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自閉症大腦的解讀 與你大不同

自閉症大腦的解讀 與你大不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五官的感覺是我們所有人瞭解世界的途徑。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是宇宙與我們溝通的方式,也是唯一的五種方式。我們的感覺藉由這樣的方式,為每個人定義出現實。如果你的感官運作正常,你可以假設,你的感覺現實和其他感覺運作正常的人應該很類似。畢竟,人類的感官是演化來捕捉正常的現實狀況,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以最可靠的方式,接受和詮釋賴以保命的訊息。不過,萬一你的感覺運作並不正常呢?我指的不是你的眼球、耳咽管,或舌頭、鼻子和指尖上的感覺接收器。我說的是你的大腦。如果你和其他人接收到的感覺訊息都一樣,可是大腦的解讀卻不同呢?那麼你對於周遭世界的體驗也會和其他人截然不同,或許甚至會感到痛苦。那樣的話,你簡直是活在一個另類的現實裡,一個另類的感覺現實。聽人說話像用一隻收訊很差的行動電話 聽放煙火的聲音三十年來,我不斷進行自閉症的相關演講,也一直談到感覺障礙的問題。這段時間裡,我遇過某些人,他們的聽力有忽強忽弱的現象,因此聽人說話就像用一隻收訊很差的行動電話聽放煙火的聲音。我也聽過有些孩子反應,計分板的嗡嗡聲讓他們痛恨走進體育館。我還遇過只會說母音的小孩,有可能是因為他們聽不見子音。這些人幾乎都是自閉症患者,而且事實上,十分之九的自閉症患者都深受一種以上的感覺障礙之苦。不過,痛苦和困惑影響的不只有他們的生活,也影響了他們所愛的人的生活。一個正常的孩子不需要人提醒,也知道他的自閉症兄弟姊妹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注,因為在很多事情上,整個家庭都是圍繞著那個孩子打轉的。對父母來說,即使照顧的是正常小孩,就已經是一份全天無休的工作,何況照顧一個連「爸媽走過房間」時他的大腦都無法忍受的孩子,那會是一輩子的工作。一個隨時在痛苦尖叫的小孩,你是無法帶他出門購物、上餐廳或參加足球賽的。感覺障礙 不只是自閉症才有的問題而且,感覺障礙不只是自閉症才有的問題。部分有關自閉兒的研究顯示,有半數的孩子有感覺障礙的症狀,其中六分之一的孩子感覺障礙的問題嚴重到會影響日常生活,二十分之一的孩子應被正式診斷為感覺統合失調(sensory processing disorder),也就是說他們的感覺障礙是長期且具破壞性的。我個人曾經注意到,在我執教的班上,每學期六十名學生裡總有一、兩個人,在畫牛隻輸送系統圖時會遇上麻煩,他們畫不出平滑的弧線,只能畫出歪歪曲曲的線條。我知道他們不是自閉症,眼睛也沒散光,但當我問他們盯著某頁文字看到什麼時,他們表示紙上的字母會微微跳動。(本文摘自/我的大腦和你不一樣 看見自閉症的天賦優勢/心靈工坊)

滿足物質需求 孩子真的快樂嗎?

