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90%膝關節炎 竟是過度摩擦害的

90%膝關節炎 竟是過度摩擦害的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膝關節構造精緻完美,理論上軟骨並不容易受傷或「退化」,除非結構受到破壞(像是因為過度激烈運動造成半月軟骨、十字韌帶損傷,甚至是骨折等),膝蓋的穩定度受到影響,軟骨才會受到波及而逐漸損壞,這在醫學上稱為「外傷性骨性關節炎」,約占「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10%,然而,絕大部分的人沒受過傷(占了「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90%),為什麼他們的膝關節還是會「退化」?軟骨破壞幾乎會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中年(40歲)以上的膝痛患者如果去找醫師,由於X光檢查總是會看到或多或少軟骨破壞的現象,幾乎都會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目前全世界接受正統訓練的醫師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病人的標準治療建議依序是:復健↓服用消炎止痛藥↓補充軟骨成分製劑(葡萄糖胺)↓注射潤滑保護製劑(玻尿酸),若無效,則建議注射血小板濃縮製劑(PRP)。最後,就只好換人工關節。內側皺襞與內側摩擦現象根據筆者的長期觀察以及10年來的研究,這90%患者的病痛,真正原因並不是「退化」,絕大部分是內側皺襞與關節的摩擦造成的「內側摩擦症候群」。內側皺襞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在膝關節滑膜腔中的皺襞,外型像是衣服的皺褶。正常人膝關節平均每年彎曲多達百萬次,每次膝蓋彎曲、伸直時,內側皺襞與關節股骨內髁會互相摩擦而產生物理及化學破壞,隨著年齡增長,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摩擦達數千萬次,若是從事必須一再重覆彎曲及伸直膝蓋的活動或工作,摩擦次數就更多了。軟骨崩解後產生的碎片會加速破壞因此,原本像新鮮絲瓜一樣柔嫩的內側皺襞,經年累月摩擦後,最後會變成像菜瓜布一樣粗糙。人在年輕時,內側皺襞是平滑且薄的半透明狀;至3、40歲時內側皺襞開始纖維化,漸漸失去彈性而變硬;50多歲以後即出現磨損、發炎,對關節軟骨的破壞逐年增加。內側皺襞終其一生會影響膝關節的活動,也會因為每個人的日常活動及工作狀況不同,而造成膝關節不等程度的「退化」。當內側皺襞發炎、變厚、缺乏彈性時,就會磨損股骨表面的軟骨。內側皺襞本身被重複夾擊而產生的發炎現象也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使關節軟骨逐漸崩解。軟骨磨損或崩解後產生的碎片,會掉到關節中,產生更多不正常摩擦而導致軟骨加速破壞,致使膝關節繼續「退化」。(本文摘自/自己的膝蓋自己救/時報出版)

