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把握成長機會 學著用低潮充實自己

把握成長機會 學著用低潮充實自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很多人因為不知道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所以總把人生過程中的高潮與低潮、得意與不得意,當作好壞的標準。得意順利的時候就慶幸自己交好運;不得意不順利的時候,就哀嘆倒楣。如果真的了解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沒有所謂得意與不得意的問題,也不會有所謂低潮和高潮的問題了。逆境當前未必不好,順境當前也未必真好,但看我們如何面對、如何運用而定。運用低潮大量學習以我個人而言,一生經歷走得比一般人辛苦。小時候,同年齡的孩子們可以上學,我卻沒有這樣的機會,這算是低潮。之後,我就讀佛學院,沒多久爆發戰爭,寺院遭受破壞,許多同學還俗去做工,而我為了日後能夠繼續出家,只好選擇暫時離開寺廟去從軍;那段時間,和我同年齡的人在讀高中、大學、研究所,而我必須在軍中當兵,這可說是我人生的另一個低潮。當我再度出家後,終於有了進修的機會,我到日本留學,留學期間卻沒有經濟支援,日子依舊苦悶。取得學位後我到了美國,時運不濟,我便在美國街頭流浪,這也算是人生過程中的又一個低潮。但是我就在低潮之中,運用那些低潮時期,不斷地學習、大量地閱讀,從見識、學問、心性的成長來充實自己,雖然一無所有,可是並沒有浪費生命。運用低潮期充實自己在我十多歲時,因為環境的關係,而學會運用生命的低潮期來充實自己,從那時起我開始摸索著寫文章投稿,二十多歲時便有作品發表;為了寫作,我必須自修看書,因此雖然際遇顛沛動盪,但我並沒有讓生命留白。即使在軍中,我也把握自我成長的機會,除了完成長官交代的任務,也隨時利用時間看書、寫作、禮佛。當我退役之後再度出家,有機會到山中掩關修行,雖然沒有信眾供養布施,我卻一住就是六年,真是人不堪其憂,而我仍能樂在其中。那段日子,竟是我第一個佛學著述的盛產期。習慣面對逆境 只是生命中的過程尤其當我在日本留學的那段日子,雖然沒有人接濟我,卻是我生命中自我成長的黃金歲月。即使在美國街頭流浪,每天仍然忙得不亦樂乎,從不感到徬徨、空虛與無奈。因為我已經習慣了面對逆境,如此一來,縱然有點挫折感,卻不會覺得是倒楣。對於這些低潮的經驗,我把它視為我生命過程中的必然。我現在也活到晚年了,已有許多的經歷,也成立了一個國際性的團體;從旁人的眼中看來,可以算是我生命中的最高點了,但我還是把它當作只是一個過程,並沒有什麼高點或低點。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過程總是起起落落,只要自己沒有糟蹋浪費,每一個段落都是有其價值的。如果我們的心情會被起伏的遭遇所左右,將會活得缺乏意義,生命也無價值,如果生命只要高峰而不能善用低潮,人生的可觀處大概就只有一點點了。(本文摘自/紓壓禪/法鼓文化出版)