滿足物質需求 孩子真的快樂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接下來我要舉的例子,很直接地顯示出問題的核心。父母親詢問狂暴失控的孩子,一直以來凡是你要的東西,我們都給你了,到底有什麼不滿足,要如此暴怒?孩子回答:「我們家沒有宗教。」這個孩子之所以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是因為他的問題已經大幅改善了;一般的情況下,孩子並沒有辦法表達得這麼清楚,到底有什麼不滿足,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然而,當孩子如此明確地說出想法的時候,大多數的日本家庭是窮於回應的吧。當然,這個孩子所說的「宗教」,並不是「葬禮是否採用佛教儀式」這類事情;他質問的,是更為本質的問題。提供大量的物質 這樣真的是「豐裕」嗎?仔細想想,這樣的親子問答,非常清楚地表現出日本現在的狀況。回頭想想,「凡是你要的東西,我們都給你了」這種話,只有神才有資格說出口吧。了解他人所有的欲求,全部予以滿足,這是人類做不到的事。但是有很多父母,卻認為自己就是這樣對待孩子的。到底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況?我認為那是因為「物質的豐裕就是一切」的想法。特別是現在為人父母的,有很多人經歷過物質的匱乏,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遭受同樣的苦;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以為只要提供大量的物質,孩子就會得到滿足。但是,這樣真的是「豐裕」嗎?孩子們毫不掩飾地對我們指出這一點。斷定不會有任何欠缺 對孩子來說是難以忍受的如果物質的豐裕就是一切,現代人說不定真的已經相當接近「神」。說出「凡是你要的東西,我們都給你了」這種話的父母,無意識中就存在著這樣的傲慢。但是,事實上我們不但離神非常遙遠,也一點都不豐裕。孩子說「我們家沒有宗教」,指出了我們絕對欠缺、絕對不足的東西。說到這裡,我不禁想起家庭暴力的孩子,經常對著父母嘶吼的一句話:「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乍聽之下,說這種話既任性又不知好歹,但稍微想一下就會察覺,它和「我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我們來自何方?」等等,這些對於人的存在來說最根本的問題,緊緊相扣。對這些根源性的問題不聞不問,只是不斷地提供物資,而且斷定這樣就不會有任何欠缺,這對孩子來說是難以忍受的。想到這裡甚至會覺得,孩子們的暴力行為,並不是毫無理由的。(本文摘自/閱讀孩子的書:兒童文學與靈魂/心靈工坊)

減肥又助眠 記得睡前1杯水

減肥又助眠 記得睡前1杯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來說,成人一天所需要的水分大約是2公升,由於食物中也包含水分,因此,從開水或飲料中攝取的水分,只需要1.4公升。在炎熱的夏天或激烈運動後,人體因為大量排汗,就必須補充流失的水分。即使沒有流汗,水分也會從身體蒸發。覺得沒流汗也要補充水分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流汗,就不補充水分,容易出現脫水現象。即身體流失水分,導致鈉與鉀的含量不平均,會讓人意識不清、頭暈目眩等。脫水時,絕對不可以一直喝水,因為人類的身體需要適當的鈉含量,也就是鹽分。若只喝水,會讓水分增加、鈉含量減少。所以,含鈉飲料就是「脫水」時最好的選擇。人類只要一陷入不安的情緒中,就會出現口渴的現象。當不安與緊張的情緒越來越高漲時,交感神經就會變得很活躍,開始出現心悸、爆汗,甚至連唾液分泌也會受到影響。因為交感神經變活躍,就會使身體不易分泌唾液。所以,當你感到緊張時,記得多補充水分。富含礦物質的硬水是較好的選擇那麼,有什麼「水」可以舒緩不安感呢?水可以分成硬水和軟水兩種,由「硬度」決定硬水和軟水的標準。「硬度」指的是水中的礦物質與鎂的含量,再將其總含量化為數據。礦物質與鎂含量較高的水是「硬水」,含量較少的稱為「軟水」,礦泉水也有軟水和硬水之分。「硬水和軟水,哪一種比較健康呢?」──我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假如礦物質和鎂有舒緩不安的效果,硬水似乎對人體比較好,而外國製的礦泉水也多為硬水。如果是運動後需要礦物質補給,及孕婦的鈣質補給,或消除便秘、減肥等,富含礦物質的硬水是較好的選擇。只是要注意,硬水別喝太多,以免腹瀉。睡前不補充水分 容易造成輕微脫水礦泉水的成分也會因各家品牌而有所不同,可以憑自己的感覺,選擇適合飲用的礦泉水即可。軟水比較適合搭配日本料理飲用,假如平常的飲食中,就已經攝取足夠的鈣質與鎂,就不需要客外喝太多硬水。有喝酒的晚上,記得一定要喝杯水。為什麼呢?因為酒精有利尿作用,很容易造成身體出現輕微的脫水狀態。雖然因為睡前喝水,導致晚上常跑廁所,降低睡眠品質。但是,假如睡前不補充水分,很容易造成輕微的脫水,因為水分會在睡覺時,不知不覺地流失。4撇步輕鬆「喝」出健康1) 流汗的時候,喝含鈉(鹽分)的水。2) 硬水有舒緩不安的功效。3) 睡前喝1杯水,幫助睡眠。4) 緊張的時候,多攝取水分。醫生的建議Doctor's Advice/成人每天所需的水分是2公升,為了不讓身體脫水,記得提醒自己多喝水。不過,盡量不要用飲料取代白開水,以免越喝越胖。(本文摘自/15分鐘擺脫疲勞/采實文化出版) 

牙痛要人命?冷水刷牙害的!