緊張睡不好 恐陷入情緒風暴

緊張睡不好 恐陷入情緒風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世界衛生組織曾表示,現代人類的三大文明病是愛滋病、癌症與憂鬱症,每年全世界因為憂鬱症而自殺的人數超過一百萬人,有三億五千萬人正為憂鬱症所苦。疑似廣泛性焦慮症的人將近六百萬人臺灣的數據也非常嚇人,衛生福利部統計,單單在二○一四年看診並請領治療憂鬱症藥物的就有一百一十六萬人,臺灣人每年至少吃掉一億五千萬顆鎮靜劑及安眠藥。據中研院歷年的統計,全臺灣有心身症、精神困擾的人約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甚至因精神疾病嚴重到領有殘障手冊的人也有二十多萬人;也有調查指出,臺灣出現疑似廣泛性焦慮症的人將近六百萬人,等於二十歲以上的民眾每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憂鬱到曾有自殺念頭的人有兩百多萬人。所謂廣泛性焦慮的外在表現就是浮躁不安、容易疲累,而且很容易不耐煩,肌肉經常緊繃,夜晚難以入睡或者睡得很不安穩,而且這些狀況持續半年以上。每年有十多萬人因心身症到醫院求診這種身體明明不舒服,卻又查不出具體的生理疾病,有時會稱為心身症,也就是與焦慮、憂鬱、壓力有關的精神官能症。據統計,臺灣每年有十多萬人因心身症到醫院求診,而且大多數是正在工作的青壯年,不但影響個人,也影響企業的競爭力。產生這些精神方面的困擾有三種原因:第一個是生理上的,也就是遺傳或內分泌失調造成;第二個是心理上的,比如要求完美的性格或無法處理工作壓力;第三個是來自於環境的影響,大者如天災人禍的巨大災難,小者如居家環境的布置。最近的研究一再證實,心理與環境,甚至遺傳基因也會和環境互相影響,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單單只是把牢房漆成粉紅色,就會降低囚犯的攻擊性,稱為粉紅牢房效應。多關心別人 建立與人感情的親密連結為什麼會有這麼高比例的心身症?主要原因大概來自於工作的競爭壓力。當然,面對新事物與新挑戰時,適度的壓力、適度的緊張感是好事,能讓我們集中精神與資源,也是渴望成長的象徵,但是若緊張焦慮到心神不寧,就太過度了,恐怕需要主動想辦法降低這種因壓力而來的焦慮。有人建議適度避開令人煩惱的事情,也不要一早起床就看公司的電子郵件,破壞一整天的心情。養成每週一、二次與朋友吃飯談心的習慣,多關心別人,建立與人感情的親密連結。白天要有充足的日照與光線,每天至少要有機會接觸到自然光,至於晚上回到家就不要有太強烈的照明,尤其睡前不要看手機,因為手機螢幕的藍光會干擾睡眠,而睡眠不足則會加重我們的壓力。每天撥出五分鐘簡單健身運動是紓解壓力最好的方法,若是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外出運動,每天撥出五分鐘、十分鐘在房間做做簡單的健身操、瑜伽,或者類似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毛巾操,這樣的時間或環境總是有的。若有機會,利用工作空檔練習呼吸或者靜坐禪定,也是能迅速紓壓、讓心神安定的好方法。假如沒有意識到自己正承受著壓力,恐怕會選擇用吃東西來紓解,尤其是甜食,不管是飲料或糕餅,這些高糖分子可以迅速提升腦中的血清張力素,壓力會暫時緩解而且產生幸福感,但是效果來得快也去得快,不知不覺中會一再渴求甜食,這也是肥胖愈來愈年輕化的原因,針對上班族還有一個名稱—過勞肥。尋求醫療或輔導專業的協助因憂鬱症的比例這麼高,我們身邊的親戚朋友一定有人正身受其苦,若勸朋友高興一點、想開一點,要他振作起來,或者想說服他不用擔心,情況依舊很好……這些言語的勸說不只無效,甚至還會加重其壓力,讓他們覺得自己真的是一無是處,而且還是個不知感激、不知好歹的人。正在情緒困擾中的人無法透過理性說服走出困境,因為人的意志力與情緒是很難連線的,即便擁有堅強的意志,也很難克服沮喪。最好的方法是尋求醫療或輔導專業的協助,身為朋友只能從生活中透過活動這種間接的行動,轉移他們的心神焦點,讓美妙的感覺帶動低迷的情緒。至於每個人(包括你我)在還沒有陷入情緒風暴前,要常提醒自己,生命裡總有失望,但是不要忘了,它是有限的,而且一定會過去;別失去希望,因為它是無窮的。(本文摘自/活得興高采烈/時報出版)

X光機恐致不孕?別瞎操心!

