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情緒差好不安 恐為病態焦慮

情緒差好不安 恐為病態焦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妨自我檢視一下:焦慮情緒已經影響日常生活了嗎?或總是冒出無中生有的焦慮嗎?簡單來說,如果壓力事件本身並不嚴重,但身心反應卻相當激烈,這就是病態的焦慮。病態焦慮會透過情緒、認知行為表現還有一個簡單的判斷原則:當焦慮已經讓你覺得每天都不舒服、什麼事情都做不好,那就要好好面對了。病態的焦慮,會透過情緒、認知、行為改變與身體症狀來表現,而且會放大負面感受,情緒變得焦躁不安。以下是病態焦慮的症狀:• 情緒症狀/極度的不安、情緒起伏過大、心情總是不平靜。• 認知思想症狀1) 認知症狀/注意力不集中、記性變差。2) 思考模式/災難化思考、以偏概全、自我挫敗、預設不好的後果等。• 行為改變症狀/不斷的逃避、坐立不安、來回踱步停不下來。• 身體症狀1) 不舒服、說不出原因的身體不適;影響個人日常生活。2) 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心悸、胸悶、頭暈、頭痛、腸胃不適等。不舒服但檢查正常 都是病態焦慮在認知思想上,長期處於焦慮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健忘、記性變差等。有的人思考模式會變得偏激,常有災難式思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是往壞的地方想。」遇到一點小事就像天要塌下來,覺得「一切都完蛋了,沒希望了、活不下去了」。行為表現上會不斷逃避、坐立難安,卻又沒辦法展現具體行動去做些什麼,只是一味擔心。身體表現則是常常不舒服,偏偏怎麼檢查都是正常,這些都是病態的焦慮症狀。• 醫師小叮嚀/客觀來看,壓力事件並不嚴重、身體和情緒反應卻相當激烈時,就要提高警覺,千萬不要讓焦慮恣意增生、繼續擴大喔。(本文摘自/放輕鬆,不焦慮/心靈工坊出版)

快拿筆抄 7口訣戰勝牙周病

快拿筆抄 7口訣戰勝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牙周病的治療成效,一定要患者與醫師共同努力,才能贏得這場與牙周病抗衡的持久戰,別忘了牙周病的致病菌,是時時伺機而動、會復發的。我要分享7個自創口訣,來幫助患者們更容易記憶,戰勝牙周病的策略:•  1縫,每天至少1次刷縫隙/關於縫隙的清潔,健康的年輕人只需用牙線,對於有牙周病或縫隙已經變大的老年人,就建議使用牙間刷及牙線並用。•  2刷,每天至少刷2次牙/建議是早上一次晚上一次或是中午一次睡前一次。•  3圈,清潔要清到3大圈/分別是外圈、裡圈、咬合圈。•  4具,口腔清潔有4個必要的工具/分別是牙刷、牙間刷、牙線、牙膏,來做全方位控制。•  5面,每顆牙齒有5個面需要清潔/指的是外面、裡面、咬合面,兩牙相鄰的兩牙間面。•  6回,每6個月要回診一次/這樣的保養動作是不能省略或偷懶的,接受牙周病治療完成後的頭兩年,每六個月要回診照一次X光片,之後如果狀況穩定、控制得宜,則改為一年回診一次即可,除非又有出現任何異狀,則要立即回診。•  7位,牙弓有7個位置供牙刷清潔/7個位置包括:後大牙、小臼齒、犬牙及側門牙、正門牙另一側、犬牙及側門牙、小臼齒最後兩顆、後大牙。牙刷刷頭最佳狀況是一次可涵蓋2~3顆牙,可交疊來做清潔的動作。(本文摘自/牙周病,真的會要人命/大塊文化出版)

