了有害健康,還會給人「沒有幹勁、陰沉、老態龍鍾」的負面印象,實在是得不償失。除了站立或行走時必須將後背挺直外,搭車或坐在辦公室裡也請保持端正姿勢。將注意力放在腹肌上,上半身挺直,同時將肩胛骨夾緊,就能呈現出完美正確的姿勢。此時,再將肩膀往下壓,身體的線條就會很好看。端正的姿勢不會使身體歪斜,阻礙血液流動,自然能擺脫手腳冰冷。3) 不翹二郎腿/不自覺「翹二郎腿」的姿勢,也應該避免。腳部容易血液循環不良,所以只要翹二郎腿,就會造成「水腫」。如果真的忍不住想翹腳,可上下活動位在上側的腳。4) 踮腳走路、上下樓梯/沒事踮腳尖行走、上下樓梯,都可活化小腿肚的幫浦功能。經常伸縮腳踝,可以直接刺激小腿肚的肌肉,強化「擠乳作用」把血液運送出去。例如洗碗時站著可以不時踮起腳尖。單純走下樓梯時也可以伸縮腳踝,「至少在下樓時不搭電梯」,就能自然而然維持小腿健康了。只要每天多用點心,就能遠離手腳冰冷。就算沒時間運動,也不可以輕言放棄!(本文摘自/揉揉小腿肚的驚人自癒奇蹟/采實文化出版)

小腿出現5大症狀 盡快就醫

小腿出現5大症狀 盡快就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家最近有觸摸過自己的小腿肚嗎?有些人的小腿肚是溫熱的,有些人則是冰涼的,也有人的小腿肚摸起來硬梆梆的,當然,也有人是十分柔軟的。而小腿肚的溫度與軟硬度會因人而異,根據小腿肚顯現出的各種狀態,便能看出一個人血液循環的優劣。肌肉用力收縮 能將血液送往心臟身心具有活力、身體健康的人,小腿肚必定是溫暖的,不僅會像現做的麻糬一樣柔軟,還會如皮球般富有彈性。小腿肚即小腿後方的柔軟肌肉,當肌肉用力收縮,便能將運送至下半身的血液,不斷往上推送至心臟,其作用類似幫浦,因此又被稱為「第二顆心臟」,是十分重要的器官。只有人類擁有小腿肚,其他動物如貓、狗或猴子都沒有,這也是牠們皆以四隻腳行走的原因。人類天賦異稟,使用雙腳走路,而血液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向下傳送後,必須與重力抗衡,才能將血液送回至心臟。故小腿肚的幫浦功能,便擔負起這項重責大任,在小腿肚運作下,體內的血液循環才得以正常運行。小腿肚狀態 如同自己專屬的醫師假如小腿肚的幫浦功能無法順利運作,便會引發各種不適症狀;反之,檢視小腿肚的狀態,就能預測身體將會出現何種疾病。我們無法透過觸摸來確認心臟是否健康,然而,被稱為「第二顆心臟」的小腿肚,卻可以直接觸摸並檢視其狀態,就如同自己專屬的醫師一樣,隨時告訴你身體哪裡出現問題,還能幫助你減輕不適與疼痛。透過小腿肚 自我健康檢查正如前述,身體健康的人,小腿肚便會是溫熱、柔軟且具有彈性的;那麼身體不健康的人,小腿肚又會呈現何種狀態呢?我曾親眼見過許多人的小腿肚,大致可區分為以下5大種類:1)  溫熱僵硬/罹患高血壓的高危險群。2)  溫熱柔軟/常會出現急性發炎或感冒症狀。3)  冰冷僵硬/容易手腳冰冷,多半患有婦女疾病,或是自律神經失調。4)  冰冷柔軟/罹患糖尿病的機率較高。5) 冰冷柔軟無彈性/罹患腎臟病的機率較高。如果你的小腿肚屬於以上這5大種類,請務必讓小腿肚回復原本溫熱又富有彈性的狀態。因此,請各位先觸摸自己的小腿肚,檢視自己是否符合上述的條件。倘若符合,建議可先前往相關門診接受醫師檢查。(本文摘自/揉揉小腿肚的驚人自癒奇蹟/采實文化出版) 

