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骨折治療用手術 免等3個月

骨折治療用手術 免等3個月

(優活健康網記者新聞部/綜合報導)傳統石膏不便,需要固定一段時間,甚至還無法清洗,骨折微創手術不僅能讓你快速復原,生活也不再因為笨重的石膏而受限!一位70歲的老太太不慎跌倒致左腕關節骨折,病患因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裝有心率節律器等內科疾病,加上年歲大,對手術治療心存恐懼,經過醫師詳細解說,病患接受微創骨折固定手術,術後恢復良好超出預期,2週後已可恢復生活自理,不需穿戴石膏保護。手術精進 滿足快速回到工作崗位的需求因應現代人的需求,近10年來骨科醫療有很大的進步,包含手術骨材的革新,手術技術的演進也可滿足目前大多數人希望在術後快速回復工作崗位的需求。10多年前,對於手腕骨折大多醫師還停留在打石膏治療的方式,而目前手術骨釘固定已是骨科醫師的首選治療,除了有恢復快速的優點以外,術後病患功能恢復近乎正常,成果更是令醫病雙方都滿意的標準治療方式。傳統石膏治療要面對關節僵硬的復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主任高鈞彥指出,傳統石膏治療,至少需穿戴石膏2至3個月,造成生活的不便,拆除石膏之後,還要面對關節僵硬和肌力變弱等的復健治療,甚至關節的變形。相反的,手術固定,恢復速度快,除了暫時不宜出力的工作外,生活中患肢幾乎不受限制,舒適度遠在傳統保守治療之上。而面對目前高齡化的社會,骨質疏鬆的病患,如果搭配最新鈦合金鎖定式骨板,效果更佳,高彥君主任呼籲民眾,面對腕關節骨折不要懼怕手術,和骨科醫師溝通,討論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睡9小時還愛睏?可能是病

睡9小時還愛睏?可能是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美國「全國睡眠基金會」資料顯示,成人標準睡眠時數應介於7~9小時,因此人的一生幾乎有將近1/3的時間都花在睡眠上,然而有一部分的人,隨時隨地都受心神騷擾,時常感覺睡不飽。除了極少數人是不明原因所造成,大多數睡不飽的人,都是與睡眠的質或量不佳有關,只要找出問題關鍵所在,就能回復每天神采奕奕的活力人生。睡了超過9小時仍睡不飽為嗜睡每個人對於睡眠的感受、疲勞程度相當主觀,有些人只要每天睡足5個小時,有些人即使睡到自然醒,睡眠時間超過9個小時,醒來後還是覺得全身無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方勇駿表示,美國精神醫學會特別對「嗜睡」有所定義,就是在足夠的睡眠時間(至少7小時)過後仍輕易又睡著,或者是睡了超過9小時仍睡不飽、無法完全清醒,並且這樣的現象已經存在至少3個月,每週出現超過3天,就可稱之為嗜睡現象。長期睡眠不足,或是頭部創傷、過度肥胖、憂鬱症、睡眠呼吸中止症都可能與睡眠品質差有關,另外,藥物或酒精的濫用也是原因之一,若排除以上因素且找不到任何其他原因的嗜睡現象,則為「原發性嗜睡症」,或稱為「嗜睡症」。愛睏讓人危機重重 輕忽不得方勇駿醫師特別提醒,多數的人會因為失眠而來看診,因為睡太多來看醫生的人卻相對地少,因為任何人要正常工作、上學和進行各種日常活動,都需要保持在清醒的狀態下,常常有嗜睡現象是很危險的,更何況有嗜睡現象的人,如果還要駕駛車輛或操作機器,對自身和他人都可能會造成嚴重威脅,若發現自己有嗜睡現象,為了避免影響生活品質,最好還是應盡快求助專業醫師的協助。