驚!白飯麵包竟是慢性毒品

驚!白飯麵包竟是慢性毒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砂糖和毒品一樣都會讓人上癮。但砂糖比毒品還可怕的是,它隨時隨地都能買到。毒品在施打後,會滯留體內一段時間,當藥效一過,情緒就會變得難以控制,進而出現焦躁不安或易怒等戒斷症狀。常吃甜食的人也一樣,只要一段時間沒吃,就會變得焦慮、鬱悶,產生比毒品輕微的戒斷症狀。不同的是,甜食隨處可得,只要想吃隨時可以買來吃。白飯、麵包、麵食也屬於慢性毒品摻了大量砂糖的巧克力、蛋糕、甜甜圈、清涼飲料、白飯、麵包、麵食或泡麵等,都屬於這種「慢性毒品」。有出國經驗的人就知道,即使只去3、4天,還是會忍不住想吃「白飯」或「拉麵」。現在世界各地方都找得到中國餐館或日式餐廳了,自然馬上就能滿足這個欲望。興奮劑進入人體 會產生非常舒服的快感 毒品成分會刺激體內的快感神經,口渴時喝冰水令人通體舒暢;做愛時的愉悅或受人稱讚時的快樂,全都屬於快感。這種能感受快感的神經系統,被稱為「大腦報償迴路」。當興奮劑裡的麻黃素或麻黃鹼等成分進入人體,會產生非常舒服的快感,同時刺激腦內的報償迴路,深植內心成為記憶。當這些成分逐漸消失,吸毒者會渴求更多的藥物或毒品以再度獲取這樣的快感。而吃下砂糖後所產生的滿足感,同樣會刺激大腦的報償迴路。(本文摘自/2週見效!不老不病不胖的奇蹟飲食/方舟文化出版)

成為好父母前 要先對自己負責

成為好父母前 要先對自己負責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常常忘了,陪孩子長大的過程中,自己也在長大。初當父母時,我開始慌了,不知怎麼扮演好這個角色?陪著荳芽姊妹長大,從幼兒階段到青少年階段……兩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不一樣、行為模式不同,對我來說,就像每天都在面對新考題,而且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只能邊走邊看,有時茫然,有時驚喜,有時憤怒,有時傷心,這就是真實的家庭生活。把陪伴孩子「玩樂」認真經營從小到大,我們都被賦予了某種期待,那是人生最無奈的現實,但我對生命有更深刻的期待,希望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因為喧囂,我開始尋找寧靜;因為挫折,讓我更加懂得珍惜。小時候總是活蹦亂跳,快樂似乎是我天生的祝福與禮物;不過我也是個很晚開竅的人,成績平平,各種挫折不斷,卻總是遇到貴人,絕地逢生,是許多人眼中「傻人有傻福」的基本典型。這股傻勁後來轉換成一種熱情,讓我努力去追求自己的興趣,從不放棄自己的目標。當了媽媽之後,卻成了非典型的母親,把陪伴孩子「玩樂」當作重要的家庭生活內涵來經營。我更知道在真實的生活中,總是充滿了各種挫折與無奈,就像行駛在大海中的船隻,總會遇到風暴,若要船上成員齊心去面對一切,就必須有更多情感的凝聚。最大的挑戰在於理解孩子不同特質陪伴孩子,帶孩子去認識我所愛的大自然,與她們分享我所知道的土地故事,是我最擅長的部分。孩子感受到我的熱情,自然而然會耳濡目染;但是她們畢竟有著不同的靈魂,我所愛的一切,孩子不見得會照單全收,衝突也在所難免。而我經常為此擔心或是懷疑,多年來,發現最大的挑戰就在於學會如何理解孩子不同的特質、如何讓自己放心、如何真正相信孩子……甚至,我們得學著放手,在一旁看著她跌跤,陪著她流淚,再陪著她建構自我,重新出發。要對孩子誠實表達自己很慶幸因為從小帶著孩子到處遊山玩水,讓我和孩子擁有深厚的親密關係,女兒即使進入了青春期,仍然願意和我討論她的各種想法。雖然我們也經常吵架,但我總是非常誠實地表達自己的無助與擔憂,讓女兒知道我的不完美,同時也明白我是如何深愛著她。基於這份信任與情感,比較能夠以同理心來面對彼此的差異與期待。王浩威醫師閱人無數,也輔導過許多親子家庭,他說:「沒有一個家庭是沒問題的,但是父母必須在其中學習成長,變成一個更成熟的人。不要以為孩子不成熟,其實有更多『沒長大』的父母。」父母也要照顧好自己的心靈為人父母要盡量讓自己變成更美好的人,在我看來,首先是讓自己成為獨立快樂的人;我最怕碰到那種一天到晚告訴孩子自己為他犧牲了多少夢想,並不斷要求孩子以成果或成就來作為報答的爸媽。孩子要尋求自己的人生,父母也要掌握好自己的人生,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是本能,也是天職,但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卻是更重要的功課,要成為好父母之前,要先成為對自己生命負責的人。(本文摘自/沒有牆壁的教室/時報出版)