牙痛要人命?冷水刷牙害的!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正常體溫在產熱跟散熱間保持平衡,當人受寒以後,皮膚毛孔都被塞住,散熱減少,然而身體裡面還在源源不斷像火爐一樣產熱,產熱增加而散熱減少,這樣導致體內的熱就越來越多,進而出現發熱、煩躁的狀況。「鬱而化熱」就是這個道理,並不是說我們的身體有了寒以後,這些寒一下子就變熱了。沖完冷水全身又變熱 就是「鬱而化熱」我在臨床中發現,很多孩子只要受寒以後他們體內都是有熱的,相信大家在夏天對於「鬱而化熱」的道理非常有體會,當你感覺熱的時候,用冷水沖澡就涼快了,而且越冷的水沖涼後就感覺越舒服、越痛快,只是,過一會兒全身就又熱起來了,並且感到更熱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你受了太多涼水中的寒以後,皮膚毛孔一下子就閉塞了,而身體散熱減少,產熱增多,所以很快就又感到熱了,其實不光是感冒、咳嗽、發熱,還有很多疾病像是牙疼、胃脹、腹痛、手足口病、兒童腺樣體肥大等,都和受寒有關係。經常用冷水刷牙也會牙疼前不久有一個牙疼的厲害的患者來就診,牙疼的原因在很多書中都提到過,有風熱、肝火旺盛等,還有血虧虛也會引起,但很少有書本提到是因為受寒,像我剛才講的牙疼他的起因就是寒,或許很多人有經驗,如果我們經常用冷水刷牙,時間久了就會牙疼,這就是因為冷水的寒氣直接冷到牙齒了,而在裡面的火無法洩出,火氣比較大造成牙痛。當時我跟那位患者說牙疼的原因是因為受寒時,他恍然大悟,因為他本來就是在冷凍庫工作,也不怎麼愛運動,在加上他使用冷水刷牙,所以他的病就是典型的受寒後鬱而化熱,於是我就用麻黃、白芷、桂枝、花椒、乾薑來溫腎陽、溫胃寒,再用黃連、黃芩、赤芍、生甘草等幫他清內火。吃了10天,他持續一年多的牙疼問題就解決了,除了偶爾吃太多甜食的時候牙疼還是會再犯,基本上已沒有甚麼大礙。(本文摘自/兒童止咳 關鍵全書:【不用西藥】名中醫兒科的獨門治咳小妙招,迅速幫小寶貝根除易咳體質!/出色文化)

降血壓、改善骨鬆 吃這些就對了

降血壓、改善骨鬆 吃這些就對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菇」就是香菇等菇類食材。菇類的營養成分與蔬菜、水果類似,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維生素D,維生素B、礦物質,尤其維生素D的含量特別高,屬於低卡路里的食品。香菇讓牙齒變得堅固、防止腦部老化維生素D能讓肌肉與骨骼變得強壯,香菇中有大量合成維生素D的原料麥角酯醇,能提升鈣質的吸收率,有效預防與改善骨質疏鬆症,另外還有大量的榖胺酸能讓牙齒變得堅固、防止腦部老化,β-葡聚糖則能抵抗病毒。香菇的麥角酯醇會在受到日晒後轉換成維生素D,所已請盡量攝取乾燥香菇,β-葡聚糖友回復免疫功能、易致癌細胞增生的效果,而且與膳食纖維一樣,能常保腸道乾淨。松茸可促進酵素分泌、有防癌效果金針菇與滑菇則富含γ胺基丁酸,可讓腎臟與肝臟發揮正常功能,也能問錠血壓、安定神經。「松茸」堪稱秋季美食的王牌食材,擁有松茸油與桂皮酸甲酯,會散發特殊香氣,松茸可促進消化酵素的分泌,也有預防癌症的效果。「芋」指的是「芋薯類」食材,也就是根莖類:馬鈴薯、地瓜、芋艿、山芋都是這類食材,芋薯類含有ㄥ附的維生素與膳食纖維,有各種有益健康的效果。紅酒、巧克力、可可都可防動脈硬化把皮剝掉等於丟掉了地瓜特有的營養,地瓜皮含有花青素、綠原酸,這些成分都是多酚的一種,近年來,紅酒以及巧克力含料的可可都因為含有多酚大受歡迎,多酚在每種食材中的效果雖然略有不同,但總括來說都有預防動脈硬化、消滅自由基、舒張血管、讓血壓下降的效果。地瓜皮的花青素與綠原酸一樣有防止細胞老化、超強抗氧化的效果,此外,芋薯類食材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蔬菜的維生素C蔬菜的維生素C不太耐熱,但是芋薯類的維生素C則具有耐熱的特性。芋艿、山芋、納豆 可提升肝臟功能馬鈴薯含有大量的鉀,鉀能將鹽分帶出體外,地瓜的特徵則是擁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與維生素E,據說能改善便秘與預防大腸癌,此外,芋艿與山芋同樣都有黏液,這黏液就是在介紹納豆時提到的納豆激脢與半乳聚糖,這些成分可保護強化胃腸的黏膜,也能提升肝臟功能。其他還有預防脂肪肝、提升記憶力以及預防失智的效果,可說是一種吃到賺到的食材。(本文摘自/打造不老體質,從肌耐力訓練做起/世茂出版)