疼痛來襲?震波治療過好年

疼痛來襲?震波治療過好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外籍看護每天陪著雇主復健、幫忙翻身及協助家中許多事務,一段時間後突然感覺左肩肩膀活動受限、旋轉時劇烈疼痛連輕碰都疼痛難忍,吃了消炎止痛藥也不見改善,到公館診所經軟組織超音波檢查後,確診為肩部旋轉肌袖鈣化性肌腱炎,接受聚焦式震波治療,大幅改善其疼痛病症。不當使用肩頸而造成肌腱受傷隨著農曆春節的腳步接近,不少民眾趕在春節前將家中大掃除,卻也因此出現不少肩頸疼痛的病患到醫院求診。開業診所院長暨復健科醫師陳泰宗表示,許多患者因過度或不當使用肩頸而造成肌腱受傷,希望可以快點減緩疼痛卻又害怕注射治療的病患,可接受體外震波治療的聚焦式震波治療。體外震波治療慢性疼痛,主要為藉由高能量刺激受傷部位促進血管新生,增加血液循環及局部新陳代謝,讓肌腱韌帶受傷的部位修復並減少再受傷的機率,同時也能刺激腦內分泌腦內啡,達到長時間止痛效果。避免肩部受傷 可以多做肩膀的肌力訓練體外震波治療適用於足底肌膜炎、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肩部旋轉肌肌腱炎、肌膜疼痛症候群等。陳泰宗院長提醒,聚焦式震波治療雖可改善疼痛,但後續仍要避免肩部受傷,平時可以多做肩膀的肌力訓練,強化肌腱使其具有一定的彈性與韌性,並透過泡溫水或熱敷的方式,適時地舒緩過度緊繃的肩膀肌建,才能真正遠離疼痛找上身。 

黃耆補中氣 助減緩癌後疲倦

黃耆補中氣 助減緩癌後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癌後不適,可利用中醫合併調理!44歲的黃先生去年5月被診斷出口腔癌,化療期間容易感到疲倦,且有失眠、白天嗜睡和眼睛乾澀等症狀,於是在化療第三次後尋求中醫治療,經西醫化療合併中藥調理數週後,睡眠品質和白天疲倦也都有明顯的改善,有助於後續保有體力完成接下來的治療。癌因性疲倦 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曾碩平表示,黃先生是屬於癌因性疲倦(cancer-related fatigue),是一種與癌症或癌症治療所引起的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四肢沉重等症狀持續2週以上,並干擾到患者的日常活動功能,則屬癌因性疲倦。疲倦可能和多重原因有關,包括癌症本身、貧血、睡眠障礙、治療的副作用、營養不良、疼痛和荷爾蒙低下等。人參、黃耆、補中益氣湯有效減緩疲勞曾碩平醫師指出,針灸和中醫藥調理有助於減緩癌因性疲倦,目前已有不少科學研究證據顯示人參、黃耆、補中益氣湯等都有不錯的療效,且即使合併西醫常規治療下,也無明顯的副作用。美國的醫學期刊資料庫uptodate中的文章也建議,有癌因性疲倦的病友可考慮配合使用這些藥物來改善其疲倦症狀。曾碩平醫師補充,在日常生活的保健方面,首先應避免相關癌症的危險因子,如口腔癌除避免菸、酒和檳榔、維持口腔環境的清潔。另外,調整好心情、攝取充足的營養、減少其他壓力、睡眠充足、適度運動和休閒活動,並多攝取含高抗氧化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等等,都是各種癌症都適合的保健之道。

嚇!老人憂鬱竟與心臟病有關

嚇!老人憂鬱竟與心臟病有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注意:孤單寂寞易使老年人身心衰退更嚴重!農曆新年即將到來,游子返鄉團聚與家人共同享受新年氛圍,民眾大多會與親友團聚、陪伴長輩過年。董氏基金會提醒,趁著這個年節時期多陪伴及關懷獨居的長輩。獨居老人若時常憂鬱、感到不被重視,自殺的比率會增加。與他人缺乏聯繫是老年人的嚴重問題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有逾4萬6千名獨居老人,女性比率高於男性,美國「老化行政管理局」指出,與他人缺乏聯繫是老年人的嚴重問題,有些老年人缺乏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而感到與所在的社區脫離。有些老年人因健康狀況、憂鬱症或精神疾病而變得退縮和孤立。來自瑞典的研究顯示,寂寞竟和心臟疾病有關,感到「我感到寂寞」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患者,術後30天的死亡率是其他患者的 2.5 倍,5 年後死亡率約為其他人的2倍。另外一項研究指出,表示孤單或寂寞的老人在研究結束時有將近1/4(22.8%)死亡、25%健康狀況嚴重衰退。對於自己社交生活感到開心和滿意的老人,僅有 12.5%健康衰退、14.2%死亡。獨居為老人自殺的危險因子之一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台灣的女性喪偶者再婚的比率較低,因此逐漸邁向高齡化趨勢,獨居者漸增,較容易感到寂寞憂鬱,缺乏心理情感支持下,感到不需要,因此「獨居」為老人自殺憂鬱的危險因子之一!需要被重視,建議民眾即早開始建立支持網絡系統,年長時才有人可以互動,以紓解壓力、增加動腦的機會,擁有健康的身心。

背痛忍10年 關節嚴重退化!