愛吃零食?砂糖中毒恐增糖尿病風險

愛吃零食?砂糖中毒恐增糖尿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了透過白澤生酮飲食法提升集中力,增加工作效率與預防疾病,本文針對各方面做了很多的說明。生活於現代的社會,在可能危害人體之食品正大光明販售的同時,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所以,我在這裡還要介紹不宜攝取的食物,希望讀者於每天的飲食中多多留意。含反式脂肪酸的甜食 吃多易增壞膽固醇首先就是大人小孩都愛吃的甜食類。突然叫人不要吃,可以馬上做到的人應該不多,所以,慢慢戒掉對甜食的喜好吧!為何不要吃甜食的理由前面已有詳細的說明──會導致血糖值急速上升呈現高血糖狀態。萬一……萬一真的很想吃,請選擇非精製砂糖製成的甜品。即便是砂糖也有GI值較低的「100%純蔗糖」「椰子砂糖」等等,GI值50以下的砂糖可以使用。像洋芋片等等零嘴,除了砂糖還有精製的鹽和脂肪,多吃有害健康。尤其是很多含反式脂肪酸的甜食零嘴,吃多了會增加壞的膽固醇,減少好的膽固醇,最終導致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拉麵充滿鹽分、脂肪至於速食,在白澤生酮飲食法中絕對禁食。2004年5月,美國紀錄片導演摩根‧斯巴洛克拿自己做人體實驗,觀察連續吃麥當勞漢堡30天會有何反應,推出名為「超級漢堡王」(Super Size Me)的幽默逗趣電影。像這樣連續吃漢堡這種高熱量、高碳水化合物、多添加物的結果,即使後來不再食用,身體卻已經狀況百出。斯巴洛克導演拍完此片後表示:「我只希望這個實驗真的結束了……」。在這之前就算沒有這場實驗,大家也清楚哪些食品有害健康,可是,午餐時間一到店家前面一樣大排長龍……。除了速食,麵包也是危險食品。大部分的麵包都是使用精製麵粉做成的碳水化合物,如果真的很想吃,請選擇低GI值的全麥麵包。而很多人都愛吃的拉麵更充滿了鹽分、碳水化合物與脂肪,若無意識地大吃特吃,生酮迴路將無法啟動。至於像清涼飲品就更別說了。很多號稱喝完有益健康的飲品卻摻加大量的糖──我不知道為何這樣叫有益健康。所以,若不擺脫砂糖中毒的危害,你的健康與生產力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本文摘自/2周見效!不老不病不胖的奇蹟飲食/方舟文化出版)

想了解孩子 先讀童書吧!

想了解孩子 先讀童書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雖然關心兒童文學的成人大幅增加,但是當我告訴別人自己正在閱讀童書的時候,還是時常招來怪異的眼神。有的人問我:「是為了了解孩子們的想法嗎?」大概他們覺得,我從事心理治療師的行業,有時候需要為兒童治療,因此閱讀孩子的書作為參考,以了解孩子的想法吧。的確,心理治療和閱讀童書有密切的關聯,但我認為其關聯遠比「了解孩子的想法」更為直接。心理治療也好,孩子的書也好,都和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這件事的本質息息相關;以這一點來說,它們是緊緊結合、不可分離的。「孩子氣」這種想法 正是問題所在也許有人會說,文學與哲學都論及生存的本質,何必特地去讀孩子的書呢?況且那麼孩子氣的東西,跟大人的生存有什麼關係呢?但是,所謂「孩子氣」這種想法,正是問題所在。大人覺得小孩是「孩子氣」的。而且,他們認為那些「孩子氣」的大人,不足信賴、不值一提。然而,「大人」與「小孩」可以用這麼簡單的方式去認定嗎?到底什麼是「小孩」?我認為我們必須更深入思考這些問題。讓我們在考慮這些事的同時,探討閱讀童書的意義。拒學與家庭暴力 似乎沒有減少的趨勢在我們這個時代,孩子的問題經常充斥新聞媒體版面。雖然孩子自殺的問題不像前一陣子那麼嚴重了,但是拒學與家庭暴力的情形卻似乎沒有減少的趨勢。除了這些以外,現代孩子的問題還有一個特徵:不論什麼樣的家庭,即使是十分平常的家庭,都有發生這些問題的可能性。事實上,當我們(治療師)與那些為了孩子的問題前來商談的父母見面,在一般的意義下,大部分的情況很難說出這些父母有什麼地方「不好」。當然,真的要反省的話,任何人都有值得反省的地方;但是發生問題的家庭,和其他的家庭或親子關係比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奇怪的地方。然而,要是問起那些對家人施暴的孩子,他們總是回答「錯在父母」,所以自己才會產生那些暴力行為。透過報紙的報導,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這些家庭暴力有時候甚至會嚴重到傷害父母親的性命。對父母來說,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和別人比起來,有什麼特別惡劣之處,為什麼孩子會變得如此粗暴失控?所以很多人禁不住以為自己的孩子有精神疾病。但是,這些孩子們並不是精神病。那麼,他們狂怒的原因與對象是什麼?(本文摘自/閱讀孩子的書:兒童文學與靈魂/心靈工坊)

怕副作用 服藥要配白開水!