不用大小聲 長者溝通8技巧

不用大小聲 長者溝通8技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子女或照顧者需要了解的是,一旦老人家的聽力變差後,就不可能再變好,所以在心態上及相處上,就要開始學習如何與有聽力障礙的老人家溝通,以免因溝通不良產生誤會,而傷了彼此感情。其實,只要掌握下列的技巧,就不需要跟老人家「大小聲」。1) 說話前,要先引起老人家的注意,例如,先輕拍他,或者在他面前比比手勢。2) 盡量在安靜、無噪音的環境,與老人家對談。3) 確定老人家可以看到說話者的嘴唇,因為看得到唇型,有助於表達意思。4) 說話音調要低沉, 放慢速度,一個字一個字地講清楚,而不是大聲吼叫。5) 盡量對聽力較好的那隻耳朵講話。6) 如果老人家聽不懂,換個同義詞,而不是一直重複同樣的句子。7) 有時候用手勢,或寫下重要的詞句,讓老人家可以看得懂。8) 同時要請老人家將聽到的話重複一遍,以確定老人家真的聽到,也聽懂了。改變溝通方式 也可避免情緒受影響以第8點來說,因為有時家人會誤以為跟老人家講的事,他都忘記了,老人家是患了失智症,但也可能是老人家根本沒有聽懂你要他做的事,或他沒有聽進去。老人家為了嫌麻煩就乾脆點頭,卻是沒有聽見,所以沒有做,但這其實不是失智啊!聽力退化既然是常見的狀況,那麼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好好面對。如果銀髮族及家屬都能正確地看待,那麼,只要改變一些溝通方式,就可以讓重聽的老人家得到很好的照顧,同時也可以避免家人的情緒受到影響。(本文摘自/好好照顧您/寶瓶文化出版)

忘東忘西?失智十大警訊報你知

忘東忘西?失智十大警訊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論是哪一種失智症,都可以透過門診評估, 從簡單的測驗做起,例如Mini-Cog,這份測驗會先告訴患者三樣事物,例如腳踏車、紅色、快樂。接著會請患者畫出時鐘,例如當畫10時20分時,那麼長、短針所在的位置就要分別在左右兩邊。等畫完時鐘,再問患者,之前的三樣事物,還記得幾種。如果時鐘畫對,算一分,接著每答對一個事物,算一分,這份測驗總分為四分,如果總分小於或等於兩分,就要再進行下一步測驗。中風引起的血管性失智症也很常見一般來說,會再用一份Mini Mental Status Exam(MMSE)的30分表格來測驗。以學歷來分,患者若是大學以上程度,要達到24分,若是小學,就要16分,如果未能達到標準,那麼失智症的機會很大。除了評估表之外,失智症的評估,通常還包含抽血及腦部影像,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來分辨是何種因素造成。另外,也需要神經科或精神科醫生,幫忙診斷與治療。造成可逆性失智的原因有甲狀腺機能亢進、B12不夠、神經性梅毒等。神經性梅毒現在已很少見,但仍可能是原因之一。另外,除了阿茲海默症,中風引起的血管性失智症也很常見,其他,如路易小體失智症、水腦等,都需要再仔細分辨,比較能對症治療。失智症的十大警訊1) 記憶減退,影響到生活和工作。2)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3) 言語表達出現問題。4) 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5)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6) 抽象思考出現困難。7) 東西擺放錯亂。8) 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9) 個性改變。10) 活動及開創力喪失。認知功能變差是正常的老化一般人所知道的阿茲海默症,其實只是失智症最常見的一種,其他就如上述,還有血管性的失智等。如果有偶爾忘東忘西的情形,其實不需要太緊張,但若懷疑有認知功能方面的問題,還是必須找專業醫師評估,確立診斷,分辨病因,接受治療。雖然失智症無法痊癒,但可以延緩它的惡化情況,不需要太過悲觀,但也不要輕忽。詹醫師給子女的貼心叮嚀/大家只要一談起失智症,就都非常害怕,但我們人年紀大了, 某些認知功能本來就會變差,這是很正常的老化現象,所以不需要老人家一忘記事情,就驚慌失措的以為老人家患了失智症。(本文摘自/好好照顧您/寶瓶文化出版)