背痛忍10年 關節嚴重退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有痠痛困擾,剛開始時都不以為意,直到病況嚴重時才就醫,往往已一發不可收拾!就有一位65歲男子,在10年前就出現背痛問題,但也不以為意都沒有處理,直到最近嚴重到不良於行,進一步就醫才發現,骨刺已經壓迫到神經,必須做脊椎手術才能治療。 骨刺關節退化已壓迫神經亞東醫院復健科醫師蘇怡恬表示,這名病人已經背痛10年才來就醫,檢查後發現有嚴重骨刺關節退化,而且已壓迫神經,由於病況嚴重時的治療會比較複雜,如果症狀輕微時就來就醫,無論是對醫師或是病人而言,就不用花那麼多的心思與侵入性治療,而且是只要復健與藥物就可以改善。 痠痛伴隨紅腫熱痛速就醫退化性關節炎不一定是專屬於老人,蘇怡恬醫師指出,所有關節軟組織或是韌帶受傷都可能不舒服,甚至有人以為關節痠痛只要休息一、二天就會好,但是如果痠痛不舒服伴隨有紅腫熱痛,或是有局部發燒,可能是比較嚴重的狀況,需要馬上就醫做檢查,經由姿勢調整與復健,就不用做那麼大的手術。 復健、吃藥和打針有不同選擇針對關節炎與痠痛的治療,蘇怡恬醫師進一步指出,傳統是吃藥,但是也有復健與物理治療,很多人都會排斥打針,以為打針就是要打類固醇,其實目前有不同的藥,例如對身體沒有壞處的玻尿酸,可以打針搭配復健,或是吃藥搭配打針;所以,千萬不要放棄不管,如果治療效果不如預期時,可以與醫護人員討論不同的選擇,因為每個人適合的狀況不一樣。 退化仍然要處理 否則會殘疾另外,有很多人會認為關節痛、不舒服就是退化,自己是老人所以不管它;蘇怡恬醫師強調,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退化仍然要處理,否則會因此而造成殘疾。而且不管幾歲,都有適合的治療,可以恢復比較好的生活功能,以及享受喜歡的運動,雖然無法回到年輕時狀態,但是要提醒長輩,不舒服是可以處理改善的。(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外食族4大危機 快用這招解決

外食族4大危機 快用這招解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危機一/早餐草草解決1) 因為趕著上班所以乾脆不吃。2) 缺乏纖維的高熱量組合:三明治、漢堡+飲料(如紅茶、奶茶、咖啡……);飯糰、蛋餅+豆漿。危機二/午餐外食1) 小吃店、路邊攤的重口味飲食。2) 便當、速食店套餐全部吃下肚。3) 三明治或薯條等營養不均衡的食物。4) 含糖飲料或咖啡餐後不離手。危機三/晚餐大快朵頤1) 熱炒店、夜市小吃不知不覺吃進一堆油脂。2) 吃到飽餐廳不吃到撐絕不罷休的過量飲食方式。3) 特愛吃小火鍋裡的加工食物及高熱量鍋底。4) 習慣晚吃或睡前吃宵夜。只重視某一餐、份量完全集中在某個時段都是不對的,這樣容易產生補償心理而暴飲暴食。外食族宜將進食份量平均分攤,並且選擇對的食物(種類、烹調方式),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在下午三點以前吃完一天裡必須攝取的七成份量。危機四/喝水量不足減重時最常見的錯誤習慣,就是改喝低卡或零卡飲料!雖然某些飲料如此強調,但其中所含的糖分累積下來也很可觀,會讓你提早跟贅肉當好朋友喔!而白開水不具熱量,不管喝多少都不會變成脂肪。一天應喝每公斤體重攝取30~35c.c.水,例如:50kg×30~35kg/c.c.=1500~1750c.c.,且2/3應在白天喝完,因為這段時間的活動量較大,水分容易被代謝利用,不容易積存體內引起水腫。飯後30分鐘飲一杯茶,幫助新陳代謝,加速循環代謝率。(本文摘自/7天吃對順序肚子一定瘦/台灣廣廈出版)