怕副作用 服藥要配白開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新聞部/綜合報導)傳統習俗認為過年不要吃藥,其實慢性疾病患者或是身體不適者,應遵醫囑服藥,特別是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患者等,隨意停藥可能造成血壓、血脂或血糖控制不好,甚至引起併發症,可能得不償失。如果家中成員有需服藥者,過年期間應貼心提醒其按時服藥,才能讓全家安心過年。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檢查是否要領藥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農曆連續假期將到來,家中成員如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應先檢查是否要提前領藥,如果面對連假可能家中成員有感冒不適症症狀、頭痛或腸胃不適等,而購買指示藥品時,有許多要注意事項,提醒您購買之前一定要諮詢藥師。服藥一定要配白開水慵懶假期、暴飲暴食加上狂歡聚會,可能會出現頭痛、腸胃不適甚至感冒症狀,為了您的用藥安全,購買前多花幾分鐘諮詢專業藥師,提醒民眾服藥時應搭配白開水,千萬不要隨手拿起手邊的葡萄柚汁或柳橙汁併用,不僅影響藥物性質,也會影響藥品療效,甚至造成嚴重的副作用。食藥署提醒民眾,若有嚴重症狀要立即就醫,不要依賴自行購買的藥品而延誤就醫。如果自行服藥3天以上,症狀沒有改善或情況惡化,應立即就醫。 

瘦下半身 過年快吃8種食物

瘦下半身 過年快吃8種食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就算只有下半身胖,也算是肥胖的一種,所以當然不能任意的大吃大喝。雖然不能光靠飲食或單純的減肥運動就解決下半身肥胖的問題,但這並不表示飲食與解決下半身肥胖無關。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與熱量之後,搭配有助骨頭與肌肉的飲食,就能加強減肥效果。攝取解決下半身肥胖問題的營養成分之原則:1) 攝取對關節與肌肉有益的健康食品。2) 食用去除油分的飲食。3) 不偏食。4) 減少糖分的攝取。5) 減少攝取刺激性食物。6) 為了健康著想,減少飲酒與抽菸。有助於改善下半身肥胖的好瘦食材•  玄米飯(354kcal/100g)/為高纖榖食,具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能降低體內的膽固醇,對於預防成人病的效果十分卓越。更重要的是,熱量低且有豐富纖維質,能維持長時間的飽足感。•  黑豆(405kacl/100g)/為高纖、高蛋白質的食物,能有效去除體內老廢物質並消除水腫。•  地瓜(128kcal/100g)/擁有豐富的食物纖維,能有效清掃腸道並促進腸胃蠕動,可預防便秘、排毒、去除體內老廢物質。此外,地瓜也含有大量鈣質與維生素。•  馬鈴薯(55kcal/100g)/具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加上高度的食物纖維,就算只吃一點點,也能有很高的飽足感,相當有利於減肥。維生素C的含有量高,所以有卓越的消除疲勞效果。•  花生、杏仁、核桃(569kcal, 597kcal, 652kcal/100g)/具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與維生素E,有益血管並能預防動脈硬化。另外,維生素E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夠保護肌膚。由於熱量偏高,食用時需留意。•  牛肉(218kcal/100g)/脂肪含量低,是具有豐富蛋白質營養食材。牛肉富含多種胺基酸和礦物質,也是鐵質攝取來源的主要食材。•  雞胸肉(109kcal/100g)/為低脂高蛋白質食材,脂肪量低,有利於減肥。•  洋蔥(35kcal/100g)/含有槲皮素成分,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另外,由於含有硫化物,能夠防止體內所攝取的養分轉變成脂肪。(本文摘自/脊椎+骨盆+腿型,三合一整骨瘦身操/野人文化出版)

每次餵完奶都要消毒嗎?