X光機恐致不孕?別瞎操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自從念碩士以來,因為經常要參加國際研討會,常有搭飛機的機會。搭飛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因為大家都很擔心發生意外,所以不論是飛機本身或乘客都必須經過非常嚴格的安全檢查。如果大家有搭飛機的經驗就知道,除了要提早跑去航空公司櫃台排隊報到,最煩人的就是要排隊通過像是障礙賽一般的安檢,確認完全沒問題之後,才能放行讓你準備登機。X 光行李檢查是很安全的手續一般來說,安檢最多會通過三道手續:首先,你要把全身上下的配件、外衣、背包、電腦,甚至皮鞋全部脫下來,分別放進籃子裡,讓所有的東西經輸送帶進入X光機檢查,這邊的X光機可是貨真價實的X光機,可以發射和診斷用X光機相當能量的X光(約150 千伏)。根據法規,檢查行李所使用的X光機的屏蔽設計必須符合「在表面5 公分地方的劑量率要在每小時5 微西弗以下」,這樣算是很危險嗎?可以假想一個情況,如果你遇到了一位極度龜毛的奇怪航警,硬是檢查你的行李十次,如果每次以垂直X光機5 公分的距離經過該機器要花5 秒, 那麼每次通過的劑量就等於5 微西弗/3600 秒×5 秒=0.0069 微西弗,四捨五入後將近是1/10 根標準香蕉(0.1 微西弗),那麼十次就是一根標準香蕉了,所以說事實上X光行李檢查是非常安全的一道手續。每次掃描大約只有不到0.05 微西弗通常行李放在輸送帶之後,我們會通過一個金屬探測器的門,主要是檢查你身上是否有夾帶像是刀槍砲彈之類的兵器,這個金屬探測器是利用低強度磁場做為檢測的工具,當你身上帶有金屬的時候,就會擾動原本的穩定磁場,這時候就會引動警報器,使得這個門開始ㄅ一ㄅ一叫了。電磁感應當然是輻射,不過是非游離輻射,所以目前為止好像還是非常安全。如果你去美國,有時還有一種檢查,就是讓你站在一個透明小間裡,雙手舉高高,忽然就來個快速X光的全身掃描,這種「反向散射軟X光系統」主要是利用低能量X光照射受檢者,再藉由反射的X光偵測一些太軟或太硬的東西。因為這個系統是使用低能量的X光,所以當然是帶有游離輻射的,不過根據文獻指出,這種掃描器每次掃描大約只有不到0.05 微西弗,也就是半根標準香蕉。輻射劑量最高其實是在起飛後不過這還不是劑量最高的,整個旅程輻射劑量最高的其實是起飛之後。根據文獻指出,民航飛行的有效劑量率大約是每小時2.4 微西弗,也就是說,每飛一小時就等同於二十四根標準香蕉。如果我們從台北出發,想去東京(三個小時),就是七十二根標準香蕉;想去北京(五個小時),就是一百二十根香蕉;想去紐約(十七個半小時)就是......我的肚子覺得有點脹,你可能會想問:「可不可以只做安檢不要搭飛機了?」(本文摘自/怕輻射,不如先補腦/時報出版)