熱量不要來!4撇步健康過年

熱量不要來!4撇步健康過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放假吃多怎麼辦?新春佳節心寬體胖,容易吃進過多熱量,民眾在享受美食佳餚圍爐團圓、開心慶祝之餘,要注意運動以維持健康體態,然而每日的運動量到底夠不夠消耗多攝取的熱量,利用「新北動健康APP」作為健康小秘書,簡單動動手指,就能輕鬆做好健康管理。可隨時監控身體數值狀態健康APP內容不僅可以個人化飲食及運動量並保存完整醫院檢驗資料,更可隨時監控身體數值狀態,除了利用行動裝置幫助自我管理,規律飲食也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為避免年後體重上升,簡單4小撇步也能讓您常保輕盈體態:1)  改變烹飪方式/以燉煮,蒸烤,悶燒等少油少鹽少糖的方法烹調,品嘗不同風味,也可以預防多餘熱量的囤積喔。2)  提升蔬菜攝取量/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不僅可增加飽足感避免吃進過多熱量,還能促進腸胃蠕動讓排便順暢,使身體保持良好的新陳代謝。3)  遠離含糖飲料/含糖飲料喝多會助長體內脂肪形成堆積,長期下來造成身體組成變化,致使肌肉減少而脂肪增加,使得基礎代謝率降低,容易發生肥胖問題。4) 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家有高齡長者,可以一起外出走走,保持足夠運動量以增強體能及肌耐力,提升基礎代謝率;在家看電視時也可以伸展手腳,拉筋暖身保持筋骨柔軟,消耗多餘的熱量。  

落實在地安老 輕鬆面對失智難題

落實在地安老 輕鬆面對失智難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面對高齡海嘯強烈來襲,如何能讓高齡失智者得到適切性的照顧是每個家庭的課題。新設立的失智症防治網站,內容包含簡介、預防、治療,以及如何照顧與走入社區等各項資源。讓大家可以輕鬆面對難題,提供失智症長者家屬解決問題SOP,有效延緩病程進展,提升生活品質。認識失智症 減緩照顧者壓力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失智症是高齡社會不能忽視的重要議題,面對快速增長及龐大的照護成本,友善失智的相關資源是急切需要的,失智症從罹病到完全失能期間約8到10年,最長甚至15年,對家庭社會都是沉重負擔。多數患者由親屬扛起照顧責任,但家屬不一定認識失智症,因此認識失智症、失智症病程發展與照護,及基本照護原則等重要資訊,結合公私部門的醫療、社會資源,提供照顧者在各項社會福利資源的使用,減緩照顧者壓力。友善社區 在地安老不要一人殘全家癱,失智長者家屬除了透過網路了解照顧方式,參加社區活動,結合社福、衛生單位力量,並串聯社區資源,同時也可讓家屬獲得喘息,也讓失智者在得到長期持續陪伴下,延緩失智進程,讓所有長輩都可在地安老。 

正餐改吃蘿蔔糕 血糖飆超高

正餐改吃蘿蔔糕 血糖飆超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糖尿病患者,在一餐內吃了數十塊的蘿蔔糕,導致醣類和油脂超標血糖飆升。農曆春節即將到來,除了閒話家常時的傳統點心如花生糖、牛軋糖、花子等,傳統的蘿蔔糕、米粉、紅燒牛腩、炸排骨等更是桌上必備佳餚,要怎麼吃才能健康無負擔,讓營養師為民眾解密!蘿蔔糕吃三塊以上 血糖就容易飆高豐原醫院營養科主任謝惠敏表示,過年民眾通常會以冬粉、蘿蔔糕、炒米粉、火鍋等等取代白飯,但蘿蔔糕本身的含油量就比白飯高,因此一餐七分滿的白飯,等同於三片蘿蔔糕(約6×7×1公分)的熱量,即使沒有吃白飯,只吃蘿蔔糕達三塊以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就容易飆高。另外,烹煮方式也是造成脂肪堆積的主要原因,年菜裡最常出現的爌肉、紅燒牛腩、炸排骨、炸魚、紅燒獅子頭等容易造成高血脂,體重過重、血糖較高、血脂肪異常的民眾,可選擇去皮、去肥肉食材,以低油脂的瘦肉、牛腱、海鮮等蛋白質替代。另外,喝湯時可將上層浮油清除,減少身體負擔。花生、開心果熱量高 盡量少攝取清淡口味的食物絕對可以幫助減輕腸胃負擔,謝惠敏主任表示,年菜裡可準備一些青菜火鍋,或是涼拌青菜、沙拉、燙青菜等補充因為大魚大肉攝取不足的青菜量。棗子、蘋果、蓮霧、葡萄、橘子、柳丁等皆可適量食用,瓜子、花生、開心果熱量高,能減少攝取盡量避免。多吃少動是年節常見現象,假期過後許多人也在為減重困擾,如果能在年假時就注重運動,安排親友一起爬山、慢跑、快走、散步、打球、騎腳踏車等活動,更能增加年節運動量,將能有效控制個體重及腰圍,減少血糖、血脂肪上升情形,快樂過好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