頭痛噁心 柔軟精恐危害人體

頭痛噁心 柔軟精恐危害人體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市面上有很多洗衣粉、洗衣精標榜「白到不可思議」、「曬在屋內也不殘留惱人的異味」等強力效果。有人會因為洗出來真的很白或很方便而總是使用這些,不過這類產品大多摻雜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香味成分刺激性強 容易頭痛噁心例如,衣服會變白是因為洗衣粉、洗衣精裡含有漂白劑或螢光劑。而要把惱人的異味消除,勢必就會使用抗菌劑。常常本來以為洗得很乾淨了,但實際上卻讓衣服沾滿化學物質。此外,可以讓洗完的衣服變得柔軟滑順的柔軟精也一樣。特別是最近大家非常喜歡添加精油香氣、玫瑰香氣等有香味的柔軟精,這些也幾乎都有添加人工的香料。使用這些產品除了對皮膚的刺激性很強之外,有些人會因為吸入這些由化學物質做成的香味成分,而引起頭痛或噁心的症狀。內衣褲、衛生衣應使用天然洗衣精建議使用天然的洗衣精,也盡量不要使用柔軟精。只是不可否認這樣洗,會讓衣服洗完還是僵硬、乾燥,所以如果真的不喜歡,至少直接接觸到身體的內衣褲、衛生衣、擦身體的毛巾等,使用天然的洗衣精。洗衣服時使用天然的洗衣精,如果真的想用柔軟精,雖然會比較貴,但還是選擇有機的產品比較好。(本文摘自/健康65法則/人類智庫出版)

6不良姿勢 小心恐致脊椎側彎

6不良姿勢 小心恐致脊椎側彎

(優活健康往編輯部//綜合整理)請多留意平常容易忽略的不良姿勢,並積極進行矯正,以找回美麗健康的下半身。1) 翹腳、雙腿交叉的習慣/美腿美人的最大敵人就是翹腳!翹腳時,臀部後方、大腿肌肉、大腿筋都會過度收縮,使得骨盆往後傾斜,脊椎也會左右歪斜。歪斜的骨盆就是造成肺癌下半身的根本原因。至於盤腿的習慣,則因為會讓身體變得不穩定,所以很容易造成扭曲不端正的姿勢,並同時讓膝關節歪掉,造成變形腿。2) 腰部呈S型姿勢、倚靠動作、單腳站立/我們應該改掉在坐著或站立的時候,習慣倚靠東西的習慣。靠著某一邊的歪斜姿勢會讓體重過度集中在某一側,給關節帶來相當大的負荷。患有脊椎側彎(脊椎傾斜的症狀)與左右腿形狀不對稱者,一般皆有倚靠東西的習慣。3) 以微駝的姿勢滑手機、看電腦/人體裡的關節是有系統性地連結在一起,就像當汽車車體某處發生問題卻被置之不理時,其他部分也會連帶發生故障一樣,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我們常見到多數駝背注視手機或使用電腦的現代人,因為肩頸僵硬不適所苦。這種龜頸姿勢最後也會使連結在一起的脊椎與骨盆變得傾斜,所以需要養成讓下巴維持水平並凝視正前方的生活習慣。4) 坐沒坐相,半躺半坐的姿勢/坐椅子時背部沒有挺直,或是盤腿坐時,骨盆就會往後下垂,使得臀部變形影響外觀,且脊椎也會折彎,自然而然形成烏龜頸的姿勢。坐著的時候,只有在腰部和腹部微微使力並端正坐好才能讓臀部維持美形,並擁有緊實的下半身線條。5) 長時間維持盤腿或W字坐姿/坐得太久,自然就會對骨盆造成壓迫,並讓血液循環變得不順暢,讓身型變成下半身肥胖。尤其若是身體重量過度偏向腰骨,容易引起疼痛與坐骨神經痛。至少需每坐一小時就起身一次,才能釋放骨盆與沉重身體的壓力。6) 側躺、趴睡/側臥時,骨盆會往後下垂並外擴,連帶就會使臀部也跟著鬆弛。此外,由於側睡的時候,脖子必須要歪向某一側,容易引發顏面不對稱與脊椎側彎(脊椎歪斜)、骨盆歪斜等問題產生。(本文摘自/脊椎+骨盆+腿型,三合一整骨瘦身操/野人文化出版)