丟掉舊的你 快進行4種心靈大掃除

丟掉舊的你 快進行4種心靈大掃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個商人在一筆生意上虧得血本無回,遭受了這樣的打擊,讓商人心灰意冷,於是他約了幾個朋友去探險,出去散散心,排解一下心中的痛苦。當時,他們去探險的地方是一個荒漠地帶。由於是第一次探險,商人準備隨身帶了一個厚重的背包,裡面塞滿了食具、切割工具、挖掘工具、衣服、指南針、觀星儀、護理藥品等。商人臨行前,對自己準備的背包很滿意,認為已為旅行做好了萬全的準備。然而,當他們行走了第一天,商人就感到有點吃不消了,更沒有心思去看沿途的風景了,相比心中的沉重,此時他背上的背包更沉重。又大又沉的背包快壓得一點力氣都沒有了,全身的骨頭快要散架了。這時,當地嚮導走過來,打開了商人的背包之後,突然問了一句:「這些東西讓你感到快樂嗎?」商人愣住了,這是他從未想過的問題。他開始問自己,結果發現,有些東西的確讓他很快樂,但是,有些東西實在不值得他背著它們,走了那麼遠的路,簡直一點用處都沒有。於是,商人決定扔掉很多不必要的東西,接下來,他的背包突然變輕了,他感到很舒服,步伐也矯健了,和朋友們有說有笑,自己不再有束縛,旅行變得更愉快起來。經過了這次探險旅行之後,商人學會了一個道理「如果生命裡填塞的東西愈少,就越能發揮潛能。」從此,他在以後的經商過程中,定期打開「包袱」,隨時尋找減輕負擔的方法,從此他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不再那麼艱難,以前會遇到的困境頓時迎刃而解。很快,商人成立了一家大公司。你一定有過年前大掃除的經歷吧!當你一箱又一箱地打包時,是不是驚訝自己在過去短短幾年內,竟然累積了那麼多的東西?你是不是懊悔自己為何事前不花些時間整理、淘汰那些不再需要的東西,否則,今天就不會累得連背脊都直不起來?問自己一個問題:是不是每天都忙忙碌碌,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以至於總是沒能好好靜下來,替自己做「清掃」?對那些會拖累你的東西,必須立刻放棄。掃除的意義,就好像是生意人的「盤點庫存」。你總要瞭解倉庫裡還有什麼,某些貨物如果不能限期銷售出去,很可能會因為積壓過多拖垮你的生意。而在人生諸多關口上,幾乎隨時隨地都得做「清掃」。念書、出國、就業、結婚、生子、換工作、退休……每一次轉折,都迫使我們不得不「丟掉舊的你,接納新的你」,把自己重新「清掃」一遍。不加糖的滋味1) 明智的人懂得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剪掉」不適合自己幹的事情,留下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2) 如果把心中的那些雜念一一剪掉,使生命力中的所有養料都集中到一個方面,那麼將來一定會驚訝,自己的事業竟然能夠結出那麼美麗豐碩的果實。3) 人一定要隨時清掃、淘汰不必要的東西,日後才不會變成沉重的負擔,包括煩惱、鬱悶、沮喪、挫折、壓力等。4) 學會選擇,捨得放棄,是取其要者而為之,不要者而捨之,不為瑣事勞心傷神,這需要勇氣和膽略,它還是一種顧全大局的果敢,也是一種泰然處之的大度。(本文摘自/黑咖啡幸福學/大喜文化)

過年甩肉 健走給你5大好處

過年甩肉 健走給你5大好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醫學界對於健走運動大力推崇,並針對健走對於各項慢性病的影響做了許多臨床實驗,顯示健走對增進健康的效果極為廣泛。關於健走的保健功效,歸納起來有下列幾項:1) 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2) 促進大腦活化,預防健忘症與失智症。3) 降低血糖值,預防糖尿病。4) 降低乳癌罹患率。5) 提升骨質密度,預防骨質疏鬆。世界上還有一些尚未開發的國家,國民的交通大部分靠走路,因而能夠保持身體健康。就像民國四、五十年代的台灣鄉下,大家都是靠著兩條腿上山下田,平時村裡的老人家走路都尚稱便捷,從未看到有人坐著輪椅,也沒有人在吃鈣片、維骨力;而且那時代的人也比較健康,很少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見在生活中常走路的重要性。除了預防或改善上述病症之外,健走還能讓腦部分泌大量的β腦內啡,可以令人產生愉悅的感覺,放鬆我們的心情,有助於消除生活所帶來的壓力,並減少得到憂鬱症的機會。醫學界樂意推薦健走運動還有一個最主要因素:健走產生運動傷害的可能性較低,而且對體能的消耗也比其他運動來得小。清代著名養生家曹庭棟很重視「動以養生」,他在《老老恒言》一書中載有散步專論,對走路的作用和要求做了較為全面的論述;現代坊間書店裡擺滿了許多醫師、運動專家及健走人士的著作,詳述健走運動的健身原理,也有專家針對個人不同的需要,研創了不同的健走方式,以期充分發揮健走的功效,提供喜愛健走人士參考。總之,健走是一種簡單易行、效果卓越的運動,值得人人做為養生之道。安全性高的北歐式健走/一九九七年芬蘭發展出「北歐式健走」(Nordic Walking),採用兩手拄著類似滑雪桿手杖的健走方式,藉著健走杖可以減輕下肢的負擔,適合關節痛的患者使用;老人家使用健走杖則可降低跌倒的危險,這項發明是基於健走運動安全方面的考量,而且可以鍛鍊全身的肌肉。(本文摘自/健走功/商周出版)