糖友小心!粥越稠血糖升越快

糖友小心!粥越稠血糖升越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血糖不穩定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像米粥這類澱粉含量較多、升糖指數較高的食品,其實不宜多喝、常喝。大米、小米這類糧食,煮的時間愈長,做出的粥就愈黏稠,正是澱粉糊化的過程。粥愈黏稠 食用者血糖升的愈快澱粉在人體中可轉化成糖,糊化作用會破壞澱粉的包膜,讓糖分變成分子更小的能量物質,讓人體更易吸收。加熱時間愈長,這種作用就愈徹底,進食後愈能廣泛與消化液接觸而被吸收。吃粥比吃飯的血糖升得快,粥愈黏稠,食用者血糖升得愈快。而且,粥和乾飯含水量不同,分別為半流和固體狀態,粥因此在胃內停留時間短,進入小腸快,小腸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粥自然比乾飯更容易消化,血糖濃度自然更快出現高峰。粥中放豆子 恐對糖尿病患雪上加霜另外,粥中放豆子,如綠豆,可能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雪上加霜,讓血糖飆升得更厲害。很多人喝綠豆湯雖未必加糖,但綠豆本身含豐富的澱粉,一碗綠豆相當半碗飯,所以即使沒加糖,澱粉也會迅速轉化成糖分,仍會推高血糖濃度。同等重量的同種米,不管做粥還是做飯,在完全消化吸收之後,最終形成血糖的量應該是相同的,兩者的區別只是米粥升高血糖的速度更快而已(尤其在餐後兩小時內)。糖尿病飲食調理的原則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控制血糖的升高速度,對糖尿病的管理至關重要。可見,糖尿病患者不適合長期大量喝粥,陸游這位糖尿病老患者恰恰在此處犯了大忌而「執迷不悟」。慢性血糖侵襲 會對器官有不可逆的傷害試想一下,他雖有多種較為科學的養生辦法並持之以恆,但體內血糖濃度變化一直控制欠佳,這種慢性血糖侵襲的毒性過程,對眼睛、腎臟、心臟器官等都能構成不可逆的傷害,他的晚年恐怕也是百病纏身,未必真正瀟灑自在。如果不嗜粥,糖尿病老病號陸游或許能活過九十歲呢!不過,瑕不掩瑜,我們也不能用現代的科學知識苛求古人,陸游的攝生之道,可取之處仍然很多。(本文摘自/史料未及的奪命內幕/時報出版)

愛喝山泉水?小心腸胃炎!

愛喝山泉水?小心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年春節假期,腸胃炎都居急診就診人次之首,6天春節連續假期,民眾外出大啖美食之際,應特別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如有不適儘速就醫,旅宿及餐飲業者務必加強環境衛生管理,確保員工及旅客健康。別亂喝山泉水 煮沸後再飲用春節期間民眾與親友外出、聚餐的機會增加,民眾應提高警覺,注意好衛生習慣,如廁後、進食前務必勤洗手,食物澈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生食貝類水產品等高風險食材,吃剩的食物應於溫度適中的冰箱保存,不需烹煮的食物應儘快吃完。有些民眾習慣汲取山泉水飲用,建議民眾水煮沸後再飲用,如前往山區或無法開伙的地方則飲用礦泉水,病毒性腸胃炎傳染力極強,主要症狀為腹瀉、嘔吐,可能伴隨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探訪親友拜年時以拱手取代握手,注意手部衛生,共食使用公筷母匙,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加強家中環境、用物等清潔與消毒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除應避免參與年菜調理,以防病毒污染食物外,應儘速就醫,避免外出拜年或訪友,如須外出者,應佩戴口罩,避免接觸傳染,並注意補充水分、電解質及營養,儘可能選擇容易入口及無刺激性的飲食。同時加強家中環境、用物等清潔與消毒,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兒童喘咳困擾 5重點調理