身體歪斜 靠走路調整不用煩勞整骨師

身體歪斜 靠走路調整不用煩勞整骨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以下,我將說明有關打造「會走路的身體」的方法及它的檢驗法。首先,在打造理想的身體之前,有必要重新建置以往的身體,並且重新設計,所以讓我來說明它的方法吧!放鬆:一旦放鬆身體,感覺就甦醒第一步就是,放鬆身體。因為一旦身體僵硬,就沒辦法把身體的構造定位在適當的位置。再者,一旦放鬆身體,就能讓原本遲鈍的感覺器官甦醒。感覺器官一旦甦醒,「感官能力」就會變強,「感官能力」非常重要,一旦感覺遲鈍,就無法感知到身體的不順,對身體的歪斜也變得遲鈍無感,也完全無法自我回復適當的身體狀態。如果身體放鬆,感官能力增強,那麼,就會對身體的歪斜和不順變得敏感,且身體自然會想要調整它的歪斜;好比說,不用煩勞到整骨師傅,只要靠走路,就能完全調整。這樣的能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然而,現代人大多因為他們的生活、習慣,把身體弄得僵硬不堪,也讓感官能力、自然調整身體歪斜的能力睡著了。因此,放鬆僵硬的身體是首要之務。得到的效果因人而異,也有人這樣做以後,得到的效果比行走二萬步更好。地基:地基的穩定性是命根第二步,整頓作為身體「地基」的下半身骨骼。家父是建築師,常聽他說:「蓋房子時,地基是命根,具備耐震的設計和骨架的地基是非常重要的。」這就和我們的身體一樣。以我們的身體來說,「地基」是指從腰部以下的下半身。也就是說,要有穩定的下半身骨骼作為「地基」,乘載其上的上半身也才能產生安定感。「地基」的安全感不僅僅是站立上,在良好的行走上也會發生作用。我們的身體,一邊使用二隻腳移動,一邊必須支撐姿勢和頭部。為此,就有必要讓各種地方發揮作用,並取得穩定和平衡。首要之處就是腳。由於腳最早接觸地面,所以腳掌的柔軟度和「感覺程度」很重要,這個地方一旦僵硬、遲鈍,就感覺不到平衡,且使身體會搖搖晃晃。地基建構得好 提升身體機能、減輕症狀其次,骨盆的穩定也是必要的。骨盆是現今備受矚目的部分,骨盆中收放了腸、子宮等重要的臟器,以髖關節來和腳聯繫,走路的時候,也會使用到骨盆,所以不能好好走路時,就會產生負擔, 一旦負擔加諸於骨盆,則會波及收放其內的重要臟器,使其受到不好的影響。因此,為了保持身體內部的正常機能,骨盆的穩定也很重要。如果地基建構得好,則身體機能提升和症狀減輕的效果就會展現出來。然而,不僅如此,隨之而來,心臟的穩定性也會增加,對其內在的思維方式,甚至生活方式也都帶來影響。(本文摘自/走路回春法/出色文化)