每次餵完奶都要消毒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出生1個月的寶寶來說,消毒是相當必需的。寶寶在出生後1個月之內,腸胃道呈現無菌狀態,萬一病菌入侵就會生病,所以最好能每餐消毒奶瓶,但是等滿月過後有腸道益菌之後,只要用自來水清洗即可。每次餵完奶應馬上清洗奶瓶為了避免寶寶生病,我建議你最好在每次餵完奶就馬上清洗或消毒奶瓶,以防配方奶滋生細菌。你可以把水放入奶瓶中,然後再分別清洗奶嘴及奶瓶,使用刷子輔助,確保瓶中不會留下任何殘留物。4種消毒奶瓶的方法清洗奶嘴的時候,要先用清水沖乾淨,並把奶嘴翻轉過來,確定奶嘴孔沒有堵住,然後再用下面的方法來消毒奶瓶和奶嘴。1) 煮沸法/把奶瓶及奶嘴等放在一個大的鍋子裡,裝滿水後煮10分鐘即可。2) 消毒藥片或是消毒水法/把餵食器具放在一個大的容器中,裝滿水,然後放入消毒藥片或是消毒水,放置30分鐘。3) 蒸鍋消毒法/利用水蒸氣來消毒餵食器具的的電器,每次使用約花10分鐘。4) 微波爐消毒法/使用一種特別的消毒器皿,可以放進微波爐中使用,每次約花費5分鐘,使用前要先確認你的奶嘴及奶瓶是否可以放進微波爐,使用時要把奶嘴和瓶身分離。寶寶出遊時 直接換奶嘴可防細菌清楚了奶瓶及奶嘴的選擇及清洗之後,我提供你一個小訣竅,因為一般奶嘴比較容易咬壞,所以你不妨可以多準備一些奶嘴,這樣的話,當寶寶漸漸長大,只要換掉奶嘴就可以,不用換掉整個奶瓶,這是比較實惠的作法。或者是當你帶寶寶出遊時,沒有辦法清洗或消毒,直接換一個奶嘴也是不錯的方法。(本文摘自/健康‧育兒一定要知道的大小事/台灣廣廈出版)

孩子咳不停 恐為便秘害的?

孩子咳不停 恐為便秘害的?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些人認為咳嗽、哮喘的發生跟遺傳有很大的關係,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主要是因為一家人相同的生活習慣或外界環境導致的,除非孩子一生下來就喘到不行,我們才會說他或許是遺傳性的哮喘,否則,大部分都是後天環境影響導致的,而後天環境影響所引起的疾病,一般都是可以治癒的,如鼻炎、鼻竇炎、過敏性疾病等。有家族史若不注意保暖 容易出現遺傳孩子咳嗽、哮喘的發生,與家庭生活環就和習慣息息相關,例如咳嗽、哮喘多起因於寒,而有哮喘家族史者若是不注意防寒保暖,這種習慣會不知不覺延續到下一代,就容易出現家族性的類遺傳性哮喘。雖然現代醫學的各種資料顯示咳嗽、哮喘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過敏性哮喘往往也有家族史,意即除了遺傳外,也不排除子女和父母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與沒有哮喘的患者家庭生活環境不一樣。體質雖然有傾向性但不一定會發病什麼叫後天的影響?在家裡如果爺爺那一輩有哮喘,爸爸那一輩有哮喘,孩子這一輩也有哮喘,那這樣的哮喘到底算不算是遺傳呢?我覺得還是有待商榷,當然,身體和遺傳是有關係的,但是某種病症的發作主要原因還是受外界環境影響,遺傳只是一種傾向性,傾向於發作,如果你平時注意避開那個環境的話他就不會發作。人的體質也是如此,雖然代表有傾向性,但是不一定會發病,舉例來說,小孩子容易積食,積食是一種傾向性,但並不代表他一定會積食,這需要我們認真了解,外感風寒時會咳嗽,刺激性氣味也會導致咳嗽,還有其他的因素如勞累、運動、哭鬧、飲酒、吸菸等,均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咳嗽,基本上都可以控制,不需要刻意治療。咳嗽、喉嚨乾 放血治療可治好咳嗽不一定是肺的原因,其他疾病也會造成咳嗽或者哮喘,如果喉嚨發炎,也容易導致咳嗽,曾有一個14歲的孩子咳嗽數年,伴有喉嚨乾、癢甚至有黏痰,我詳細一看,喉嚨又紅又腫,扁桃腺略腫大,這是喉嚨發炎刺激所導致的咳嗽,我在少商、商陽穴放血治療,咳嗽頓時減輕許多。小兒積滯主要的原因在於脾胃,脾胃熱則肺熱,脾胃寒則肺寒,肺熱和肺寒就會造成肺熱咳嗽和肺寒咳嗽,孩子大便不通也可能導致肺部咳嗽,我在臨床上,遇見高熱、哮喘、咳嗽並伴有大便不通的孩子,給他們通便以後症狀很快能緩解。(本文摘自/兒童止咳 關鍵全書:【不用西藥】名中醫兒科的獨門治咳小妙招,迅速幫小寶貝根除易咳體質!/出色文化)