兒童喘咳困擾 5重點調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根據兒童咳喘的特點,我們在日常調理的過程中,要抓住以下幾點原則:如果孩子主要症狀為狂打噴嚏、手腳發涼等,多是因胃寒氣重,所以要散寒並溫陽。另外,寒重的主要散寒,氣血虧的主要補氣血。生病調理分為5重點咳嗽初期的時候要多散寒,後期逐漸著重益氣養血、溫陽散寒,根據我的觀察,調理身體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調理好了,孩子基本上就會很少生病,萬一調理不好,就算這次好了過幾天又會開始生病,所以調理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該如何調理呢?主要有5個重點,分別是散寒、溫陽、清熱為主,然後兼著健脾化濕、補腎。調理時先以健脾化濕為主,再加以補腎,其次是散寒,並以清熱、養陰為輔助手段,這5個治療重點必須兼顧,不能只強調某一點而忽略另一項,否則就會達不到效果。寒氣一直存在就無法治療妥善臨床經驗上,我們必須要面面俱到,需要同時治療並貫徹到最後,否則短期之內有效酒則無效。寒有一個特點,就是「留而不去」,孩子咳喘、哮喘,調理方法一定要注意把肺的寒氣散出去。只要寒氣一直存在就無法治療妥善,所以說「散寒」的直行必須要貫徹,如果醫師或家長沒有這個概念的話,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上次流清鼻涕是因為受寒了,這次流黃鼻涕、濃鼻涕,就是按清熱治。但事實上,哪怕是流黃鼻涕如果你不散寒,效果肯定不會好。上火症狀可能有疼痛、大便乾硬問題臨床上我們運用麻杏石甘湯,作為中醫治療小兒肺熱咳病比較有名的方劑,在麻杏石甘湯中,除了用生石膏清除肺熱之外,也要用溫性的麻黃來散寒,這也從側面驗證了要把散寒作為一條準則。不要因為孩子暫時沒有受寒症狀就不散寒了,治療上要繼續清熱,否則孩子就會出現上火症狀,如嗓子疼、頭疼、大便乾硬,甚至幾天不大便的問題。(本文摘自/兒童止咳 關鍵全書:【不用西藥】名中醫兒科的獨門治咳小妙招,迅速幫小寶貝根除易咳體質!/出色文化)