注意 5症狀恐惡化血液循環

注意 5症狀恐惡化血液循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體的溫度要提高才能改善血液循環,而在血液解毒上也很重要。人體的溫度提高,能增強免疫力,所以泡腳、半身浴、喝生薑茶都非常好。改進生活習慣對身體非常重要首先,改掉讓我們身體溫度降低的生活環境和習慣非常重要,因為即使再怎麼泡腳、喝生薑茶升高身體的溫度,若平常的生活習慣沒有改變,效果也會減半。究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有哪些生活習慣會造成低體溫,了解這些原因後將它們去除,就一定能夠使體溫上升。引起低體溫的環境與生活習慣1) 暴飲暴食/體內生成熱度、維持體溫的器官比例上,以肌肉約占整體的20%、此外,肝臟占20%、大腦占18%、心臟約占11%左右。如果暴飲暴食的話,為了消化吸收過多的食物而大量血液流到腸胃,被困在那裡,本來要生產熱度到其他器官的血液量減少,身體本身熱度的產生量減少了,體溫當然會下降。2) 攝取過多陰性食品和水分/在韓醫學裡,將食物分為陽性食物和陰性食物。陽性食物性質溫暖;陰性食物性質寒冷。讓身體變冷的食品即為「陰性食品」,食品水分含量很多的飲料、會產生熱脂肪的水果,去除所有營養成分的白砂糖、還有很多水分的葉菜及生菜、麵食、化學調味料和化學藥品,全部都算陰性食品。水是代表性的陰性食物,喝太多冷水、沒辦法排出的水分累積在體內時,會引起水中毒;連睡在寒冷的地方、拉肚子,或長時間在冷氣房裡所產生的頭痛、下雨時才有的神經痛,全都是水中毒症狀,如果吃很多這種陰性食品會導致體內所有熱度下降。3) 限制過多鹽分/近來,鹽分被認為好像是影響健康的敵人一樣。在韓醫學上把鹽分視為是能使身體產生溫熱的東西。在日本某一個地方,為了減少高血壓或腦中風的發生率而減少鹽分的攝取,但他們的血壓沒有減少,反而增加腦梗塞的死亡率,這是因為過度輕看鹽分的重要性才發生的事。過度減少鹽分攝取的飲食習慣,無法幫助維持體溫。當然,一定要避開化學鹽分,並攝取含有豐富礦物質的海鹽,如果能常運動把鈉排出去的話,就沒有造成心臟負擔的問題,更不用擔心高血壓,還能維持平均體溫。4) 壓力/受到過大壓力,不僅心情不悅,身體也會變得不舒服。當我們承受壓力時,有一條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會變得活潑,會增加緊張的荷爾蒙腎上腺素或是降腎上腺素,以及皮質醇的分泌腎上腺素會使血管縮小,血液循環變得糟糕,使老廢物質容易在體內累積,同時也增加血液裡的膽固醇和中性脂肪,使血液被污染。還會增加製造血酸的纖維蛋白原讓血液被污染的速度變快,引起腦血栓和心肌梗塞。皮質醇融化白血球裡的淋巴細胞降低免疫力,容易引起罹患各種疾病的作用。這樣的結果會使血管縮小,讓血液循環變得不好,整個身體因而變得冰冷。5) 室內、外溫差嚴重/室內溫度和室外溫度差異很大,也會造成低體溫症。夏季是很危險的季節,若室內空氣大約25度上下,走到室外大概30度左右,對外部刺激產生敏感的自律神經會因此失去平衡。這種情況反覆發生的話,疲勞不易紓解,不容易熟睡,食欲也會變差,當然肩膀會痠痛、手腳冰冷,導致自律神經系統混亂,使血液循環更加惡化,同時還會導致賀爾蒙系統或消化系統異常。(本文摘自/清血果汁3週解毒計畫,戰勝慢性病!/三采文化出版)