會走路 能活動肌肉改善血液循環

會走路 能活動肌肉改善血液循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簡單說明一下關於「走路」帶給我們身體的效果和影響吧!「走路」是指施行讓身體全部機能總動員的運動,給予全身的骨骼、肌肉適度的刺激,並能讓它們活化起來。由於我們是用兩腳站立和步行,所以在心臟的高度以下,尤其是下半身,血液流動容易阻塞。促進血液流動、防止老化、膽固醇值降低而「走路」能活動肌肉,以幫浦作用改善血液循環,減少阻塞。根據這樣的作用,會出現許多「走路的效果」。促進血液流動、防止老化、膽固醇值降低、血壓正常化、提升基礎代謝率等。這些效果能為我們身體帶來減重、消除便秘、精力旺盛、皮膚光澤亮麗、預防感冒、腦部活化等。在「走路」這件事情上得到的效果,可以說是美麗和健康的代名詞。為了得到這樣的效果,如同<前言>所述,要先有「會走路的身體」才行。最近常聽到的走路方法,包括「日走一萬步就可以了」、「就這樣改善蘿蔔腿」、「從伸展背肌開始」等。但是,如果身體是歪斜的,或是身體的使用方式不良的話,就會針對身體的某部分造成負擔,反而造成損害健康的結果;也就是說,想要加分而做的努力,有可能因此得到負分。走路能使腳和骨盆周圍 靠近骨骼之處的血液循環順暢所以,成為「會走路的身體」,比任何事都要來得優先,一旦打造出「會走路的身體」之後,只要靠走路,就能使腳和骨盆周圍,以及靠近骨骼之處的血液循環順暢。於是,能切實感受到走路變成快樂的事。接下來就逐漸感覺到,只要舒服地走路,就能整頓身體的歪斜。如此一來,以往感覺萬劫不復、痛苦不堪的「走路」心情起了變化,「走路」變為舒服、愉悅的事,並且沒有被強迫的感覺,而是發自內心的願意走路。至少,我的改變是如此。(本文摘自/走路回春法/出色文化)