腸胃好了 就能健康享「瘦」

腸胃好了 就能健康享「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平常並不愛吃肉,怎麼會越來越胖呢?」「四肢看似纖細,怎知底下卻是大腹便便!」曉潔並非嗜吃肉食者,身體卻像吹氣球一般,彷彿喝水也會胖。「肥胖,到底是營養過剩,還是營養不良?」力行減肥餐的永華,每天青菜水果,外加定時上健身房報到,練舉重、踩飛輪,體重沒減多少,人魚線也還沒上身,卻換得一副營養不良、失血過度的樣子。厭食造成營養不良、貧血、體質虛弱「拒當大腹翁、小腹婆!」久坐少動的台灣上班族,竟然高居亞洲最不愛運動之 首,當然肥胖機率也就高出其他國家許多倍,成了現代人甩都甩不開的通病。此外,隨著物質生活越來越不匱乏,許多人往往過度飲食,因營養過剩導致脂肪堆積,也有因為偏食、節食過了頭,成了厭食,造成營養不良、貧血、體質虛弱,反而得不償失。肥胖大致上是因體火旺盛、脾胃火盛、氣血虛空「美力新時代,全民減肥運動來臨!」現代社會,審美意識高舉大旗,就連社交軟體也以「Facebook」為名,大行其道,註冊用戶高達十八億,「交友前,先看臉」,使得人們更加注重自己的公眾形象,包括維持美好體態,才不會讓自己在鏡頭前、鏡頭外差異過大,讓人驚訝連連。說到體態,就中醫辨證來看,肥胖大致上不脫以下幾項:體火旺盛、脾胃火盛、氣血虛空,因而導致新陳代謝減緩,讓皮下堆積脂肪。透過食養 調理血氣、滋陰補虛胃屬消化器官,大腸是排除體內廢物的器官,假使營養無法吸收,毒素無法順利排除,體內水液積滯,自然造成水腫,發胖更是預料之中的事。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血不足,造成臉色蒼白、虛軟無力,臟器無力消化,代謝能力遲緩,營養不被吸收,使得脂肪在體內囤積,形成肥胖狀態,正如醫書所說:「氣不足則胖!」唯有透過食養,調理血氣、滋陰補虛,精神回來,體重也跟著回穩。食物,仍是身體攝取必要營養素的主要來源,飲食不當,容易損傷脾胃,使毒素不易排出,更會讓脂肪在體內迅速堆積,營養師說:「吃得好不如吃得精」,選對食材、用對烹調方式,腸胃好了,自能「健康享瘦」,保持好身材,同時讓身心開闊又舒暢。產後媽媽避免因為惡補,造成「腹水難收」,關鍵在於均衡營養,假使一直瘦不下來,也會造成身體負擔,影響健康。「吃太多,也是一種病!」此外,胃陰不足,也會形成胃熱型肥胖,儘管食慾旺盛、飯量大增,卻仍時時感到飢餓,不自覺吃進太多食物,越吃越胖,中醫常說陰陽調和,此時需要滋陰養胃,提升飽腹感,恢復正常攝食量。(本文摘自/顧好腸胃不生病  180道暖腸健胃抗加齡食療/博思智庫)

社會價值失靈?身障就業超難!

社會價值失靈?身障就業超難!

(優活健康往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是從非障礙者變成障礙者,原本以為只要走出傷痛,未來的生活除了比較不方便之外,應該不至於有太大的問題;但連重回博士班念書都得不斷證明自己的能力,畢業後找工作時更是困難重重。超過一百人的公司 就要雇用身心障礙者畢業前半年,我開始投遞履歷,也主動詢問過職訓局,結果收到的面試通知,大多是從事勞務性相關工作,其中之一是某家印刷廠,負責的工作是把印好的紙張折好裝進信封裡。原來政府有規定進用身心障礙者的標準定額,只要是超過一百人的公司,就要雇用身心障礙者。這份工作通常不會由專人負責,明顯是為了符合規定而設立的;而進用名額超過規定的比例,公司還可以拿到政府補助。法令設立固然有其美意,但也有詭異之處,一是障礙者無法發揮所學或專長,公司則必須增設非必要性職務。再者,障礙者就業時永遠是領基本工資、一年一聘、沒有升遷機會。許多公司錄取障礙者只是為了符合進用身心障礙者的標準,這是多數障礙者求職時會面臨的狀況。受過高等教育的視障生 求職還是難我最近參與一項視障產品檢測計畫,其中一位測試員是先天視障的研究生。我問他畢業後想做什麼工作,他說:「墨鏡哥,我想做類似現在這份工作,但所學的不是資訊相關科系,而是運動管理。」我說:「那很好啊!現在台灣運動風氣很興盛,不論是健身房的教練或是私人的運動訓練員都很受歡迎。」但他心知肚明自己沒什麼機會,「我應該找不到這一類的工作吧,如果從事按摩工作可以有穩定的收入,其他的就只能當作兼差了。」我不禁感嘆受過高等教育的視障學生,求職之門竟是如此狹窄。運動管理是一門專業的學科,他能夠畢業取得學位,表示專業能力獲得肯定與證明,可是從雇主的角度考量到工作的風險,當然還是會優先雇用明眼人。職場很現實,也很殘酷,卻不得不承認這是常態。障礙者的工作選項因為社會價值而變少其實無障礙檢測員是一份很合適視障者的工作,他們大多很能夠勝任,但目前產業需求量及發展規模還不夠大,縱使培養了一群相關檢測的人才,也沒有足夠的就業市場容納他們。我不禁想問這些障礙生畢業後在哪裡工作?社福機構有沒有好好地追蹤?許多先天視障的人選擇從事按摩工作,而社會價值也普遍認知他們只能做按摩。我不是認為按摩工作不好,而是工作選擇性的問題,障礙者應該像一般人一樣有更多選擇機會,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但事實上,障礙者的工作選項往往少得可憐。職場培育人才應給予相同機會我真心呼籲政府相關部會多照顧障礙生,從學校開始培訓,畢業後能學以致用。我所謂的照顧不是指滿足障礙者所有的生活要求,而是給予對等的機會。目前有許多學校與企業強調產學合作,積極培訓符合職場需求的人才,障礙生是否也能得到同樣的機會呢?我不是要求國家出錢養障礙者一輩子,而是試著提供釣竿以及產學的銜接,讓障礙者有改變的可能、有自立更生的機會,障礙者的工作表現不見得會比非障礙者差。也許有人會說:「我還不是自己找工作,政府也沒有幫我!」但現實是彼此的基準點不一樣,障礙者因為外在的障礙導致內在的能力無法完整地被看見。(本文摘自/在最暗處看見光/時報出版)