抗冷防感冒 乾布摩擦好有效

抗冷防感冒 乾布摩擦好有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做乾布摩擦使得構成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獲得調整之後,免疫力就可以提高。當免疫力提高時,血液當中的自然殺手細胞(這是殺死或排除入侵人體的細菌或病毒的細胞,可以保護身體,不受造成感冒的病毒或各種外敵的侵襲)的作用便會增強,塑造一個不易罹病的身體。天氣變化 體溫仍可正常調節此外,乾布摩擦可以強化皮膚,塑造一個強健的身體。持續做乾布摩擦運動,可以保有高抗刺激性的肌膚。如此一來,就算氣溫急速變化,身體也因為保有可以抗衡的強度,所以「天氣變熱了」、「突然變冷了」時,體溫調節仍然可以正常運作,就不易罹患感冒。調整自律神經  提高免疫力另外,持續做乾布摩擦時,可以提高肌膚的防護功能,預防各種感染症上身。乾布摩擦可以調整自律神經,提高免疫力,同時直接強化皮膚,可以對抗寒冷或溫度的變化,所以能夠有效地預防感冒。(本文摘自/真的好神奇!乾布摩擦體操/天下雜誌出版)

想早睡早起 睡前喝小酒有幫助

想早睡早起 睡前喝小酒有幫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俗話說「早睡早起身體好」,這句話非常有道理。諺語蘊含著前人傳承至今的生活智慧,總會讓人覺得:「原來如此。」想要活得健康,讓人體在晚上10點前休息是最好的方法。這個概念是根據中醫的想法發展而來。早睡早起真的比較有助於健康在中國的自然哲學觀念裡,常用陰、陽兩種相反的要素來思考自然界的事物,認為陰、陽互補取得平衡。向日光為「陽」,背日光為「陰」。所以白晝為「陽」,夜晚為「陰」。中醫是應用中國自然哲學的想法發展而成,如果將陰陽的觀念置換成1天的話,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陰」的高峰期。根據中醫的經驗法則,這段時間內的睡眠可以調養生理,修復受創的身體。根據這個原則,生病的人要在晚上10點前,健康的人則是在凌晨12點前就寢比較好。這個理論不只是中醫,也符合解剖生理學的看法。褪黑激素具有人體抗氧化功能在睡眠的期間,酵素會幫忙修復體內運作的組織。從晚上10點左右起,酵素會開始進行體內修復,凌晨2點左右褪黑激素的分泌最為旺盛。褪黑激素是一種抗氧化物質,可以中和造成人體疾病的活性氧,具有所謂的人體抗氧化功能。所以說相同的睡眠時間,例如,從晚上10點到凌晨2點之間的4個小時和凌晨3點到清晨7點的4個小時相比,前者的睡眠時間比較有益於身體健康。睡前適量飲酒的話 早上能早起喝酒會讓睡眠階段中,快速動眼期這段淺眠時間變長,所以相對來說,進入深層睡眠的時間會變少,造成多喝酒反而會變得更想睡。反過來思考,因為睡眠變淺的緣故,所以如果睡前適量飲酒的話,早上就可以很快爬起來。早起最大的好處就是腦袋很清楚,工作進展順利。相反的,缺點就是會有時間限制。因為醫生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輪值夜班,經過這樣的訓練後,有很多人能夠晚上熬夜不睡,可是如果永無止境持續下去的話,對健康不好,有一天身體一定會出現問題。(本文摘自/身體就是最好的醫生/原水文化出版)