互相凝視2分鐘 可增45%親密度

互相凝視2分鐘 可增45%親密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關於愛情,女人永遠有煩惱不完的問題:單身時擔心找不到好男人、有穩定交往對象時又得想盡辦法經營戀愛。姊妹淘一定會教妳許多增進生活情趣的方式,免得妳跟男人太快成為老夫老妻,完全失去戀愛的感覺。不過,也許妳不知道,其實只需要花兩分鐘,就可以讓妳的愛情愈來愈幸福。彼此凝視2分鐘 親密指數增45%美國一位心理學博士羅伯特(Robert Epstein)在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開了一門「兩性關係科學」的課程,並且找學生做了一個實驗,此實驗稱之為「靈魂凝視(Soul Gazing)」。在實驗中,博士找了8名互不認識的學生,並且給予隨機配對,再請他們對自己的夥伴針對「喜歡」、「愛」、「親密」的程度,給予1到10的分數;接著,要求他們彼此凝視對方的眼睛2分鐘。一開始,大家都很不好意思,一陣傻笑之後才認真注視對方。2分鐘後,當博士請他們再打一次分數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凝視後,在「愛」的分數上,提升了7%;在「喜歡」的分數上,提高11%;而「親密」的分數,增加幅度竟然高達45%!緊接著,很多學生回去找另一半做這個實驗,有將近9成的學生表示,這個練習大幅提升彼此的親密感,並且有效地改善他們的愛情關係。眼神2分鐘的交流 足夠加溫感情「靈魂凝視」的做法是,彼此站立或坐著距離約60公分左右,然後深深地凝視對方,2分鐘後,再談談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什麼,對彼此有什麼感覺。從這個實驗成果可以很明顯地得知,情侶間不只可以藉由外在的刺激或是肢體的接觸,光憑眼神2分鐘的交流,就足夠加溫平淡的感情,再度找回戀愛的悸動。也許妳曾為了增進生活情趣,大費周章地策畫燭光晚餐,但如果在浪漫的法國料理前,你們還是各自低頭滑手機、拍美食照上傳Facebook,那倒不如兩個人一起去吃碗滷肉飯,彼此四目相覷,好好地聊聊天。重新將專注力放在對方身上可別小看這2分鐘的相互凝視,對許多交往很久或結婚多年的夫妻來說,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使得他們不需要為了維繫感情而全神貫注在另一半身上,但這也導致了2人關係日漸疏遠。所以,彼此互相凝視,其實是一種重新將專注力放在對方身上的方式,也能讓人再一次地發現對方最吸引妳的地方,兩人的心才能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不只如此,看著對方的眼睛,也能夠更讓妳知道他在想什麼。即使當人眼神專注地凝視著某一處時,眼球還是會不自覺地產生微小的運動,這種非眼球自發性的運動被稱為「微顫動」。眼球微顫動 可能洩漏心中情緒近來已經有科學家發現,眼球的「微顫動」,有可能洩漏心中想隱藏的思緒與心情。很多情侶之所以最後變得同床異夢,往往是因為缺乏良好的溝通,導致根本不知道對方的心思,進而產生許多衝突。也就是說,要是妳想探索對方的內心世界,與其歇斯底里地對他逼供,倒不如仔細看著他的眼睛,也許就能夠發現他許多潛藏的祕密。如果希望妳的愛情愈來愈幸福,就從2分鐘的眼神凝視做起吧,那不僅能夠讓你們更相親相愛,還能夠幫助妳了解他內心的悄悄話。(本文摘自/關於愛情你必須知道的36則科學忠告/松果体出版)

越老越難「瘦」?減重從記錄體重開始

越老越難「瘦」?減重從記錄體重開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旦輕忽,體重就會迅速飆升,這時想要減重就必須付出相當大的努力。而且體重增加,罹患心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的風險也會升高,因此每天確實做好體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事。隨著年紀漸長 會越來愈難瘦身體的代謝功能會隨著年紀漸長而衰退,也會愈來愈難瘦下來。加上在家的時間變多,連帶吃喝的機會也變多。以前因為工作繁忙、趕時間,往往午餐都是站著匆匆用完。現在退休後,午餐都是在家裡和另一半悠閒用餐,下午再喝個下午茶、吃點零食,沒想到過了一陣子站上體重計,看到上頭顯示的數字不禁愕然,這光景還滿常見的,是吧?每天量體重是做好健康管理的第一步為了避免這般慘事發生,最好養成每天量體重、記錄體重的習慣。不過減重時,也有很多情形要注意,所以不是悶頭努力減重就行了。要是體重莫名其妙減輕也要注意,有可能是健康亮起黃燈的警訊。總之,養成每天量體重的習慣是做好健康管理的第一步,而且從今天、從現在開始就要實踐,不要拖到明天。建議使用以50公克、100公克為測量單位的數位體重計,然後將測量結果確實記錄在記事本或是電腦裡。用方格描圖紙記錄體重 能清楚掌握變化我都是用方格描圖紙來記錄體重,這樣就能清楚呈現自己的體重曲線圖,也能清楚掌握體重的變化。其實人性還滿單純的,一看到自己的體重飆升,就會警惕自己:「糟了! 得努力減重才行!」成功減下來時,又會鼓勵自己:「很好,要繼續保持下去。」善用這類心理戰術,努力維持標準體重。(本文摘自/理想的老後/如果出版)

Menu