良藥不苦口 試試這8種食物

良藥不苦口 試試這8種食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營養學裡,大家基本上都同意每天吃5到9份蔬果可以降低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理由之一是,這些食物富含植物營養素,所以非常有效。不同的植物營養素有不同功效。有些是天然消炎藥,有些是抗氧化劑,還有一些是解毒劑。每種營養素都很重要。如果吃對比例,對健康很有幫助。你可以把超級市場想像成你的藥局,食物就是你的良藥。以下是幾個可以讓你多攝取植物營養素和「吃進更多良藥」的祕訣。1) 天然的消炎藥/大自然有很多藥物資源。紅色和紫色莓果含有豐富的多酚。深綠色葉菜、橘色地瓜和堅果可以降低發炎現象。不然,也可以服用天然的Advil 止痛藥:薑黃裡的薑黃素是一種環氧化酶2(COX-2)抑制劑——就像布洛芬一樣具有抗炎效果。2) 抗氧化劑/有助於粒線體功能的食物,可以提升體力,降低氧化或鏽蝕。請多吃深色莓果、黑米和石榴這類花色素;印度南瓜之類的橘黃色蔬菜;芥蘭、甘藍和菠菜之類的深綠色葉菜;以及像紫葡萄、藍莓、越莓、蔓越莓和櫻桃這類含有白藜醇的水果。只要看它們的顏色。顏色愈深,抗氧化能力愈強。3) 飲食排毒/十字花科蔬菜尤其有利於排毒。包括青花菜、芥蘭、羽衣甘藍、花椰菜苗(broccolini),或甘藍菜苗(broccoli rabe)、球芽甘藍、花椰菜、青江菜、大白菜。其他天然解毒劑還有綠茶、西洋菜、蒲公英葉、香菜、朝、大蒜、柚皮、石榴,甚至可可。4) 食用有助平衡荷爾蒙的膳食/譬如味噌、天貝(tempeh,譯註:南洋島國的一種天然發酵大豆食品)和豆腐之類的食物(這些都是純天然黃豆食品),以及研磨好的亞麻籽。5) 香草類植物/它們是很有效的抗氧化劑、消炎劑和解毒劑,試試看薑黃、迷迭香、薑、芫荽等。6) 大蒜和洋蔥/這兩者都能降低膽固醇和血壓,它們是抗氧化劑和消炎藥,還能增進排毒能力。可以的話,每天都吃。7) 綠茶/這種古老的飲料含有消炎、排毒和抗氧化的植物營養素,多數人能承受得了其所含的少量咖啡因。8) 深色巧克力/好吧──可以吃點巧克力,但必須是顏色最深、最濃郁的那種,至少含有70%以上的可可。一天攝取量不要超過57克。比較理想的做法,是等6週行動計畫結束後再攝取。(本文摘自/血糖解方/如果出版)

建立友誼 先有興趣再主動

建立友誼 先有興趣再主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必須釐清一個錯誤的觀念,所謂的普通並不等於在預料之外。普通友誼其實也可以是刻意營造出來的,只要你主動選擇你想與之為友的對象就可以了。你知道我們有能力這麼做嗎?只要站起來決定要跟誰當朋友,然後就可以立刻行動?我一直都以為,職涯人際關係是要自然培養的,在某個地方自然成長,然後就會有送子鳥把他們送到你在辦公室的小隔間裡。某天當你抬頭一看,就會發現有個身穿汗衫,擅長編寫應用程式的高手站在那裡,這就是友誼!主動選擇自己想交朋友的對象 速度就會快多了這件事情或許會發生。我指的當然不是真的有送子鳥,而是隨著時間過去,職場上的朋友就會成為你真正的好朋友。但是如果你主動選擇自己想要交朋友的對象,那麼速度就會快多了。我這麼說會讓你感到一團混亂、不知所措嗎?很好。友誼,尤其是新的友誼正是如此。我不知道你會想要使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友誼,或許你是個內向的人,不希望再遇到另一個內向的人。認識誰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唯一會使用的標準就是:「認識誰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之所以使用這個標準,是因為它不會讓我冒出攀爬社會階梯的想法,亦即:「在這個房間裡誰是對我最有幫助的人?」我只想試著找到讓我覺得很有趣的人。他們哪天會對我的職涯有所影響嗎?他們會成為我的支持者嗎?我們會一起執行某個專案嗎?或許會,也或許不會。幸好,在友誼一開始建立的時候,你幾乎不可能預測這些事情。(雖然我可以百分之百預言,那些我沒有刻意建立的友誼最後都會無疾而終。)某些對你來說最有幫助的職場人際關係,一開始都不是為了完成你的偉大計畫而刻意組織起來的團體。你只是覺得跟某人來往很有趣,如此罷了。在最糟糕的情況,如果新的人際關係讓我一無所獲,至少我的生活會比過去還要有趣,這就是個勝利局面。(本文摘自/不受限的工作人生/天下雜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