每天通勤逾45分鐘 離婚率增40%

每天通勤逾45分鐘 離婚率增40%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過去,旅行曾是一個非常浪漫的念頭。在空中翱翔,是多麼迷人的一件事;搭乘雙層巴士遊覽倫敦,不但是一種交通方式,更是一種休閒活動;即使是鐵路通勤,也帶有電影《相見恨晚》的氣息。少了此起彼落電子提示聲所形成的現代生活背景雜音,旅行使人有機會作白日夢、觀察人們、閱讀一本小說,或與陌生人交談。然而,這種曾有的平靜已被拋到路旁,真是令人感嘆。通勤者 感受到更多焦慮與更低的生活滿意度如今,每日通勤占據大多數白領階層許多時間(根據一份最新的英國報告,每日平均的通勤時間為五十四分鐘);長程通勤的現象變得愈來愈普遍,上班族必須花費許多時間、跨越長遠的路程才能到達公司。即使有些旅程被視為應該很放鬆短時間騎自行車或步行),然而大多數上班路程也與逐漸攀升的壓力有關。根據一份英國國家統計局訪問六萬多名受訪者的調查,比起不需要通勤的人,通勤者會感受到更多焦慮與更低的生活滿意度;他們也較不可能認為自己從事的是一份值得的工作。產生的負面觀感 可能滲透到生活其他方面但這些感受到的壓力,有多少是我們的心態所導致,而非通勤引起?如果我們在上班途中,不斷擔心今天要發生的事;或是在下班途中,不斷回想過去八小時所發生的不愉快,那麼,我們就容易對通勤和旅程抱持負面的觀感(尤其當你遇到飛機延誤、塞車,或是隔壁坐著衛生習慣很差的陌生人時),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吧?試圖改善這種狀況很重要,因為產生的負面觀感很可能滲透到生活其他方面。二零一一年瑞典的一項研究指出,如果夫妻有一方必須每天通勤超過四十五分鐘,離婚率就會提高百分之四十。現在正是改造的好時機,我們可以將旅程視為讓生活導入更多平靜的好機會。搭乘飛機時,你可以坐著遠眺、俯瞰雲朵,允許自己在這個片刻享受漫不經心的喜悅,將必須的不方便轉換成讓身體恢復的休息時間;開車時,你可以轉到古典音樂頻道,同時進行吐納練習,為一天的開始做好準備,而不是讓它成為壓力和焦慮的觸發劑;騎自行車也可以使通勤成為一趟文化與活力之旅。(本文摘自/擁抱平靜:在每次呼吸中享受生命/大好書屋)

大家一起吃飯 較快樂也不易胖

大家一起吃飯 較快樂也不易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總是在辦公桌吃午餐,一邊捏著可頌麵包的一角,一邊吞嚥咖啡嗎?或是晚上獨自用餐時,你發現自己呆站,並捧著一盤重新加熱的食物?用餐時間應該是工作日中獲得休息的大好機會,一個讓你可以暫停片刻並重振精神的好理由,卻有許多人將它們視為不得不做的麻煩事。我們對飲食的態度,從「一日三餐」轉變成「拿了就吃」的不規律進食。匆促進食 胃沒有時間產出酶易出現消化不良從很多方面來看,匆忙進食對我們來說都不是好事。當我們匆促進食,缺乏適當地咀嚼,胃沒有時間產出消化所需的酶,不僅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許多研究也顯示,我們可能吃下比專注進食時更多的食物,並且失去了許多樂趣。更廣泛地說,與我們身體的基本需求脫節,更是心理與生理不協調的狀態。從人類有文明紀錄以來,吃得好及飲食相關儀式,都是各種文化的重要關鍵。從法國對飲食的崇敬-他們遵循一日三餐(根據二零一零年的一項研究,法國人平均每天花兩小時又二十二分鐘坐下來進食),到義大利人將飲食視為家庭的象徵,烹飪與飲食代表無數文化傳統的核心。英國與美國 肥胖比例偏高從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到撒哈拉沙漠,宴席是全球各地最明顯的慶賀方式,無論是為了宗教節日、生日、婚禮或週末聚會。研究顯示,比起單獨用餐的人,經常坐下來一起用餐的家庭成員,更容易感到快樂且較不會有過重的問題。與此理念相符,飲食習慣傾向與群體脫鉤的傳統社會,例如英國與美國,肥胖的比例也偏高。儘管有上述的研究與數據,然而提到工作時的午餐,一般的想法仍停留在一九八零年代。我們都部分接受了葛登.蓋柯的苛言:「午餐是為窩囊廢準備的」。一頓悠閒午餐的想法-意味你有機會面對面與同事或朋友交流-聽起來就像在偷懶。即使你設法走出辦公室用餐,極有可能還是手機不離身。超過三分之一的職員 常在辦公桌上吃午餐根據美國最新的一份報告,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職員,經常在自己的辦公桌上吃午餐。就算你想走到附近的三明治專賣店,稍微伸展一下肢體,一旦發現你的同事都跟電腦螢幕黏在一起,你可能也不會真的那麼做(儘管你知道那麼做會使你下午更有生產力)。當然,這是一種錯誤的節約。當你為了滿足飢餓而休息,你正在回應一項正常的生理需求,這個需求會使你在生理與心理上感到乏力。當你飢餓時,血糖水平降到最低,更容易感到暴躁易怒與萎靡不振。無論你在工作或玩樂,這樣的感覺都無法對你產生幫助。(本文摘自/擁抱平靜:在每次呼吸中享受生命/大好書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