營養不良?維生素A可降胃癌風險

營養不良?維生素A可降胃癌風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外有些研究發現,營養不良的人如果吃含維生素A、C、E,以及礦物質硒的營養補充品,或可幫助降低胃癌風險,不過若本身營養很豐富,就不會有效果。美國癌症醫學會、國內醫師都建議,想要預防胃癌,最好多吃新鮮、天然食物,多選擇新鮮蔬果,一旦發現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也要盡快治療。多吃新鮮蔬果 少吃醃漬、燒烤食物美國癌症醫學會建議,民眾平常飲食要盡量健康,最好多吃植物性食物,建議一天至少要吃2杯半的蔬菜、水果,盡量多選擇全穀類麵包、麵條與穀類食物,多以全穀類代替精製穀類食物。想要攝取蛋白質,盡量以魚類、家禽類、豆類等取代加工肉品、紅肉,這些都有助減少癌症風險。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表示,像韓國、日本等國的胃癌發生率都比較高,以韓國來說,可能與大量吃泡菜等醃漬蔬菜有關,想要預防胃癌,就要盡量少吃醃漬、燒烤類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平常也要定期做健康檢查,及早發現病灶。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 胃癌風險增2倍​此外,若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出現胃癌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以上,因此若發現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也要及早接受治療、用藥。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李柏居也提醒,長時間工作、飲食、作息不正常容易引起胃潰瘍,長期胃潰瘍也會增加胃癌風險,建議民眾飲食、作息要盡量維持正常,平常要適時紓壓。有抽菸習慣的人要戒菸,以免香菸中的有毒物質傷害胃部、身體器官。(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考生紓壓3建議 快看這邊!

考生紓壓3建議 快看這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學測登場,準備好了嗎?『抒壓、飲食、穿著』三方面祝你順利衝刺!106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即將於今明兩日登場,為協助考生以最佳身心狀態面對考試、發揮實力、創造佳績,遵守生活小叮嚀,便可協助考生在考場順利衝刺,考出好成績!要睡飽、適時運動也能增加學習力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考生除了一定要睡飽之外,適時運動也能增進腦力、注意力及學習力!考前規律作息不熬夜,就寢前避免使用3C產品,利用輕柔音樂及做些伸展運動幫助放鬆好入眠,每天至少7至8小時睡眠,充足睡眠可保體力與頭腦清醒。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可做肩頸伸展等動作,減緩久坐造成肩頸僵硬或酸痛之不適,適當運動亦可增進學習力,並可舒緩壓力。考生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保持平常心才有最佳表現。1) 健康飲食少油膩/考試當天一定要記得吃早餐,以提供足夠的能量。多攝取蔬菜水果,三餐均衡定時,建議以蒸煮方式為主,減少高油、高鹽、高糖及油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並避免茶、咖啡等刺激物或平常沒有吃過的食物,減少腹瀉、腹脹等胃腸不適情形。2) 補充水分保健康/考前不喝咖啡,因具有利尿效果,考試期間若因尿意影響作答更是得不償失。只需補充適當白開水,利用休息時間如廁,建議不喝含糖及含咖啡因飲料,影響專注力,3) 穿著小叮嚀/注意考試當天天氣,若逢寒流,建議出門穿著禦寒衣物,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如穿戴帽子、口罩、圍巾、手套及襪子,避免因寒冷而注意力無法集中,並以多層次穿著方便隨著室內、外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 

中班還臭乳呆?發展遲患前兆!