常吃宵夜嗎 4大害處告訴你

常吃宵夜嗎 4大害處告訴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回族人幾乎都不吃宵夜,「吃飯就睡覺,猶如吃毒藥」是很多回族長壽老人的口頭禪。如果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晚上需要補充營養,建議最好選擇碳水化合物—即澱粉和醣類,因為這類食品會間接改善腦部的化學反應,令身體分泌胰島素,從而發揮鎮靜安神作用,對失眠者尤為有益。但具體來說,經常吃宵夜仍對身體有4大害處:尿液中的鈣不斷增加久了會成結石1) 人體的排鈣高峰期常在進餐後4至5小時,如果吃宵夜,當排鈣高峰期到來時,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會滯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液中的鈣不斷增加,容易沉積下來形成晶體,久而久之就會逐漸擴大形成結石。2) 許多人的宵夜常常吃得很豐盛,雖然營養豐富,但如何消化卻是個難題。醫學研究顯示,人們往往選擇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作為宵夜,這些食品會使尿中的鈣增加,除了降低體內的鈣貯存量,誘發兒童佝僂病、青少年近視和中老年骨質疏鬆症,另一方面還會大大提高患尿道結石的可能性;如果再加上飲酒,則更容易與酒精脂肪肝結緣。3) 如果宵夜吃的多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很容易使人體內的血脂突然升高。人體的血液在夜間經常維持高脂肪含量,若此時又進食太多,或是頻繁、屢次進食,將導致肝臟合成的血膽固醇明顯增多,刺激肝臟製造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此外,一旦運載過多的膽固醇到動脈壁堆積(包括陰莖動脈),也成為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陽痿的誘因之一。同時,長期宵夜過飽還會反覆刺激胰島,使胰島素分泌增加,久而久之,便造成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功能減退,甚至提前衰退,發生糖尿病──以上這些病症均能影響性功能,導致性衰退。4) 宵夜過飽會使胃鼓脹,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胃、腸、肝、膽及胰等器官在餐後的緊張工作會傳送資訊給大腦,引起大腦活躍,並擴散到大腦皮層其他部位,誘發失眠。《內經》也說:「胃不和則臥不安。」意思是腸胃不和,睡覺就不會安穩,而晚餐過飽、過晚或吃宵夜正是「胃不和」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摘自/神奇的七代名醫湯瓶八診/柿子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