中班還臭乳呆?發展遲患前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歲的凃小妹就讀幼稚園大班,平時說話含糊,經醫師評估發現診斷為語言發展遲緩,醫師建議進行語言治療,經過3個月的個別語言治療,凃小妹構音部份已完成矯正,而且認知能力增強。就讀中班的蔡小弟發音不標準、俗稱臭乳呆,經醫師評估診斷為構音異常,醫師建議進行語言治療,3個月後完成構音矯正。語言發展慢 要進快尋求治療師的協助新營醫院復健科倪昊白主任表示,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快慢並不相同,但是有些重要的指標可以參考,當其他同齡孩子都在牙牙學語,自己的孩子卻發展較慢或發展的程度較正常兒童低下時,都應該盡快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常見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包含先天性或後天性腦傷、除了聽覺障礙或者染色體異常、智能不足、感覺統合異常等因素,父母不常與幼兒互動、過分保護與溺愛,沒有讓幼兒學習用語言表達需求的機會等缺乏環境刺激,都可能是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早產兒、重大疾患 都是高危險群倪昊白主任叮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針對低出生體重早產兒、重大疾患、染色體基因異常、弱勢家庭等發展遲緩的高危險群,當家長懷疑孩子的發展較一般孩子遲緩時,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詳細評估,以免影響孩子往後的發展。

看人像瞪人 「周董病」害的!

看人像瞪人 「周董病」害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周董病」害得我好苦!頸椎嚴重變形、無法抬頭直視前方,吞嚥困難甚至影響呼吸的澎湖青年阿成,從國三開始不斷飽受僵直性脊椎炎病痛所苦,6年前在台北開了兩側髖關節置換術及腰椎矯正術,雖然身形及活動都有改善,但頸椎變形卻逐年惡化,更發生吞嚥困難及呼吸不順等狀況,歷經2次艱鉅的頸椎變形矯正手術後,近來可以抬頭挺胸大步展開他充滿夢想的「第二人生」。無法抬頭直視前方 看人好像在瞪人藝人周杰倫因為患有僵直性脊椎炎,因此許多人都將此症視為「周董病」,不僅會侵犯骨骼關節,常見的情形則是在早上起床時會晨僵超過半小時、長期下來就要懷疑是否有罹患的可能性。30歲來自澎湖的阿成,國中時就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無法抬頭直視前方,看人的眼神好像在瞪人,造成生活不便,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表示,經歷2次大手術,不但吞嚥及呼吸恢復正常,積極復健後,現在已能昂首直視前方,重現笑容,充滿自信。持續關懷 接力醫療照護即將回澎湖過年的阿成,在醫院為他辦的慶生會上含著淚感恩大家,李侑璘及阿吉伯、刎頸之交病友們也都前來獻上祝福。此外,為了醫療照護不間斷,醫療團隊及住院期間照顧他的專科護理師郭瑞敏,還特地陪著阿成飛回澎湖,與當地的慈濟人醫會醫護人員交接後續的醫療照護,另外也會請社區志工持續關懷,讓這份愛的接力繼續循環下去。 

看書翻不了頁 腕隧道症候群上身

看書翻不了頁 腕隧道症候群上身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醫生,我的雙手常感到有灼熱、腫脹感,連看書時簡單的翻頁都很吃力!」一位上班族女性在打掃家裡後,產生手掌側麻痺的症狀,感覺麻痺的部位分別是在手部的掌側的大拇指、食指與中指,就醫後才知道原來是神經受到壓迫而導致腕隧道症候群。手部局部燒灼、麻痺、脹痛甚至無力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何允蘋表示,長時間過度彎折手腕,可能引起正中神經的壓迫而導致感覺異常。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40~60歲的女性,患者會感覺手部局部燒灼、麻痺、脹痛甚至無力,夜間睡眠時症狀易加劇,嚴重時疼痛可能向前臂延伸,長時間下來可能導致肌肉萎縮,對生活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握滑鼠、按摩 手腕空間狹窄、組織發炎不管是哪個部位,如果長期維持同樣姿勢,對肌肉的負擔都會很大,患者可能因為外力傷害,如骨折和脫臼,或因常握滑鼠、長期按摩等不良的姿勢使手腕空間狹窄、組織發炎而壓迫到正中神經,即為腕隧道症候群,其20%的懷孕婦女也可能因為末梢循環不良而導致。將手腕以支撐物架起避免過度的彎折何允蘋治療師表示,想要減少正中神經的壓迫,要從避免不當的動作及改變做事的習慣開始,如使用滑鼠時,將手腕以支撐物架起避免手腕過度的彎折,或是拖地時以長柄拖把取代手腕彎折壓地的清潔方式,都可以減少腕隧道症候群的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